最新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周长的含义。
2.掌握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关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3.通过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有关知识,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1.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和思维的能力。
教材通过教室内的画面,把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具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的物体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探索长方形的特征,得出: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然后可以通过先折再剪的活动,从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正方形,得出:正方形有四条边,每条边长度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然后通过比较,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张书签的边线、一片树叶的边线来初步认识周长。
通过用4种不同的方法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
在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教材通过试一试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理解、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对比、操作,进而理解并掌握教学概念。
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长方形和正方形3课时周长是多少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教材第36~38页的内容。
1.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征和区分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
3.设计好相关的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如课本、文具盒、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有什么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对边相等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为后续学习其他四边形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但他们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合作学习,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例等。
2.学具: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供学生操作和观察。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课本、桌子、电视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形,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是学生继学习平面图形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可能会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判断平面图形是否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2.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运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你能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如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绘制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你们认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体教具,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征。
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只管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显示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了解周长的含义及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1课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2课时认识周长
第3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第4课时练习六(1)
第5课时练习六(2)
第6课时周长是多少。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辨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方形等。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辨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如课本、桌子、电视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让学生认识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物体有什么认识?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州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既注重了知识的学习,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关系。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用于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如何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但是,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公式计算周长和面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交流和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教具(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的黑板、桌椅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兴趣。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板书,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上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本单元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化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例和操作过程。
2.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以及用于操作的剪刀、胶水等工具。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能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几何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通过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掌握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探究态度,培养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活动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教授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分析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计算、面积的计算以及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既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又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平面几何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也已经学习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但是,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熟练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点,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让学生认识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包括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初步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如课本、桌子、电视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卡片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卡片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性质以及它们的名称。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对一些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把握不够准确,尤其是对边长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特征,并能正确命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名称。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以及如何正确识别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以便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学过的平面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和笔,尝试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互相检查,纠正错误。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周长和面积时,容易混淆公式,对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解决实际应用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如四条边、四个角等。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学生分组进行操练,运用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学生独立解决,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选取学生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计算周长和面积?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其他图形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主要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还需在本单元进行系统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培养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如课本、文具盒、教室的黑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2. 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如:长方形有4个角,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形有4个角,四条边相等。
3. 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请用语言描述出来。
然后请各组代表进行汇报。
4. 巩固(10分钟)发放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辨别长方形和正方形游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全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思考能力,提高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
2.准备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工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吗?”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的特征。
如:长方形有四个角,对边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相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如:用纸板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折叠、比较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同时,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2.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或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纸片,供学生操作实践。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或纸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出自己喜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用直尺测量它们的边长。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长方形和正方形(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我会带领大家回顾一下四边形的定义,然后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例题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区分它们,并且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它们。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难点是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用来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方形和正方形1. 定义:四边形2. 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 区分:长方形有长和宽,正方形四边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标出它们的边长和角度。
2. 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有些同学还是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加强练习。
同学们可以回家后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中提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这个特征是两者区分的关键。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能够准确描述这一特征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特征。
二、用语言准确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中提到,用语言准确地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的难点。
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可能能够识别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但不一定能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它们的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他们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
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
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
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课题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1教时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总第22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教科书第36~38页。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基本特征。
2.培养、操作及思维的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课题
认识周长
第2教时
授课老师
课型
新授课
备课人
紫金无涯子
总第23课时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
例2及试一试教科书第39~40页。
个人加工
教学目标:
1.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2.用对图形周长的认识测量和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
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举例。
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研究长方形的特征。
(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
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4.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测量和等活动,在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尺、挂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初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
做“想想做做”第5题。
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请学生汇报。
(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板书:长方形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