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更是自成体系,比如对单单一种黄疸疾病,针对不同证型就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例一胡××,男,31岁。
入院日期:1962年6月10日。
因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暴发型)入院,(6月12日)除西药治疗外,并邀中医会诊。
婺勘樯矸⒒疲玳僮由裨瓴荒才钗蕹#蒴诳室矣欢瘢纱簦蟊阋?日未解,小溲黄赤,舌苔黄燥,质红绛,脉弦滑而数。
辩证:湿热炽盛,肝胆郁结,腑气不通,营液灼耗,心神被扰。
病起一周,证属急黄。
治法;清热通腑,凉血解毒。
方药:生大黄、黑山栀各12克黄柏、枳壳、郁金各9克菖蒲6克鲜生地24克茵陈30克鲜白茅根30克先煎汤、去滓取汁代水,放入上述各药浓熬,服2剂。
6月14日(二诊);大便解过三次,色焦黄,神智略定,黄疸未见加深,呕恶已止,小便黄赤,舌苔略润,质仍红绛,脉象弦滑,前方去菖蒲加血余炭、地榆炭,2剂。
6月16日(三诊):神志转清,黄疸亦见减轻,但仍懊,苔转黄腻,质尚红,脉象弦滑,再以清热养阴疏肝利胆。
方用:生大黄6克黑山栀12克郁金、黄柏、麦冬、鸡内金各9克枳壳6克川石斛12克茵陈30克半枝莲30克先煎佛,去滓取汁代水,放入其他药再熬,服4剂。
6月20日(四诊):前方略有加减继服。
例三孙××,男,三个月,初诊日期:1971年11月18日。
患儿出生半月后,皮肤及巩膜开始发黄,大便色白,溲黄,一周来吐奶。
1971年11月1日血查黄疸指数79单位,总胆红质6.82毫克%,直接胆红质6.6毫克%,凡登白氏试验,直接迅速反应,谷丙转氨酶150单位,麝浊3单位。
诊为:粘液性(不全)阻塞性黄疸。
治以利胆清热化湿,连服12剂,黄疸虽未加重,但也未见消退。
1971年11月18日转诊,症见一身发黄,吐奶,溲黄。
指纹深紫,舌苔白。
辨证:湿热中阻,瘀热发黄。
治法:清热利胆,芳化活血。
方药:茵陈6克郁金3克酒芩6克土茯苓6克藿香3克杏仁3.5克橘红3克赤芍6克藕节6克泽兰6克车前子6克治疗经过;以上方为主,间断取药30剂,1972年4月7日复查:谷丙转氨酶193单位,总胆红质小于0.3毫克%,黄疸指数4单位。
【土单验方】黄疸型肝炎、肝硬变
【土单验方】黄疸型肝炎、肝硬变学习老中医偏方每天免费订阅中医老偏方精彩内容!只需要点击箭头上边的蓝字即可!【土单验方】集锦一一黄疸型肝炎1、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配方:(黄疸散) 青黛七分;白矾七分;朱砂一钱四分;服法:上药共研细面,日服二次,每次四分,白糖水送服,小儿酌减。
2、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配方;(肝郁通丸) 茵陈五两;郁金二两五钱;甘草五钱;服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三钱) 日服三次,每次一丸,小儿酌减。
3、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配方:白术五钱;云苓五钱;猪苓五钱;泽泻四钱;茵陈二两;黄柏三钱;大枣十个;红糖一两;服法:食欲不振者加神曲、麦芽。
气虚者加党参。
水煎服,4、主治: 黄疸型肝炎:配方:丹皮四钱;茵陈一两;枝子四钱;胆草四钱;败浆草五钱;二花五钱;大黄二钱;枳实二钱;郁金二钱;甘草二钱;服法:水煎日服三次。
5、主治:黄疸型肝炎:配方:苦丁香(甜瓜蒂)一钱;母丁香一钱;赤小豆五分;用法;上药共研细面,每天早晨将药五分吹入鼻内,连用五天,流出黄水即愈。
说明:尉氏县水波医院献方。
6、主治:黄疸型肝炎:配方:(茵陈黑矾枣) 制川乌五钱;制草乌五钱;茵陈一两;苍术二钱;硫磺五钱;黑矾四两;大枣90枚;制法:先将前六味药加水煎半小时除去药渣,然后用药液煮大枣,水煮完,枣即熟,将枣晒干。
服法:每天早晚各服大枣一枚,四十五天一疗程。
说明:此方系巩县城关防治医院老中医献方。
7、主治:传染性黄疸型肝炎:配方:(茵陈泻黄汤) 茵陈一两;茯苓四钱;泽泻四钱;连翘四钱;猪苓四钱;大腹皮四钱;木通三钱;葛粉四钱;鸡内金三钱;黄柏三钱;赤小豆四钱;甘草二钱;服法:水煎服,每天一剂,五天后隔日一剂。
(上方剂量为成人用量,儿童酌减) 说明:此方系通许县红卫卫生院提供。
8、主治:小儿黄疸型肝炎 (成人亦可):配方:茵陈五钱;大麦苗一两;服法:水煎后加红糖,早晚各一剂。
【土单验方】集锦一一肝硬变1、主治: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变:配方:鳖甲八钱;龟板八钱;鸡内金八钱;穿山甲四钱。
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经典医案分析
中医治疗黄疸型肝炎经典医案分析胡某,男,15岁。
主诉:3年前曾患黄疸型肝炎,经治疗,黄疸指数正常,右胁隐隐胀痛,剑突下亦胀痛拒按,四肢无力,精神疲乏,时好时差,迁延至今,巩膜、皮肤又出现黄疸,恶心厌油,食纳锐减,头晕心悸,大便溏薄,小溲短赤,腹壁绷急痛胀,肩颈部可见蜘蛛痣,肝代偿功能损害,轻度腹水,诊断为早期肝硬化。
西药效果不显,始来就治。
诊查:脉沉弦而数,舌边青色,苔呈黄腻,面色黧黑,肌肉消瘦。
辨证:肝血瘀阻,脾气尤伤。
病起表现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
因病迁延日久,“癥瘕积聚癖而内著,腹大而形反瘦”,反映“色苍黄,腹筋起”的有肝硬化腹水的征兆,病情比较严重。
治法:当疏肝理脾、行气活血,方用自定舒肝饮。
处方:制鳖甲16克,紫丹参13克,茯苓13克,漂白术10克,当归身10克,酒白芍10克,川郁金9克,醋青皮6克,炒泽泻10克,炒枳壳7克广木香5克,炙甘草3克。
再诊:原方药服至40剂,面色黝黑,舌质青痕变淡而苔薄,自觉腹胁舒和,形气转佳,饮食知味,小溲增长,脉亦至数平缓。
法兼健脾助化,原方增损。
处方:制鳖甲13克,紫丹参13克,漂白术10克,西党参10克,茯苓10克,酒白芍10克,当归身10克,青皮、陈皮各5克,炒麦芽10克,炒六神曲10克,川郁金6克,炒枳实6克,炙甘草3克。
三诊:继续服药至40剂,面容光泽,脉来匀缓,食量日增,形体渐旺,定方协调肝脾。
处方:紫丹参13克,西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当归身10克,酒白芍10克,谷芽、麦芽各10克,广陈皮6克,鸡内金(炒)5克,炙甘草3克。
兵法应用:鼓胀一病,病位在肝,肝乃邪气实之处,相当于敌军兵力盛之赵国,为精锐之敌的锋芒之处。
本例肝病传脾,脾气已伤,脾已受邪,然邪未盛,故脾相当于敌军兵力空虚的魏国后方。
故治疗时“避实就虚”,以‘实脾”(围魏)为主,用五味异功散以益脾气,佐木香、枳实、橘皮、谷芽、麦芽、神曲以利脾机。
如此,脾气实,则能祛除已传脾但尚未盛之邪气,使其不得不“撤回兵力”,然后再佐用疏肝、行气活血法以治肝之邪气,最终肝病得治(赵国得救)。
黄疸型肝炎奇效方
黄疸型肝炎奇效方
山黄芪治黄疸型肝炎功能恢复最快
1988年3月初,我感到腿脚沉重,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伴有低热和恶心呕吐之感,小便发黄。
5日上午去医院抽血化验,结果是黄疸型肝炎。
我按亲戚的嘱咐,立即采来山黄芪(豆科食物,属矮小灌木,学名(“金鸡根”,又称锦雀儿、土黄芪),买来红枣炖了。
仅吃了2天、4次药,便胃口大开,食欲大振,小便也转清了。
连吃了十余天,吃红枣近5千克。
25日晨,再空腹去医院抽血化验,医生说我的肝功能正常了。
孩子的舅舅告诉我,这个秘方是这儿的祖先们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治愈急慢性黄疸型肝炎的人不计其数,未得肝炎的人吃一点,预防效果也很好。
具体方法:去山黄芪根,切断洗净,加红枣、冷水。
先煮沸,再以文火炖熟,然后吃红枣和汁水。
煮炖时,山黄芪与红枣的比例是1:1左右。
山黄芪多放一些也无妨。
同一份山黄芪还可配红枣再炖1~2遍。
注意:服药期间及肝功能恢复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少吃酸辣,严禁喝酒,注意休息。
荐方人:浙江富阳县场口镇广播站郑渔洋
引自: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的《老病号治病绝招》。
单味中药治病大全之黄疸型肝炎篇
单味中药治病大全之黄疸型肝炎篇(1)鲜猪胆治疗青疸型肝炎方药鲜猪苦胆适量。
用法取胆汁焙干,研成细面,入胶囊备用,黄疸指数在10-40单位者,日用量9克;10-70单位者,日用量12克;70-100单位者,日用量15克,每日服3次,次服1/3量。
疗效经治10例,均痊愈。
出处江苏中医1965.(7)(2)糯稻草治疗黄疸型肝炎方药糯稻草40克用法用水洗净,切成3厘米长,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呈淡黄色味微甜的汤液,过滤即成,分2次服,1日服完(成人量) 疗效治疗30余例,均于用药7-10天后,黄疸指数降至正常范围,全部症状消失。
出处中医杂志1960,(1)(3)威灵仙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方药威灵仙根9克,鸡蛋1个用法将威灵仙根研成细末,与鸡蛋搅匀,用菜油或麻油煎后服用,每日3次,连服3天疗效用上方治疗15例,痊愈14例出处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1970(4)夏枯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方药夏枯草62克,大枣31克用法上药加水1500毫升,文火煨煎,捣枣成泥,煎取300毫升,去渣,3次分服疗效治疗75例,退黄痕率100%。
出处赵先礼。
山东医刊1964.(11):39(5)栀子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方药栀子。
用法取栀子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10%煎剂,每次10毫升,以后逐渐增到50毫升,50%煎剂,每次10-15毫升疗效治疗19例,7例痊愈,10例接近愈出处楼方岭等。
学术资料汇编(6)蒲公英治疗黄疸型肝炎方药蒲公英用法蒲公英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毫升含生药5克),每日2次,30日为一疗程,或50%蒲公英煎剂,每日口服3次,每次15毫升,30日为一疗程疗效用蒲公英注射液及煎剂治疗77例,临床治愈69例,无效8例。
出处解放军第69医院。
中医杂志1979(12):55(7)虎杖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方药虎杖90克用法每日1剂,加水浓煎至300毫升,分3次服。
小儿剂量酌减。
一般连续服用数周甚至数月,直至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再巩固治疗数周疗效治疗325例基本痊愈280例,好转45例出处朱山有,湖北中医杂志1983,(4):13(8)红木香治疗病毒性肝炎方药红木香适量用法将上药研细末,每日9-18克,分3-4次口服。
中医医案——急性黄疸性肝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解毒利胆汤治疗重症肝炎病案:张某,女,43岁,2006年7月10日。
主诉:身黄,发热,乏力1周,加重3日。
病史:患者一周前,因身体疲劳后醉酒,出现身体倦怠、精神疲惫,目睛发黄,腹胀,右肋胀痛。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黄疸性肝炎,三日后病情加重,面目及周身皮肤呈橘皮色,高热39℃。
初诊:发热、身黄、目黄、小便黄,右肋疼痛、乏力,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实验室检查:肝功:总胆红素64.5μmol/L,结合胆红素35μmol/L,非结合胆红素30μmol/L,ALT:288U/L,AST:324U/L。
西医诊断:急性黄疸性肝炎中医诊断:黄疸辨证审机:毒热深陷,胆汁外溢。
治法:凉血解毒,清热利胆。
方药:解毒利胆汤加减茵陈30克栀子15克大黄15克双花25克连翘15克旱莲草30克滑石15克丹参25克牡丹皮15克桃仁15克黄连10克石膏30克甘草15克水牛角25克。
三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06年7月13日。
前方连服三剂,大便溏泻2-4次/日,腹胀减轻,精神好转,小便频,颜色逐渐变浅,体温38℃,脉弦数,舌红苔黄腻,是毒热未得外宣,湿毒仍然郁闭,欲退其热,必先解其毒,仍以凉血解毒退热为主。
生地25克水牛角30克茵陈25克栀子15克双花25克连翘30克大黄10克赤芍25克板蓝根30克丹参25克枸杞子30克甘草15克。
七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三诊:2006年7月20日。
连服七剂,身热已退,体温正常,面目、皮肤黄褪去,恶心、呕吐症状缓解,食欲及体力情况恢复,症见乏力、自汗、脉沉不数,舌质淡。
实验室检查:肝功:总胆红素27μmol/L,结合胆红素13μmol/L,非结合胆红素14μmol/L,ALT:70U/L,AST:52U/L,予以健脾养胃,疏肝补气之中药汤剂治之。
方药:柴胡15克郁金25克党参25克茯苓30克白术25克枸杞子30克白芍25克木香15克川芎10克厚朴25克海蛸25克瓦楞子30克丹参25克甘草15克按语重型肝炎,中医属于阴黄,多由外邪诱发,系湿热郁结,蕴热酿毒,内扰于肝,不得外泄,胆液炽盛,上扰心包,蒙蔽清窍,故高热、烦躁,是邪热内陷营血之重症,在治法上需速给大剂清热解毒,扫荡肝胆之毒热,使之向外宣解,以分散其内攻之势,方能转危为安。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单方验方
治急性黄疸型肝炎单方验方黄疸型肝炎属中医“黄疸”范畴。
黄疸一证,古有五疸、三十六黄之名。
分类过杂,论治反难,不便临床诊治。
后世医家概分阴黄、阳黄,比较实用。
本病具有传染性,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病。
引起黄疸之因虽多,但总因是内外相引、湿热相搏、由气入血所至。
由于人的体质差异,湿从热化则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
本病初起多发热恶寒、食欲不振,或恶心呕吐、周身乏力、小便深黄如浓茶。
黄疸先从巩膜发黄开始,渐而周身皮肤发黄。
如见黄色鲜明如橘子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为阴黄、黄如酱油并见高热烦躁、神昏、发病急骤、病变迅速多为急黄。
本病大多起病较急,且急黄尤为危候。
·茵陈车前汤·【组成】茵陈100g,车前草100g(或车前子20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上药加水1 000ml,煎至800ml。
每次服200ml,加白糖20g。
日服3或4次。
【功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粳米粥·【组成】栀子3~5g,粳米50~100g。
【用法】将栀子研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粉,稍煮即成。
每日1剂,日服2次。
2~3天为1个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
【主治】黄疸型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附记】本方不宜久服多食。
平素泄泻患者忌用。
·大青茵陈汤·【组成】大青叶20g,茵陈30g,板蓝根12g,龙胆草12g,车前子9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每次服150ml,日服2次,儿童酌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疸。
【主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或急黄。
·茵陈茯苓汤·【组成】茵陈40g,山楂30g,茯苓30g,泽泻10g,白术10g,砂仁10g,陈皮10g,鸡内金12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除湿、健脾消食、退疸。
【主治】黄疸型肝炎。
·木贼汤·【组成】木贼30g,板蓝根30g,茵陈15g(如用鲜品均倍量)。
著名中医李可治疗肝炎、颈椎增生病经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疗肝炎、颈椎丧生经验方肝病五则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突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入,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寒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入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寒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寒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入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方剂组合
中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方剂组合中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方剂组合中医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有很好的方剂组合,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阳黄以湿热为主,湿热夹毒,郁而化火,热毒炽盛,不能宣泄,故蕴而身体发黄,叶天士医案中王姓案之:“右肋高突刺痛,身目发黄”。
叶天士对于黄疸的病理性质概括为“病以湿得之,有阴有阳,在脏在腑”。
提出了“阳黄治在胃,阴黄治在脾”的著名理论。
根据叶天士治疗王姓的黄疸,重用大豆黄卷的经验,结合张仲景的茵陈蒿汤,治疗对于流行性肝炎的症状,相当合适。
大豆黄卷就是我们见到的黑大豆,通过发芽后晒干,放入淡竹叶,灯芯共煮的汁液中,再煎,以吸收尽汁液,取出晒干,就成功而得。
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躁、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是一种很好的药物。
茵陈蒿汤的组成为,茵陈,栀子,大黄,茵陈味苦,性微寒,是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有利水湿和清热的作用,所以对于湿热引起的全身发黄,疗效较好。
栀子,味苦,性寒,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驱除由郁热引起的,全身发黄的黄疸病。
大黄,味苦,性寒,有除痰逐水的功效。
《金匮要略》说:“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我以前介绍过,是专以治疗湿热郁,小便不利的主方,泽泻之咸寒,走水府,以胁热邪,猪苓,茯苓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水热并泻,白术健脾助土以制水,桂枝宣通阳气,蒸化三焦之行水。
茵陈五苓散是治疗湿热发黄,表里不实,小便不利的有效方剂。
根据《金匮要略》中所说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以及叶天士“阳黄治在胃,阴黄治在脾”的著名理论,健脾养胃是在治疗此类疾病中,首先必须采取的。
神曲是很好的调理脾胃之品。
它是由辣蓼、青蒿、杏仁泥、赤小豆、鲜苍耳子加入面粉或麸皮后发酵而成的曲剂。
味辛甘,性温,能开胃口,增进食欲还可除痰,调和脾胃,通畅气机,使消化功能正常。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40.1轻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
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
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
【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40.2重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
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
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
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急性黄疸肝炎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急性黄疸肝炎本文采用以中医辨证治疗急性黄疸肝炎(阳黄),以湿、热、瘀为主要病因,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辅以西药保肝,治疗急性黄疸肝炎(阳黄),发现中医药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标签:阳黄;中医治疗;湿;热;瘀笔者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治疗急性黄疸肝炎50例,疗效好,肝功能恢复快,随访两年无一例转为慢性肝炎和复发者,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者53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30岁:(2)、症状与体征,治疗前均有食欲不振,厌油,腹胀,肝区不适或痛,全身乏力,小便黄赤,体查见,巩膜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肝大或压痛,大便秘结,皮肤发黄,如橘色者37例。
(3)、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肝功能检查结果,黄疸指数10至30个单位19例,30至50个单位21例,50至80个单位10例,谷丙转胺酶100至200个单位者17例,>200个单位以上者33例,血清胆红素定性实验,直接和间接反应阳性者14例,强阳性者3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13例,根据中医理论诊断以上病例均属阳黄。
治疗方法(1)、西药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至1000ml,肌苷针0.6g,ATP60mg,V-C4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3至7日,肌注板蓝根针2ml,田基黄2ml各2支,一日2次,连用7至14日。
(2)、中医采用自拟茵陈活血汤,即:茵陈60g,酒制大黄10 g,栀子15 g,黄柏15 g,滑石60 g,金钱草30 g,丹参18 g,病机,湿重于热者加苍术,薏苡仁,佩兰;热重于湿者加黄芩,板蓝根,黄连,龙胆草,脾虚者加白术,山药。
注:以上药物剂量均为成人剂量。
治愈判定标准经服本方药物五剂症消失者18例,七至十剂症状者30例,13剂症状消失者2例,症状消失后均服逍遥散或参芩白术散加味善后调理,每剂中药煎三次,分6次口服,日服3次,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后,肝功能检查结果,在30天内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者48例,2例患者在45天内恢复正常,治愈率100%;乙肝表面抗原阴转9例,治愈率61.5%,滴度下降者5例,好转率占38.5%。
中医医案——急性黄疸型肝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宣痹汤治愈急性黄疸型肝炎病案:顾某,女,28岁。
初诊:1978年7月13日。
主诉及病史:身酸乏力伴恶心1周。
患者1周来自觉全身酸楚,四肢乏力,胸闷恶心,恶寒发热。
初按感冒治疗3天,寒热不解,饮食减少,右胁疼痛,腹胀厌油腻,溲赤便干。
诊查:体温37℃,舌苔白腻根微黄,脉弦稍数。
尿化验:血胆红素(+++)。
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12U,谷丙转氨酶160U,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6U,脑絮(+)。
辨证:外有寒邪,里有湿热,证属黄疸病中的“阳黄”。
治法:以利湿消黄,兼解表邪,投宣痹汤加减。
处方:杏仁10g 滑石10g 连翘10g 防已10g 茵陈15g 车前子15g 山栀10g 制半夏10g 晚蚕砂10g 苡仁15g 麻黄5g 赤小豆20g 水煎服,每日1剂。
另用肝炎冲剂、板蓝根冲剂各1包,日服2次,交替服用。
服药5剂,黄疸渐退。
宗原方去麻黄,连服25剂,黄疸消除,诸症若失,肝功能正常。
按语本例黄疸初起、寒热身酸,形似感冒,为外有表寒、里有湿热1之证,故予清热利湿药中加入麻黄以解表邪,使湿热之邪从内外而解。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337-338,谢兆丰医案。
谢兆丰,1924年12月生,江苏泰县人。
泰县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兼任泰县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泰县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及扬州市卫生职务评审委员会专业评议组成员。
7岁至18岁就读于私塾,20岁拜邻乡名医于溯辕先生习医,刻苦攻读经典医籍,3年满师,回乡开始杏林生涯,精于诊而审于剂,愈疴起痼,医名渐播四方。
1954年考取扬州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西医,1957年考入江苏省中医学校医科班进修学习,毕业后分配北京中医学院任教,1973年调回原籍工作,门墙桃李,遍及南北。
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先后在全国各中医药杂志及报刊上发表过医学论文六十余篇,并参与编写《中医基础》及《经络学说简编》等书。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降酶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降酶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降酶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李敏志,主治医师,中医科主任,门诊部主任(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林业局职工医院)。
主治:急性黄疽型肝炎,急性无黄疽型肝炎。
处方:茵陈25克,栀子10克,黄连5克,公英10克,苦参10克,龙胆草10克,柴胡15克,枳壳10克,砂仁(后下)5克,板蓝根15克,五味子(打碎)15克。
用法:上药每次煎20分钟,共煎2遍.混合500毫升,日服3次,每日1剂。
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各10克。
疗效:50例患者,20~40剂约全部治愈。
黄疸指数、肝功、谷丙转氨酶转阴,症状消失。
治愈率100%。
按语:方中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疗黄疸要药,配伍栀子、黄连、公英、苦参、龙胆草,使湿热从小便排出,柴胡、枳壳、砂仁舒肝理气,板蓝根、五味子改善肝炎自觉症状,回缩肝脾,降低谷丙转氨酶有较好疗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分析作者:卢正秋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15期卢正秋(大连市金州区传染病医院辽宁大连 116100)【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黄疸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在常规西药护肝、退黄、降酶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36例,并与常规组进行对照观察。
观察2组的消黄、食欲恢复及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恢复时间,并分别统计2组病例不同疗程的疗效及治疗4周和6周时的痊愈率。
结果观察组的消黄、食欲恢复时间及肝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疗程短。
治疗4周时观察组痊愈者30例(83.3%),对照组则为11例(30.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至治疗6周时,2组的痊愈率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满意,并可明显缩短疗程。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清开灵儿童【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5(c)-0047-02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泛。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1]。
2008年至2010年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6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常规西医治疗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36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28.8岁;对照组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3岁。
SGPT高于400U者观察组20例,对照组18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 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西药护肝、退黄、支持等基础治疗,均予静滴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生素C3.0g+维生素B60.2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门冬氨酸钾镁2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还原型谷胱苷肽1.2g,每日1次,30d为1个疗程。
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28例
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28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临床疗效。
方法28例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患儿采用中药茵陈蒿汤加味(茵陈25~50 g、栀子10 g、生大黄5~10 g、板蓝根20 g、郁金15 g、五味子10~30 g、佩兰10 g)加减治疗,兼厌食、恶心、呕吐可加竹茹、半夏等降逆止呕;尿短赤者加车前子、滑石、白茅根以清热利湿;脘腹胀者加厚朴、神曲、焦山楂以行气和胃;右胁疼痛者加柴胡、姜黄等疏肝解郁止痛;黄疸明显者重用茵陈至50 g;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加至五味子和败酱草30 g。
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显效1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
结论采用中药加减治疗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疗效显著,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中药茵陈蒿汤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以秋末冬初发病率高,儿童为多见。
现就中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患儿28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患儿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3岁,以6~8岁为最多。
均有肝炎接触史。
发病大多在5~10 d就诊,最长者17 d,均经奥抗检测为阴性,排除乙型肝炎。
症见厌食26例,恶心17例,呕吐7例,脘腹痛23例,腹泻5例,乏力28例,尿黄16例,眼睛发黄24例,舌苔黄腻17例、白腻9例,肝脏肿大26例,黄疸指数20 U以上23例,谷丙转氨酶100 U以上28例。
1. 2 治疗方法基本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25~50 g、栀子10 g、生大黄5~15 g后下、板蓝根20 g、郁金15 g、五味子10~30 g、佩兰10 g。
兼厌食、恶心、呕吐可加竹茹、半夏等降逆止呕;尿短赤者加车前子、滑石、白茅根以清热利湿;脘腹胀者加厚朴、神曲、焦山楂以行气和胃;右胁疼痛者加柴胡、姜黄等疏肝解郁止痛;黃疸明显者重用茵陈至50 g;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加五味子和败酱草30 g。
探讨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探讨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
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肝宁。
结果对照组60例中,治愈33例,好转16例,未愈11例,有效率为81.67%;治疗组60例中,治愈36例,好转21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5.00%,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副作用小, 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复方甘草酸苷舒肝宁注射液疗效观察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也称毛细胆管类型肝炎,是由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分泌胆汁功能障碍,肝内小胆管缓慢性梗阻所致。
它是肝内胆汁淤积的一种,是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临床表现。
舒肝宁注射液由板蓝根、栀子、茵陈、黄芩、灵芝等中草药组成,具有退黄、降酶的作用,是治疗肝炎的中草药制剂。
近年来,我院应用舒肝宁与复方甘草酸苷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中的诊断标准。
将这12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
治疗组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1~65岁,平均42.7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1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5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21例,病原不确定性肝炎病毒感染3例。
对照组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9~62岁,平均41.9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4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3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9例,不确定性肝炎病毒感染4例。
治疗前这两组病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均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
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1
小儿急性黄疸性肝炎中药方剂
*导读:中药处方(一)【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内蕴,中焦失和,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消食。
【方名】茵陈蒿汤加减。
【组成】茵陈15克,金钱草9克,栀子6克,大黄6克,焦山楂9克,神曲6克,焦白术6克,茯苓12克,山药9克,鸡内金6克,甘草3克,白蔻3克(后下),陈皮3克,厚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闻鸡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湿热遏阻脾胃,熏蒸肝胆,胆汁外溢,发为黄疸。
【治法】清热祛湿,利胆退黄。
【方名】茵板丹滑石汤。
【组成】茵陈15克,栀子9克,板蓝根15克,姜黄9克,丹参9克,匾蓄9克,茯苓9克,猪苓9克,泽泻9克,前仁9克,滑石12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维明方。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40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12. 6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改善,甲型肝 炎近年明显减少,由于大量饮酒、大量服药而使乙型
肝炎急性发作的病人增多,我们从 2006 年至 2009 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 炎 40 例,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者对比疗效。现将结 果报告如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40 例分析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中医院( 811600) 王春安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 例急性黄疸型病 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 为 治 疗 组 40 例,对 照 组 40 例; 两组患者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另加 服中药三仁汤。结果: 经治 4 周后,治疗组显效 33 例,有效 7 例,全部有效; 对照组显效 31 例,有效 6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0. 00%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 于对照组( P < 0. 05) 。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收到了良好的近期 及远期疗效。
两组治疗前后的某些指标变化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的某些指标变化( n,-x ± s)
讨论
急性黄 疸 型 肝 炎 多 属 于 中 医 学 之“黄 疸 - 阳 黄”范畴。多由于饮食不节或外感湿热邪毒,或素有 伏热,湿热 蕴 结,交 争 于 肝 胆,使 肝 失 疏 泄,胆 汁 外 溢,浸泽于肌肤,下注膀胱,使面目、小便俱黄。《金 匮要略·黄疸病》曰: “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将“湿” 与“黄 疸 ”明 确 地 联 系 在 一 起。 治 宜 清 热 利 湿。 临 床上我们发现清热利湿通畅气机治疗效佳,故选用 三仁汤加减治疗。方中杏仁苦辛,宣通上焦肺气,盖 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 白蔻仁芳香畅中,化 湿醒脾; 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佐以法半夏、厚朴行 气消满,除湿消痞; 滑石、通草清热利尿; 茵陈清利湿 热、消除黄疸增清热除湿之功; 藿香助白蔻仁化湿; 山楂健脾; 赤芍清热活血通络。全方共奏宣上、畅 中、渗下、健 脾 除 湿 通 络 之 功,使 湿 利 热 清,黄 疸 消 退,诸症自解。说明了诸药合用可以降低血液中的 总胆红素,降低转氨酶,保护肝细胞,促进肝功能恢 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阳明热盛则 大便 秘 结 , 腑气 不 通 , 则 腹部 胀 满 。湿 热 蕴
结, 肝胆热盛 , 故苔黄腻 , 脉象 弦数 , 心中懊侬 , 恶心欲 吐 , 口干
2 0 1 4年第 3 5卷第 1 期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8 7
中药 治 疗 急 , 陛黄 疸 型肝 炎 3 6例
李冬 黎
( 云 南 省 泸西县 中 医医院 ,云 南 泸西 6 5 4 2 0 0 )
关 键 词 :黄 疸 型 肝 炎 ; 中 医; 辨 证 治 疗 中图分类号 : R 2 5 6 . 4 1 文 献 标 志码 : B 肝功能无改善 。
施治 。方 中茵 陈为 清热利湿 、 除 黄之要药 , 用量宜偏 重 ; 栀子 、 大黄 清热泻 下 , 茯苓、 猪苓 、 滑石 等渗湿 之 品可使湿热 之邪从 二便而去 。柴 胡 、 郁金、 川 I 楝子 等 疏 肝 理气 , 诸药合用, 方 获
良效 。
心 中懊依者 加黄连 6 g , 龙 胆草 9 g , 淡豆豉 1 2 g 。用法 : 每 日l
1 临床 资料
并治》 篇指 出: “ 黄家所得 , 从湿 得之 ” 。依据 “ 湿 向前阴行 , 热
向后 阴行 ” 的方法 , 利湿通脏 , 前后分消 , 使湿 热疫邪速 从畴 , 病机 为湿邪 阻滞 中焦 或瘀 血等阻滞胆道 , 以致 胆液不循 常道 , 溢于肌肤 而发黄 。黄 疸 的病机关键是 湿。 阳黄多 因湿热 蕴蒸 , 胆 汁外溢 肌肤 而发 黄; 热重 于湿 型的发 生多为 感受 湿热疫 毒 , 从 表入里 , 郁 而不 达, 内阻 中焦 , 脾 胃运 化失 常 , 湿热交 蒸 于肝胆 , 不 能 泄越 , 以 致肝 失疏 泄 , 胆 汁外 溢 , 浸 淫肌 肤 , 下 注膀 胱 , 使 身 目小 便 俱
3 . 2 治疗结果
为9 4 %。
治愈 2 4 , 好转 1 O例 , 无 效 2例 , 总有 效 率
文章编号 : 1 0 0 7— 2 3 4 9 ( 2 0 1 4 ) 0 1 — 0 0 8 7— 0 1
4 讨 论
黄 疸型肝炎归属 为中医黄疸 范畴 。黄疸 是 以 目黄 , 身黄 ,
黄疸之病 , 其病 因多责之 于 湿。《 金 匮要 略 黄疸 病脉 症
尿黄为 临床表现 , 而且 以 目黄为 主要 特征 的一 种病 证。在 临 床颇 为常见 。本科从 2 0 0 6 -2 0 0 9年 4年 间共 收住 3 6例患者 , 采用 中医药治疗 收到较好 疗效 , 现报道如下 。
选择3 6例患者 , 符合 2 0 0 0年 9月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 与寄 生虫病 学分会 , 肝 病学 分 会联 合修 订 的 《 病 毒 性 肝炎 诊 断标 准》 … 。其 中 甲型黄疸 型肝 炎 1 8例 , 乙型 黄疸 型肝 炎 1 2例 , 戊型黄 疸性 肝炎 6例 , 排 除溶血 性肝 炎 , 阻塞 性黄疸 , 先天性 高胆红 素血症 。全 部病例均有 不 同程 度的乏力 , 纳差 , 部分有
3 . 1 疗效标 准
治愈 : 黄疸消退 , 腹胀 痛 , 恶心, 呕 吐消失 , 食
卟啉化合 物的主要代谢 产 物有毒 性 , 可能 对大 脑和神 经系 统
2 治 疗方 法
引起不可 逆 的 损 害 , 故临床} 台 疗黄疸 , 需 迅 速退 黄 , 改 善 肝
功能 。
中医辨 证为 热 重 于湿 , 治 以 清热 利 湿 退 黄。方 药 : 菌陈 3 0 g , 栀子 1 0 g , 大黄 6 g , 虎杖 1 5 g , 金钱草 1 5 g , 茯苓 1 2 g , 猪
因此 , 治疗应该把握病机 , 根据病情 轻重及发 病特点辨 证
苓1 2 g , 滑石 3 0 g ; 腹胀痛 较甚者加 柴胡 1 2 g , 郁金 1 5 g , 川楝
子1 0 g , 砂仁6 g ; 恶心欲 吐者加橘皮 1 0 g , 竹茹 1 0 g , 白蔻 9 g ;
A L T 2 8 0 0 U / L , A S T 2 0 0 0 U / L , T B I L I 8 9 u mo L / L 。B超 排 除 阻 塞 性 黄 疸 及 恶性 肿 瘤 。
治。 ” 若久病不愈 , 气血瘀滞 , 伤及肝脾 , 则有酿成瘕 积 、 鼓胀 之 可能 。现代 医学 观点 : 产生黄疸 的物质 叫胆红素 , 它是体 内铁
剂, 水 煎服 。小儿剂量减 半 , 治疗 7 d为 1 个 疗程 , 一般 治疗 3
个疗程 。
3 疗 效标准 与治疗 结果
参考文献 :
[ 1 ]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 与寄生虫学会分会 .肝病学分会联合修 订病毒 性肝炎诊断标准 [ J ] .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 2 0 0 1 , 1 1 ( 1 ): 5 6—5 9 .
而苦 , 均为湿热熏蒸 , 胃浊和胆汁 上逆所 引起 。湿 重于热 型的 发生 多为湿遏 热壅 , 胆 汁不循 常道 , 溢 于肌肤 , 故身 目色黄 。 黄疸 以速 退为顺 , 《 金匮要略 黄疸病脉证并 治》 指出: “ 黄
疸之病 , 当 以 十八 日为 期 , 治之 十 日以上 为 瘥 , 反 剧 者 为 难
短3 d , 均符合传 染病学急性 黄疸型肝炎 的诊 断标 准。全部患
者均用 中药治疗 。主要临床 表现为 : 皮肤及 巩膜发黄 , 上腹部
胀满或疼痛 , 小便 黄 , 厌油、 纳差 , 恶心, 呕吐, 苔 黄 腻 或 白腻
等 。实验室 检 查 肝 功 均 异 常 , 黄疸 较 严 重 者 肝 功 指 标 可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