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安徽省滁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人口普查二号公报发布 广东成第一人口大省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11-04-28 10:22:50 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有33人参与手机看新闻转发到微博(21)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会实录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会实录网易财经4月28日讯以下是国新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发布会实录: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工作,今天我们请来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先生来出席发布会,向大家介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的数据,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先生。
下面有请马建堂局长做介绍。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新闻媒体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千万普查人员的奋力拼搏和十三亿各族人民的积极参与,人口普查顺利完成普查准备、现场登记和事后质量抽查等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予以公布。
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
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安徽省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安徽省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3529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减少163499人,下降3.0%,年平均下降0.3%。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38923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增加632040人,增长11.0%,年平均增长1.05%。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130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5022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535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801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04人上升为398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6547人上升为1027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6832人上升为4396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337人下降为23915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为46225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06681人,文盲率[5]由14.38%下降为8.64%,下降5.74个百分点。
六、常住人口地区分布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滁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滁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393786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0148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63620人,下降1.6%,年平均下降0.16%。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53354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229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0631人,增长7.4%,年平均增长0.7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03843户,家庭户人口为37835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7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99579人,占50.78%;女性人口为1938289人,占49.2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41下降为103.16。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7497人,占17.20% ;15-64岁人口为2837132人,占72.0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3239人,占10.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9866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920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2236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19190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204-安徽省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3529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减少163499人,下降3.0%,年平均下降0.3%。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38923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增加632040人,增长11.0%,年平均增长1.05%。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599795[4]户,家庭户人口为514973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8人减少0.4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98929人,占50.42%;女性人口为2653995人,占49.5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下降为101.69。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57052人,占19.75%;15-64岁人口为3730594人,占69.69%;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78人,占10.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5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130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5022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535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801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地级市数据
总人口
(人) 合计
户籍人口 (人)
19612368 12554049
23019196 14185160
12938693 9919579
28846170 33149845
104320459 85024973
95792719 95479481
94029939 104281397
80417528 89980794
78660941 74963132
71854210 71910486
65700762 70780713
59500468 68620208
57237727 61759716
54426891 47331520
广西壮族 自治区
46023761 51591711
云南省
45966766 45631063
江西省
抚顺市 辽宁
辽阳市 辽宁
阜新市 辽宁
本溪市 辽宁
盘锦市 辽宁
赣州市 江西
上饶市 江西
宜春市 江西
南昌市 江西
吉安市 江西
九江市 江西
抚州市 江西
萍乡市 江西
景德镇市 江西
新余市 江西
鹰潭市 江西
苏州市 江苏
徐州市 江苏
南京市 江苏
南通市 江苏
盐城市 江苏
无锡市 江苏
淮安市 江苏
宿迁市 江苏
泰州市 江苏
681.4 578.99 556.82 549.42 453.06 374.85 372.93 280.48 280.11 203.53 129.85 220.87 139.68
48.93
44.17
37.84
27.33
25.67
1207-安徽省淮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233389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4064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93247人,增长14.37%,年平均增长1.35%(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6.06%,年平均增长0.59%)。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246273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2024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42489人,增长21.90%,年平均增长2.00%(扣除山南七乡镇影响,增长10.93%,年平均增长1.04%)。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725254户,家庭户人口为222304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7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8人减少0.5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12024人,占51.93%;女性人口为1121872人,占48.0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9.08下降为108.0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64563人,占15.62% ;15-64岁人口为1753023人,占75.11%;65岁及以上人口为216310人,占9.2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4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9811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2316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98856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0197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10第六次人口普查2011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地区人口数北京市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35712111 2.60 2.67内蒙古自治区24706321 1.88 1.84辽宁省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46026629 3.55 3.44海南省8671518 0.62 0.65重庆市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3002166 0.21 0.22陕西省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5626722 0.41 0.42宁夏回族自治区6301350 0.44 0.4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4649985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各省市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汇总
区数据汇总
年龄结构
民族构成
0-14岁
15-64岁
65岁以上
汉族
少数民族
大专以上
高中(含中专)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人数
22245.97 16.60% 99843.34 74.50% 11883.17 8.90% 122,593.3 91.51% 11,379 8.49% 11963.68 8.93% 18798.60
105.20 106.80 114.52 102.84 105.56 108.05 102.54 102.67 103.22 106.18 101.54 105.69 103.39 105.96 107.46 102.33 102.06 105.56 105.81 109.00 108.26 110.90 102.43 103.14 106.89 107.84 105.69 106.92 104.42 107.40 105.09 105.34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市自治区数据汇总
省市自治 区
人口总数
家庭户人口
人数 (万人)
比5普 增长
排名
户数 (万户)
人口 (万人)
户均 (人)
性别构成
男性
女性
性别比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女性=100
全国 133,972.49 5.84% 北京市 1,961.20 44.50% 天津市 1,293.82 29.27% 河北省 7,185.42 6.55% 山西省 3,571.21 9.98% 内蒙古 2,470.63 4.00% 辽宁省 4,374.63 3.21% 吉林省 2,746.23 0.67% 黑龙江省 3,831.22 3.85% 上海市 2,301.91 37.53% 江苏省 7,865.99 5.75% 浙江省 5,442.69 16.37% 安徽省 5,950.05 -0.60% 福建省 3,689.42 6.28% 江西省 4,456.75 7.66% 山东省 9,579.31 5.50% 河南省 9,402.36 1.58% 湖北省 5,723.77 4.04% 湖南省 6,568.37 2.00% 广东省 10,430.31 20.69%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省各地区主要数据公报
5.8 4.6 1.2 0.5 1.2 1.5 0.4 2.1 0.5 2.3 1.8 5.5 0.3
27.5
2.7 2.1 1.8 0.7 0.7 0.4 0.6 0.5 0.4 0.9 0.2
11.0
5.2 5.0 7.4 4.0 2.2 5.2 5.4 1.6 0.5 5.4 2.1
43.9
56 34 34 9 22 8 28 19 21 231 13 19 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309
1.8 1.0 0.4 0.3 0.3 0.4 0.3 0.3 0.3
5.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6 3.4 3.4 0.9 2.2 0.8 2.8 1.9 2.1
23.1
1.9 1.1 0.4 0.4 0.3 0.4 0.3 0.4 0.3 0.6 0.2
1.4 1.9 0.5 0.9 0.4 0.6 0.6 0.4 0.4 0.5 0.3
7.9
9.4 5.3 2.6 9.4 7.9 12.3 4.0 3.4 7.9 4.3 4.6
71.2
6.7 6.4 3.5 1.7 1.5 2.5 3.2 2.4 1.7 1.8 1.3 3.0 3.4 2.6 41.9 9.3 5.6 1.7 0.9 1.5 2.5 0.9 2.6 0.8 2.8 1.9 6.0 0.4 37.0 7.9 7.1 9.2 4.7 2.9 5.6 5.9 2.1 0.9 6.3 2.3 54.9 10.9 7.3 3.1 10.2 8.3 12.9 4.6 3.8 8.3 4.8 4.9 79.2
6.2
1.3 1.9 0.8 3.2 2.2 1.4 3.3 5.5 3.1 4.1 4.2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及其变化图:年份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人口(万)3034.36373214.16574966.57245618.08135986.0 5950.1安徽省的省区面积(以2010年为标准)为13.96万平方公里,所以安徽省的人口密度变化为:年份(年)195319641982199020002010密度(每平方公里)271.36 230.24 355.77 402.44 428.79 426.22分析:一:人口变化:根据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人口从1953年到2000年总体上是上升的,在2000年到2010年才略有下降,而人口密度从1953年到1964年略有下降,但之后是稳定上升的,所以就安徽省人口数据分析来看是上升的。
二:影响安徽省人口变化的因素有:(1)由于科技进步,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寿命延长;(2)由于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环境不断的改善,使人们的居民生存环境不断的改善;(3)我国的保障制度不断的完善,而且在安徽省实施的很好;(4)由于安徽省对外交流日益的加强。
使得安徽境内的人口流动更加的活跃;(5)国家政策的调控因素影响;(6)受惯性的影响,人口不断的增加。
三:安徽省从2000年到2010年人口下降的原因:(1)计划生育实施使得出生率自实施以来不断的下降,正好在近几年发挥了实质意义上的人口作用,使人口得到下降。
(2)惯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已经过去。
(3)人们的教育水平正逐年的提高,使得人口素质不断的提高,一对夫妇生一个小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4)近年来安徽省不断的发展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人口的对外输出不断的增多,(5)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孩子们出国留学的比率也在逐年的增加,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在2000年以来人口不断的下降。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
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年均1.07%的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2010年滁州市统计公报
2010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滁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滁州市统计局2011年3月25日2010年,全市人民面对极为复杂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省一系列政策措施,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推进“三大战略”、“双超”和“追宿迁、超千亿、进前列”,巩固国民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95.65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幅为"十一五"时期最高年增长水平,同时也是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为"十一五"划上圆满句号,"十一五"年均增幅12.5%,比"十五"时期年平均水平高6.6个百分点。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4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42.01亿元,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205.22亿元,增长10.0%。
三次产业比为21.3:49.2:29.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65.5万人,比上年增加12.7万人。
其中,第一产业123.2万人,减少0.5万人;第二产业73.5万人,增加7.0万人;第三产业68.8万人,增加6.2万人。
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不包括个体、私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6.7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47.2万人,比上年增加10.9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上升0.3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
完成了省“十一五”企业改革规划中我市最后105户企业改革。
新组建滁州广播电视台和市演艺公司。
基层医改全面推开,实行了药品销售零差率。
探索园区合作共建,达成20多个共建协议,宁滁高新园等13个合作园已开工建设。
全年企业家信心指数运行在141.8~152.7之间,处于较为景气和较强景气状态;企业景气指数运行在145.6~152.5之间,处于较强景气状态;工业企业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景气指数全年呈现前高后低处于较为景气和较重不景气区间。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数据
上海市
2301914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பைடு நூலகம்北京市
19612368
天津市
12938224
海南省
8671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6301350
青海省
5626722
西藏自治区
3002166
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
现役军人
2300000
三、实验数据统计
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绘制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分别找出5个人口数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按顺序排列);(香港,台湾,澳门不包括在内)
图一:2010年我国各省区人口数柱形图
5个人口最多的省份或自治区: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
5个人口最少的国家或自治区:天津,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54426891
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云南省
45966239
江西省
44567475
辽宁省
43746323
黑龙江省
38312224
陕西省
37327378
福建省
36894216
山西省
35712111
贵州省
34746468
重庆市
28846170
吉林省
27462297
甘肃省
25575254
内蒙古自治区
表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
地 区
人口数(人)
全国合计
1339724852
广东省
104303132
山东省
95793065
河南省
94023567
社会统计分析相关名词解释
交叉列表分析法交叉列表分析法是指同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一定联系的变量及其变量值按照一定的顺序交叉排列在一张统计表内,使各变量值成为不同变量的结点,从中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数据分析技术。
spss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一般直接看相关系数和显著性双侧。
你这个一列一列的看要方便些,比如第一列,表示为x1和其他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x1和x2的相关系数为-.022,显著性双侧为0.972,说明这两个变量间无相关性,依次类推。
只要是显著性<0.05即可说明两变量具有相关性,而相关性的大小取决于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接近1,相关性越好。
看了一下你的x1和x4-x8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了。
是非常人民网4月28日电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具体内容如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6•【字号】皖政[2009]98号•【施行日期】2009.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通知(皖政〔2009〕9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决定于2010年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切实做好我省人口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人口普查的内容和时间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二、加强组织领导人口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具体负责人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尽快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年底前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建,坚持依法普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我省人口普查工作。
三、广泛宣传动员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配合人口普查,如实申报普查项目,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要从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户籍民警、中小学教师、村(居)民委员会干部以及离退休人员等人群中选调临时工作人员和普查员,充实和壮大人口普查力量。
四、科学实施普查过程的系统管理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历次人口普查的成功经验,采取切实措施,统筹安排,科学管理,确保普查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010年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10年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第一篇:2010年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统计调查与分析2011年第5期总第225期高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简报及阶段工作总结2010年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区管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普办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区各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普查办共同努力,完成了普查准备、正式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
一、初步汇总数据普查初步汇总数据显示,本次普查共登记集体户和家庭户90412户。
普查时区内居住人数283151人,其中港澳台和外籍人员1181人;常住人口269483人;户籍人口182573人;2009年11月1日至2010年11月1日出生人数2178人;死亡人数440人。
分镇(办事处)明细二、阶段工作总结(一)健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二月份我区成立了区普查领导小组,设立了区人口普查领导办公室,各镇(办)也成立了相应机构。
普查工作进行中,区普查办公室先后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议,全面部署阶段工作任务。
对普查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谋划,提出刚性要求,主要领导多次深入普查现场进行沟通协调,做到时间倒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宣传,营造普查氛围普查工作期间,加大了宣传力度,悬挂横幅、标语80余条,张贴宣传画册、公告1200余张,发放至住户一封信9万余张,住户告知单8万余份。
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传,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增强了参与和配合意识,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搞好培训,建设高素质普查队伍全区共抽调普查员、指导员1620名,其中选聘大学生普查员895人。
为节省经费和提高普查质量,将4所高校和60家企业(建筑工地)划定为独立的普查区,抽调328名普查员完成区域内普查任务。
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对普查员及普查指导员分七批进行培训,利用电化教学,对入户技巧、普查小区图的绘制、普查表的填写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听”与“做”相结合,进行实地入户培训,有效的提高了普查员的业务水平,为人口普查试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滁州市统计局
2011年6月12日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393786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00148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63620人,下降1.6%,年平均下降0.16%。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453354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42229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10631人,增长7.4%,年平均增长0.74%。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1203843户,家庭户人口为3783551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7人减少0.43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99579人,占50.78%;女性人口为1938289人,占49.22%。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41下降为103.16。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77497人,占17.20%;15-64岁人口为2837132人,占72.05%;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3239人,占10.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07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8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9866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392099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52236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191907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670人上升为504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7043人上升为995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0578人上升为3866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9475人下降为3026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5718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73598人,文盲率[5]由10.77%下降为9.07%,下降1.7个百分点。
六、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常住在市内的境外人员。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比重为各县(市、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
[7]琅琊区数据包括市开发区,2010年数据为区划调整后。
[8]南谯区2010数据为区划调整后。
来源:滁州市政府网日期:201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