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课题3同步练习
生物选修1专题2、3练习
专题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 菊花的组织培养(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定义:生物体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的特性。
2、原理: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3、差异:随细胞分裂的进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来越高,全能性越来越低。
受精卵>胚胎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二)植物组织培养基本过程:培养基:MS培养基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1、大量元素: N、P、S 、K、Ca、Mg等2、微量元素:B、Mn、Cu、Zn、Fe、Mo、I、Co等3、有机物(蔗糖、甘氨酸、维生素等小分子)、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4、水、琼脂(凝固剂)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
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水、无机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分化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促进愈伤组织生长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1、花粉的形成:小孢子母细胞(2n)减数分裂形成花粉(小孢子n)2、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3、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4、材料的选取花期:月季的初花期。
花粉:单核期花粉,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花: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鉴别花粉: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
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
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1、从自然菌样筛选较理想的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培养嗜盐菌的菌样应从环境采集。
(2)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的培养基,并在条件下培养。
2019-2020学年生物人教版选修1同步检测:专题1.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理一理判一判1.乳酸菌是严格厌氧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与CO2。
(×)2.乳酸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是前者没有核膜、核仁。
(√)3.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就可以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
(×)4.腌制泡菜时的温度、食盐用量和发酵时间均会影响泡菜的品质。
(√)5.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不同则会形成不同深度的玫瑰红。
(√)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对照。
(×)悟一悟1.泡菜坛的选择:应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检查时,可将坛口向上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渗水现象。
2.腌制的条件:要注意控制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3.腌制方法:清水与盐的质量比应为4:1,盐水要煮沸冷却后备用。
蔬菜和配料装至八成满时,加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后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形成无氧环境,以便乳酸菌发酵。
4.泡菜腌制成功的关键:营造无氧环境。
5.检测指标:乳酸的含量。
6.泡菜成熟期:乳酸含量为0.6%~0.8%,风味、品质最好。
7.亚硝酸盐使人体中毒的原理:亚硝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会导致红细胞内的低价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价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8.亚硝酸盐是硝酸盐还原菌促进硝酸盐还原形成的。
感悟体会: 练一练1.[2019·四川会考]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B.乳酸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解析:应为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A项错误。
答案:A2.[2019·广西高二期末]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 ) A.先减少后增加B.先增加后减少C.逐渐增加D.逐渐减少解析: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所以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尝试制作泡菜,并尝试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2.讨论与此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重点难点】重点:制作泡菜并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难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预习案】任务一、基础知识(一)乳酸菌1.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在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常见种类:和3.分布:分布广泛,、土壤、植物、人或动物的内等均有分布。
4.应用:常用于生产(二)亚硝酸盐1.物理性质粉末、易溶于。
2.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3.分布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据统计,亚硝酸盐在蔬菜中的平均含量约为,咸菜中平均含量在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4.对人体的影响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时,会引起死亡5.我国卫生标准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酱腌菜中不超过,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
6.代谢绝大多数亚硝酸盐随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和一定的作用,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任务二、泡菜腌制过程1.泡菜坛的选择(1)应选用火候好、无砂眼、、坛沿深、好的泡菜坛(2)检查时可将坛口压入水中,看坛内有无现象2.腌制(1)过程:将清水和盐以的质量比例配制盐水。
将盐水后备用。
将蔬菜装至时加入香辛料,装至时,加入盐水,要使盐水盖好坛盖。
将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环境(2)条件: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食盐用量不足,腌制时间容易造成细胞大量繁殖,含量增加任务三、亚硝酸盐的测定1.原理(1)在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色染料。
(2)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进行比较,可以大致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测定步骤配制溶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探究案】探究点一、如何防止泡菜质量不合格?探究点二、简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操作过程。
高中生物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为了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泡菜厂家需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
下面不是开发新产品所考虑的内容是()A.对泡菜材料进行创新拓展B.对水与盐的比例进行调整C.对香辛料的种类和比例进行调整D.对通气发酵和密封发酵的时间比例进行调整,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菌,不需要通气发酵。
2.在腌制泡菜时,抑制有害菌繁殖是关键。
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利于泡菜发酵及抑制有害菌繁殖的是()A.接入乳酸菌菌种B.适量加入盐和调料酒C.利用无氧环境抑制有害菌D.加入抗生素,接入乳酸菌菌种可以增加乳酸菌的数量,使乳酸菌快速成为优势菌种,抑制有害菌繁殖;适量的盐和料酒可调节风味,也可抑制有害菌繁殖;无氧环境可以抑制需氧型有害菌的繁殖;加入抗生素,不仅抑制杂菌繁殖,也会抑制乳酸菌生长、繁殖,影响泡菜的正常发酵。
3.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随着泡菜发酵中产生的乳酸的量不断增加,硝酸盐还原菌的代谢被逐渐抑制,亚硝酸盐的产量减少。
同时亚硝酸盐的分解增加,亚硝酸盐的含量会逐渐下降。
发酵过程主要是乳酸菌的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此外,还有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
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蔬菜保持脆嫩而不软化腐败。
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
4.下列曲线中能表示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是(),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没有腌制的蔬菜中也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在腌制几天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达到最高,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同时已生成的亚硝酸盐被降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又逐渐下降。
5.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它们所含亚硝酸盐的量少B.发酵不同时期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同C.发酵过程中应及时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D.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6.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C.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应尽量少吃咸菜D.亚硝酸盐具有防腐作用,应在食品中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易溶于水,A项正确;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B项正确;咸菜中亚硝酸盐较多,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可转变成致癌物,因此应尽量少吃咸菜,C项正确;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 g时会引起人死亡,D项错误。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Word版含答案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学习目标:1.了解泡菜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重点) 2.用比色法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难点)1.泡菜的制作(1)泡菜制作所用菌种及原理①菌种:乳酸菌。
{分布: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等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其中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②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泡菜制作的流程原料加工:选取新鲜的蔬菜,进行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配制盐水: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备用↓装坛:将蔬菜装至半坛时,放入调味品,继续装至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封坛发酵:盖好坛盖,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成品(3)腌制的条件及关键①条件: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过低、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②关键:泡菜制作的核心步骤是乳酸菌发酵,选择容器、制备盐水、搭配调料是泡菜制作的关键步骤。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亚硝酸盐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应用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分布分布广泛,存在于蔬菜、咸菜和豆粉等食品中危害人体摄入总量达到0.3~0.5_g时会引起中毒;摄入总量达到3 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 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 mg/kg,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_mg/kg代谢绝大多数随尿排出,但在特定条件下,即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下,会转变为致癌物——亚硝胺(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可通过目测比较,大致估算其含量。
②方法:比色法。
通过将待测溶液和试剂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显色液作比较,得出待测溶液的亚硝酸盐含量。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
教学目标:
1.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发酵的原理; 2.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测定。
一、泡菜制作基础知识
乳酸菌
乳酸链球菌 乳酸杆菌
1.分布: 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
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2.繁殖: 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3.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
乳酸菌耐盐,最适pH=5
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细菌;在无氧条件下, 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三、制作泡菜实验操作过程
原料加工 加盐
修整、洗涤、晾晒、 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盐水 冷却
泡菜 盐水
成品
加调味 料装坛
发酵
测亚硝酸盐含量
(1)原料处理
将鲜菜修整、洗涤、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萎焉时收 下,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2)盐水配制
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
选择含矿质较多的井水或泉水配制盐水。
7.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是怎么形 成的?
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 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 合酵母菌的繁殖。
知识延伸: 探究泡菜腌制过程中乳酸菌和乳酸的变化
发酵前期: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 主要是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 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 了氧气,产生了缺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 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
3.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
B 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2-2021年《金版学案》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练习:专题1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1.下列操作中不会引起泡菜污染的是()A.坛盖边沿的水槽应注满水,并且要时常补充水槽中的水B.腌制时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C.腌制的时间过短D.盐水入坛前不用煮沸,直接入坛解析: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留意把握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温度过高,食盐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盐水入坛前不煮沸冷却等,简洁引起细菌大量繁殖。
答案:A2.下列有关乳酸菌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乳酸菌没有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乳酸菌的蛋白质合成在自身的核糖体上进行C.乳酸菌的代谢终产物也是CO2和H2OD.乳酸菌的细胞壁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相同解析:乳酸菌有核糖体,乳酸菌的代谢终产物是乳酸,无CO2,乳酸菌的细胞壁主要是肽聚糖,而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故只有B正确。
答案:B3.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的物质呈()A.玫瑰红色B.蓝色C.砖红色D.橘红色解析: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的染料。
答案:A4.在选泡菜坛时,应选择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其目的是()A.美观B.可防止内部液体渗出C.耐用D.密封好,保证坛内外气体不交换解析: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而乳酸菌是厌氧生物,无O2时方可进行乳酸发酵产生乳酸。
答案:D5.如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试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颖的蔬菜,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证既无杂菌,又能使乳酸菌发挥正常作用,应如何处理所用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泡菜内的亚硝酸盐含量,某同学用比色法进行了试验,他在制备标准显色液时做了如下操作:①用刻度移液管量取一系列不同体积的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 mL比色管中;②在各管中分别加入2.0 mL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紧接着再分别加入1.0 mL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③观看各比色管中溶液颜色的梯度变化。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
人教版高中生物高二选修一学案专题1_课题3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泡菜作为一种加工食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而成,具有独特的味道和香气。
它不仅是韩国传统菜品,也是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统食品之一、泡菜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
本文将介绍制作泡菜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项。
制作泡菜的原料主要包括白菜、辣椒粉、大蒜、姜、盐和糖。
首先,需要将白菜切成适合大小的块状,然后用盐腌制一段时间。
腌制的时间一般在几个小时到一天之间,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决定。
腌制的目的是为了使白菜变得脆嫩,并且更容易吸收调味料。
在腌制的过程中,可以准备其他的调味料。
辣椒粉、大蒜和姜是泡菜的重要调味料。
辣椒粉可以增加泡菜的香辣味道,而大蒜和姜则能够增加泡菜的口感和香味。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一些糖来增加泡菜的甜味。
完成调味料的准备后,可以将腌制好的白菜块逐一挤出水分,并将之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
混合的过程需要用手反复搓揉,以使调味料均匀地附着在白菜上。
当白菜均匀地覆盖了调味料后,可以将之放入一个容器中,盖上盖子。
这个过程中,需要确保白菜充分地与调味料接触,以促进发酵的进行。
发酵是制作泡菜的关键步骤。
在发酵的过程中,白菜中的天然细菌将会进行深度的发酵作用,使泡菜逐渐变酸并获得特殊的口感。
发酵的时间一般在几天到几周之间,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口感来选择。
发酵的时间越长,泡菜的口感越酸爽。
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每天打开容器检查泡菜的状态,并排除过多的气泡。
同时,可以按压泡菜以确保其深度发酵。
发酵的温度和环境也对泡菜的品质有影响,一般来说,发酵的温度应控制在15℃到20℃之间,避免阳光直射。
制作泡菜虽然简单,但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要确保使用的原料新鲜,并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卫生。
其次,调味料的比例需要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来确定。
最后,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也是影响泡菜品质的因素,需要仔细控制。
总之,制作泡菜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过程。
只需要几个步骤和一些基本的原料,就可以制作出具有独特风味的泡菜。
【高中政治】政治选修3 专题1 第3框 同步训练
政治选修3同步训练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国家结构形式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②是指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③当今世界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两种④国家结构形式是由国家管理形式决定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C。
①指向的是国家的管理形式,即政体;④观点错误,国家管理形式决定不了国家结构形式,故排除①④。
②③观点对国家结构形式作出了正确表述。
2.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与这个国家的民族结构及其关系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表明()A.民族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要素B.民族结构及其关系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唯一依据C.民族是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D.民族之间的纷争是各国动荡不安的根源解析:选C。
题干强调民族问题对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故C项正确;A、B、D项观点错误,民族不是构成国家的最基本要素,也不是影响结构形式的唯一依据,更不是各国动荡的根源。
在伊拉克宪法的制定过程中。
伊政坛三大政治派别——什叶派、逊尼派和库尔德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一直纷争不断,库尔德和什叶派两派坚持在伊推行联邦制政体,但是逊尼派坚决反对实行“联邦制”。
据此回答3~4题。
3.单一制和联邦制的主要区别不.包括()A.全国是否只有一部宪法B.全国是否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C.公民是否只有一个国籍D.国家元首是否享有实权解析:选D。
单一制和联邦制都是国家结构形式,指的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构成模式,故A、B、C三项都是二者的区别。
而国家元首是否享有实权属于政体的内容,不是国家结构形式的内容,当然不是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区别。
4.逊尼派一直担心宪法草案中有关“联邦制”的内容将会导致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分别控制南部以及北部的产油区,而聚居在石油资源匮乏的中西部地区的逊尼派则将陷入永久贫困和战乱境地。
逊尼派担心的原因是,实行联邦制会导致()A.国家分裂B.联邦成员拥有更大的自主权C.联邦成员拥有独立主权D.联邦成员不受中央政府的制约解析:选B。
2020-2021高中生物1配套作业: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配套作业: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含解析专题一课题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3]一、选择题1.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A.氢氧化铝乳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解析]氢氧化铝乳液能吸附滤液中的色素,使滤液无色透明。
2.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A) A.马上密闭,保持30~40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解析]泡菜坛密闭造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在30~40 ℃,乳酸菌繁殖较快。
3.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解析]亚硝酸盐的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
所以它们的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变.4.(2020·康杰中学高二期中)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亚硝酸盐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C.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和氯化钡[解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A项正确;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据此可用比色法可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B项正确,C项错误;亚硝酸盐是一种易于被氧化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镉离子、钡离子可以减少其氧化,可以使泡菜水中微量的亚硝酸盐得到更好的提取,D项正确。
人教生物选修1:专题1课题3知能过关演练
[学生用书P14]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 A.固体发酵B.氨基酸发酵C.厌氧发酵D.需氧发酵解析:选C。
广义的发酵概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进行应用的过程,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厌氧发酵。
2.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解析:选C。
在泡菜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要使样品处理液透明,避免杂质对颜色对比时的干扰,要把液体中的杂质去掉,去除杂质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铝乳液,可以吸附去除更小的杂质微粒,使液体澄清透明。
3.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解析:选C。
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4.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A.质量浓度为4 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C.质量浓度为5 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弱碱性环境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解析:选D。
从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上进行分析。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呈酸性,为保证其稳定性,应低温密闭保存;亚硝酸钠标准液配制过程中应加入NH4Cl缓冲液,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免形成亚硝酸挥发;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使滤液中色素脱色,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5.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 a.纸层析法b.比色法c.显微镜观察法d.斐林试剂e.双缩脲试剂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g.砖红色h.蓝色i.玫瑰红色A.a d i B.b e gC.b f i D.b f g解析:选C。
选修1专题2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训练案及答案
中学高效课堂高二生物选修1 训练案一、选择题:1、刚果红能与哪项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A、纤维二糖B、纤维素C、葡萄糖D、麦芽糖2、寻找纤维素分解菌应到?()A、湿润的环境中B、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C、富含无机盐的环境中D、池塘中3、以纤维素为惟一碳源筛选出了真菌和细菌,试分析此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下列哪种生物类似:A.硝化细菌 B.蓝藻 C.蚯蚓D.兔子4、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A.C1酶和Cx酶 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 酶和葡萄糖苷酶 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5、在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圈是: ()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 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纤维素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导致的 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6、从土壤中筛选蛋白酶产生菌时,所用培养基为: ()A.液体培养基 B.选择培养基 C.基础培养基D.鉴别培养基7、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8、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 ()A.对纤维素进行定量测定 B.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定量测定C.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D.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纤维二糖进行定量测定9、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 ()A.CO2B.NaHCO3C.碳酸盐D.含碳有机物10、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A.稀释涂布平板法 B.直接计数法 C.重量法 D.比浊法11、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时,甲组实验用氮源只含尿素的培养基,乙组实验用氮源除尿素外还含硝酸盐的培养基,其他成分都相同,在相同条件下操作,培养与观察,则乙组实验属于:()A.空白对照 B.标准对照 C.相互对照 D.条件对照12、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13.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C1酶和Cx酶B.C1酶和葡萄糖苷酶C.Cx酶和葡萄糖苷酶D.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14.下列对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B.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C.既可以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也可以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D.可以将刚果红与培养基中的其他物质混合后再灭菌倒平板15.自养微生物所需碳源和能源为不同的物质,而可作为异养微生物碳源和能源的是( )A.CO2B.NaHCO3C.碳酸盐D.含碳有机物16.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17.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下列流程正确的是()。
专题1 课题3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玫瑰红色
比色:样品和标准比色液对比, 估算亚硝酸盐含量
21
制备样品
增加亚硝酸 盐的溶解度
氯化镉、氯化钡
பைடு நூலகம்
吸附杂质,脱 色,净化作用
中和乳酸
样品处理液的制备
22
比色 样品即滤液加入比色管
显色反应:先加对氨基苯磺酸, 后加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
比色:显色后与标准显色液对比,找出 颜色最相近的记录对应亚硝酸盐含量
课题3 制作泡菜并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
3
一、乳酸菌
乳酸菌是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
细菌的总称。属于原核生物
乳酸菌种类多,分布广,常见乳酸菌有乳酸 链球菌和乳酸杆菌(用于制酸奶)。
乳酸链球菌(球状) 乳酸杆菌(杆状) 4
分布: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
表、人或动物肠道内部都有
繁殖: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无性生殖)
代谢类型: 异养厌氧型
酶
C6H12O6
2C3H6O3+能量
5
二、亚硝酸盐
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蔬菜、 咸菜、豆粉中均含有。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外观与食盐相似, 有咸味,易溶于水,可作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能够把血液中携 带氧的低铁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 从而导致缺氧性中毒症状。
6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
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 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
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 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对动物还具 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亚硝酸盐本身不是致癌物质)。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1课时习题和答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3人教版
专题l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 亚硝酸盐含量检测测试题知识点: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原理1.有关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D.要设置空白比色管做对照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B.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对显色反应后的样品进行目测,可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精确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知识点:结果分析与评价3.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正确的是()知识点:泡菜制作菌种4.乳酸菌培养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但当葡萄糖浓度过高时,反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原因是()A.碳源供应太充足B.细菌会发生质壁分离C.改变了乳酸菌的pH值D.葡萄糖不是乳酸菌的原料5.泡菜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他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竞争B.种内互助、种间竞争、种内斗争C.种内斗争、种间竞争、种内互助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知识点:综合应用6.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时操作的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在制备标准显色液时用刻度移液管吸取、、、、和亚硝酸钠溶液,分别置于50mL比色管中,再另取1支比色管作为________。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溶液,混匀,静置3~5min后,各加入的________溶液,添加________,使各比色管内溶液总体积为50mL;比色一般用________法,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7.亚硝酸盐的测定步骤包括:样品处理→测定→标准曲线的绘制→计算。
化学选修一练习册电子版
化学选修一练习册电子版走近生物技术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专题5 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附录1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附录2生物学实验室中常用的国际单位附录3常用培养基配方附录4常用的消毒灭菌操作方法附录5常用化学抑菌剂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是如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的水解、用途及生理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①葡萄糖的还原性(银镜反应)和②淀粉的水解,认识葡萄糖的还原性及淀粉的水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规律性认识,再辅以习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葡萄糖的还原性、淀粉是如何消化吸收的、、纤维素的水解教学难点:葡萄糖的还原性(银镜反应)教学过程:1.通过学与问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复习糖类的概念及分类,使学生充分认识糖类物质与人类生命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2.教学方法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可以采取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注意启发和问题驱动。
3.教学过程中逐步围绕以下内容来落实:(1)葡萄糖的还原性,重点做好银镜反应、斐林反应的实验(2)从葡萄糖的结构分析葡萄糖具有还原性的本质原因;(3)结合学生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葡萄糖在体内是怎样提供能量的(4)实验探究淀粉水解的条件和水解产物由于教学内容不多且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全册练习含解析目录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2腐乳的制作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练习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知识整合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1菊花的组织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题2月季的花药培养练习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课题3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练习专题4酶的研究与应用专题知识整合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2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练习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知识整合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课题2胡萝卜素的提取练习专题6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知识整合练习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酶的控制解析: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溶氧、通气与转速等。
酶是自身调节物质,不属于发酵条件。
答案:D2.下列有关果酒自然发酵流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选择好的葡萄进行反复冲洗,防止杂菌污染B.应将选择好的葡萄只冲洗1~2次,防止菌种流失C.应去梗再冲洗,防止冲洗时梗刺破葡萄皮造成污染D.应对榨取的葡萄汁进行灭菌处理,防止杂菌污染解析:在果酒自然发酵中,冲洗这一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浮尘,不能冲洗得过于干净,也不能去皮,因为自然发酵的菌种来自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选修1专题1课题3《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选修1专题1课题3《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泡菜是一种传统的韩国食品,由白菜、辣椒粉、大蒜、姜和盐等原料制成。
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同时也富含维生素C和乳酸菌等有益物质。
然而,泡菜中也存在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这是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因此,了解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泡菜的制作过程,并探讨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泡菜的制作过程。
制作泡菜的第一步是准备白菜。
将新鲜的白菜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块状白菜放入盐水中浸泡。
这一步的目的是使白菜变软,并去除一部分的水分。
接下来,我们需要准备泡菜的调味料。
常用的调味料包括辣椒粉、大蒜、姜和盐等。
辣椒粉是泡菜的重要调味料,它能赋予泡菜独特的辣味和红色。
大蒜和姜则能增加泡菜的风味和口感。
这些调味料需要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入,同时还需要搭配适量的盐,以保持泡菜的新鲜度和抗菌作用。
完成泡菜的准备工作后,将白菜块和调味料混合在一起,并用力搅拌均匀。
然后,将混合物放入一个容器中,并轻压使其密实。
最后,将容器盖好,放置在常温下进行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为几天到几周不等,根据个人口味和所需味道决定发酵的时间。
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亚硝酸盐是一种防腐剂和色素固定剂,常被用于肉类制品和酱菜等食品中。
然而,亚硝酸盐的摄入过量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引发癌症。
因此,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十分重要。
目前,常用的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有两种:化学法和光谱法。
化学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常用的方法包括格里萨尔法、纳米粒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
光谱法则是通过测定亚硝酸盐与其他物质的吸收光谱来推导含量,常用的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等。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前提是提取泡菜中的亚硝酸盐。
可以通过水提法或酸提法来提取亚硝酸盐。
在水提法中,将泡菜样品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泡菜中的液相和沉淀。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同步练习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师用卷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单项选择题1.如下图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搜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B. 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C. 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D. 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 端进入【答案】D【解析】解:A、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搜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故说法正确;B、气体从b 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搜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说法正确;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 端进入集气,空气从b端被排出,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说法正确;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气体应从a端进入,故说法错误.应选D.2.标准操作是实验成功的根底,以下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 测溶液的pHB. 取用固体药品第 1 页C. 量取液体药品D. 滴加液体【答案】D【解析】解: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枯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比照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程度,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应选:D.3.以下叙不符合学实验规是( )A. 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考前须知B.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平安C. 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D. 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答案】D【解析】解:上实验课,应确实验步骤和注意项,应选说正确.设计实方时,要分考虑实全,以防止造人身伤害,应选项说法正确.次验时应该实是地做好记录,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D4.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9mL;到出局部液体后,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 18mLB. 大于18mLC. 小于18mLD. 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解: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的实际液体偏大,由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9mL实际比29mL大;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实际小于11mL,所以倾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18mL.应选:B.5.给1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以下中的(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 ①③④B. ②④⑦C. ②④⑥⑦D. ④⑤⑧【答案】C【解析】解:加热150mL液体,要有盛水的容器,应在烧杯和试管中选取,但是用水量为150mL,由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那么要选择450mL以上的试管,这不可能,所以用烧杯;用烧杯给水加热选择支持固定仪器,要用铁架台;由于烧杯底面积大,易受热不均而炸裂,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酒精灯是热源仪器,加热必须选择酒精灯.应选:C.6.以下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选项是( )A. 长劲漏斗B. 量桶C. 坩埚钳D. 椎形瓶【答案】C【解析】解:A、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错误;B、该仪器表示的是量筒,错误;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正确;D、该仪器表示的是锥形瓶,错误;应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用书P14]1.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生产有用代谢产物的一种生产方式,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 A.固体发酵B.氨基酸发酵C.厌氧发酵D.需氧发酵解析:选C。
广义的发酵概念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进行应用的过程,通常说的乳酸菌发酵是厌氧发酵。
2.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解析:选C。
在泡菜样品的处理过程中,要使样品处理液透明,避免杂质对颜色对比时的干扰,要把液体中的杂质去掉,去除杂质的方法是使用氢氧化铝乳液,可以吸附去除更小的杂质微粒,使液体澄清透明。
3.制作泡菜时,所用的菜坛子必须密封,其原因是()A.防止水分的蒸发B.防止菜叶萎蔫C.乳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被抑制D.防止产生的乳酸挥发解析:选C。
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进行的,而乳酸菌是厌氧菌,所以要密封菜坛子,以避免氧对其发酵作用的抑制。
4.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错误的是()A.质量浓度为4 mg/mL的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呈酸性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应避光保存C.质量浓度为5 μ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弱碱性环境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解析:选D。
从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上进行分析。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呈酸性,为保证其稳定性,应低温密闭保存;亚硝酸钠标准液配制过程中应加入NH4Cl缓冲液,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免形成亚硝酸挥发;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使滤液中色素脱色,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
5.在对泡菜中亚硝酸盐进行检测时,所用的方法、有关试剂以及颜色分别是() a.纸层析法b.比色法c.显微镜观察法d.斐林试剂e.双缩脲试剂f.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g.砖红色h.蓝色i.玫瑰红色A.a d i B.b e gC.b f i D.b f g解析:选C。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
将显色反应后的待测样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较,即可估算出样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该方法称为比色法。
6.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洁并用白酒擦试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
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 ℃。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
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菜坛要密封,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3)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如何变化?__________。
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如何变化?__________。
(6)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泡菜制作用的陈泡菜水,按新老盐水1∶1的比例配制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紫红色溶液C.制备样品处理液,先加入提取剂,在摇床上振荡提取1 h,再加入NaOH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解析:泡菜制作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发酵,提供的新鲜蔬菜是它的培养基。
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因此必须创造缺氧环境。
在缺氧的环境条件下,乳酸菌发酵可产生大量乳酸。
能有效抑制其他厌氧菌的生存;若密封不好,在有氧情况下,乳酸菌的生长受抑制,不能进行乳酸发酵,而一些需氧菌大量繁殖,使泡菜变质。
乳酸菌生长繁殖需要的大量能量来自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干重会减少,但发酵过程中却能产生更多种类的有机物。
在泡菜的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泡菜所用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4∶1。
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答案:(1)消毒(2)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
(3)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4)提供乳酸菌菌种(5)有机物干重减少种类增加(6)C(紧扣教材,思考感悟)1.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教材P10) 答案:有些蔬菜,如小白菜和萝卜等,含有丰富的硝酸盐。
当这些蔬菜放置过久发生变质(发黄、腐烂)或者煮熟后存放太久时,蔬菜中的硝酸盐会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
2.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教材P10)答案: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1.要使泡菜制作成功最主要的条件是()A.缺氧环境B.有氧环境C.加盐D.加香辛料解析:选A。
泡菜制作过程的发酵主要是乳酸菌进行的无氧发酵,产生的乳酸使得泡菜清香脆嫩,酸咸可口,所以关键是创造一个无氧条件。
2.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盐水B.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5∶1的比例配制盐水C.盐水入坛前要煮沸冷却,以防污染D.在坛盖边沿的水槽中要注满水,以保证坛内的无氧环境解析:选B。
泡菜的制作依靠的是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制作时要防止污染,以防泡菜腐败变质,盐水按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1的比例配制好后煮沸冷却使用。
3.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
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A.马上密闭,保持30~40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D.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解析:选A。
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发酵,所以要密闭。
其生存的最适温度为30~40 ℃。
4.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 A.蒸馏水B.氢氧化钠C.亚硝酸盐D.氢氧化铝解析:选C。
制备样品处理液时,提取液的配制过程中用到盐酸,所以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而氢氧化铝能够使样品处理液更加清澈透明,所以要用氢氧化铝溶液,本实验目的是要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所以不能再加入亚硝酸盐。
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因操作不当而使泡菜腐烂。
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是()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泡菜制作原理的应用和运用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乳酸菌为厌氧细菌,在无氧气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制作泡菜时,如果罐口封闭不严,氧气进入罐内,会抑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同时进入的氧气促进了罐内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造成泡菜腐烂。
6.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解析:选D。
随着泡菜发酵过程的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发酵过程主要为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它有改善产品风味的作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目的是保持坛内的无氧状态。
7.下列关于发酵产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测B.检测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闻气味C.泡菜制作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用对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测D.检验乳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解析:选D。
发酵产物的鉴定不可以用品尝的方法,以防有毒。
检验乳酸的方法是用pH试纸检测。
8.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因腌制过程中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C.发酵初期酵母菌活动强烈,其利用氧产生的气体为CO2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解析:选C。
蔬菜刚入坛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是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产生较多的乳酸、酒精、醋酸和二氧化碳等,二氧化碳以气泡的形式从水槽内放出,逐渐使坛内形成无氧环境。
9.(2011年黄冈中学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解析:选B。
亚硝酸盐的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玫瑰红色物质,所以其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变。
10.有关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随尿液全部排出B.亚硝酸盐在人体内积累有致癌作用C.亚硝酸盐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D.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解析:选C。
研究表明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当人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后才会致病。
亚硝酸盐绝大部分随尿液排出体外,其本身无致癌作用,但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质。
11.鲜牛奶是营养丰富的饮品,其主要成分有水、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
请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简易的方法,用于家庭制作酸牛奶。
(1)材料和用具:酸牛奶、市售鲜牛奶、洁净的奶瓶若干个、盛水器皿(如盆)、温度计。
(2)制备方法①分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发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