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化学复习八要点全国各地适用word版
《中考化学》总复习总结知识点汇总(全国各地考生均适用)
《中考化学》总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国考试均适用)第一篇章——《化学的魅力》知识点汇总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3.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4..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8、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年中考化学考点.doc
2016年中考化学考点2016年中考化学考点(一)1.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转入产品中,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产品。
考点3.化学发展史2.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1)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
我国古代发明中,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2)近代化学:原子一分子论。
①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②由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
3.化学变化与能量(实际应用考点)(1)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炸药、石油、煤炭、蓄电池等储存的能量,都是靠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
(2)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拓展考点)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其性质。
若在使用物质的过程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物理性质;若在使用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物质,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2016年中考化学考点(二)1.纳米技术(拓展考点)纳米科学与技术是在纳米尺度(0.1~100nm之间,1nm=10-9m)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技术。
它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手段和能力延伸到原子和分子的水平。
纳米科技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与纳米制造、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等。
2.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际应用考点)化学正向着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保护人类健康的方向发展,化学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解决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能源利用、新材料的开发等重大方面作出贡献。
(完整word版)2016年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的资料(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 质活泼。
稳定结构:
①最外层 8 电子 ②第一层为最外
层 2 电子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 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 原子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He 有 2 个),结构
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 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
7
01 23456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说明:(1)PH 值=7,溶液呈中性;PH 值<7,溶液呈酸性;PH 值>7,溶液呈碱性。
Cu(OH)2;一种红褐色沉淀是Fe(OH)3。 其中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是 AgCl和BaSO4。 62.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63.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64.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65.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66.收集气体应用集气瓶;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用量筒;溶解较多固体时应用烧杯;取 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使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应使用镊子。加热时常用酒精灯。 67.氧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氢气的收集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
2016中考化学知识点精编word版
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形状改变(玻璃破碎等) 、状态改变(干冰升华、水结冰等) 有新物质生成。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燃烧:C—白光、S—蓝紫色火焰(氧气中) 、P—白烟、Fe—火星四射、Al—耀眼白光、 化学 1、物 理化学 变化 物理性质 性 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 化学性质 性、 蛋白质 糖类 2、六 大营养 元素 无机盐 油脂 维生素 供能:动物蛋白——鱼、蛋、肉……;植物蛋白——大豆、花生; 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淀粉(米面、稻、玉米、马铃薯);葡萄糖;蔗糖(甘蔗、甜菜); 供能与储能:动物脂肪——牛油、奶油;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不供能)蔬菜、水果。缺维生素 A——夜盲症、缺维生素 C——坏血病; (不供能)微量元素缺乏:铁——贫血;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硒——表皮角 质化、癌症;碘——甲状腺肿大;氟——龋齿。常量元素缺乏:钙——佝偻病、骨 质疏松易骨折; 水 (不供能)六大营养素之一。 常伴的 变化 现象 Mg—耀眼白光、H2—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蓝色火焰。都放热 。 气泡——在溶液中生成 O2、H2、CO2 等气体; 沉淀——CaCO3、Cu(OH)2【蓝色】 、 (AgCl、BaSO4) 、Mg(OH)2、BaCO3; 【不溶于酸】 溶液变色——含 Cu2+、Fe2+、Fe3+溶液的生成或消失;石蕊、酚酞遇酸碱溶液 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热)性、延展
8、化 学符号
2 2 Fe3、O 2、Ba2、Cl 、H 、SO4 、Na 、CO3 、Ca 2、OH 、Ag 、NO3 、NH 4 、HCO3 、
0 4 2 3 2 4 2 2 1 1 2 1 2 2 1 1 1 1 1
2016中考化学备考指导重点知识归纳
2016中考化学备考指导重点知识归纳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6中考化学备考指导。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一)、固体的颜色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5、淡黄色固体:硫磺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二)、液体的颜色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三)、气体的颜色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18、黄绿色气体:氯气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初中化学之三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016中考化学知识点梳理
初三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碳酸氢铵,夏天在仓库里变少了是因为它的什么性质?2.氮气用途,各自利用了什么性质?3.铁生锈原理(结合第五章)4.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有哪些5.新材料的应用(7)6.化学科学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7.化学变化的现象(11)8.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原理,可选用药品,误差分析9.空气成分的发现历史(14)10.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11.铜绿和盐酸反应的现象12.铜绿加热的现象第二章1.空气中各成分的百分数是什么分数?分别是多少?2.氧气的三态颜色3.常见物质和氧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注意点(作用):缓慢伸入集气瓶,绕成螺旋状,末端系火柴梗,瓶底放水5.列举缓慢氧化6.缓慢氧化和剧烈氧化的共同点7.氧气的用途(对应图2-7)8.二氧化碳的用途(注意灭火的原理)9.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工业/实验室)10.催化剂11.气体发生装置选取的原则,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12.气密性检查的方法(不同仪器)13.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化学方程式)14.自然界的二氧化碳循环和氧循环15.人工降雨的原理16.碳酸的相关性质17.二氧化碳和人体健康(对比一氧化碳和人体健康)18.水电解实验(正负极气体,如何检验,体积比,质量比)19.硬水和软水的区分,转化20.水的净化步骤(明矾、活性炭的作用,哪个步骤是化学变化,净化程度最高的哪个步骤)第三章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哪些物质由什么微粒构成2.举例说明哪些宏观现象体现了微粒的哪些性质3.微粒之间的关系4.原子的结构5.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对不对?6.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7.元素的概念(决定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的实质是什么)8.物质分类(自己列框架图并举例)9.地壳中,人体中,海洋中,太阳中的元素之最10.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及缺乏症11.碘盐中的碘、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元素?原子?单质?离子?12.什么是分子式13.元素化合价(确保没有任何不确定的地方)14.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例如:计算HClO中Cl的化合价)15.化学用语:试卷的21题-23题第四章1.燃烧的概念(辨析:发光放热的一定是化学变化?)2.燃烧的条件3.解释“烧不坏的手帕”原理4.碳三角(C—CO—CO2)会写化学方程式5.甲烷的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步转化)6.粉尘爆炸实验中吹入空气的作用7.根据爆炸极限比较哪种气体更容易爆炸(96页)8.灭火的原理(会根据不同的措施分析采用了什么方式灭火)9.着火点不能升高或者降低!10.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内容,微观宏观解释)1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中的注意点)12.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106)13.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题第五章1.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导电性前三位,常用于制作导线的金属,热水瓶内胆银白色金属,体温计中的填充物质,熔点最高的金属,熔点最低的金属,)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镁铝铁铜),2.与酸反应(美铝锌铁/铜),3.与盐溶液反应(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3.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举例)4.合金(特点,常见合金,属于什么材料)5.自然界大多数金属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6.什么叫金属的冶炼7.铁的冶炼原理、装置,注意点8.工业炼铁设备,原料,焦炭、石灰石的作用第六章1.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举例)2.什么是溶液3.溶液是物质以什么微粒形式均匀分散的4.什么样的溶液能导电,什么样的溶液不导电5.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举例放热和吸热)6.溶液配制的步骤,仪器7.溶液配制中的误差分析(量筒仰视、俯视问题等)8.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乳化现象9.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转化的方法(哪种方法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10.溶解度曲线相关题目(随堂反馈76-77)11.蒸发结晶、降温结晶的步骤,分别适用于哪种物质12.过滤的仪器,注意点13.粗盐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第八章1.辨析: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有机物?2.列举有机高分子化合物3.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4.葡萄糖,检验:5.淀粉,检验:6.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否转化为葡萄糖?7.辨析: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8.酿酒的过程9.油脂由哪些元素组成10.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成什么物质被吸收利用11.蛋白质遇到什么物质会发生盐析,是什么变化12.蛋白质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性,是什么变化13.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分别会得什么病第九章1.化石燃料有哪些2.石油分馏是什么变化,煤的干馏或炼焦是什么变化3.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范例是什么变化4.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式5.电池是将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6.绿色能源是什么7.氢能开发和利用的困难8.材料的分类和具体举例9.二氧化硫的检验10.空气质量报告中监测哪些污染物11.酸雨形成的过程(化学方程式表示)。
2016年中考化学(全册)单元考点知识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2016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2015年中考化学复习资料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区别: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区别:看化学式是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符号 如:O 2是单质,CO 2是化合物区别: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以再分(单位为“1”,省略不写)17、原子的结构: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 2O 2 === 2H 2O + O 2 ↑ 此反应MnO 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016年化学中考重难点总结
2016年化学中考重难点总结(一)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
2、铁生绣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
全世界每年因生绣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4。
3、防止铁制品生绣的方法: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
具体操作是:①在其表面刷油漆,②在其表面涂油,③金属制品表面镀上其它金属,④通过化学反应使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4、黑色金属:Fe、Mn、Cr(铬) 有色金属:除前三种以外都是,如Cu、Zn、Al5、合金(混合物):是由一种金属与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混合物)生铁的含碳量在2%—4.3%之间,钢的含碳量在0.03%—2%之间。
生铁分为白口铁、灰口铁和球墨铸铁,球墨铸铁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某些场合可以代替钢。
钢分为碳素钢和合金钢。
6、炼铁的主要设备是高炉,主要原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的氧化物中将铁还原出来。
(不能:置换)炼钢设备:转炉、电炉、平炉。
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7、白口铁的用途:用于炼钢、灰口铁的用途制造化工机械和铸件。
低碳钢和中碳钢用来制造机械零件,钢管。
高碳钢用来制刀具、量具和模具。
8、锰钢中合金元素为锰,韧性好,硬度大;不锈钢中合金元素为铬、镍,抗腐蚀性好;硅钢中合金元素为硅,导磁性好;钨钢中合金元素为钨,耐高温,硬度大。
9、导电性:银>铜>铝,铝和锌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可阻止进一步氧化。
铜生锈是铜和水、氧气、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
钛耐腐蚀性好。
2016年化学中考重难点总结(二)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016中考化学重要知识点全(DOC)
化学复习提纲初中全册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兀走进化学世界........................... . (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 (4)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 (5)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 (5)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 (6)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 (7)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 (8)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8)第九单元溶液..................................... . (10)第十单元酸和碱................................... (11)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 (14)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 (15)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常见物质的俗名.................................... . (16)常见的化学方程式.................................. . (17)常见反应的现象.................................... . (20)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 (22)....多功能瓶..........................................除杂 (24)鉴定 (24)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2016中考化学知识要点复习
2016中考化学知识要点复习(一)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2、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3、“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4、过滤操作口诀: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记忘。
5、实验中的规律: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2016中考化学知识要点复习(二)1.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 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磷酸二氢根(H2PO4) 注意:原子团只是化合物中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物质单独存在,因此含原子团的物质必定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含原子团。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高温2CO(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二)1.溶解度一定要带上单位“g”。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一定不能带上单位。
2.在金属与盐溶液发生反应时,盐须可溶,且钾钙钠除外。
3.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一定只能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4.一定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5.在加水稀释溶液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则加入水的质量与原溶液的质量相等。
6.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给溶液升温(溶质是水)最多只能升温至100°C.可能此溶液在一百摄氏度时,溶质仍不能完全溶解,注意陷阱。
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置人于死地,但一氧化碳是把人毒死的,而二氧化碳是把人憋死的。
8.在化学方程式中,气体前的系数比就是这种气体的体积比。
9.酸碱盐中,体现酸性的是氢离子,体现碱性的是氢氧根离子。
10.溶液中微溶的物质也可能成为沉淀。
如氢氧化钙、硫酸钙等。
11.可回收物包括:金属、废纸、玻璃、布料、塑料。
2016化学中考复习提纲(三)1、计量类用于量度质量、体积、温度、密度等的仪器。
这类仪器中多为玻璃量器。
主要有滴定管、移液管、量筒、量杯等。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一)1.纯水是不易导电的,应加入能增强导电性的物质。
可以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实验步骤及观察内容:1)注入水,关闭活塞,注意正负极2)接通电源,仔细观察A. 观察两极附近通电前后的现象,B. 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 注意哪个电极产生的气体多,并观察两管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多少。
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1(正):2(负)D. 验证:让两种气体采用不同的方法:①用带火星的木条②点燃E. 出现的不同的现象:体积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体积大的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氢气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结论:水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不是由氧气和氢气组成的)(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反应原理:2. 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无色沸点100℃气味无味凝固点0℃状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水的异常现象4℃时密度最大。
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二)1、分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
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
(热胀冷缩)2016年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三)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2016中考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终极版)
初中化学常考知识点(必须掌握)一:化学之最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N2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 C (金刚石)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K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Ag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H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Hg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C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Fe二: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注意:有些化学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如有机物的燃烧,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三:化学中的“三”1、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升温这个条件对于溶解度随温度而减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除外)2、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
3、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废水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不合理施用的农药、化肥。
4、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5、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16中考化学复习重点
2016中考化学复习重点(一)1.元素的化合价: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与另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2 -2 +1Ca +2价的钙元素 O -2价的氧元素 H2O 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价背诵化合价口诀:+1价钾钠银铵氢, +2价钡钙镁铜汞锌二三铁、二四碳,三铝四硅五价磷,氟、氯、溴、碘-1价氧硫-2要记清。
氢氧根、硝酸根(OH、NO3 )-1价,硫酸根、碳酸根(SO4 、CO3 )-2价,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元素化合价是零。
注:铵是NH4原子团;+ 2价的铁叫“亚铁”; +1价的铜叫“亚铜”无氧时S为-2价,跟氧结合时+4或+6价。
SO3原子团叫“亚硫酸根” 2-无氧时Cl为-1价,跟氧结合时+1、+3、+5或+7价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某原子的质量×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单位为1)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2016中考化学复习重点(二)1、反应规律:置换反应:(1)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 H前,非氧化性酸(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前置后、盐需溶,K、Ca、Na不可行。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2.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生成气体、水、沉淀盐-盐、盐-碱(之间的反应)必须溶(于水)弱酸制强不能行(如H2CO3+CaCl2=CaCO3+2HCl不能反应)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⑤盐+碱→新盐+新碱3、金属+酸→盐+H2↑中: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完整版)中考化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详细总结(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描述性质的语句中常有“能……”“可以……”等字)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碱化合物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无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以及CO、CO2 和含碳酸根的化合物8.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中考化学复习八要点
在进行总复习的过程中,不少同学反映化学知识零乱、繁杂、分散,需要记忆的知识太多,难以掌握,因此感到十分困惑。
对于这些问题同学们一定期望通过总复习得以解决。
如何做好总复习呢?在复习中应注意什么呢……总之,解除困惑并把繁杂的知识变得记忆有序、运用得当,一定是同学们迫切希望的。
现提出以下几点,供同学参考。
1. 进行梳理
所谓“梳理”就是将分散于各章节的知识,按一定的要求或规律进行整理,构成网络,便于记忆。
如繁杂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杂且多,我们可按应掌握的物质分为四类:四种单质(O2、H2、C、Fe)、五种氧化物(H2O、CO、CO2、CaO、CuO)、两种酸(HCl、H2SO4)、两种碱[NaOH、Ca(OH)2]、四种盐(NaCl、Na2CO3、CuSO4、CaCO3),再对每类具体物质按其性质、制法、用途及其特性进行梳理,使繁杂的内容变得有顺序、有条理,这样记忆起来就方便了,同学们不妨试试。
2. 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是我们常用的学习方法之一,其具体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如可以是相同内容的归纳(相同性质、相同现象、相同制法……)。
化学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很多,也很重要。
我们就可以以有白色沉淀产生为标准进行归纳:①CO2或可溶性碳酸盐跟石灰水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CaCO3;②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跟AgNO3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AgCl;③H2SO4或可溶性硫酸盐跟BaCl2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BaSO4;④可溶性镁盐溶液与可溶性碱溶液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Mg(OH)2,等等。
又如物质溶于水放热的有浓H2SO4、固体NaOH和生石灰等。
再如置换反应的三种类型:氢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可总结归纳的知识很多,只要你细心,可按不同要求进行。
3. 抓住比较
在复习中,比较法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如对H2和CO的化学性质,它们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但在还原CuO的实验中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又如,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后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但原因不同。
浓盐酸是溶质减少,而浓硫酸是溶剂增多,这和它们的性质密切相关。
总之,比较可以温故而知新,可以强化认识,避免混淆,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4. 单记特性
某些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这些特性往往又决定了它们独特的用途。
这也是命题者常常关注之处。
所以对一些物质的特性要重视、理解和记忆。
如浓H2SO4有吸水性,故可用来作吸水剂;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可用来检验水的存在;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故可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从混合溶液中提取某些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
一些物质的特性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蓝色沉淀一般是可溶性铜盐与可溶性碱溶液反应生成的;红褐色沉淀一般是可溶性铁盐溶液与可溶性碱溶液反应生成的。
特性就是它们的特殊点,它往往会十分有用,同学们在习题实践中将有深刻体会。
5. 掌握技巧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会有些解题技巧出现,这是必然的。
同学们在复习中应进一步掌握和熟悉,运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
如溶液的浓缩和稀释,当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加1倍时,加入溶质的质量应是am/(100-2a),(a是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m是原溶液的质量),或蒸发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1/2。
又如将不溶于水的一些金属氧化物转变为相应的
碱[MgO→Mg(OH)2、CuO→Cu(OH)2]可用“先酸后碱”法;确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可用“先定后变”法,等等。
这些技巧都是同学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具有简捷性。
6. 严格规范
在开始接触化学时,同学们就应该充分重视规范要求。
平时在学习中“化学语言”使用不科学、不规范是常见的毛病,最典型的就是用语不当。
如错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描述不规范等。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是一定要重视这一问题,其次找一找自己平时在这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是疏忽大意还是概念不清,等等。
在复习中一定要及时纠正。
总之,平时改错,考试中才不会出错。
7. 专题训练
在复习中做一些习题是十分必要的,河南省中考化学的题型相对稳定,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专题训练,按其题意可选图像题、推断题、信息给予题、鉴别题、除杂提纯题、开放性试题等分项练习。
在专题训练时力求选题精练,而不要搞题海战术。
每个专题训练之后要仔细想一想,该题型的特点、解题要领等,这样才会收到满意的训练效果。
8. 关注“新意”
“新意”指什么?一般以为“新意”有多层含义,它可以是各地今年中考试题的新要求、新变化,这是一定要明确的,因为这是命题的指导思想,只有了解它,在复习中才有针对性;它也可以是近年来中考出现的新题型。
如评价题、探究题、学科间渗透题、开放性试题等,这也是中考命题的趋势;“新意”还可以指当前出现的重大科技成果、突发事件等。
总之,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深化、再认识的过程,将其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形成体系和网络而贮存起来,当需要运用时一呼即出。
预祝同学们中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