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报告文学范文

报告文学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报告文学范文篇一:报告文学课时教案篇二: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的文体。

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

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

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

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

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

(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
散文
01 基本简介
目录
02 国外发展情况
03 中国发展历史
04 作品简介
05 作品特点
06 其它方面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报告文学是运用文学艺 术,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是 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多姿多彩的生活,揭露为人们 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特点是真实,艺术加工,形象性,抒情性。
报告文学的立意和角度的关键有3点:第一,要深入开掘,找到最有表现价值的角度,即最能表现社会生活本 质和时代精神的角度。第二,在非虚构性的前提下,力避某些主观和客观上的消极因素的介入,做到既不刻意美 化和拔高,也不刻意丑化和贬低,既“不虚美”,也“不隐恶”。第三,要有洞见和独到的发现,找到最具独特 性的角度。
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 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有 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 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 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如 《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国发展历史
戊戌政变记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鸦片战争之后, 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文学与新闻--报告文学与新闻

文学与新闻--报告文学与新闻

著名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
• 著名作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写 于1935年。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这 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 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起了一定的 作用。
新中国的报告文学迈向成熟
• 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快速向前发展,报告文 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 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全景式报告文学、 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 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 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的人物述说,但必须以具体的事实
或形象作基础。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
一、严守真实
(一)真实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真实,也 是报告文学创作不容动摇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报告文学对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事实真实。 生活中实有的事和实有的人,不容虚构。
2、写出事物的本质。 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 总体,通过对生活中具有典型性的真人 真事的描绘,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不
• 三、写好人物
报告文学也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主。即使是以记
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它也离不
开写人。文学创作上可用的表现手
法和技巧,报告文学都可以恰当地
运用。
(一)抓好典型细节,写活人物
• (二)、抓好心理描写,开挖人物内心世界 报告文学写人,要求揭示人物的心灵美, 把人物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展现出来, 增强艺术表现力,以感染读者、打动读者。 (例雷锋的“做一颗永不生绣的锣丝钉”)
真事,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文学的轻骑
兵。它敏锐地反映时代脉搏的跳动,表现 时代的强音。
写华立学院能敏锐地反映现时教育脉搏
独立学院,是中国的一种高等院校,专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什么简介报告文学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

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才开始孕育。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雏形的作品,但并非真正的。

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的第一页。

著名的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1.及时性2.纪实性3.文学性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

之所以受读者欢迎,就在于它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群众关心的现实情况迅速地反映出来,发挥“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人物、情节,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写真纪实是它的重要特征。

一般来说,要写真人真事,但不是任何真人真事都能成为描写的对象。

要追踪事实,但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值得它们去报告,而是要有所选择和提炼。

不能像新闻报导那样,只有事件梗概,它必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必须有生动的形象化的细节。

不同于小说,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但它在艺术形象性上的要求是很高的。

人物特写自然必须在介绍人物事迹中努力刻画人物,即使在以写事为主的作品中也离不开写人,如果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必然会大大加强感染力。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为基础,通过详实的描述和文学化的表达方式,传达作者对事件的观察、思考与感悟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对事件的全面还原和深入探索,旨在揭示事实真相和社会现实,以及反映人类的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文学的写作风格通常紧凑、生动,富有情感力量,并以叙述者的视角来展示事件的发展和演变。

报告文学自诞生以来,一直吸引着很多文学家和读者的关注。

它不同于新闻报道只关注表面事实,也不同于纪实文学的严肃和冷漠,而是以文学的方式对事件进行真实而生动的再现。

报告文学的魅力在于它通过深入的观察和对细节的敏感捕捉,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事件背后的真实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在写作过程中,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对事件的准确描述。

报告文学要求作者不仅可以准确记录事件的发生过程,还需要对相关背景和细节有着深入了解。

在细致入微的叙述中,作者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来展示事件的不同层面,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件背后的意义。

除了准确描述外,报告文学还强调情感的表达。

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作者可以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事件中涌动的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对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内心变化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思考,唤起读者对事件的共鸣和思考。

这种情感的传递往往是通过对事件中的个人命运和人性的刻画来实现的。

报告文学还注重对事件背后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深入挖掘。

通过对事件的多角度观察和反思,作者可以揭示事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解读,呈现出事件所蕴含的社会问题和现实矛盾。

通过这种方式,报告文学既是对个体经历和命运的重要记录,也是对社会现实和问题的剖析和思考。

在写作报告文学时,作者需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同时也要注重人文关怀。

他们应该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感悟,表达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理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实陈述。

通过文学化的手法和语言,作者能够将事件真实地展示给读者,并引导读者思考其中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

关于报告文学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概述部分旨在为读者介绍报告文学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虚构写作形式,旨在通过真实的事实描述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示和记录社会现实的一面。

报告文学的特点在于它对真实的描写和事实的还原有着高度的要求。

不同于虚构文学,报告文学更加注重对事实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其目的是透过对真实事件的报道,引发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报告文学通常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和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吸引读者。

它不仅注重对事件的客观描写,还注重通过个人的视角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后果,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问题和价值。

此外,报告文学还常常采用多元化的文学手法,如对话、夹叙夹议、场景再现等,以增加作品的可读性和艺术性。

通过这些手法,报告文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事实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概述部分为读者介绍了报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虚构写作形式,强调对真实事实的追求和描写,以及通过生动的叙事方式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

它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布局和逻辑框架,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报告文学的定义与特点2.2 报告文学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3. 结论3.1 报告文学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3.2 对报告文学的展望与思考在本文的结构中,引言部分是对整篇文章主题的引入和背景介绍,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简要说明了报告文学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进行阐述,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报告文学的范文

报告文学的范文

报告文学的范文报告文学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头语:今天站在这里,我有些诚惶诚恐,今天这个不叫讲课,而是在在座的领导和同事面前班门弄斧,在新同志面前,我也只能说是就报告文学这个话题与大家共同切磋,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什么叫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它是报告,也是文学。

说它是报告,是指题材而言,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指表达而言,必须用文学表达方法,形象生动地再现生活。

但报告文学又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是报告或者说是新闻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是“事”学(记事),与“人”学(写人)、告知与审美相结合的文体。

报告文学不仅需要像小说、散文那样具有高超的文学性和创作性,而且更需要有报告意识。

报告是报告文学的灵魂。

社会的良知体现在报告上,责任也体现在报告上。

它灵活机动、真实生动,既可以粗线条地勾勒和刻画,也可以用一些特写镜头来展现,还可以截取生活中的横断面来反映。

人们还常常把文艺性较强的通讯、文学色彩较浓的报告称为报告文学。

它既有新闻性,又有文学性,但它又不同于通讯、小说、散文,它是一种独立的文体。

报告文学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标志。

后来又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近几年又有一大批好的报告文学,比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赵瑜的《马家军调查》、陈桂隶的《中国农民调查》、何建明的《落泪是金》,特别是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王宏甲的《新教育风暴》,王树增的《长征》(上百家讲坛)等等。

(据说,全国报告文学奖的评委也是全国长篇小说的评委,评委们在评长篇小说时评的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写作技巧,而在评报告文学作品时都感动得落泪。

这说明报告文学的感召力是多么强大。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报告文学的写作,对报告文学写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等。

具体材料详见:一、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

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报告文学领域,徐迟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深入的主题研究而备受瞩目。

他的作品结合现实和想象,以生动的叙事形式展现了人类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

而哥特巴赫猜想作为数学界的重要课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探讨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及他对哥特巴赫猜想的探索,并分析这一猜想对数学领域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通过对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

他善于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进行观察和反思,并将其转化为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

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体的内心世界,更通过叙事的方式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性的复杂性。

徐迟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虚实交错的世界,引发读者对于人类的存在和意义的思考。

而哥特巴赫猜想作为数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

这一猜想涉及到数论和代数几何的交叉领域,主要探讨了整数点在椭圆曲线上的分布规律。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有不少学者对于该猜想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证据和研究成果,但其真伪仍然没有得到完全的证明。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徐迟如何运用报告文学的形式来探索哥特巴赫猜想。

徐迟将数学符号和概念融入到文学作品中,通过叙事的方式向读者展现了数学家们对于这一猜想的思考和研究过程。

同时,他也通过对于数学和文学之间关系的探索,呈现了两者之间的交叉和互补,引发读者对于知识边界的思考。

最后,我们将总结徐迟的报告文学哥特巴赫猜想对于数学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通过他的作品,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哥特巴赫猜想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激发对于数学领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徐迟的创作也为报告文学这一文学形式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探索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徐迟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及他对哥特巴赫猜想的探索。

这不仅对于文学爱好者和数学研究者有所帮助,也为我们拓宽了对于文学和数学之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目录1. 报告文学是什么1.1 定义1.2 特点1.3 历史2. 报告文学的作用2.1 传递信息2.2 记录历史2.3 揭示社会问题3. 报告文学的分类3.1 新闻报道3.2 专题报道3.3 纪实文学4.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4.1 客观真实4.2 生动具体4.3 情节连贯报告文学是什么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描述真实事件或情况,强调客观、真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呈现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环境的形式。

特点报告文学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三大特点。

真实性指作品内容基于真实事件或情况;客观性指作者应尽量客观公正地呈现事件;文学性指作者在描述时要注重文艺性,提升内容的艺术表现力。

历史报告文学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的记者开始采用文学手法来报道新闻事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体裁。

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告文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

报告文学的作用传递信息报告文学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和叙述,可以将信息传递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发生和背景。

记录历史报告文学记录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这些事件和人物的故事得以延续和传承,对后人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揭示社会问题通过对社会事件和现象的深度剖析和描述,报告文学能够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引起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起到警示和引导的作用。

报告文学的分类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通常有时效性和紧凑性的特点。

专题报道专题报道则是对特定主题或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报道,内容较为详尽,通常需要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纪实文学纪实文学是对真实事件或人物进行文学化的描写和再现,强调艺术性和文学性,常常涉及到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客观真实在写作报告文学时,作者应尽量客观客观地呈现事件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色彩的加入,保持事实的客观性。

生动具体生动具体的描写是报告文学的重要特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事件背后的情感和情绪。

新闻与报告文学

新闻与报告文学

新闻与报告文学概述新闻和报告文学是两种常见的文体形式,它们在传播信息、记录历史和表达观点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从定义、特点和应用方面对新闻和报告文学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新闻定义新闻是指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公众传达的事实真相。

它通常具有及时性、客观性和公共性等特点,旨在向读者提供客观的报道和信息。

新闻除了报道事件、事实等内容以外,还包括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特点新闻具有以下特点:1.及时性:新闻要求尽可能及时地向公众传达消息,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2.客观性:新闻要求报道客观真实的事实,避免个人观点和情感色彩的介入。

3.公共性:新闻是公共信息,它关系到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4.简洁性:新闻要求言简意赅,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信息的核心。

5.多平台传播:新闻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传播,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应用新闻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传播信息: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新闻可以了解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动态。

2.记录历史:新闻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成为了后人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

3.提醒警惕:新闻可以及时地向公众传达风险和危机,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和防范风险。

4.影响舆论:新闻报道有助于塑造公众的舆论观点,对社会、政府和企业等产生影响。

5.增加娱乐性:新闻不仅提供了信息,还可以为读者带来娱乐和消遣。

报告文学定义报告文学是一种以真实事件、人物经历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通过文学手法和叙事方式对这些事件和经历进行再创作和表达。

报告文学通常是以记者或作者亲自参与、观察和体验的方式进行创作,力求还原事实的真实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特点报告文学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报告文学基于真实事件和人物,力求还原事实的真实性和真相的真实性。

2.叙事性:报告文学注重叙事的艺术性,通过文学手法和表现方式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3.主观性:报告文学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允许作者的主观情感和观点的体现,与新闻的客观性有所区别。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

报告文学是什么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文学性又具有记实性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真实的叙述和描绘,向读者传递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生活片段。

报告文学以事实为基础,融入了作者的见闻、感受和思考,以此来展示和探索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

它所揭示的是生活的真相,是对现实的呈现与思考,无论是揭示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生活、探讨人性道德,还是记录历史事件、展现自然景观,都是报告文学的范畴。

报告文学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纪实文学,如《史记》等。

但现代报告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则与新闻传媒的兴起和发展密不可分。

19世纪末,由于新闻媒体的繁荣和新闻业务的专业化,记者们开始在采访报道中添加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试图更加真实地揭示事件的本质。

这种新兴的记实报道形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流派,即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有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它具有强大的真实感。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取材自真实事件的报道和人物的访谈等方式,将生活的真实片段直观地展现给读者。

这种真实感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报告文学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记录历史事件等,报告文学可以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

比如著名作家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对中国农村革命年代的描绘,让人们对历史事件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人性和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思考。

另外,报告文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记忆载体。

由于报告文学往往选取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作为切入点,因此它所展现的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生活状态和社会现象。

不论是《人间草木》中纪实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细节,还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的农民改革运动,都是我们了解历史、追溯过去的重要资料和窗口。

然而,报告文学也并非没有争议。

有人认为,报告文学过于关注社会问题和揭示社会黑暗面,而忽视了艺术性的追求。

他们认为报告文学更像是一种调查报告或者学术论文,缺乏它本应具备的文学审美价值。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无为之路报告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旨在对无为之路这一主题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其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为读者打开了解该主题的大门。

无为之路,又称无为而治,是一种古老而深刻的思想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德经》。

在这本哲学经典中,无为被认为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一种以无为而达到最好结果的方式。

它追求的是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遵循自然规律而非强行干预,以达到内在的平衡和外在的和谐。

在当今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为之路的价值再次被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

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主导的成功观念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主张放下过多的欲望和执着,摒弃不必要的努力和压力,通过柔软、灵活的态度追求内在的宁静与自由。

本文将围绕无为之路展开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回溯无为之路的起源,揭示其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和渊源。

然后,我们将探究无为之路的核心理念,详细阐述其对人生、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揭示无为之路的实践方法,并分享无为之路如何在具体场景中发挥作用的有趣案例。

最后,我们将总结无为之路的意义和影响,探讨其未来发展的潜力和可能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无为之路这一哲学思想,获得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新的认知和启示。

无为之路或许并非每个人的理想之选,但它无疑是一种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求得内在平衡和外在和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独特而又深邃的无为之路,探寻其中的智慧和价值。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进行说明,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1.2文章结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篇长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无为之路这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其次,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说明本篇长文按照怎样的逻辑框架进行组织。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篇长文的写作目的和预期的阅读效果。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名词解释报告文学进行简要介绍和概述。

以下是一个概述部分的例子:1.1 概述在文学领域中,名词解释报告文学是指以解释名词和术语为主要特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采用报告的方式,通过对特定名词、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和阐述,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通常包含对名词的定义、解释、用法和实例等内容,以确保读者对特定名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种文学形式既富有教育性,又能够满足读者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人们学习和提高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名词解释报告文学中,作者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具有普遍性的名词和术语进行解释,这些名词和术语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科学、技术、文化、历史、社会等,使得读者能够在了解这些名词的同时,对相关领域有更广泛的认识。

名词解释报告文学的撰写需要作者对所解释的名词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解释准确、全面。

同时,作者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以便将复杂的名词解释变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本篇文章将详细探讨名词解释报告文学的概念、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对读者和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文学形式,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并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在文章的后续部分,将对名词解释和报告文学分别进行阐述,以及它们在报告文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解释和说明。

文章结构是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章节、分段落的安排,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章。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方式,并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整篇文章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篇,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并提出文章的背景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的概念和报告文学的概念。

结论部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探讨名词解释在报告文学中的作用,以及报告文学的发展和影响。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

报告文学写作基础知识大全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描述和分析来展现事件的文学形式。

在写作报告文学时,应关注实际,注重细节,遵循严谨的逻辑,让读者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一、写作前准备1.选择主题:需要选择一个值得写作的主题,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度。

2.调查研究:必须深入了解并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和信息,确保写作时具有丰富的素材。

3.目标读者:应该明确目标读者,以便确定需要提供的信息和写作过程中应该避免的错误。

二、写作步骤1.制定计划:需要准备详细的写作计划,包括章节、段落和大致构思。

2.写作头部:在头部中介绍主题以及重要背景信息。

建议在开头写出标题、作者和事情的基本情况。

3.写作主题:在主题部分中列出各种信息,包括背景、历史、现状和未来预测等方面,大量呈现数字数据进行严谨分析,层层递进,逐步达到高潮,陈述自己的见解。

4.写作结论:结论应该是从已有的事实和数据中得出的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同时,应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建议,以帮助解决问题。

5.修整文本:需要仔细检查、调整和修改文本,确定内容的精确度和文字的清晰度。

最后检查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等方面,确保不出现错误。

三、写作技巧1.细节描述:当谈到一个事件或行动时,应该关注细节描述。

这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并感受到事件的现实感。

2.使用典型例子:在描述某种情况时,使用比喻和类比使读者充分理解。

3.逻辑严谨:要保持逻辑严谨,确保写作流畅自然的同时,不应委屈其结构和原则性,以充分体现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4.避免个人色彩:要避免在报告文学中加入个人色彩,否则就会失去其客观性和准确性。

5.自然流畅:报告文学写作还应该注重一定的逻辑和章节,但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自由写作的美感和流畅性。

总之,在写作报告文学时,应根据需要采取科学而合适的写作方法,使其更加客观、详实、鲜活,具有严谨性和吸引力,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吸引他们探索,追求自己想要的内容。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有三个特点;报告文学的写作,对报告文学写作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这就是小说与报告文学二者之间主要的区别,也就是它们各自的界限、叙事写人进入激动人心的高潮时,常常因作者的感情难以抑制,情不自禁地站出来议论;而读者读到这里,也会感情激动,看到作者的议论会拍案叫绝,觉得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等。

具体材料详见:一、报告文学概述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报告文学”这个名词是从外国翻译过来的。

它是由“报告”和“文学”两个单词连缀成的词组。

“报告”指内容的真实性而言;“文学”指表现手法的艺术性而言。

因此,我们所说的报告文学,是用文学手段处理新闻题材的一种文体。

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

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

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

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

什么是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社会事件或个人经历的文学体裁。

它不同于小说或散文,主要注重于真实性和客观性,力图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来传达社会事件的真实面貌和个人经历的真实感受。

下面我将通过700字的篇幅来介绍什么是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以写实主义为基础的文学体裁,它着力于描写社会事件和个人经历的真实性。

报告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俄国文学,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和冈察洛夫的《切尔尼雪夫斯基》等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展现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以及这些冲突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报告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闻报道和纪实文学的影响。

新闻报道注重事实的准确和时效性,而纪实文学则更加注重作家的观察和感受。

报告文学继承了这两种文体的特点,既具备了事实性和客观性,又加入了作家的观察和感受。

报告文学的创作手法多样,可以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个人经历,也可以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社会事件。

报告文学的创作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让读者对事件或经历有更为真实的了解和感受。

它通过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来传递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报告文学可以涉及各个领域的社会事件,如自然灾害、社会问题、医疗卫生、劳动争议等等。

它可以带给读者更直接的体验和感受,让人们更加了解事实真相,产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报告文学也可以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体验,引发读者对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思考。

总之,报告文学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通过描写和叙述来展现社会事件或个人经历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通过具体的描写和详细的叙述来传达真实的感受和思考,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报告文学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让人们更加真实地了解社会和人性。

报告文学怎么写

报告文学怎么写

报告文学怎么写报告文学,是一种以写实手法叙述具体事件的文学作品,一般应该具有严谨客观、真实可靠的特点。

因为报告文学的对象一般是某一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或社会现象,所以报告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记录和反映社会运动和生活的手段。

报告文学怎么写呢?以下是几点写作建议:1.深入采访,多角度报道成功的报告文学离不开深入采访,直接面对被采访者,倾听他们的声音、思想和感受是最好的采访方式。

通过多次的交谈和深入了解,并实现多角度的报道、综合性地建构相关事件,是报告文学立足的一个基石。

同时,为了避免主观色彩过于浓厚,采访中了解当事人和目击者的多种角度视角也是很重要的。

2.避免美化和贬低虽然说报告文学要力求真实客观,但也不应该像新闻一样简单直白。

因为文学本身不同于新闻,其任务不是由以天下为己任的报纸来完成。

所以在作品中把握好度,既要忠实地记录当时的情况,又不要过于艳羡或贬低某些历史事件或人物。

不要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追求报告文学的边缘性和猛烈性。

记得,正确客观的记录才是事实真相,才是真正有说服力的报告文学。

3.注重叙述技巧虽然让读者亲身感知现场是优秀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通过对现场场景的手法,以及对当事人内心斗争过程的塑造,突出文学性来掩盖客观性、真实性。

在书写角色内心时,也要避免道德的评价,而是考虑人物进展和感受的刻画。

报告文学并不是简单的口述或日志,而是一门需要深入思考的“大文学”,因此它需要在知识储备和写作技能方面有很高的水平。

但是,只要从真实出发,注重理解、准确表述所需表达,就更容易表现出真正的文学质感。

写好报告文学,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词入手。

首先,是采访,通过人物的故事和情感来让人物明显,加强作品的可读性、响度和震撼力。

其次是记录,通过准确记录和高度重视真实性,把握住历史事件的全貌面貌,让读者对事件本身和当事人有更为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在这样的基础上,加入文学因素来调整情感的表达,使作品不仅有精神的碰撞,也能够以文学的方式打动人的内心,表现出报告文学高度的文学性。

报告文学范文

报告文学范文

报告文学范文报告文学是一种融合了报告和文学元素的文体,旨在通过文学的方式叙述真实事件或事物,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报告文学既具备客观性的报告特点,又具备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因此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乐趣和启发。

本文将通过一则报告文学范文,探讨报告文学的特点和作用。

题材:江南水乡的变迁江南水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江南水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江南水乡的热爱也在不断地深化和传承。

以下是对江南水乡变迁的一次观察和记录。

江南水乡的变迁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市化进程加速。

经济的增长带动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需求,以及对于城市化的追求。

江南水乡逐渐为城市人群寻求避暑休闲的胜地,房地产开发商也看中了这一商机,开始大规模投资兴建度假村和高档别墅。

这些新建的建筑塑造了一个新的江南水乡形象,与传统的古老街巷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有许多人开始反思江南水乡的变迁。

他们认为新建的建筑破坏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风貌,替代了原有的农田和村庄,使得以前繁忙的渔村不再充满生机。

有人抱怨过去那些曾经美丽的小河流经的土地现在被高楼大厦覆盖,失去了原本的纯净与宁静。

而有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反思过度的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倡议。

然而,在江南水乡的变迁中,也有很多人始终保持着对于水乡的热爱和传承。

他们努力保护传统村庄的文化遗产,开办了艺术和手工艺品工作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与此同时,一些民间组织和文化机构开始发起保护江南水乡的活动,激励人们参与到文化传承的行动中来。

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让江南水乡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不可否认,江南水乡的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个领域。

无论是支持城市化还是保护传统文化,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告文学概述资料来源:中国报告文学网更新时间:2012年基本简介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根据茅盾先生的解释是: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导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的传达给读者大众。

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 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

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茅盾《关于报告文学》)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

特征是写真纪实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三种特点。

国外发展情况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德国、俄国、美国的一些进步作家取材于现实生活所写的旅行记作品,已具有报告文学的特点。

无产阶级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出现于19世纪中叶巴黎公社期间。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报告文学进入成熟时期。

美国记者J.里德描绘十月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是当时的名著。

M.高尔基创作《列宁》等报告文学作品,主编报告文学集《世界的一日》,并且写了关于报告文学的论文,推动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

中国发展历史19世纪的晚清,报纸登陆中国,散文与新闻相结合的产物。

报告文学才开始孕育。

鸦片战争之后,出现了第一批初具报告文学雏形的作品,但只是到了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才明显具备了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

梁启超之后,报告文学作品慢慢多了起来。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深刻的变革,报告文学在题材和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突破。

冰心、瞿秋白、梁启超、鲁迅、柔石、谢冰莹和文学研究会的诸作家都积极写作报告文学。

除坚持一贯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外,同情人民生活疾苦、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罪恶、寻求中国出路、赞扬苏俄革命、表现北伐革命等思想内容更多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者们多以亲身经历的事件为素材,作品的抒情性大为增强。

到这时,作者们尚没有文体的自觉性,"报告文学"这一名词直到1930年才正式被引进。

1932年阿英选编的《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第一部以"报告文学"命名的作品集,对"报告文学"这一新兴体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0年代初报告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宣传革命与抗日。

在"左联"的推动下,反映工农苦难生活的作品日益增多。

此外,作家们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到社会其它各行业中。

题材得以广泛开拓的同时,报告文学在思想、技巧、文体等方面也日趋成熟。

30年代中后期,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丰收的成熟时期。

这主要表现在一批风格各异、形式多样,在艺术性、思想性上都非常成熟的作品的集中问世。

它们是夏衍的《包身工》、萧乾的《流民图》、宋之的的《1936年春在太原》、胡愈之的《莫斯科印象记》、林克多的《苏联见闻录》、戈公振的《东北到苏联》、邹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

这一时期还诞生了一部大型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

这部作品集除少数作家外,大多数作者是非文学工作者,但作品的质量却不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群众性特点。

从抗战爆发到建国前的12年里,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生活的剧变为报告文学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素材,使报告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范长江的《芦沟桥畔》系列战地报告文学,丘东平的作品,大部分反映国民党军队的作战情况,如《第七连••记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等描写了正面战场;碧野的《北方的原野》、姚雪垠的《战地书简》等再现了人民自发的抗日热潮;肃乾的《血肉筑成的滇缅路》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国际援助的滇缅路的修造情况;黄钢的《开麦拉前的汪精卫》运用镜头语言,刻画了大汉奸的内心世界;《上海一日》是沦陷后的上海奉献的一部珍贵的报告文学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报告文学创作在这一时期取得了最高的成就。

解放区的报告文学首先是革命历史的记录。

反映劳动人民中的先进人物、民族英雄,是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另一特点。

这些作品虽风格不同,但都充满感情,描写真切,其中周而复、华山、刘白羽、黄钢等人的作品成就显著。

周而复的《诺尔曼·白求恩片断》堪称表现先进人物作品中的优秀代表。

华山的战争题材作品多大笔勾勒,却唱出一曲曲时代气息浓郁的战斗凯歌。

刘白羽关于东北战场的报告文学,以强烈的新闻性和政治抒情色彩取胜。

解放后报告文学多以讴歌新社会、新生活、新人物、新事物为主要表现内容。

抗美援朝曾是50年代最引人瞩目的题材,涌现出许多影响巨大的作品,出现了报告文学的繁荣局面。

其后,报告文学同其他文学品种一样,受到政治气候的干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坎坷路,终于迎来了新时期的曙光。

科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的英雄这三类人物的撰写,首先掀起了报告文学复兴的热潮。

紧接着,风格各异的作家风起云涌,他们贴近生活,紧跟现实,追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拓展创作题材,开始了中国报告文学的新纪元,有影响的作品层出不穷:黄宗英的《小木屋》、《大雁情》、《桔》等带有强烈的批判意识;陈祖芬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手法上,都不断追求,不断出新;理由以文采见长,其"小说式"作品强调了他对报告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视;以儿童文学起家的柯岩,在报告文学创作中保持了她一贯的纯真的童心;李延国以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诠释他"礼赞这英雄的国土"的创作理想,代表作《在这片国土上》刻画了引滦工程中的英雄群像;孟晓云顽强地不断发出"爱"的呼唤;刘亚洲的军事题材作品题材新颖,知识性、新闻性强,信息量大;为普通人树碑立传,而且比较成功的有李玲修、肖复兴,前者以体育界、艺术界人物的闪光点为创作冲动,后者侧重的则是通过普通人的遭际,揭示现实的隐忧;《二月逆流始末记》、《李宗仁归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等开启了历史题材纪实作品的先河……作家、作品之多可谓星光灿烂。

中国的建设速度飞快地发展着,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也以坚实的步伐,不断地迈向成熟。

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在新时期,《人民文学》以醒目的标题,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刊发在1978年1月号头条位置,揭开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第一页。

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有《绞刑架下的报告》、《包身工》、《西行路上的左公柳》等。

模式介绍标题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标题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

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州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谁是最可爱的人》、《大海雄性的舞台》等。

另外两种报告文学模式的标题有着同样的要求。

开头通常在开头就显示出文章的思想水平和艺术质量。

往往把开头处理成文章的思想示意图,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及场面或触目惊心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1)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实感。

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

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2)交待事件的高潮或结局。

如《扬眉剑出鞘》,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

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3)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

如《船长》。

(4)利用悬念,引出矛盾。

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开头还可以有其它的方式,如交待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中间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

精心安排艺术结构。

注意二点。

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

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帅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

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

主要采用: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

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

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

《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

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

这种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借用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

《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 ”、“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典型人物报告文学主要采用这三种结构。

认真写好人物形象。

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

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

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仅仅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要懂得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

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结尾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

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写作指导报告文学与新闻报道、通讯有密切关系,但又有所区别。

两者相同的,是都以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它们的区别在于:一、新闻通讯依附于某一事件,写人是以事带人;而报告文学是以人带事,事是背景,甚至是朦胧的远景。

它把人物推向前台,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磨擦、矛盾、冲突……。

二、它有更多的文学色彩,十分注意形象的刻划与细节描写,强调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注意文学手段的运用。

报告文学与小说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

美国有“非小说文学”或“非虚构文学”,与报告文学相似。

这说明报告文学在表达方法上是类似小说的。

但是,它和小说相比,要求严守真实性原则,不能虚构,所有的艺术概括与加工,都不能违犯真实性的原则。

《基希及其报告文学》的作者T·巴克指出:“在小说里,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

” “在报告文学里,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

” “小说有它自己的主要线索,它的主角们的生活。

而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 这段话表明:报告文学是作者思想的更直接的表达——不论写作者所采用的是怎样的一种表述的手段和风格,但都不是,也不必要,更不允许以创造和综合人物典型那样的手段去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