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6b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微专题1
1.时间:19世纪70年代。 2.含义: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 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3.方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4.特征:选举和议会立法;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 5.理论来源: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想。 6.影响:(1)否定君主专制;(2)调节、缓和矛盾,稳定统治秩序;(3)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 7.进步性:(1)跟封建专制相比,它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2)议员选举 产生,代表民意;(3)多数通过原则,保证法律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4)政党政治竞争,加强政党之 间的监督和制约。
(3)工业革命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同时也促进 了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常考点(高频)
法德代议制
冷考点 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考查情况
8.局限性:(1)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2)政党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1)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2)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并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 义社会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促使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 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微专题2
真题 扫描
ZHENTI SAOMIAO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月革命前夕
考点分类
考点内容
常考点(高频)
两次工业革命与世 界市场的形成
近代的科学技术
轮考点(轮流) 近代的文学艺术
考查情况 2018·全国文综Ⅰ,34 2018·全国文综Ⅱ,41(2)
2019·全国文综Ⅰ,34
2019·全国文综Ⅲ,33 2018·全国文综Ⅱ,34
知识 整合
ZHISHI ZHENGHE
考点3 ▶ 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专题6 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 至十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使人口大 量向城市流动。工业化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 地区转移。 (4)促使社会思想转型:工业化和法国大革命两种力量联合在一起,促进了1815年以 后各类新学说的产生与发展,在1848年的欧洲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促使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 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阶级,而社会改革进一步 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
(3)对外关系上:积极进行海外扩张,参与殖民掠夺,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等 欧洲强国。到18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 了条件。
(4)思想上:16世纪英国进行了“国教”改革,建立了民族宗教;早期启蒙思想家最早在英国 出现,如托马斯·霍布斯、洛克等人,推动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牛顿创立经典 力学体系,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国际政治格局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旧民主主义革命一、单选题1.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税率平均达到了 5%,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当时( )A.协定关税的危害性很有限B.协定关税促进海关的近代化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清政府对国际公法缺乏正确的认知2. 《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
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
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
”这一规定表明( )A.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B.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C.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D.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3. 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矸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主要是看重他( )A.抗击西方列强侵略的领导能力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C.最早进行“师夷”的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4. 下表反映了 1837年和1864年清朝总督和巡抚满汉人数的对比情况。
出现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A.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B.洋务运动增强了地方力量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D.中央政府逐步丧失权威5. 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处理各国事务的总理衙门;1864年,清政府翻译出版了有关国际法的教科书;1873年,清帝接见外国外交官时准予免行叩拜礼;1876年以后向外国派驻了外交使团。
这反映了( )A.清政府已被西方国家控制B.清廷崇洋媚外心理较严重C.传统外交造成观念的落后D.中国外交逐渐步入近代化6. 下表是1845年与1850年广州、上海主要对外贸易数据对照表。
这表明当时中国( )B.对外贸易重心出现北移趋势C.海绖济屮心地位逐渐确立D.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增长缓慢7. 据1879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江浙地区的农妇纺布1周可挣28美分,纺织女工1周可挣60美分;农民种地1个月挣1.5美元,码头搬运工1个月挣4一5美元。
2021年高考历史上学期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思想史专题训练(含解析)
1.“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2.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 B.李贽 C.朱熹 D.程颢3.(2011年12月长春市调研1题)《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4.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对历史和现实的看法大多持一种“今不如昔”的史观,惟一例外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子5.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6.朱熹同王阳明的主张相同之处有①主张理在气先②都强调意识第一、物质第二③要求克服私欲,维护统治秩序④心外无理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7.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汉武帝召集群臣讨论,群臣强烈要求处死董仲舒,但汉武帝不接受.这说明().A.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B.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C.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D.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8.有这样一种思想,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强调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将个人、社会和宇宙联系起来,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
它是A.早期儒学 B.黄老学说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宋明理学9.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儒家“民重君轻”思想的影响B.抗清斗争的高涨C.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10.(xx年3月济宁模拟)现代史学家陈寅恪认为:韩愈不仅“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而且“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
浙江省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二轮复习资料,将必修二专题六和专题七内容整合!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 单一公有制 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 所有制 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 展。 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
建立新经 直接过渡(工业化 直接过渡 济关系的 间接逐步过渡 和农业集体化) 3 、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在前期是必要 方式
有位著名学者在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策时,指出它先后 经历了‚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 ‚回归理想的实验‛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斯大林模式 D
1、纵向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总结归纳: 1比较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手段和行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政策。
1918 1921 1922 1925 1928 1929 新经济政 苏联 策实施 成立 一五计 划实施
‚斯大 林模式‛ 确立 知识经 济出现
1950 1953 战后资 本主义 经济恢 复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1956 1964 苏 勃列日 西方福 共 涅夫开 利国家 十 始改革 发展 二 大
1975 苏 联 经 济 停 滞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 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现代 世界 经济 发展 模式 的创 新与 调整
苏联的社会 主义建设
罗斯福新政 与当代资本 主义的新变 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经济改革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试题:模块四 6 选修四 巩固提能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三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单元检测卷:第6单元 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 B卷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第六单元必修一模块综合检测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
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C.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D.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3.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
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
这些行为A.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东汉某一现象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察举制是政府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B.世家子弟入仕导致政局动荡不安C.朝廷重视对青年才俊的选拔任用D.察举制弊端日益严重,无法维系5.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
2018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专题复习试题(浙江专版):阶段综合验收评估(四) 选修四-选修六
阶段综合验收评估(四)选修四+选修六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这一记载()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唐初经济发展,社会稳定,④的说法有悖史实。
2.《雅典学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三杰之一拉斐尔的名作,作者以大哲学家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将希腊不同时期的大哲学家、思想家和大科学家安排在同一座宽阔的大厅。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居于中心位置,是因为()A.他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B.他提出的中庸思想符合时代潮流C.他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D.他与东方巨人孔子并驾齐驱解析:选C A项时间不对;B项只阐述了亚里士多德诸多成就中的一点,不能体现其地位;C项概括性地说明了亚里士多德所有成就,故C项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
3.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解析:选D根据三人在特定历史时期采取的政策所取得的效果,可以看出政策的实施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选D项。
4.孙中山认为:“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2018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板块六 选修部分 Word版含答案
第1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7·全国卷Ⅱ)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
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
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粪土载道”“款项皆被官员私吞”“戊戌变法时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环境脏乱、经费被官吏贪污、西方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原因。
第(2)问,从改革遭到官民的反对等方面说明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存在的困难;根据材料信息“除旧”“布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启示。
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2.(2017·全国卷Ⅰ)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试题:第四部分 选修 专题26
第四部分专题二十六1.(2018·全国卷Ⅲ·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2.(2018·全国卷Ⅱ·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选择性考试专题复习板块综合检测二中国近代史含解析
板块综合检测(二)一、选择题1.(2024·广东深圳二模)1841年,英军对广州发动进攻,所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三元里广阔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
周边百余村的团练手持戈矛犁锄,“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使得英军“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三元里抗英说明( ) A.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小生产者存在固有阶级局限C.战斗的意志是确定斗争成败的关键D.民众团结抗争勇于反击侵略解析:材料“广阔民众义愤填膺,击退来犯英军”,体现出民众团结抗击外来侵略,故选D项;A项是1842年《南京条约》等不同等条约的签订,解除A项;材料反映出民众的抗争精神,与农夫阶级的局限性无关,解除B项;战斗的意志影响斗争成败,实力才是取胜的关键,解除C项。
答案:D2.(2024·山东青岛二模)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全部财政收额为1 387万元,所借内外债占81.3%,其中外债就占61.3%。
这导致了( )A.资产阶级具有懦弱性和妥协性B.列强承认新生的南京临时政府C.动摇了封建经济的根基D.对外政策方面表现懦弱解析:南京临时政府所借外债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高达61.3%,过多地受制于外国,难以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对外政策具有懦弱性,故选D项;资产阶级的懦弱性和妥协性是由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确定的,外债比例过高并非主要缘由,解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并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B项不符合史实,解除;外债本身不会动摇封建小农经济的根基,解除C项。
答案:D3.(2024·重庆二模)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辩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干脆成为参加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
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材料中“争辩白话与文言之优劣”到“干脆成为参加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的变更可知通过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在白话文普及上有了重大进步,故选D项;五四运动在白话文上的影响是客观作用,而非主要目的,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解除A项;五四运动的确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但是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在白话文上的国内影响,不涉及反帝反封建的内容,故材料与五四运动的本质没有关系,解除B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文字形式的转变,与民族意识是否觉醒无关,解除C项。
最新高考历史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阶段能力提升六及答案
阶段能力提升(六)(第11~14讲)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的变,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求同存异”B.20世纪60年代——“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大片”D.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解析:“非集团”“不结盟”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外交政策,故B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B2.“会议的后半段分政治、经济和文三个委员会进行实质性讨论。
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其中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会议取得的一项最重大的成就。
”该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布雷顿森林会议解析:1955年的万隆会议关注世界和平和合作问题,认为国际争端不能诉诸战争,而应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会议提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赖的,任何国家都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经济制度。
本题正确选项为B。
答案:B3.1980年1月下旬,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会议在北京召开。
安徽代表在会上介绍了安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农民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情况,引起了与会代表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包产到户到底姓“资”姓“社”的问题,大部分人对安徽的做法持反对意见。
以上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农村改革已在全国全面展开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困难重重.改革开放政策没有正式确立.在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的表现解析:根据“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可知,土地所有制结构并没有发生变,仍然是土地公有制,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发展、集约经营的瓶颈”的信息可以看出,改革是为了实现农业的规模和集约经营,发展的是大农业,而非小农经济,B项错误;农业的政策性调整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与国际市场是否冲击没有必然联系,项错误;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这一现象是农村体制改革深的表现,D项正确。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单元六封建国家的衰落和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明清(鸦战前))一、阶段特征:本阶段讲述从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此阶段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
(一)、政治-国家统一空前巩固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1、统一空前巩固:清朝前期,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对边疆的管辖,国家统一空前强化。
2、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明朝废宰相归六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牵制,设特务机关,地方设三司,完善大明律;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经济-赋税定型和资本主义萌芽1、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完成了封建社会的赋税定型,有利于人身松弛,刺激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刺激了人口增长。
2、农工商业超过前代,农业高产作物和商品化提高,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业远超前代。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受到腐朽封建制度的阻碍,始终难以壮大。
(三)、民族-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1、明朝管辖东北,西藏,台湾,对瓦剌和鞑靼战争,防御和册封相结合。
2、清朝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对边疆管辖空前加强,平乱,设机构,册封,改土归流等加强对了西北,西藏,西南,台湾,东北的管辖。
3、清朝疆域辽阔,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钓鱼岛,赤尾屿,南包南海诸岛。
(四)、外交-开放到锁国和捍卫国家主权1、由开放到闭关: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外交和航海史上空前壮举,但并未促进中国文明的继续壮大,反而日益衰落;清朝实行闭关政策,错过了历史发展的机遇。
(五)、文化-承古萌新1、总结性应用性的科技著作,和庞大的古典类书丛书是对古典科技文化的总结。
2、早期启蒙色彩的思想家,反封建的市民文学,西学东渐体现这一时代新的曙光。
二、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注重分权牵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指出这种分权和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习题:综合检测B卷含答案
板块四综合检测B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古希腊的学者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但在思想学说上,他们的观点和基本倾向却较为一致。
以下观点属于“一致”的是( )A.感性的认识往往靠不住B.全体公民参与城邦管理C.平民政治是最好的政体D.以个人判断为标准解析:选D 材料与感性、理性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指思想领域,与政体好坏无直接关联,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统一组织,政治态度也不尽相同”,说明古希腊在人文主义领域,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以个人判断为标准,故D 项正确。
2.《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
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
”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 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解析:选C 材料中呈现了先诉讼,而后申辩,但是没有体现侧重申辩,故A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只是审判的两个司法程序,所以无法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故B项错误,C项正确;旧俗无体现,故不能得出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的结论,故D项错误。
3.在14世纪,许多对古代罗马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博学学者定居于意大利的富裕城市中,这些城市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给他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优越的创作机会及条件,高层的社会交往以及对作品的推许等。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B.意大利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C.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有上层支持D.意大利有着独特的文化环境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可见上层社会对文艺复兴创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条件,故C项正确;A、B、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成都检测)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针对“日心说”,路德讥讽哥白尼是“自命不凡的占星术士”“愚蠢到公然与《圣经》相违背”,加尔文也回应道:“有谁胆敢将哥白尼的依据置于圣灵之上呢?”这表明( )A.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B.宗教改革阻碍科学革命的推进C.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背道而驰D.新教与旧教教义主张基本一致解析:选A 针对“日心说”,路德和加尔文持反对意见,说明自然科学仍待突破神学的束缚,故A项正确;路德和加尔文反对“日心说”,但不是反对科学革命,宗教改革打击了基督教神权统治,有利于科学革命的兴起,而不是阻碍,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新教主张因信称义,而旧教主张因行称义,因此二者主张不一致,故D项错误。
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辅导资料:专题(9)选修4 选修5 选修62012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
专题九选修4、5、6专题复习辅导(包括《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考情分析】◆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本模块高考命题的内容相对较少,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
2.本模块重点考查的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如:华盛顿、拿破仑;重点考查中外科学家,如李时珍、牛顿、爱因斯坦等。
3.高考试题中也考查一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历史人物,要求考生运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评价新的历史人物,较高层次地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
◆选修5《探索历史的奥秘》1.本模块是2007年高考才列入考查内容的,近年来,只有少量的省份命题考查这一模块。
随着一些省份在选修过程中,不列入本模块,故本模块在高考中的份量日益减少。
2.本模块高考命题的重点集中在《历史与历史的重现》这一部分内容中,其他知识点很少在高考当中出现。
3.本模块高考以材料解析题为主,但上海高考历史试题中曾经出现过少量的选择题。
本模块材料解析题考查的意图,往往重视用全球化的视角来审视世界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强调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丰富性。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本模块内容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较少。
目前,只有海南、江苏、浙江等省份出现材料解析题。
2.本模块高考试题比较重视与必修模块的内容联系起来考查。
如北京卷曾经考查明清时期北京城市的布局,联系到了必修1、必修2中的有关知识。
3.本模块高考命题常常联系时政热点中的有关内容切入,如海南卷曾经考查过长城题,引发对当今我国民族政策优越性的思考;江苏卷曾经考查过“九寨沟旅游区”的知识,体现了汶川大地震这一热点问题,并引发人们对加强环境保护的深思。
【知识交汇】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①时代趋势;②国力基础;③个人条件;④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①政治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③经济制度:土地私有合法化;奖励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拓疆、交通和文字: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直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板块六 选考内容 第18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板块六选考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名称背景(条件、原因) 主要内容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商鞅变法社会巨变;秦国求强;商鞅其人①经济:废井田,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严格什伍户籍制,实行连坐法;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
③军事: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
④文化旧俗:“燔诗书而明法令”;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确立了封建制度,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黄河流域统一;社会矛盾激化;冯太后学习汉族文化的推动作用①前期: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②后期: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王安石变法社会危机;庆历新政①富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唯才用人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8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考试说明命题角度备考指导1.商鞅变法1.注意改革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分类整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改革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的差异2.注意选择改革的一两个方面,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分析理解每一次改革的特点及影响2.北魏孝文帝改革(2017·江苏单科,24A)3.王安石变法 (2019·江苏单科,24A)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2016·江苏单科,24A)5.明治维新 (2015·江苏单科,24A)6.戊戌变法(2018·江苏单科,24A)考点一 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课后测评·知能提升一、选择题1. [2014·陕西质检一]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的笔记,内容出现了疏漏。
a、b两处应该补上的内容是()A. 冶炼业城市化进程加快B. 交通运输业出现阶级分化C. 服务业用机器制造机器D. 交通运输业用机器制造机器[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完成的基本标志是机器制造业的建立,也就是用机器制造机器,而蒸汽机与服务业关系不大,而与交通运输业关系密切,故符合题意的是D项。
[答案] D2. [2014·合肥质检一]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创造了新美洲。
“创造了新美洲”指的是()A. 英国建立了“日不落帝国”B. 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C. 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由“《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可知该史学家论述的历史事件与工业革命有关;由“在本土创造了新美洲”可知,这是指英国开始了大机器生产。
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之后,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A项错误;确立责任内阁制是在1721年,当时美国尚未独立,与“失去了美洲”不符,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一,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3. [2014·北京东城区期末]“1750年到1850年的100年,英国人口从770万猛增到2750万。
在人口增长的同时,英国的人口中心发生转移。
总的流向是:由东南部流向西北部,由农村流向城市。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商业中心的转移B. 三角贸易的发展C. 殖民霸权的确立D. 工业革命的推动[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
由“1750年到1850年”可知此时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口的迁移趋势体现了英国的工业化趋势和城市化进程,答案为D。
[答案] D4. [2014·北京东城区期末]有人认为:19世纪德国的统一实质上是一场对“诸侯君主专制的革命”。
下列对此的理解,准确的是()①德意志所有诸侯国均被武力消灭②德意志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③德意志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④德意志消除了专制主义传统A. ②③B. ①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统一的历史影响。
由于德意志在统一的过程中把奥地利排除在帝国之外,德意志统一后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传统没有被消除,故①④错误,答案为A。
[答案] A5. [2014·襄阳调研测试]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这说明作者主要()A. 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B. 否定法国大规模的革命C. 强调解决问题手段变化的重要性D. 强调实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的变动及其解决方式。
1870年以前,法国政局动荡、政体频繁更迭、工业化进程缓慢。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后,法国“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从而避免法国局势的动荡。
材料没有否定法国工业化的作用,也没有否定法国革命的作用,排除A、B两项。
法国大革命后法国基本上实行的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排除D项。
答案选C。
[答案] C6. [2014·辽宁五校第一协作体联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①垄断组织的出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活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由“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的互动和整体化趋势”等分析,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答案为D。
[答案] D7. [2014·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工业发展模式,以下关于各国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英国起步最早,日本起步相对较晚B. 英国采取先轻工业后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苏联采取先重工业后轻工业的发展模式C. 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阶段是轻重工业并举,但着重发展重工业D. 以上各国的工业化都是本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英国、日本等国工业化的发展情况。
英国的工业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日本的工业化开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领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重工业有所发展;苏联的斯大林模式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新中国采取轻重工业并举的方针,但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工业化分为原发型和传导型,英国属于原发型的工业化,日本、苏联等国属于传导型的工业化,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D8. [2014·潍坊高三模拟]下面是1857~1905年德国垄断组织卡特尔的数量增长示意图(单位:个)。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德国生产与资本的集中B. 国家统一是德国卡特尔数量增长的直接原因C.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D. 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德国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
由题中“1857~1905年”可知,此时德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垄断组织卡特尔”可知,此时德国的生产领域出现了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现象,A项错误,结合图中卡特尔的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可知,垄断组织发展较快。
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得益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由此排除B、D两项。
答案为C。
[答案] C9. [2014·潍坊联考]“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无产阶级的根本目的是夺取国家政权B.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无产阶级的使命C. 实现无产阶级统治的途径是暴力革命D. 人民公社是该主张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领域的运用。
据材料中的“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等,可知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使命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
[答案] B10. [2014·陕西质检一]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C. 巴黎公社的建立D.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解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
材料中的“公平”和“正义”,说明人们对社会平等的追求,而能体现非资本主义式的追求社会平等的最早的政治事件是巴黎公社革命,故选C项。
[答案] C11. [2014·江苏高考]“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母亲》D.《老人与海》[解析]读题干可知描述的是浪漫主义文学,根据所学可知A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B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品,C是社会主义文学作品,D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选A。
[答案] A12. [2014·安徽“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中扮演着主角。
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家庭中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当时,导致西方“许多妇女走出家庭”的原因有()①工业革命的开展②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加强③男女平等的实现④工人运动的兴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工业革命开始后,妇女大量进入工厂,①正确;随着资本主义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妇女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变化,②正确;男女平等涉及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题中没有体现出男女实现平等,排除③;工人运动争取工人阶级的权利和工人的解放,④与题意无关。
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 [2014·潍坊联考]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里迸射着铁水的光亮。
1850年时,英国的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0%,铁产量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国家铁产量的总和,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棉布占全球的一半以上。
材料二蒸汽机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183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同18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它要求完全的统治权,而它也做到了。
材料三毫无疑问,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挤和住房肮脏不堪。
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里。
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情况都不完善,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耻辱。
……这些住房供水系统不完善,厕所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源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
(2)这一时期的英国资产阶级是怎样取得“完全的统治权”的?根据材料二指出其争取“完全的统治权”的原因。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哪一社会问题?面对这一问题,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中的“忙碌”“轰响”等信息,概括出影响。
第(2)问,先根据材料二信息说明1832年议会改革对工业资产阶级掌权的作用,之后再分析导致议会改革的原因。
第(3)问,先据材料三概括出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期产生的思潮和文学流派。
[答案](1)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成为“世界工厂”;带来环境污染。
(2)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扩大政治权利。
(3)社会问题:工人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财富,生活悲惨。
思想领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