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
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道教是中国古老且丰富的文化传统之一,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灵的健康和平衡。
在道教经典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有关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这些语录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和人生哲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古老智慧语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智慧。
1. 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道教养生的关键。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安忍为道,道法自然。
”这句话强调了心态平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纷扰,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 饮食有度:道教注重饮食对养生的影响。
《列子》中有一句语录:“无过为饱,清浊去淤。
”这句话告诉我们,饮食应该适度,不要贪吃和暴饮暴食。
清淡的饮食有助于消除身体内部的积聚,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3. 修炼内功:道教强调内外修炼的平衡。
《庄子》中有一句有名的语录:“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
通过修炼内功,我们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保持年轻和活力。
4. 保持身心的和谐:道教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和谐。
《道德经》中有一句语录:“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和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消耗,同时提高自我调节和保护的能力,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5. 与自然相融:道教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德经》中有一句著名的语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句话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相融合,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以上只是一些道教养生之道的智慧语录的简要介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智慧语录的阐述,逐渐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道教的养生智慧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也是对生命和健康的独特理解。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
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
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导读: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上善若水,以德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其中以德润身、以德养生思想更*道家养生启示录,道家养生哲学观*上善若水,以德养生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养生思想丰富多彩、灿烂多姿,其中以德润身、以德养生思想更是独具特色,对于现代健康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利万物而不争,人应该像水那样,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利,永远不占据高位,甘居下流。
道家把/修道作为养生的基本途径,把/得道、固道作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是把在思想、品德、精神上达到古朴、原始、恬静、阴柔、宽容、无忧、无虑等作为最高境界,我为人人而不争,养生则尽道矣。
道家养生要不争老子的道德观,讲的是人德,做人就应如同自然万物一样,顺应天道而行,不背道而驰。
即顺应人的本性而行,不违背人的本性而弛。
在天为道,在人为德,应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因此,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为人应具有的道德观是非常精辟和极其深刻的。
在新时期深入挖掘这一古老的中华瑰宝,弘扬其崇高精神,对社会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品质建设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养生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炼丹药与健身术道教徒曾用丹砂、黄金类金石药物炼丹,/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达到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目的。
如果祛除其迷信成分,有的也可以为医所用。
如晋代葛洪把炼丹术与治病养生相结合,炼制的仙丹(氧化汞)、蜜佗僧(氧化铝)成为外用药物的原料;后世中医外科用于拔毒封口的红升丹,对治疗疮疡、疔毒、骨伤有奇效。
此外,道教徒倡导人身就是丹炉,自身就可以修炼,重视身心精神的修炼。
道家养生倡导修炼 *道家养生哲学观给予我们的启示养生中不仅要注意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要注意人自身的和谐。
老子的养生哲学思想主张顺应自然、适应自然,自然而然地去生存,身体的不同脏腑要注意不同的调节和保养,强调人自身在修养锻炼之时,也要注意身体各部位的和谐,这对后世中医养生学中健身术的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道家养生十二式
道家养生十二式道家养生,注重平衡身心,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道家养生理念中,有十二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第一式: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息息相关,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如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以此调养身体,保持健康。
第二式:饮食调理。
道家养生强调饮食调理,主张清淡饮食,避免油腻和过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平衡。
第三式:运动养生。
道家提倡适量运动,如太极、气功等,以柔和的方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第四式:调节情绪。
道家认为情绪波动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沉,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第五式:养生保健。
道家养生注重预防和保健,倡导每日锻炼身体,保持规律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第六式:睡眠养生。
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十点前入睡,早晨五六点起床,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
第七式:精神修养。
道家强调修身养性,注重修炼内心,修养精神,保持心境平和,远离烦恼和纷扰,保持身心平衡。
第八式:适度劳逸。
道家认为适度的劳动可以锻炼身体,但过度劳累会伤害身体,建议工作之余适当休息,保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第九式:戒除不良习惯。
道家主张戒除不良习惯,如抽烟、酗酒、熬夜等,有害身体健康的行为,要及时改正,保持身体的清净。
第十式:调理气血。
道家认为气血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建议通过调理呼吸、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法,促进气血运行,保持身体健康。
第十一式:保持心态年轻。
道家认为心态年轻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建议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第十二式:与自然共生。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共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道家养生十二式是一套综合性的养生方法,涵盖了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精神、劳逸等多个方面,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道家养生之核心思想
道家养生之核心思想*导读:几千年来,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所建立的道家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学也几千年来,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所建立的道家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中,*道家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学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道家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关键词之中:1. 贵生贵生,是道家一贯主张,他们追求人今生的修道成仙,长生不死,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说,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时刻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要求人们深根固蒂。
道家主张: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尊重动物生命,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人一样具有灵性;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正如《度人经》云: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2. 贵柔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衰败。
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3. 顺应自然《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道,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发展的基本规律,或基本法则。
道家强调,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要顺其自然,才能够使人长寿。
顺其自然,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4. 清静无为清静,主要指人的心神宁静;无为,主要指人不要轻举妄动。
清净无为,如《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个方面。
5.返朴归真道家主张,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回到原始、单纯、淳朴、本真的状态,称之为返朴归真。
要抱道守真,怡养生命的真元,要淳厚,要俭朴,与道相合。
在生命修炼过程中,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气通过修炼进行修复,使身体健康。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道教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养生和养生方式。
道家养生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式以及对身心健康的益处。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1.自然与和谐: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法则,保持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只有与自然相和,才能追求健康与长寿。
2.养生与养性:道教注重修养,追求身心的调和与自我完善。
通过修养身心,提高个体的自然能量,从而达到长寿和健康的目的。
3.内养为主:道家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内心的修炼和控制,达到对身体的养生。
相信通过内外调和才能真正达到健康和长寿。
二、道教养生方式1.养生饮食:道教强调饮食的调理与养生。
宜选择清淡自然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推崇素食,主张植物性食物对身体更有益。
同时,注重进食时间的规律和节制,不过度贪食。
2.养生功法:道家养生功法多种多样,包括太极拳、气功、黄庭内外诸多修行方法等。
这些功法总结了道家对身体和内在能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练习可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与健康。
3.养生保健:道教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如草木养生、拜神保健、禅修静心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调整身心状态,远离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道教养生的益处1.提升免疫力:道教注重平衡身体的阴阳,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提高免疫力,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2.延年益寿:道家强调内在的修炼和调养,相信良好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延年益寿。
通过内外兼修,改善机体功能和调整身体的平衡,达到长寿的目的。
3.平衡情绪:道家注重调整情绪的平衡,通过修炼和调养来达到平静、安宁的境界。
能够帮助人们抵御各种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四、结语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式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对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内外调和以及内心修炼,人们能够实现身体的健康与长寿。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
道家十大养生方法道家十大养生方法是道家传统的保健保养方式,是继承和传承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与中医和太极拳等养生技术相互配合,达到身体健康和长寿的效果。
以下是关于道家十大养生方法的10条详细描述:1. 静坐养神:道家养生讲究调整身心,静坐养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静坐养神的核心在于调整呼吸和意念。
通过静坐培养身心平衡和内心安宁,让身体得到放松,达到治疗和调养身体的作用。
2. 五禽戏:五禽戏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方式,它是一种用模仿禽鸟动作的方式进行的锻炼。
此举动可以调节呼吸,增强体力和呼吸系统的运动量,它适合中年人以上的人们,特别是为关节、肌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帮助。
3. 水疗:水疗就是利用水的热和冷来治疗身体的方法。
道家认为,水是五行之一,有通达经脉、排毒、活血、保健补肾等功效。
早晨起床用温水漱口,可以养肝护肾,低压,早上用凉水洗脸,可以养肺润肤,保持皮肤的湿度。
4. 行走静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忙碌和疲劳,行走和静坐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身心疲劳,释放压力。
尤其是在户外行走,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5. 古琴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也可以作为养生的一种手段。
古琴演奏需要注重身心的调整和呼吸的协调,有调理心情、降低血压、安定情绪等好处。
6. 药膳调理:药膳是兼有保健保养功效的食物,它可以滋养和修复身体,有助于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药食同源的理念不仅仅是滋补身体,还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养生观念,如快乐、幸福、思考和修行等。
7. 医理养生:道家的医理养生认为,一个人的生命长度和生活的质量是由四个因素决定的:先天质量、后天环境、饮食习惯和修行养生。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身体和修行强化个人的内部心态,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生命延续。
8. 按摩推拿:指用手的力量,按摩、揉捏、推拿、瘦脸等手法配合如针灸、耳穴按压、拔罐、火罐等方式对人体的经络、穴位以及软组织等进行按摩,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整人体器官机能的保健方法。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
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养生保健有着独特而深远的影响。
道教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灵的平衡与和平。
养生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道教的五种养生之道,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借鉴道教的养生智慧。
第一种养生之道:养身之功道家强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通过调养气血,保持身心的平衡。
道教的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内的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
养生功法包括各种养生保健体操、气功和养生食疗等。
例如,太极拳作为一种常见的养生功法,通过慢跑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达到调节身心的效果。
另外,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饮食偏素,注重与自然和谐,追求平衡营养的摄入,以保持身体的机能正常化。
第二种养生之道:养心之术道教注重心灵的修养。
通过养心的方式,道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养心术包括冥想、修行和静坐等修行方法。
冥想有助于提高专注力和精神力量,使心灵更加宁静;修行则强调修行者的境地和品德的提升;静坐是一种闭目养神的修行方法,通过意识觉知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放松。
养心之术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杂念和负面情绪,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和心灵的平静状态。
第三种养生之道:养性之法道教强调保持人的性情之间的和谐。
养性之法包括性情调理和性爱养生等方面。
性情调理指的是通过调节情绪和性格,达到平衡身心的目的。
性爱养生则通过性生活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滋养身体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道教讲究男女性爱的和谐与和顺,有适度、安全、和睦的性生活有助于保持身心的健康与活力。
第四种养生之道:养神之法道教强调人的意识和精神的修养。
养神之法包括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
文化修养包括读书学习、修身养性,通过研读经典和哲学思考提升个人的修养境界;艺术修养则强调欣赏艺术、参与艺术创作,通过艺术来调节情绪与心灵,达到养神的效果。
道教认为,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素质,使人的心志更加坚定和豁达。
第五种养生之道:养道之法道教的最终目标是达到超越自我、与道合一的境界。
道家养生贵在静心介绍道教养心思想和心脏保护方法
道家养生贵在静心介绍道教养心思想和心脏保护方法道家养心思想源远流长,它直到今天还对我们的养生有着深远影响。
古代道教强调“心”为一身的主宰,心常静则神安,心平气和才能达到“心如止水、处事不惊”的最高境界,至今仍有学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道教养心思想一、心脏与寿命的关系《悟真篇》说:“心者,道之枢也”。
玄中子认为:“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道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即心相当于一国之君,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内经》指出心为“生之本,神之变也”。
表明心是生命的根本,同时主管人的精神思维活动;并且“心主血脉”,控制全身的血脉系统。
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肝脏有两叶,肺脏有五叶,唯独心脏只有一个,它昼夜不停地工作,又被视为人体最累的器官。
心脏通过血脉向全身各组织器官输送养料,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因此心的功能关系全身的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器官。
在人体胚胎的时候,第一个开始工作的器官就是心脏,生命结束,工作到最后一刻还是心脏,心脏在人体生命中从不怠工,不休息,心跳的速度默默配合着我们情绪的变化,因恐惧而紧张、高兴时的喜悦……。
心脏重量300~400克左右,不到成人体重的0.5%,每一跳要泵出70毫升血液,按每分钟心跳70次计算,每分钟泵出近5升的血液,每天泵出约7吨的血液。
假定人的寿命为70岁,那么一生中心脏要跳动近26亿次,而心脏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做的功。
根据现代科学家的计算,我们每个人本应该都能活到120岁,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活不到这个年龄,最大的障碍是心血管疾病。
心脏承担着给身体输送新鲜血液的工作,心脏一旦衰老,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变得迟缓、呆滞,身体自然也就呈现出了老态。
二、养生之要,首在养心道医强调“养生之要,首在养心”,道教认为:“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于其物。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
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导读:本文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道教徒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
在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形成了道教养生学,堪称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下面就随留学网一起从宗教文化的角度去学习道教的养生之道吧!【关于道教你所不知的养生之道】一、养神之道道教和道家虽然并不相同,但道教始终以道家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作为其养生学的理论墓础、方术来源和实践规范。
道家宣扬清静无为、静观玄览、含德抱一、虚心坐忘,追求内心的安宁,主张“道法白然”。
道教继承这种离俗超凡的精神,发展并实践为出世的养神之道,以“清静无为,离境高坐”为其主要特征。
养神之道的上限极难确定,早在《老子》、《庄子》和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专气致柔”的养神之道。
《老子》中“虚其心,实其腹”、“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等论述,原始道典《太平经》中详尽地论述了守一、潜心养的方法,认为养神乃一切养生的烤础和前提。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提倡“守其一”之道,主张欲长生不死须恬偷澹泊、涤除嗜欲,必须静寂无为,忘其形骸。
魏晋时在上层社会中颇具影响的上清派,创建了较为系统的存思“丹田”之道。
南北朝时的著名文学理论家刘把在《灭惑论》中将“清静无为”列为道教养生的最上乘等。
但最为系统地论述道教养神之道的代表作,还要首推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据《庄子·大宗师》中记载的颜回“坐忘观”而撰写的《坐忘论》一书。
《坐忘论》认为,养神之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此提出“安心坐忘之法”的七阶论:(1)“信敬”。
“夫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
“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
强调欲养生则须心诚德正。
(2)“断缘”。
此即要求“去物欲,简尘事”,与一切有为俗事相隔绝,除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3)“收心”。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道家养生”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导读:
推崇“道家养生”是当今的时尚之一,大家经常谈论“道家养生”这个话题。
它的思想内容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就不一定说得清楚了。
一……
推崇“*道家养生”是当今的时尚之一,大家经常谈论“道
家养生”这个话题。
它的思想内容究竟是什么?有些人就不一定
说得清楚了。
*一、“道家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我们知道,道家尊奉老子,其最高信仰是“道”,以信道、学道、修道、得道为目的。
所以说,“追求道,体悟真”是道家
养生思想的最高境界。
*二、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核心思想
我们还知道,道家养生汲取了中国古代医学和气功方面的知识并加以发展,与道家的*修炼结合起来,主张性命双修、炼
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以复归于自然之道。
所以说,延年长生是道家养生的核心思想,“成道”必须修炼。
*三、“道家养生”强调自然、体验、安宁
道家养生以自然天道为主,它的注意力主要着眼于人本身,强调自我生命活动的切身体验。
道家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和精神
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于人格的独立。
*四、“道家养生”内容丰富多彩
道家养生术、方法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而自成体系。
其理彻上贯下,上及自然之道,下至人体经脉气穴。
其术、其法门派众多、有直承老、庄的自然法门、清静法门、虚无法门,有从*拳法入手的太极养生法,也有从法术入手的导引养生法、呼吸吐纳养生法、气功养生法、内外丹养生法、房室养生法、饮食起居养生法等等,种类俱全。
道家的养生思想
道家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关于“道”的具体
阐述。
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
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
具
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
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
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
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
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
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
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
道教的道家养生和养生方法道家养生一直以来都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旨在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保持健康的目的。
在道教的养生观念中,将身体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追求无为而治,追求自然的道。
下面将依次介绍道教的养生理念、养生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一、道教的养生理念道教的养生理念强调道与生活的结合,追求心身的和谐平衡。
道家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一脉相承,通过修身养性,顺应自然之道,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要注重身体、心灵和精神的护理,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二、道教的养生方法1. 静坐养神静坐是道教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静坐养神,可以放松身心、消除疲劳。
静坐时,保持背部挺直,呼吸自然,专心致志,静观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每天早晨或晚上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几分钟的静坐练习,提升身心的平衡与自我调节能力。
2. 饮食养生道家注重饮食的选择和养生的方法,认为食物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生饮食应以自然、清淡、卫生为原则,忌辛辣、油腻食品,以清淡的素食为主,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道家还提倡养成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饮水适量等良好的饮食习惯,以促进消化吸收,保持身体健康。
3. 锻炼养身道教养生强调修炼身心,锻炼养身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家主张锻炼方式以柔和为主,如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方式注重呼吸、姿势和意念的调节,可以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在选择锻炼方式时,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避免操之过急,以防身体受损。
4. 保持情绪平衡情绪的起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在修行养生的过程中,道家强调保持情绪平衡和内心的安宁。
可以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调节心情,舒缓压力。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保持情绪平衡的重要方法。
三、道教养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道教的养生方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以下是一些实际操作建议: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
道教养生的主要理念
道教养生的主要理念*导读: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四:一、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子的精气之说。
他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老子的经络之说。
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为依据,强调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道家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养生。
人应当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违背自然规律。
2. 和谐平衡:道家认为健康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平衡。
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注重内外平衡和谐。
3. 静养养生:道家注重静养养生,通过修炼内功、冥想等方法,调养身心、平衡阴阳,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静。
4.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以清淡养生为主,尽量少食肉,多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身体的清净和纯洁。
5. 节制性欲:道家主张节制性欲,保持生活的适度与节制,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6. 保持心态:道家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修炼心境,保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执着和情绪化。
7. 动静结合:道家认为运动对养生很重要,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不过分执着于过于激烈的运动,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然运动的平衡。
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养身心能够达到长寿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一、引言道家养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从道家的角度来看,养生是一种修行,是追求健康长寿和身心平衡的过程。
道家养生十四字诀是一种精妙的养生方法,通过这十四个字诀,可以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养生。
二、十四字诀的含义道家养生十四字诀由“敬天爱人,修身养性,节食守精,静心养神”四句组成,每句诀字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家智慧和养生要点。
2.1 敬天爱人敬天爱人是道家重要的价值观之一,也是道家养生的基础。
敬天意味着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违背天道。
爱人则是指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这样的生活态度有助于消除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益于身心健康。
2.2 修身养性修身是指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做一个善良、宽容、谦逊的人。
养性是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身心调适能力。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2.3 节食守精节食是指合理膳食,克制暴饮暴食,尽量避免摄入过量的能量和营养。
守精则是指保护精气神,避免过度消耗精力和情绪。
适当的饮食结构和节制,可以维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防止疾病的发生。
2.4 静心养神静心是指修炼内功,通过冥想、打坐等方法,保持心境平静。
养神是指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管理能力。
静心养神可以让我们远离外界纷扰,提高集中力和抗压能力,增强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三、具体实施方法道家养生十四字诀指导我们进行养生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四个字诀的实施方法。
3.1 敬天爱人•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保护环境,不滥伐森林,不乱扔垃圾。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2 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习惯,保持定期作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培养兴趣爱好,进行适量的运动和体育锻炼。
3.3 节食守精•合理膳食,注意摄入五谷杂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饭量适中,避免暴饮暴食,控制饮食总能量。
道家养生观
道家养生观道家有很多优秀的养生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道家养生观。
清晨在太阳还没升起来时,当你醒来后,首先用舌头添自己的上牙内侧,把嘴巴里的津液咽到肚子里,然后双手搓热,把脚从头上搓到尾,接着两只手重叠,捂住肚脐。
这是因为早上是人体胃气比较弱的时候,此时锻炼可以引动体内阳气,而人在睡眠时阳气是潜藏在肾里的,此时练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床后开始喝一杯淡盐水,以温润肠道,排除身体毒素,此时应该背诵: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等等等等,如此一天下来,就会发现自己的精神好了,脸色红润了,也不觉得疲劳了。
这样做不但可以保持我们的精力充沛,而且可以延年益寿,百病不生。
中午要吃好,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可是道家认为,吃好中的好字要拆开看,即中午的午字旁边加个好,寓意“中午好”,这是因为,我们的胃经和膀胱经的循行之处都是在中午的12点到1点之间,吃中午饭,人体才可以将营养成分输送到全身各处,供给五脏六腑,再加上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因此道家提倡午饭要吃饱,不要饿着,要以补阳气为主。
晚上则要少吃些,道家认为,人在吃过饭后,尤其是晚饭后,一般不宜多运动,应该尽快休息,此时如果活动量过大,就会使消化器官超负荷地运转,久而久之,会使消化器官发生疾病。
另外,晚上九点后不要吃东西,否则人体消化器官工作一整天已经非常疲惫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吃东西,会增加它们的负担。
因此晚上吃东西不要超过9点,最好在8点前解决问题。
在“十不吃”中,第一条是“喜欢吃滚烫饮食的人”,专家研究表明,食物超过65摄氏度,会损伤食管黏膜,引起口腔黏膜炎症、溃疡,严重时可致癌变,因此日常生活中,这种习惯必须改掉。
还有一条是“爱吃刺激性食物的人”,因为如果食物过于辛辣、酸涩,可以灼伤人体阴液,导致人体发热,长期下去会损耗人体的元气。
最后一条是“偏爱麻辣的人”,“火热攻心”,长期如此会出现高血压、中风、神志不清等疾病。
看到这里,相信你对道家的养生方法有所了解,对养生也有一定的兴趣。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
道家养生要义——养心之道、养性之道、养神之道养心,乃道家养生之旨。
《悟真篇》著者,道教南宗第一祖悟真紫阳真人日:“人者,道之枢也”。
道孝道祖老子日“致虚极,守静笃”功夫,皆为养心之道之格言。
玄中子言:养生之旨,以养心为本。
乃:偏颇之心,养之使其正。
邪恶之心,养之使其善。
浮动之心,养之使其静。
虚伪之心,养之使其真。
贪婪之心,养之使其公。
奸诈之心,养之使其良。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公正、善良、真实、安静,心必泰然,行必光明。
庄子日:“用心若镜,应物不伤”。
心正则心明,心明则心安,心安则益寿。
养生之道,求乎增寿延年,此可谓达。
养性之道道家养生之法,其本在于养性。
道教南北二宗之祖吕洞宾日:“练命必先炼性,练精、练气、练神,均以此为枢机”。
所以,道家的养性之要,就在于“清静无为”。
因而,“性命双修”,乃以养性为首要。
养性,乃求之于静与定。
道教道祖老子,乃以养性而得寿。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日:“老子百有余岁,或日二百余岁以其修道得寿也”。
可见,养生之道,首在养性,《周易参同契》云:“将欲养性延命却期”。
所以养性与养生,益养与延命,乃相依相成。
玄中子言:养生之本,以养性为首。
乃:节房事而养性,养之在精。
忍怒怨而养性,养之在气。
顺百事而养性,养之在神。
绝忧虑而养性,养之在心。
劳筋骨而养性,养之在形。
修品德而养性,养之在命。
善养生者,修养人之精、气、神、心、形、命,其心必其安,身必健,养性而至“清静无为”之境,寿可增矣。
养神之道养神,为道家养生之要。
《黄帝内经》云:“太上养神,其次养形。
”道家养神之功夫,基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基础之上。
《生神经》云:“身心并一,则为真神”。
所以,养神先要养心,使身心合一,形神相依,而致心神相交,此乃道家养生之法的至高境界。
生命之贵在于神,神兴生命的活力则旺;神衰生命的活力则弱;神健生命的能力则强;神失生命的能力则败。
所以,养生所贵者在乎养神。
玄中子言:养生之要养神为贵。
乃:保全精力,养神之本。
试析先秦道儒养生观的差异及原因
试析先秦道儒养生观的差异及原因先秦时期,道家和儒家都有关于养生的理论和实践。
虽然它们都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它们对于养生的看法和方法却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试析先秦道儒养生观的差异及其原因,并透过五个例子来说明。
一、道家养生观道家养生理论主要强调如何保持人体的自然状态。
在道家看来,人的本质是道,也就是自然。
因此,保持人的自然状态就能使人得到健康。
道家养生方法主要是讲究销二氧化碳,蓄清气,不以物(饮食、药品等)养生,以全身心地保持自然状态和内心的和谐为主。
道家养生方法经常会使用丹药和养生功法。
举一个例子,道家养生方法的代表,盘古派创始人炎帝方士就提出了八卦养生术。
其中,八卦养生术就是运用八卦阵图的理论,通过调节吸入呼出的时间和深度,控制自身的气息和呼吸,最终达到调和五行八卦的目的,保持身体健康。
二、儒家养生观儒家养生理论主要关注身体的疗养和锻炼。
在儒家看来,人的身体是天赋的,但它需要以正确的方法进行疗养和锻炼,使其得到强化和提高。
儒家强调意识到人体和精神的和谐关系,并认为通过思想和行为的正确指导,养生的效果将达到最大化。
儒家养生方法通常是注重调节饮食、器械医疗、草药治疗,以及对于精神状态的关注。
举一个例子,儒家养生方法的代表,医学家扁鹊就研究了合理的饮食和食品疗法,如熬汤、蒸饭、鲜鱼、粥等等,使养生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三、道儒养生观的差异虽然道家和儒家养生方法有许多共性,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不同的观点和方法,造成了在养生时的差异。
首先,在饮食方法上不同,道家的养生方法强调不以物养生,就云高山皆是我师。
强调的是置身自然,享受自然,避免吃荤食,讲究空虚闲散。
而儒家则强调了正确的营养结构,喜欢食用鲜鱼、粥等清淡的食品,以更快恢复体力。
其次,在养生方法上不同,道家倾向于全身性的养生,强调能够达到身、心、灵三向的和谐,从而达到生理和精神的平衡,虽然它也关注饮食和其他一些养生气功。
而儒家强调身体的锻炼,通过创造和会议微小的动作来锻炼身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有“道”——道家的养生观
道以治身,佛以治心,儒以治世。
中国古代养生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养生文献典籍,不啻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其中道家养生文化最为丰富。
道家养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道法自然”、“重人贵生”、“少私寡欲”、炼丹术等一系列养生方法,去追求现世的和超越的人生价值,把延年益寿、长生不死作为探求的终极目标,表现了道家先哲渴望掌握生命规律、延长寿命的人生价值取向,同时也为中国养生学作出了让世人瞩目的独特贡献,随着现代养生科学的发展,以道家养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传统养生理论和实践模式逐渐为世人所瞩目,其文化内容和价值逐渐被揭示和肯定。
它以其系统而博广的义理,为人们阐释了一种科学的保健养生观。
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自然之道的养生观,是顺应自然、适性重生的生命观,重视精神养生,追求生命的自由、平等,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老子的自然观, 如道生一, 冲气以为和, 道法自然, 神形合一, 守静笃,不妄费, 保精气等见解,都对医学的阴阳学说和人与自然一体的整体观念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对道家的养生观的形成起到了抛砖引玉、积极推动的作用, 是道家养生思想的先河和开创者, 也是道家养生思想的集中体现。
道家的养生思想自成体系, 独树一帜,古名摄生,道生,即以老庄道家思想为宗旨,太极八卦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的方法达到性命双修身心和谐健康的目的一种养生观。
1 . “道法自然”“天人相应”的养生观
老子认为,“道”及由它而派生的天地万物按其本性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并非人为如此的。
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
如果人与自然失去平衡,就可能发生疾病,导致衰老。
所以,老子在养生上极力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
”的观点,即在物质世界里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过程生生不息。
这一切就是现实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规律--道。
可见, 任何人和事物都离不开道,这里的道既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又是指的客观世界本身。
在老子看来,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在自然界产生, 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变化。
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是从“人天同律”的思想出发,主张养身必须自觉地保持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
《钟吕传道集》说:“气液升降为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这揭示了“人天同律”的客观法则。
既然人天同律,那么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应当与天地这个“大宇宙”相互勾通,保持平衡。
〔2〕是从“人天同构”的理论出发,主张人体养生必须自觉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在道家学者看来,人和物一样,都是由气构成的,因此人完全可以同外界进行物质(气)交换。
《抱朴子·至理》也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需气以生者也。
”这都从一个角度告诉人们,气构成了人体,人们要实现养生,必须自觉地与外界进行物质(气)交换,使人体小宇宙同自然大宇宙息息相通,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有益于生命的精气。
2 . “重人贵生”“形神相依”的心身整体养生观。
“重人贵生”是道家养生理论的又一重要原则。
《老子》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将人和天地看作同等重要的物,“重人”这一点是先秦诸子的共同思想,如儒家讲“爱人”;墨家虽讲鬼神,但也主张“利人”、“爱人”。
但儒墨既重人又信“命”,主张“立命”,消极对待人生;而道家则主张“重人贵生”,
认为人应该重视躯体和热爱生命,因此炼养身躯以求健康,就成了道家养生和宗教行为的目标。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在心身这个矛盾统一体中,心又居于主导地位。
所以,修身之要首在明心养神,就像《黄帝内经》说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对此,晚唐道士杜光庭说得十分清楚“: 心者形之主,形者心之舍。
形无主则不安,心无舍则不立。
心处于内,形见于外,内外相承,不可相离。
”道家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
不仅认为“形”是第一性的,也看到“神”对“形”的反作用,强调形神并炼,要强身必先修其心,性命双修,逐渐认识到人的身与心是一个整体,形成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整体观。
3 . “少私寡欲”、“恬淡自乐”的养生观
道家养生思想对人们在生活上的首要要求就是:少私寡欲、恬淡自乐。
道家认为,唯其如此,方能保持身心健康。
老子认为,五音、五色、五味等物质享受是有害无益的:“五色令人色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政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当然,这里完全否认感官享受固然有失偏颇,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过分追求色彩的享受,视觉器官长期受到绚丽色彩的刺激,必致视力减退;整日追求美味佳肴必定导致食欲减退;纵情于骑马打猎,当然将心神不宁;刻意追求稀世珍宝,难免使得行为败伤。
因此,道家主张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 ,去甚, 去奢, 去泰。
老子认为追逐荣利, 嗜欲过多, 都是招灾惹祸、百病丛生的根源。
庄子也认为: 养生莫差于养精寡欲, 他将酒色过度视为养生的畏途, 饮食之间, 而不知为之戒者, 过也; 形用而不休则弊也; 精用而不已则劳也。
因此道家在养生方面认为骄奢淫逸,放纵肉欲,都将严重地损害健康,只有恬淡自乐才是健康长寿之本。
4 . “修身养性”重视修德的养生观
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以德养生,修身养性,又要求人们在精神情绪方面处于安静、乐观、没有过分欲求的状态,做到心胸开阔、性格爽朗、不图名利、排除私心,从而达到长寿之目的。
通过调控意识活动而达到对人体生命过程的调节与锻炼,得到心神的修持修炼。
道家相信人的生死命运是可以由自己掌握的,主张“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强调个人应主动不懈地修养以臻长寿, 而否定听天由命的消极思想。
这种生死观看似“反乎自然”, 实质上是最高层次的“顺应自然”, 这也是道家注重养生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思想基础。
道家认为人应当心慈于物, 与人为善, 以近于道, 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道家的养生观是一种以健康生命为基本,进一步高尚人格,圆满操行,升华个体的物质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养生观,既重视自然无为,体现了无为与有为的辩证认识,也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养生态度,表现出其顺其自然、不骄不躁、清心寡欲、安命无为的生命态度。
道家在养生方面提出: 一曰寡欲, 二曰节劳, 三曰息怒, 四曰戒酒, 五曰慎味的方法。
道家养生观主要是以“道”为思想基础, 以“守静”为基本内容, 以“节欲”为基本手段。
其思想可概括为: 第一, 道家养生思想首倡者为老子,以老子为代表的法道养生思想逐步发展,后<<黄帝内经>>大量吸收前人和当时的各种养生学说, 使道家养生思想第一次系统化。
<<黄帝内经>>所代表的道家养生观也堪称是中国养生理论的元典。
第二, 道家以返璞归真为目标, 但它不是简单地退回到原始状态, 而是在新的层次主动适应自然, 是追求健康、和谐、文明的
生活。
第三, 道家的养生可以分为形养和神养两大类。
形养就是合理地、科学地生活, 特别要节制各种欲望, 食色二欲尤其节制; 神养重于形养, 以神养为根本, 以形养为基础。
循道而行、顺乎自然是道家养生的根本原则。
清静无为是道家养生的基本方法。
贵柔守雌是道家养生思想的重要法则。
道家的养生思想在丰富的道家养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简单易行, 实用价值也很高。
与儒家重视家、国不同, 道家重视个人的生存发展, 其神养思想突出地凸现了人的特点, 其节制思想, 也对中华民族的简朴美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意义,在养生方面从老子提出”摄生“到庄子提出“养生”直至形成全面系统的自然养生,这种道家养生观的确立, 也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养生理论的精髓, 为现代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的学理依据,对人类健康益寿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