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与中医养生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文化与中医养生学
道家思想文化与中医养生学关系 最为密切。从《老子》五十九章提出 “长生久视之道”到《庄子》的《养 生主》,从《吕氏春秋》到《淮南 子》,再到嵇康“养生论”,到处可 以看到对生存之道、养生之道的论述。
返回主页
一、道家道论与中医养生
道家关于“道”的论述,其宗旨即以自然 为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德充符》)
返回主页
三、道家形神论与中医养生
形神关系,传统文化有双重含义:一是形 与气的关系;二是形与心神的关系。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 天地》)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 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 形,形乃长生。”(《庄子· 在宥》)
返回主页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精神 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 丧 Leabharlann Baidu 外 , 犹 君昏 于 上 , 而 国乱 于 下也 。 ” (《养生论》)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尽数》)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 岁乃去。”(《上古天真论》)
返回主页
四、道家天人合一论与中医养生
“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二十六章) “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庄子· 修 性》)并提出“心斋”和“坐忘”的养生方法, 把“坐忘”视为实现物我同一境界的养生论的 根本途径。
返回主页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 氏春秋· 尽数》)。 在养生的问题上,动,是指形体的运动; 静,是心性的空灵寂静。 《内经》接受了道家主静的观点,“恬淡 虚无”、“精神内守”(《上古天真论》),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始,动则苛疾 起。”(至真要大论》)
返回主页
2、对生命欲望的超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老子》十三章) “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庄子 · 大 宗师》)“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养生论》)
返回主页
道家养生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返璞归真,重德修道 2、超越尘俗,淡泊名利 3、上善若水,处弱为强 4、无我无独,平等宽容 5、物极必反,贵和有度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逍遥达观,物我为一 8、精神内守,修性健身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庄子· 大宗师》)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中医学顺应四时“调神”,四季养生不同, 人之气与天之气相通等理论都与“天人合一” 的思想文化观相一致。
返回主页
五、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中医养生
1、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三 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四十六章) 老子所说的无欲,不是绝对的无欲,而是 强调不淫欲,不奢欲,对于维持人生存所必需 的基本物质还是应该满足的。所谓“为腹不为 目”、“知足知止”也。
返回主页
而庄子则主张绝对的无欲,超然物外,放 弃欲名利、地位、是非、荣辱、损益等,做到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 之表。”(晋书皇甫谧传》才能最终使得心灵 空静,达到“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养生论》的境界。
返回主页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上古天 真论》)这样才能德全不危,才能健康长寿。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 宝命全形论》)
返回主页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者,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者,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者,法则天 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 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素问 · 上 古天真论》)
返回主页
二、道家动静论与中医养生
返回主页
道家思想文化与中医养生学关系 最为密切。从《老子》五十九章提出 “长生久视之道”到《庄子》的《养 生主》,从《吕氏春秋》到《淮南 子》,再到嵇康“养生论”,到处可 以看到对生存之道、养生之道的论述。
返回主页
一、道家道论与中医养生
道家关于“道”的论述,其宗旨即以自然 为本。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德充符》)
返回主页
三、道家形神论与中医养生
形神关系,传统文化有双重含义:一是形 与气的关系;二是形与心神的关系。 “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庄子· 天地》)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 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 形,形乃长生。”(《庄子· 在宥》)
返回主页
“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精神 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 丧 Leabharlann Baidu 外 , 犹 君昏 于 上 , 而 国乱 于 下也 。 ” (《养生论》) “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 (《尽数》) “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 岁乃去。”(《上古天真论》)
返回主页
四、道家天人合一论与中医养生
“静胜燥,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老子》二十六章) “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庄子· 修 性》)并提出“心斋”和“坐忘”的养生方法, 把“坐忘”视为实现物我同一境界的养生论的 根本途径。
返回主页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 氏春秋· 尽数》)。 在养生的问题上,动,是指形体的运动; 静,是心性的空灵寂静。 《内经》接受了道家主静的观点,“恬淡 虚无”、“精神内守”(《上古天真论》), “夫阴阳之气,清静则生化始,动则苛疾 起。”(至真要大论》)
返回主页
2、对生命欲望的超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吾有何患?”(《老子》十三章) “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庄子 · 大 宗师》)“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养生论》)
返回主页
道家养生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返璞归真,重德修道 2、超越尘俗,淡泊名利 3、上善若水,处弱为强 4、无我无独,平等宽容 5、物极必反,贵和有度 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7、逍遥达观,物我为一 8、精神内守,修性健身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 (《庄子· 大宗师》)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 中医学顺应四时“调神”,四季养生不同, 人之气与天之气相通等理论都与“天人合一” 的思想文化观相一致。
返回主页
五、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中医养生
1、对物质欲望的超越: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老子》三 章)、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四十六章) 老子所说的无欲,不是绝对的无欲,而是 强调不淫欲,不奢欲,对于维持人生存所必需 的基本物质还是应该满足的。所谓“为腹不为 目”、“知足知止”也。
返回主页
而庄子则主张绝对的无欲,超然物外,放 弃欲名利、地位、是非、荣辱、损益等,做到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立乎损益之外,游乎形骸 之表。”(晋书皇甫谧传》才能最终使得心灵 空静,达到“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养生论》的境界。
返回主页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美其食, 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上古天 真论》)这样才能德全不危,才能健康长寿。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 宝命全形论》)
返回主页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至人者, 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圣人者,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贤人者,法则天 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 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素问 · 上 古天真论》)
返回主页
二、道家动静论与中医养生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