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培养及紫外线的使用与监测

合集下载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环境卫生学监测管理

六、压力蒸汽灭菌采样及检查方法 (略)
七、普通环境室内空气采样方法 (详见光盘)




1、采样时间: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 事医疗活动前采样; 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 0.8m-1.5m, 距墙 1m。 3、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 点, 即中心一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室内面积>30m2,设 4 角及中央 5 点,4 角 的布点部位距墙 1m。
(八)、血液净化系统:必须每月对入、出透 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 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 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 液口等,并及时进行监测。当检查结果超过 规定标准值时,须再复查,并增加采样点和 监测次数,并采取其他应急措施。标准值为 :透析器入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 ≤200cfu/ml,出口液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 ≤20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4、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 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 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三)、环氧乙烷、低温等离子体灭菌锅: 每锅除了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外, 必须进行生物监测,详细记录并保留化验 单及试纸。 (四)、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 果监测:
每月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包括(灭菌的 敷料、手术包、换药包、缝合包、缝合针、 缝合线、针灸针、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无 菌器械、消毒液浸泡消毒、灭菌物品等)。 保留化验单、并详细记录。消毒物品不得检 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 生物。 (五)、紫外线消毒: 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 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擦拭时间、使用日期、使 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并详 细记录。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

《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取样指导》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现将我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微生学监测的采样方法、结果判定、质控标准等规范如下:第一章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

采样应具有一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行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小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得﹥24小时。

一、空气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方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方法。

室内面积≤30m²,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两端距墙1米;室内面积>30m²,设东、西、南、北4角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米。

(2)采样方法。

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地面1.5米,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分钟,盖好立即送检。

(3)计算公式: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式中a为平板面积(cm2);t为平板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数(cfu)。

(4)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10min进行采样。

(5)质控标准。

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或0.2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或4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

细菌总数≤500cfu/m3(或10cfu/平板),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为消毒合格。

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1、采样时间。

在接触病人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或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检验科微生物监测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空气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空气培养监测3.1.1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

若样品保存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

3.1.2. 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3.1.3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1.4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3,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既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3,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3.1.5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盖上盖子,并填写好检验单,送细菌室培养。

3.2 48h后,观察结果。

各个实验室空气培养要求在:≤4CFU/m3。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进行监测.4.处理根据培养结果,对检验科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总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使检验科的微生物监测符合要求。

1.目的规范检验科的微生物检测。

2.适用范围适用于检验科的微生物物表监测。

3.操作步骤3.1 检验科实验室物表培养监测3.1.1 物体表面采样方法3.1采样时间检验科各室空气培养在每月下旬,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采样。

3.3采样方法①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

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纸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纸,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纸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纸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院感监测SOP

院感监测SOP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需定期对院内感染相关的各项 目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院内感染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采取控制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需做院感监测的项目包括空气培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细菌培养, 无菌物品培养,高压锅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紫外线灭菌效果监测。

1、层流手术室定义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1) . 百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 颗 (或者每升空气中≤3.5 颗) 。

可做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手术。

(本院无)2) . 千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 颗(或者每升空气中≤35 颗)。

本院有 1 间手术室,作为Ⅰ类切口无菌手术,如整形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等手术。

3) . 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0 颗(或者每升空气中≤350 颗)。

本院有 7 间手术室,作为Ⅱ类切口,如单睑、鞍鼻等手术。

4) . 十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00 颗 (或者每升空气中 ≤3500 颗)。

本院有 5 间手术室,作为Ⅲ类切口手术。

5) . 洁净辅助用房:本院为万级和 10 万级。

2、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要求表 1.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注:本院手术室等级为Ⅱ、Ⅲ、Ⅳ级。

沉 降 法 手 术 区0.2 个/30min · Φ 90 皿(5 个/m 3) 0.75 个/30min · Φ 90 皿(25 个/m 3 ) 2 个/30min · Φ 90 皿(75 个/m 3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周 边 区 0.4 个/30min ·Φ 90 皿(10 个/m 3 ) 1.5 个/30min ·Φ 90 皿(50 个/m 3 ) 4 个/30min · Φ 90 皿(150 个/m 3 )5 个/ 30min · Φ 90 皿(175 个/m 3 ) 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100 级1000 级10000 级周边区1000 级10000 级 100000 级300000 级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 2 )5555 手术室名称特 别 洁 净 手 术 室标 准 洁 净 手 术 室一 般 洁 净 手 术 室 准 洁 净 手 术 室等级ⅠⅡⅢⅣ表 2. 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1)设备材料: 90mm 培养皿,普通培养基, 37℃温箱. 2)采样时间:洁净手术室房间清洁并搽拭消毒后状态,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采样方法

环境卫生学监测空气采样方法

采样时间: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态)时空气采样方法(沉降法)
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平板暴露法
• 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 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
• 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 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Ⅳ类 环境暴露5min)后盖上平皿及时送检。
采样方法
结果判定:
• 洁净手术部和其他洁净场所,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 数符合 GB50333 的要求。
•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 ≤ 4cfu/15min·平皿 • Ⅲ、Ⅳ类区域:细菌总数 ≤ 4cfu /5min ·平皿
监测部门
医院对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产房、 介入手术室、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净化室 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 空气采样方法
主要内容:
•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 二、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流程 • 三、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方法
• 环境卫生学监测的目的: • 监测消毒效果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追
寻消毒方法是否正确。 • 规范采集标本的意义: • 采集标本准确,无污染,培养结果准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样方法
2、根据科室监测计划以科室为单位每季度到医院感 染管理科领取环境卫生学监测检验申请单,采样前一 日到微生物实验室领取培养皿,次日空气消毒后,进 行诊疗活动前进行采样,并在2小时内送检。(培养 皿上注明:科室、采样地点、时间)
3、手卫生调查:依从性、正确率、知晓率汇总,每 月25日前通过OA上报至医院感染管理科。
照射强度:
普通30 W直管型紫外线灯辐照强≥90μW/cm2为合格; 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70 μW/cm2为合格 30 W高强度紫外线灯的辐射强度≥180 μW/cm2为合 格。

紫外线灯监测

紫外线灯监测

紫外线灯
〔1〕每次开灯5分钟后开场计时,每周用酒精擦拭灯管一次。

〔2〕灯管1000小时以内6个月测一次,1000小时以后3个月测一次。

〔3〕测试时应先开灯3到7分钟然后将紫外线测试卡置于紫外线灯管正中垂直1米处照射1分钟后判断结果,普通30W灯管照射强度大于等于90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小于70需更换灯管,更换新灯管后从0开场计时。

检测后在卡上注明监测日期.地点,强度,并将指示卡粘贴在记录单反面。

空气培养:
〔1〕每月测试一次,每次测试前清洁通风,消毒一小时后静置半小时再进展测试。

〔2〕测试面积小于30平米的房间用3个培养皿,对角成直线排放离地离墙一米。

测试面积大于30平米的用5个培养皿,四角离地离墙1米各放一个,房中间离地1米放一个。

〔3〕测试前在培养皿底外注明顺序位置,5分钟后收培养皿,摆放时从里到外依次摆放,收时从外到里。

最后送往检验科。

考前须知:采样时严格无菌操作,将培养皿平板盖平移翻开置外缘,暴露5分钟,由外向内收盖好标本,立即送检。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空气培养流程和紫外线灯检测强度流程

空气培养流程和紫外线灯检测强度流程

院感基础知识
空气培养操作流程
1、空气培养前进行室内卫生清洁,地面湿扫,避免尘土飞扬。

间隔5分钟后。

2、打开紫外线灯照射40分钟。

3、将空气培养皿地放置在距离地面1米的操作台上,开盖15分钟。

4、将培养皿盖好后及时送检。

5、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米。

紫外线灯管检测流程
1、检测前进行室内卫生清洁,地面湿扫,避免尘土飞扬。

间隔5分钟后开始测定。

2、测定时,先打开紫外线灯管5分钟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米处,显色卡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分钟。

3、紫外线灯照射后,显色卡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为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4、将其标准显色卡进行对比,即可测出所照射的紫外线灯管强度是否达标。

5、30w新灯管不低于10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的旧灯管检测时低于70uw/cm2应更换;紫外线灯管照射1000小时,即使检测时不低于70uw/cm2也应更换。

6、注意:显色卡变色时久会退色,为备查,应及时将检测结果记录。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使用及现行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灯消杀是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紫外灯消杀的使用方法和现行的检测评价方法:
使用方法:
选择合适的紫外灯: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紫外灯,一般有UVA、UVB和UVC三种波长,其中UVC波长最具杀菌作用。

安装和布置:根据需要将紫外灯安装在合适的位置,确保其能够辐射到需要消杀的区域。

注意避免直接暴露在人员或动物的视线范围内。

使用时间和频率:根据需要和空间大小,确定紫外灯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一般建议每次使用15-30分钟,每天使用1-2次。

现行的检测评价方法:
紫外线强度测量:使用专业的紫外线强度测量仪器,检测紫外灯的辐射强度,确保其达到杀菌的标准。

细菌和病毒浓度检测:通过采集空气或表面样品,使用培养基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浓度,评估紫外灯的消杀效果。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空气质量检测仪器,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等指标,评估紫外灯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灯消杀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问题,因此在使用时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避免直接暴露在人员或动物的视线范围内,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需要定期清洁紫外灯的灯管和灯壳,确保其始终保持良好的辐射效果。

在使用紫外灯时,确保房间内没有人员或动物,以避免对其造成伤害。

紫外灯消杀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常规的清洁和消毒措施。

在使用紫外灯消杀时,建议参考相关的专业指南和安全规范,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一、医院感染病例监测1.临床医生严密观察分管病人有无医院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异常表现及时分析记录,及时进行感染相关检查,如血、尿、大便、分泌物或X线拍片等,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网络上报。

2.临床医生通过观察分管病人、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及传染病流行趋势等情况,认真观察本病区有无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三例同种或同源感染)、严重感染或特殊感染病例,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3.各手术室及时了解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4.细菌室对病原培养阳性结果及时电话告之临床科室。

(1)当某病区短期内同一种标本检出同一种病原菌3例以上时,应立即报告院感办。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发病率情况每年进行重点科室的目标性监测,危险因素监测等。

二、环境微生物监测1.制定重点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

2.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环境微生物监测计划,定期进行本科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3.感染办定期抽查重点科室的工作人员手、空气、物体表面及致病菌的监测。

4.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严重感染、特殊感染病例或连续三例以上输液反应时,及时进行环境微生物监测。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重点科室护士长根据监测计划,每月进行本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感染办抽查,确保消毒灭菌合格。

2.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浓度监测及时认真按规范检测,并记录。

3.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按规范要求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及灭菌物品的无菌检测。

4.紫外线消毒及时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

按计划要求进行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5.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并保留登记监测卡。

6.各内窥镜室按规范要求对使用中的内镜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要求灭菌内镜每月一次;消毒内镜每季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应达标准要求。

7.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进行监测,当疑有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

8.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人员手及一、二类环境科室环境微生物监测,不合格项目及时分析查找原因,监测结果应达标准要求。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细菌培养一、流程:
4、送检时间不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2-8度条件时,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5、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小心打开,应该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三、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日用95%的酒精擦拭灯管
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等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4、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一般紫外线使用时限为1000
小时),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即使更换。

5、每月一次空气培养,空气消毒后作空气培养。

6、如消毒时,仍有补液未接完,将剩余补液放在治疗室外,备治疗盘及部
分必用治疗用物。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空气细菌培养
一、流程:
2、打开培养基时,盖子向下扣放于平板旁。

3、取样后将培养基的盖子盖好,方可离开治疗室。

4、送检时间不超过6h ,若样品保存于2-8度条件时,送检时间不能
超过24小时。

5、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小心打开,应该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三、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图1 (≤30㎡) 图2(大于>30㎡)底盘边上
三十四、紫外线消毒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日用95%的酒精
擦拭灯管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等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
和水雾,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4、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一般紫外线使用时限
为1000小时),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应即使更换。

5、每月一次空气培养,空气消毒后作空气培养。

6、如消毒时,仍有补液未接完,将剩余补液放在治疗室外,备治疗
盘及部分必用治疗用物。

空气消毒方法及效果监测

空气消毒方法及效果监测

空气消毒方法及效果监测
1、消毒方法:
紫外线照射30分钟,或空气净化器进行高效除尘灭菌。

2、气培养采样科室:
层流手术室、层流病房、手术室、产房、高危婴儿室、新生儿室、监护室、血透室(配制室)、供应室、无菌摆放室、烧伤病房、扩创室。

3、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每月一次。

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放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后送检培养。

平板放置与地面垂直高度150mm,室内面积小于等于30㎡,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1米处取1点;室内面积大于30㎡,设东、南、西、北、中五点,4角之布点距离均1米。

常用物品消毒方法。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二、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带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四、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五、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七、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吸入体内或皮肤粘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为做好我院感染管理工作特做如下规定:。

1、药剂科购入的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卫生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索证管理。

2、各临床科室的治疗室、换药室、每季做一次空气培养、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1次并有登记记录。

每半年对紫外线辐射的强度进行监测。

各科使用的器械消毒液由药剂科统一配制,使用中的消毒液,应保持有效浓度。

3、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

一次性用品用后科室进行毁形.4、定期对换药室、注射室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监测结果。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细菌培养
一、流程:
二、注意事项:
1、取培养基时,应用手托住培养基的底座,避免污染。

2、打开培养基时,盖子向下扣放于平板旁。

3、取样后将培养基的盖子盖好,方可离开治疗室。

4、送检时间不超过6h ,若样品保存于2-8度条件时,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4
小时。

5、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小心打开,应该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三、放置培养皿示意图
图1 (≤30㎡) 图2(大于>30㎡) 盖面朝下斜扣到底盘边上
三十三、物体表面培养(细菌)
注意事项:
1、要在台面的工作区或需重点监测的区域采取。

2、送检时间不超过6小时,若样品保存于1-4度条件时,送检时间不超过24h。

3、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小心打开,应该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三十四、紫外线消毒
注意事项:
1、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日用95%的酒精擦拭灯管
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用紫外线等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
温度低于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3、用紫外线消毒物品表面时,应使照射表面受到紫外线的直接照射。

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4、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其辐射强度逐渐降低(一般紫外线使用时限为1000
小时),故应定期测定消毒紫外线的强度,一旦降到要求的强度以下时,
应即使更换。

5、每月一次空气培养,空气消毒后作空气培养。

6、如消毒时,仍有补液未接完,将剩余补液放在治疗室外,备治疗盘及部
分必用治疗用物。

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计划内容

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计划内容

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计划内容病房空气中的细菌含量与患者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为了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医院需要制定完善的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计划。

该计划应涵盖监测目的、监测对象、监测频率、采样方法、培养条件、结果判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空气中的致病菌,评估病房环境卫生状况,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

通过定期开展监测工作,可以全面了解病房内细菌污染情况,识别潜在的感染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

监测对象主要包括病房内的空气环境以及可能受到污染的物体表面。

重点监测区域应涵盖病床周围、医疗器械、地面、墙壁等部位。

对于免疫力低下或存在感染高风险的特殊病房,如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新生儿病房等,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和采样点数量。

病房细菌空气培养监测的频率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一般建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常规监测,必要时可增加监测次数。

当发现空气污染水平异常升高或出现院内感染聚集性疫情时,应立即开展密集监测,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采样方法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入外源性污染。

常用的采样方式包括自然沉降法、浮游菌采样器法等。

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并合理设置采样时间和流量。

同时,应准确记录采样日期、时间、位置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采集到的样本需及时送至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应符合相关标准,并采用适宜的培养基和温度。

培养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细菌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可疑菌落。

对于分离出的细菌,应进行准确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监测结果的判读应参考相关标准和指南。

一般而言,空气中细菌菌落总数超过一定阈值,或检出特定致病菌时,应判定为污染异常,需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监测报告应客观、准确,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根据监测结果,医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改进方案。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加强清洁消毒、优化通风系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等。

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紫外线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方法:紫外线多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1、空气消毒:每10平方米安装30W紫外线灯管一只,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2、物品消毒:消毒时,有效距离为25-60厘米,照射时间为20-30分钟。

二、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的注意事项:
1、经常保持灯管清洁、无污垢,灯管表面至少每两周用无水乙醇擦拭一次。

2、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眼炎或皮炎,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不利,故照射时人应离开房间必要时给病人戴防护镜,肢体用被单遮盖。

3、由于紫外线的穿透力差,消毒物品时应将物品摊开或挂起,并定时翻动,使其表面受到直接照射。

4、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为20-40℃,相对湿度为40%-60%。

温度<20℃或>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消毒时间须从灯亮5-7分钟后开始计时,照射后病室应通风换气。

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分钟。

6、为保证消毒效果,应每隔3-6个月定时检测灯管照射强度,如灯管强度低于70Uw/cm2时应更换,或建立使用登记卡,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者应予以更换。

7、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消毒效果。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

空气培养方法空气中存在着各种细菌,而细菌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这些微生物。

以下是细菌培养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流程:1.领取培养基并放入冰箱保存。

2.关闭门窗,使用紫外线进行1小时消毒。

3.操作者洗净双手,取出培养基进行取样。

4.打开培养基,将其置于距离地面80-150cm高度的平面上。

对于室内面积≤30㎡的空间,取对角线上的3个点,选择中心点和两端距离墙壁1m处的点。

对于室内面积>30㎡的空间,取东西南北中5个点,其中东西南北点距离墙壁1m。

将培养基盖打开,盖子向下扣放于平板旁。

5.对于手术室、分娩室、胃镜室、门诊人流室(面积>30㎡),同样取东西南北中5个点。

对于口腔科、母婴同室(面积≤30㎡),取内、中、外对角线上的3个点。

手术室和分娩室暴露15分钟后盖上培养皿,口腔科、母婴同室、胃镜室和门诊人流室暴露5分钟后盖上培养皿,并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1.取培养基时,应用手托住底座,避免污染。

2.打开培养基时,盖子应向下扣放于平板旁。

3.取样后应盖好培养基盖子,方可离开治疗室。

4.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2-8℃条件下,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5.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慎打开,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物体表面培养来检测细菌。

具体流程如下:流程:1.到检验室取细菌培养试管,并向其中放入10ml生理盐水。

2.使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面。

3.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在50×5cm的无菌范围内横竖往返各涂抹五次,并随之转动棉签。

对于物体表面面积<100c㎡时取全部,≥100C㎡时取100C㎡。

4.用酒精灯来回烧烤瓶口、瓶塞三次。

5.剪去手触部分,将无菌棉签放入盛有10ml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试管中,并及时送检。

注意事项:1.采样应在台面的工作区或需重点监测的区域进行。

2.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

若样品保存于1-4℃条件下,送检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要求.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计划及要求一、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监测要求(一)空气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编号)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置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室、手术室及产房(层流净化室间按洁净分级每月每个级别至少抽检一个室间)、防保科(接种室)、舱及救护车。

(二)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注明抽检室间)监测室间: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重病室、抢救室、处置室、注射室、输液室、抽血室、新生儿病房、烧伤病房、无菌物品室、五官科(口腔)、供应室、内镜室、检验科储血冰柜、手术室及产房层流空气室间回风口、入风口网的物体表面、各科重点室间的空调网格及空气消毒机网格(每季度一次)。

潋鲮釃闔轍飆脔殲摯陈苇朧苏鲮鋒当贏頷缧鸫厣渔藥癘蘭訕黩酝巩夠传遜廄閫蛮韻蹤錘況謬軸謙(三)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科室每月取样,不能固定监测对象)监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产房)、骨科、儿科、五官科、口腔、手术室、供应室、门急诊、内镜室、检验科、防保科。

(四)医务人员咽试子培养(新生儿、爱婴区(妇产科)、每月取样2人,不能固定监测对象,医护工勤人员均要,每年至少轮抽一次)。

(五)使用中消毒液细菌培养(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含氯消毒剂的监测)(注明名称、生产批号和开启时间)。

其中戊二醛每月取样。

(六)内窥镜细菌培养(内镜室及手术室取样,每月一次)包括:胃镜、肠镜、纤支喉镜、鼻咽喉镜、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宫腔镜以及使用中浸泡内镜的戊二醛。

注明内镜的编号,要求每季度各型号的内镜均有一次采样监测。

(七)消毒物品(科室取样、每季一次)包括:湿化瓶及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等,注明消毒时间。

(八)低温灭菌器生物监测(手术室、供应室负责、每周一次)。

(九)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供应室负责、每炉次)。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紫外线灯使用监测管理制度.紫外线
灯的数量根据房间体积必须达到L5W/nf的
标准。

1.配备紫外线灯的科室,必须建立紫外线消毒登记本,每支灯管都必须分别登记启用时间、使用时间、累计时间,并有执行者签名。

2.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的紫外线灯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iW/c Of,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iW/c疔.如照射强度低于70uW/cm2,应更换灯管,照射强度每季度监测一次。

3.紫外线灯每周用95%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记录。

4.合格的紫外线灯每次照射时间从开灯5-7分钟后计时。

5.房间空气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6.紫外线灯消毒穿透性差,故被消毒的物品不可有任何遮盖,应摊开或扶起。

7.用紫外线灯进行室内空气消毒时,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C,相对湿度应低于60%,否则应延长照射时间。

8消毒空气用的紫外线灯可固定在天花板上,离地面2米(用于表面消毒距离不得超过1米),照射时间30-60分钟,关灯后不应立即再开,需冷却3-4分钟离开。

9.注意眼睛和皮肤的保护,勿直视紫外线灯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判定
30w灯管,不低于90μW/cm2为合格。 使用中的旧灯管不低于70μW/cm2为合格。
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
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一般每周用酒精棉 球擦拭一次并登记。
消毒室内空气时,应保持清洁干燥。温度低于 20℃或高于40℃,相对湿度大于60%时应适当 延长照射时间
照射后应通风换气,防止产生新的污染物。
空气培养及紫外线的 使用与监测
翟亚莉 2015.06
紫外线的使用与监测
1.紫外线的使用方法 2.紫外线消毒的适用范围 3.紫外线强度监测 4.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
清理及抹拭治疗室台面,关治疗室门窗,熄照明灯 开启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到时间关紫外线灯,开照明灯,开门窗通风 将4h。 送检过程中如盖子不小心打开,应重新留取标
本送检。
保护眼睛,防止发生角膜炎及皮肤红斑。照射 时,勿直视紫外线光源。长时间照射眼睛,可 能会导致白内障。
紫外线照射的强度若低于70μW/cm2时,应给予 更换,一般3-6个月监测一次。或建立时间登 记卡,凡使用时间超过1000h,需更换灯管。
定期进行空气培养,以监测灭菌效果。
若灯管不亮或接触不良及灯管支架已坏,监测 不合格,立即找相关部门维修,保证工作不间 断进行。
空气培养的使用与监测
使用方法
储氧
注意事项 安全阀
压力 安全阀
到检验科领取培养基,放冰箱保存
关好门窗,用紫外线灯消毒治疗室1小时
操作者洗净双手,取培养基进行取样
打开培养基,将培养基置于与地面垂直高度60-150cm平面,室内 面积小于30平方米,设一条对角线取3点,两端距墙1m处各取一点。
用 流

紫外线消毒的适用范围
监测紫外线灯管在垂直1m处的照 射强度
强度监测化学指示卡使用方法
开启紫外线灯后5min后,将化学卡置紫外线灯 下垂直距离1m处,有图案一面朝上。
照射1min(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 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
观察指示卡色块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 读出照射强度。
面积大于30平方米设东西南北中五点。将培养基打开,暴露5min 后,盖好送检。
面积小于30平方米,取三 点
室内面积大于30平方米, 取五点。
注意事项
取培养基时,应用手托住培养基的底座,避免 污染。
打开培养基时,盖子向下扣放与平板旁。 取样后将培养基的盖子盖好,方可离开治疗室。 送检时间不能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度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