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小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信仰的哲学思考——信仰与道德什么是信仰?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视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人类对于某种思想、主张、主义的信服和推崇,是其社会行为的指导和最终目标,亦即信仰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仰是对人生有限性的超越。恩格斯曾指出:“即使是最荒谬的迷信,其根基也是反映了人类本质的永恒本性”。这是说包括迷信在内的各种信仰都是基于人类永恒的本性,人类力图通过对某种高于客观现实的无限性的追求,以弥补由存在本身的有限性带来的不满足感和不安全感,从而实现其独有的生存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却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人们缺乏正确的信仰,价值观沦丧,道德底线一再降低正不断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件都迫使我们不断的反思,我们应该如何信仰?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才能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人们追求物质文明的强烈需求下,精神文明往往与之需求背道而驰,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或者破坏原本的道德底线,做出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事情。

信仰就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以人的根本困境为出发点,对改变困境需求的反映,不同的人对信仰的理解和认知都是不同的。一种积极的,科学的信仰将有利于我们认识世界及改造世界,将对我们的行为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真正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又超越

理性的至高精神力量。塞缪尔•斯迈尔斯的《信仰的力量》中曾写到:“爱就是我们的信仰,人类惟一的信仰。它具有无上的力量。它是最黑暗的夜之后出现的曙光。“可见爱作为一种积极的信仰其引导人们作用客观世界的积极意义。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道德滑坡现象却日益突出,食品安全、医疗贿赂、官商贿赂、诚信缺失、行为失范等等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中讲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可见当今中国迫切的需要一种能够给人以道德约束的具有信服力的信仰,用爱或者儒的观念来对法律之外的行为进行道德上或者精神上的约束。

歌德说得好:“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从本义来说,虔诚是面对神圣之物的一种恭敬谦卑的态度。这种态度本身还不是信仰,而只是信仰的一个表征,真正的信仰应是对神圣之物有所领悟。一个人倘若始终停留在这个表征上,对神圣之物毫无领悟却竭力维持和显示其虔诚的态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他的这种态度是否装出来的。所以,我认为歌德接下来说的话是一针见血的:“凡是把虔诚当作目的和目标来标榜的人,大多是伪善的。”

道德信仰的重建“不是简单的回复既有的道德信仰,而是如何建立起一种新的与现代性社会存在方式相适应的具有现实必然性的道德信仰内容。我们应该从社会和主体出发,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并通过实践的校正和检验,全方位、多层次地塑造适应当前社会的道德信仰。

首先,促进经济发展,为重建道德信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唯物史观的角度看,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性的存在。人们能否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信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主义中国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要深入改革、完善和创新经济体制,使市场经济向更为有序地发展,为重建道德信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法律是重建道德信仰的有力保障。斯宾诺莎认为“如果某一个国家比别的国家邪风更猖撅,犯罪更普遍,那一定是由于这个国家谋求和睦不足,法制不够昌明,而且未能建立起完全的国家权力之故”。法律是协调社会关系中的有力保障。当今社会大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将它同道德信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他律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提高道德自律意识。

再次,健全道德制度是重建道德信仰的制度保障。道德制度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化、法规化,即把社会成员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道德选择、价值判断标准和道德约束通过道义和法规上的程序进行确定的制度。它在现实生活中指导和评价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行为设立了合理的价值标准。只有营造一个良好、公正的社会环境,道德信仰的危机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有效克服。

最后,为道德信仰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现代社会由于多元文化的冲撞与压挤使现代人对道德的信仰充满了矛盾和冲撞。因此从道德文化角度来说,要为道德信仰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道德观念;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精华;剔除西方及中国传统文化及宗教中的消极因素。为道德信仰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全部历史本来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在解释这些活动时,马克思主义认为凡是从事一定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体现者以及以此为基础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们。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

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全面地体现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总而言之,法律往往只能够让人的行为不超越其规定的底线,它可以说是对人要求的最低限度;而拥有信仰指导下的道德,却恰恰相反,它引导人们去向上突破,努力做到更好。加强信仰建设,要从自我做起,只有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相融合,才能树立正确的认识,建立与自身社会现实相符的积极的信仰,用信仰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推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