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2.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
3. 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
2. 实验法: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实验桌、实验架、重锤、细线、弹簧测力计、计时器等。
2. 实验材料:细线、橡皮筋、重物等。
3. 教学课件和实验指导书。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
2. 讲解: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在什么条件下机械能守恒。
3. 演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4. 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操作实验设备,进行实验观察。
5.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问题。
7. 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 反馈: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练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10.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拓展学习。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是否能够正确使用实验设备。
2. 评估学生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是否能够理解并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3. 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和安全设施完好无损,如紧急停止按钮、安全网等。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佩戴安全帽,避免靠近实验设备的高处。
3. 使用实验设备时,确保正确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题】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重物、刻度尺以及铁架台【课堂情境】教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的任务呢,正如课题所说,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要验证这样一个定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关于这个概念呢,上一节课我们才学习过。
那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文字表述是什么。
学生:在只有重力或者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教师:非常好这个同学的发言,好,请坐。
在只有重力或者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是机械能守恒的文字表述,那么在计算中呢,我们常常将文字-△E P ,它可以写成1/2m△v2=-mg△h,这个时表述用公式来替代,从转化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出,△EK =候我们发现,这个公式中的质量m是可以约掉的,也就是说在这次的实验中,物体的质量m是不需要测量的,那么我们整个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就只有速度v和高度h这两个量了。
教师:知道了什么是机械能守恒,那么接下来同学们就要思考了,我们该用什么来验证,又该怎样来验证呢?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讲过几个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例子,比如,自由落体运动,还有呢?学生:平抛……教师:对,还有比如抛体运动,平抛啊斜抛啊等等,以及光滑斜面上无初速度滑下的物块,它们都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践教案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实践教案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2、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3、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效性。
二、内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的力学系统中,机械能(动能和势能之和)始终保持不变的定律。
其公式表达为 E初 = E末(其中E 表示机械能)。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1)在机械方面,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种机械系统,例如弹簧、摆杆、滑轮等。
(2)在建筑工程方面,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可用于分析和设计机械式旋转门、升降梯等设备。
(3)在能源方面,机械能守恒定律也是研究和开发各种能源的基础,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
3、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实验一:将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下,在下落过程中记录其高度和速度,并计算其动能和势能。
将球在底部接住并反弹,求出其最高弹起的高度。
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计算出球在反弹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
将其与原先自由落下时的动能和势能比较,看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二:将弹簧拉伸一定长度后,将质点沿水平方向推向弹簧。
当质点接触到弹簧时,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将质点推回一定距离。
记录质点的质量、初速度、弹簧产生的弹力和质点弹回的距离等数据。
通过计算质点在弹簧的形变过程中的势能和动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讨论式教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列举常见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例子。
3、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和有效性。
四、学习体会: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有效性,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实际应用,提高了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和兴趣,也增强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
机械能守恒定律说课稿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如下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分享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说课稿【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能量守恒定律说课稿篇一一。
教学内容: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二。
知识要点: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
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
重难点解析:1.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通过实验,分别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
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ep=△ek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手握着纸带,让重物静止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3)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选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计数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如图所示。
(4)依步骤(3)所测的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l、h2、h3…,根据公式vn=计算物体在打下点l、2…时的即时速度v1、v2…。
计算相应的动能(5)比较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精品教案)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讲课稿(通用5篇)
(精品教案)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讲课稿(通用5篇)整理的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讲课稿(通用5篇),希翼对大伙儿有所帮助。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2第七章第8节,本节内容从理论推导过程中,强化学生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明白;机械能守恒定律属物理规律教学,是对功能关系的进一步认识,是学生明白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的铺垫,为今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打下基础。
它结合动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核心,而这类咨询题又常伴随着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和受力特点是充分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关键点。
依照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思考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懂啥是机械能;2、懂物体的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3、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1、培养学生发觉和提出咨询题,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究学习新知识的能力;2、经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明白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咨询题。
重点: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明白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具体的咨询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动身明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要紧采纳说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相结合的启示式教学办法。
经过师生一起探究得出物理规律及适用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采纳情景→咨询题→分析与活动→总结的教学设计模式,以老师指导下的学日子动为主。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这种运用归纳法的思想,从一具个典型的物理情景中总结出科学的结论,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经过观看日子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咨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要紧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引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下述物理情景:A.运动员投出铅球;B.弹簧的一端接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另一端和滑块相连,让滑块在水平的轨道上做往复运动。
人教版必修2物理: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案设计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一、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1)了解实验要探究的内容、实验方法与实验技巧。
探究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2)认真体会教材“探究的思路”所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数据的处理”中提出的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功和速度变化关系的方法2.探究思路(1)改变功的大小,采用教材实验装置,用 1 条、 2 条、 3 条……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拉到同一位置释放,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依次为 w 、 2w 、 3w ……(2)确定速度的大小:小车获得的速度v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
(3)寻找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W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v 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即功—速度关系曲线,分析该曲线,提出橡皮筋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的定量关系。
3.操作中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放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小车不连橡皮筋,尾部固定一纸带,轻推小车使小车沿木板向下运动,如果纸带上打出的点间距是均匀的,说明纸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刚好平衡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2)如何选择纸带上的点距来确定速度:对纸带上的点进行分析,比较点间距,看若干个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基本相同,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个点作为小车匀速运动阶段的点,用这些点计算小车的速度。
(3)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①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作出W—v曲线,W—v2曲线、W—v3曲线……,如果哪一幅图象更接近于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功与速度之间就是哪一种正比关系。
②图象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见方法,因为它具有简便直观的特点。
③图象中的曲线形状是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起来。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5.2思考讨论:为了简便把自由落体初位置取为实验的初始位置0,怎样取到V=0的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计算自由落体最初0.02秒物体的位移约为2mm)
5.3第一个计数点1取离0点较远好还是较近好?
(小组交流、比较,总结得出:为了减少测量高度带来的相对误差,较远好)
4.1打点计时器的作用是什么?
4.2低压交流电源是不是必需的?
4.3重物选取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4.4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5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4.6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4.7换几条纸带,重做上面的实验。
5.4怎样得V1的速度?瞬时速度v1、v2、v3……
6.1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打点计时器的阻力)做功,使得动能的增量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造成系统误差.
6.2实验中长度的测量也可造成误差.
6.3小组呈现,引导归纳。
6.4学生完成拓展提升练习题
3、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
5、数据处理:
6、拓展提升
(1)误差分析
(2)注意事项
(3)怎样测重力加速度g
3
6
3
12
10
6
1.1学生预习完成前测部分(课前)
1.2展示答案,独立对比答案
1.3明确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1展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课前已布置)
2.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选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来验证。
2.3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2.4引导学生得到:比较这两点动能变化和势能变化,就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实验教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教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即对于一个孤立的系统,在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2.实验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描述物体机械能守恒的定律,具体表述为:对于一个孤立的系统,即不受外力做功的物体、物体间互相不受力作用的物体系统,在内部相互转化的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机械能由两部分组成: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受力发生位移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和化学势能等形式的势能有关。
因此,在机械能守恒的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相互转化的。
3.实验器材弹球和滑轮组成的装置,刻度尺,计时器,电子天平。
4.实验步骤1.把球从一定高度处释放,让其自由落下并撞击到弹性挂绳上。
2.在弹性挂绳与滑轮之间,通过弹性线将弹球和滑轮相连。
3.让滑轮转动,通过刻度尺和计时器测量滑轮转动的速度和时间。
4.根据弹性线的弹力大小,测量弹球初速度和末速度。
5.通过动能和势能的关系,计算物体机械能的总量,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数据处理1.测量弹球自由落下的高度为1.2m,质量为50g。
2.弹球撞击弹性挂绳时,弹性挂绳产生弹力,使弹球发生反弹,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动能。
3.通过测量弹性线的弹力,可以求出弹球反弹前的初速度和反弹后的末速度。
4.根据物体的质量、初速度和高度等参数,计算物体的势能大小,根据物体质量、速度等参数,计算物体的动能大小。
5.根据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总量等于动能与势能总和。
通过实验测量的数据,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6.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条件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2.在外力不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表明动能和势能理论上是相互转化的。
3.实验的误差来自多个方面,如实验仪器的精度、物体的实际质量、物体的实际高度等等,对于这些误差,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实验精度,减少外部干扰,进一步提高实验精度。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⑥ 整理器材,使器材复位
探究一
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1 mgh = 2 mv 2 1 2 gh = 2 v
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 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 数据,那就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探究二
起始点
如何选理想的纸带? 1 2 gh = 2 v
1 mgh = 2 mv 2
h 纸带上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起始点的速 度应该为零,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 时纸带刚开始下落)。 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 一个点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呢? 1 1 x = 2 gt2 = 2×9.8×0.022m ≈2×10-3m = 2 mm
2、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 1 mgh = 2 mv 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 数据,那就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3、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 直方向,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并 将计时器伸出桌外。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带来的实验 误差;保证重物有足够的下落空间,以便 在纸带上能够打出较多的点,有利于进行 计算.
h1
h2
h3
v3=
h4 h2 2t
h4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 度,等于相邻的前后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思
考
这种方法是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到的,而我们的目的就是验证机械 能守恒定律,所以不能用。
速度能不能用 v = 2gh 或 v = gt 计算?
这种方法认为加速度为g ,由于各种摩擦阻力 不可避免,所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这样 将得到机械能增加的结论,有阻力作用机械能 应该是减少的,故这种方法也不能用。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 怎样?
高三物理: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板书设计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方法验证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二、要注意的问题实验的误差来源
三、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教
学
后
记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g.(3)(s6+s5+s4-s3-s2–s1)/9T2,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教学活动
[新课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首先采复习一下什么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
2. 实验原理及实验装置。
3. 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2.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采用讨论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关于能量守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验:介绍实验原理、实验装置,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
4. 数据处理: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调整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其他能量守恒定律,如热能守恒定律和电能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
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1.复习旧课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什么?2.激发学习动机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3.讲授新知识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4)【实验内容】4.巩固运用1).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2).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呢?3).如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5.检查评价本实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6.间隔性复习在还有的学习中体现●教材分析本实验属于高中物理实验中非常重视的一个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方法很多,其中以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验证为代表。
学生应该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充分动手,动脑体会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正确推导重物自由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机械能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正确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推证和实验验证过程.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定律的数学表达式.【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事例中感受和猜想物体的机械能转化遵循什么规律.2.在实验验证中如何处理纸带,数据如何处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答案】7.9实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物理编写人:王雪莲审稿人:马洪学必修二第七章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教材分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第九节的教学内容,本节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一节重要的实验课,它使上节课的内容更深入人心。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教学难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需要教师指导并进行适当的演示即便实验能顺利进行。
五、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实验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填写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习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思考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思考2:机械能守恒的表达式是什么,我们能否设计一个情景验证一下机械能守恒定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一个基础,并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初步实验设计和学生讨论下面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 。
2实验的研究对象是 ,他做的是 运动。
3、重物下落过程中,除了重力外会受到哪些阻力?怎样减少这些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重物受两种阻力:一、空气阻力 选用密度大、质量大的重物可减少空气阻力的影响。
(完整版)7.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优秀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h;
p=mg
测量自由落体下降Δh时的速度v,利用动能的公式计算ΔEk=mv2/2,利用打点计时器处理纸带的
方法来求解速度.
方法补充:如何利用纸带求解瞬时速度?
指导学生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规律,推导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推导过程,教师通过大屏幕投影学
生的推导过程:
如图所示,由于纸带做匀加速运动,故有
各 数点
4
5
6
789ຫໍສະໝຸດ 10t(s)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h×(10-2m)
2.92
4.62
6.70
9.18
12.03
15.28
18.92
v= h/
t(m/s)
0.945
1.14
1.33
1.53
1.72
k
2
/2
0.134
0.195
0.265
0.351
0.444
ΔE=mv
A、C之间的平均速度:
vAC
vAvC.
2
根据速度公式有:vB=vA+aΔt,vC=vB+aΔt,
故有:vB-vA=vC-vB,
vA
vC
即vB=
.
2
从而:vB=vAC.
总结: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以该点为时间中点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解决方案: 利用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纸带,通过处理纸带, 既可以求出物体下降的高度,还可以
2
差分析:教 指 学生 察表格中的数据,减少的重力 能并不是 格地等于增加的 能,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4.培养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3.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内容,掌握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重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黑板和粉笔。
2.投影仪和PPT。
3.实验器材:重物、纸带、夹子、刻度尺、电源等。
4.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实验数据分析软件。
五、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为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准备。
2.教学策略: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4.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会发生变化吗?”引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2.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
强调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并解释这个条件的含义。
同时,通过实例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实例题、计算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4.归纳小结:回顾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总结实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同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理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应用能力。
(完整word)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要弄清实验目的,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目的是利用重物的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要明确实验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巧、学会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够进行实验误差的分析,从而使我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止停留在理论的推导上,而且还能够通过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要明确织带选取及测量瞬时速度简单而准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及实验误差分析的能力;(2)通过同学们的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掌握实验的方法与技巧;(3)通过对纸带的处理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4)通过实验过程使学生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既要动手,更要动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及误差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知欲;(2)使学生通过实验体会成功的乐趣与成就感,激发对物理世界的求知欲;(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通过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妙。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验原理及方法的选择及掌握教学难点实验误差分析的方法。
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掌握利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让物体自由下落,忽略阻力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有两种方案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1.以物体下落的起始点O为基准,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时的速度大小v,若成立,则可验证物体的机械能守恒.2.测出物体下落高度h过程的初、末时刻的速度v1、v2,若关系式成立,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电磁打点计时器、重锤(带纸带夹子)、纸带、复写纸、导线、毫米刻度尺、低压交流电源.四、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把打点计时器与学生电源连接好.2.把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3.接通电源,释放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4.重复步骤2、3,得到3~5条打好点的纸带.5.在打好点的纸带中挑选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在起始点标上0,以后各点依次标上1、2、3、…,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对应的下落高度h1、h2、h3、…。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物理定律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表达式。
2.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3. 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4.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实验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2. 难点: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误差来源及减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3.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
2. 讲解实验原理,示范实验操作步骤。
3. 分组进行实验,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4.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5.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实验器材与准备1. 铁架台2. 重物(如铁块)3. 弹簧测力计4. 细线5. 滑轮组6. 刻度尺7. 实验记录表格七、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铁架台固定在实验台上,悬挂重物,连接滑轮组和弹簧测力计。
2. 调零测力计:确保测力计的读数为零。
3. 测量重物的重力:将重物悬挂在细线上,记录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重物的重力G。
4. 释放重物:松开细线,让重物沿着滑轮组下降一定高度h,记录下落时间t。
5. 数据记录:根据实验数据,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八、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1. 计算重物的势能变化:ΔE_p = mgh2. 计算重物的动能变化:ΔE_k = (1/2)mv^23. 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值:ΔE_p ΔE_k = 04. 分析实验误差:包括测量误差、设备误差、环境因素等。
5. 讨论如何减小误差:如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等。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实验: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课方案设计思想高三教课中,过去比较重视实验结果,而小看过程,针对学生背实验,记实验现状;在新课程三维目标教课理念的指导下,我将打破以教师为中心,展开以学生实验为中心,以教师指引、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实验研究。
实验教课着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培养学生擅长提出实验需要研究的问题,试试对物理实验结果进行展望判断,主动思虑解决问题的方法,灵巧地应用物理学的思想与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能正确地表述实验结果,并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剖析和评估。
教材剖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理学理论和应用方面十分重要,是高中物理的要点内容,为此后学习动量守恒、电荷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但这类思想和相关的看法、规律,因为其抽象性强,学生要真实的掌握和灵巧运用仍是很困难。
本节内容安排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后,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理论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所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实验丈量及对实验数据的剖析办理,对机械能守恒定律及条件有深刻的认识。
学情剖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动能、重力势能等看法以及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定理、定律;知道功是能量变换的量度以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学生已具备必定的实验操作技术,会用打点计时器等实验仪器。
具备必定的数据办理能力。
所以,在本节的教课中,应注意知识的深入和科学研究方法、感情态度的教育,防止知识的简单重复和没有新意。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考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考证,领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经过亲身实践,建立“实践是查验真谛的独一标准”的科学观。
培育学生的察看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掌握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教课难点: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偏差剖析及如何减小实验偏差的方法。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精讲〗知识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2)实验原理:通过实验,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复写纸片、重物、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4)实验步骤:①按图所示装置竖直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并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接在4-6V 的交流电源上;②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纸带下端用夹子与重物相连,手提纸带使重物静止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③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④换纸带,重做几次上述实验;⑤在取下的纸带中挑选第一、第二两点间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楚的纸带进行测量,先记下第一点O的位置,再任意取4个点1、2、3、4,用刻度尺测出距O点的相应距离h1、h2、h3、h4,如图所示;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 n。
⑥用公式v=h n+1-h n-1/2T计算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v1、v2、v3、v4;计算出相应的动能mv n2/2。
⑦比较mv n2/2与mgh n是否相等。
(5)实验结论: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6)注意事项:①应尽可能控制实验条件,即应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这就要求尽量减小各种阻力,采取措施有:a、铁架台竖直安装,可使纸带所受阻力的减小。
b、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重物,增大重力可使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增大密度可以减小体积,可使空气阻力减小。
②应先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再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③选取纸带原则是:a、点迹清楚。
b、所打点呈一条直线。
c、第1、2点间距接近2mm。
〖例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
8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三、教学难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误差分析及如何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⒈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⒉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受力作用,其机械能守恒,若物体自由下落H高度时速度为V,应有MgH= ,故只要gH=1/2V2成立,即可验证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⒊在打出的各纸带中挑选出一条点迹,且第1、2两打点间距离接近
的纸带。
⒋测定第N个点的瞬时速度的方法是:测出与N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内下落的距离S N和S N+1,,有公式V N= 算出。
⒌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的数值。
2、【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活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实验。
下发预习提纲,重点复习下面的三个问题:
1、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本实验中的具体表达式。
在图1中,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势能面,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A 和B 的机械能分别为:
E A =A A mgh mv +221, E B =B B mgh mv +22
1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物体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于是有
E A =E B ,即
A A mgh mv +221=
B B mgh mv +22
1 上式亦可写成B A A B mgh mgh mv mv -=-222121 该式左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右边表示物体由A
到B 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
等式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
动能的增加。
为了方便,可以直接从开始下落的O 点至任意一点(如
图1中A 点)来进行研究,这时应有:mgh mv A =221----本实验要验证的表达式,式中h 是物体从O 点下落至A 点的高度,v A 是物体在A 点的瞬时速度。
2、如何求出A 点的瞬时速度v A ?
根据做匀加速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
度等于该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求出A 点的瞬时
速度v A 。
图2是竖直纸带由下而上实际打点后的情况。
从O 点
开始依次取点1,2,3,……图中s 1,s 2,s 3,……分别
为0~2点,1~3点,2~4点…… 各段间的距离。
根据公式t s v =,t =2×0.02 s (纸带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点间所表示的时间都是0.02s ),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
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点相对应的瞬时速度v 1,v 2,v 3,…….例如: 量出0~2点间距离s 1,则在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
t
s v 11=,这就是点1处的瞬时速度v 1。
依次类推可求出点2,3,……处的瞬时速度v 2,v 3,……。
3、如何确定重物下落的高度?
图2中h 1,h 2,h 3,……分别为纸带从O 点下落的高度。
图2
0 1
2
3 4 s 1 s 2
s 3 h 1 h 2
h 3 h 4
根据以上数值可以计算出任意点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生活动:学生看书明确实验的各项任务及实验仪器。
复习《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掌握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方法。
3、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 为计时起点,O 点的速度应为零。
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
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
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 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 s 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 m ,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 mm 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 t =0.02 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m ,而只需验证n n gh v 22
1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
为了减小测量 h 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4、课堂训练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 2/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 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A 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
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4、s 5、s 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 。
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
_____。
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 _____。
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
(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4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 B= m/s,重锤的动能E kB=
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J。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
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
(2)通过原点的直线、g. (3)(s6+ s5+ s4- s3- s2–s1)/9T 2,
(s5+ s6)/2T,1、5. (4)①1.175,0.69,0.69 ②0.69,③机械能守恒。
5、课堂小结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五、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