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线性规划与单纯形法-第2节-清华大学运筹学第三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取 X(1)=[(x1-μα1),(x2-μα2),…,(xm-μαm),0,…,0] X(2)=[(x1+μα1),(x2+μα2),…,(xm+μαm),0,…,0] 由X(1),X(2)可以得到X=(1/2)X(1)+(1/2)X(2), 即X是X(1),X(2)连线的中点
另一方面,当μ充分小时,可保证
j1
• 因X(1)≠X(2),所以上式系数不全为零, 故向量组P1,P2,…,Pm线性相关,与假设 矛盾。即X不是基可行解。
引理2 若K是有界凸集,则任何一点X∈K 可表示为K的顶点的凸组合。
• 本引理证明从略,用以下例子说明这引理。
• 例5 设X是三角形中任意一点,X(1),X(2)和X(3) 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用三个顶点的坐标 表示X(见图
引理 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X=(x1,x2,…,xn)T为
基可行解的充要条件是X的正分量所对应的系数列向 量是线性独立的。
证: (1) 必要性由基可行解的定义可知。
(2) 充分性若向量P1,P2,…,Pk线性独立,
则必有k≤m;当k=m时,它们恰构成一个基,从而 X=(x1,x2,…,xk,0…0)为相应的基可行解。当k<m时, 则一定可以从其余的列向量中取出m-k个与
证: 设X(1),X(2),…,X(k)是可行域的顶点, 若X(0)不是顶点,且目标函数在X(0)处达到 最优z*=CX(0)(标准型是z=max z)。
代入目标函数得
k
k
CX 0C iXi iCX i (1- 10)
i1
i1
在所有的顶点中必然能找到某一个顶点X(m),使CX(m)是所
有CX(i)中最大者。并且将X(m)代替(1-10)式中的所有X(i),
P1,P2,…,Pk
构成最大的线性独立向量组,其对应的解恰为X, 所以根据定义它是基可行解。
定理2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X对应于可行 D的顶点。
证:不失一般性,假设基可行解X的前m个分量为
正。故
m
Pjx j b j 1
(1-8)
现在分两步来讨论,分别用反证法。
(1) 若X不是基可行解, 则它一定不是可行域D的顶点
2.2 几个定理
• 定理1 域
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其可行
DX
n
Pjxj
j1
b,
xj 0
• 是凸集
证:为了证明满足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
n
Pjxj b, xj 0, j1,2,,n
j1
的所有点(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是凸集, 只要证明D中任意两点连线上的点必然在D内即可。
设
X1 x1 1,x2 1, , xn 1 T
• 根据引理1,若X不是基可行解,则其正分量 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P1,P2,…,Pm线性相关, 即 存 在 一 组 不 全 为 零 的 数 αi,i=1,2,…,m 使 得
• α1P1+α2P2+…+αmPm=0 (1-9)
• 用一个μ>0的数乘(1-9)式再分别与(1-8)式 相加和相减,。
这样得到 (x1-μα1)P1+(x2-μα2)P2+…+(xm-μαm)Pm=b (x1+μα1)P1+(x2+μα2)P2+…+(xm+μαm)Pm=b
• X=λ[αX(1)+(1-α)X(3)]+(1-λ)X(2) • =λαX(1)+λ(1-α)X(3)+(1-λ)X(2)
令 μ1=αλ,μ2=(1-λ),μ3=λ(1-α)
• 这就得到 • X=μ1X(1)+μ2X(2)+μ3X(3) • ∑iμi=1,0<μi<1
定理 3 若可行域有界,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
X的每一个分量是xj xj1 (1)xj2 ,将它代入约束条件,
得到
n
n
Pj xj Pj xj1 1xj2
j1
j1
n
n
n
Pj xj1 Pj xj2 Pj xj2
j1
j1
j1
bbb b
又 因 x j 1 , x j 2 0 , 0 , 1 0 , 所 以 x j ≥ 0 , j = 1 , 2 , … , n 。
这就得到
k
k
iCX i iCX mCX m
i1
i1
• 由此得到
X(0)≤CX(m)
数一定可以在其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最优。
证 设X(1),X(2),…,X(k)是可行域的顶点,若 X(0)不是顶点,且目标函数在X(0)处达到最优 z*=CX(0)(标准型是z=max z)。
因X(0)不是顶点,所以它可以用D的顶点线性表 示为
k
k
X0 ixii ,i 0, i 1
i1
i1
定理3的证明:
• 使 X=αX(1)+(1-α) X(2) , 0<α<1 • 设 独 于X立X(是1。),基当X可(j2>)行是m解可时,行,对域有应的xj向两=x量点j(1。组)=x应Pj1(…满2)=P足0m线,性由
m
m
Pjxj1 b 与 Pjxj2 b
j1
j1
将这两式相减,即得
m Pj xj1 xj2 0
X2 x1 2,x2 2, ,xn 2 T
是D内的任意两点;X(1)≠X(2)。
则有
n
Pjxj1 b,xj1 0, j1,2,,n
j1
n
Pjxj2 b,xj2 0, j1,2,,n
j1
令X=(x1,x2,…,xn)T为x(1),x(2)连线上的任意一点,即 X=αX(1)+(1-α)X(2) (0≤α≤1)
• xi±μαi≥0,i=1,2,…,m • 即X(1),X(2)是可行解。 • 这证明了X 不是可行域 D 的顶点。
(2) 若X不是可行域D的顶点,则它一 定不是基可行解
因为X不是可行域 D 的顶点,故在可行域D 中可找到不同的两点 • X(1)=(x1(1),x2(1),…,xn(1))T • X(2)=(x1(2),x2(2),…,xn(2))T
解 任选一顶点X(2),做一条连线XX(2);并延长交于 X(1)、X(3)连接线上一点X′。因X′是X(1)、X(3)连线
上一点,故可用X(1)、X(3)线性组合表示为
• X′=αX(1)+(1-α)X(3) 0<α<1 • 又因X是X′与X(2)连线上的一个点,故
• X=λX′+(1-λ)X(2) 0<λ<1 • 将X′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到
另一方面,当μ充分小时,可保证
j1
• 因X(1)≠X(2),所以上式系数不全为零, 故向量组P1,P2,…,Pm线性相关,与假设 矛盾。即X不是基可行解。
引理2 若K是有界凸集,则任何一点X∈K 可表示为K的顶点的凸组合。
• 本引理证明从略,用以下例子说明这引理。
• 例5 设X是三角形中任意一点,X(1),X(2)和X(3) 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用三个顶点的坐标 表示X(见图
引理 1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X=(x1,x2,…,xn)T为
基可行解的充要条件是X的正分量所对应的系数列向 量是线性独立的。
证: (1) 必要性由基可行解的定义可知。
(2) 充分性若向量P1,P2,…,Pk线性独立,
则必有k≤m;当k=m时,它们恰构成一个基,从而 X=(x1,x2,…,xk,0…0)为相应的基可行解。当k<m时, 则一定可以从其余的列向量中取出m-k个与
证: 设X(1),X(2),…,X(k)是可行域的顶点, 若X(0)不是顶点,且目标函数在X(0)处达到 最优z*=CX(0)(标准型是z=max z)。
代入目标函数得
k
k
CX 0C iXi iCX i (1- 10)
i1
i1
在所有的顶点中必然能找到某一个顶点X(m),使CX(m)是所
有CX(i)中最大者。并且将X(m)代替(1-10)式中的所有X(i),
P1,P2,…,Pk
构成最大的线性独立向量组,其对应的解恰为X, 所以根据定义它是基可行解。
定理2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X对应于可行 D的顶点。
证:不失一般性,假设基可行解X的前m个分量为
正。故
m
Pjx j b j 1
(1-8)
现在分两步来讨论,分别用反证法。
(1) 若X不是基可行解, 则它一定不是可行域D的顶点
2.2 几个定理
• 定理1 域
若线性规划问题存在可行域,则其可行
DX
n
Pjxj
j1
b,
xj 0
• 是凸集
证:为了证明满足线性规划问题的约束条件
n
Pjxj b, xj 0, j1,2,,n
j1
的所有点(可行解)组成的集合是凸集, 只要证明D中任意两点连线上的点必然在D内即可。
设
X1 x1 1,x2 1, , xn 1 T
• 根据引理1,若X不是基可行解,则其正分量 所对应的系数列向量P1,P2,…,Pm线性相关, 即 存 在 一 组 不 全 为 零 的 数 αi,i=1,2,…,m 使 得
• α1P1+α2P2+…+αmPm=0 (1-9)
• 用一个μ>0的数乘(1-9)式再分别与(1-8)式 相加和相减,。
这样得到 (x1-μα1)P1+(x2-μα2)P2+…+(xm-μαm)Pm=b (x1+μα1)P1+(x2+μα2)P2+…+(xm+μαm)Pm=b
• X=λ[αX(1)+(1-α)X(3)]+(1-λ)X(2) • =λαX(1)+λ(1-α)X(3)+(1-λ)X(2)
令 μ1=αλ,μ2=(1-λ),μ3=λ(1-α)
• 这就得到 • X=μ1X(1)+μ2X(2)+μ3X(3) • ∑iμi=1,0<μi<1
定理 3 若可行域有界,线性规划问题的目标函
X的每一个分量是xj xj1 (1)xj2 ,将它代入约束条件,
得到
n
n
Pj xj Pj xj1 1xj2
j1
j1
n
n
n
Pj xj1 Pj xj2 Pj xj2
j1
j1
j1
bbb b
又 因 x j 1 , x j 2 0 , 0 , 1 0 , 所 以 x j ≥ 0 , j = 1 , 2 , … , n 。
这就得到
k
k
iCX i iCX mCX m
i1
i1
• 由此得到
X(0)≤CX(m)
数一定可以在其可行域的顶点上达到最优。
证 设X(1),X(2),…,X(k)是可行域的顶点,若 X(0)不是顶点,且目标函数在X(0)处达到最优 z*=CX(0)(标准型是z=max z)。
因X(0)不是顶点,所以它可以用D的顶点线性表 示为
k
k
X0 ixii ,i 0, i 1
i1
i1
定理3的证明:
• 使 X=αX(1)+(1-α) X(2) , 0<α<1 • 设 独 于X立X(是1。),基当X可(j2>)行是m解可时,行,对域有应的xj向两=x量点j(1。组)=x应Pj1(…满2)=P足0m线,性由
m
m
Pjxj1 b 与 Pjxj2 b
j1
j1
将这两式相减,即得
m Pj xj1 xj2 0
X2 x1 2,x2 2, ,xn 2 T
是D内的任意两点;X(1)≠X(2)。
则有
n
Pjxj1 b,xj1 0, j1,2,,n
j1
n
Pjxj2 b,xj2 0, j1,2,,n
j1
令X=(x1,x2,…,xn)T为x(1),x(2)连线上的任意一点,即 X=αX(1)+(1-α)X(2) (0≤α≤1)
• xi±μαi≥0,i=1,2,…,m • 即X(1),X(2)是可行解。 • 这证明了X 不是可行域 D 的顶点。
(2) 若X不是可行域D的顶点,则它一 定不是基可行解
因为X不是可行域 D 的顶点,故在可行域D 中可找到不同的两点 • X(1)=(x1(1),x2(1),…,xn(1))T • X(2)=(x1(2),x2(2),…,xn(2))T
解 任选一顶点X(2),做一条连线XX(2);并延长交于 X(1)、X(3)连接线上一点X′。因X′是X(1)、X(3)连线
上一点,故可用X(1)、X(3)线性组合表示为
• X′=αX(1)+(1-α)X(3) 0<α<1 • 又因X是X′与X(2)连线上的一个点,故
• X=λX′+(1-λ)X(2) 0<λ<1 • 将X′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