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

合集下载

第三章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介绍

第三章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理论介绍

二、NR关系论 日本学者斋藤优1979年提出了阐述国际技 术转移的新理论“NR关系假说”。
一国发展经济及其经济活动,受该国国民 的需求(N: needs)和该国的资源(R: resources)关系的制约。
N与R之间关系的不适应是促进技术革新的动力, 也是国际技术转移的原因;原来不相适应的NR 关系经过努力得以协调以后,又会产生新的瓶
邓宁把国际贸易(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 技术转移)、国际技术转移(指外部化转移)三者 视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认为进行外部化技术转移是 企业的一种权宜选择。他认为,企业之所以会选择 外部化国际技术转移,是因为企业内部市场还没达 到一定规模,在国外的区位优势又不十分明显,进 行单一的产品贸易既不利,进行直接投资又不宜, 只能选择外部化国际技术转移,以赚取最大利润。 相反,如果在国外区位优势明显、能够确保工业产 权的情况下,企业则选择直接投资。如果区位优势 吸引力不大,则倾向于选择出口贸易。
技术转移内部化理论无疑是主张技术转 移的非公开化。
二、技术转移选择论
技术转移选择论是从国际生产选择出发分析国际技 术转移的形成机制。
(一)曼斯菲尔德的观点
他认为在企业能获得足够的生产要素,出口又能获 最大利益的条件下,之后一般偏向于选择直接投资。 这种选择有利于控制其技术专有权,保持其在国际 上的技术优势。而技术转移(指外部转移)的选择 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即国外市场容量过小, 无法实现最大投资利益,或者投资对方国家不具有 接受直接投资的条件。
潜在的用户接受到了新技术的存在,并 获得和积累了一定的信息和知识,然后 可能决定采用或拒绝该项新技术。
当代的通讯和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 Internet技术,对于新技术的传播影响非 常广泛。

国内外技术转移运作模式分析

国内外技术转移运作模式分析

国内外技术转移运作模式分析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根据2011年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发布的《技术转移服务规范》,技术转移是指制造某种产品、应用某种工艺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从技术供给方向技术需求方转移的过程。

技术转移服务是为实现和加速技术转移提供的各类服务,内容包括技术交易服务、技术评估服务、技术集成与技术经营服务等。

国外学者通常用“技术转移”表达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问题,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

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将“技术转移”定义为系统知识的转移,是从生产知识的地方转移到使用知识的地方,转移内容不是一种设备,而是涉及信息、知识、专利等软件,转移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能得到运用,其转移的技术一般较已有技术更为新颖,更加先进。

从技术内容的完整性上看,可以把技术转移区分为“移植型”和“嫁接型”两种模式。

“移植型”技术转移,是指技术的全部内容由技术供给方转移到技术需求方。

一般通过技术买断、专利技术转让等方式进行。

这种模式支付成本相对较高。

“嫁接型”技术转移,是指通过转移某一单一技术或关键工艺、设备而实现的技术转移,该种模式需要以技术需求方原有的技术体系为基础,优选外部技术进行嫁接。

一般传统工业的技术体系改进、提升即通过此种方式。

这种技术转移模式对技术受体原有技术水平的依赖性较强,要求匹配的条件较为苟刻,需要一定的技术、工艺的熟化过程。

从技术载体的差异性上,可以区分为“实物型”、“智能型”和“人力型”技术转移3种模式。

实物型技术转移是指由实物流转而引起的技术转移,比如关键设备的采购等;智能型技术转移是通过知识的传播、流动而实现的技术转移,其主要依托的载体为专利技术、图纸、工艺配方等;人力型技术转移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技术转移方式,其伴随着技术人员的调动、交流、培训、培养等多种方式而实现,是以认为核心的技术转移、转化,也是技术转移过程中最重要的转移形态。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现状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现状

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现状、问题和对策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全球制造业大转移和国际间技术转移的新趋势和新机遇,积极承接国际技术转移,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地区产业技术核心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不仅仅是技术引进,更为深刻的内涵是在于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掌握甚至创新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新与提高。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际技术转移获得较大发展。

主要是以技术引进为主,几乎没有技术输出。

90 年代末至今,我国国际技术转移才真正踏入到正常轨道上来,不仅有技术引进,而且也有技术输出。

技术转移途径也呈现活跃和多元化的趋势。

一是有选择的引进。

引进当前我国发展急需的先进技术,根据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布局按需引进。

二是通过合作开发、战略联盟等等技术转移方式,重在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开始向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输出和技术输出。

我国从改革开放当初的“世界工厂”已开始逐步向“研发中心”转变,从“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迈进。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已经集聚入驻机构120多家,开拓国际渠道1000多条,组织高端技术转移、国际交流、行业交流等活动150多场,服务企业2000多家次,完成国际技术转移项目转移和落地154项。

这些令人惊叹的数字标志着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内技术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国外技术走进来搭建了桥梁。

技术转移的这些新变化,极大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2015年4月21日至23日,“2015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于北京召开。

大会围绕“美好生态、舒适生活、健康生命、智能生产”四个方向组织了智慧城市、纯电动汽车、食品药品安全、新材料与3D 打印、未来医学与个性化健康管理等12个技术领域专场。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发展。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体系现状及优化对策分析
等。
12 技术引进管理体 系 .
技术引进涉及政 治 、 经济 、 金融 、 技术 、 法律 和国家发展战 略等多个
方面 , 是一个 极其复杂 的过程 , 因此大多数 国家 政府都通过健全管 理制 度和设立管理机构对技术引进工作实施 比较严格的宏观管理 。 技术引进
管理体系构成见图 2 。 马来 西亚 、 度尼 西亚 、 印 墨西哥 等大 多数 发 展中 国家均采 用制定 管 理制度 的方 法对技
务咨询服务 。 1 绩效评估体 系 . 4
国际技术转移绩效评估 体系是 指东道 国为 审查评估 国际技 术转移 图 1 政策法规体 系构成图 活动 的执 行情 况 , 建立的 以政府部 门为主导 , 以跨国公司和本 土企业为 对象 , 大学 、 研机构 和中介组织参 与 , 科 依靠市场 和企业 反馈信息 的组织 体 系。在该体 系中 , 政府运 用客观 、 的评估手段 , 国际技术转移开 科学 在 始前 、 过程 中和结束后 , 国际技术 转移活动的技术 、 对 经济 、 会和环境 社 收益进行有效评估。 这种评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等科技 活动本身 , 而且体现在经济 、 社会 、 环境等诸多方 面 , 反映了国际技术转 移活动对整个国民经济 的贡献水平和影 响程度 。
2o 07
第 1卷 第 1 7 期
我 国国际技术转移体 系现状及优 化对策分析
唐 晓斌
(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江苏南京 ,10 8 20 1)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发展 , 国际问技术转移活动 日趋活跃。分析 了国
际技术转移体 系的构成 , 绍 了5个子体 系的 内容 , 介 并结合我 国国际技 术转移体 系建 设现状 , 从政府的 角度提出 了优化和完善我 国国际技 术转移体 系的对策和措施 。 关键词 : 技术转移 ; 国际技术转移体 系; 术创新 技 中图分类号 :0 2 F6. 4 文献标识码 : A

国际间技术转移的几种具体形式

国际间技术转移的几种具体形式

4.从转移前后的用途是否相同可分为直接的转移或间接的转移(direct or indirect)。为相同的用途而利用技术,是直接转移,如采用相同的设计观念生产。为新的、不同的用途而利用技术,是间接转移。如将传感器应用于医疗,将质量控制仪器利用于航天器等。
另外,考虑转移的地理空间。一般又将从国外向国内的技术转移叫技术引进,在国内不同地区的技术转移叫技术推广。近年来,国内的技术推广也开始采用技术转移这一术语。
6.人员交流,包括交换留学生与访问学者,移民,雇用外国专家,在外国大学或公司接受培训等。
技术转移及其分类
周振林 原创 | 2006-08-17 10:52 | 投票 投票人 标签: 技术转移
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和商品,如果加以有效利用,对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而技术转移则是科技的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加速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的重要工具与手段。技术转移(TT)原本是指将使用国家研究与发展经费产生的现有知识、便利或潜在能力加以调整利用,以满足公共和私人(企业)需要的过程。现在通常是指与某种特定生产工艺与产品相关的系统知识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或之间及技术体系内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科技成果、信息、能力和有形体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推广普及和调整应用等相关活动的总和。技术转移包括一系列技术研发、提供与技术需求之间开展的正式和非正式合作。另外,还包括知识和技术决窍以及有形的设备与装置的使用、转让等。在我国,技术转移的界限尚很模糊,仍需要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讨、明确。
2.国际间合作生产。合作生产是最近开始的最有效的转移手段。合作生产由甲国提供技术和某些元件,乙国提供劳动力和某些辅助元件,最终在乙国组装。也就是合资经营,它往往能够把获得的技术知识转化为其他产品或其他工业。除了合资经营,外国也可在东道国开设拥有100%股权的子公司。合作生产也就是外国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
差 异 的进 一步 扩大 。
参 考 文 献
新能力 作 出客 观评 价 , 其评估 方 法有 一 定 的推 广价值 。评
价显 著 差 异 性 , 京 、 海 是 我 国 知 识 创 新 的两 大 核 心 区 , 识 创 新 能 北 上 知
北 京 : 济 管 理 出 版 社 .0 3 经 20.
[ 2] HA YKI .e rlNe r [ .北 京 :清 华 大 学 出版 社 , N SN ua t k M] wo
2 01 0 .
与东 部知识 创 新能 力 的差异 , 预示 着东西 经 济差 异 的潜 在
扩 大 趋 势 。 因 此 , 保 持 东 部 地 区 较 强 的 知 识 创 新 能 力 的 在 优 势的 同时 , 西部 地 区应采 取有 效措 施 , 化 创新 环境 , 中 优
[ ] 魏 海坤 . 经 网络 结构设 计 的 理论 与 方 法[ . 京 : 3 神 M]北 国防 工
业 出版 社 . 0 5 20 .
吸 引 国内外 的直接 投 资和研 究 开发 人员 的进 入 , 强 企业 加
( 任编 辑 : 贤贤 ) 责 万
The Re e r h o he Re i na fe e i to o s a c n t g o lDi r nta i n fKno e e wldg I nno to va i n Abiiy o ss o lt n ba i fBP tfc a ur lNe wo k Ar i i lNe a t r i
消 极 ) 行 分 类 , 据 技 术 存 在 的 方 式 进 行 分 类 ( 现 型 或 进 根 体
l 发 展 中 国 家 国 际 技 术 转 移 模 式 的 分 类

技术转移流程:国内外行业实践梳理与经验借鉴(一)

技术转移流程:国内外行业实践梳理与经验借鉴(一)

技术转移流程:国内外行业实践梳理与经验借鉴(一)技术转移流程四个阶段的划分和解析技术转移是一个国际化概念,也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行业范畴,是一个非常复杂和专业化的领域。

技术转移内容包括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科技信息和科技能力等。

技术转移形式有转让、许可、合作等多种方式,其中许可和合作又可再细分为多种形式。

从法律角度看,技术转移的核心是以专利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的转移。

鉴于技术转移内容、形式的差异化和多样化,因此,从一般概念上研究和观察技术转移流程是有难度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转移基本流程就没有研究的必要,或无规律可循。

事实上,探究技术转移的基本流程,从全球视野探析国内外技术转移基本流程的普遍模式和规律,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推动我国技术转移服务的科学化和有序化,有着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国内外关于技术转移流程的论述,总的来说相对零散,系统的、专题性的论述比较少。

国外涉及技术转移流程论述的资料,一方面偏宏观,一方面较多涉及国家级和大学技术转移机构,较少涉及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

国内有关技术转移流程的理论性论述很少,主要是国家和省区市技术转移标准规范,以及部分技术转移机构的经验介绍中有所涉及。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技术转移流程的总体观察和分析,梳理出技术转移流程的基本脉络,侧重观察中介服务机构的技术转移流程。

由于技术转移按不同地域和领域,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差异性和复杂性,因而本文对技术转移流程只做一般机理性阐述,不做技术性细节描述。

技术转移中介服务,分为为技术对接需求和需求对接技术两个专业服务方向,本文侧重介绍前一个服务方向的技术转移内容。

综观国内外技术转移实践,技术转移服务流程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1.启动阶段;2.对接阶段;3.谈判阶段;4.履约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启动阶段,是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接受技术持有方的技术输出需求委托前后,有关诉求沟通、材料审核、资质审核、基础材料准备的阶段,也是在正式开始技术推广和转移对接前,做一系列扎实的基础工作的阶段。

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的定义
1、着眼于技术的空间活动。如美国佐治 亚技术学院的梅尔文· 亚技术学院的梅尔文·克朗日伯格 (Melvin kranzberg)认为技术转移是一个技术从一 kranzberg)认为技术转移是一个技术从一 国向另一国,从一种工业部门的应用向另 一种工业部门的应用的流动。
2、着眼于转移的全过程。如国际经济学教授阿西 姆·厄迪利克(Aism Erdilek)认为技术转移是在实 厄迪利克(Aism Erdilek)认为技术转移是在实 际投入生产应用中所积累的知识和专有技术 (know-how)的传播、修改和吸收。他不仅认为 (know-how)的传播、修改和吸收。他不仅认为 技术转移包括技术的传播,也包括技术的修改和 吸收。外来的技术只有被消化,吸收了才算转移 成功。 3 Asim Erdilek:Issues i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Economic Impact,4(1986),P.51.
其次,技术活动中的定向流动包括发明→ 其次,技术活动中的定向流动包括发明→创新和 创新扩散这样两种类型的转移。本文称第一种转 移为一次转移,也就是技术知识的应用。第二种 转移为二次转移。也就是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传播。 国外有的文献讨论的技术转移为知识的应用化过 程。如大学向企业的转移,国内四个技术转移中 的实验室向生产转移,都属于一次转移。一次转 移也就是创新过程。转移的对象一般为技术知识 和技术专家。一次转移的结果是技术转化为生产 力。
第二,古代的技术本质上是“ 第二,古代的技术本质上是“工匠的技 术”,技术的含义主要指技艺、经验和一 些简单装置。古代技术的特点是人与技术 合一,人是技术的主要载体,技术的传播 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行。比如, 中国造纸技术的西传便是唐朝大将高仙芝 兵败中亚,兵士中的造纸匠当了俘虏,从 而将造纸技术传到西亚,再传到欧洲。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在国际贸易的众多要素中,技术转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技术转移不仅能够促进各国技术水平的提升,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然而,技术转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复杂的机制和众多影响因素。

一、技术转移的概念与类型技术转移,简单来说,是指技术从一个主体向另一个主体的传递和应用。

这种转移可以在不同的层面和领域发生,包括企业之间、国家之间以及产业之间。

从类型上看,技术转移可以分为水平技术转移和垂直技术转移。

水平技术转移通常发生在处于相同发展水平的国家或企业之间,涉及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和普及。

例如,两个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企业之间交流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

而垂直技术转移则更多地发生在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企业之间,通常是从技术先进的一方转移到相对落后的一方。

比如,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企业将其先进的电子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

此外,还有有偿技术转移和无偿技术转移之分。

有偿技术转移是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进行,如专利许可、技术服务合同等,受让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无偿技术转移则常见于国际援助、合作研究项目等,技术的提供方不收取直接的经济回报。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在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商品贸易当一个国家进口某种包含先进技术的商品时,实际上也引进了相关的技术。

例如,进口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获得了设备本身,还能通过对设备的使用和研究,掌握其中蕴含的技术原理和生产工艺。

2、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时,会将其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同转移过去。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技术的深度转移和本地化应用。

3、技术许可与专利转让技术拥有者通过许可协议或专利转让合同,将技术的使用权或所有权转让给其他国家或企业,从而实现技术的跨境转移。

4、国际合作研发不同国家的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研发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技术的交流和共享。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及问题

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及问题
网络等宝 贵资源。外商投资带来的高新技术有利于加速产业技
“ 以市 场换 技术” 的战略来促进技术进步 。
2 非 市 场媒 介 的 国 际技 术 转 移 模 式 、
术的升级 , 解决增长过程中遇到的技术缺 口和滞后 l 生。此外 , 跨
非市场媒 介的国际技术转移分 为 : 企业联盟 、 分包 、 反向工
【 关键 词 】 发展 中 国 家

技 术 转移
技 术创 新
国家技术 转移 角度 将国 际技 术转移 分为 以市场 为媒介 的技术 转 移模 式和以市 场媒 介的技术转移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有 技术 含 量 的 国 际进 出 口贸易 国 术 模 场 为 媒 介 以市 际 转 式
技 移

国 际 技 术转 移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的意 义
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 技术 国际化和 经济全球化 的今 天 ,国 际技 术转移 已成为推 动技术 创新和 技术进 步的 手段之

国 际技 术 转 让 或 许 可 证 制 度

通过促进国际技术转移 发展高科技产业 , 调整 优化产业 结
构 , 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 目前无论是从 实践还是理 是
外 商直 接 投 资
论 上 , 国的国际技 术转 移尚处在尝试与 探索阶段 。发展中 国 我 家 为了尽快地以较低的成本 发展本国技术 , 减小科技 成果的不 确 定性 , 往往 实行 国际技 术转移 , 利用发达 国家 的较为成 熟 的
技 术转 移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出 了建 设性 的 建议 与 对 策 。 提
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
二 、 展 中国 家 国 际 技 术转 移模 式类 型 发

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模式探讨

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模式探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体系的不断完善,技术转移在国际合作中越来越显得重要。

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技术转移合作的重点,其国际合作模式的不断深化带来了许多亮点,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现阶段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模式1. 双边技术转移合作双边技术转移合作是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与技术提供方通过政府间的合作协议,在技术转移领域进行合作。

这种模式主要优势在于政府资源的协调和调度,可以更好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合作效率。

相应来说,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例如:政治性较强,且容易被政治环境所影响;双方在合作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别文化差异、市场需求差异等因素,否则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等问题。

2. 独立技术转移机构独立技术转移机构是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推广策略的常用方式,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转移与落地过程中。

它们是非政府的、独立运营的,普遍使用授权或许可协议,通过这种方式将享有技术专利的企业与开发中国家的中小企业相连接,促进技术转移的实现。

3. 国际合作组织国际合作组织是面向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一个趋势。

这种模式不仅考虑到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也充分考虑到了技术转移合作方的需求,通过双方(或多方)的联合合作形式,共同推进技术转移,实现技术落地。

二、技术转移国际合作模式的挑战1. 技术壁垒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技术壁垒,即,技术转移前会遇到技术许可限制、成本高昂的技术手段、技术转移困难等问题。

技术壁垒的存在往往会导致技术的难以得到普及和落地,也会进一步加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差距。

2. 国际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是技术转移国际合作中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合作过程中,技术选择方想要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而被技术转移方则想要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利,这种利益冲突会使得国际合作陷于僵局。

在一些国家,对于知识产权方的侵权行为,政府和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法律保护机制,这也导致了知识产权不受到有效保护。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及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及发展建议一.技术转移相关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技术转移(technology transfer)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突现。

按照国际上技术研究领域的看法,可将技术转移的含义概括为:技术转移是指科学技术通过其载体(人、物、信息)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通常是指科技成果、信息、能力和有形体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推广普及和调整应用等相关活动的总和,这种运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技术能力的转移。

技术转移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转移部门,它是技术转移的实体,技术转移实体通常分为技术转移部门和技术接受部门,主要的技术转移实体包括军事研究部门、国家实验室、大学科研机构、公司研发部门、科研院所、各级企业等;二是被转移的技术,包括科技发明、专利、商标、R&D成果、营销策划、生产管理、工艺设计流程、方案设计等;三是技术转移方式,包括版权转让、授权、许可证协议、技术援助、人员流动、合作R&D、合作生产、交钥匙工程、技术组织与会议的交流、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口等。

技术转移的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是指技术转移部门通过一定的技术转移方式把技术成果转移给技术接受部门,其关系可用下图来表示。

二、我国技术转移的发展状况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的技术转移就有一定的发展,但主要发展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

我国技术转移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建国初期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2)六七十年代开始的技术转移,这时我国从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进口成套设备,技术转移达到了历史上新的高峰;(3)8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时期坚持技术引进与企业技术改造结合的方针,技术转移政策法规逐渐完善;(4)90年代以来的技术转移,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标志着我国的技术转移逐渐走向成熟。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教育合作中的技术转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教育合作日益频繁,而技术转移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技术转移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推动了各国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教育合作中技术转移的内涵、形式、影响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国际教育合作中技术转移的内涵国际教育合作中的技术转移,指的是教育相关的技术、知识、方法、经验等从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传播与应用。

这包括了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教育技术设备的引进、教育管理模式的借鉴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线教育平台的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使得更多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又如,先进的教育评估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提升各国教育质量监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国际教育合作中技术转移的形式1、人员交流通过教师、学者、学生的跨国交流,实现技术的直接传播。

比如,来自发达国家的教育专家到发展中国家讲学,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到发达国家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后回国应用。

2、合作研究项目各国教育机构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技术的转移。

这种形式往往涉及到前沿的教育技术研发,如虚拟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智能化教育系统的开发等。

3、技术引进与输出直接引进或输出教育技术设备、软件系统等。

例如,某发展中国家引进发达国家的智能教学管理系统,以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4、教育培训与课程共享举办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分享教育技术的应用经验。

同时,通过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跨国传播。

三、国际教育合作中技术转移的影响1、促进教育公平技术转移使得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能够获得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方法,缩小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2、提升教育质量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和理念,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3、推动教育创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技术交流与融合,激发了新的教育创新思路和方法,推动了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技术转移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影响。

技术转移不仅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传播和扩散,还能够提升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竞争力。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机制进行深入分析。

一、技术转移的概念与形式技术转移是指技术从一个主体向另一个主体的转移和传播过程。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实现:1、商品贸易技术往往蕴含在商品之中,当一国进口先进的设备、产品时,也就同时引进了相关的技术。

例如,一家企业进口了具有先进生产工艺的机器设备,通过对设备的使用和研究,就能够学习和掌握其中所包含的技术。

2、技术许可技术拥有者通过许可协议,允许另一方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其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

这种方式使得技术受让方能够在特定范围内应用新技术,而技术提供方则通过收取许可费用获得经济回报。

3、技术服务与咨询技术提供方以服务和咨询的形式,向受让方传授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难题。

例如,为企业提供技术改造方案、工艺流程优化建议等。

4、合资与合作经营双方通过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企业或开展合作项目,实现技术的共享和转移。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各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5、人员流动技术人员在国际间的流动也是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途径。

技术人员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工作,将其所掌握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带过去。

二、技术转移的驱动因素国际贸易中技术转移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1、经济利益对于技术输出方来说,通过技术转移可以获得经济收益,如许可费用、技术服务收入等。

对于技术输入方来说,引进先进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2、技术创新的扩散需求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应用和验证,以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国际贸易为技术的扩散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而技术转移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转移,包括其定义、作用、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在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一、技术转移的定义和作用技术转移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个国家或企业将技术、专利、技术知识、设备等资源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企业的过程。

技术转移有助于促进全球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融合,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

它可以弥补各国之间的技术差距,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促进全球产业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首先,技术转移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借鉴和采纳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专利,发展中国家可以避免重复研发、减少成本,直接借助外部的技术实力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产业基础。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有助于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其次,技术转移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扩大和效益提升。

同时,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标准,发展中国家可以逐步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强竞争力。

此外,技术转移还有助于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通过引进外部的技术和知识,国内企业可以与外国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同时,技术转移还可以促进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培育出新的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技术转移的方式技术转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

首先,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实现。

国际企业通过在目标国家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或收购目标企业等方式,将技术和资本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转移。

其次,技术转移可以通过技术许可证和专利授权实现。

国际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际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

国际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技术转移是指将技术、知识和经验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发展中国家寻求通过技术转移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国际技术转移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并提出一些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的建议。

一、国际技术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1.1 技术创新的核心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大,技术水平高超,技术创新能力雄厚。

国际技术转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获取前沿技术和知识的机会,为其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2 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机遇通过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能够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

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合作研发项目以及技术许可等方式进行。

这些途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机会,推动其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1.3 扩大市场竞争力技术转移不仅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还可以扩展其市场竞争力。

通过掌握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可以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品质,促进其出口能力的提升。

二、挑战与机遇并存2.1 技术壁垒与依赖问题尽管技术转移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但技术壁垒和依赖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挑战。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常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方面占据优势,很难将核心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

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技术转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很难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2.2 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发展中国家缺乏高级人才和创新环境,这也限制了其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技术创新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创新的研发机构和科研环境。

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力度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并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为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条件。

2.3 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科技合作与转移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

经济发展的科技合作与转移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

经济发展的科技合作与转移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科技合作与转移在国际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不断演变和发展,为各国提供了更多合作的机会和可能。

本文将就经济发展的科技合作与转移以及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一、经济发展的科技合作与转移科技合作与转移是国际间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技合作与转移,不同国家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有效推动各国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

1.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合作与转移有助于提升各国科技创新能力。

合作可以促使各国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分享研究成果,加快科技创新进程。

合作可以整合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攻克科技难题。

2. 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科技合作与转移可以促进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

先进的技术可以通过合作转移到落后的地区或国家,促进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通过科技合作与转移,经济可以更快地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驱动型的转变。

3. 打破技术壁垒与提高全球创新力科技合作与转移能够打破技术壁垒,促进全球创新力的提高。

各国通过合作与共享,能够获得更多的技术资源和知识产权,加快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全球科技水平的提升。

二、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具体形式与合作内容有关。

1. 跨国企业合作模式跨国企业合作是国际技术转移的一种重要模式。

跨国企业通过建立全球研发中心、技术合资合作、技术许可等方式,将技术资源和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快速转移和推广,实现技术的跨国运营和价值最大化。

2. 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国际科研合作模式主要通过开展共同研究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会等形式,促进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技术转移。

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水平,加速科技创新与发展。

3. 政府间合作模式政府间的合作也是推动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

[整理版]技术转移相关资料

[整理版]技术转移相关资料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又叫做科技成果转化,出自英文的“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它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从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

技术转移的途径很多,但就航空航天技术来说,其基本形式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类: 技术许可证、产学研结合、设备和软件购置、信息传播、技术帮助、创办新企业,企业孵化器等等特点(1)定向性技术在空间上发展的不平衡,是技术转移及其定向性的内在根据。

从技术效率与功能的角度,可以把技术内容定性为尖端技术、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初级技术、原始技术等5种级差形态。

任何特定技术都能从中“对号入座”。

当然,这种座次是变动不居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大体呈依次后移的态势。

正是技术效率与功能上的“级差”,造就了不同技术所特有的技术“势位”,也赋予它特有的运动“惯量”和特定的运动方向。

只要技术形态之间存在着技术势位的“落差”,技术就会由高势位向低势位发生转移,表现为技术上先进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向技术落后的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实行技术让渡,前者是技术的溢出者,后者足技术的吸纳者。

同时,技术转移实践表明,在技术定向转移过程中,技术转移的“惯量”、成术和效应与技术之间势位的“落差”成正向变化,而转移的频率及成功率与技术势位的“落差”成反向变化。

(2)功利性人类社会的早期,技术转移多是一种无意识的活动。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技术转移越来越呈现出功利性的特征,直到今天,很难看到盲无目的的技术转移现象。

究其技术转移的功利性,主要体现在经济目标上。

无沦是技术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瞅准技术转移所带来的市场机会和商业价值,这是不谋而合的,出于竞争目的而发生的技术转移,归根结底也是经济利益的需要至于为达到某种政治、军事、环境等“超经济”目标而发生的技术转移,只不过是国家整体利益借以实现的途径或形式。

典型国家(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及趋势分析

典型国家(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及趋势分析

典型国家(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及趋势分析摘要:技术引进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日本、韩国都曾利用过技术转移方式走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文章研究总结了欧洲、美国、日本等典型国家或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经验模式,并对典型国家或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关键词:国际技术转移;模式;趋势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是各国或地区尤为重视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承接技术转移能促进本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技术的全球转移是一个趋势。

各国或地区都在探索适合自身的技术转移模式。

欧洲、美国、日本等典型国家或区域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的特色,本研究将总结这些国家或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经验,并对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趋势进行分析,以期对国内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提供借鉴作用。

1 典型国家或地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模式1.1 欧洲——区域技术转移的服务网络模式欧洲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模式可以概括为“区域技术转移的服务网络模式”(如图1所示)。

其中欧洲各个国家又各有自己的侧重,比如德国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技术转移中心;瑞典是立足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英国是“大学/信托+地方创新中心”模式;芬兰是立足科技园和国际技术转移的国家创新体系模式。

在国家或欧盟层面有相应的制度设置:一是有相应的技术转移法律做支撑,以及设置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完善法律来促进技术转移。

二是有相应的科技计划,匹配相应的财政预算。

例如,“欧盟科技框架计划”。

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官方科技计划之一,主要瞄准国际前沿性的科技难点,是欧盟投资多、内容最丰富的全球性科研与技术开发计划。

欧洲创新技术学院,实施联合技术倡议,研发卫星监测环境与地球安全、微电子工艺燃料电池、药物创新等技术与工艺。

瑞典工业与技术发展局制定的基于大学的“能力中心计划”等。

在必要的宏观制度设置下,欧洲技术转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具有技术转移的服务网络。

这个网络由各个技术转移主体组成,这个网络也由于有其自身的组织性,在全球都有网络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如根据被转移技术的配套程度进行分类,根据技术供给者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的态度(积极或消极)进行分类,根据技术存在的方式进行分类(体现型或非体现型)等。

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角度看,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以下两种标准分类更能体现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的特点,一类是以国际技术转移是否以市场为媒介为标准,将技术转移模式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蔡声霞1,高红梅2(1.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2.南开大学科技处,天津300071)摘要:技术转移模式的选择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的成效有重要影响。

以是否以市场为媒介,是否将技术作为直接的转移目标作为分类标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可以分为以市场为媒介的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

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适用于不同技术的转移,包含着不同的技术学习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非市场媒介的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正表现出优势。

关键词:国际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学习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8)09-0152-04收稿日期:2007-04-19作者简介:蔡声霞(1971~),女,天津人,博士,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度与演化经济学;高红梅(1966~),辽宁锦州人,南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科研管理。

The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on basis of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bstract :The paper has established an index system which judged the reg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to evaluate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in 30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by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d analyz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from different levels.It hopes these researches make up a deficit i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he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 :Knowledge Innovation Ability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

基于BP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能较科学地对区域知识创新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其评估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评价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市知识创新能力具有显著差异性,北京、上海是我国知识创新的两大核心区,知识创新能力排序位于前10位的除了排名第6的湖北为中部省份外,其余均为东部沿海省市;位于后10位的绝大多数为西部省份;自东向西知识创新能力的梯级差异明显。

中西部与东部知识创新能力的差异,预示着东西经济差异的潜在扩大趋势。

因此,在保持东部地区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的优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国内外的直接投资和研究开发人员的进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扼制东西部经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1]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2]HAYKIN S.Neural Network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魏海坤.神经网络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方法[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万贤贤)第25卷第9期2008年9月科技进步与对策Science&TechnologyProgressandPolicyVol.25No.9Sep.2008第9期移模式。

如果将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递减的方式排列的话可依次为FDI、许可证、合资企业、授予特权、市场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交钥匙合同、国际分包和非传统的转移渠道,如反向工程、反向的人才流动等。

另一类是根据国际技术转移是否把转移技术作为明确目标而分为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和非正式技术转移模式。

如果将常见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按照是否把技术作为明确的转移目标进行排列的话,像FDI、许可证、合资企业、授予市场特权、市场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交钥匙合同、国际分包等都属于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而反向工程、反向的人才流动、合作联盟和其它的非产权联系则被称为非正式技术转移模式。

不同的分类方法强调了技术转移过程的不同方面,有时一种技术转移模式兼具这两种标准的特点。

以往由于各种原因,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人们比较偏爱以市场为媒介的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非市场媒介和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主要因为非市场媒介和非正式的技术转移方式不仅转移技术本身,还转移如何对技术进行再创新的能力。

2主要的正式的市场媒介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含义及评价正式的市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人们比较熟悉,主要包括有技术含量的国际商品进出口贸易、国际技术转让、外商直接投资等。

2.1有技术含量的国际商品进出口贸易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的是体现于进口商品中尤其是资本品中的技术。

人们一般认为技术在进口商品的价值中占有不确定的比例。

在所有的商品中,资本品被认为是技术含量最高的。

这种转移模式在技术转移历史的初期和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初期阶段,曾经作为主要的技术转移模式,原因是当时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基础极其薄弱,需要大量进口先进的生产设备。

根据UNCTAD(1990)的统计,1980~ 1986年期间进口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品价值达110亿美元,是每年平均外商直接投资(FDI)的7倍,技术合作的14倍。

大量的文献资料强调资本品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对资本品技术的掌握从长期来看对增长是很必要的。

同时它的重要性应该在特殊国家背景下评价。

但是随着新技术中无形的内容的增加,使得仅强调机器设备显得有点过时。

但是资本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提供的多方面学习机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

或许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本品进口不再作为唯一的技术转移机制,因而其重要性已经开始降低,但是如果辅之以其它更适宜无形资产转移的其它技术转移渠道,它仍是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转移模式。

2.2国际技术转让或称许可证制度(Liscening)以许可证转让方式(包括专利和非专利科技成果)所进行的技术转移,通常称之为技术转让。

这是一种有偿的转移方式,技术以商品的形式在技术市场中进行交易。

它是目前国际技术转移中最受关注和最为重要的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的是反映在特许使用金和许可证费用中的非体现型技术。

2.3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简称FDI)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投资建立公司。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FDI包括投资者直接的投资或其分支机构的投资、其赢利的再投资等。

投资者控制着被转移资源的使用权和对公司的管理权。

以前人们把跨国公司(TNCs)和FDI视作等同的,今天的跨国公司参与了各种类型的关系和协议,FDI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量的合作协议如合资、分包、赋予特权等都是对传统的FDI的补充。

2.4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指一国投资者在另一国与该国的企业合资建立公司。

合资企业是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

投资方出于对获取利润的考虑,会向合资企业转移部分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

3主要的非正式的非市场媒介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含义及评价非正式的非市场媒介的技术转移模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企业联盟、分包、技术援助、技术交流、技术窃取等。

其共同的特点是技术不是在市场上购买或出售。

3.1企业联盟企业联盟可以定义为各种形式的公司合作。

这种合作不是直接投资,也有别于合并或收购。

联盟的概念假设相对独立的代理人的存在。

合作联盟是企业间网络关系的扩展。

企业联盟在以下两点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联盟是否是双向的技术流动;它是否不仅仅包括技术和R&D联盟而且包括生产和市场联盟。

一般认为,在联盟中的伙伴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

例如UNCTAD定义联盟为技术伙伴关系,强调伙伴之间的技术和知识的双向流动。

从广义上来理解,合作联盟不仅包括技术而且包括生产和市场联盟,如调拨和装配协议,服务和赋予优先权合同。

这些新形式的协议不是对FDI的替代,而是对FDI的补充和扩展。

3.2分包(Subcontracting)分包是一种随着零部件生产的国际范围内采办而发展起来的技术转移机制。

虽然参与者在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处于一种半融合状态。

UNIDO定义分包为主厂商针对某种商品的零部件生产和装配与分包者建立订购合同,由主厂商出售最终的商品。

分包作为一种生产网络最初诞生在1970年,主要是由于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使得一个企业很难掌握生产产品的所有技术,进行产品的改进和创新,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为了使生产过程更加便利,一个企业(主厂商)可以针对某个蔡声霞,高红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153··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产品的零部件、子装配线或最终产品装配向另一个企业(分包商)订货,要求分包商按照主厂商的要求进行生产,这时分包关系就产生了。

现在分包已不单是生产网络的一种形式,也成为技术转移的一种方式。

分包作为一种企业间的制度安排,使主厂商与分包商之间建立起了长期的技术联系,主厂商为了使分包商按照它们的要求生产产品,经常要对这些分包商提供技术帮助,可以说主厂商充当了分包商的技术培训学校的作用,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技术发生了转移。

分包是一个含义比较宽泛的概念,许多关系形式都可以成为分包。

一种分包的形式是外加工,产品从一国运到另一国进行加工,这种分包通常免除关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