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记叙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技法(21种题型)
1、文学常识及文体知识:
文学知识:作家及其称号、代表作、国籍、文章出处
文体知识:(1)体裁: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神话等
(2)记叙文六要素、小说三要素、散文、戏剧特点等
2、字词:
题型:(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解释词语含义(或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3)词语的表达作用及效果。
答题技巧:
(1)注意形近字,多音多义字,易错音,易错字。[例:suǒ(琐)碎]
(2)解释词语含义:解词一般应先解释词语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要联系文章中心内容及语境,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A、学会基本解词方法——词语互释、词素解凑,望文生义等。
(例:目不暇接——眼睛看不过来。应接不暇——人或事情太多,应付接待不过来。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
B、联系语境、人物形象、文章中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还可以考虑修辞因素)。
(3)词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
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例:07年陕西中考题:“浇花”11小题:“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她在看花的时候,眼里漾着笑。(2)待她跑过来,却发现杜鹃举着笑脸,开得好好的。——答:(1)神态描写,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愉悦之情。(2)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杜鹃盛开时的美丽娇艳,映衬人物愉悦心情。))提示:分析词语表达效果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要注意修辞的妙用。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情节)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全)
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最后一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
作用:(1)强调了……
(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如:《故乡》
作用:(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交代……背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1)便于直抒胸臆,便于抒发情感和心理描写
(2)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第三人称:(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客观的反映生活
(2)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五、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2)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
(6)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
思想情感。
答题方式:这是……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了……心理状态、展现了……特点,刻画了××思想性格、揭示了……的内
心世界。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一、基础知识要点梳理。(背诵)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8.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9.六种常用行文线索:人、物、时、地、情、事。
二、记叙文阅读十八个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
1.标题含义?
答题模板:表层义十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主旨) 2.标题的作用?
答题模板: ①概括文章所叙之事。②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
⑤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⑥富含哲理,引人思考
⑦确定文章感情基调
3.以XXX为线索?
(1)答题模板: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丿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⑥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答题模板: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2).以XXX为线索,有何作用?
答题模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
答题模板: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或时间先后写。)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
巧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及答题技巧
本文介绍了记叙文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阅读技巧和写作手法。
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应该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题目、人物和事件入手。文章的材料组织应该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详略得当。文章的线索包括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和作者的情感,这些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记叙文可以按照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进行划分。这样的划分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明了。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包括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和节奏感强等。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对比和衬托等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拟人手法可以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比喻手法可以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和讲解道理。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象征手法可以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衬托手法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总之,阅读记叙文需要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文章的线索和划分方式。在写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更好的表现效果。
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和经验的文学形式。其特点包括:自由、灵活、随意、自然、真实、生动、具有思想性、感性和艺术性等。散文可以写人、写事、写景、写思想、写感情等,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等不同的表达方式。散文讲究语言的简练、准确、生动,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以达到传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一、体现方式:记叙、描写、抒情、阐明、议论
二、体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立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烘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方、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通过、成果
五、记叙次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办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办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背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阐明次序:时间次序、空间次序、逻辑次序
十三、阐明办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办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方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辩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构造: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经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认、挖苦、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使用方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中考三种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中考三种现代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3、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角度分: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4、人物描写: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等。
人描的作用:细致(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特征、情感。
5、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渲染气氛(氛围);
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情感;
引出下文;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6、叙述顺序
顺序: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顺序的作用:条理清晰的写出了······
倒叙:先写结果或者文章重要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倒序的作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插叙的作用:补充、交代······,突出······,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7、修辞之美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加强情感,使句式更整齐。
对比、夸张:突出强调事物······特点。
设问:引发思考,引起兴趣。
反问:增强语气,鲜明强烈地写出了······观点、态度、情感。8、分析句子、语段的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
【知识点】
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
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
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
*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出题形式】
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
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补充知识点〗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
例一:《背影》节选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三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主要题型与常考知识点
归纳整理
考点一:词语/句子的含义
一、题目类型
1、经典设问:
a)、根据上下文,理解……(某词)的含义
b)赏析加点词。(福建省常考题型)
c)、揣摩下列句子,说说你对其含义的理解。
d)、根据你的理解,体会下面句子的言外之意。
e)、文章的第*段为什么说“……”?
2、变式设问: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加点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答题模板
a)本义+语境义(+感情色彩,褒义贬用,贬义褒用,大词小用)
b)手法(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手法五种)
c)词语描述对象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d)思想感情
4、答题技巧
细读文本,定位到具体文段,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推知具体于语境义,再结合文章主旨,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二: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
1、句子/段落/首尾段的作用
1、经典设问:
1)开头一段(或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写道:“……”,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或结尾段)在内容或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答题技巧
1)、开头作用
a)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等。
b)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2)、结尾作用
a)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b)内容上:点明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旨。情节徒生波澜,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意味绵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3)、中间段作用:
a)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b)内容上:结合改段具体内容分析。
(全)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答题模板
01
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02
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03
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道客巴巴)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地
表现出
。
❖ (3)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某个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 烈的印象。
❖ (4)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条理清晰,节奏鲜明。
❖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 (6) 反复:突出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
❖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初中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 及答题技巧
第1页,共19页。
❖ 1、解词题(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 ❖ 2、记叙文六要素?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 如何概括经过?(通过谁?+怎么样) ❖ 3、怎样概括一篇文章或片段的内容? ❖ 思考:谁做什么或谁怎么样?(何人+何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 (3) 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第9页,共19页。
❖ 11、修辞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 (1) 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某个特征。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
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中考现代文阅读整理大全——文体知识梳理(超详细)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一、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
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描景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形式有小说、散文、寓言童话、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记叙文的主要特点: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蕴含在材料之中,通过人、事、景、物表现出来。(*所以阅读理解就是在对各文体知识充分掌握的条件下,阅读文本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对应的作者感情和中心思想;切忌主观臆想,胡乱猜答。)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型链接:主要作用是概括故事情节和文章主要内容。
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顺叙、插叙、倒叙。
顺叙(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使文章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例《紫藤萝瀑布》《藤野先生》
插叙(暂时中断叙述,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件事情)作用:交代了......的内容(解
释了......的原因)对主要人物和情节起衬托、补充的作用;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
伏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完整;使文章
结构紧凑且富于
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例《背影》中插入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
倒叙(开头部分将故事的结局或高潮交代)作用: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制造悬念激发
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使文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增强可读性。
4. 记叙文常见线索(贯穿全文,串起文章内容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物品、事件、人物或情感;其作用是为了掌握全文结构,理解文章大意并把握文章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汇总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汇总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
中考现代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归纳共十大考点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线索: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
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作用:自然环境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题必考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六要素
中考常见类型
记叙的线索
记叙的人称
叙述顺序
常见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常见描写方式
常见表现手法
2023成都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
2023成都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一章记叙文阅读之基础知识篇
一、记叙文的概念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又包括一般记叙文。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有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游记、回忆录等。
二、记叙文的分类
第一,从内容看可以分为:①简单记叙文,其特点是事件较简单,线索和手法较单一。②复杂记叙文,事件比较复杂,内容分枝较多,采用综合表达方法。
第二,从写作对象看可分为:①写人的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处所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②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时间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③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④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三、记叙文的要素
四、记叙的顺序
1.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2.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或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突出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从头来记叙。其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原文相关的内容,插入结束后,再接着原线叙述。作用如下:
1
⑴内容方面
交代······内容,对主要情节起到补充、解释和说明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的情感,深化文章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阅读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更客观、自然、灵活地表现生活。
(3)第二人称: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就叫第二人称,它包括你、你们、您等。它贯穿在第一或第三人称中,不会单独出现在文章中。
【作用】:文章中出现第二人称,可以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如同作者与读者对话,读来给人一种亲切感。(注意:有时需要表达作者非常激动、痛恨等极端感情时,文章中突然改变为第二人称,这时,作者就以强烈的情感,去感染、打动读者。)
四、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②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③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作用】:按事件的来龙去脉来写,使文章的思路清晰,有条理性。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描写顺序有:
1.时间顺序:如按春夏秋冬顺序、从早到晚等;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里到外等。
《忆读书》
(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风筝》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作用】:补充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内容更全面,文章的结构更紧凑,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有的还可以为下文作铺垫;也有的可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有的可以和文章的某些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五、记叙的线索:
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看到,也会经常用到一些线索。我把它们归纳为六类七种。六类用单个字来表达就是:人、事、物、时、空、情。其中“情”又包含两种形式:一是以某种特定不变的情感为线索,二是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因此具体种类是七种。
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①首先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否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再仔细阅读全文内容,是不难找出全文线索的。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线索,有的包含着线索的因素。有时候,文章采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线索。
③看反复。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以及表人物情感和时空的重点词或重点句。
④有时候,则用议论抒情来显示线索,这样的线索往往是某种感情。
⑤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例如朱自清的《春》,从开头“盼望着,盼望着”看出,此处表达的是“盼春”之情;结尾“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的是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中间的段落都是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所以根据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可判断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即“盼春-----绘春------赞春”。
提醒注意的是,有的记叙文不只有一条线索,而是灵活地、巧妙地运用多个线索。如明线和暗线相互交织,主线和副线相互交织。
(一)以实物为线索。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
(二)以人物为线索。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
(三)以事件为线索。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
(四)以时间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五)以地点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如《小橘灯》按地点的转换全文可分为四部分:叙述乡公所楼上发生的事;叙述小姑娘家的情形;叙述回寓所后的交谈;交代离村后的情形。)文章以地点为线索,内容显得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六)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有一些散文没有中心事件和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这一类就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记叙的线索。
束。
例如:《荔枝蜜》,就是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的。
【作用】(1)从结构上看:贯穿全文,使文章的浑然一体,结构严谨;
(2)从条理上看: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
(3)从艺术效果上看:凸显文章构思风格,体现文章的个性化形式之美。
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一)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需注意:记叙的人称以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
描写
自然环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联想环境描写(内容)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指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万物的描写,如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雨雷电等自然景观。
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例:“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社戏》)
2、交代人物身份,刻画人物心理,体现人物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鲁四老爷的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小说对鲁四老爷书房中的陈设的描写,也很好地揭示了他肮脏的精神世界。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暗示着鲁四老爷希望自己能长寿,而他对祥林嫂的死活却漠然置之甚至深恶痛绝,怪祥林嫂死得不是时候;墙上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而他在祝福时得知祥林嫂惨死时,却勃然大怒,斥之为“谬种”,一句话就撕下了他伪善的假面具,暴露了他冷酷的心肠;而案头上摆的书籍,又说明他是一个地道的“讲理学的老监生”,是封建礼教的忠实维护者。
3、烘托/渲染/营造了···气氛/环境/情景
我们来看下面《鲈鱼奇缘》这一段文字,体会一下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