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1《认识人民币》是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原先预想学生对人民币会很熟悉,但实际上下来发现学生对人民币并不了解。
这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很少自己去买东西,平时接触人民币的机会不多。
所以上了这节课之后,我感到完成得还不是很顺利。
对此我做了一下几点反思:1、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
少数学生上完这节课还不能很好地识别不同的人民币。
人民币的的认识要注意“数字”与“单位”结合起来进行认识,认识错误的学生都是只看数字或者只看单位导致错误。
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人民币,讨论如何区分这些人民币,比如:观察同单位但不同数字的人民币,看一看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看人民币的方法。
2、学生未对人民币产生足够的好奇心。
人民币上有着很多的图案,陈晓娟老师在点评时说过,可以首先花一节课来光让学生认识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而先不教他们之间的换算。
而在认识中可以让学生深入观察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上各种图案的意义。
这样进行操作的话,学生就可以有更多的方法去区分不同人民币,并对人民币有了更多的认识,并因此对人民币产生更大的兴趣。
3、另外在教学技能上,我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这节课,我没有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表现做任何的表扬和批评。
虽然公开课上,学生在有老师在后面听课的情况下显得特别安静,但教师仍然要紧抓纪律,一些针对纪律的表扬批评的语言不能少,并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另外,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我虽然有进行评价,但评价语太过单一,没有很好地做到激励的效果。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2今天数学学习《认识人民币2》。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人民币的学具。
整节课我设计了3部分,先是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数钱,最后是换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2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25篇)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2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精选2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初步认识小面值人民币,能准确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学习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学习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方法:引得探究法。
学法: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人民币学具。
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1)谈话交流: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共同来猜个谜语怎么样?薄薄一张纸,作用可真大。
买书、买笔、买玩具都要用到它。
回答:钱。
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引导学生回答(人民币)(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币,并学会使用它们(板书:认识人民币)二、引导探究,认识人民币。
1、出示:1元(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是多少钱?(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回答:1元。
(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上面有大写的壹元及右下角也有1元)师总结:所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
(3)、那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人民币上都有国徽。
小结: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一定要像热爱我们祖国一样爱护人民币,那我怎样做才叫爱护人民币呢?(节约用钱,不随意撕毁,损坏,乱涂,乱花)(4)、让学生自己找出找出手中的1元:观察发现:(有举1元纸币,有举硬币的)引导说出人民币按材质分为(纸币和硬币)2、出示1角。
(1)、提问:小朋友们这还是1元吗?(回答:不是;是1角)(2)、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介绍一下“角”。
请学生说说辨别一角人民币的方法,师介绍:这个“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认识人民币的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人民币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当孩子们在观察、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角之间的进率。
2、经历分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参与学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重点】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难点】人民币之间的互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文具店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学习用品。
师:我们去文具店里买学习用品需要什么?生:需要钱师:请你说一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钱?学生汇报2、课件出示第46页的主题图。
①、师:小朋友和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买东西要用钱。
)②、师:再看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对,买车票也要用到钱)③、师:看这位小朋友他在干什么呢?(出示第3幅图)师: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引出课题师:看来,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师:真棒!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认一认分一分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人民币认一认,并把你喜欢的一张拿出来说一说,介绍一下。
(请一位同学上讲台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张人民币,并追问你是怎么认识它。
引导学生讲出可以看人民币上的数字,知道它的面值。
)之后教师课件出示一张一元纸币和硬币,让生生一起来认一认,巩固由数字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1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10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1这是第三次磨课,感觉自己进步很大,会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怎么结合。
现在闭着眼睛都是想这句话该怎么表达,怎么说孩子喜欢听,怎么说孩子能听懂。
这就是磨课带来的收获吧!现在我把自己第三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进行一下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始我出了一个谜语引起本课课题,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在认钱、换钱、购物这些过程中,均设了不同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情境的创设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利用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丝毫疲倦的感受。
二、注重学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直观体验。
学生在换钱的活动中,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游戏,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孩子们喜欢活动体验和游戏体验,喜欢好玩的课堂,我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在课堂上学生用手触摸学具,用游戏感受开心气氛,在玩的过程中就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在换钱的过程中,我在向学生渗透着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这种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后续学习知识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蕴涵着许许多多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学生日后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让这些数学思想成为学生数学思考的一种支撑。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说教师语言不够规范,有时候有点随意;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很单一,都是“你真棒!”“不错!”这几句评价语。
而且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还要加强学生书写格式的规范。
总之感谢这次磨课活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我要更加打磨自己的课堂,让自己有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2我之前没有教过一年,但是听其他老师说过《认识人民币》是个“烫手的山芋”。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懂得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片、实物,课件。
设计思路: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人民币,有时还使用人民币,本课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学生熟悉的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开展开放的数学活动,实施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人民币。
1、教师讲故事:星期天,聪聪来到书店,发现了一本自己非常喜欢的故事书,准备买,但一摸口袋后马上回家了。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没带钱)2、师:同学们知道生活中钱能干什么吗?你用过钱吗?在什么地方用的?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引导: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比一比,看谁学到的本领多。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二、探究新知,认识人民币。
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A、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的面值读给小组同学听,不认识的在小组里研究一下,小组无法解决的,等会儿拿到上面来,我们一起来讨论。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6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3.老师和幼儿一起统计10元钱有几种换零钱方法。
记录在大统计表中。
活动二:数学:购物计划活动目标:1.能遵守秩序,有礼貌地与人交往,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2.了解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运用10以内加减法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记录表、人民币、文具若干。
活动过程:一、取款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统计了10元钱的换算方法,现在请小朋友按自己的记录单进行取钱,凑成10元钱。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4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4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4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1在教学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我放手让学生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在突破1元=10角时,我选择送红包的方式问学生“你想要哪个红包?”学生听到送红包,个个兴趣盎然,将我本节课的重点突破的同时,也将本节课的学习气氛推向了至高点。
在教学中,我增强了一名后进生自信心,碍于自己是后进,课堂上面想说,却不知怎样开口,我在耐心引导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重视和希望,最后,他在全班同学面前用响亮的声音证明了自己也是可以的。
不足之处:在认钱环节中,由于我的疏忽,忽略了同桌认钱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未能体验到同桌互助的喜悦;指生利用展示台进行认钱时,只请了两名同学进行展示,未能给其他孩子们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说认钱方法过多,显得哆嗦。
改进方向:通过《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收获很大。
首先,作为一位年轻教学经验不多的老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读懂教材,备教材、备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探索。
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学。
多点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2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孩子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在这次活动时,我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促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让孩子们认识人民币,以及他们的面值,一开始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21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通用2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1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人教版教材第52、第5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的第1、第2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认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板书)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认识人民币》反思3篇
《认识人民币》反思3篇篇一:《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一《认识人民币》教学目标是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还是有的,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
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认识的面值,并能从人民币中找出识别的信息,但是缺乏对人民币清晰、系统的认识,对人民币的附加价值缺乏了解。
在另一个班试教时就发现,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人民币,但对其各种面值之间的联系、大小关系都不甚了解,甚至有孩子说5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一个1分钱的硬币。
因此在后来修改时,我有意识的将元、角、分的十进制关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孩子们大多都有购买的经验,但是支付方式和购买方案欠灵活,因此采用了课本上做一做的习题,1元可以买什么东西?商品有1元的冰棒、5角的作业本、1角的扣子。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自己寻求答案,想出多种购买的方案,可以只买一种商品,也可以两种或多种商品,在思考中进一步体验到人民币在生活中重要性。
一整课上下来,我自己感觉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本来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经常接触的东西,学起来很有劲,认识人民币和换钱游戏的环节都积极踊跃的参与。
但是从随堂的练习中来看,我对新版、旧版人民币的认识这一块还是把握不够。
教材是2000年编写的,那个时候市面上大多流行的是第四套人民币,而到如今第四套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了,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五套人民币大多都能从生活中认识,这堂课只是把知识系统化清晰化;而第四套人民币对他们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知识点。
但是书上的习题大多已第四套人民币为主,孩子们纷纷说看不清楚。
其实在认识人民币一环节,我就将同样面值的第五套人民币和第四套人民币就出示在一起,我的本意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两种版本的人民币联系在一起了。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3篇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教学内容: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教材分析:本课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把人民币这一概念的学习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通过兑换人民币,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最后开展各种购物练习,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突破方法:借助模拟人民币,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和操作等活动中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小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模拟人民币、文具用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用实物投影出示模拟钱币。
(学生回答钱或人民币)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这些钱就是我们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人民币。
(板书)请你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人民币?结合教材第52页前3幅主题图,学生自由回答,体会人民币的用途,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出示教材第52页第四幅主题图。
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指名说一说图意。
先在小组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安排零花钱的,有存钱的习惯吗?存钱可以做什么?老师再指名回答。
师小结:人民币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从小要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要养成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板书:认识人民币【设计意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正确运用数学知识可以使生活得到改善。
《认识人民币》反思精选5篇
《认识人民币》反思精选5篇《认识人民币》反思篇一以下是关于《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这一周多主要让孩子认识了人民币,没想到会这么困难!累的我嗓子都快不出音了,孩子还是晕晕乎乎的!好郁闷!《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要完成上述这些目标,是要依赖于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
对于人民币,我觉得学生应该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它的用途,更不用我们去讲。
所以在上本单元之前,以为会非常容易的,还曾想着压缩课时,但是开始之后,我才发现一切根本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原本3个课时的课,我足足用了一个星期,又复习了2天,直到今天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迷迷糊糊。
这让我思考了许久,怎么会这样呢?《人民币的认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大,每次教学总感觉效果不理想,在三年前的教学中早就领教过它的看似容易实则很难,所以在课前我充分进行了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帮助孩子们轻松掌握本节课知识,觉得准备的比较充分了,但是上完课我还是感到不满意。
再次反思,发现根源可能在以下几方面:1、教材与生活的脱节: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本以为那样可以更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人民币。
但由于我的疏忽,书上或练习题中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当然我也准备了有关5套人民币的知识,可是只是匆匆认识,毕竟不是孩子们每天所见的,可效果不是很好,遇到旧版人民币的图时大多学生不认识,尤其是现在几乎不用的2元钱。
还有孩子们年龄小,平时接触人民币机会少,他们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可能只限于收几百元压岁钱,绝大部分还是家长保管,平时家长很少让孩子自己去买物品,偶尔买的也多限于一两元的小东西,接触较多的是5角和1元,其他的几乎很少接触,所以他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难度,更不用说兑换人民币和买卖物品的计算,他们掌握起来更困难。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优秀8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优秀8篇首先,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让他上台找出来展示给大家看,在交流中基本认识了人民币。
在接下来的分一分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正确的分类,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
还知道了按元、角、分来分类。
为下面认识人民币的几种辨认方法做好准备。
其次,我发现学生对1元、5角较熟悉,认识很快,对它们的换算也得心应手。
对于2角、1角、5分、2分、1分比较陌生,在换算“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时,只有班级里思维比较灵活的几个孩子积极举手。
我想,要理解“几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这个问题要用到“倍”的知识,再加上一年级小朋友很少自己花钱买东西,并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用1角、2角的机会几乎是零,为了让学生明白“5张2角可以换成1张1元”,我先一张一张地出示2角,再用加法计算5张2角是10角,也就是1元,让学生直观理解元和角的换算,过程较繁琐,效果也不满意,因为有的学生很快就忘了。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只有单位相同,相应的数才能直接相加。
在教学中,我也强调了这一点,半数以上的学生记性不错,很注意观察插图,认清人民币上的面值,明确单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看到数字就进行计算,出现了30元+2角=32元这类错误,于是又重点明确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先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名称再进行计算。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1、书上和练习册上的人民币有些是旧版的,而学生现在用的几乎全是新版的人民币,所以对于旧版的不是很了解,于是在介绍人民币时,老版和新版的我都一起给学生看了,在后来的练习中也就没有问题。
2、在课后练习中,有很多人民币兑换的实际问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假币自己先拿一拿,再做题。
如:4元3角、50元、80元6角等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换钱、摆钱、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为主体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5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一我授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认识人民币》。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了解元角分的进率,会进行兑换等。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认钱、分钱、换钱、购物等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
针对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浅显认识,但对元角分的关系又不是很清晰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初我利用“购物”这一谈话形式导入新课,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外币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人民币。
在开展“认人民币”活动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认识人民币。
在接下来“人民币分类”的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很轻松地完成人民币的分类。
通过分类知道了纸币和硬币,还知道按元、角、分来分类,进而进行兑换,了解进率。
在活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渗透品德教育。
使学生懂得要爱护人民币,正确合理使用零花钱等。
在购物环节,我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准备好钱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进行生活经验的在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实际生活的购物能力。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还有很多不足:1、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的角度不够宽泛,细节观察不到位。
2、学生有了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
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二有关人民币的教学一直困扰着我,虽然每个孩子都认识钱,都花过钱,但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单独使用的人民币都是小面额的。
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一般只用过1角、2角、5角、1元、2元的人民币,极个别家庭比较好的学生有时拿过5元的人民币,对于更大面额的,家长不会放心地教给学生。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4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精选4篇)认识人民币篇1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2.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
(二)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能准确进行简单的角、分之间的换算。
(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和注意节约、讲究卫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 元=10 角、1角=10 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弄清元、角、分的进率关系,并能用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准备壹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若干张和硬币各若干枚,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
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复习:(1)2 里面有()个1;5 里面有()个1;10 里面有()个1。
(2)10 个10 是()。
二、探究求知1.导入:教师拿出一些不同种类的钱。
你们知道钱在中国又叫什么吗?让学生明确:钱又叫人民币。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2.认识“分”。
(1)教学例1出示1 分、2 分、5 分硬币各一枚,引导学生看,并提问:这三枚硬币面值各是多少?再启发同学们想一想:1 分、2 分、5 分这三种人民币用的单位都是什么?教师板书:分(2)教师说,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2 个1 分是几分?可以用哪个面值的硬币代替?拿出来看一看。
5 个1 分是几分?可以用哪个面值的硬币代替?拿出来看一看。
学生汇报:1 个1 分是1 分。
2 个1 分是2 分,可以用面值是2 分的硬币代替。
5 个1 分是5 分,可以用面值是5 分的硬币代替。
(3)反馈练习:投影填空:②游戏:“看哪一组摆的最好”,同学们可以以组为单位,互相商量:3 分有几种摆法?6 分有几种摆法?教师总结摆法:③把教科书例1 填充完整。
3.认识“角”。
(1)教学例2①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数出10 分时,问:10 分可以换哪一张人民币?是多少?(1 角)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10 个1 分可以换成1 角。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
认识人民币教案(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人民币》教案篇二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第二册《人民币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面值,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能力、应用能力;3.受到爱护人民币及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0篇)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0篇)《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通用20篇)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1《认识人民币》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第5单元,今天是第一个课时,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下面是我对《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反思。
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在设计这一节课时,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家长一般不放心小孩独自出门,因此他们独立购物的机会较少。
虽然学生对认识人民币有一定的基础,但对如何合理使用缺乏经验。
针对以上分析,在教学前,我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机,先询问家长,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还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调查。
结果不仅证明了我的分析是正确的,还发现多数学生在买东西时付几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比较难。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挂图。
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人民币的地方,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中我还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认识人民币的这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己认识人民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实践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事情,因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自己观察人民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同时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分币的教学不够理想。
第一是学生对分币比较陌生,因为“分”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而我对此又估计不足。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1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
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2、创设自主、合作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中,要充分估计学生的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处理教材。
如:认识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分一分手中的人民币,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纸币和硬币,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分成分币、角币和元币,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
接着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
最后,组织全班学生认识分币、角币和元币。
3、充分利用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物图和实际的人民币的直观作用,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受到爱祖国、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教育。
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与理解了元、角、分,并初步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学会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反思2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我在设计《认识人民币》这课时,充分利用“兴趣”这一手段。
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看购物的课件。
联系学生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
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的学习。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通用8篇)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通用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掌握对10元以内人民币的认识。
3.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10以内“仿真人民币”,各种玩具,画有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盒子。
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活动。
提问幼儿:平日吃的东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说出是用钱买来的,教师出示“仿真人民币”问幼儿:认识他们吗?他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发给幼儿每人一套“仿真人民币”,让幼儿辨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让幼儿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例如,教师说出四元,幼儿取出四张一元的人民币;师说六元,幼儿取出一张一元的,一张五元的人民币,或取出六张一元人民币。
3.游戏活动。
教师变成售货员,卖给幼儿玩具,教师说出玩具的价钱,幼儿按量取钱,谁取得既快又准,就把玩具卖给他。
幼儿买到玩具后,可以和其他幼儿继续进行游戏,持有不同玩具的'幼儿之间可以进行买卖,用“仿真人民币”进行交换。
4.交流小结,让“仿真人民币”回家。
每个盒子上都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根据盒子上面值的不同,把人民币送到相应的盒子里。
5.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内放置十元以上的“仿真人民币”供幼儿继续探索认识。
活动反思《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中班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2.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3. 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 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 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
(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
一、教材说明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我选用了培智数学教材第四册和第五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编。
它是在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读写和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因为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是相同的,所以学生再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就有了一定基础。
由于这一内容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生活经验。
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拟定了三个教学环节即:情境引入,导入新课环节;自主探究,掌握新知环节;应用拓展,联系生活环节来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借助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来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情境引入,导入新课环节我从储蓄罐情景引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又向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自主探究,掌握新知环节我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互动,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和分类。
尤其是对于难点内容人民币的进率掌握上我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答案。
二是在学生交流中自然导出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
从而为人民币单位的互换打下基础。
应用拓展,联系生活环节是在清晰识别人民币,掌握元角十进关系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设模拟购物情境,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二、教学主题
认识人民币。
三、教学目的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互换。
2、培养参与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行爱惜人民币的教育,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4、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钱、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
出示卡通小熊储蓄罐,摇一摇问:小朋友,你们猜猜我肚子里装得是什么?
师:原来它是一只小熊储蓄罐,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储蓄罐吗?你们把它派什么用的?(存钱用的)
2、进行爱惜节约用钱,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师:对!储蓄罐可以帮助我们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
让我们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钱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用?(捐款献爱心、付学费)
3、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人民币)
师:对,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面乱画。
同学们都看过钱,也用过钱,但是对钱的认识还不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人民币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 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好多人民币,放在纸盒里,请小朋友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同桌互动)
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二)人民币分类
1、师:刚才,大家已初步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组桌上有许多人民币,我们来帮助它们分分类,想一想,可以按什么分?
(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
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
交流: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小结:人民币按种类分可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类。
小朋友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
板书:元、角、分
2、问:那么,你们知道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票面呢?两人一组互相找一找、说一说。
(同桌互说)
生交流,师演示各种人民币,并完成板书。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购物游戏。
师:老师手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熊,它的售价是一元,你们想要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付呢?分小组用你桌上的钱摆摆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方法
最多,老师就把小熊买给他,好吗?(小组竞赛。
)
教师评价板书:
1元2张(枚)5角
5张2角
10张(枚)1角
总结:不管拿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
板书:1元=10角
2、师:那么,你知道1角可以换几枚1分吗?为什么?
出示:1角=10分
你知道1角可以怎样换?
1角10枚1分
5枚2分
2枚5分
小结:小熊知道了小朋友学了新知识,也替我们感到高兴。
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3、完成练习:兑换人民币
小结: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并且利用这些关系还会兑换单位不同的人民币,真棒。
三、应用拓展:
电脑出示:网上小小超市
铅笔盒8元练习本1元尺2元钢笔5元橡皮3元包书纸5元
剪刀3元自动卷笔刀15元
师:我们来到了文具用品柜台,这有很多东西每组有20元钱,你们准备怎么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分组活动)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让我感受很深。
把与实际紧密联系的人民币知识教授给同学们,让他们对这个知识点记忆深刻。
这个案例给了我如下启示:
1、师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
这节课我与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让他们来说来讲,让他们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给了他们很大的自主空间。
2、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来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
如本节课,把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辩识作铺垫。
让学生自己看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
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的特征。
接下来是灌输爱护人民币的思想,这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从小教育小学生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
养成合理用钱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适度的引导与发散,使学生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讲出了爱护人民币的一些做法,无形中又反过来强化了必须爱护人民币的理论。
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