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为作文画插图》桂美版(广西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为作文画插图》桂美版(广西版)(1)一. 教材分析《第9课为作文画插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为自己的作文添加插图,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作文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掌握插图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作文写作能力,他们对于插图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插图创作方面缺乏灵感和技巧,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插图在作文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创新和绘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插图在作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2.如何运用插图来表达作文内容,丰富作文形式。
3.插图的创作技巧和灵感来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和插图,让学生了解插图在作文中的作用。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插图,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经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优秀作文和插图,用于案例分析。
2.准备画纸、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
3.准备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和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优秀作文和插图,引导学生思考插图在作文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插图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插图的创作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插图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插图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作文的表达效果。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插图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为一篇自己的作文创作插图,下节课分享。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 收藏与展示》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7课收藏与展示》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第17课收藏与展示》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收藏与展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收藏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教材内容包括欣赏各种收藏品和展示方式,学习如何选择、收藏和展示美术作品,以及如何运用创意和技巧进行展示设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对美术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收藏和展示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收藏和展示的概念理解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收藏与展示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收藏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创意和技巧进行展示设计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收藏与展示的基本知识,学会选择、收藏和展示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创意和技巧进行展示设计,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收藏与展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收藏和展示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收藏和展示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收藏和展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收藏和展示的经验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收藏品和展示用品,如画作、邮票、古董等。
3.展示场地或模拟展示环境。
4.展示设计相关书籍或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收藏与展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种收藏品和展示方式,让学生了解收藏与展示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收藏和展示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美丽的铜鼓 》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美丽的铜鼓》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材以铜鼓为主题,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铜鼓的起源、发展、种类和装饰特点等内容。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铜鼓图片,便于学生欣赏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民族民间美术方面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培养。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美、表达美,通过本课的学习,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出具有创意的铜鼓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欣赏美的能力。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设计制作铜鼓作品。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铜鼓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铜鼓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材料。
3.课堂所需的其他物品,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铜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铜鼓的美,激发学生对铜鼓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铜鼓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铜鼓的价值。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铜鼓的图片,分析铜鼓的装饰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设计制作铜鼓作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评价、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广西版
第一课为书籍添彩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欣赏、评述,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欣赏、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
好的书籍封面和精美的插图不仅以其艺术魅力感染读者,同时准确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涵,增添阅读兴趣。
2、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思特点。
它以最简洁直白的视觉形象传递书籍深邃的主要内容,表达文学作家的思想情感,补充、延伸、拓展书籍文字的内涵。
3、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图特点。
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文字(书名、作者、出版社、小标题等)、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
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
4、作业: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5、后记第二课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绘画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正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对绘画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绘画艺术的多元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
三、教学教程: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把课前准备、搜集到的绘画作品摆放到桌面上供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观看。
2、观察颤别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扎染|广西版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扎染|广西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扎染的历史和发展2. 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3. 扎染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扎染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画纸、彩笔、染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染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扎染的历史和发展,引导学生对扎染产生兴趣。
2. 通过展示一些扎染作品,让学生对扎染有一定的认识。
二、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的学习(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扎染的基本技巧,如扎、绑、缝等。
2. 演示扎染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三、创作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选择合适的扎染技巧进行创作。
2. 引导学生注意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
四、作品欣赏和分析(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和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板书设计:1. 扎染的历史和发展2. 扎染的基本技巧:扎、绑、缝3. 扎染的制作方法4. 色彩搭配和图案设计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扎染技巧,回家后创作一幅扎染作品。
2. 要求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色彩搭配和谐,图案设计新颖。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掌握程度如何?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学生对扎染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4. 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作业设计部分。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色彩复习》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色彩复习》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色彩复习》这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的内容,属于广西版桂美教材。
本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色彩的冷暖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教材中还提供了丰富的色彩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分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学习过一些色彩知识,如色彩的三要素、冷暖知识等。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色彩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也有所差异,需要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能够灵活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色彩创作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知识。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示范法:展示优秀的色彩作品,分析其中的色彩运用。
3.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创作。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色彩知识资料、优秀作品示例。
2.学生准备:带上之前的美术作品,以便于分析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色彩知识,如色彩的三要素、冷暖知识等。
然后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色彩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对作品色彩运用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色彩实践,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题材,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4课教学设计|广西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情感,促进个性发展。
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理论2. 绘画技巧与方法3. 欣赏与评述4. 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审美能力的提高,创作实践的培养。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与方法的运用,个性表达的把握,欣赏与评述的能力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画纸、画笔、水彩、彩泥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美术世界。
2. 讲解: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绘画技巧与方法,欣赏与评述的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4.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14课2. 板书内容:美术基本知识、绘画技巧与方法、欣赏与评述、创作实践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发挥创意,体现所学技巧,注重画面效果。
八、课后反思1.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绘画技巧与方法的运用情况,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是否丰富,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反思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与评述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创作实践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关注细节:教学内容一、美术基本理论1. 美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建筑等艺术形式。
2. 美术的历史发展:了解中外美术史,掌握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
广西版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
广西版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创造和表现能力。
3. 通过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形体与空间的认识:通过观察、描绘、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物体的形状、组合和空间关系。
2. 彩色的认识与运用:通过颜色的观察、辨认、运用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颜色的概念和运用技巧。
3. 图像的表现与创造:通过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活动,帮助学生表现和创造个人想象中的图像。
4. 人物形象与特征:通过观察、模仿、变换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5. 艺术材料与工具的使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艺术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 搭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学生观察、模仿和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术技巧。
2.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导向,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创作,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活动,通过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形体与空间的认识a. 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特点,比较它们的异同。
b. 进行绘画实践,描绘各种物体的形状和空间关系。
2. 彩色的认识与运用a. 通过观察彩色图画、物体,辨认不同的颜色。
b. 进行色彩分类和组合的练习,培养学生对颜色的敏感性和准确搭配能力。
3. 图像的表现与创造a. 进行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
b.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4. 人物形象与特征a. 学习观察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技巧。
b. 进行人物形象的变换和创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 风雨桥 》桂美版(广西版) (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风雨桥》桂美版(广西版) (1)一. 教材分析《风雨桥》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3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风雨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智慧与技艺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民族特色。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培养对民族建筑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观察能力,对建筑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风雨桥的特殊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内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雨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对民族建筑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风雨桥特点的美术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风雨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
2.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风雨桥特点的美术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风雨桥的魅力。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建筑风格,突出风雨桥的独特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绘制风雨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收集风雨桥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其他相关建筑的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风雨桥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风雨桥的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独特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风雨桥的建筑特点,如桥廊、柱子、斗拱等。
然后让学生动手绘制风雨桥的局部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对比其他建筑风格,让学生分析风雨桥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建筑中融入民族元素,创新发展。
广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广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广西特色文化——广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
2. 通过学习广西特色文化,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
2. 学习广西特色文化,如广西壮族民歌、广西民间工艺品等。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教学准备:1. 广西地图、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广西特色文化的相关资料。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广西地图,让学生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谈论广西的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广西的特色文化,如广西壮族民歌、广西民间工艺品等。
2. 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广西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和材料,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广西特色文化进行绘画。
2. 学生可以选择绘制广西壮族民歌的场景、广西民间工艺品的形象等。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2.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增强他们对广西特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学习过程,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广西特色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进一步了解广西特色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民间工艺品展览,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创作表现。
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注重对他们的创意和表达能力的肯定。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广西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和民族文化,同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对广西特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 风雨桥 》桂美版(广西版) (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3课风雨桥》桂美版(广西版) (1)一. 教材分析《风雨桥》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桂美版(广西版)。
本课主要介绍风雨桥这一独特的民族建筑艺术,通过欣赏和分析风雨桥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建筑的美学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雨桥的图片、民间故事和建筑特点等,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民间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民族建筑的兴趣可能不够浓厚,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风雨桥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3.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建筑艺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特点和美学价值,学会用美术语言表现风雨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风雨桥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风雨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风雨桥的美。
2.讲解法:教师讲解风雨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
3.实践法:学生动手绘制风雨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分享绘制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风雨桥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画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风雨桥的风貌,引导学生关注风雨桥的独特美。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雨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美学价值,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绘制风雨桥,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绘制心得。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扎染》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扎染》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第5课扎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扎染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扎染技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美术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介绍,又有图片展示,还有详细的制作步骤。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都有所了解。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是,对于扎染这种传统手工艺,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和实物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学会运用扎染技法创作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特色的扎染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扎染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技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扎染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传统手工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巧,讲解扎染的制作方法。
3.示范演示:教师现场演示扎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扎染技巧。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制作扎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扎染技巧在创作中的运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扎染的起源、发展、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快速地回顾所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三个方面进行。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风雨桥》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3课风雨桥》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风雨桥》是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13课的内容,属于广西版桂美教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通过欣赏和分析风雨桥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对风雨桥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运用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具有风雨桥特点的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实践操作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制作有一定的掌握。
但对于风雨桥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风雨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风雨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能够运用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创作出具有风雨桥特点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风雨桥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风雨桥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掌握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将风雨桥的特点融入到作品中,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评价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风雨桥的图片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利用纸质材料和绘画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风雨桥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风雨桥的独特造型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区的风雨桥图片,分析风雨桥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使学生对风雨桥有更深刻的认识。
3.实践与指导:为学生提供纸质材料和绘画工具,指导学生运用剪贴和绘画相结合的方法创作风雨桥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色彩复习》桂美版(广西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色彩复习》桂美版(广西版)一. 教材分析《色彩复习》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色彩知识,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搭配原则,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绘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回顾和巩固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搭配原则,提高对色彩的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和交流,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色彩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搭配原则以及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特别是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交流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和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绘画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复习:回顾和巩固色彩的基本概念,如色彩的分类、三原色、色彩的冷暖等。
3.色彩搭配原则:讲解和演示色彩的搭配原则,如对比搭配、协调搭配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绘画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借鉴。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8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桂美版(广西版)(2)
五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8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桂美版(广西版) (2)一. 教材分析《第8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浮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善于观察、思考,勇于动手实践。
但部分学生对浮雕的制作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浮雕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浮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展示,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浮雕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讲解示范:讲解浮雕的制作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3.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方法制作浮雕。
4.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进行浮雕的创新设计。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老师总结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1.浮雕的概念与特点2.浮雕的制作方法3.创新设计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作品的创意性、美观性和制作技巧。
2.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学生对浮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本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 扎染 》桂美版(广西版) (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扎染》桂美版(广西版) (2)一. 教材分析《第5课扎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扎染的历史、扎染的基本技巧(如折、扎、绑等)、扎染的制作过程以及扎染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对扎染的了解可能有限,对扎染的制作技巧和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扎染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知道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2.让学生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如折、扎、绑等)和制作过程。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扎染的技巧运用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历史、特点和制作技巧。
2.演示法:展示扎染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提高操作技能。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的扎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5.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制作心得,培养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扎染教材、课件、扎染作品、各种扎染材料和工具(如布、绳、染料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扎染现象,如衣物、家居用品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物品为什么会呈现出这样的花纹?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扎染。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扎染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扎染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
然后,展示一些优秀的扎染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中的图案、色彩和制作技巧。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 扎染 》桂美版(广西版) (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扎染》桂美版(广西版) (2)一. 教材分析《第5课扎染》是桂美版(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各种绘画和制作技巧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扎染这一传统手工艺,大部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扎染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扎染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2.演示法:展示扎染作品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4.评价法: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扎染作品、染色剂、扎染工具(如橡皮筋、线等)、画纸、画笔、剪刀等。
2.材料:白布、彩纸、绳子、瓶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扎染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扎染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扎染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对扎染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扎染技巧,如折、绑、卷等,并学会如何染色。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制作心得和经验。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尝试运用扎染技巧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 自己动手做浮雕》桂美版(广西版) (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8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桂美版(广西版) (1)一. 教材分析《第8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浮雕的历史背景、种类、制作技巧等,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浮雕知识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浮雕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浮雕的概念和制作方法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学生之间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的指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浮雕作品。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浮雕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浮雕制作技巧的应用。
3.创作具有个性的浮雕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
2.示范法:演示浮雕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欣赏,提高审美能力。
4.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浮雕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雕刻刀、画笔等。
2.准备一些浮雕作品,用于展示和参考。
3.划分工作区域,确保学生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浮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浮雕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对浮雕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2.呈现(10分钟)讲解浮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制作方法。
重点讲解浮雕的制作技巧,如雕刻、绘画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浮雕制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提高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 美丽的铜鼓 》桂美版(广西版)(1)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美丽的铜鼓》桂美版(广西版)(1)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铜鼓》是广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的第12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我国少数民族——壮族的铜鼓文化,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同时,本节课还要求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铜鼓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剪贴等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壮族铜鼓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铜鼓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可能对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铜鼓作品。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铜鼓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铜鼓图片、剪贴、泥塑等材料。
2.学生准备:美术作业本、剪刀、胶水、泥塑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壮族铜鼓的起源、制作、图案等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铜鼓文化。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铜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铜鼓的图案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创作铜鼓作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剪贴、泥塑等表现手法,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创作铜鼓作品。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评价,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为书籍添彩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不同形式的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欣赏、评述,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和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
教学重难点:欣赏、评述书籍封面与插图,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
好的书籍封面和精美的插图不仅以其艺术魅力感染读者,同时准确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涵,增添阅读兴趣。
2、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思特点。
它以最简洁直白的视觉形象传递书籍深邃的主要内容,表达文学作家的思想情感,补充、延伸、拓展书籍文字的内涵。
3、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图特点。
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文字(书名、作者、出版社、小标题等)、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
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
4、作业: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5、后记第二课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外国绘画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2、能力目标:学会简单的美术术语,并正确地使用美术术语对绘画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述。
3、情感目标:感受绘画艺术的多元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
三、教学教程: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把课前准备、搜集到的绘画作品摆放到桌面上供小组同学一起交流、观看。
2、观察颤别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
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欣赏:艺术形式:主要是线条、色彩、笔法、构图等。
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1)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2)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
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3)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绘画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4)教师课堂小结。
5、作业:感受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6、教学后记:第三课老房子新房子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观察家乡的住宅建筑,了解新房子、老房子的外观、结构、材料等特点。
2、能力目标:练习用线描方法进行写生,掌握写生的取舍及线条的繁简、疏密运用。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飞爱护生活环境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新房子、老房子的外观造型以及构造特点进行观察分析和写生。
教学难点:注意把握建筑物的结构特征与基本透视关系,正确运用和处理线条写生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赏析。
(1)激情引趣,板书课题:老房子新房子。
引导学生说一说:老房子和新房子各有什么特点?(2)出示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挂图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3)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新、老房子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分析,简要介绍我国古老传统民居的特点。
2、观察。
(1)出示范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范画的表现方法。
(2)分析范画,讲授线描写生的方法和要求。
(板书)取:把能够表现景物的轮廓、结构和特色的部分留下。
舍:把烦琐、杂乱以及影响主体的部分舍弃掉。
教师作简要的技法演示:强调画面中线条的疏密、繁简、曲直、方向、对比的处理技巧。
3、作业布置:介绍我国古老传统民居的特点。
4、教学后记:第四课扎染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三、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2、导入:(1)欣赏丝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2)小结: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
3、讲授新知识4、作业布置: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5、教学后记:第五课想像中的乐园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想像中的乐园”的创作,使学生学会想像画的创造性。
2、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记忆能力和表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乐观、自信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想像思维,开发创造能力,创作出一幅充满童趣的想像画。
教学难点:作品的构思、构图,形象、表现手法的创新。
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教师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画面体现出大胆想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向往的美丽世界——也许是瑰丽多彩的水下世界,也许是神秘莫测的太空奇境,也许是趣味无穷的动物天地……总之,它是我们心中的乐园。
3、讲授新知:教师引导学生畅谈对所播放飞展示的示例图片或范画喜欢的原因,使学生对想像画的造型、色彩和表现形式有较直观的认识和体会,并出示各人课前搜集的图片来进一步分析其特点。
可以从取材范围、人物、建筑、自然景物的造型及色彩等方面来分析。
4、作业布置:创作出一幅充满童趣的想像画。
5、教学后记:第六课纸造型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通过模仿制作折纸动物造型,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动手、动脑制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2)、通过设计制作练习了解折纸造型的艺术特点、构成原理和基本技法,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感知生活中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折纸雕塑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学生初步运用构成方法临摹和创造折纸动物作品,提高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和立体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临摹作品增强学生的现代艺术观念,以及折纸雕塑的设计构思、各部件的大小比例、色彩的搭配。
三、教学内容:1、本节课主要是利用白卡纸、色卡纸或旧挂历制作立体动物动物造型。
2、知识点的作用:(1)、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2)、对折纸雕塑的描、剪、折、卷、接、粘等技法,表现出丰富的联想和独特的个性。
3、作业布置:制作立体动物动物造型。
4、教学后记第七课自己动手做浮雕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浮雕的历史和艺术特色,体验雕刻材料的特性。
2.能力目标:选用合适的材料,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掌握一些雕刻手段和技法,成功地雕刻出一件浮雕制品。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自己操作的材料,雕刻出一件表现动物、植物或其他造型的浮雕作品。
教学难点:雕刻技术的掌握和雕塑作品的构思创意。
三、教学内容:1.学生准备:泥团、肥皂、红萝卜、白萝卜、马铃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等。
2.教师准备:石膏浮雕、雕塑作品图片、浮雕图片、几种浮雕作品、泥团、肥皂、斜口刀、小刀、各种雕刻工具等。
3、作业布置:学会雕刻出一件浮雕制品。
4、教学后记:第八课为自己的作文插图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
2. 使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探究、发现、创作的愉悦与成就感,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3. 了解插图及其运用,作品设计新颖、独特。
二、教学重点: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教学难点: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教具准备:收集带有图文的书籍,绘画工具等。
三、教学过程1、欣赏导入:学生展示收集的图文资料(杂志、学生读物等)。
2、体验感受:朗读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
.要求学生可加上自己的联想来描述作品中印象最深的地方。
3.欣赏文学作品中配的插图。
3、方法指导:1.选择作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其他人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2.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4、自主表现:1.构思插图,鼓励学生将与众不同的想法用画笔表现出来。
2.师巡视辅导。
5、课堂评价:1.自评:谈谈自己构思中的得意之处。
2.互评:互相交流、欣赏、评议。
6、作业布置: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
7、教学后记:第九课水墨画头像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或难点: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2.引导分析: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教学后记:第十课身边的雷锋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
2、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3、培养团结互爱、热心助人的高尚情感,提高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2、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
三、教学过程赏析学雷锋主题画优秀范例,简介人物画创作。
赏析过程:(1):赏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2):赏析画中人物动态、心情。
(3):先关环境背景的衬托。
作业布置:简介人物画创作。
教学后记:第十一课图腾柱执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图腾和图腾柱。
2、能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出图腾柱的图案。
二、教学重点:用绘画的方法运用各种形式组合一个图腾柱。
教学难点:能创造形象夸张,变化的图腾柱图案。
三、教学内容1、划分柱体单元2、画出柱体外形3、添加装饰纹样4、作业布置:设计出图腾柱的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