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教材: 六下第10课《古诗三首》
部编版(新教材)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 第10课 古诗三首(教案+反思)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理解“焚烧、千锤万凿、粉骨碎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和诗歌背景,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以及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了解诗的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马图)马,在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战场上,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唐代有一位诗人生平写了几十首有关马的诗歌作品,马对他来说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古诗,去探索李贺的精神世界。
(板书课题:马诗)二、简介作者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诗鬼”。
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在元和八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时英年早逝。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通诗句。
2.谁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诗的朗读节奏)3.指名再读,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最后全班齐读一遍。
5.通过刚才的朗读,请大家思考:诗题中的“马”是指哪种马?(战马)6.从哪里能看出这是一匹战马?(大漠、金络脑)7.理解字词。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跑。
此处有“奔驰”之意。
师小结:通过了解字词的意思,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边塞诗。
六年级下册马诗古诗三首
六年级下册《马诗》古诗三首
《马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下边按教材顺序整理分享这些古诗的原文和译文。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覆盖着大漠,在月光下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何时将要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里任意驰骋呢?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
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六年级下册第1 0课《古诗三首》课文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课文一、古诗三首概述本课课文《古诗三首》选取了三首经典的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这三首古诗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让学生了解古诗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情怀,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在学习《古诗三首》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增长见识,提升审美情趣。
二、《登鹳雀楼》1.概括:《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沧桑的感慨。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的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飘忽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景物的描写,如“九州生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使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
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沉思。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登鹳雀楼》,可以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见地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赏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静夜思》1.概括:《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夜晚孤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深情和宿醉后的清醒。
2.主旨:表达了对孤独寂寞的描写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夜晚的孤寂景象,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4.启示意义:通过学习《静夜思》,可以使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深情,培养学生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引导学生珍爱当下,感恩生活。
四、《望庐山瀑布》1.概括:《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豪迈激昂的志向和决心。
2.主旨:表达了对壮美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奋发向上的期许。
3.诗词分析:诗中通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等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自身的豪情壮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 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同步练习课文知识点我会写:络:络纱络丝络线脉络网络络绎锤:锤打锤子铁锤木锤千锤百炼凿:凿井开凿凿子圆凿凿壁偷光焚:焚香焚毁焚烧忧心如焚玩火自焚多音字:似:sì相似 shì似的当:dāng当前 dàng适当络:luò脉络 lào络子骨:gǔ骨头 gū骨碌形近字:络(网络)洛(洛阳)锤(锤子)捶(捶打)焚(焚烧)婪(贪婪)问题归纳:1、《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马诗》借马渴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自己希望有一个广阔空间,施展抱负,报效国家。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3、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猛吹,抒发自己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后习题答案:二、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2)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三、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马诗》》借马渴望套上金络脑,驰骋千里,抒发了作者渴望得到重用,以便施展抱负,报效国家的志向。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石》借竹子扎根破岩,不怕狂风吹袭,表现了作者坚定顽强的精神。
相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马诗》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
⑩ 古诗三首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文天祥领兵坚持抗 元,后兵败被俘,誓死不屈,写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青”,展现出爱国、顽强不屈的英 雄气节和民族精神,体现了远大的 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和信念
阅读 表达
咏物诗
不要多写一横
四横之间的 间隙要匀称
这些事物所处的环境都 是非常恶劣的,充满了困难 和挑战。
请你想想 资料袋主要整 理了哪些方面 的资料?
一是对郑燮生平经 历的介绍;二是对《竹 石》的介绍。
竹子的生长环境是非常恶劣的,长在破败的岩石中,一年中要经历风霜雨雪 的侵扰。再读读资料中郑燮生活的环境,充满了酸甜苦辣,是“世态炎凉”的。 这样一比较就能发现,诗人生活的环境就如同竹子的生长环境,有着共同的特点。
如果查找有 关于谦和《石灰 吟》的资料,可 以查找哪些资料 呢?
方法:
1.查找有关诗人于谦生平事迹的材料。 2.查找与诗人创作《石灰吟》有关的背景 资料。 3.查找于谦诗词作品的写作风格和特点等 资料。
再见
在学习这三 首诗的时候,我 们运用了哪些共 同的学习方法呢?
这三首古诗都是通过介绍事物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和 志向。我们常常把这样表达的方法称为“托物言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些事物所处的环境都 是非常恶劣的,充满了困难 和挑战。
这些事物所处的环境都 是非常恶劣的,充满了困难 和挑战。
这些事物所处的环境都 是非常恶劣的,充满了困难 和挑战。
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诗人借马抒情,寄托自己渴望像这马儿一样被 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何当”一词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何当”即何时将要,表现了诗人渴望 建功立业却自知遥遥无期的意味,尽显无 奈,又寄托希望。
前两句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景色描写给人留下一种苍茫、悲凉之 感,为表达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做了情感上 的铺垫。
辨 表示一种鸟,燕子,读四声;表示周国 析 朝名、指河北北部、作姓时,读一声。
例 句
春 燕天(y到ā了n),国燕是(周yà朝n)诸侯子国飞的回国来名了。。
似
sì( 似乎) shì(似的)
辨 只有“似的”时候,助词。读shì,其 析 余时候,读sì。
例 他似( sì )乎睡着了。 句 大雪像鹅毛似( shì )的。
燕山 ( yān
√
燕子 ( yān
yàn) y√àn )
二、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脑,飞快奔 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时的原野!
三、《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
课后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马诗》, 背诵《马诗》。
字词乐园
我会写
络
(网络)
重点字讲解
luò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纟
点
击
组词:网络 笼络 络线 丝瓜络
播
放
造句:网络世界是虚拟的,青少
年不要沉迷于其中。
书写指导:“各”首笔撇较短,横撇和捺要伸展。
字歌识字法
识字方法
络
各位听我说,网络连你我。 朋友在洛阳,格外有收获。
多音字
燕
yān(燕京 ) yàn(燕子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有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诗歌赏析1.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墨梅》中“洗砚池”这个典故与下面哪位人物有关( )A.王维B.王安石C.王羲之D.王之涣(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题画诗,咏的是画中的事物,实际赞颂的是人B.《竹石》前两句写了竹子的特点,后两句写出了竹子的品格C.《墨梅》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了墨梅的形态,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志向D.两首诗的表达的感情是相同的(3)《竹石》前两句中的“咬”和“立”两个动词,运用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竹子。
(4)《墨梅》中梅花的特点是,后两句赞美了梅花( )的气质。
A.娇艳妩媚B.雍容华贵C.清雅高洁(5)对比两首古诗完成表格。
名称描写的事物写法诗人的志向《竹石》《墨梅》2.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对应课文]《古诗三首》[宋]陆游驿外①断桥②边,寂寞开无主③。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④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⑤,一任⑥群芳⑦妒。
零落⑧成泥碾作尘⑨,只有香如故。
【解释】①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②断桥:残破的桥。
③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④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⑤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⑥一任:完全听凭。
⑦群芳:群花,这里借指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⑧零落:凋谢。
⑨作尘:化作灰土。
(1)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更著风和雨( )A.改变,改换。
B.经历。
C.又,再。
D.旧时一夜分五更。
②无意苦争春( )A.感觉难受的。
B.使受苦。
C.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与“甘”相对。
D.有耐心地,尽力地。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3)词的上阕通过对驿站、、、等景象的细致描写,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意境。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竹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竹石》,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话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古诗三首·竹石》是清代诗人郑燮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三首。
本课主要学习第一首,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竹子和石头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停顿、语气,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3. 解读:逐句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分析诗人的情感。
4. 赏析:引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竹石》2. 诗歌内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诗歌特点:描绘竹子和石头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坚韧品质。
4. 诗人情感:对自然界的赞美,对坚韧品质的颂扬。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竹石》。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搜集其他描写竹子和石头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PPT课件
译文:即使粉 身碎骨也全然 不惧怕,只要 把高尚的节操 留在人世间。
2024/3/2
再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石灰不怕 牺牲的精神和高洁 的品格。
伴读音乐
2024/3/2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024/3/2
2024/3/2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我会读
luò
络
左右结构
右上是“夂”。
联络 网络 经络 络绎不绝
2024/3/2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自由读诗,把古诗有 感情地读正确、读流 利。
2024/3/2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斗争意志和高尚 节操。
2024/3/2
拓展延伸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2024/3/2
课堂演练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东西南北 ( 春夏秋冬 ) ( 喜怒哀乐 ) 千磨万击 ( 千变万化 ) ( 千军万马 )
2024/3/2
二、将《竹石》补充完整。 咬定青山 不放松 ,立根原在 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
用黄金装饰 的马笼头。
明写骏马在沙漠中奔跑,实写 何时自己能被重用,报效国家
2024/3/2
“金络 脑”属 贵重鞍 具,象 征马受 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什么时候才能给马配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让它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纵横驰骋?
2024/3/2
再次朗读这首诗, 读出作者报效国家、 建功立业的期望,以 及不被重用的苦闷, 特别是三四句,语调 激昂一些。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讲解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本文将对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进行详细解读与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诗歌作品。
第一首古诗《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整首诗描绘了大自然在清晨的美丽景色,展现了春天的鲜花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先,诗中的“春眠不觉晓”一句用“春眠”来比喻冬眠,形象地描绘了冬天的沉睡。
“处处闻啼鸟”则表达了春天来临时鸟儿的欢唱,使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活力和希望。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孟浩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称颂。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
这首诗以诗人在深夜思念远方的家乡为主题。
开头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月光映照在床前,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安宁夜晚的喜爱之情。
第三首古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也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
这首诗的前四句与李白的《静夜思》相同,但接下来杨慎有所创新。
他在《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加入了“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句子,使全诗更加具体生动。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和故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不同于李白的情感和思考。
它展示了杨慎对月亮的敬畏和对远方故乡的思恋之情。
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讲解,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欣赏古诗,我们可以体味到古人的智慧和感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古诗的美不仅在于其中的内容,还在于它们的艺术形式。
古诗的格律严谨,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让诗歌更加韵味悠长。
它们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无穷的意境和情感。
阅读古诗时,我们需要注重节奏感和韵律感的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到古诗的美妙。
古诗也是一个时代的镜子。
通过阅读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出塞》、《登高》和《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的学习和模仿。
三首诗都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的崇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知识点。
一、《出塞》《出塞》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士兵离家出征的场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这首诗也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学习的内容之一。
《出塞》的课文首先讲述了士兵出征的情景,并重点分析了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的寓意和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黄河和孤城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了解到修辞手法中顺口溜和增词法的运用。
二、《登高》《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品,内容表达了诗人的游山玩水之情,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这首诗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登高》的课文中列出了重要诗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等,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这些诗句的意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学技巧。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人和比喻的运用。
三、《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作,描绘了作者骑马游览庐山时眼前所见的美丽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望庐山瀑布》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文中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
学生可以通过理解诗句“庐山谷中道士,鹤笔翰如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祖国的赞美。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了解到修辞手法中拟物和对仗的运用。
总之,《古诗三首》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增进对文学的了解和欣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四、古诗三首的文学特点1.《出塞》《出塞》是一首爱国主义诗歌,描写了士兵离家出征的情景,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六下语文第10课古诗三首笔记
第一首古诗《登鹳雀楼》1. 此诗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描写登高望远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远眺,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3. 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引发读者对人生和时光的思考。
4. 王之涣以壮美的场景和深刻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人生哲理。
第二首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 此诗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是一首送别诗。
2. 诗中借洞庭湖的壮阔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
3. 通过描绘洞庭湖的波涛壮阔和远处山峦的景象,刘禹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和不舍之情。
4. 诗中“远送从此别”的最后一句,表现出诗人深切的离别之情,令人感到诗人内心的苍凉与沉重。
第三首古诗《江雪》1. 此诗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篇。
2. 诗中通过描绘江边的冰雪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
3. 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描写手法,展现了江雪的美丽和神奇。
4. 通过对雪景的描绘,柳宗元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感性和浪漫情怀。
结语以上三首古诗各自有着不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透过诗人的笔墨,展现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古诗,感受诗人的雅致情怀,感悟人生和自然的魅力。
古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蕴含着诗人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这些古诗既是艺术精品,也是文化瑰宝,深刻影响着后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在读懂这些古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更能品味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
回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场景,勾勒出一幅宏大壮美的画卷。
在其诗中,“白发空垂”的形象深刻地描绘了时光流逝对人的影响。
10《古诗三首》《石灰吟》课件六年级下册语文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采 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火 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平 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 法?有何妙处?
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以人的思想 感情。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吟咏事物 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把一 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
石灰吟:赞颂 石灰。吟:吟 颂。指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种 名称(古代诗 歌的一种形 式)。
千锤万凿: 无数次的 锤击开凿, 形容开采 石灰非常 艰难。千、 万:虚词, 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 好像很平 常的事情。 若:好像、 好似;等 闲:平常, 轻松。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
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 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 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
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 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 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 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 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认读 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石灰吟 —明代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简介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汉族,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 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土木堡之变,明 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 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 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 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他忧国忘身 ,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 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
六年级下10《古诗三首》《石灰吟》《六年级下 10〈古诗三首〉〈石灰吟〉》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十课《古诗三首》中的《石灰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独特的韵味。
《石灰吟》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所作,全诗内容为:“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开篇便描绘了石灰的形成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石灰原本深藏在山中,经过无数次的捶打和开凿,才得以被开采出来。
这一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工人们辛苦劳作的场景,也感受到了石灰获取之不易。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石灰还要经历“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考验。
烈火的熊熊燃烧,在常人眼中或许是极为可怕和痛苦的,但对于石灰来说,却像是平常之事。
这种坚韧和无畏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粉骨碎身浑不怕”这句更是将石灰的决心和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即使要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畏惧。
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传递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
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则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石灰历经了种种磨难,为的就是能够在世间留下清白之身。
这里的“清白”,不仅仅是指石灰自身的洁白无瑕,更是诗人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坚守正道的决心。
在深入理解这首诗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于谦所处的时代背景。
于谦生活在明朝,那是一个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的时期。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
然而,他的刚正不阿却也引来了不少权贵的嫉妒和陷害。
在这样的环境中,于谦写下《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要保持清正廉洁的品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
从诗歌的艺术手法上来看,《石灰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石灰所经历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而石灰最终留下的清白,则象征着诗人坚守的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
这种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寓意更加深刻,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却又富有力量。
每一句都简洁而有力地表达了石灰的坚韧和诗人的决心。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古诗三首》是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的内容,包括三首古诗:《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五夜望月》。
以下是这三首古诗的笔记:
1. 《寒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描绘了寒食节期间人们禁火、吃冷食的情景。
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 《迢迢牵牛星》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一首,描绘了牛郎织女的故事。
全诗如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 《十五夜望月》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描绘了中秋节之夜人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
10 古诗三首
第1课时
➢ 你会填吗? 一( 马 )当先
( 马 )到成功
老( 马 )识途 千军万( 马 )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 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 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精读感悟 说说这是一匹怎样的马?你是从哪里体 会到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贵
矫
重
健
的
的
马
马
精读感悟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重
健
的
的
马
马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装饰的马笼
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再读一读,读出问句语气。
体会学法
➢ 这首诗仅仅是在写马吗?请结合你搜集到 的资料,想想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
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 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 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 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 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 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 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第二课时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做个古诗接龙的游 戏,我说上句,你们接下句,咱们开始吧。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石灰吟
于谦(1398年-1457年),字 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 州府钱塘县(今杭州市上城区) 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竹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正直倔强的 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一起伴着音乐读一读吧!
伴读音乐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在表达 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课后第三题)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 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 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 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 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 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 事情。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有关马的哪些知识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是呀,不但同 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你看看这些成语你会 填吗?
一( 马 )当先 ( 马 )到成功 老( 马 )识途 千军万( 马 )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谈话导入
古代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呢。其中在 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 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题及答案古诗三首 - 课后作业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清平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2. 古人所称的“花间集”,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部诗集。
3. 古代称诗人所谓的“才子佳人”为鸾凤。
4. 唐代诗人杜牧曾用“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描写爱情。
5. “醉里吴音停,恶竹如何绿”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晚时》。
二、简答题1. 中国古代文人饮酒唱和的习俗源于什么?如今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吗?中国古代文人饮酒唱和的习俗源于魏晋时期。
当时文人士大夫常常聚集在一起,品酒畅谈,以此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样的场景今天仍然可以在一些文化活动或者特定场合中看到。
2. 「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是《清平调》、《夜泊水村渡》和《月夜忆舍弟》。
这三首古诗都以描写景物、写意思、抒发情感为主题。
它们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以及友情的思考和感慨。
三、阅读理解1. 请简要概括《古诗三首》这一篇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古诗三首》所传达的主题思想是人生无常、离别之情和怀念旧友。
通过描写不同的情境和景物,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变幻无常的感慨与思考;同时,诗人还用诗意的笔触表达了他对远离家乡和与亲人朋友分别的思念之情。
2. 请你简要解释何为「好读书」?对你为什么会认为「好读书」很重要?「好读书」指的是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并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体验。
我认为「好读书」很重要,因为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升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读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新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丰富我们的人生。
四、创作题请你选取《古诗三首》中的一首,编写一篇约200字的读后感。
在《清平调》这首李白的诗中,诗人通过描写人生短暂流转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3课共2课时
7.《古诗三首》
【课文简析】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歧,表达本身为国尽忠,不怕牺牲得意愿和据守高洁情操得决计。
《竹石》描画了竹子坚毅、刚直、不屈得形象,施展阐发了作者得刚强、不屈不挠和坚强刚强不阿铁骨铮铮得高风亮节。
《马诗》借马渴远望带上金笼头,驰骋千里,抒发本身但愿有一个宽广空间,施展志向,报效国度。
三首诗都是在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此时的“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富有感染力。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古诗文基本的阅读方法,在教学时要注重对诗歌的多元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文,学习多元解读的方法即可鉴赏关注的第二个方面是感受诗文中的形象;引导学生对佳词妙句的品评中提升对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难点:通过朗读并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核心学习任务】
1.会认古诗的生字,会写生字。
2.品味古诗,并査找相关资料,理解诗意,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唤醒学生内心体验,感悟古诗表达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博大的人性美,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学习准备】
搜集古诗写作背景资料;制作好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通过朗读并了解《马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地朗读、背诵《《石灰吟》《竹石》。
2.借助注释自主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人在古诗中表达的志向。
3.分析三首古诗表达方法的共同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