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在几千年文明史中形成了稳固的乡土社会。
乡土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积淀之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命脉。
文学意义上的乡土,既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形态,也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文化象征与文化信念的组合。
乡土文学有其特定的含义,指的是表述人类普遍的乡村情感、以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特定乡土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学形态。
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形成了两大基本叙事传统:一是乡土写实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评形成启蒙传统;二是乡土浪漫传统,从废名到汪曾祺,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诗化传统。
鲁迅堪称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鲁迅是最早以小说的方式关照乡土的现代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多来自病态社会中疾苦不幸、麻木不仁的人民,先将他们的病痛找出,然后暴露在阳光底下,以引起救治的注意,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人文主义情怀和现代意识,确立起“改造国民性”的基本主题,试图以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义力量拯救那些处于水深火热中乡土国民的灵魂,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现代乡土小说的第二种叙事传统源于二三十年代的京派作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鲁迅等乡土小说家“隐现着乡愁”时,废名却以简朴的翠竹制成一支牧笛,“横吹出我国中部农村远离尘嚣的田园牧歌。
”废名的作品是一首似写实、似浪漫的田园诗,描绘的多是远离近代启蒙的宗法式农村中的人事片断,着力表现宗法式乡村中天真无邪、白璧无瑕的人情人性之美,流露出对故乡父老以及古老淳朴民风、文化的热爱与挽留。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绝密★启用前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时代,新征程,呼唤诗歌创作的新高峰。
现实生活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要求。
在我看来,诗歌体裁的多样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我国数千年的诗歌遗产十分丰厚。
大量的诗歌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多样,而且体裁方面也是非常多样,唐宋后出现诸体并行的局面。
早期上古歌谣,二言体如“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载《吴越春秋》),三言者如《尚书·皋陶谟》所载:“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转引自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认为:“去其助字,实止三言,与后之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式。
”)《诗经》则是西周至春秋数百年四言体集大成的总汇。
战国出现杂言的楚辞体,汉魏六朝有五言为主的乐府体(也有杂言体),东汉有七言的柏梁体,晋代陶渊明有五言古体和介于诗与赋之间的辞赋体,南齐有七言的永明体为格律诗的滥觞,唐代近体、古体多样并行,唐五代宋有词牌多样的词体,元曲在词的基础上独创新体,明清诗词沿用以前格律诗词为主兼及其他体裁而没有明显新体生成。
近百年来则有打破既有一切旧体格律的自由诗新体,当然还有注重格律的新诗。
由此看来,在格律最严的格律诗(以及词、曲)和最宽松的新体自由诗之间,还有多种诗歌体裁先后出现、后来同期并行使用,留下大量丰富多彩的诗歌遗产。
也由此看出,几千年诗歌发展,体裁多姿多彩,各种体裁对于表达表现各种题材内容是各得其宜、各展其长,而不能简单地判定谁优谁劣。
明清诗词相比唐宋之前成绩平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局限于唐宋以来已经成熟规范的格律之中,为狭隘的格律格局束缚。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1月12日7:40—10:10】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4届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测试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或粘贴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法治的主体主要限于国家权力,礼治的主体几乎包括所有人。
法治的“治”,其主体一般是国家机构,包括法院、政府、议会等;礼治的“治”,其主体要广泛得多,既包括国家机构,也包括社会力量,乃至为人父母及一切尊长者。
不仅君主有权依据礼治理天下,诸侯或地方长官有权根据礼制及皇帝意志治理一方水土,而且宗族长辈、家长等一切上位者对其下位者均有“治”的权力。
由于社会等级秩序严明,人人活在礼的关系网中,任何人都有与其对应的上位者,绝大多数人也都能成为别人的上位者,因此任何违反礼制的行为都有人管,都可能被其上位者惩罚(最上位者之君主只受天罚)。
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子,也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一个底层村民虽受官府、族长、长辈层层管束,但在家里也有“当面教子、背后教妻”的权力,其妻对子女也有一定的管理和惩罚权。
“沿袭先秦宗法传统社会而来的,包容性、弥散性极强的礼制”,满足了当时政府正式机构“郡县”以下“乡里”组织的“家族·乡土”社会结构的需要。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国家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由于借助了“礼”的形式,社会权力系统(家族、宗族)的运作有效地调动了各种管理主体的积极性,维护了当时社会秩序的稳定。
但社会权力的泛化,也有很大的副作用,人人有管制他人之权,几乎人人失去自由,社会失去活力。
(摘编自马岭《辨析差别:礼治与法治之异同》)材料二:儒家也同样重视自治的社会组织,鼓励社会组织积极主动地发挥协调民间秩序的作用。
这种自治的社会组织就是儒家礼治在理论上所认可的社会基本单位——宗族,以及在宗族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的各类同业行会或乡绅阶层。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二1月质量检测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赵树理和汪曾祺的作品都有地地道道的中国味,赵树理的“山药蛋味”和汪曾祺的“高邮味”都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考察赵、汪作品两种中国味的丰富内涵,特别是发掘它们的文化底蕴,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②赵树理由于从小受民间故事、鼓词等中国俗文化的熏陶,形成了以“俗”为主的大众化的审美心理结构和审美趣味,而且在创作理念上又承诺毕生做“地摊文学家”为农民写作,从而使作品的艺术结构形式具有一个突出特点:故事化。
而汪曾祺则与之恰好相反,他的小说的结构形式是散文化,他指出:“我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
故事性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
”这样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使他的小说更接近于散文,或者说是一种介乎散文与小说之间的新品种。
汪曾祺在小说创作上的这种现实主义的美学主张,与他受到了中国雅文化中庄子散文的影响,接受了鲁迅、契诃夫等大师的美学主张直接关联。
③赵小说的故事化,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性强,甚至故事套故事,有悬念,一个故事套一个故事地写下去,脉络格外分明。
为此,常用保留关节的方法,按下一个故事暂不表另起一个头绪,使用“扣子”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非一口气卒读不可。
而汪的小说结构与赵的相反,简直与散文区别不大,完全是散文化的结构。
他很重视小说的气氛,并认为只要写出了气氛可以不讲故事,没有情节,甚至不必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榆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既然讲究“真情实感",那么,傲文的艺术品格应该具有"真实"的内质。
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散文偏重于作者通过"假事”而“抒情”,但与诗歌的纯粹抒情有所不同——散文在反映现实社会和生活方面,较之小说、戏刷和诗歌更为直接,也更为切近。
散文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中占据重要的美学地位。
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高贵而典雅的散文,代表了古代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
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
只有把握散文独特的内在美学逻辑,才能找寻到散文在古代兴盛的本质规律——从遥远的《尚书》开始,到《周易》《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文学著作,再到韩愈、柳宝元和欧阳倚、苏献和曾巩.以及“公安派”“桐球派”等他文家.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就是这些散文作品不曾倘离“文章合为时而著”和“礼教洽政”这个方向。
简单来说就是坚持散文彻底拥抱现实社会和生活的美学追求——这就是散文内在的艺术特征。
散文的艺术品格,首先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
这是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和诗歌的重要因素。
散文强调的是真实,真实是客观的存在,也就是现实社会和生活呈现出来原本的自然的状态。
山东省日照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2023级高二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024.09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构成整个北京的表面现象的是它的许多不同的建筑物,那显著而美丽的历史文物:如北京雄劲的周围城墙,城门上嶙峋高大的城楼,围绕紫禁城的黄瓦红墙,御河的栏杆石桥,宫城上窈窕的角楼,宫廷内宏丽的宫殿,或是园苑中妩媚的廊庑亭榭,热闹的市中心的牌楼店面,和那许多坛庙、塔寺、宅第、民居,它们是个别的建筑类型,也是个别的艺术杰作。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这各种类型,各个或各组的建筑物的全部配合;它们与北京的全盘计划整个布局的关系;它们的位置和街道系统如何相辅相成;如何集中与分布;引直与对称;前后左右,高下起落,所组织起来的北京的全部部署的庄严秩序,怎样成为宏壮而又美丽的环境。
北京是在全盘的处理上才完整地表现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建筑的传统手法和在都市计划方面的智慧与气魄。
这样一个城市是一个举世无匹的杰作。
北京城的凸字形平面是逐步发展而来,它在16世纪中叶完成了现在的特殊形状。
城内的全部布局则是由中国历代都市的传统制度,通过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元、明、清三代政治经济实际情况而发展的具体形式。
这个格式的形成,一方面是遵循或承袭过去的一般的制度,一方面又由于所尊崇的制度同自己的特殊条件相结合所产生出来的变化运用。
北京的体形大部是由于实际用途而来,又曾经过艺术的处理而达到高度成功的。
大略地说,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故宫部署的。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的出现以社会共有意识的形态引领社会心态。
因此,核心价值观引领是社会积极健康心态培育的基础。
而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反映,可依靠核心价值观引领,在网络情感宣泄情景中构建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网民的价值意识,帮助网民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培育积极的社会心态。
首先,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包容作用,给予网民正确的价值培育,帮助其找准个人的价值定位,坚定目标,寻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其次,使用核心价值观弥补社会个体与群体共同价值方面的心理缺失,通过引导反映社会积极心态的流行语传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作用,使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塑造价值,在快速的网络化传播中消解消极的社会心态。
最后,使用流行语以接地气的方式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代了传统固化、呆板、说教的价值观传播形式,有助于塑造网民正能量的社会心态。
(摘编自《流行语的传播生态与价值引领》)材料二: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则反映着时代的侧面。
2019 年底,经过公开征集、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环节,《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 年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等热词榜上有名,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在语言上不断留下“辙痕”。
新表达、新句式、新修辞为开放的语言系统注入生命力,有的甚至沉淀为常用语。
有的则因内涵有限,在网络空间、娱乐文化中热闹一时后,无法逃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命运。
沉淀与流失,是语言流变的自然过程。
流行语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个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
从更大层面看,正如“区块链”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流行语的变化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相一致。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
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试卷(附答案)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但是这种追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人们的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是这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1.当代社会,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日益普及,但这种追求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孤独感和社交障碍等问题。
2.传统的家庭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选择独立生活,但也导致了家庭关系的疏远和不稳定。
3.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信息泛滥和信息过载的问题,人们需要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在中国古代,没有将“诗心”作为一个诗论范畴来使用。
然而,“诗心”应该是一种超脱、淡泊、自由的审美胸怀。
儒家“心性论”的“心”是以“善”为根本的“道德心”。
这种“道德心”包含着像___、___那种积极“入世”,关怀家国命运、民间疾苦,“执着”地、真情地去抒写世道沧桑、生命悲欢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之心。
这是一种充满社会关怀、现实关怀、人类生存关怀的富有人文主义精神之心。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家与的心性论所阐述的“心”或“性”更切合作为审美胸怀的“诗心”的本质特征。
认为必须不执着于物,不生贪念,不被五光十色的尘世现象引诱迷惑,经常保持清净的心态。
这种禅境既是美好的人生境界,也正是我们所谓审美胸怀、所谓“诗心”的境界。
当然,单从儒、道、禅的心性论理解“诗心”的性质特征是不够的,“道德心”和“智慧心”还不是“诗心”的特质。
从中国传统诗论看,“诗心”的特质在于情感性——“诗心”是一种以情感为特质的性灵之心。
北京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海淀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2023.01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1.(2分)A2.(2分)【甲】崇德利用【乙】和与中【评分说明】一处,1分。
3.(2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评分说明】一句,1分。
4.(5分)答案示例:①文章先说明“文化基本精神”的含义(1分),②再引出核心观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1分)、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1分),③接着详细阐释“刚健有为”思想系统中包含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以及引申出来的“刚中”“及时”“通变”三条原则(1分),④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对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具有巨大作用,回扣观点(1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5.(2分)D6.(4分)答案示例一:同意。
理由:楚王昏聩懦弱,楚国被一些毫无政治远见、只知苟安享乐的佞臣把持,在“方正不容”的政治环境中,屈原执着地追求美政与美德,并不断直言讽谏。
因此,被嫉妒、被打压、被罢黜、被流放是不可避免的,即屈原“被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的必然结果。
【评分说明】本示例,“同意的理由”包括时代的环境特点和屈原的个人追求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2分。
学生答案,视理由的合理性和充分性给分。
答案示例二:不同意。
理由:屈原所谓“被动”的人生,恰是他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
因为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如渔父所说“不凝滞于物”。
正如司马迁所说“游诸侯,何国不容”?屈原最终自沉于汨罗江,其实是以悲剧形式表达对理想的忠贞,体现了个人选择的主动性。
【评分说明】本示例,“不同意的理由”包括屈原的政治生涯与生命终结两个角度。
一个角度,2分。
学生答案,视理由的合理性和充分性给分。
7.(2分)C8.(2分)B9.(2分)C10.(2分)C11.(4分)参考答案:①富人容易做仁德之事。
②以奸猾致富最为卑鄙。
(答“凭农业致富最为可贵”亦可。
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哈尔滨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材料—: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对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和地图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和地图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和地图就一定杀得了秦王。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个像这样的逻辑推理范例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祝福》)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
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
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
湖北省襄阳市中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浸渍(zì)蓓蕾(léi)光阴荏苒(rǎn)B.庇护(bì)友谊(yí)莘莘学子(shēn)C.殷红(yīn)翘首(qiáo)少不更事(gēng)D.低劣(liè)广袤(mào)卓有成效(zhu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松驰水龙头铤而走险B.斑驳天然气振耳欲聋C.眷恋殊不知毋庸置疑D.临摹吓马威门庭若市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时代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就像筛子一样,会把符合新的要求的人筛选出来。
②经营方法改变以后,这条商业街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的景象。
③他没有认真备考,未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A 时势荒凉以至 B时事荒凉以至C 时势萧条以致 D时事萧条以致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互联网平台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和多元化的收入渠道。
B.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 8年稳定在1.3万亿斤左右以上,但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
C. 随着制造业加快创新和转型升级,新兴科技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D. 投资环境的好坏和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B.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C.原料在哪儿呢,究竟能不能生产呢,产品又如何销售?这类问题想必你考虑过。
D.春天到了,广场上桃花啊,杏花啊,梨花啊,都开满了枝头。
6.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A.她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二语文 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卡夫卡的文学可以称为“弱”的文学。
他的作品的主人公几乎无一例外是弱者,逆来顺受,对于异化的现实毫无反抗能力。
而另外的一些作品可以称为“强”的文学,描写强者,他们反抗着,尽管他们的反抗包含着绝望。
这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美国的欧内斯特·海明威。
他是现代荒原上的一名绝望而坚强的角斗士。
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个作家用角斗、拳击、打球的习惯用语来谈论写作:“我开始写作时并没有大叫大嚷,可是我超过了屠格涅夫先生。
接着我严格训练自己,又超过了莫泊桑先生。
我和司汤达先生打了两回平局,我自己觉得在第二回里还是我占了上风。
可是谁也没法拖我到拳击场上去和托尔斯泰先生比个高低,除非是我疯了,或是我的水平还在不断提高。
”海明威喜爱看拳击、看角斗、打猎、钓鱼、喝酒,而他主要的拳击对象是语言。
然而海明威不仅是写字台旁的角斗士,他也是20世纪欧洲舞台上的一个出色的人生角斗士。
面对世界的荒诞与邪恶,他不像卡夫卡那样一味做出顺应性反应,也不似萨特早期作品那样厌恶生活。
他发现世界是由暴力与邪恶统治着,但却勇敢地生活。
绅士淑女们很难喜爱海明威的作品,这不仅因为他的文体——几乎斩伐了所有美丽动人的形容词,使语言简明得像不长树叶的枯枝,而且因为他描绘的世界过于冷酷,使神经不够坚强的人难以卒读。
好莱坞在制作根据海明威作品改编的影片时,总要加入大量的柔情蜜意,就像中国观众看到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哈里的爱情几乎成了主题,而小说中却只有十几个字;小说中象征死亡的豹尸、秃鹫、鬣狗都没有去着意表现;在小说结尾处已经停止呼吸的哈里,在电影里却睁着一双炯炯放光的眼睛坐了起来。
电影界公认,海明威的小说形式最接近电影,然而根据海明威作品改编的电影却离海明威甚远。
从电影上了解海明威是容易受骗的。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把古籍翻译为现代书面语言,是古籍整理的重要形式。
有人追溯其历史将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尧典》等上古文献的改写,看作当时的古籍今译,这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在言文分离的时代,对前代典籍的字词改写与替换,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今译"并不相同。
真正的古籍今译出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大规模展开则是在20 世纪80年代以后,大批古籍今译的成果先后面世。
今译是赓续中华文脉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古籍文献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古籍今译者的历史使命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今译是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桥梁。
赓续中华文脉的核心,还在于社会大众对古籍的熟悉与亲近。
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
让广大读者了解古籍、热爱古籍,从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这就要求译者要有自觉的读者意识,不可“曲高和寡”,使得呈现的今译受众面窄。
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
随着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古籍承载的很多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很大差异,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需要将其作现代的阐释,实现传统文化现代化。
今译就是要实现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
人们常用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作为古籍今译的标准,其实,这更可看作是对今译"现代闭释"性质的说明:"信"是求真,强调译文要忠实于古籍文本:"达"是求通,强调译文要全面准确反映古籍的文化信息:“雅”是求美,强调译文文辞的文雅优美,这更是说今译文本的现代形态。
广东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汕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本试题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重要任务。
“工匠”是“工匠精神”的产生基础,“工匠精神”是对“工匠”所具备的品格和精神境界的一种拓深与发展,“工匠”在不同时代发生着内容与种类的变化,其具备的精神品格也随着时代变革而有着创新性发展和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什么,需要我们去思考:首先,放眼全世界,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新兴战略性行业,企业要想发展和成功,必须精益求精,公司要提升品质与声誉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追求卓越的职业品格。
其次,工匠精神不仅是工作态度和个性修养,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手工业时代,工匠面对物品的改造时并非天然具备优势,工匠需要聚精会神去控制这种自然力,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让工匠能够在劳动过程中的某个时刻与劳动客体达成一种平衡和融合,从而实现主客体的内在统一。
再次,工匠精神所体现的工作态度和人生境界源自工匠对自身工种的高度认可,并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依靠技术技能决定生活物质基础,一方面这种认同来自工匠对自身所具备的技艺特长的自豪感和心理满足,在这样的认同基础上就能做到敬业乐业,而不是单纯将职业作为工具和手段,而是作为人生目的和价值的实现。
最后,要守住自身的核心价值和产业优势,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在坚守初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并在不断创新中拓展深度和广度,去适应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实现产品质量、效率、动力等方面的变革。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权力的人多少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冲突的一方面,另一派是偏重在社会合作的一方面。
从社会冲突一方面看,权力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施号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权力,是冲突过程的持续,是一种休战状态中的临时平衡。
休战不是冲突性质的消弭,而是被支配的一方暂时认了输,不是真正的心服。
于是两方面的关系中发生了权力。
权力是维持这关系所必需的手段,它是压迫性质的,是上下之别,是统治者的工具,存在于阶级斗争过程中。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横暴权力。
从社会合作一方面着眼,却看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
分工对于每个人都有利,可以花费较少劳力得到较多收获。
人靠了分工,减轻了生活担子,增加了享受。
但贪了这种便宜,每个人都不能自足了,不能不管“闲事”,因为如果别人不好好地安于其位地做他所分的工作,就会影响自己的生活。
这时,为了自己,不能不干涉人家了。
同样地,自己如果不尽其分,也会影响人家,受着人家的干涉。
这样就发生了权利和义务,从干涉别人一方面说是权利,从自己接受人家的干涉一方面说是义务。
可是这权力和义务如果有人不遵守怎么办呢?这就发生了共同授予的权力。
这种权力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
社会分工愈复杂,这权力也愈扩大。
这种权力我们不妨称之为同意权力。
这两种看法并不冲突,因为在人类社会里,这两种权力都存在,而且在事实层里,统治者,所谓政府,总同时代表着这两种权力,不过是配合的成分上有不同。
这两种过程常是互相交割,错综混合,冲突里有合作,合作里有冲突,不很单纯的。
所以上面两种性质的权力是概念上的区别,不常是事实上的区分。
有人觉得权力本身是具有引诱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经济利益。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郑州市2023—2024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历史不会遵循稳定的法则,我们也无法预测未来的走向,那为什么还要研究历史?我们常常以为,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预测未来:气象学者要预测明天是晴还是雨,经济学家要判断货币贬值是否会避免或造成经济危机,好医生能判断化疗或放疗能否治愈肺癌。
同样,我们也希望历史学家去审视前人不的行为,以便让我们善则从之、恶则改之。
但实际情况几乎永远不是这样,原因就在于现在和过去有天壤之别。
虽然历史学家偶尔也会提出预测,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处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
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
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此串的意外事件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
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那些希望改变世界的举动,常常发端于改写历史,从而使得人们能够重新想象未来。
新的历史会告诉他们:“现在的状况既非自然而然,也不会永恒变。
过去曾经是另一个样子,只是有了一连串的偶然事件,才创造出现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
只要我们采取明智的行动,就能改变并创造出更好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者才要讲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女权主义者才要研究父权社会的形成,非洲裔美国人才要永远记住奴隶贸易的恐怖。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丈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
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群众实践,从而转化成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力量。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认识的过程来看,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来看,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干部的领导实践过程来看,表现为制定和贯彻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毛泽东认为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任意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物质可以变精神,但是正确的思想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精神可以变物质,“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只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总之,毛泽东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摘编自樊瑞平,张心立《毛泽东倡导对干部进行认识论教育——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每次大挫折,都是唯心论盛行的结果。
共产党早期的干部像陈独秀等,革命信仰都很坚定,但最大的问题是脱离实际,结果给党带来1927年的大挫折。
开始以为,只要听苏联的就肯定能取得胜利,后来才知道盲从他国经验,脱离中国实际是要掉脑袋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堂学到东西的党课是谁上的?是共产党的对立面蒋介石在1927年给上的。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从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相应的信息点涂黑。
不按要求填涂的,答卷无效。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
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
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
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
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
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
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
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
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
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
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
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
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
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二年语文科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
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
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
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
”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
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
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索,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例如构成阿Q 性格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践,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
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性格元素模糊性的另一层意思,则是每一个性格元素内部都带有二重性,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也包含着肯定。
因此,性格元素自身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确定。
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总是显示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
例如,当一个人在追求真理时,“倔强”的性格元素就表现为肯定性质的“韧性”,而当真理不复存在时还要硬去碰撞,“倔强”元素就转化为否定性质的“团执”。
一个人的勇敢,在某种情况下可表现为见义勇为的善,在某种情况下则又可能表现为不义亦为的恶。
李逵的勇猛有时表现为昨常可爱的战斗精神,有时则表现为“排头砍去”的鲁莽。
此外,性格元素的本质往往不是直接袒露的,它会被假象包裹着,从而显现出表里矛盾、似是而非的情状,使人们感到难以捉摸。
狄德罗曾说:“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于伟大的复合物,这并不是责难人,而是为人下定义。
”因此,要写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确实值得写作者多下一番功夫!(节选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有删减)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所有的人,正像我一样,郁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好好坏坏,亦好亦坏。
”这句话道出了人的性格模糊性特征。
B.《白毛女》、《沙家浜》、《红灯记》等为文革八大样板戏都充分体现了真正深刻的典型。
C.周朴园这一人物,伪善霸道,对侍萍怀有某种真挚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性格元素模糊性。
D.鲁迅在《祝福》中通过“我”的的叙述,来展现祥林嫂以及“我”性格元素的模糊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人物的“优点”“缺点”机械叠加,以写出“人情味”,这不属于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B.人物性格具有模糊性,这要求作者不能只从表象入手,以免人物形象的明确性和概念化。
C.追求真理时的坚定和自以为是时的固执,展示出性格元素间的不同向性,甚至彼此对立。
D.性格模糊性近于鲁迅所说的“灵魂之深”的领域:拷问出善中包藏的恶,恶中包藏的善。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往往因其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从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B.多向的性格构成,杂多的性格元素,相互影响、交叉,使性格表象纷纭复杂,不断变化。
C.性格元素模糊性对塑造人物有重要作用,刻画鲜明的人物,离不开对性格模糊性的体察。
D.要解读人物性格元素的本质,既要注意元素间及其内部的二重性,也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王中正,字希烈,开封人。
因父任补入内黄门,迁赴延福宫学诗书、历算。
仁宗..嘉其才,命置左右。
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
迁东头供奉官,历干当御药院、鄜延、环庆路公事,分治河东边事。
破西人有功,带御器械....。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
吐蕃围茂州,诏率陕西兵援之,围解。
自石泉至茂州,谓之陇东路,土田肥美,西羌据有之,中正不能讨。
乃因吐蕃入寇,言:“其路经静州等族,榛僻不通,迩年商旅稍往来,故外蕃因以乘间。
县至绵与茂,道里均,而龙安有都巡检,缓急可倚仗。
请割石泉隶绵,而窒其故道。
”从之,陇东遂不可得。
还,使熙河经画鬼章,进昭宣使、入内副都知。
元丰..教畿县保甲将兵捕贼盗巡检,献民兵伍保法,请于村疃及县以时阅习,悉..初,提举行其言。
复往鄜延、环庆经制边事,诏凡所须用度,令两路取给,无限多寡。
既行,又称面受诏,所过募禁兵,愿从者将之,主者不敢违。
问罪..西夏,以中正签书泾原路经略司事。
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
自请罢省职,迁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坐前败贬秩。
元祐初,言者再论其将王师二十万,公违诏书之罪,刘挚比中正与李宪、宋用臣、石得一为四凶,又贬秩两等。
久之,提举..崇福宫。
绍圣..初,复嘉州团练使。
卒,年七十一。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B.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C.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D. 神宗将复/熙河命之规度/还言熙河/譬乳虎抱玉/乘爪牙未备可取也/遂从/王韶入熙河/治城壁守具/以功迁作坊使/嘉州团练使/擢内侍押班5.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带御器械”,官名。
宋初,选三班以上班干亲信官员佩櫜鞬,带剑,侍卫皇帝,或以宦官充任,称御带。
咸平元年(998),改称带御器械,为武臣荣衔。
B. 提举,文中多次出现,原意是“管理”,后为宋代以后设主管专门事务的职官,如“提举常平”、“提举市舶”、“提举学事”、“提举宫观”(宋)等官号。
C. “仁宗”、“神宗”为皇帝年号,“元丰”“元祐”“绍圣”属于皇帝庙号。
D. “问罪西夏”中的“问罪”指的是古代两国交战时,一方宣布对方罪则,加以谴责,以为出兵进攻的理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中正是一个宦官,凭借其父的恩荫入宫,宋仁宗看其才华,将其留在身边。
B.王中正筹划恢复熙河,他进入熙河,修城墙,准备守城的器械,因功被封官。
C. 茂州被围困,王中正主动请缨解围,后又积极建言并被采纳,因功得到升迁。
D. 在讨伐西夏的战斗中,王中正因粮草误期自请罢官贬禄,后来又再次受重用。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庆历卫士之变,中正援弓矢即殿西督捕射,贼悉就擒,时年甫十八,人颇壮之。
(2)诏五路之师皆会灵州,中正失期,粮道不继,士卒多死,命权分屯鄜延并边城砦,以俟后举。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
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
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直至修死仍无与之匹配的词。
后崔闲记谱,请苏轼填此词。
【2】蒉:草筐。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
【4】徽:琴徽,系弦之绳。
此处代指琴。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去世之后,流泉空鸣,以拟人手法写泉水似有怨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于人间。
9.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喻泉声的清亮圆润。
下列诗句,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屋巅。
B.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0.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
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场景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5分)11.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0分)①《醉翁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等句,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②《阿房宫赋》中以夸张手法写其楼阁林立、举步皆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书愤》中作者以诸葛亮自况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_ ______”。
④《蜀相》中作者对诸葛亮的遭际感慨万千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_____”。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作者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__ _____”。
三、小说阅读(21分)凤冠霞帔肖复兴小王太太搬进我们大院南房的时候,孤身一人,带的箱子却有十几个。
老街坊中有明眼懂行的,看着箱子,啧啧赞叹:好家伙,都是樟木的!那时候,小王太太也就四十多岁,人长得小巧玲珑,面容白净秀气,而且,总爱穿一袭旗袍,袅袅婷婷的,属于典型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