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合集下载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绩效评价“3E”原则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绩效评价“3E”原则

则层 、 指标层 的设 计, 构建 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 并对指标体 系的使 用进行 了阐述 。
【 关键词 】高校预 算; 绩效评 价 ; 指标体 系
随着 高等教育预 算管 理体 制改革 的不断深入 , 传统 “ 重投入 、 轻效益 ” 的
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 以
合 考 察 评 价 , 而 形 成 客 观 全 面 的评 价 大 小 , 定 财 政 支 持 的 力 度 。 高 等 教 育 从 决
政 府有必要根据 高校对社会 和经济发
二 、 标体 系设 计 指 预 算绩 效 评 价 是 以绩 效 为核 心 , 凭 展 贡 献 的 大 小 ,合 理 配 置 有 限 资 源 ; 同 时 , 共 财 政 体 制 要 求 政 府 支 出 必 须体 公
价 目标 , 形成 目标层 ; 其次根 据绩效 内
涵 ,将 高 校 预 算 资 金 流 动 过 程 进 行 分
解 ,按 评 价 目标 确 定 各 个 环 节 的 观 测
源 的稀缺性 , 政府必须有效配置社会 资 提供 。 公共产 品应该由 以政府为代 表的 公共部 门提供 , 根据其产品外部效应 的
是 典 型 的 具 有外 部 效 应 的准 公 共 产 品 ,
私 平 的 不 同 侧 面 , 实 际 进 行 绩 效 评 价 源 , 人 产 品应 该 由私 人 部 门 通过 市场 在
f 校 R^ 珏坶
财 务
I OF A CC UNT NG O
— ■目 _■霸 —■
高校预 算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构 建
— —
基 于 绩 效 评 价 “ E” 则 3 原
安康 学 院 计 财 处 刘 从 兵
【 摘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高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个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学术声誉等方面的水平,有助于提高高校的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研究。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备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备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科学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既要考虑高校的定量数据,如学生人数、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数量等,也要考虑高校的定性数据,如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学术影响力等。

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能够反映高校绩效水平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如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备全面性。

全面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涵盖高校各个方面的工作。

高校作为综合性的教育机构,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全面地反映高校的各项工作水平。

在教学方面,可以考核高校的教学质量、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成果等;在科研方面,可以考核高校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学术论文被引用次数等;在社会服务方面,可以考核高校的社会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社会声誉等。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备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使得高校能够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对自身的评价和改进。

可操作性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标的具体化和量化,即对每个指标进行具体的定义和量化要求,使得高校能够根据具体的数据进行评价;二是指标的可比性,即指标之间能够进行比较和排序,便于高校进行自身水平的评价和与其他高校的比较。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具备适用性。

适用性是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校。

高校有着不同的办学定位、特色和发展目标,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对于重点大学来说,可以着重考核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可以着重考核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校绩效考核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校绩效考核是评估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的一种方法。

在高校绩效考核中,绩效考核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意义高校绩效考核指标是对高校绩效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帮助高校发现自身的不足和优势,从而优化和改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估高校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对高校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原则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与高校的定位和使命相符。

高校的定位和使命是高校的核心要素,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应该与高校的定位和使命相符,以体现高校的特色和优势。

2、能够反映高校的整体水平。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应该能够反映高校的整体水平,以便综合评估高校的表现。

3、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比性。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和可比性,以便进行绩效比较和分析。

4、包含多种指标。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包含多种指标,以体现高校的多个方面表现。

5、可操作性强。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强,以方便高校对自身的优化和改进。

三、高校绩效考核指标的分类基于高校的定位和使命,高校绩效考核指标可以分为教学类指标、科研类指标和社会服务类指标。

教学类指标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教育成果等方面。

师资力量指标包括教师学历、教师职称等,教育质量指标包括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教育成果指标包括学生毕业率和学生就业率等。

科研类指标是反映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专利和知识产权等方面。

科研项目指标包括科研项目数量和科研经费等,科研成果指标包括科研论文、获奖情况等。

社会服务类指标是反映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包括社会服务占比、社会服务质量等方面。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一、引言高校绩效考核是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成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的有效方式。

而一个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于高校的管理和评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二、构建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必要性1. 提高高校绩效管理的科学性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使绩效管理更加科学、客观和规范。

通过设定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高校的绩效,避免主观评价和随意性,为高校制定科学的目标和规划提供支持。

2. 促进高校内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以发现和利用高校内部资源的潜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可以通过指标体系的公开透明,引导社会各界对高校提供资源的有针对性支持,实现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合作。

3. 推动高校内部改革与创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高校内部改革与创新。

合理的指标和标准可以激励高校各部门和个人在教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促进高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4. 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竞争力高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也是高校在国内外竞争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影响力,增强高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高校在国内外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构建高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1. 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反映高校的核心价值和办学特色。

(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包括高校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绩效评估内容,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

(3)客观性原则:指标体系应以客观的数据为依据,避免主观评价和随意性。

(4)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及时调整和更新,适应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方法(1)理论研究和借鉴经验:通过深入研究绩效考核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其他高校的经验,构建出适合本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问题日益引起重视。

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分析。

1.绩效评价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要求的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能力越来越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而绩效评价正是对教师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估和激励的机制。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推动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2.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综合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综合考虑教学、科研、管理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教师的绩效水平,避免片面评价和误判。

2.2.科学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基于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注重指标的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2.3.灵活性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灵活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及时修订和调整指标,以适应不同学科、专业和岗位的差异。

3.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应包括教学指标、科研指标和综合素质指标三个方面。

3.1.教学指标教学指标是评价高校教师主要工作的重要指标。

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估。

教学质量可以从学生评价、教学观摩、教师自评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3.2.科研指标科研指标是评价高校教师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据。

包括科研项目的申请、科研成果的产出和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估。

科研指标的合理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3.3.综合素质指标综合素质指标是评估高校教师整体绩效的重要衡量标准。

包括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个人发展与自我提升等方面的评估。

综合素质指标的构建需要涵盖师德师风、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4.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充分调研和分析相关数据。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如火如荼,人们对于高校的管理和管理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对绩效的要求,高校应建立和实施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评估高校的绩效,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从四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宏观政策;二是测量高校绩效的指标要求科学、全面;三是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要合理安排指标;四是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基于宏观政策,因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宏观政策而构建的。

它不仅要反映国家的发展战略,也要反映高校的发展目标。

该政策应明确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

其次,测量高校绩效的指标要求科学、全面,因为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高校绩效的重要依据,而指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绩效评价的结果。

因此,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应科学合理,要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校现状、环境变化等因素,选择科学的指标来衡量高校的绩效。

再次,构建绩效评价体系要合理安排指标。

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高校,按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方向,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设置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以对高校绩效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

最后,评价指标体系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

由于社会发展迅速,高校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及时调整,以保障评价指标系统的有效运行。

因此,在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建立灵活的指标体系,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以更好地反映高校现实绩效情况。

总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高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高校应从宏观政策出发,选取合理科学的指标,合理安排指标,建立有弹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更好地反映高校的绩效实现。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的竞争日趋激烈。

高校需要通过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确定一系列优化改善措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和现状,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以促进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一、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和现状高校绩效评价,是以高校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为考核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综合评价高校绩效的方法。

它根据高校的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通过量化指标、专家评估以及多种方法综合评价高校的绩效,以量化结果为蓝本,对高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目前,高校绩效评价在我国的实践中尚处于探索阶段。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上,有的高校依靠经验选择指标,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的高校效仿西方国家评价指标,导致评价结果与中国国情不符;有的高校在评价过程中,将多种指标混合使用,导致评价结果失真。

这些现象表明,我们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充分考虑中国高校的国情现状和实际需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高效、可行、周延的绩效评价流程。

1. 顺应国家发展战略。

高校绩效评价可以借鉴国家教育战略、科研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等,确保评价指标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符合。

2. 考虑高校的定位和特色。

高校的定位和特色不一样,评价指标也应该不同。

例如,研究型大学最重要的绩效是科研成果和科研创新能力,应该以这些绩效指标为重点。

3. 重视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应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学生满意度等因素纳入指标体系。

4. 重视科研创新。

科研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衡量标准,应该将科研成果、发表论文、科研经费等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5. 重视社会服务。

高校应该担当社会责任,通过开展各种服务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应该将社会服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

6. 统筹兼顾,照顾全局。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统筹兼顾,照顾高校的全局利益。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高校的发展战略、任务分配、管理方式等因素。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理财2008年第12期STUDYANDEXPLORE研究与探索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杨海平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高校绩效评价体系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按照系统论方法构建的由一系列反映高校各个侧面相关因素的指标集合而成的评价系统。

绩效指标主要是通过对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的测评,为高校了解自身的办学及其效益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是国家制定教育政策、分配学校经费和加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绩效指标的测量,能提供关于高校运行状况的准确信号,反映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效益水平,这不仅对高校自身改进办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也促使政府对教育工作的决策更加科学化。

一、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

具体如下:(一)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

评价指标设计应注意会计核算与统计的联系和统一,专业评价、部门评价和综合评价都要遵循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统一要求。

强调指标的相互关联性,如事业效绩、科研效绩与财务绩效的相互联系。

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和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综合考核评价,得出科学合理、真实客观的评价结果。

(二)可比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能与所有高校指标进行横向比较,且能与本校各历史时期指标进行纵向比较,这就要求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或能通过换算进行对比。

(三)导向性原则效绩评价体系的使用往往带有导向性功能,很容易使被评价者为追求眼前的效益而忽视长远的发展。

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注重被评价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可操作性原则高校效绩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在众多高校中应用,因此,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均可在现有的财务报表和高校基本统计表中获取,以这些可验证的资料为基础,才能使评价客观公正。

指标要简明扼要、定义明确,便于理解和填报。

二、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一般步骤:(1)依据高校发展战略,确定高校绩效目标;(2)围绕绩效目标,进行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指标值的标准化;(3)根据高校特点,选定综合评价模型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价。

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教学评价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一、构建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教育结果进行系统、客观、科学地评价,从而促使教学者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手段。

构建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及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教学改革的推进: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及时发现教学改革的有效做法,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摆脱教学固有模式,创新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3. 提高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能够根据评价指标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

二、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和有效。

1. 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需要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2. 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该能够覆盖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状况、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评价指标,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3. 参与性原则:评价指标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意见,尽可能让教师、学生、家长等参与到指标的制定中,提高评价的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校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高校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参考依据。

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教学质量评价日益引起关注。

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及指标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教师的授课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质量评价旨在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并为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因此,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教学的核心,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目标之一。

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考察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2. 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目标之一。

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3. 评估教学的有效性:评估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有效的教学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指标体系应该涵盖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的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价教学质量。

不同指标之间应该具有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整体。

2.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应该易于操作,能够提供具体明确的指导性信息。

评价指标应该是可量化的,并且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3. 可比性: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可比性,可以用于不同大学、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之间的比较。

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考虑到不同背景、不同条件下的差异,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可信。

4. 可持续性: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可持续性,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要求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指标体系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1.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使整个评价过程可追溯、可核实,减少操纵性。

2.多维度评价:构建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从财务、教学、科研、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高校的绩效,避免片面性评价。

3.持续改进:建立可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定期评估和修改指标体系,确保其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1.目标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应与高校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评价指标应能直接或间接体现高校的目标达成情况。

2.参与性: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充分发挥高校内外各方的智慧,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3.可比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以便对不同高校进行绩效比较和借鉴。

4.可测量性:评价指标体系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以便高校能够根据指标结果进行预算绩效管理。

三、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1.财务绩效方面: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稳定性、资金利用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财务资源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

2.教学绩效方面:包括学生学习成果、教学质量、教学设施等指标,反映高校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3.科研绩效方面:包括科研成果产出、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等指标,反映高校科研工作的创新能力和世界影响力。

4.管理绩效方面: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效率等指标,反映高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效率。

5.社会责任方面:包括高校融入社会的程度、服务社会的贡献等指标,反映高校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四、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1.绩效评价:通过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期测量和评估,得出高校的绩效评价结果,为高校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绩效考核:将评价指标作为高校绩效考核的依据,对高校的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以激励高校改善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

3.绩效管理: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分析,发现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实施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考核高校教学效果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针对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对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概念定义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简称“评估指标体系”,是对高校教育教学各方面进行全面、科学、客观评估的一套标准和方法。

评估指标体系不仅可以对高校教育教学进行评估,还可以鉴别和发现问题,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构建过程构建一个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指标体系需要几个重要环节:1.明确目标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和内容。

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高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对高校教育教学的认知与了解,不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高校自身实力,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服务。

2.制定标准根据目标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分类、指标内容和指标权重等。

指标分类一般包括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等几个方面,指标内容则需要精细具体,包括各种学科的基础知识、技能、能力等学习目标的观察点。

3.筛选指标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和指标权重排名,筛选出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三、主要内容1.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等。

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资源的评价一般包括:教育教学开展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程度、专业实验室建设等。

2.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评价高校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

高校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管理的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质量管理、课程设置管理、教学周期管理等。

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指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讨论教学等。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策略,以期为高校绩效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策略。

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构建,确保指标的科学性。

要充分考虑高校的多个方面,如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等,确保指标的全面性。

不同层次的指标应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关注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指标的可操作性意味着该指标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可以对指标进行有效的干预。

指标的可衡量性意味着该指标可以被量化、计量,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衡量和比较。

在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注重选择那些可以操作和衡量的指标,以保证指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强调指标的动态性和可持续性。

高校绩效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

指标的动态性和可持续性非常重要。

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变化性,能够反映高校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指标应能够持续地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高校绩效评价的时效性。

关注指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高校绩效评价是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和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具备客观、公正的特点。

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注重选择那些客观、公开、可核查的指标,避免主观和歧视性的指标。

评价过程应公开透明,结果应有据可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

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衡量性、动态性、可持续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这些策略的落实将有助于提高高校绩效评价的效果,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3E”原则及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3E”原则及指标体系设计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3E”原则及指标体系设计高校预算绩效评价“3E”原则及指标体系设计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实施,传统“重投入、轻效益”的预算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以绩效评价为基础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正在逐步建立。

财政部门对高校预算资金进行客观、全面的绩效评价,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支出效率、保障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而设计一套科学系统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关键。

10月13日晚,学员们围绕绩效评价“3E”原则和如何构建高校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主要内容如下:一、预算绩效评价“3E”原则2011年4月财政部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11〕285号)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给出明确定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中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源自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的“3E”原则。

所谓经济性,反映了评价对象使用较少财政资金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或品质的储备情况,所谓效率性,反映了评价对象对资金管控能力,即评价财政资金在支出方向、进度、相关性、合理性方面与实现目标的一致性程度,所谓有效性,反映了评价对象将资源转为为产出的能力,即对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产出的质量、期望得到的社会效果、公众的满意程度等。

最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应该是在既经济又高效的情况下实现预期目标。

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反映了实现预期目标的三方面能力。

在实际进行绩效评价时,既要将三个要素作为整体综合考评,又要深入分析每一要素的绩效情况,进而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二、预算绩效指标体系设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工具,为了使指标体系在结构上满足系统化要求,可借用层次分析法的思路,即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再按支配关系将各因素层层分解,上层元素对下层元素起支配作用,同层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属性差别,最终形成一个具有最高层、准则层、指标层的递阶层次结构。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一、引言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是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构建和优化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优化,以期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应该综合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这样可以全面地反映出教育质量的真实面貌。

2.科学性原则:构建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应基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结果具备科学性和可靠性。

3.可操作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是可操作的,即能够明确具体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并能够通过具体的观察、调查或测量来获取相关数据,以便进行量化评估。

4.公正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公正、公平地反映教育质量,不受特定背景因素影响,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5.可比性原则:评估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即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院校的比较。

这样可以促进不同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要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内容:1.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包括教学计划的合理性、课程的科学设置、教材的选用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对教学计划和课程的文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估。

2.教学过程与方法: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观察和访谈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课堂的录像回放等方式进行评估。

3.学生学习成果:包括学生知识水平、能力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提高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考核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实验成绩、论文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估。

4.教师发展与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等。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 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的原则和方法
毛 龙 生 周 陆 飞 ( 无锡职业 技术学院)
摘要: 高校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 , 导 致 对 高校 资 金 使用 效 益缺 乏 不 同的被评 价者 构建 公平 公正 的环境 。
考核和监控 , 建 立绩 效 评 价 体 系势 在 必行 。 文 章从 绩 效评 价 的 内 涵 出 1 . 3 可操 作 性 原 则 以财务 为基 础 建 立 的指 标体 系 , 发, 结 合 高校 的 实 际情 况 , 讨 论 了建 立 高校 绩 效评 价 指 标体 系应 该 遵 数 据均 来 源于 高校 的财 务 系统 , 所 以要 考虑 评价 目标 的实
循 的原 则 , 比较 分 析 了构 建 绩 效 指 标 体 系适 用 的评 价 方 法 。
现, 还 要 考虑 技术 的可 行性 。如 果还 要借 助 于其他 方式取 得数据 , 比如 手 工输 入 、 人 为 赋值 、 其 他 数 据 导入 , 必 然会 随着 我国 对高等 教育 的投入逐 年加 大 ,高校办 学 经费 影 响 可行性 与 实用性 , 还会 影 响客观 公正 性。 稳步增 长 ,但是 高校 绩 效评价 机 制 尚未健 全 ,高 等教 育投 1 . 4 通 用性原 则 评 价 指标 体 系 中的 同一 指标 在 不 同 入、 资金 的使 用效 益缺 乏应有 的 考核和 监督 , 建立科 学 的绩 的高校 的 内涵 , 计 算 口径应 该 是 一致 的 , 以便 于 高校 管 理 效评价 指标体 系 , 对实 现稀缺 资 源 的合理 配 置 , 提 高高校 的 者 将 不 同 高校 进 行横 向的 比较 ; 同时, 同 一指标 在 不 同发 办 学效 益具 有重大 的 意义。绩 效评 价是 指一 个组 织按 照既 展 阶段 也应 该 具有 纵 向 的可 比性 , 以便于 高校 领 导准确 把 定 的操作程 序和评 价标 准 , 应 用合理 的评价 方法 , 对被评 价 握 学校 的发 展状 态 。只 有通 用性 指标 才 能 实现校 际 问、 指 的对 象 , 在工作 能力 、 工作 成 果等 方面实 施考核 和评 价。 高 标 间 的相 互 对 比,从 而 帮助 高校 管理 者 及领 导找 出差 距 , 校 绩效 评价 是指运 用科 学、 规 范 的绩效评 价 方法 , 对照统 一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对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需要明确高校的绩效评价目标。

高校绩效评价的目标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声誉。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从这些方面出发,明确要评价的内容和目标。

要充分考虑高校的特点和定位。

不同高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各不相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高校的特点和定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研究型大学应该注重科研水平的评价,而应用型大学则应该注重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的评价。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性要求指标能够客观反映高校的实际情况,并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全面性要求指标能够涵盖高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

可操作性要求指标能够被高校方便地收集和计算,不会给高校带来过大的负担。

第四,要注重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不仅要评价高校的实际成果,还要评价高校的过程和方法。

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是否合理。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校的绩效情况,为高校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要进行不断的评估和改进。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评估和改进。

高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指标体系,使其更加适应高校的发展和管理需求。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策略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高校的特点和目标,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对高校的全面评价和有效管理。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作者:毛龙生等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年第7期毛龙生周陆飞(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校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对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缺乏考核和监控,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文章从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建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比较分析了构建绩效指标体系适用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原则方法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办学经费稳步增长,但是高校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和监督,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绩效评价是指一个组织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应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被评价的对象,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实施考核和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对高校的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

1 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1.1“指挥棒”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对高校工作的导向性,应该是高校工作的“风向标”,高校管理部门或者高校领导使用该“指挥棒”,能根据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使高校工作自觉顺应并服务于高校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1.2 唯一性原则唯一性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客观性”,即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应该有唯一、客观的衡量依据,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印象指标”、“人情指标”、“关系指标”,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给不同的被评价者构建公平公正的环境。

1.3 可操作性原则以财务为基础建立的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高校的财务系统,所以要考虑评价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

如果还要借助于其他方式取得数据,比如手工输入、人为赋值、其他数据导入,必然会影响可行性与实用性,还会影响客观公正性。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在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和保障教学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地评估教学的优劣,并为高校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因此,构建和应用符合实际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明确评价目标和原则。

评价目标应包含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方面,既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态势。

评价原则应包括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等要求,避免主观性和任意性的评价。

其次,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工作,需要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在教师方面,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因素;在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成果、学习能力等因素;在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方面,包括教室设施、实验室条件、图书馆资源等因素。

通过综合考量这些因素,才能全面地评估教学质量。

另外,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科学选取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具备科学性、可测量性、全面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具体而言,评价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衡量方式,能够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测量和评估。

同时,评价指标应能够涵盖教学的不同方面,从而全面地反映教学质量的优劣。

在应用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注重评价结果的合理利用。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对于教学质量较低的课程或教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其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

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调整教学资源的分配,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此外,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鼓励优秀教师和学生,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动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作者:毛龙生周陆飞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7期
摘要:高校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对高校资金使用效益缺乏考核和监控,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文章从绩效评价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建立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比较分析了构建绩效指标体系适用的评价方法。

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原则方法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高校办学经费稳步增长,但是高校绩效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益缺乏应有的考核和监督,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具有重大的意义。

绩效评价是指一个组织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和评价标准,应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对被评价的对象,在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实施考核和评价。

高校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评价的内在原则,对高校的行为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价。

1 构建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 “指挥棒”原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具有对高校工作的导向性,应该是高校工作的“风向标”,高校管理部门或者高校领导使用该“指挥棒”,能根据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战略和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使高校工作自觉顺应并服务于高校的发展,从而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1.2 唯一性原则唯一性原则也可以称之为“客观性”,即绩效评价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应该有唯一、客观的衡量依据,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避免“印象指标”、“人情指标”、“关系指标”,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给不同的被评价者构建公平公正的环境。

1.3 可操作性原则以财务为基础建立的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高校的财务系统,所以要考虑评价目标的实现,还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

如果还要借助于其他方式取得数据,比如手工输入、人为赋值、其他数据导入,必然会影响可行性与实用性,还会影响客观公正性。

1.4 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同一指标在不同的高校的内涵,计算口径应该是一致的,以便于高校管理者将不同高校进行横向的比较;同时,同一指标在不同发展阶段也应该具有纵向的可比性,以便于高校领导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状态。

只有通用性指标才能实现校际间、指标间的相互对比,从而帮助高校管理者及领导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取得发展。

1.5 整体完善性原则绩效指标体系,应设计成一个客观、科学、完善的评价系统,尽可能地降低、排除偶然因素对计算指标值的影响,必要时要对评价指标值进行修正,或对指标进行修订,从而更科学地反映高校绩效的动态水平。

从全局角度进行整体设计,划分指标的层次性,强调各个指标的独立程度,降低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使指标对高校运行绩效更具整体代表性。

2 绩效评价指标之间应协调的关系
2.1 静态性与动态性绩效评价指标一方面应尽可能地保持评价指标内涵的稳定性和可比性,使得整个体系成为一个客观、公正、统一、广泛适用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评价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促进高校改进工作的手段,要能够使得在一定的水平或标准基础上,不断迈向高一级的目标,设立一些能根据不同项目、不同财务资金来源而调整的动态指标。

2.2 整体性和关键性绩效评价指标一方面应该具有足够的容积,能涵盖绩效的大多数方面,从而能相对完整的反映出高校财务绩效的整体面貌;另一方面,整体面貌并不等于要求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应该特别集中注意几个具有强代表性的重点方面的重要指标,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把握共性与特性,避免设计成冗繁的评价体系,增加信息处理难度,降低效率。

2.3 过程和结果目前,很多的绩效评价是一种对结果的衡量,而没有考核过程中的情况或阶段性成效。

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对中间环节绩效的评估促进是最终成果的保障,因此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忽视对中间过程进行考核的设计。

3 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目前,国内外各类组织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杜邦分析法、经济增加值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3.1 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将企业各个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财务比率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将净资产收益率分解为多个财务比率的乘积,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为报表分析者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提供方便;有助于管理层更加清晰地看到权益基本收益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销售净利润与总资产周转率、债务比率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

杜邦分析法反应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不利于管理层从发展角度进行长远的规划设计,容易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该方法不能解决无形资产的估值问题,未曾考虑顾客、供应商以及技术创新等因素对企业收益的影响;该方法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对高校、政府部门等非营利性组织实用性不强。

3.2 经济增加值法经济增加值是税后经营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权成本之后的收入,也就是所有成本被扣除之后的剩余收入。

经济增加值法是以税后利润和资本成本为计算依据来评价企业所创造价值的绩效评价方法。

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使用该方法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比如可口可乐公司。

一般该方法以企业的长期和持续价值创造为业绩考核导向,根据企业的规模、发
展阶段、经营实际、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参照企业,从而确定目标值,结合传统财务指标进行考核,适当考虑和选择一些关键的非财务指标[1]。

经济增加值法从增加值的计算角度来看,不能反应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即以成败来论英雄,以最终的结果来作为衡量财务绩效的唯一标准,降低了该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与杜邦分析法类似,计算经济增加值,对高校等非盈利性组织而言,难度很大。

3.3 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度量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将边际效益理论和线性规划模型进行结合,构造出了生产可能性集的分段线性前沿边界,通过界定是否位于“生产前沿面”来比较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和规模收益,显示最优值[2]。

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实际运用时,所需的评价指标相对较少,而且该方法各测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无需一致,由此,可以确保信息的“原生态”和“完整性”,避免主观确定权重而产生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可靠度与灵活性较高,大大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简化运算过程的同时,减少了误差的产生,等等。

因此,该方法用于财务绩效评价的优势凸显而出。

3.4 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通过构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个绩效指标来综合评价组织的绩效。

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目标实现为核心,通过设定相关指标评估当前绩效,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反馈的信息,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来推动战略实施方案。

该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全面统筹企业发展目标,平衡内部和外部、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利于组织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平衡计分卡法构建的评价系统除了使用了财务指标,还引入了非财务指标。

由于非财务指标的定义以及数据的收集并非易事,大大增加了实际应用中的难度。

同时,由于所选取的指标数量很多,指标的权重难以确定,加大了其实施的成本和推广应用的阻力。

3.5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从错综复杂的变量的内部联系出发,从中提取出几个公共综合因子,这些综合因子应该具有较强的覆盖性和代表性,进而建立统计评价模型;在建立综合因子模型之后,利用所提取的公共因子,计算它们对应的因子分数,根据因子得分数进行综合绩效评价[3]。

与数据包络分析法类似,因子分析法只需要较少的指标因子,就可以反应指标的大部分原始信息,确保信息的“原生态”。

因子分析法在提取相关性高的公共因子,并利用它们以进行综合绩效评价方面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优势。

3.6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在项目评价时,将评价因素分解成目标层、效果层、指标层等三个层次,以此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合处理,使评价过程数学化,使思维过程定量化,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问题提供简便的评价方式。

层次分析法将以人的主观判断力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间的差异数值化,帮助保持思维过程的一致性,适用于复杂的评价系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权重的方法[4]。

参考文献:
[1]朱烔.EVA指标分析及在我国运用时的调整思考[J].商业研究,2003(5):365-368.
[2]刘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高校院系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2-126.
[3]王伟.因子分析法在海尔集团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11-116.
[4]陈胜权.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2012(6):25-27.
基金项目:基于财务系统的高校绩效评价系统的设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KJ201317)。

作者简介:
毛龙生(1981-),男,江苏扬中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绩效审计与财务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