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合集下载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

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方法一、内容1.经济指标: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水平、投资回报率等,主要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能力。

2.社会责任指标:包括企业对员工、供应商、客户、社会公众和环境的关注程度,主要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3.创新指标:包括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等,主要反映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包括企业的能源消耗、物料利用率和环境影响等,主要反映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5.员工满意度指标:包括企业的员工福利、职业发展空间和工作氛围等,主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6.客户满意度指标: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顾客投诉率等,主要反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顾客满意度。

二、方法1.设定指标:根据企业的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企业综合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各个指标应该具有可衡量性、可比较性和指导性。

2.数据收集:通过工资制度、财务报表、员工调查、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等方法,收集各个指标所需的数据。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指标的数值,并根据指标的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可以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和数据算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评价结果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出来,可以直观地显示企业各个指标的得分和排名情况。

5.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比较和借鉴,找出改进的方向,制定改进计划,并通过实施和监控来持续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注意事项1.指标的选择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特点相匹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各个指标之间要有相互关联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指标之间的冲突和重复。

3.指标的权重分配应根据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不同指标的权重应符合企业整体战略。

4.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数据的操纵和失真。

5.评价结果要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评价。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无论是企业管理还是公共服务领域,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目标的精准评估。

本文将探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确定评价目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之前,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是什么。

例如,若我们希望评价一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那么我们需要确定与竞争力相关的各个维度,如市场份额、品牌价值、员工素质等等。

通过明确评价目标,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二、选择评价指标在确定了评价目标后,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评价目标,并且能够量化或定性化的衡量。

为了确保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性:评价指标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依据,避免主观性或片面性的指标选取。

2. 全面性:评价指标应该涵盖评价目标的各个方面,避免遗漏或重复。

3. 可操作性:评价指标应该能够从实际数据中获取,以便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对比。

4. 相对稳定性: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考虑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三、设置权重系数在确定了评价指标后,我们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权重分配,以反映其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

权重系数的设置可以通过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法或者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来进行。

专家咨询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权重设置方法。

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或专家访谈,可以获得他们对各个指标重要性的评价。

在获得专家的意见后,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层次化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常用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设置。

通过构建判断矩阵,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比较,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可以提取出各个指标的主要成分,并根据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来设置权重。

主成分分析可以减少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准确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方案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方案导言:在教育领域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考量和评判。

通过正确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设方案,可以更好地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本文将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意义、构建方式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问题,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对学生在学术、学习方法、技能、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价的方式。

它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发展趋势,帮助学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此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业、职业和生活中的全面发展。

二、构建有效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方法1.明确评价目标:学校需要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标,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需要培养教师正确的评价意识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应处于主动地位,促使他们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多元化评价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多种方法,如考试、作业、实验、项目等,注重多方位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避免单一评价方法的片面性。

5.及时反馈和指导: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学习策略。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1.学术成绩:包括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成绩表现,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2.学习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学习思维等方面。

3.思想品德: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诚信意识、责任感等品质,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4.学科能力: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评价。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话题。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期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一、反思型评价方法反思型评价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

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中,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是常用的反思型评价方法。

学生自评是指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的理解和体会,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反思。

通过自评,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

同时,自评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参与度。

同伴互评是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这种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通过同伴互评,学生可以学会关注他人,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指标:1.学业水平:学习成绩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应该是唯一指标。

学习成绩应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2.学科能力:除了学习成绩,学科能力也应成为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科能力包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

3.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应被列为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

创新能力包括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性表达能力等。

4.实践能力: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践能力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5.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生应具备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素质。

6.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

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触纸面,思绪如流水般涌动。

十年方案写作的经历,让我对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我就用意识流的方式,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个方法。

我们要明确综合评价的目的。

评价一个项目、产品或者服务,不能仅仅依靠单一指标,而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考量。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多指标多方案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1.确定评价对象:要明确评价的对象是什么,是项目、产品还是服务。

2.确定评价维度: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确定评价的维度。

比如,评价一个旅游景点,可以从景观、服务、交通、设施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3.确定评价指标:在评价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

比如,在景观维度下,可以设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指标。

4.指标权重分配:不同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为每个指标分配权重。

权重分配可以采用专家评分、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1.定性评价: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等方式,对评价对象进行定性分析。

比如,评价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可以从市场前景、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定性描述。

2.定量评价:运用数学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定量分析。

比如,计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净利润等。

a.加权平均法: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和评价值相乘,求和得到综合评价值。

b.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

c.灰色关联法: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评价对象与理想对象之间的关联度。

三、评价结果的解释与应用1.结果解释:评价结果需要以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

可以通过图表、文字等形式,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

2.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决策、优化方案、改进服务等。

比如,根据评价结果,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四、案例分析1.景观评价:评价项目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指标。

2.服务评价:评价项目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1)区域性原则衡量一个研究对象的运行情况,要从特定的区域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评价指标要具有针对性。

(2)动态性原则研究对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静态的反映考核对象的发展现状,还要动态的考察其发展潜力。

选取的指标要能够具有动态性,可以衡量同一指标在不同时段的变动情况,并且要求所选指标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实际意义。

(3)可量化原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进行监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持。

选取的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的特点,在保证指标有较高反映考核对象的前提下,能够直接查到或者通过计算间接得到指标数据,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同时数据来源要具有权威性,这样能保证正确评估研究对象。

(4)层次性原则一级指标同时分别设立多个具体的子指标。

在众多指标中,把联系密切的指标归为一类,构成指标群,形成不同的指标层,有利于全面清晰的反映研究对象。

综合评价方法的选取: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用于定量评价多指标问题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SAS、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更加提高综合评价法的实用性。

目前用于分析多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各因素对上层某个因素的影响程度,由于专家确定重要性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对构建的判别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即使得 。

若检验通过,则按照总排序权量表示的结果进行权重赋值。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 )能够通过“降维”作用把k X X X X ⋯⋯、、、321等众多指标综合成比较重要的几个指标,消除指标间的相关性。

评价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多个指标信息综合成一个综合指标值进行评价,但并不是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将目标对象的不同侧面,层次以及不同量纲的统计指标转换为相对评价值。

当指标体系涉及大量指标时,若只选用研究对象的个别指标,尽管方便但却损失了其他信息;若对研究对象的每一个指标都做出评价,这些评价结果也只是独立的,且各指标间做出的评价有一定的信息重叠。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指在进行综合评价时,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以便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也要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对象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以下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些原则及其综合评价方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尽量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的影响。

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并涵盖所有重要的评价维度,以确保对评价对象进行全面评价。

3.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即不同评价对象之间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以便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

4.可衡量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具备一定的可衡量性,即可以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式进行度量,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稳定性原则:评价指标应相对稳定,即不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剧烈的波动。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1.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通过对评价指标之间的层次结构进行构造和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从而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

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矩阵运算,获得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将评价结果进行模糊化处理,得到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值。

3.主成分分析法(PCA):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对多个相关变量进行降维处理的方法,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通过确定各个主成分的权重,实现对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

4.灰色系统理论: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针对小样本和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对评价对象的各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熵权法:熵权法是一种基于信息熵原理的权重分配方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值,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从而进行综合评价。

以上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不足之处,评价者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使用。

综合评价指数构建方法

综合评价指数构建方法

综合评价指数构建方法综合评价指数是一种衡量事物综合素质的指标体系,它能够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整体水平,帮助我们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

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构建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数方法对于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见的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例如,在对企业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时,可以考虑利润、销售额、市场份额、员工素质等指标。

在确定评价指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讨论和沟通。

第二步是确定权重。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数时,不同的指标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对各个指标进行加权处理。

权重可以通过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专家打分法是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多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它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和计算特征向量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确定权重时,需要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重要性,以及各个指标对最终评价结果的贡献程度。

第三步是指标标准化。

不同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单位,为了能够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线性变换法、标准差法、极差法等。

线性变换法是将原始指标通过线性变换映射到某个特定的区间内,使得指标具有可比性。

标准差法是将指标减去其均值,再除以标准差,使得指标具有标准正态分布。

极差法是将指标的取值范围映射到0-1之间,使得指标具有相对权重。

第四步是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在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后,可以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

具体计算方法为将各个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以其对应的权重,并将结果相加得到综合评价指数。

综合评价指数越高,表示事物的综合素质越好。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构建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

它能够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体现事物的整体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JOURNA L OF DAQI NG PETRO LE UM I NSTIT UTE 第28卷 第3期 2004年6月V ol.28 N o.3 Jun. 2004 收稿日期:2004-03-09;审稿人:赵俊平;编辑:王文礼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G 01-25) 作者简介:邵 强(1963-),男,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邵 强1,李友俊1,田庆旺2(1.大庆石油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8; 2.大庆石油管理局人才劳动力交流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453) 摘 要:针对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用数理方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数学表达式,同时,根据指标重要程度是否相同分别建立了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关 键 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方法;程序中图分类号:F091.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4)03-0074-03 多指标综合评价作为全面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1994~2002年我国中文期刊发表的有关综合评价方面的学术论文达2770多篇,其研究范围涉及到了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关键问题之一.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的前提.目前,我国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们提出了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军事的上百种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缺乏严格的优选方法和程序,往往就同一评价对象给出了多种相差甚远的指标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进行研究.笔者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出发,提出指标体系构建的数理方法,并给出指标体系建立的程序.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关系综合评价某一事物所涉及的各相关要素构成评价要素集.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用以评价该事物的一系列指标构成评价指标集.评价指标集是评价要素集的一个映射.一个评价要素集存在多个映射指标集.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在多个映射指标集中寻优.评价要素集和评价指标集之间存在4种映射关系,见图1.图1(a )是一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只反映一个评价要素;图1(b )是多对一关系,即一个评价指标反映多个评价要素;图1(c )是一对多关系,即有多个指标共同反映同一个评价要素;图1(d )是多对多关系,即同时存在图1(b )和图1(c )的2种情况.在4种映射关系中,一对一的关系最简单,也最理想,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在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不存在重叠或交叉;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中,指标间存在重叠和交叉.2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关于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目前有2种典型的表述:一是全面、不重叠(或交叉、或冗余)和指标易于取得;二是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1-3].比较而言,第1种要比第2种更加明确.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首先应根据评价目的反映有关评价对象的各方面状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全面,就无法对评价对象做出整体判断;其次,指标间不能重叠过多,过多的重叠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即使对重叠进行适当的修正[4],也会增加计算的难度和工作量;最后,计算指标所需要的数据应是容易采集的,指标容易计算或估计,否则指标体系就无法应用.因此,建立指标体系应遵循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不重叠和易于取得的原则.・47・图1 评价要素集与指标集的映射关系2.1 指标尽可能全面假定根据评价目的,需要对评价对象的n个要素进行评价,则评价要素集F ={F 1,F 2,…,F n }.现有m 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I ,则评价指标集I ={I 1,I 2,…,I m },其反映的评价要素集为F ′={F ′1,F ′2,…,F ′k }.若k =m ,且指标不重复,则表示评价指标集与评价要素集是一对一的关系,否则是非一对一关系.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可以用评价要素覆盖率来度量.(1)若各评价要素的重要性相同,则评价要素覆盖率E e 为E e =k/n .(1) (2)若各评价要素的重要性不同,可以为各评价要素设定相应的权重.设评价要素集对应的权重集为W ={W 1,W 2,…,W n },其中W i 为第i 个要素的权重.指标集所反映的评价要素集的权重集为W ′={W ′1,W ′2,…,W ′k },其中W ′j 为评价要素集F ′中第j 个要素的权重,则评价要素覆盖率E u 为E u =∑k j =1W ′j ∑ni =1W i .(2)讨论:0≤E e (E u )≤1;若E e (E u )=0,指标集为 ;若E e (E u )=1,指标集是绝对全面的,因此,指标尽可能全面原则可以表述为E e (E u )尽可能接近1.2.2 指标尽可能不重叠指标的重叠程度可用评价要素重复率来度量.用T i 表示评价要素集的第i 个要素被重复的次数,则评价要素集被给定评价指标集重复的次数集为T ={T 1,T 2,…,T n }.(1)若各要素的重要程度相同,则评价要素重复率R e 为R e =1n ∑n i =1T i.(3) (2)若各评价要素的重要程度不同,则评价要素重复率R u 为R u =∑n i =1T i ×W i ∑n i =1W i .(4)讨论:R e (R u )≥0;若R e (R u )=0,指标集中各指标不存在重叠或交叉;R e (R u )越大,各指标重叠交叉现象越严重,因此,较少重叠性原则可以表述为R e (R u )尽可能接近0.・57・第3期 邵 强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2.3 指标易于取得指标获取的难易程度用指标获取的难度因数来度量.指标的难度因数一般分为1,3,5,7等4个级别,分别代表容易、较易、较难和困难.指标获取的难度由专家来评定,一般说来,定量指标比定性指标易于取得,具体指标比综合指标易于取得.评价指标集的获取难易程度用指标集的平均难度因数来度量.若用D i 表示第i 项指标获取的难度因数,则指标集的平均难度因数为D =1n ∑n i =1D i .(5)3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3.1 指标体系构建模型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寻找在整体上能最好地满足3项构建原则的指标体系的过程.根据评价要素重要程度是否相同,需采用2种指标体系构建模型.3.1.1 评价指标体系优选目标函数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相同,目标函数为z max =c 1E e -c 2R e -c 3 D ,(6) 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不同,目标函数为z max =c 1E u -c 2R u -c 3 D ,(7)式中:c 1,c 2,c 3分别为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平均难度因数的权重,可根据评价者或组织的要求设定.若一个指标体系使目标函数值最大,则该指标体系最佳.3.1.2 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平均难度因数的计算(1)要素覆盖率.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相同,则E e =1m ∑m i =1E i Y i;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不同,则E u =1m ∑m i =1W i EY i ;式中,变量EY i 表示指标体系是否反映了第i 项要素,EY i 的取值为0(当∑mj =1g ij x j =0时,表示指标体系未反映第i 个评价要素)或1(当∑m j =1g ij x j ≥1时,表示指标体系反映了第i 个评价要素);变量x j (j=1,2,…,m )表示是否选取第j 项指标,取值为0(未选取第j 项指标)或1(选取了第j 项指标);变量g ij 表示第j 项指标对第i 个评价要素的反映状况,取值为0(第j 项指标未反映第i 个评价要素)或1(第j 项指标反映了第i 个评价要素).(2)要素重复率.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相同,则R e =1m∑m i =1RY i ;若评价要素重要程度不同,则R u =1m ∑m i =1W i RY i ;式中,变量RY i 表示第i 项指标的重复次数,若∑m j =1g ij x j >1,则RY i =∑m j =1g ij x j -1;若∑m j =1g ij x j ≤1,则RY i =0.(3)平均难度因数: D =∑m j =1D j x j ∑m j =1x j ,式中:D i 为第j 项指标的难度因数.3.2 构建指标体系的程序利用上述模型建立指标体系的程序是:(1)确定评价目标.对于同一评价对象,由于评价目标不同,需要考察不同的评价要素.(2)确定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指标集难度因数的权重.根据对评价准确性(下转第105页)・67・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28卷 2004年第3期 李贤丽等:混沌控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参考文献:[1] Lorenz E N.Determ inistic nonperiodic flow[J].J Atm os Sci,1963,(20):130-141.[2] Henon M,Heiles C.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ird integral of m otion:s ome numerical experiments[J].Astophys J,1964,(69):73-79.[3] R ossler O E.An equation for continuous chaos[J].Phys Lett A,1976,57(5):397-398.[4] Ruelle D,T akens F.On the nature of turbulene[J].C ommun M ath Phys,1971,(20):167-192.[5] Ruelle D,T akens F.On the nature of turbulene[J].C ommun M ath Phys,1971,(23):343-344.[6] M ay R M.S im ple mathematical m odels with very com plicated dynam ics[J].Nature,1976,261(5560):459-467.[7] Feifenbaum M J.Quantitative universality for a class of nonlinear trans formation[J].J S tat Phys,1978,(19):25-52.[8] 刘秉正.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基础[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9] Ott E,G rebogi C,Y orke J A.C ontrolling chaos[J].Phys Rev Lett,1990,64(11):1196-1199.[10] S inhna S,Ramaswamy R,Subba Rao J.Adaptive control in nonlinear dynam ic[J].Physica D,1990,(43):118-128.[11] Lima R,Pettini M.Suppression of Chaos by Res onant parametric perturbations[J].Phys Rev A,1990,(41):726-728.[12] Braiman Y,G oldhirsch I.T am ing chaolic dynam ic with weak perturbation[J].Phys Rev Lett,1991,66(20):2545-2548.[13] 王文杰,王光瑞,陈式刚.储存环型自由电子激光器光场混沌的控制[J].物理学报,1995,44(6):862-870.[14] 方锦清.非线性系统中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其应用前景(一)[J].物理学进展,1996,16(1):1-73.[15] Ditto W L,Rauseo S N,S pano M L.Expermental control of chaos[J].Phys Rev Lett,1990,65(26):3211-3214.[16] R omeiras F J,G rebogi C,Ott E,et al C ontrolling chaotic dynam ical systems[J].Physica D,1992,(58):165-192.[17] Hunt E R.S tabilization high-period orbits in chaotic system:the diode res onator[J].Phys Rev Lett,1991,67(15):1953-1955.[18] Peng B,Petrov V,Showalter K.C ontrolling chem ical chaos[J].J Chem Phys,1991,(95):4957-4963.[19] Pyragas K.C ontinuous control of chaos by self-controlling feedback[J].Phys Lett A,1992,(170):421-428.(上接第76页)的要求、统计核算状况和计算工作量的大小确定.(3)分解评价对象,建立评价要素集.评价对象分解是把所要评价的综合属性分解成小的、具体的评价要素.(4)如果评价要素的重要性不同,需要确定各要素的权重,建立要素权重集;否则直接进行步骤(5).(5)建立指标集.收集与评价要素有关的指标,并构成多个指标集.(6)确定指标与评价要素的关系,即确定各项指标反映哪些评价要素,建立指标—要素关系矩阵.(7)确定指标获取的难度因数,建立指标难度因数集.(8)计算各指标集的要素覆盖率、要素重复率和平均难度因数.(9)计算各种指标集的目标函数值.(10)确定最优指标集.4 结束语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对评价对象科学评价的重要前提.文中在分析评价指标与评价对象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构建原则进行了量化研究,提出了量化指标,根据评价要素重要性程度是否相同,建立了2种指标体系方案优选模型,并给出了指标体系构建的程序.利用指标体系优选模型,按构建程序可得到一个总体上最佳的指标体系.应该指出的是,随着对评价对象认识的加深和与之相关的核算方法的变化,针对同一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会随之变化,因此应根据需要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参考文献:[1] 刘贤龙,胡国亮.综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研究[J].统计研究,1998,20(1):38-40.[2] 林梦泉,侯富民,王战军.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分析与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12):12-16.[3] 杨雄胜,臻 黛.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1998,17(5):39-46.[4] 胡永宏.综合评价中指标相关性的处理方法[J].统计研究,2002,24(3):39-40.Abstracts 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V ol.28 N o.3 Jun.2004K ey w ords:pneumatic serv o system;pneumatic hydraulic combination control;fuzzy controlEstablishment of integrat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2004,28(3):74-76SH AO Qiang1,LI Y ou2jun1,TI AN Qing2wang2(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2. Per sonnel and Employment Center,Daqing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Daqing,Heilongjiang163453,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mathematical method in order to s olve the problem in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he principle of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is given in mathematical form,the m odel of constructing index system i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value of indexes are the same,and the proce2 dure for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is suggested.K ey w ords:integrated evaluation;index system establishment;principle;method;procedure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um an resources value/2004,28(3):77-80W ANG Cheng1,S UN Y u2fu1,ZH ANG Y an2ming1,W ANG X ian2shui2(1.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2.E2 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 Abstract:The measurement of the human res ources value is critical in the evaluation and im provement of the human res ources quality.We have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human res ources value using the statistical method and the factors analysis approach,which determines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2nonessential and unclear figure,and subsequently gets the clear figure with the apparent characterization approach.It sets up a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ay measurement m odel of the human res ources value.K ey w ords:human res ources value;gray system;factors analysis;clear figureDecision m aking model of the circulation of professiona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2004,28 (3):81-82Y ANG D ong2hong,S UN X iao2chun(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 Abstract:The circulation of professionals is a way to realize their dynamic management.The circulation of profession2 als is limited by many s ocial,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factors.This paper develops a decision making m odel of professional circulation,and explains its original causes,on which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rational professional circu2 la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K ey w ords:talents;the circulation of professionals;decision making m odel;countermeasuresOil or gas accumulation periods and models in Wuerxun depression/2004,28(3):83-85MU Dun2shan1,S UN Jiang2jun2,LI U Jing2(G eoscience College,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Heilongjiang163318,China;2.Oil Recovery Plant No. 2,Daqing Oilfield Corp.Ltd.,Daqing,Heilongjiang163000,China)Abstract:T aking into account the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ydrocarbon history of s ourcerocks,the seal formation his2 tory of caprock,the formation history of traps,the active history of faults and the supplying history of oil or gas,we consider the main formation period to be from the end of K1y to the early of K2q.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oil or gas reserv oirs,formation conditions of oil or gas and their matching relations in space and time and formation periods and process of oil or gas reserv oir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oil or gas accumulation m odels,they are the m odel of oil or gas migrating and accumulating in lens of sandstone or fracture traps in s ourcerocks,the m odel of oil or gas accumulating in fault2block or faulted seal traps migrating vertically through fault,and the m odel of oil or gas accu2 mulating in structure lithology traps migrating laterally through sandst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