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转移的现状和问题

合集下载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服装行业是以纺织、纺织服装制造业为基础的重要产业,自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之一、然而,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竞争加剧,中国服装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的服装行业正面临着生产成本的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许多服装企业不得不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外的低成本地区,或者采取自动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国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购买习惯的改变,对服装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款式和个性化,对服装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为了在国内市场保持竞争力,服装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服装行业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由于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尚未完善,一些企业存在着侵犯他人设计和品牌知识产权的行为。

这不仅损害了被侵权企业的利益,也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推动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重要议题。

由于服装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废气和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许多国家开始对中国的服装进口实施严格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标准。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中国服装企业需要加强环境管理,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中国服装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机遇。

首先,中国的中产阶级人口持续增加,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为服装市场提供了庞大的需求潜力。

其次,电子商务的兴起为服装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发展机会。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服装企业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高销售额和品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国服装行业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

服装企业需要借助技术创新、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建设等手段提升竞争力,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一、服装行业概述1.1服装行业概要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

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

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心、品牌商店、网上购物等新的流通方式。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服装的个性化、多样化、差别化加也正加速化。

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化,服装业界的海外贸易也逐步增加,海外贸易的方式也将向多样化发展。

1.2 服装行业现状2007年,服装行业大企业纷纷出手开始了新一轮“圈地运动”,原来在从业于沿海发达地区回乡创业的“新企业家”队伍也在内陆省份开始圈地建厂,圈地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庆市等省市地区。

杉杉、雅戈尔、报喜鸟、红豆、波司登等上市公司率先在上述地区大规模投资,法派、培罗成、高邦、凯撒等大企业也将西服、衬衫、职业装等大类产品生产线迁往外省。

同时,承接转移的内陆地区也在进行着“招商战”,通过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服务手段升级、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经济政策优惠等手段来吸引优质资产投资。

《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等法规政策也推进了梯度转移进度。

梯度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几点:承接外销订单转移。

鉴于劳动力供给不足、成本上升、能源紧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沿海地区以无法按照原有价格完成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加工,海外客户在寻找转移这类产品加工的承接地,一部分订单转到了比我国更具报价优势南亚国家,另一些订单则转向了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中国内陆省份。

转移的主要产品有针织服装、休闲类服装、童装、牛仔服装等。

属地化销售的产品本土化生产。

过去几年,一些沿海地区品牌争相开辟中西部地区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淘汰,部分品牌已经稳固了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市场,并以此为原点向周边城市和地区辐射。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我国服装行业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品质和时尚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服装行业的现状和前景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首先,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是充满竞争和机遇。

随着购物中心的不断涌现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消费者购买服装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的实体店面相对较难竞争,而电商平台则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同时,国内服装品牌和国际大品牌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品牌方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水平,增强品牌影响力。

其次,我国服装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品牌同质化、产能过剩和劳动力成本上升。

在面对激烈竞争的同时,大量品牌出现了同质化的问题,导致市场上缺乏创新和个性化的产品。

同时,由于过去几年中服装行业的迅速增长,部分地区和品牌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库存积压和盈利下降。

此外,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对服装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不少企业纷纷选择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我国服装行业的前景仍然是十分广阔的。

首先,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人口。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对高品质服装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服装行业不仅仅是一种生活必需品,更是文化和时尚的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品牌建设和差异化定位,企业可以打造独特的文化形象和消费体验,吸引更多消费者。

而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购物体验,这也为服装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同时,我国的服装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逐渐被重视,这也促使服装行业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倡导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的品牌将更加受欢迎。

此外,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对服装行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智能穿戴设备和可穿戴技术的出现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穿衣方式和消费习惯。

服装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服装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服装制造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服装制造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它涵盖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服装制造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服装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全球服装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服装产业的产值已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3%以上。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其制造业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30%以上。

然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中国服装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许多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如孟加拉国、越南和柬埔寨。

这些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相对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服装制造商。

另一方面,中国服装市场的饱和也给制造业带来了困扰。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为服装制造业带来了新的销售渠道和机会。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服装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服装制造商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优化生产过程和提高效率。

自动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可以减少人力成本,并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服装制造业的重要议题。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

此外,一些企业还致力于改善劳工待遇和工作环境,以确保员工的福利和权益。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定制化和快速反应。

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生产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快速生产出符合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服装制造业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模仿和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摘要:
一、引言
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原因
三、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
四、产业转移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五、应对策略和建议
正文: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移趋势。

这一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分析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原因,概述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探讨产业转移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一、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背景和原因
1.国际市场需求变化
2.国内生产成本上升
3.政策调整和优惠措施
4.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点
1.向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转移
2.产业链整合与延伸
3.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
4.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产业转移对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1.产能扩张和市场竞争加剧
2.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加
3.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
4.品牌培育和市场拓展
四、应对策略和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建设
4.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
总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

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

蒋衡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2009《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全面把握当前经济形势,总结前一阶段我国服装产业转移工作,交流各地服装产业转移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服装产业转移工作。

下面,我就服装产业转移有关情况向各位代表报告工作,请提出意见建议。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中国服装产业转移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信息化技术的迅捷发展又加速了这一进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国家和企业间的经济行为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条件。

时空限制不复存在,在北半球消费的产品,可能在南半球生产。

正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国际产业转移、国内区域产业转移应运而生。

相关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本世纪初,全球已完成了三次大规模的跨国和跨地区的产业转移。

一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将传统产业向日本、西德等国转移;二是20世纪60至80年代,日本、西德等国将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三是20世纪80至90年代,“亚洲四小龙”以及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低端产业向中国沿海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当前,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已经到来。

历史证明,每一次国际性产业转移,都给承接转移的国家和地区带来了跨越式的经济增长。

正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的转移,才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服装产业的起步与发展得益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做法。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去。

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东南沿海地区积极承接来自欧、美、日、韩、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获得了产业起步阶段的原始积累,学习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我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1)服装行业现状服装行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近几年,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也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巨大的市场内需已经成为国内服装行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正不断成熟,对服装质量、特性、品牌文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居民的消费更加注重个性化、舒适化、品牌化和时尚化。

服装消费逐渐趋向于中高档化发展,我国服装采用中高档面料的比重在逐年增长。

服装行业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舒适度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服装行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增强品牌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

中国服装消费市场正沿着:需求消费→时髦消费→时尚消费→个性消费,这样一个由低到高的品牌消费需求轨迹进行着变革。

服装行业具有周期性,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服装产业发展有所放缓,该板块出口与贸易收入大幅减少,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纺织服装业景气度也逐步回升。

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出口和国内零售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为5,874亿元,同比增长24.8%。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0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2011年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达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03%。

2012年1季度,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554.2亿美元,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500.2亿美元,增长2.9%,进口54亿美元,增长5%,累计顺差446.2亿美元,增长2.6%。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十二五”发展多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内需将得到增长,居民对纺织服装的需求将日益增加。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上升和城镇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带动了衣着消费的深刻变化。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研究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研究分析

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研究分析国内服装行业产业现状研究分析一、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历程国内服装行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市场开始逐渐开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服装行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我国服装行业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品牌价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服装行业的支持力度等。

二、国内服装行业的产业布局目前,我国的服装行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广东、浙江等省份,这些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主要集聚地。

此外,一些内陆地区也逐渐发展起了一定规模的服装产业,如四川、河北等省份。

三、国内服装行业的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服装市场规模在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装市场规模将达到5.5万亿元。

其中,女装、男装和童装是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四、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趋势1. 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国服装行业正从“制造”向“智造”转变,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企业的产能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品牌建设: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

因此,国内服装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3. 电商渠道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通过电商渠道购买服装。

因此,服装企业要积极开拓电商渠道,提供优质的在线购物体验。

4. 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服装企业要积极推广环保材料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五、国内服装行业面临的挑战1. 劳动力成本上升: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服装企业不得不考虑向国外转移生产,以降低成本。

2. 品牌竞争激烈:国内服装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品牌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

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情况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消费产业,服装行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相关文章,欢迎大家阅读!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生产能力:世界第一的“服装制造大国”,广阔的资源、用廉价的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生产能力相对较强,对生产管理和成本核算相对重视。

2)生产形式:服装企业是典型的“加工型企业”。

服装产业开始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

3)产业分布:2001年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的企业有21000多家,其中87、5%是小企业,大部分是从个体、乡镇企业发展起来的非国有企业,产值占76%,控制的资产占63%,实现利润达到了90%。

效益好的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地区,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

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省份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份额。

新十年启幕,产业能否全面回暖、地方的服装振兴规划、纺织振兴规划实施的第二年,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各个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潮、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兴建服装工业园区。

新疆的棉花、内蒙的羊绒、宁夏的皮草、中国服装的重心在东部,但是产业资源的重心却在中西部。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设备迁移,而应该是能力的迁移。

转移的过程是兼并重组的过程,也是由弱到强的过程,只有淘汰落后产能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 4)生产难题:“招工难”有破解的锦囊妙计:用工方面面临压力、工人素质要求、用人模式。

中国纺织业正面临着发展中企业的规模、市场份额和创新的集中度走向问题。

2、技术:1)大量先进的进口生产工业设备、发达的交通设施、国际先进的物流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现代时尚业转变,技术型产业,知识型产业,时尚型产业。

2)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的诠释: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样的背景下,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政策成为了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

其中制造业无疑成为了该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

政策制定希望在促进区域平衡的同时,可以最终缓解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成本优势凸显带来的双重挤压。

而政策实践过程中结果并未如预期,有必要对该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以使“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产业发展更有竞争力。

产业转移理论和现状“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资企业的进入而引入国内的,并进入政策研究制定者视野。

“七五”“八五”计划中“实行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以部分地区的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有关表述,也推动这一理论的“中国化”。

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省合作园区等为平台,支持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鼓励生态收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流域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加强产业转移承接过程中的环境监督,防止跨区域污染转移。

可以这样认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来源于对于国际产业转移历史和经验的概括,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

其基本理论基础是弗农(Vernon)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小岛清等的雁阵理论。

弗农(1966)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新产品、走向成熟产品、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不同周期的企业对生产成本敏感度不同。

当产品进入标准化生产阶段后,往往会产生生产环节的区位变化或产业转移。

雁阵模型最早由赤松要(K.Akamatsu)提出,小岛清(K.Kojima)使用比较成本理论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其发生机理,他将产业发展分为进口、本地生产、出口三个阶段,并提出了“顺贸易导向”的海外投资主张(Pro-trade-oriented FDI,PROT-FDI) 。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最新版】目录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1.产业规模2.产业分布3.产业优势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1.产业链外移2.产业转移的影响3.产业转移的原因4.产业转移的方向三、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2.机遇四、未来发展建议1.加强自主创新2.培育自主品牌3.技术进步4.产业升级正文一、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现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产业规模庞大,拥有从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

目前,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

这些地区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

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庞大,消费需求旺盛,尤其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纺织服装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

二、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趋势1.产业链外移近年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的调整和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的重构,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逐渐向东南亚国家迁移。

主要迁入国有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这些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政策支持力度大,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纺织企业投资设厂。

2.产业转移的影响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产业转移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失业、产业空心化等问题。

3.产业转移的原因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寻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纺织服装产业在国内的生存压力逐渐加大。

此外,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也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

4.产业转移的方向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向产业链上游转移,如原料生产、设计研发等环节;二是向产业链下游转移,如品牌建设、营销渠道等环节。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现状与对策思辨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现状与对策思辨


经 济 视 角看 该 地 区 东 西 两 翼 和 中部 地 区 的 发 展 落后 这 个


间上 的 移 动 是


种特 有 的 经 济 行 为 与过 程 这 种 移 动可 达

地 区 的 产业 转移应 以省 内转移为好 这 既 可 确保 当地 经 济发

到 产业 资 源 优化 配 置 的 目的 有利 于 产业 升 级
的 国 家利 益

的产 业 转 移
我 国 纺 织 服 装 业 的 产业 转 移 其 实 质 是 产 业 转 移 地 区与
承 接 地 区 产业 结 构 调 整 的 必 然 转 移 实 际 体 现 在 产 业 于 空

由于 我 国 地 域 问差 异 较 大 不 同地 区 纺 织 服 装 企 业 在

面 临产业 转移 压 力时 的 情况 各有 不 同 以 广 东 地 区 为 例 从
19 9 5
(A k
a m a
自身劳 动 力与 能 源 优 势 同 东 南 沿 海 地 区 的 管 理 理 念 品 牌 和 营 销 实 现 对 接 或 仅 仅是 将 企 业 设 备转移 过 来 中西 部 地


成 本 与 土 地 资 源 中部


些 地 区 还 占有 区位 优 势 这 恰 恰 是


服 装产业 向 中西 部 转 移 或 应 成 为模式 首选


东 南沿 海 地 区纺 织 服 装 企 业 产业 转移 所 需 要 的 虽 然 小 岛

对 我 国纺 织 服 装 业 的 转 移 研 究 不 应 以 以 往 的
x
t il e L e

蒋衡杰: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蒋衡杰: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应该符合国际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 中国经过30年高速发展,受到成本和生态环境约束,东南沿海服装产业转移是必然选择。

但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的发展,而应该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走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转移的不同形态 1、省内转移 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省内转移仍是主流。

比如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普遍现状。

以广东为例,广东总体经济发达,但是山区和东西两翼相对落后,珠三角的GDP总量是山区的5倍左右,是东西两翼的4倍左右。

从政府层面来说,劳动密集型服装企业虽然消耗大量资源,但同时也是广东省最重要的GDP及税收来源,和工业服务业发展的基础。

政府希望这些珠三角地区企业实现省内转移,到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去。

这样既能给珠三角城市减压,GDP和税收收入又仍然能够留在本省。

转移到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的三资企业,可以就地解决劳动力,同时在用电等方面政府也会给予支持,这些地区的企业生产成本会远远低于珠三角。

2、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而且比较海外转移等其它转移方式,有多方面的优势:第一,文化环境优势。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有相同的文化环境、法律环境,对于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来说,投资风险小。

而向海外转移,要熟悉他国法律,特别要避免与当地文化的冲突,风险比较大;第二,市场优势。

近几年我国市场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内需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

中国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产业转移趋势

中国产业转移趋势中国产业转移是指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布局优化成为重要任务,中国产业转移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

一、中国产业转移的背景和现状1.1 背景中国产业转移的背景有多重原因。

首先,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优势逐渐减弱,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加,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上升、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一部分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到内陆地区或者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其次,国家政府提出实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促进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到内陆地区,加速中小城市经济发展。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市场需求,吸引了一些产业的转移。

1.2 现状目前,中国产业转移正在快速发展。

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包括将制造业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和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制造业的转移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鞋业、电子、机械等行业。

西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成为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因为这些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多。

此外,一些欠发达地区如云南、贵州等也成为了一些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

二、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2.1 地域分化趋势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地域分化。

一方面,沿海地区的优势逐渐减弱,一些制造业产能逐渐向内陆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核心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产业也开始向周边欠发达地区转移,通过建设产业园区、引进产业等方式推动产业转移。

2.2 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跨区域协调发展是重要的趋势。

一方面,跨区域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优化产业布局。

另一方面,跨区域协调发展可以缓解沿海地区的压力,促进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

2.3 先进制造业的集聚趋势中国产业转移的趋势是先进制造业的集聚。

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开始集聚在一些拥有先进科技和人才优势的地区,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中国服装行业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产业之一,也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服装行业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中国服装行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了企业的利润逐渐减少。

中国的经济发展导致了人工成本的上升,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低成本国家。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断变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线上线下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企业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也是制约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中国服装行业也有许多机遇。

首先,中国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给服装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其次,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和出口大国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国的服装企业可以借助便宜的劳动力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并拓展国际市场。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线上销售和品牌推广,企业可以更好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的影响力。

为了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中国服装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度。

当前,中国服装行业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升级阶段。

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只有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政府也可以加大对服装行业的支持和引导,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综上所述,中国服装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力度,中国服装行业有望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造大国。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首先,中国服装行业规模庞大。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的总产值保持
较快增长,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根据数据统计,中国的服装市场规模已经
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其次,中国服装行业的供应链体系完善。

在我国,大量的服装企业集
中于江浙沪地区,并且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服装产业链,包括纺织、服装设计、加工制造、批发和零售等环节。

这种供应链体系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
次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

再次,中国服装行业正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转移至东南亚等地。

其次,消费升级
导致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品牌要求提高,这给中低端服装企业带来一定的
竞争压力。

同时,互联网、移动支付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
者的购物习惯,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对传统的服装零售业形成了冲击。

最后,中国服装行业也面临着机遇和转型的空间。

随着人口老龄化、
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观念的改变,高档、时尚、个性化的服装市场
需求在不断增加。

此外,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服装企业提供了更多
的销售渠道和创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服装行业规模大,供应链体系完善,但也面临着诸多
挑战。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服装行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的
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

同时,要积极
借助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力量,不断创新销售模式,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纺织产业的转移呈什么趋势

纺织产业的转移呈什么趋势

纺织产业的转移呈什么趋势纺织产业的转移呈现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引言:纺织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其转移趋势与全球化进程密不可分。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纺织产业的转移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背景、转移趋势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从多角度分析纺织产业的转移趋势。

一、全球纺织产业的发展背景纺织产业作为世界上最早兴起的产业之一,历史悠久。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纺织产业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纺织产业的转移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加速。

主要表现为纺织产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生产格局。

二、纺织产业转移的原因1. 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过高,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过将生产基地迁至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企业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2. 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价格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纺织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而转移生产基地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3. 政策环境的变化:国家之间的贸易政策、税收政策和劳工法规等因素也会影响纺织产业的转移。

一些国家通过减税、提供优惠政策和改革劳工法规等手段来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从而促进纺织产业的转移。

4. 产业链的完善:随着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形成,纺织产业不再是简单的单一产业,而是与其他工业和服务业相互关联的完整产业链。

纺织产业的转移往往是整个产业链的转移,包括原材料供应、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整体转移。

三、纺织产业转移的影响1. 对原产国的影响:纺织产业的转移对于原产国来说是一种冲击。

原产国的纺织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力下降、就业机会减少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

然而,转移也为原产国带来了机会,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更高附加值的产业。

[经济类论文]浅谈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经济类论文]浅谈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

浅谈我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我国服装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为遍布全球的公司生产越来越多的产品,从“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设计”转变,经历了不同寻常充满机遇的20年,形成了自己的服装产业体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市场之一,国内服装市场已成为常态的买方市场,需求约束型经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调查,我国现有服装生产企业4.5万家,从业人员385万,年服装生产能力(不含针织服装)138亿件。

服装产业在经历了产品经营、品牌经营、资本经营和资源经营四个阶段之后,已经或正在实现由家族作坊向工厂式管理、由工厂式管理向集团化管理、由集团化管理向股份制管理的跨跃阶段,从而使竞争和产业整合的力量对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服装业品牌,其价值首先体现在整合的态势上,我国服装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我国服装行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出口数量增大今年来我国服装产品的结构和档次略有提高;出口产品的成本增长和交易成本也有所上升;原材料价格的涨价等,使我国服装出口的区域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向亚洲出口减少,对欧盟、拉美地区的出口数量有了比较大的增长。

企业要关注出口格局的变化,做好成本控制,多做高档产品,同时有侧重点地把握好贸易出口方向,才能使服装产业更好的发展。

(二)单项投资规模扩大近年服装产业发展过程中,从施工的数量和投资规模的比例来看,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明显扩大。

国内的服装企业在外资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应该看到,至2005年6月以来增势明显回落,这个趋势将会影响到我们的服装企业发展,因此原来做外销的一些企业和品牌开始关注经营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将成为服装生产效益的主要增长点。

(三)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的崛起正在突显,服装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是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当中的一部分。

随着人均GDP增长,由于资源和成本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沿海城市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受到了很大限制,结构转移在所难免,在一些交通便利、有较强的加工基础,同时又具有较高信誉度的一些中西部地区的服装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过30年高速发展,受到成本和生态环境约束,东南沿海服装产业转移是必然选择。

但是,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第二次浪潮,不同于前30年粗放型、能源消耗型、扩张型的发展,而应该符合国际发展新趋势和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要求,走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一、中国服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转移的不同形态
1、省内转移
目前,梯度转移尚未出现大面积的跨行政区发展态势,省内转移仍是主流。

比如苏南企业到苏北开发,粤南地区产业慢慢向粤北和东西两翼发展,福建、浙江一些产业集群也向周边扩散,省内的“内陆”地区成为我国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第一站。

2、东南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符合国家产业调整政策,得到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在当前政策环境条件下能享受许多优惠政策。

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中西部投资。

产业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可以兼顾出口和内需,今后,中国将会逐步形成沿海接单、内地加工、内
外市场兼顾的新型的服装产业运营模式。

3、向海外转移
纺织服装产能的转移不仅表现为国内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的转移,而且体现在国际间的转移。

企业通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跨国资源配臵来规避贸易壁垒和降低生产成本。

4、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产业资源具有趋利性流动特征。

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基础、商贸氛围、配套措施不能达到服装行业投资趋利性需求的时候,产业资源将率先向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政策环境优良、区域信誉良好、商贸渠道顺畅、物流交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流动。

长三角地区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的核心区域。

5、大企业转移的带动作用
近年来,在国内市场发展和转型环境下,大企业在行业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日益明显。

不少具有全国辐射能力、拥有全国营销网络的大企业,带动了国内加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依赖于大企业生存,成为大企业的代工厂。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知名品牌企业捷足先登,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二)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
1、向海外转移的问题。

第一,政局不稳定;第二,当地币值、汇率不稳定带来的金融风险;第三,缺少熟练的产
业工人、完善的产业链条;第四,语言、宗教及生活习惯的障碍。

诸多外部因素导致成本控制很难实现,严重影响国内企业在海外的经营状况。

2、向中西部转移的问题。

(1)产业链配套不完整。

以四川为例,很多企业需要的面辅料都需要从广州、福建等地采购,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与时间成本。

(2)用工困难,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内地的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工的熟练工人返乡就业,当地招募的工人技术水平不高,进而会影响到产品质量稳定。

(3)投资环境尚不成熟,非市场因素影响大。

与东南沿海省区相比,目前西部地区投资软环境有待提升。

在中西部省份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存在招商时盲目承诺,招商后承诺难以兑现的现象。

二、主动谋划,做好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工作。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是一个过程,在产业转移大潮面前,要主动谋划、主动选择。

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研究细分市场,做好服装产业转移承接工作。

(一)完善产业链及配套服务,打造先进制造业。

决定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核心因素,除了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优势,更重要的就是产业链的协同效应问题,即服装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面料、辅料、加工、设计、营销、
物流、金融的服务机构是否健全。

沿海大型服装生产企业进入中西部投资,首先就要考察当地能否有效解决配套问题。

如果产业配套程度低,导致产业链脱节,生产加工成本升高,一旦高出成本与当地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优势相抵销,承接地就失去了承接转移的比较优势。

如果承接产业转移地区不能提供相应的产业链及配套服务,很可能会失去承接机会。

谁更好更早地做好产业转移的相关准备,如产业链配套的建设、生产管理技术的引进、服务承诺的到位,谁就能最终分享到更大的机会。

对中西部地区来说,解决企业的物流问题也非常重要。

尤其在“快时尚”成为主导潮流的今天,服装商品有一个寿命周期,这就需要尽量缩短从组织生产、产品面市到市场反馈整个过程中的时间。

这对产业转移承接地当地的交通运输体系、物流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在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的过程中,一些龙头企业、核心产业环节的进入,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中西部地区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用明星企业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要选择一些在东南沿海地区或者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关键性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合作、收购兼并等方式,带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

反之,如果中西部地
区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订单和品牌带动作用,必然会影响产业转移的力度和速度。

(七)政府作好服务工作
除了地理位臵、交通、土地资源、人力资源、产业链资源等因素外,政策环境、意识观念同样对产业转移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政府对转移企业所持的态度。

中西部地区政府要积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优良的服务环境,切实帮助转移企业解决问题。

“良禽择木而栖”,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