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精选6篇)危险源管理制度篇1第一章:总则1、为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特制定本办法。
2、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分为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
国家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品,且危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它存在危险数量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按照《重大危险源辩识》(gb__-20__)的规定,以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协调字[20__]56号文件规定,属于申报登记范围内的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公司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指:除国家规定的危险源以外,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和公司财产损失的其他特种设备、设施、场所、危险品等。
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生产单位和部门。
第二章:管理机构职责4、公司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全系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2)制定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规定;3)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严格划分范围,不断完善预测、预警、预案工作;4)部署、组织制定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组织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5)组织或参加重大危险源造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6)对直接监督管理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备案。
5、各生产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1)组织所属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2)根据公司规定,利用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督促所属车间、科室做好预测、预警、预案工作,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档案登记、检测评估、监控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落实技术方案和资金,并限期整改;3)完善本单位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开展演练,落实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4)协助或参加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处理;5)重大危险源管理务必职责到人,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做到可控在控。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在各类生产和工作场所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化学品、高温等。
如果不加以管控和管理,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制定和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二、目的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制定旨在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可能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危险源,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责任主体1. 公司领导层: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危险源管理制度,为制度执行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危险源管理制度,并监督各部门的执行情况。
3. 各部门主管: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危险源评估与管控工作,确保员工的安全。
4. 员工: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危险源管理工作,提高安全意识。
四、危险源管理流程1. 危险源识别:各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危险源识别机制,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危险源排查,记录潜在的危险源信息。
2. 危险源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确定危险源的严重性和可能性,筛选出重点管控的危险源。
3. 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技术控制、管理控制、个人防护措施等,有效降低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4. 危险源监控: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危险源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应急演练工作,保障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处理。
五、培训与教育1. 全员参与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 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管控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3. 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确保其了解相关危险源管理制度并能有效执行。
六、评估与改进1. 定期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结合事故案例和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危险源管理制度,提高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6篇)
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制度班组长的职责(1)负责本班组的危险源控制管理,熟悉各级危险源控制的内容,督促各岗位人员(包括本人)对各级危险源进行检查。
(2)对本班组查出的隐患当班不许整改完毕,确实无力整改的应及时上报车间,同时立即采取措施有效的临时性措施。
(3)对本班组内危险源进行认真检查,对隐患整改或信息反馈方面出现的失误及由此引发的各类事故承担责任。
5、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1)必须熟悉本岗位有关危险源的检查控制措施内容,当班检查控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
(2)发现隐患应立即上报班组,并协助整改,对不能及时整改的隐患,则应采取临时有效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对因本人在危险源检查、信息反馈、隐患整改、采取临时措施等方面延误或弄虚作假,造成危险源失控而发生的事故承担责任。
(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1、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1)督促本单位开展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制定并实施管理办法,负责综合治理。
(2)负责____本单位对相应级别危险源危险因素的系统分析,推行控制技术,不断落实、深化、完善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3)分级负责____危险源辨识结果的验收与升级、降级及撤点、销号____。
(4)按期深入现场检查(或抽查)本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
(5)负责危险源控制点的信息管理。
(6)按规定的期限及时填报危险源隐患汇总表。
(7)督促检查各级对查出或报来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向主管经理报告。
(8)对危险失控而引发的相应级别伤亡事故,____认真调查分析,按本规定查清责任人并及时报告领导。
(9)负责按本规定的内容进行危险管理的考核。
(10)对因本部门工作失误或延误,造成危险源漏定或失控及由此造成的相应级别工伤事故负责。
2、总公司职能部室职责(1)参与a级危险源辨识结果的____,并在本部门的职权范围内____实施对相应危险源的控制管理。
(2)负责本部门分管的危险源定期进行检查。
(3)按“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职责,对下属矿分公司无力整改的危险源缺陷或隐患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安排处理。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
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精选5篇)1.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1篇1、目的: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消除事故隐患,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2、使用范围:公司生产区。
3、职责:3.1总经理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负责领导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3.2分管副总协助总经理进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在总经理不在时履行总经理对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
3.3综合管理部负责组织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工作,并组织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监督、档案管理等。
3.4各生产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
4、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4.1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依据《重大危险源辩识》对公司生产现场和储存设施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
4.2重大危险源管理:4.2.1配备灭火器等必须的消防器材和设施,所有器材和设施要完好。
4.2.2配备监视设备,实施全天候监视。
4.2.3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半年不少于一次演练,并不断完善。
4.2.4公司、所在厂每月一次进行专项综合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5生产班组必须按规定进行巡检,检查要有记录。
4.2.6所在厂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检查,检查要有记录。
4.2.7在重大危险源区域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技术规程》、《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消防安全制度》、《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作业许可证管理制度》进行,实施谁签字谁负责,谁作业谁负责。
4.2.8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向厂和综合管理部报告,并及时进行整改。
4.2.9由综合管理部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挡案类容包括:危险物质名称、数量、特性、管理人员、管理制度、评价报告、检测报告等。
2.危险源的管理制度第2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公司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监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重大危险源的辨识、登记、检测、评价、监控、应急救援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模版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车间危险源的管理,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本《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以下简称“责任制度”)。
第二条责任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车间的危险源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车间危险源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预防和减少危险源对员工造成的伤害,促使员工识别和控制潜在的危险源,确保车间生产安全和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第四条本责任制度的实施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第五条公司总经理对车间危险源的管理负总责,包括制定公司的危险源管理方针和政策,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第六条公司安全与环保部门负责公司车间危险源管理的具体组织、协调与监督,包括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培训员工、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定期向公司总经理报告工作进展。
第七条车间主管负责车间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并组织车间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安全演练和事故预防措施,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第八条车间员工是危险源的直接接触者和管理者,具有识别和控制危险源的责任,要积极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第三章危险源管理流程第九条公司对车间危险源进行初步识别和评估,制定危险源名录,确定危险源管控措施和风险等级。
第十条车间主管根据危险源管控措施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操作规程,并向员工进行培训,确保员工能正确操作和使用相关设备和物品。
第十一条车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不得擅自更改设备或操作方法。
第十二条车间主管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在发现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时,要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十三条车间主管要组织定期的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同时教育员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车间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要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危险源,配合车间主管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第四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五条公司安全与环保部门负责对车间危险源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包括检查和评估车间的环境和安全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三篇)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确保车间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运行,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发展,维护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与评估2.1 危险源的辨识车间负责人应对车间内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调查和辨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化学品、放射性物质、有害气体等;(2)机械设备:包括旧设备、磨损设备、故障设备等;(3)电气设备:包括老化设备、电线老化等;(4)火灾隐患:包括易燃易爆物品、电气设备火灾隐患等;(5)人员行为:包括生产操作不规范、使用工具不当等;(6)其他: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进行辨识。
2.2 危险源评估对于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车间负责人应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危险程度和可能导致的后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
(1)高风险等级: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管控;(2)中风险等级:可能对员工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一定威胁,应采取措施进行管控;(3)低风险等级:风险较小,但仍需监控和管理。
2.3 危险源管理计划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车间负责人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管理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计划内容应包括:(1)高风险等级危险源: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管控,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2)中风险等级危险源:设定明确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低风险等级危险源:建立健全的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第三章危险源管控与措施3.1 管理与技术控制对于危险源的管理与技术控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品管理:建立化学品台帐,记录化学品的种类、数量、存放位置和相关安全措施;严禁未经许可擅自购买或使用危险化学品。
(2)机械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
(3)电气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情况,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严禁私拉乱接电线,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危险源管理制度(4篇)
危险源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危险源管理,有效预防重大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和职工生命安全,根据《____安全生产法》以及公司安全生产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区域范围内存在危险源的车间或设施仓储场所(以下统称“危险源所在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3.控制原则(1)危险源所在单位负责本单位内重大危险源的登记、评价(评估)、上报与管理监控工作。
(2)公司生产部和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协调检查监督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3)危险源所在单位应加强对危险源监控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体系。
(4)定期对本公司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辨识重大危险源,该工作由安全环保部负责。
(5)安全环保部____公司从业人员参与重大危险源的学习和培训,回顾本公司或其他典型重大危险源的相关事故。
(6)经过不断培训学习相关重大危险源的知识,不断改进危险源的监控手段。
重大危险源辨识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____)和《____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____]号)的规定,对该项目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尘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类别有: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辨识结果如下:1.厂内设一个柴油储罐,容量20t。
危险源管理制度(二)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制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潜在的危险因素,确保职工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企业必须对其存在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对重大隐患及时整改。
一、目的危险源监控的目的,不仅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引言车间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设备、环境以及企业产生潜在威胁的物质、设施或作业方式。
为了确保车间安全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建立一套完善的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非常必要。
本制度旨在规范车间危险源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提高工作效率。
二、危险源识别和评估1. 实施危险源识别:按照《工厂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理规定》和《安全生产法》要求,梳理车间的各项作业环节,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 制定危险源清单:根据危险源识别结果,编制危险源清单,详细描述每项危险源的名称、特征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3. 进行危险源评估:对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可能发生的频率和可能的后果。
三、危险源控制措施1. 确定控制目标: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确定危险源控制的关键目标,明确控制措施的优先级。
2.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优先采用工程控制措施进行危险源控制,如改变设备结构、修改工艺流程等。
3. 实施管理控制措施:对于无法通过工程控制措施完全消除的危险源,采取管理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警示标识等。
4.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无法通过上述措施控制危险源的情况,要求员工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面罩等。
四、危险源监督和管理1. 建立危险源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监控体系,包括安全巡查、隐患排查等,及时发现和整改危险源。
2. 设立安全生产责任人:明确车间安全生产责任人,负责组织危险源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3.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能力,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4. 设立安全奖惩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奖惩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推动车间安全文化建设。
五、应急预案和演练1. 制定应急预案:根据车间的危险源情况,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措施和责任分工。
2. 进行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危险源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车间工作环境安全和员工身心健康而制定的规章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车间内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和管控程序,确保车间生产过程中危险源的有效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危险源的定义1. 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因素或条件。
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化学品、电气设施、高温高压等。
2. 危险源分为固定危险源和活动危险源两类。
固定危险源是指车间内固定设备和设施中潜在的危险因素,例如热能、电能、机械能等。
活动危险源是指车间内临时性的、活动性的危险因素,例如搬运操作、维修作业、清洁作业等。
三、危险源管理流程1. 危险源识别(1)车间每季度组织安全科、生产管理组和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危险源识别,对车间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2)危险源识别结果应记录在《危险源识别报告表》中,并定期组织评审。
2. 危险源评估(1)根据危险源识别结果,安全科和生产管理组进行危险源评估,并编制《危险源评估报告表》。
(2)危险源评估包括对危险源的考虑程度、潜在风险、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级别。
(3)危险源评估结果应记录在《危险源评估报告表》中,并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3. 危险源管控(1)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控制标准,并明确责任人和执行时间。
(2)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安全设备的配置、操作规程的制定、操作证和资格的审查等。
(3)管控措施的执行应有专人负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危险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4. 危险源监控(1)安全科和生产管理组定期组织对危险源进行监控和检查,了解管控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2)对于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并记录在《危险源整改报告表》中。
(3)危险源监控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
四、员工参与管理1. 车间应建立健全员工参与危险源管理的制度和机制,鼓励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管控提出意见和建议。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1. 目的和范围该危险源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工厂安全运营,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保护员工和环境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全体员工,以及与工厂相关的供应商和承包商。
2. 定义2.1 危险源:指可能对员工、设备或环境产生伤害、损害或危险的物质、设备、工艺或行为。
2.2 管理:指通过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危险源,以最小化潜在风险。
3. 责任3.1 工厂管理层负有最终责任,确保危险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执行。
3.2 部门经理负责协助工厂管理层,监督和管理本部门的危险源。
3.3 员工有责任遵守危险源管理制度,并报告任何危险源或潜在风险。
4. 危险源管理流程4.1 识别:通过对工厂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查,识别存在的危险源。
这可以包括安全巡逻、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
4.2 评估: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潜在风险水平。
评估可以包括使用专业工具、技术和知识。
4.3 控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控制和减轻危险源带来的风险。
这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为控制和个体防护。
4.4 监测:建立监测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已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监测可以包括安全检查、设备维护和员工培训。
5. 培训和沟通5.1 全体员工应接受相关的危险源管理培训,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2 工厂管理层负责定期沟通和提供有关危险源管理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对安全要求和措施的理解和遵守。
6. 紧急情况管理6.1 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应制定和实施,以应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或紧急情况。
6.2 全体员工应接受紧急情况培训,并熟悉应急预案和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7. 持续改进7.1 工厂管理层应定期评估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改进。
7.2 员工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改进过程。
---以上为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的简要内容,用于保障工厂的安全和员工的安全。
请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加强对工厂危险源的管理,提高工厂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设备完好,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危险源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工厂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建筑结构等危险源。
同时,也适用于工厂外围环境和周边设施的管理。
第三条危险源管理责任1. 工厂负责人应当对工厂内外危险源的管理负总责,并指派专人负责实施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 危险源管理人员应当认真落实工厂负责人的管理要求,全面了解危险源的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
第四条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 工厂应当定期对工厂内外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建立危险源清单和评估报告。
2. 危险源评估应当包括对危险源造成的可能危害、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等内容。
3. 危险源评估报告应当及时向工厂负责人报告,并按照报告内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五条危险源监控与控制1. 工厂应当配备相应的监控设备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监控记录和报警系统。
2. 对于易燃易爆危险源,工厂应当采取控制措施,如建立防火墙、安装喷淋系统等,确保危险源处于安全控制状态。
3. 工厂应当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危险源没有泄露、破损等情况。
第六条危险源应急预案1. 工厂应当建立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进行定期演练。
2.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对危险源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估和应对措施、员工疏散和救援计划等内容。
3. 工厂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完善,并及时向相关职工进行通报和培训。
第七条安全教育培训1. 工厂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包括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措施的培训。
2. 对于接触危险源工作的员工,工厂应当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并颁发相应的操作证书。
3. 工厂应当建立员工安全意识考核制度,确保员工对危险源具有足够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八条监督检查与整改1. 工厂应当建立危险源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危险源进行检查和评估。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4篇)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车间危险源管理,确保生产安全,保护人员健康,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促进车间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责任制度。
第二条本责任制度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车间的危险源管理工作。
第三条车间危险源管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责任到人、安全生产。
第四条车间危险源管理的基本目标:降低危险源的发生概率,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身心健康。
第五条车间危险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从源头控制危险源,全面管理相关风险,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第二章工作机制第六条车间危险源管理工作实行综合管理,行政、技术、职工代表三者合力开展,工作机制明确如下:(一)行政管理:责任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培训,检查考核和监督检查,事故报告和处理,奖惩机制的制度。
(二)技术管理:危险源研究和识别,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交底培训和安全演练,安全技术措施的优化改进。
(三)职工代表:参与车间危险源管理工作的决策和执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协助监督工作进展,宣传和培训员工。
第七条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分别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具体分工如下:(一)主要危险源:配备专业人员负责,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
(二)常规危险源:车间领导负责,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监督实施。
(三)一般危险源:班组长负责,履行交底培训、检查监督的职责,制定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三章责任追究第八条车间危险源管理是一项涉及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相关人员需要严格履行职责,任何违反本责任制度的行为都将受到相应的责任追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责任人员:如岗位责任人、危险源管理人员、班组长等,对危险源管理工作不力,导致事故的发生或后果扩大的,将依法依规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违规人员:如未按规定使用防护设备、擅自操作设备等,造成事故的发生或后果扩大的,将依法依规进行相应的处理。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三篇)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是指为了确保车间安全和防止事故发生,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责任分配。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的内容:1. 公司领导层负责车间危险源管理的整体规划、决策和监督,并对车间的安全负有最终责任。
2. 车间主管负责具体的危险源管理工作,并对其所属车间的危险源管理负责。
他们应确保车间内的危险源得到及时发现、报告和解决,以保障员工的安全。
3. 现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协助车间主管进行危险源管理工作。
他们必须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车间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4. 车间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发现危险源时及时报告。
他们有权参与危险源管理的讨论和决策,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安全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车间危险源管理的制度和流程,并对车间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
他们还负责开展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6. 内审部门负责对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审核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7. 违反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包括警告、罚款、停职甚至辞退。
通过建立和实施这样的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可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车间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二)是指对车间危险源进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责任分工。
其目的是保障车间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避免事故的发生和危害的产生。
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车间负责人责任:车间负责人要对车间危险源管理负总责,制定并组织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2. 作业人员责任:作业人员要依据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产生危险源,并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现的危险源。
3. 安全管理部门责任:安全管理部门要组织车间危险源的评估和管理工作,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进行培训和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
4. 监督部门责任:监督部门要对车间危险源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加强车间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级安全管理责任,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证车间安全生产,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及与车间生产相关的办公室和其他区域。
三、管理要求1. 确定车间危险源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明确车间危险源,归纳总结出规范化、全面的危险源清单,并对清单进行定期更新和维护。
2. 评估危险源风险各级主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制订车间危险源风险评估方案,对车间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按照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身体健康。
3. 实施危险源管控措施各车间在安全生产中应明确危险源管控措施,建立检查、巡视、监控等控制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4.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各级主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积极推广安全文化,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得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和避免危险源的存在和可能导致的危险。
5. 组织应急管理各车间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切实保证员工的生命安全。
6. 实行责任制各级主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在车间危险源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和监督职责,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守法合规的安全责任制度,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保障员工的权益和合法要求。
四、职责分工1. 公司主管领导公司主管领导对公司安全生产负有最高的领导责任,应亲自组织车间危险源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
2. 车间主管领导车间主管领导对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负有主要责任,应指定专人负责车间危险源的清单、管理、评估、管控措施的实施和工作整体安排。
3.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对车间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管控,同时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保障意识和应急能力。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一、目标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有效控制和管理危险源,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持续安全发展。
二、制定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该法规定了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2.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实施办法》:该办法规定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各级责任人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3. 《车间危险源管理规定》:该规定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针对车间危险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具体要求。
三、主要内容1. 责任分工: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每个责任人在危险源管理中履行相应的职责。
2. 责任追究:规定对于危险源管理不力或发生事故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追责和处罚。
3. 安全培训:明确各级责任人应接受的安全培训内容和周期,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4. 安全检查:规定各级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车间的安全生产。
5. 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各级责任人制定和落实车间的事故应急预案,能够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救援和处理。
四、实施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追责机制,确保责任的落实和执行力度。
3. 加强安全监督: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车间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和整改。
4. 定期检查和评估:对车间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危险源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5. 加强技术支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安全监测系统、应急救援设备等,提高车间安全生产的技术支持能力。
总结:车间危险源管理责任制度是确保车间安全生产的重要管理制度,其目标是为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和依据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1.组织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包括对生产工艺、设备、材料、作业环境等方面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分析。
2.制定相关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流程和方法。
3.定期对车间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问题。
三、危险源管控措施1.根据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结果,制定危险源管控措施,并向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2.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责任的落实。
3.制定相应的防护设备和防护装备使用规范,确保员工的安全防护。
4.建立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四、安全教育和培训1.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2.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包括新进员工的入职培训和在岗员工的定期培训。
3.组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考核和评估,确保培训效果的落实。
五、事故报告和处理1.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事故的报告流程和责任分工。
2.发生事故后,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整改,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3.对重大事故进行事故案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管理制度。
六、管理和监督1.建立完善的危险源管理台账,详细记录危险源的管理情况。
2.定期开展危险源管理的检查和审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有效性。
3.建立反馈渠道,鼓励员工提出安全问题和改进建议。
4.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七、奖惩制度1.建立健全的安全奖励制度,激励员工参与危险源管理和安全生产。
2.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和惩罚制度,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
总之,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是保障车间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它的实施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管理层的有效领导。
只有坚持制度规范、加强培训和监督检查,才能保证车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一、概述为了确保车间内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公司制定了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全面管理和控制车间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危险源识别1. 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对车间内潜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排查,包括但不限于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化学品储存等。
2. 建立危险源清单,明确记录每个危险源的性质、位置、可能导致的风险等信息,便于后续管理和控制。
三、危险源评估1. 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2. 针对高风险的危险源,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四、危险源管控1. 制定并落实危险源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确保危险源受到有效控制。
2. 对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杜绝隐患,及时修复存在的问题,保证生产环境安全。
五、危险源监管1. 设立专门的危险源管理岗位,负责对危险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2. 定期组织危险源管理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管控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六、责任制度1.明确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对危险源的管理责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危险源管理工作。
2. 对于违反危险源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公司规定予以处罚,坚决杜绝安全漏洞。
七、总结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执行,不容有失。
只有各个部门密切合作,积极主动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才能确保车间内的安全稳定,实现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希望全体员工认真学习并遵守该制度,共同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
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确保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保障员工工作安全与健康,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制定本危险源管理制度。
二、危险源评估与控制1.危险源的评估工厂将对所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类,在评估过程中,明确每一项危险源的具体性质、风险等级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
2.控制措施的确定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物理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
三、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1.新员工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安全生产培训,使其了解工厂的危险源、控制措施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必要的考核。
2.周期性培训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危险源管理意识,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防范能力。
3.紧急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确保员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减少损失和人员伤亡。
四、危险源巡检与监控1.巡检责任明确危险源巡检的责任人员,并制定巡检计划和要求,确保危险源的巡检工作全面、有序进行。
2.监控设备与系统配置相应的监控设备与系统,用于检测和监控危险源的状态,并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潜在风险。
五、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以及与外部救援单位的配合和沟通方式。
六、安全记录与统计分析1.安全记录的建立建立健全的安全记录系统,对危险源管理相关的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以便进行后期的统计和分析。
2.统计分析报告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安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报告,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对策。
七、违章处罚与奖励制度制定违章处罚与奖励制度,对于违反安全规定者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理,对于取得卓越成绩和做出贡献者进行奖励和表彰。
八、持续改进与完善持续改进危险源管理制度,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制度内容和措施,提高危险源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以上为工厂危险源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可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车间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车间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车间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车间所有生产、作业区域,以及与生产相关的辅助设施和设备。
第三条车间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车间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车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安全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车间危险源监控管理工作。
第六条安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负责制定、修订和完善车间危险源监控管理制度;2. 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估、监控和治理工作;3. 监督检查车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4. 负责车间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工作;5. 处理车间安全生产事故,做好事故调查、分析和报告工作。
第三章危险源监控第七条车间危险源监控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全面性:对车间所有生产、作业区域及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2. 及时性:及时发现、报告和消除安全隐患;3. 系统性:建立健全危险源监控体系,实现闭环管理。
第八条车间危险源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物理性危险源:如高温、高压、腐蚀、辐射、噪音等;2. 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物质等;3. 生物性危险源:如生物性感染、疾病等;4. 作业性危险源:如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5. 设备性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
第九条车间危险源监控流程:1. 危险源辨识:对车间所有区域、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全面辨识,找出潜在危险源;2. 危险源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3. 监控措施: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监控措施;4. 监控实施:落实监控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5. 整改反馈: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车间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车间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 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生产过程中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职责
1、车间主任、支书负责本车间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并对拟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确认。
2、成立车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车间区域内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日常监督检查及协助各班组实施。
3、安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进行实施和管理。
4、各班班长负责本班危险源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实施。
二、危险源辨识范围
1、本车间在生产和辅助性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2、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3、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
1、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车间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同班组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2、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四、流程及原则
1、车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对全车间区域内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后,上报公司职能部门审核。
对公司审核确定后的一般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班组每天对本班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日常检查。
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车间安全生产和危险源进行日常监控和检查,发现可能的危险和隐患应立即要求相关班组或人员进行整改,对不能整改的或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车间领导。
4、车间每轮次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留有检查纪录。
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重大问题要专项报告公司相关部门处理。
5、车间在相应的生产场所应配备所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
对发现有破损或缺失的,应及时报告公司管理部门进行配补。
五、回顾及改进
车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根据相关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本车间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车间应定期安排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等知识,并征求员工意见,改进完善本制度。
XX车间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