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高原现象6

合集下载

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试卷(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试卷(含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运动技能的学习试卷(含答案)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

2.所有的运动技能都包含过程和过程,不同运动技能的这两个过程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

3.运动技能都包含有以下心理过程:⑴;⑵,在哪里及何时做;⑶,并实施行动。

4.运动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过渡。

5.根据技能操作中环境背景的稳定性特征将运动技能分为和运动技能;根据动作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和;根据动作执行时所需的认知策略多少而划分为和。

6.运动技能的测量指标有、、、、和。

7.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称为保持测验。

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则称为迁移测验。

8.SchmiD(1991)将技能操作的信息加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即、和。

9.当个体学习某项新技能时,练习曲线一般有五种共同趋势:、、、和。

10.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和。

11、示范指导练习必须注意的问题:、、和。

12、要使KR对运动技能学习有效,必须处理好给予KR的、和问题。

13、运动技能的迁移测验有、和。

14.反馈对运动技能的获得起着两方面的作用和。

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射击项目是类型的动作技能。

( )A. 开放性技能B. 连续性技能C. 系列性技能D. 不连续性技能2.驾驶赛车是类型的运动技能。

( )A. 是一种决策很少而运动技能成份较多的运动技能B.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多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C. 是一种有着较少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运动-认知性技能D. 是一种有着较多决策和较少运动技能的认知技能3.明显需要练习者根据目标个体的动作进行反应应答。

( ) A. 闭锁性技能 B. 开放性技能 C. 不连续性技能 D. 连续性技能4.射箭和弹钢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技能,但根据环境稳定性来进行分类,它们可归为。

( )A. 闭锁性技能B. 开放性技能C. 不连续性技能D. 高策略性技能5.运动技能的组成包括。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中学生的学习第一节学习的本质一、什么是学习(一)广义的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狭义的学习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地获得社会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人类除了能够以直接的方式获取经验外,还能通过社会交往等形式获取大量的间接经验。

第二,人类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文字是人类经验的载体。

第三,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是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并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有: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室指导下展开的。

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

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二、学习的种类(一)依学习水平划分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个层次水平,这八类学习分别是: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系列学习。

4.言语联想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原理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二)依学习内容和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有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一)依学习内容和结果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知识的学习最终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

技能学习最终要解决的是会不会做的问题。

三、学习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刺激-反应理论是由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创立的。

猫的迷笼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他用S和R表示刺激和反应,从而得出结论:S-R。

教育心理学 期末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 期末知识点整理

教育心理学一、基本概念1、同化与顺应(皮亚杰)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

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本质上即改变旧观点以适应新情况)2、最近发展区维果兹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3、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选、判)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其主要特征是:持久性与一致性。

4、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5、多元智力论(选、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6、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7、教师期望效应(选、判)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是罗森塔尔等人提出的。

8、专家型教师斯滕伯格提出的,指从教15年以上,具有教学专长的教师,他们具有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9、学习的联结说(选、判)桑代克提出的,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尝试和错误的过程而自动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五

2016高等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十五

一、单选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 A 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B.学生的学C.教师的教D.学生身心发展2.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C 。

A.理论科学B.应用科学C.交叉科学D.实践科学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B 。

A.阿特金森B.马斯洛C.维纳D.班杜拉4.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D 。

A.杀鸡骇猴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5.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D 。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欲望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6.在刚刚已经形成的某些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这种学习属于 A 。

A.上位学习B.并列学习C.派生类属的下位学习D.相关类属的下位学习7.在教学中,教师采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及录像等进行教学,这种直观形式属于 B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综合直观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的遗忘的规律是 C 。

A.均衡的,先快后慢B.均衡的,先慢后快C.不均衡的,先快后慢D.不均衡的,先慢后快9.动作技能的物点是动作的 A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B.物质性、内隐性、展开性C.观念性、外显性、展开性D.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B 。

A.思维B.练习C.反思D.想象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C 。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C.正迁移和负迁移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12.相同要素说的主要提出者是 D 。

A.贾德B.苛勒C.奥兹伯尔D.桑代克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

A.精加工策略B.计划策略C.监视策略D.调节策略14.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C 。

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15. A 问题解决是指使用常规方法来解决有结构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七章技能的形成+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七章技能的形成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技能的两大分类及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及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3)心智技能形成的有关理论。

考纲链接1.技能的概念: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3.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指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它具有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的特点。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4.技能的作用:(1)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2)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3)影响着学习者的个性品质。

5.操作技能的分类:(1)从对外部刺激的调节方式看,分为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2)从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3)从所涉及的骨骼、肌肉及动作幅度大小,可分为精细动作技能和粗放动作技能。

6.心智技能的分类:(1)根据适用范围不同,分为一般心智技能和专门心智技能;(2)根据学生学习的结果,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7.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8.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操作活动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的认识;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9.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1)动作品质: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2)动作结构:各个动作之间的协调性较差;(3)动作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4)动作效能: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2020年曲靖教师招聘考试仿真题八《综合应用能力D类》

2020年曲靖教师招聘考试仿真题八《综合应用能力D类》

2020年曲靖教师招聘考试仿真题八《综合应用能力D类》一、单选题1、桑代克后期把练习律看成效果律的附律的原因是()。

A.练习只能为奖励提供机会B.光有练习而无奖励不能导致学习的进步C.多练习产生疲劳D.缺乏正确指导的练习易形成错误习惯2、提出“认知一发现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奥苏伯尔D.布鲁纳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记忆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4、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主要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需要(M)×期望(P)×诱因(I).P和I存在互补关系,即I=1-P。

通过数学运算,当成功的可能性P是()时,个体的动机强度最大()。

A.45%B.50%C.55%D.60%5、“触类旁通”反映的学习迁移类型是()。

A.特殊迁移B.普遍迁移C.负迁移D.正迁移6、在教学中运用变式的主要目的是()。

A.激发学习兴趣B.引起有意注意C.丰富学生想象D.突出概念本质7、关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B.智力是创造力的充分条件C.智力与创造力是线性关系D.高智力者一定有高创造力8、课堂学习纪律划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其依据是()。

A.形成的过程B.形成的途径C.形成的原因D.形成的性质9、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

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观点说明,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其途径之一。

A.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B.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C.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D.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10、下列教学现象中,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是()。

A.各地方各学校统一使用国家标准课程和国家标准教材B.开设《通用技术》课程,认真做好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C.理工科的教学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知识D.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二、多选题1、对于高中学生情感的发展,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二)[专题]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二)[专题]

《运动训练学》课程作业(二)问答题(作业2)1、试述竞技运动项目的主要分类体系。

答:竞技运动项目三个主要主要分类体系:1.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以运动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主导因素,可将所有的运动项目首先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类。

继而以各项目体能或技能的主要表现形式或特征作为二级分类标准,把体能主导类项目分为快速力量性、速度性及耐力性三个亚类,把技能主导类项目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及格斗对抗性五大类。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田径中的跳跃、投掷、举重等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则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即短距离跑、游、赛场自行车、速度滑冰等;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是个大家族,包括中长距离及超长距离的走、跑、骑、游、滑、划所有的项目(P36表2—8)。

技能主导类中,运动员在比赛中力求完成高难度的精彩动作,并同时着力展示运动美、人体美的所有项目,包括在水、陆、空、冰等不同场地竞技的项目,包括徒手和持器械的项目,集束为表现难美性项群。

而表现运动员准确完成专项技术能力的射击、射箭和弓弩则被集束为表现准确性项群。

技能主导类中的对抗性项目被分别归入三个项群。

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竞技者称为隔网对抗性项目;双方选手在同一块场地上追逐争夺,以将球射投入对方特定网区中得分的项目称为同场对抗性项目;而以对手的躯体为攻击对象,双人进行格斗的项目则称为格斗对抗性项目。

2.依运动项目的动作结构分类吸取马特维耶夫(苏)按动作结构分类基本思想的内核,我们首先把所有的竞技项目划分为单一动作结构、多元动作结构及多项组合结构三大类,然后以各类动作的组合形式为二级分类标准,将单一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周期性、非周期性及混合性三个亚类,将多元动作结构类再分为固定组合和变异组合两个亚类,将多项组合结构类再分为同属多项组合和异属多项组合两个亚类。

单一动作结构类的混合性亚类兼有周期性与非周期性的特点。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学习中“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克服办法1. 引言1.1 什么是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学习效率下降或者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的一种现象。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焦虑、疲惫、缺乏动力等,这些都是高原现象的表现。

高原现象会让我们感到挫败和无助,很难再有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停滞不前或者出现下降的趋势。

了解高原现象的发生原因,对于我们有效地克服高原现象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高原现象,提高学习效率,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本段共计162字】1.2 为什么高原现象会产生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的知识积累和学习压力导致的一种认知困境。

那么为什么高原现象会产生呢?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学习压力过大: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习内容的难度逐渐提高,导致学生感到压力巨大,难以应对,从而出现高原现象。

2. 缺乏积极的学习动力:学习过程中缺乏目标和动力,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失去方向感和动力,从而产生高原现象。

4. 缺乏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缺乏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规划,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随意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学习高原。

高原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习压力、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要想克服高原现象,就需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最终战胜高原现象,努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2. 正文2.1 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学习环境不适应:学习场所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对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

如学习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线暗淡、噪音干扰等都会导致学习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犯困。

二、学习自律不足: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缺乏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能力,导致学习计划无法按时完成,进而产生高原现象。

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方法不科学、不合理,导致效率低下,进而出现学习瓶颈。

调整心态改变方法 六大绝招教你克服“高原现象”

调整心态改变方法 六大绝招教你克服“高原现象”

调整心态改变方法六大绝招教你克服“高原现象”很多生活中的失败者,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当他们放弃努力时,距离成功是多么近。

——爱迪生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当你一开始学习某一门知识时,速度很快,学习效果显著;而后就逐渐慢了下来,到了某一阶段后,学习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难度的增加,还会慢到自己觉察不到进步,原来记住的定义、概念、公式、定理,在头脑中不那么清晰,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甚至产生“今不如昔”的停止感和倒退感,仿佛“停滞不动”似的。

这就如同我们向高原进发,开始时爬坡的速度很快,经过相当的努力,我们爬上了某一高度的平缓地带,再往前走。

仿佛没有什么高度的变化,就好像到了高原一样。

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对此,相当多的学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天天都在学习,就是看不到进步,是不是我比别人笨,是不是这门功课我学不会了,是不是我已经江郎才尽了?很多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既纳闷又着急,因不明白,努力了一段时间后见收效甚小,就放弃了努力,出现了“功亏一篑”的可惜情况。

有些意志薄弱者还会出现沮丧、懊恼、心烦意乱等消极情绪,以为自己再学也白搭,因而失去信心,对某一学科产生厌学的情绪,终止学习,或对付学习,结果影响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产生“高原反应”是极其有害的,它会使你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缺乏学习兴趣,甚至自暴自弃。

但是只要你能够了解“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克服的方法,就能及时消除负面影响。

事实上,遇到这种情况,往往是你已经努力了很长时间,积累了很多收获之时,这时再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成功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矿工在一个地方掘矿,开凿了多年而无收获,最后无奈地放弃掘矿而将镐留在那转身离去。

几年后,另一个矿工在原地又开始凿,敲打着同一块崖壁位置,凿开了矿脉,一下子成了富翁。

其实,沉默的财富曾同样等待过第一个矿工,如果他当时能坚持下来,再挥镐凿一段时间,他就会成为富翁。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2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25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心理学)-试卷25(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 )。

A.关键期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D.刻板现象解析:解析:选项A、B、C都是描述个体身心发展过程差异特点的术语。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是指个体的行为和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减弱或没有影响。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

刻板印象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看法的一种现象。

2.“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D.积极强化解析:解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提出了三个强化,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直接强化是学习者因为表现出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得到的强化。

如看到班级的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自己也好好学习。

自我强化是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规则和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在题干中,“警示教育”是通过别人的事例来教育和告诫当前的听众,故而是替代强化。

3.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

A.学习B.模仿C.强化D.适应√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适应,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难度的学习任务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

A.中等偏低的强度B.中等强度√C.中等偏高的强度D.越高越好解析:解析: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教育学》模拟试卷三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教育学》模拟试卷三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教育学》模拟试卷三[单选题]1.“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下列不(江南博哥)属于学习者“高原现象”的是()。

A.学生在学习进程中,学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B.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有的同学的复习效果逐步减退C.成绩不好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度,整天无精打采,精神萎靡,课堂听课效果差,学习成绩一直无法提高,甚至有的同学几乎失去了进取的决心D.在每学期初,大部分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高,可一过了期中考试,部分同学就会出现看不进书也记不住内容,易急躁烦闷的现象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项内容不符合高原现象的内涵。

学习成绩差是因为自身不努力以及基础薄弱,不能对应于技能学习曲线中的高原期。

[单选题]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调整教与学的步骤,需使用()。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结果性评价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

它能用来及时了解某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因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单选题]3.老谋深算属于()。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普通智力D.特殊智力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老谋深算是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说明人办事精明老练。

这种能力是通过后天形成的,是不断积累的,属于晶体智力。

晶体智力与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系。

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后发展速度趋于平缓。

[单选题]4.同其他文献相比,二次文献具有()。

A.原始性B.客观报导性C.主观综合性D.客观系统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二次文献具有客观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06093人力资源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6093人力资源自考复习资料《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填空)员工培训与开发:组织为了获得或提高与当前或未来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

态度和行为所做的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的总和。

组织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组织面临新的挑战或发展机会,为了应对挑战或实现发展,组织需要通过改革或改善组织的有效性,解决组织存在的问题,使组织变得更有效,更适应环境的要求。

核心竞争力:能够为顾客带来特殊价值的一系列的知识,技术,文化和机制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力量。

罗杰·贝尔特培训和开发五角色理论:人力资源和开发人员担负着许多职能,明确这些职能有助于我们对本职工作的评价和改进。

进一步归纳为五个角色:培训者、设计者、创新者、顾问、管理者.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上海人力资源自考共享.q群你好号:39792010横向迁移(公式):概括水平相同的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纵向迁移(力) :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影响特殊迁移(四则运算):一般迁移(科学实验)低路迁移(不用思考,自行车):经过充分练习的技能自动练习,不需要反省式思维高路迁移(原理利用):有意思的将先前习得的抽象知识应用.行为主义理论(华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眼球学习,用外显的,可以观察的刺激和反映解释学习过程行为矫正理论(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惩罚,自然消失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内在心里结构的形成,丰富与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

成人学历理论:(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看法,不会轻易接受老师的知识,他们常常会质疑一些问题.学习的高原现象:在学习与培训初期,学院学习并运用新的知识技能,常常进步明显,但到了一定时期被称为高原现象。

工作轮换:有计划地安排员工先后在一些岗位上工作,以丰富员工的经历,拓展员工的技能,发展员工的人脉,为员工胜任重要的工作做好准备,或为员工更好工作提供依据。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30分.)1.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2.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A.抑郁症B.强迫症C.焦虑症D.恐惧症3.方老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好几所学校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实验研究B.个案实验C.描述性研究D.实验室实验4.江珊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

他这种行为属于().A.自我认识B.自我反省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5.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联结学习论B.结构学习论C.认知学习论D.建构学习论6.在英语学习中,某同学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这种现象属于()。

A.分化B.泛化C.消退D.遗忘7.学生在遇到有多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时,有些人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冲动型C.场依存型D.沉思型8.学生先学会了“电脑”的概念,然后再学习“笔记本电脑"这一概念,这种学习过程属于().A.总括学习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道德认识2.练习曲线3.性别刻板4.心理调适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制约能力发展的因素。

2.简述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矛盾并说明如何教育。

3.简述操作技能形成中练习曲线的共同趋势。

4.简述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根据遗忘发生的规律,谈谈怎样复习才能有效避免遗忘。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基本概念1、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2、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即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完成,但可以在成人或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完成的任务范围。

3、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该理论是生理欲望和作用在个体身上的文化力量的一种结合。

它具有渐成说的特征:各阶段逐渐产生“一个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接着另一阶段”。

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其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与这八个阶段密切相连的。

4、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5、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骤,学习倾向是每一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偏好。

那些持续一贯地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就构成了学习者通常所采用的学习方式,即学习风格。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判断题(后附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判断题(后附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三(判断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高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3,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4,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5,从心理学的观点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6,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7,教师对孙悟空、阿Q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是一种模象直观教学()8,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9,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反思()10,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11,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1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3,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14,创造性思维就是发散性思维()15,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基本标志()16,自卑是属于自我认识()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时期、客观化时期和主观化时期()18,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19,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是绝对的()20,恐惧症是一种精神病()21.我们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掌握高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从而进一步搞好科研,教学与管理工作。

()22.世间存在的一切现象都有它的道理(规律)。

由此可知,成功必有规律,失败必有原因。

()23.高创造性者的特征是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具有独立性。

()24.大学生的动机都是有意识的动机。

()25. 数学学习中形成的认真审题的态度及其方法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审题活动,可称之为负迁移。

()26.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与我们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心理现象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他人与整个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