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授课规划书模板

合集下载

浙江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浙江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人事变动预期
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推荐意见及部门支持政策
学院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月日
七、评审意见
(教务处公章)
年月日
八、学校意见
主管校长签章:
年月日
浙江工业大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
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
所在学院: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浙江工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制
一、简表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A、基础课B、专业课C、实验课D、其他
起止年月
2017年10月——2019年12月
拟实施班级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
最终学位
联系电话
E-mail
主要教学
工作简历
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学评教(全校排名百分数)
已结题的教学改革项目情况
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项目参与人
(可无)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现状分析)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
四、教学改革基础
1.与本项目有关的教学改革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教学改革工作成绩
2.改革所具备的条件、存在的不足与差距、改革实践基层组织(二级学院、系、专业等)对改革的支持情况
五、经费预算
支出科目(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计算根据及理由

浙江工业大学教师授课计划书(研究生课程专用)

浙江工业大学教师授课计划书(研究生课程专用)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分:___学时:______
授课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方式:______________
授课教材及参考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
时数
授课内容摘要
授课方式
课外要求
授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学科负责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计划书(续表)

授课时间
时数
授课内容摘要
授课方式
课外要求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授课计划书
(20 /20学年第学期)


说பைடு நூலகம்

1、授课方式:包括教师主讲、研讨、讲座、实验、实习等。
2、考试方式:学位课采用课内笔试,非学位课可采用笔试、口试、笔口试结合、写读书报告、考核实验技能等。
3、严格依据《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中本课程教学大纲填写。
4、《授课计划书》由授课教师于开课前填写,经学科负责人审批后交教师所在学院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于每年10月送校档案馆归档。

授课计划模板

授课计划模板

授课计划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xxxx。

2. 授课对象,xxxx。

3. 授课时间,xxxx。

4. 授课地点,xxxx。

5. 授课教师,xxxx。

二、课程背景分析。

在编写授课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课程的背景进行分析。

这包括课程的目的、对象群体的特点、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只有充分了解课程的背景,才能更好地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基础知识和拓展知识。

2. 能力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感态度,包括积极乐观、合作意识、责任感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的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环节。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 教学环节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

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所需的教材、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以保障教学顺利进行。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方式,确定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的评价方式。

2. 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的标准,确保评价公正、客观。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教学改进对策,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对策,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八、教学计划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而制定的,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得到提升,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教案纲要》的参考格式

《教案纲要》的参考格式
浙江工业大学
教案纲要
20-20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任课教师:
教师职称:
所属学院、学科:
授课对象:
学科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
年月日
课程总揽
课程
类别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综合素
公选课
总学时:其中:
讲授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课程
总学分
基本教材和
主要参考资料
1、基本教材:
2、主要参考资料:
课程教学目的和
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目的:
2、课程基本要求:
教案纲要
第次课
教学方式
与手段
讲授、讨论、实验、
上机、习题课、其他
课时:
本讲教学内容(内容提纲或教材章节、参考材料):
本讲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讲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讲作业(练习、思考、讨论题):
下次课预习要点:
(注:需提交至少16学时的“纲要”,若以一次课2学时计,则需至少8次课。)

XX应用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模板(2024年)

XX应用技术学院学期授课计划模板(2024年)

XX 应用技术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20XX —20XX 学年度第学期
程名称:
_______ 课班级:
_______ 课专业:
_______ 课教师:
_______ 研室主任: _____
系(部)主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XX 年月日
课 授 授 任 教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考核方式及成绩说明
1.编制授课计划,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期校历进行安排。

2.授课计划由授课教师填写,一式四份,经教研室、系(部)主任签字后,任课教师、系(部)、教务处、发规处(质量监控)各一份。

3.“课程属性”填写:必修、选修;“考试类型”填写:考试、考查。

4 .考查课程的考核由各系(部)安排。

5 .授课计划须在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上交。

授课计划表。

大学课程设计计划方案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计划方案模板

大学课程设计计划方案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体系,如XX理论、XX模型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高问题分析、解决和决策能力。

2.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尊重他人观点的良好品质。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现实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大学XX年级,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组织:1. 基本概念与理论:包括XX理论、XX模型等,对应教材第1-3章,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框架和核心知识。

2. 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结合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对应教材第4-6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技能训练:涵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分析等,对应教材第7-8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导论,基本概念介绍,教材第1章;第二周:XX理论深入学习,教材第2章;第三周:XX模型分析,教材第3章;第四周:实践案例解析,教材第4章;第五周:实际操作技能训练,教材第5章;第六周:数据分析与处理,教材第6章;第七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教材第7章;第八周:综合案例分析,总结与拓展,教材第8章。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模板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模板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模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掌握本章节的核心概念,理解相关原理,并了解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线,结合相关参考书籍和实际案例,具体包括:1.学科基本概念:详细讲解5个核心概念,并通过实例解析其应用。

2.原理理解:深入阐述3个相关原理,并结合现实问题进行阐述。

3.应用领域:介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展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表现。

2.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进行教学,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书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书

课程设计项目规划书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章节:第1章《学科基础》2.教学内容:•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引导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学科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学科基础》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音频等4.实验设备:实验室器材、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20%。

3.考试: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评估学生对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地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讲解每个知识点。

2.教学时间: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专业课课程学习计划书

专业课课程学习计划书

专业课课程学习计划书一、引言本文档是专业课程学习计划书,根据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以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达到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本学习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 熟练掌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重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三、学习内容和要求本课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和要求:1. 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2. 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3. 课程设计与实践4. 项目实践和实习四、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1)对课程相关书籍、资料进行认真阅读和理解;(2)参加相关讲座、研讨会,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3)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逐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1)参加校内外相关实验项目和实训活动;(2)参与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3)动手操作,掌握专业技能。

3. 第三阶段:课程设计与实践(1)参与专业课程设计,进行实践操作;(2)参与专业实践课程,提升专业技能;(3)完成课程设计或实践项目。

4. 第四阶段:项目实践和实习(1)参与校内外专业实践项目;(2)参与相关实习机会,提升实践能力;(3)完成相关相关实习报告和总结。

五、学习方法和途径1. 多方面获取信息和资源2. 抓住机会和时间进行学习3. 善于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4. 加强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六、学习评估和考核1. 学习期间,定期到老师进行学习情况汇报和指导;2. 及时参加课程考核和测试;3.参加专业实践项目和活动,根据实际表现进行评估。

七、学习效果和评价1. 学习期间,及时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效率;2. 根据课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计划;3. 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和考核,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认可。

八、总结通过本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达到课程学习目标,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院校课程建设方案设计模板

院校课程建设方案设计模板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院校课程建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社会需求,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课程建设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三、方案内容1. 课程体系构建(1)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新兴交叉学科课程。

(3)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形成系统化、层次化的课程体系。

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1)更新课程内容,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和行业动态。

(2)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手段。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材建设与资源整合(1)组织编写高质量教材,确保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2)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丰富课程资源。

(3)利用网络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鼓励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5. 质量监控与评价(1)建立健全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

(2)加强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等评价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3)建立课程建设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法。

2. 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 加强教材建设,引进和编写高质量教材。

4. 培养和引进优秀师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5. 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

6. 对课程建设成果进行总结和推广,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大一工科规划书

大一工科规划书

大一工科规划书1. 引言大一是大学生涯中的关键阶段,工科专业的学习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

本文档旨在为大一工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规划书,以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

2. 目标设定2.1 学习目标•掌握工科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2.2 时间目标•每周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制定每周学习计划,按计划执行3. 学习计划3.1 学习目标详细划分学科学习目标数学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物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计算机科学学习编程语言,掌握基本算法和数据结构专业课程学习专业相关的课程,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3.2 学习计划安排•每天至少安排2小时的自习时间,集中精力学习重点科目•每周预留2-3个小时进行课后综合复习和作业完成•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学科竞赛和实验室实践4. 学习方法与技巧4.1 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提问问题,与教师和同学积极互动•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和交流思想4.2 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周、月、学期学习计划•分解目标,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小部分•制定优先级,先完成重要和紧急的任务4.3 多种学习方式结合•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籍•制作思维导图和示意图•访问网上学术资源和视频教程4.4 学会总结和复习•每周进行知识总结和复习•复习过程中重点关注难点和易错点•制定并完成练习题和模拟试卷5. 自我管理与提升5.1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按时起床和睡觉•每天安排固定的自习时间•坚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5.2 加入学术团体和实验室•参加学科竞赛和演讲比赛•积极申请并参与实验室研究项目•与同学共同学习和交流经验5.3 拓宽学术视野•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和学术研究进展•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阅读学术期刊和研究论文6. 结语本文档旨在为大一工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学习规划,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课程建设计划安排方案模板

课程建设计划安排方案模板

一、前言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课程建设计划安排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内容、实施步骤及预期成果,确保课程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课程建设目标1.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竞争力。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程建设内容1. 课程设置与调整(1)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2)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3)引入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2. 教学资源建设(1)完善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建设在线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改革(1)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2)开展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3)加强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效果。

4. 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第一阶段(1-3个月):课程调研与规划(1)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确定课程建设重点。

(2)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内容、时间节点等。

2. 第二阶段(4-6个月):课程实施与调整(1)开展课程建设活动,如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建设等。

(2)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方案。

3. 第三阶段(7-9个月):课程评价与总结(1)对课程建设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与不足。

(2)形成课程建设报告,为后续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五、预期成果1. 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满意度。

2.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3. 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竞争力。

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2. 落实经费保障,确保课程建设顺利实施。

课程建设规划书

课程建设规划书

课程建设规划书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学校将致力于课程建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建设规划书旨在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为学校课程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

二、课程建设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实践教学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引入国际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课程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建设内容1. 课程设计: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

2. 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资源:建设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5. 教学评估: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同行评价,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

四、课程建设方法1.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为课程建设提供依据。

2. 专家咨询:邀请学科专家和教学专家参与课程建设,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5.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课程建设步骤1. 制定课程建设方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课程建设方案,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文案授课说明

文案授课说明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技术性课程,该课程研究企业如何将产品或信息有效地转移到消费者或用户手中,通俗地说,它是一门研究如何做信息生意和高新技术搞竞争的学问。主要内容包括怎样识别市场需求,分割市场以及针对目标市场所采取的营销组合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20162017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媒体写作
班级:16平面设计1、2
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
教学大纲
名称、版本
本课程总时数
68
基本教材
名称、版本
信息产品营销罗绍明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学期教学周数
17
主要参考书
名称、版本
杨丽佳.《市场营销案例与实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本课程学期时数
1


课堂讲授
24
实训(实验)
40
课件(音、
电化)教学
24
测试
2
机动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7周
2
第十三章 羧酸衍生物(3学时)
13.1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13.2 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13.3羧酸衍生物的波谱性质
13.4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13.4.1酰基上亲核取代反应
13.4.2酰基上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
13.4.3羧酸衍生物的相对反应活性
13.4.4还原反应
8
第8周
2
13.4.5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
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顺序
授课日期
时 数
每 课 内 容 摘 要
习题
教 具
1
第1周
2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3学时)
10.1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10.2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
10.3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10.4醚的物理性质
10.5醚的波谱性质
10.6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烊盐的生成
酸催化碳氧键断裂
14.2.3乙酰乙酸乙酯在合成上的应用
14.3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14.3.1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14.3.2丙二酸亚异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14.5 Michael 加成
14.6 其它含活性亚甲基的化合物
10
第10周
2
第十五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4学时)
15.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
15.1.1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制法
12.4羧酸的物理性质
12.5羧酸的波谱性质
6
第6周
2
12.6羧酸的化学性质
12.6.1羧酸的酸性和极化效应
12.6.2羧酸衍生物的生成
12.6.3羰基的还原反应
12.6.4脱羧反应
12.6.5二元酸的受热反应
12.6.6α-H原子的反应
12.7羟基酸
12.7.1酸性
12.7.2脱Βιβλιοθήκη 反应12.7.3α-羟基酸的分解
16.9.2卤硅烷的制备
16.9.3卤硅烷的化学性质
16.9.4有机硅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
14
第14周
2
第十七章 杂环化合物(4学时)
17.1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17.1.1分类和命名
17.1.2结构和芳香性
17.2 五元杂环化合物
17.2.1五元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5
第15周
2
17.2.2常见的五元杂环化合物
13.4.6酰氨N原子上的反应
13.5碳酸衍生物
第十四章β-二羰基化合物(3学时)
14.1 酮-烯醇互变异构
14.1.1酸和碱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
14.1.2化合物的结构对酮-烯醇平衡的影响
14.1.3烯醇化导致立体异构化
9
第9周
2
14.2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14.2.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14.2.2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讲 课30实 验: 另行安排
习题课:2课程设计:
教研室主任签名:单 尚07 年 3 月 1 日
注:①《授课计划书》由主讲教师填写,经学科负责人审批后交教师所在院系部
教学秘书,教学秘书每年10月送校档案室归档。
②同一课程同一进程,由学科负责人填写一份即可。
③主讲教师应将《授课计划书》于授课开始时告知学生。
11.3.4芳环的酰基化
13.4 醛和酮的物理性质
11.5醛和酮的波谱性质
11.6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1.6.1羰基的反应活性
4
第4周
2
11.6.2羰基的亲核加成
11.6.3α-H原子的反应
11.6.4氧化和还原
11.7α、β-不饱和醛酮的特性
11.7.1亲电加成
11.7.2亲核加成
11.7.3还原反应
浙江工业大学授课计划书
( 06 /07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主讲教师:郭红云、宋庆宝、杨振平、金红卫、王红、盛卫坚
授课班级:化工学院、生环学院、药学院本科各专业辅导教师:
授课时间: 07 年 3 月 5日 — 07 年 6 月24 日
总学时:32采用教材:有机化学(第四版,高鸿宾主编)
17.3六元杂环化合物
17.3.1吡啶和嘧啶
17.3.2喹啉和异喹啉
17.3.3嘌呤
16
第16周
2
复习
16.2.2硫醇和硫酚的制备
16.2.3硫醇和硫酚的物理性质
16.2.4硫醇和硫酚的化学性质
16.3硫醚
16.3.1硫醚的制备
16.3.2硫醚的性质
16.4磺酸
16.4.1磺酸的命名
16.4.2磺酸的制备
16.4.3磺酸的物理性质
16.4.4磺酸的化学性质
16.5芳磺酰胺
16.6烷基苯磺酸钠和表面活性剂
16.6.1烷基苯磺酸钠
16.6.2表面活性剂
16.7离子交换树脂
16.7.1阳离子交换树脂
16.7.2阴离子交换树脂
13
第13周
2
16.8有机含磷化合物
16.8.1烷基瞵的结构
16.8.2有机磷化合物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
16.8.3磷酸酯
16.8.4有机磷农药
16.9有机硅化合物
16.9.1有机硅化合物的结构
11.8 乙烯酮 卡宾
11.9 醌
11.9.1醌的制法
11.9.2醌的化学性质
5
第5周
2
第十二章 羧酸(4学时)
12.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12.2 羧酸的结构
12.3羧酸的制法
12.3.1羧酸的工业合成
12.3.2伯醇和醛的氧化
12.3.3腈水解
12.3.4Grignard试剂与CO2反应
12.3.5酚酸的合成
碱催化碳氧键断裂
2
第2周
2
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的反应
克莱森重排
过氧化物的生成
10.7冠醚
第十三章醛、酮和醌(5学时)
11.1醛酮的命名
11.1.1普通命名法
11.1.2系统命名法
11.2醛酮的结构
3
第3周
2
11.3醛酮的制法
11.3.1醛酮的工业合成
11.3.2伯醇和仲醇的氧化
11.3.3羧酸衍生物的还原
15.1.2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5.1.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波谱性质
15.1.4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5.2 胺
15.2.1胺的分类和命名
15.2.2胺的结构
15.2.3胺的制法
15.2.4胺的物理性质
15.2.5胺的波谱性质
15.2.6胺的化学性质
15.2.7季铵盐和季铵碱
15.2.8二元胺
11
第11周
2
15.3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
15.3.1重氮盐的制备
15.3.2重氮化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15.4 腈
15.4.1腈的命名
15.4.1腈的性质
15.4.3丙烯腈
12
第12周
2
第十六章有机含硫、含磷和含硅化合物(4学时)
16.1有机硫化合物的分类
16.2硫醇和硫酚
16.2.1硫醇和硫酚的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