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哲与经济学总复习资料
马哲政经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鲜明的政治立场,重要的理论品质,崇高的社会理想4、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5、马克思主义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6、马克思主义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1)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3、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观点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4、实践的基本特征:(1)物质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5、实践的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实践) (2)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6、社会生活实践性的体现(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7、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8、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10、矛盾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作用1.同一性的作用:(1)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2)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3)规定在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的趋势2.斗争性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1)矛盾的共性和特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认识方法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3、怎样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4、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1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16、量变和质变及辩证关系:(1)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更,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2)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端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与质变是相互渗透的17、辩证否定观的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辩证否定是实质是“扬弃”,即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18、意识的作用及其表现(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学理论。
其中,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因此,我们需要从哲学上加深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
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和意识形态都是物质的反映。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实际的物质现实。
其次,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着的,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经济学领域中,市场经济就是一个矛盾的例子,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在不停地变化着。
除了哲学观点外,在经济学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中剩余价值的概念。
剩余价值是指用于支付工资以外的资
本家收取的利润部分。
这个概念的提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
存在的阶级矛盾,并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我们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理论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着,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理解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结论,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马哲自考复习资料
马哲自考复习资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
高自身的素质,很多人选择了通过自考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马哲)是自考的重点之一。
那么,在自考马哲的复习过程中,如何选取合适的复习资料呢?
1. 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选择复习资料之前,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
首先,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以了解自己的复习效率。
其次,自考需要很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因此,要有足够的自信
和毅力。
2. 根据教材和考纲选购资料
自考考试需要参考教材和考纲,在选购资料时应以这两个为主
要依据。
选购资料时,应先参照教材逐一筛选,排除与教材内容
不符或重复的内容。
现在市场上出售的马哲自考复习资料种类繁多,学生可以围绕教材,挑选适合自己的切口和题型进行选择。
3. 图书馆和网上资源
图书馆是自考生常去的好地方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借阅图书馆
的书籍来了解自考相关的知识点。
此外,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也为
学生提供了很多便利,学生可以通过浏览马哲自考相关网站和博客,获取更多的参考资料。
4. 参加辅导班
参加马哲自考的辅导班不仅可以听到老师的详细讲解和答疑解惑,还可以认识更多的自考生,和他们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
当然,辅导班也需要付费,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己觉得需要的阶段参加。
总之,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资料是马哲自考要成功的重要步骤,需要有充分的考虑和选择。
在复习阶段,学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个
学习点,做到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和深刻理解。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成功通过马哲自考。
马哲复习——精选推荐
一.基本常识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和三大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的定义、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定义: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①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基本派别:⑴根据①,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⑵根据②,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和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P29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4.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P31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成客观现实。
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P41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应。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B.矛盾的观点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劳动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C.生产方式的性质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一维性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的基础B.劳动价值论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创造的关系会导致B.消极直观反映论13、生产关系的本质是B.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1 4、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 5、国家是代表( )D.统治阶级利益的1 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C.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市场经济18、民主社会主义是( )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1 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多项选择题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唯物史观的发现C.剩余价值的发现E.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2、1 9世纪4 0一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A.蒲鲁东主义B.工联主义C.拉萨尔主义D.巴枯宁主义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机械性 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D.辩证否定的原理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A.知识价值论B.经理阶层主体说C.科技史观 D.历史人学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D.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量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0、共产主义是指( )A.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B.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经济地位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C.人与人的关系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愿望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C.具体的9、发展的实质是(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11、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A.社会关系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D.对立统—规律15、“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生产1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足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18、国家的实质是(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19、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的反映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宗教2、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5、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B.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E.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E.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E.审美关系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C 3.A 4.A5.C6.B7.D8.C9.D 10.B 11.A 12.A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2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CDE3.ABC4.CE5.ABC6.ABCD7.ABCD 8.ABE 9.BCD 10.ABCE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社会实践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
本文旨在介绍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概括。
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
第一节哲学的本质和任务
哲学的本质是指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哲学的任务则是指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作出的贡献。
第二节世界观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包括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结构、人的存在及其意义等。
第二章唯物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客观实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物质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发展是物质的普遍规律
发展是物质的内在需求和推动力,是无限多样性和一定规律性的统一。
第三章唯心论基本原理
第一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唯心论认为精神是客观实在,物质是精神产物,二者相互关联但精神起决定作用。
第二节意识的本质和形式
意识具有主观反映客观的本质特征,包括知觉、表象和思维等形式。
第四章辩证法基本原理
第一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运动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包括矛盾和统一,其运动规律包括对立面的斗争、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第二节辩证法在实践中的作用
辩证法运用于实践可以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对待问题,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处理问题。
以上为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为你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2)
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2)
1、为什幺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在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离开了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也就不存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更不会产生反映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客观经济规律。
因此,要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了解什幺是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2、为什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另一方面,只有人们的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之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024马概复习资料通用doc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劳动和价值的关系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趋势2.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任务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概念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特点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值规律和剥削的本质资本积累和社会再生产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道路四、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定义与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特点2.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方法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权的道路五、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观点1.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认识宗教的起源和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宗教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观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中国宗教事务的管理与发展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总结:本文通过深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观点,提供了一份全面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复习资料。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对于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帮助各位学习者更好地准备2024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发展史上的根本变革,这一变革的最主要标志是:A、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B、对唯心主义的批判C、对辩证法的发现D、对唯物史观的创立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3、题干: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A. 生产资料公有制B. 生产资料私有制C. 按需分配原则D. 市场经济制度4、题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是由谁首先提出的?A. 恩格斯B. 列宁C. 毛泽东D. 马克思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 哲学与科学的统一D. 真理与价值的统一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A. 对立统一规律B. 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C. 自觉性和能动性的统一D. 规律性和可预测性的统一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独立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没有关系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以下哪项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A.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B. 价值与评价的关系C.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核心。
以下哪个选项最符合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 以上都是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B.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理论概括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对立面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A. 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B. 哲学发展的动力C. 哲学认识的基础D. 哲学批判的武器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核心在于: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哪个观点认为“存在决定意识”:A. 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主义D. 实证主义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和认识论D. 逻辑学16、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因在于:A. 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D. 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受社会意识的影响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根本标志是:A. 唯物主义的实现B. 唯心主义的终结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D. 形而上学的发展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原则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发展的一个什么阶段的到来?A. 唯物主义阶段B. 辩证法阶段C. 历史唯物主义阶段D. 唯心主义阶段 2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体现了什么原理?A. 实践的客观性原理B. 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原理C.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原理D. 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的原理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坚持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学说C. 坚持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B.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D. 实践具有普遍联系性2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 资产阶级B. 无产阶级C. 中产阶级D. 小资产阶级24、下列关于实践的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C.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 实践具有抽象性2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标志是()。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消灭私有制B.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C. 提高劳动者素质D.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选项A,消灭私有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非根本途径,故A项错误。
选项B,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因为教育为生产劳动提供智力支持,生产劳动则为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和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
选项C,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根本途径,故C项错误。
选项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而非根本途径,故D项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腊罗马哲学C. 17、18世纪欧洲哲学D.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社会条件,即工业革命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其次是自然科学条件,即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最后是理论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A项正确。
选项B,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其直接理论来源,故B项错误。
选项C,17、18世纪欧洲哲学包括经验论和唯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思想素材,但不是其直接理论来源,故C项错误。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25)
5.2.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答:(1)不同⽣产部门的利润率有差别。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在各个⽣产部门不同,特别是各个⽣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从⽽使各部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
(2)利润率平均化是资本本性的要求。
利润既然表现为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它在数量上也就要同全部资本相联系。
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报酬,这是资本的必然要求。
(3)利润平均化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那些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慢,因⽽利润率较低的部门的资本家,不会⽢于这种状况,于是同别的部门的资本家展开争夺有利投资场所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
竞争的⼿段是进⾏资本转移。
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资本有机构成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因⽽利润率⾼的部门。
竞争的结果导致利润率的平均化,其过程是:资本转移引起资本在各部门分配⽐例的变化,从⽽各部门⽣产⽐例发⽣变化。
⽣产⽐例的变化导致各部门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于是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价格变化导致利润率的变化,直到各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部门竞争才趋于停⽌。
平均利润率就是这样形成的。
5.3.⽣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1)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成⽣产价格。
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许多⽣产部门所得到的利润与本部门⽣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出现了差别,有的部门获得的利润⾼于剩余价值,有些部门的利润低于剩余价值。
这样,这些部门的商品价格便与其价值不⼀致。
现在,商品是以⽣产成本加千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出售。
这种由商品的⽣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就是⽣产价格。
因此,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便转化为⽣产价格。
(2)⽣产价格和价值有⼀定的差别。
在质上,价值是⽣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
⽽⽣产价格则由⽣产成本与平均利润构成,⽣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所构成,平均利润是按照预付资本的⽐例所获得的利润,因⽽⽣产价格表现为只是同资本相联系。
在量上,商品价值量与⽣产价格经常不⼀致。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17)
9.4 ⾷利者阶层和⾷利国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利者阶层的形成。
⾷利者阶层是指那些完全脱离了⽣产经营活动,专靠“剪息票”(即吃利息)为⽣的⼀批剥削者。
在⾃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已存在⾷利者,但未形成⼀个特定阶层。
进⼊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由于股份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少数⾦融寡头通过“参与制”控制⼤量企业,坐吃股息,从⽽形成了⽇益增⼤的⾷利者阶层。
他们占据⼤量国民收⼊,不创造任何社会财富,却骄奢*逸,浪费⼤量物质财富和社会劳动。
②⾷利国的形成。
⾷利国是指依靠资本输出来剥削和掠夺其他国家和地区,以获取⼤量财富和收⼊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量的资本输出,使越来越多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利国。
9.5 垄断统治为什么会造成多种危机交织并存? 答:多种危机交织并存的根源在于垄断本⾝。
①垄断导致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垄断代替了⾃由竞争,进⼀步加深了资本主义基本⽭盾,从⽽必然导致经济危机更加深重,频繁爆发。
②垄断导致财政、货币危机。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降低失业率,每当经济不景⽓时,便采取刺激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就⼤⼤增加了政府开⽀,导致⼤量财政⾚字。
为弥补财政⾚字,⼜⼤量发⾏公债,增发纸币。
其结果是引起财政危机和货币信⽤危机。
③7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
90年代以来,个别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多数国家仍处于低增长、⾼失业的境地。
9.6 为什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具有必然性? 答:①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产关系⼀定要适合⽣产⼒状况规律的客观要求。
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产关系,同社会化⼤⽣产的冲突⽇益加剧,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建⽴与社会化⽣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产关系。
②资本主义⽣产⽅式的⽭盾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
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及其派⽣的各种⽭盾的不断发展,激化到资本主义⽣产⽅式⾃⾝⽆法使之缓解时,资本主义⽣产⽅式就将过渡到社会主义⽣产⽅式。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12)
3.2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剩余价值的⽣产为什么既不在流通领域⼜离不开流通领域? 答:剩余价值的产⽣,货币到资本的转化,既不在流通领域⼜离不开流通领域。
之所以不在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是在⽣产过程中发⽣的,⽣产过程中劳动⼒的使⽤即⼯⼈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于劳动⼒的价值。
之所以离不开流通领域,是因为价值的增殖以流通领域劳动⼒商品的购买为前提,⽽且还要通过流通领域出卖商品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必须在流通领域,⼜必须不在流通领域,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G-W-G‘⽭盾的条件。
3.3 劳动⼒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 答:①什么是劳动⼒。
劳动⼒是⼈的劳动能⼒,是存在于⼈的⾝体中并在进⾏⽣产时就运⽤的体⼒和脑⼒的总和。
任何社会劳动⼒都是社会⽣产的基本要素。
②劳动⼒成为商品的条件。
劳动⼒成为商品有两个条件:第⼀,劳动者在法律上有⼈⾝⾃由,有权⽀配⾃⼰的劳动⼒;第⼆,劳动者丧失了维持⽣存的⼀切物质条件,除劳动⼒外⼀⽆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为⽣。
这两个基本条件不是任何时代都具有的,只是伴随资本主义⽣产⽅式的产⽣才形成的。
3.4 绝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出来的? 答:①绝对剩余价值的⽣产。
在⽣产技术⽔平和⼯⼈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作⽇的绝对延长⽽⽣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这种提⾼剩余价值率的⽅法,叫做绝对剩余价值⽣产。
②实⾏绝对剩余价值⽣产的原因。
资本家之所以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产的⽅法,是因为⼯作⽇可以在⼀定界限内伸缩。
⼯作⽇的最低界限必须⼤于必要劳动时间;⼯作⽇的界限取决于⽣理和道德两个因素。
⽣理因素是⼯⼈在⼀天中⽤于吃饭、睡眠等满⾜⽣理需要的时间;道德因素是⼯⼈⽤于家庭⽣活、⽂化活动、社会交往的时间。
正因为⼯作⽇长度可以在最低界限和界限的范围内变化,因⽽资本家就可能利⽤延长⼯作⽇的办法⽣产绝对剩余价值。
3.5 怎样认识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答:①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马哲复习资料自考试卷,自考试题,自考答案
马哲复习资料自考试卷,自考试题,自考答案马哲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哲学的基本含义(教材p6)※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教材P6)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3、把握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三、哲学基础学校:(教材p8-9)1、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2.理想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3、超党派的二元论及其宪法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教科书p3-6)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五、《基于实践的革命与科学的统一》(教材P8)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的理解革命性的理解科学性的理解六、《马哲的出现是人类思想的重大变化》(教材p9-10)1、在对象方面的变革及意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2.内容的变化和意义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意义(教材p9-10)八、马哲与现代1、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教材p11-12)现代西方哲学的两种思潮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马哲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2、马哲与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教材p13-14)3.马哲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飞跃(教材p13-14)第二章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物质观※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教材p32-33)2.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体系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3、物质与运动(教材p34-36)① 体育的意义②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 体育与物质的关系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教材p54)⑤ 运动与静止的意义以及对相对静止意义的认识4、时间与空间(教材p36-38)① 时间和空间的意义和特征②时空与物质运动的意义③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与理想主义的时间和空间观相反④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及其意义5.社会的物质性(教科书p39-41)二、马哲关于意识的观点(教材p41-46)1.意识的起源: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
202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二)
2021年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二)第二章商品和货币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商品经济。
3、凡是商品一般都是:人们劳动的产品。
4、商品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
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标准的。
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需通过:商品的销售。
7、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示。
8、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
9、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0.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商品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BE)A.私有制的出现B.社会分工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2.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经济形式的社会有(DE)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本钱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彼此联系是(BD)A.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E.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4.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彼此关系是(BC)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C.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示形式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示形式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示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CE)A.私人劳动B.简单劳动巳具体劳动D.社会劳动E.抽象劳动6.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DE)A.无不同的一般人类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D.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7.商品的价值量与(BC)A.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反比B.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C.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E.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成正比8.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彼此关系是(ABDE)A.货币流通是货币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不竭运动B.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C.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D.货币流通为商品流通办事E.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9.市场经济是(ACDE)A.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B.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D.从微不雅方面优化资源配置E.在商品经济发展到遍及化阶段出现的10.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各自配置社会资源的领域是(AD)A.市场经济从微不雅方面配置社会资源B.市场经济从宏不雅方面配置社会资源C.计划经济从微不雅方面配置社会资源D.计划经济从宏不雅方面配置社会资源E.计划经济从微不雅和宏不雅两方面配置社会资源11.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罗(ABC)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E.就业机制三、名词解释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P4答:①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资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P18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①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②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性:①它不带任何偏见②它具有深刻性③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3.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P40答: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了界限。
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二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为什么说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P54答:①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③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对立统一规律: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关系。
P58-59答:矛盾同一性是指: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双方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
区别: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联系: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6.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
P60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7.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60-62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意义:①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意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这一原理对我们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8.简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P63-64答: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9.简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P64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犯“一点论”的错误。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果主次不分就会导致“均衡论”。
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质量互变规律:10.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和掌握事物度的方法论意义。
P65-66答: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关系: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又有部分质变。
意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否定之否定规律:11.简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意义。
P69-70答:①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积极因素。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
意义: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在曲折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1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P84答: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3.简述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什么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P94-96答: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社会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
③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14.简述认识的本质及掌握认识本质的理论意义。
P97答: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意义:①揭示了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②揭示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③揭示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15.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P106-107答: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它们相互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们相互联系: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意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割裂二者,就会犯经验论和唯理论的错误。
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论和唯理论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16.简述真理绝对性、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P116-117答:关系: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
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③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人的认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意义: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
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具有相对性的一面,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指导思想,它又有相对性,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1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P118-119答:①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②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判明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检验。
第四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
P128-129答: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关系:“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表明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是完全一致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章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9.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38-139答:①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②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③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20.简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P139-140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劳动得以进行的前提。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
③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
21.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P140-143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这三项内容构成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