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材料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特征本质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特征: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3.批判继承和创造发展的统一二、人的主体作用 P871.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力量③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①他们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②杰出人物也是历史事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普通人的作用(普通个人同样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行列,为历史前进提供自己的力量)三、剩余价值理论m ’(剩余价值)=v m 备注:m:剩余价值,v:可变资本 四、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作用) P99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作用:1自发地调节社会总劳动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五、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定和基本特征 P159本质: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民主规定:1动态地把握社会进化的总体过程,把社会主义社会视为社会演进的崭新阶段和人类文明的结晶与升华。
2系统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整体规定,把社会主义社会视为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达和内部结构和谐的社会有机体。
3对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划分及两个阶段的联系与区别,作出经典式的表述。
特征:1发达的生产力和较高的劳动生存率。
2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无产阶级专政。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人的全面发展六、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与其辩证关系?44真理的绝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1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 2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都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性的无条件的真理的相对性(有条件的、有限的)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2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相互渗透相互包含辩证转化的关系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七、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事物存在普遍联系,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马哲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绪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第一章:哲学、哲学基本问题、物质、运动、相对止、实践、联系、发展、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质、量、度、扬弃、必然性与偶然性、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认识的主体和客体、认识的非理性因素、真理、价值、价值观、人文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国家、社会形态、改革与革命、科学技术、人的本质、人民群众、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四章: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货币、劳动力商品、资本和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经济危机。
第五章:垄断、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二、原著理解1.“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3.“……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5.“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6.“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7.“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这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
”8.“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7、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9、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10、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但是也是有差别的。
1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的一般规律,支配商品生产和流通。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动波动。
13、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成本的价值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14、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马哲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答:它有优越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前提与理论来源。
社会历史条件:1阶级基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2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科学前提:三大理论成果: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理论来源: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人文主义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答:本质:实践性;特点: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2理论与实践的统一;3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4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有何意义/答:1在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仍是实践、科学和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2马哲与现时代特点相联从而不断发展自身,就能继续拥有创造性地指导现实生活、保持自己的生命力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及其意义?答:1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2意义:1它同唯心主义以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它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5、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揭示了事物最本质的联系以及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矛盾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因素相互发展,规定了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4矛盾斗争性推动事物量变,造成事物质变;5矛盾同一与斗争性结合,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6、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答: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共性与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2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3矛盾的特殊性包含和表现着普遍性;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意义:1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2是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理论武器;3是科学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认识方法的理论依据。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4.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部代表作:乌托邦》。
《乌托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7.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黑格尔、柏拉图: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
黑格尔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李嘉图亚当·威廉·大卫·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 b) 空想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英国:法国圣西门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意志意识的形成德意志意识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德意志意识的形成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0.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哲复习资料(精华版本)
绪论章节:1、什么是马克思一、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二、从他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个人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三、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四、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船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无产阶级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了这一本质特征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这一本质特征(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本质规定4、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一、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二、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三、这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第一章第一节、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谁是本原,谁决定谁,睡依赖谁(哲学的最高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以认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可知或者不完全认识)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决定)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综合,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综合种抽象出来的(马克思)哲学物质概念同各种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马哲复习资料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5、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主义把世界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9、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0、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学观点: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1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5、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16、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18、矛盾的定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9、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0、度的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马哲复习资料
简答题:1、马克思哲学思想演变的基本过程解一: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崛起。
从18世纪80年代前后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阶级关系的简化。
阶级斗争与物质利益、与经济关系联系的明朗化,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科学地说明物质生产和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进而能够科学地说明社会结构,说明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2.独立的近代无产阶级的形成。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新发展,使得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科学世界观。
同时,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的确立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前提条件。
3.人类先进理论思潮的出现。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主要的理论来源。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两个重要理论来源。
4.自然科学的新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新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以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强有力的自然科学论证。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马克思的思想转变:青少年时代的希翼;转向黑格尔哲学和参与‚自我意识哲学‛的制定;走上社会政治舞台。
1842年初,马克思通过担任《莱茵报》主编开始直接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
通过对社会现实状况的研究以及对社会问题逐渐深人的了解,马克思日益觉察到经济因素、物质利益的作用和社会关系的客观性,促使和推动马克思将其视域由政治的观念转向物质利益、经济关系,从而走向对人类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
1843年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在确立有关社会现象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论犹太人问题》一文,则大大推进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所取得的唯物主义成果,标志着他进一步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在完成唯物主义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也大致同时完成了他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简答题1.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什么?什么是“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它就是人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意识属性”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形成人类的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有的人际关系都体现在人的物质属性、精神属性和意识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中。
2.世间是否有真理?何为真理?人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或可谓之“人的真理”。
抛开人,客观事物尤其自身的存在和规律,这可称之为“客观的真理”,即“绝对的真理”。
“绝对的真理”若不为人所知,则对生而为人的我们而言毫无意义。
但是,人的认识基于其本身的局限性,总有局限,而无法完全认识客观事物。
所以,对我们“人”而言,只有“相对真理”。
——基于哲学的思考。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6-67)答: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
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
3.房价过高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从目前形势来看下跌是不可能的,如果需求不能平抑等政策过去了,还是报复性上涨,地产商为什么敢捂盘惜售?说到底还是奇货可居,东西太少了,买的人太多。
超市里买苹果的他们敢捂盘惜售吗?别人家也卖苹果,而且过期苹果会烂掉,而房子不会。
现在买的人这么多,卖的数量这么少。
凭什么这么便宜卖给你?价值规律在这里呢。
如果国家一味的打压房价对地产商也是不公平的,黄金除了首饰用途之外没有什么实用的工业,日常生活用途,但是为什么这么贵,还不是稀有程度使然...如果房屋供应量不提升,需求不降,而房价不上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恩格斯的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即何者第一性)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有无同一性)3.四条论据:不能回避 \ 前提基础 \ 斗争焦点 \ 实践问题(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则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⑴唯物主义定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唯心主义定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2.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马哲考试复习资料大全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3、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是B.矛盾的观点4、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5、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B.劳动6、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C.生产方式的性质7、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在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A.时间的一维性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 )的基础B.劳动价值论1 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 1、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范畴是指C.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1 2、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创造的关系会导致B.消极直观反映论13、生产关系的本质是B.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1 4、唯心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错误表现为D.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1 5、国家是代表( )D.统治阶级利益的1 6、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的发展史17.新经济政策最主要的内容是( )C.通过发展商业建立市场经济18、民主社会主义是( )D.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1 9、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 0、社会进步根源于(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二、多项选择题l、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唯物史观的发现C.剩余价值的发现E.无产阶级政党的创立2、1 9世纪4 0一9 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主要批判和清算了A.蒲鲁东主义B.工联主义C.拉萨尔主义D.巴枯宁主义E.杜林的假社会主义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是A.机械性 C.不彻底性D.形而上学性4、在对外开放中,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学习外国先进的东西,同对也要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体现了(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B.实事求是的原则D.辩证否定的原理E.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7、下列哪些说法不科学( )A.知识价值论B.经理阶层主体说C.科技史观 D.历史人学E.社会经济制度趋同论8、所有的唯物主义者都主张A.世界的可知性B.认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D.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量9、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0、共产主义是指( )A.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B.人类社会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D.共产主义的运动和实践一、单项选择题:1、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2、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这是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的命题D3.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经济地位4、把事物的运动绝对化会导致( )A.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5、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C.人与人的关系6.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的愿望7、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8、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C.具体的9、发展的实质是(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0、在下列成对的理论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 )立B.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11、唯物史观考察人的本质的出发点A.社会关系12、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13、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D.对立统—规律15、“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16、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生产17、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足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其客观规律的18、国家的实质是( )D.阶级统治的暴力机构19、认识的本质在于( )A.能动的反映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客观性二、不定项选择1、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有( )A.政治学 B.文学 C.道德 D.宗教2、以下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有( )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C.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D.一切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E.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动中有静,静中含动B.否极泰来,物极必反C凡是存在的都是要灭亡的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E.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5、相对静止的重要意义在于( )A.它是事物分化形成多样性的条件B.它是人们理解事物运动的前提C.它是认识和区别事物的基础D.它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E.它是辩证法革命本质的根本体现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B.同—性是斗争性的基础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E.斗争性重要,同一性不重要7、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因为( )A、它批判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C、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D、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E、它开辟了绝对真理的时代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E.历史规律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B.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C.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 D.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E.审美关系10、质变量变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E.量变中包含部分质变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C 3.A 4.A5.C6.B7.D8.C9.D 10.B 11.A 12.A13.C 14.D 15.D 16.A 17.C 18.D 19.A20.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ACDE3.ABC4.CE5.ABC6.ABCD7.ABCD 8.ABE 9.BCD 10.ABCE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B.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2.承认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观点A.是一切哲学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社会实践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6.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根源性是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7.“物质是永恒的”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
1、哲学等于世界观。
(P9)2、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唯心主义就是重人轻物的理想主义。
(P9)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哲学派别。
(P9)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10)5、哲学具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的哲学是绝对排斥的。
(P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
(P10)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11)2、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P11)3、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及其关系。
(P12)4、简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12)5、怎样理解哲学的阶级性?(P12)6、简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P13)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P13)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点?(P13)9、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14)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P14)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12、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P15)1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P15)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P16)2、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哪两种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如何正确对待它?(P17)3、试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
(P17)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P18)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P35)2、人类世界就是人类社会。
(P35)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P35)4、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因此有了人脑就会自动产生意识。
马哲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哲学及其研究对象、基本问题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何者为第一性。
(2)是否具有同一性。
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产生的条件①生产力发展,造成脑体力劳动的分工,有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专门人员。
②具体科学初步形成。
③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进步。
④阶级社会的出现。
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②哲学和实践的关系所决定③哲学的发展史所证明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②方法论和世界观是统一的: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是由世界观决定的;世界观总要表现为一定的方法论,方法论总是一定的世界观的表现。
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遍、绝对、无限。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有限事物,是从具体经验中概括出来的关于有限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②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的基础。
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知识。
③具体科学研究需要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需要哲学提供思维的初始根据或原理,需要哲学的概念或范畴作为其思维的形式和工具。
7.哲学的基本派别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是主张存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第二性的,思维依赖于存在、是对存在的反映的,就是唯物主义。
③凡是主张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思维不依赖于存在,存在依赖于思维的,就是唯心主义。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1.(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①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P18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①就是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坚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并把握和顺应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必由之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崇高理想而奋斗。
3.(背)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P22①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②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地址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4.(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5.(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变现。
第一章世界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是什么?2.(背)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P44⑴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马哲整理复习材料
马哲整理复习材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1)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1、联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3)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2、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3)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思考: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说明了什么?1、BBC公司、路透社评选结果1999年,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1999年,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2、BBC公司、德国《图片报》评选结果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最近所做的一个“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中,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材料一、单项选择题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是指()A.物质运动的广延性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物质运动的永恒性D.物质运动的持续性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涨潮和退潮B.日蚀和月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体育竞赛的程序和规则4.“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A.客观唯心论B.主观唯心论C.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5.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A.客观唯心论B.形而上学唯物论C.二元论D.主观唯心论6. 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说明时间()A.是客观的B.是主观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7.“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8.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9. 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系统论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C.控制论D.历史唯物主义10. “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B.社会发展史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C.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D.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包括偶然性的必然过程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B.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理论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2.“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体现的是(C)A.朴素唯物论的历史观B.唯意志论的历史观C.宿命论的历史观D.历史唯物论的历史观1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C)A.感性认识不可靠,理性认识是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14. 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
这说明(D )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离不开物质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5. 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A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16.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 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这种看法属于(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18.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C)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19.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C)A.唯物辩证法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不可知论观点1-5 CDDBB 6-10 DBBB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2. 垄断利润是()A.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3.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D.德国古典哲学4.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E.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的唯一力量5.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有()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C.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D.国家完全消亡,代之以社会管理机关E.人们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极大提高,自觉遵守社会秩序1、ABCE2、ABD 3 、ACD 4、ACD 5、ACDE三、分析题1、“自从地球上出现了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以来,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大至山河土地,小至生产和生活用具,到处都有劳动的双手加工制作的东西。
地球的各个角落,遍布着人类的足迹。
今天,人类活动的范畴已开始冲出地球,飞向遥远的天体,在日益广阔的宇宙空间显示出自己的威力。
所有这一切,都凝结着‘思维着的精神’的功绩。
”“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请指出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原理,并阐述这一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就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正确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反,如果违背规律,必然在实践中受到惩罚。
第二,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科学态度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一方面,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按照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办事,反对唯意志论、“精神万能论”;另一方面,又要有革命热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反对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宿命论。
掌握这一原理对于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于克服“左”或右的错误倾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在国际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请分析:(1)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2)从这一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不和谐)问题的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2、答案要点:(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
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总之,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2)强调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就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
四、论述题1.试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要点:1 〉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和诸种意识形态。
二者的结合和统一形成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统一体。
2 〉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性质,而且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发展和变化。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它能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当它的这种作用是为先进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是进步的,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如果生产关系已经过时,上层建筑还运用自身的力量去维护它,而不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状况和要求而加以变革,这样的上层建筑是落后的,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这就是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3 〉这一规律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哲学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突出表现为我国已从计划经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由单一的公有制进入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要引起政治体制的改革。
我国目前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民主法制尚不健全,存在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官僚主义、机构臃肿等现象。
根据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不对我国的政治体制加以改革,就势必阻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会阻碍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的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对政府机构进行精简和改革,克服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人浮于事、官僚主义等现象,使我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适合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