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材料分析题

合集下载

马哲材料分析题

马哲材料分析题

√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乎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唯心主义一元论关于世界统一于精神的根本错误,并给予其根本性的摧毁和打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哲材料题

马哲材料题

材料分析题(一):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传习录》)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

“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

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

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

(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答案:(1)陆九渊、王守仁是中国古代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

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最真实的,而物质世界都是虚幻的,主张“心”即主观精神是宇宙或物质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派生于精神。

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2)朱熹是宋明理学的著名代表。

他认为在具体事物(“气”)存在以前,就先有“理”(一种脱离人和具体事物的抽象精神)存在了。

“理在气先”,就是指客观精神“理”决定事物的存在,“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

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3)列宁深刻地指出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把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和方面加以夸大或绝对化,使精神成为主宰物质的东西,就导致了唯心主义。

夸大了感性认识(如感觉)往往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理性认识(如概念)往往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材料分析题(二):材料: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

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材料分析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材料分析题

1.谈谈对列宁指出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材料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它揭示了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实质内容。

矛盾的同一性使矛盾双方联系起来,使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从而也就孕育着扬弃旧的矛盾的条件。

矛盾斗争在实物量变过程中的作用,就在于它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质变过程中的作用在于它能突破特定事物存在的限度。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它们在矛盾中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说明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市场渗透力的:1.辩证法认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连结的,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特殊性表现出来,它要求在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下着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2.该企业具体地分析了统一大市场中的区域差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实行一区一策,从而大大加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出现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新的变化,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4.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调整的实质:1.国有制的性质随国家的性质而定。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私人资本,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构成社会经济的基础,它决定国家这个上层建筑只能是资产阶级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2.由于这种性质的国家实行国有化,占有生产力,毫无疑问仍旧是资本主义所有制。

体现着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国有制企业的工人,虽不再受雇于和隶属于某一个集团的资本家,但受雇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和国有企业。

5.如何评价苏联模式: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取得了客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哲试题及答案(全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配套复习题及(绪论部分)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B)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 。

马哲 辨析题(重点)

马哲 辨析题(重点)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说法不准确。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

2、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3、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世界统一于存在。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5、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这一观点不准确。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

五、材料分析题(请运用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所给的材料进行恰当的分析,并准确地回答问题)1.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请回答:⑴根据材料1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1、2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⑴材料1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1、2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答案马克思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

马克思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答案马克思材料分析题分析材料

材料分析题绪论1.请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转变为社会主义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请回答: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答:第一,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第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3.请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

4.请回答:简述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反映物质。

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5.请回答:事物普遍联系原理是什么?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答:所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次,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马哲材料分析题

马哲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者观点是能否被看作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

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者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案要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马哲辨析论述材料题汇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

3、哲学上两大基本派别是一元论和二元论。

(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2、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4、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5、如何正确认识科学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五)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参考答案(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错误。

①这一论断是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哲学的规定。

②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无论哪一个学派都不能成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2、答案要点:错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

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

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

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

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3、答案要点:错误。

①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这两大派别是由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回答的是世界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问题,它们不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这个命题掩盖了唯物主义何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

从而也掩盖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的唯心主义实质。

因而,该命题是错误的。

(四)简答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①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③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又不同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世界观,它是经过理论论证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形成一定思想体系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考材料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常考材料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之材料分析题1、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

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偎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并加以评述。

(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答案要点](1)材料1、2、3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1、3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2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2)材料4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坚持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切原理的根本立脚点和出发点。

它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科学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

它证明了:否认世界统一性的二元论不能成立,宗教神学所谓“上帝创造世界”的虚幻和荒谬。

马哲分析题答案

马哲分析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三、分析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3题,共40分)1.“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选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试运用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原理,分析扩大内需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15分)【答案要点】(1) 材料的内容科学地阐明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特别是消费的重要性。

(2) 生产与消费是任何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两大环节,二者的关系是:①生产决定消费。

主要表现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主要表现为: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消费为生产提供动力,促进生产的发展。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但是,一方面我们各类商品的生产能力不断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出口难度加大,增速减缓。

居民收入虽然不断增长,但由于支出分流等因素,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

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和刺激消费的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推动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分析】考查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理解,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运用,重点把握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也就是在经济建设中扩大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

2.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述:(15分)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恩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2实用主义者詹姆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

这也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1)材料l和材料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马原材料分析题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立场特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理论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特点有哪些?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地位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样的指导作用?请解释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区别与联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哪里?请结合具体的哲学观点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联系是什么?请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论层面进行论述。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应用案例有哪些?请列举并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作用?请结合具体的理论举例进行说明。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和实践价值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有哪些特点?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解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指导实践有什么样的价值?请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以上是2023马原期末考试题库的马原材料分析题,希望同学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回答,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材料分析题题及参考答案1、材料一: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限、长颈于,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材料二:《传习录》记载:先生(指哲学家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分别评述鲁迅和王阳明的观点。

2、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拔苗助长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抗拒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在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在承认规律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从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具体联系,创造条件促进事物的发展,从而改造客观世界,让客观世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启示:它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尊重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3、一个身患成骨不全症的女孩,从出生起全身骨头脆如玻璃,稍受力就会频繁断裂。

马哲材料题答案

马哲材料题答案

1、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2、〔答案要点〕( l )材料1 、2 、3 的观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坚持世界是统一的。

不同之点则在于:材料 1 、3 都表现为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统一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归结为火,王充归结为气,但都是用物质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材料 2 表现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把世界归结为数,归结为某种客观的精神、理性因素。

( 2 )材料4 说明的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而不将其视为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的产物。

这导致唯物主义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而唯心主义则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这一点,因为它不了解真实的感性活动本身。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人必须通过实践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现实性和力量,即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纯粹的经院哲学问题。

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实践观点是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而旧唯物主义则只是从客体或直观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无法理解人的能动性,也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检验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

因此,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XXX和XXX都认为科学发展是一个不断纠正错误、发展真理的过程。

XXX认为科学史是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不断证实真理、克服谬误、发展真理的历程;而波普则把科学的可证伪性、可反驳性、要检验性作为科学最本质的特征,把科学史简单地归结为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的历史。

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认为真理是经验中的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

XXX认为,如果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那么我们应该回避真理。

XXX则认为真理是人造的工具,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创造的。

XXX则认为真理的首要标准是与一个人的其他信念的一致。

这些观点都强调真理的实用性和相对性,即真理的价值和意义是与人的需要和信念相关的。

实用主义真理观认为真理的标准在于由信念所引起的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以真理的有用性和价值性作为真理的本质规定。

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上,他们消解了真理所要求遵循的客观性的“物的尺度”,代之以主观的“人的尺度”,把真理变成纯粹主观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材料分析题(大全)材料1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材料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摘自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⑴根据材料 1 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唯物主义有哪些区别?⑵根据材料 1 、 2 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第一的观点。

1 .⑴材料 1 中马克思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两个根本区别。

首先,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和理解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出发点。

旧唯物主义虽然坚持了物质的第一性和本原性,但他们仅仅停留在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层面去理解世界,因此,看不到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其次,旧唯物主义不懂得认识的辩证法。

由于他们只是在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上来理解物质的第一性和决定作用,看不到人对世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作用,亦即不懂得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这两个根本缺陷。

一、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二、正确阐述了认识的辩证法,强调了人的活动的能动性。

⑵材料 1 、 2 表明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首要的、根本的观点。

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即: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马哲50道材料分析题

马哲50道材料分析题

1.材料1 恩格斯指出:“自然研究家相信,他们只有不理睬哲学或羞辱哲学,才能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但是,因为他们离开思维便不能前进,而且要思维就得有思维规定,而这些范畴是他们从所谓有教养者的那种受制于早已过时的哲学残渣的一般意识中盲目地取来的,或者是从大学必修的哲学课中听到的一点儿东西中取来的,或者从各种各样的哲学著作中缺乏批判的和杂乱无章的读物中取来的,——正因为这样,他们同样做了哲学的奴隶”。

材料2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可是,科学的各个领域对那些研究哲学的学者们也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此外,还强烈地影响着每一代地哲学思想。

”请根据材料,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回答:(1)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是何种观点?(2)分析爱因斯坦在哲学与科学两者关系问题上的观点。

参考答案:(1)在哲学与科学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否认哲学对科学的方法论意义,因此要取消哲学;二是夸大哲学的作用,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各门具体科学之上的东西。

恩格斯的这段话批判的这是第一种观点。

(2)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正确揭示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他认为,哲学给科学发展以根本方法论的影响。

哲学是对世界以及任何世界关系的总体性反映和把握,因此它对一切具体科学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运用哲学所提供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按照某种一般方法论进行分析和推演;哲学能够从总体上确定科学发展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向;哲学世界观和思维方式能够为科学家提供创造性的空间。

同时他也强调,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时政知识和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哲学也会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哲学从具体科学中不断吸取养料,才能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原理。

2.列宁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阶段测试试题(第一、二专题)第一专题: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这一理论(指马克思主义——引者注)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材料2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材料3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

2008年10月17日,马克思著作《资本论》第一卷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已告售罄。

致力于学术著作出版的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许埃特伦普夫说,今年年初以来,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倍。

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马克思现在绝对火”。

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社长尤尔根·施特隆普说:“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

”结合材料请回答:1、原理或结论。

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2、分析过程。

依据材料阐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结论。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经久不衰”。

3、马克思主义何以经久不衰?许良廷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经久不衰,概括地说,这是因为它是一个发展的科学真理。

这种真理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是人类文明特别是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最高结晶。

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才使它真正建立在坚实科学成果的基础上。

简言之,这个理论依客观事实为根据,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其基本框架是站得住的,是推不倒的。

这种科学性还具体反映在马克思主义自身固有特点上。

这些特点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基础和条件,而且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活力的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机制。

那么,马克思主义有哪些固有的本质特点呢?其一,实践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依赖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

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

由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能够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因此它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僵死的教条。

第二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

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

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

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结合材料请回答:1、原理或结论。

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2、分析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3、结论。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第三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胡锦涛同志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报告会上,有这样一段动情的讲话。

他说:革命先驱李大钊面对绞刑架,发出了“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豪迈誓言。

方志敏烈士在英勇就义前,慷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夏明翰烈士临刑前,挥笔写就了成为千古绝唱的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马克思主义在他们的头脑中扎下了根,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人观和价值观。

在井冈山革命纪念馆中,有两位红军战士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一位是刘仁堪同志(1895-1929),江西莲花人,大革命时期参加革命并入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等。

加入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任莲花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县委书记等。

929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就用脚1929年5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就义时痛斥敌人,被敌人割去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流下的鲜血写下了“革命成功万岁”六个大字后牺牲。

另一位是伍若兰同志(1903-1929),湖南来阳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未阳县妇联主席。

1928年春参加湘南暴动。

1928年1 1月任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妇运科科长。

1929年2月在圳下战斗中被捕,在赣州英勇就义时,敌人割下她的头颅挂在城门上,剖腹挖出腹中的婴儿。

她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痛斥敌人。

她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

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赣江水倒流。

”材料2邓小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

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结合材料请回答:1、原理或结论。

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2、分析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结论。

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第四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材料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厂,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材料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

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

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fi1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结合材料请回答:1、原理或结论。

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2、分析过程。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对待马克思主应有怎样的科学态度,应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3、结论。

联系实际,谈谈在你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

第五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有人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一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能说是科学的理论。

材料2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且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列宁:《什么是“人民只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结合材料请回答:1、原理或结论。

参照教材,简述上述材料反映了何种原理或结论?2、分析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