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马哲详细复习资料

马哲详细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3)、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一: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4)、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所谓时代精神也就是对一定时代的本质、主题和基本特征等方面的概括。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发展趋向方面的主题、任务及其精神需求,它渗透在这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指引着无产阶级时代前进,推动文明进步,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自觉地植根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吮吸自己的生命之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检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期末复习资料
马哲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马哲对
于广大中国学子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一份关于马哲期
末复习资料,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马哲概述
1. 马哲的起源和发展:简要介绍马哲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2. 马哲的基本原理:阐述马哲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法唯物论、历史唯物论、实践论等。

第二部分:马哲研究重点
1. 马哲的社会主义本质: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特点,介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2. 马哲对共产主义的构想:介绍共产主义的概念、特点以及实
现条件,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3. 马哲的人民群众观:阐述人民群众在马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 马哲的实践论:详细阐述实践在马哲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
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5. 马哲的科学社会主义:介绍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三部分:马哲研究方法
1. 马哲的辩证法:详细介绍马哲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包括矛
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性。

2. 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解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包括历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3. 马哲的实证研究:分析实证研究在马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介绍实证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第四部分:马哲的当代价值
1. 马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阐述马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种方法、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开展3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认之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4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开展律、真理开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1大规律、1个根本问题〕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开展规律1个根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大概念〔一〕物质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可以独立存在。

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开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开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开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开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根本原理。

包含三点内容: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根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4、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5、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6、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7、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8、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9、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10、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是由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11、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但是也是有差别的。

12、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的一般规律,支配商品生产和流通。

价值规律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动波动。

13、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可变成本的价值再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14、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马哲复习资料(终极版)

一、填空题:填空题: 1.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2.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 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实现共产主义 4. 空想社会主义第一部代表作:乌托邦》。

《乌托邦》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7.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柏拉图:理想国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黑格尔、柏拉图:托马斯:乌托邦、太阳城。

黑格尔 a)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李嘉图亚当·威廉·大卫·亚当斯密、威廉佩利、大卫 b) 空想主义:法国圣西门、傅立叶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英国:法国圣西门 8.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德意志意识的形成德意志意识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德意志意识的形成 9.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0.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1.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辩证唯物论o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例如,人们根据客观的自然规律发明了各种工具和技术,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o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唯物辩证法o联系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o发展的观点: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的发展往往会经历曲折,但最终会取代旧事物。

o矛盾的观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矛盾。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o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家通过实验来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就是实践决定认识的体现。

o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劳动价值论o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o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剩余价值论o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包括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o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

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o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o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o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

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1.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对当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 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整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认识世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点的整理。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矛盾的存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它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马哲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学习和整理。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唯物史观、辩证法、自然哲学、社会哲学等方面,对其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

物质不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而是独立于人类意识存在的客观实在。

2.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认识不是主观的自生自灭的,而是建立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

3.辩证法是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运动规律。

辩证法包括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

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活动是认识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过程,是认识的基础和条件。

5.历史是由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决定的。

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是研究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灵魂。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矛盾普遍存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等。

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包括分析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运用矛盾的转化规律、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原则等。

三、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是由于人们在生产的有别而产生的社会分化,阶级斗争是由于利益分歧而展开的斗争。

四、辩证法1.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种方法论。

2.质量互变是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基础。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是单纯的量变,而是量变到一定程度形成质变的过程。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大学必修《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无产阶级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

5、哲学的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依据:唯物主义把世界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9、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10、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哲学观点: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2、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1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分化的历史前提和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5、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

16、区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7、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18、矛盾的定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19、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20、度的定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资料全

(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本质: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

2.功能: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用这种理论去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就是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恩格斯的一个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2个方面。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亦即谁决定谁的问题。

(即何者第一性)②思维和存在、精神(意识)和物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即有无同一性)3.四条论据:不能回避 \ 前提基础 \ 斗争焦点 \ 实践问题(问题: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则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②如何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③思维和丰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各派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⑴唯物主义定义: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物质(存在)第一性、意思(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思、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⑵唯心主义定义: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

2.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马哲 整理复习材料

马哲 整理复习材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1)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2)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1、联系:(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3)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2、作用:(1)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3)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思考: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说明了什么?1、BBC公司、路透社评选结果1999年,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

1999年,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2、BBC公司、德国《图片报》评选结果2005年7月14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最近所做的一个“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中,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它是指马克思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和方法不仅影响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下面是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的复习资料。

1.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变化所引起的。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一种有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和科技进步等因素交织而成的。

2.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它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换言之,商品的价值是由社会劳动时间所决定的。

3. 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之一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由对生产资料的掌控所引起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

这种对立表现为社会上不同阶级之间的人际和组织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4.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比较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中包括各种物质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社会结构和构成的变更。

而生产关系则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这就是说,人们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就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生产关系。

5.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消灭阶级剥削,实现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最广泛的人民群众中展开,只有人民大众群众组成的力量才能打造出全民共同繁荣的社会。

6. 文化自由。

文化自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文化自由是指个人和群体可以随意地使用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和信仰,而不受任何宗教和政治势力的轻视、限制或干预。

总的来说,上述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比较重要、常被提及的概念。

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思想和理论,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辨析题。

1、哲学等于世界观。

(P9)2、唯物主义就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唯心主义就是重人轻物的理想主义。

(P9)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独立的哲学派别。

(P9)4、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P10)5、哲学具有民族性,所以,不同民族的哲学是绝对排斥的。

(P10)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人类”的哲学。

(P10)四、简答题。

1、简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P11)2、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怎样?(P11)3、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二个方面及其关系。

(P12)4、简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12)5、怎样理解哲学的阶级性?(P12)6、简述哲学与文化的关系。

(P13)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

(P13)8、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特点?(P13)9、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P14)10、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P14)1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12、简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P15)1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P15)五、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意义?(P16)2、当代西方哲学主要存在哪两种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如何正确对待它?(P17)3、试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统一。

(P17)4、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P18)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三、辨析题。

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

(P35)2、人类世界就是人类社会。

(P35)3、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

(P35)4、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器官,因此有了人脑就会自动产生意识。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哲期末复习要点_超全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要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和方法论一、关键术语1 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以世界的普遍本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然要碰到主观和客观、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从而产生对世界普遍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3 哲学与世界观的内容和关系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和根本的看法。

哲学与世界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区别:世界观自发的、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联系:世界观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同样以“整个世界”为对象。

4 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的就是唯物主义。

5 唯心主义的观点和形态: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本原的哲学派别就是唯心主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以及其产生的理论来源: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辨证法(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结合。

二、复习题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世界的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

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家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原因:第一,决定于人类活动的特点和哲学的本性;第二,决定于它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第三,决定于它在全部哲学中的不可超越性。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复习精华知识点

马哲复习精华知识点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①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运动和社会运动。

各种物质运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低级运动形式是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高级运动包含低级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同时并存、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

纲要: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世界物质统一性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反映性)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意识能动性原理)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马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

下面列举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复习资料,供您参考: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毛泽东著)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3.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概论》(陈永发著)
4. 《哲学概论》(冯友兰著)
5.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概论》(杨明国著)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程》(胡乔木著)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杨成武著)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何光远著)
9.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郭建明著)
10.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进行复习。

另外,还可以参加一些相关的讲座、研讨会以及在线课程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掌握。

马哲复习资料整理

马哲复习资料整理

马哲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存在何为第一性或世界本原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标准。

(2)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1)用联系还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发展的观点还是静止的观点。

(3)是否承认矛盾。

9、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0、意识的本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两者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1、物质与运动两者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复习资料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5、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区别与联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存在何为第一性或世界本原问题-划分唯物和唯心的标准。

(2)思维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7、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8、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区别:(1)用联系还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发展的观点还是静止的观点。

(3)是否承认矛盾。

9、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10、意识的本质: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两者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1、物质与运动两者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12、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13、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14、实践的意义: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5、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6、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17、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19、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斗争性、同一性。

2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45页2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的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2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2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5、规律的含义: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关系,规律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7、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8、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1)实践关系改造和被改造(2)认识关系认识和被认识(3)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4)审美关系发现美体验美29、实践对认识的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0、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3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特点、形式、辩证关系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辩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相对的。

32、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

33、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34、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3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6、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38、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

(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2)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3)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

(4)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5)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6)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9、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基本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和管理。

生产关系的含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

两者之间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41、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的五个方面(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直接动力(3)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火车头(4)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2、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4)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43、杰出历史人物四方面(1)他们是实现一定历史发展的发起者。

(2)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他们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推动作用。

(4)他们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4、个人的历史作用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45、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历史分析法阶级分析法46、商品的二因素概念和辩证关系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两者的辩证关系: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47、劳动二因素概念和辩证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称之为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4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9、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