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希尧描写柳树的诗词《柳枝词》阅读

合集下载

《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

《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

《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杨柳枝词》唐诗原文及鉴赏《杨柳枝词》刘禹锡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刘禹锡诗鉴赏《杨柳枝词》,一称《杨柳枝》,乐府“近代曲辞”,旧名《折杨柳》或《折柳枝》。

形式似七绝,而唐人多用以歌唱。

白居易晚年居洛阳,曾与刘禹锡唱和此曲,白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

”刘云:“请君莫听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可见这首杨柳枝也是依旧曲翻为新声的。

虽然声谱不传,然其音调情韵,通过文字的抑扬高下,仍然可以见出。

这首杨柳枝是对隋宫表示黍离麦秀之悲。

隋炀帝是一个荒淫的君主,他从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即行宫)四十余所,以供游赏之需。

这儿所说的行宫,是濒临汴水的那一所。

词中写了隋宫的荒凉破败,字里行间也寓有对隋炀帝佚乐生活的批判。

古人写诗讲究诗眼,词也讲究词眼,因为眼乃神光所聚,能映照全体。

(说见清刘熙载《艺概》卷四)此词“残柳”二字,不仅用来入题,同时也是一篇之眼。

诗人的创作冲动当自“残柳”而来。

大概他的思路是因先看到隋宫中的残柳,才联想到隋炀帝的衰亡。

但这种怀古之情,他不能象散文那样直说,而需通过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他便以残柳进行构思,从残柳柔弱的形态,写到柳絮的飘飏,借以抒发他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沉思。

诗的第一句写得很平常,只是交代了地点,但是若不是用它作为铺垫,下文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它的好处还在于把读者的思绪一下子带到遥运的隋代,进入全词的规定情境。

汴水隋宫,到刘禹锡时代,已二百年了,其衰败可想而知。

此时,往日的繁华全然不见,唯见数株残柳在风中摇曳。

残柳,一本作杨柳,虽只一字之差,而境界迥异。

黄生《唐诗摘钞》云:“‘不胜春’三字,正为‘残柳’写照,若作‘杨柳’,则三字落空矣。

关于柳树的诗。

关于柳树的诗。

柳枝词
唐代:何希尧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杨柳枝词
唐代: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
宋代: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题柳
唐代:温庭筠
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杨柳枝
唐代:温庭筠
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唐代: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新柳
宋代: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宋代:寇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淡黄柳·咏柳
清代:纳兰性德
三眠未歇,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曾绾灞陵离别。

絮已为萍风卷叶,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苏小恨,倩他说。

尽飘零、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湔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

描写柳树的诗句(一)

描写柳树的诗句(一)

描写柳树的诗句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岸柳垂金线,雨晴莺百啭。

五代/ 顾敻出自五代顾敻的《醉公子·岸柳垂金线》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宋代/ 苏轼出自宋代苏轼的《渔家傲·送省亲秦州》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唐代/ 郑愔出自唐代郑愔的《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

唐代/ 张籍出自唐代张籍的《忆远》昼成凄黯,雁飞过、垂杨转青。

宋代/ 吴文英出自宋代吴文英的《庆春宫·秋感》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唐代/ 罗邺出自唐代罗邺的《秋别》丝丝杨柳丝丝雨。

宋代/ 蒋捷出自宋代蒋捷的《虞美人·梳楼》柳柔摇不定,草短绿应难。

清代/ 张惠言出自清代张惠言的《风流子·出关见桃花》新烟禁柳,想如今、绿到西湖。

宋代/ 张炎出自宋代张炎的《渡江云·山阴久客一再逢春回忆西杭渺然愁思》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唐代/ 何希尧出自唐代何希尧的《柳枝词》海角天涯,寒食清明,泪点絮花沾袖。

宋代/ 吴文英出自宋代吴文英的《花心动·柳》东风静、细柳垂金缕。

宋代/ 万俟咏出自宋代万俟咏的《三台·清明应制》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唐代/ 贯休出自唐代贯休的《春送僧》槐柳野桥边,行尘暗马前。

唐代/ 齐己出自唐代齐己的《送人游塞》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唐代/ 刘禹锡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亚夫营畔柳濛濛,隋主堤边四路通。

唐代/ 汪遵出自唐代汪遵的《杨柳》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唐代/ 韦庄出自唐代韦庄的《归国遥·春欲晚》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唐代/ 李世民出自唐代李世民的《咏雨》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匆忙分离去。

宋代/ 惠洪出自宋代惠洪的《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云压西村茅舍重,怕他榾柮同烧。

清代/ 陈维崧出自清代陈维崧的《临江仙·寒柳》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唐代/ 刘禹锡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词九首》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咏柳-柳枝词》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咏柳-柳枝词》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咏柳/ 柳枝词》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咏柳/ 柳枝词》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咏柳/ 柳枝词》原文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三、《咏柳/ 柳枝词》作者介绍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

少时就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

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

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咏牡丹》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咏牡丹》原文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二、《咏牡丹》原文翻译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了,回望故乡洛阳,路是那么的漫长。

岁月使我变得衰老不堪,今天,我独自一个,流落在青墩溪畔,在煦煦春风中,欣赏着盛开的牡丹。

三、《咏牡丹》作者介绍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6篇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柳/柳枝词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咏柳/柳枝词欣赏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郑文宝《柳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郑文宝《柳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郑文宝《柳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郑文宝《柳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郑文宝《柳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亭亭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3分)(2)“载将离恨过江南”一句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4分)(3)“春潭”是水,自然无法“系”住,那么画舸到底“系”的是什么?请联系全诗,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4)“烟波与风雨”、“载”对表达诗人的“离恨”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5)本诗诗眼是什么?首句是怎么表现诗眼的?(3分)(6)诗歌最后一句又是怎么表现诗人情感的?(3分)答案:(1)参考答案:这首诗抒发了离愁别恨。

(1分)前两句通过“春潭”“系”住“画舸”、主客借酒浇愁表达依依惜别之情;(1分)后两句通过“风雨”、“烟波”表现了离恨之苦。

(1分)(2)参考答案:诗歌不说画舸将怀着离恨的行客载过江南,却说“载将离恨过江南”,(1分)将离恨拟人化了,化虚为实,(1分)把无形的离恨写成有体积,有重量的可见可触的事物。

(2分)(3)“系春潭”指船系于潭水边的上,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系”暗含题目“柳枝”的意思,因此船系的就是之情。

(2分)画船系在柳树上也牵系着离情,化抽象为形象。

画船、柳树、春潭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静谧优美的意境,用外物的静反衬内心的乱,诗味隽永,情致深婉。

(2分)(4)“烟波与风雨”写行人航程浩渺,路多艰难,表现诗人对朋友前途的关切,以此烘托离恨之浓;(2分)“载”字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离恨成了可载之物,写出了心头离恨的沉重,形象可感,富有创意.(2分)(5)离恨。

①炼字“系”暗含“柳枝”的题意,因此船也就与赠别之情相连,含蓄地抒发了与朋友难分难舍的情景。

柳枝古诗词

柳枝古诗词

柳枝古诗词柳枝的古诗词有17首,这17首古诗词如下:1.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唐代何希尧的《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3.唐代温庭筠的《杨柳枝》:御柳如丝映九重,凤凰窗映绣芙蓉。

景阳楼畔千条路,一面新妆待晓风。

4.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5.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6.唐代白居易的《杨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袅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就不要春风。

7.唐代柳氏的《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8.唐代李涉的《柳枝词》: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

不必如丝千万缕,只禁离恨两三条。

9.宋代郑文宝的《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10.宋代薛师石的《杨柳枝》:门前杨柳君莫折,长於折处生两枝。

两枝难作一枝合,一心分作两心时。

11.明代王野的《柳枝词》:江上春深万万枝,含枝带雨尽低垂。

不知此物关何事,今古令人怨别离。

12.明代谢五娘的《柳枝词》:近水千条拂画桡,六桥风雨正潇潇。

枝枝叶叶皆离思,添得啼莺更寂寥。

13.明代郭濬的《柳枝词》:送郎西上别魂消,却道纤身似柳条。

只恐别魂销远客,柳条翻似阿郎腰。

14.明代李汛的《柳枝词》:不唱春风杨柳词,繁华过眼已多时。

于今杨柳非前比,无此繁华无此悲。

15.明代章士雅的《柳枝词》:长淮渡头杨柳春,长淮市上酒旗新。

系船沽酒折杨柳,还是去年西渡人。

16.明代项兰贞的《柳枝词》:绿树阴阴映酒旗,欲牵春色上柔枝。

年年为惜征夫别,折尽东风总不知。

17.清代吴绡的《杨柳枝词》:宫柳初开一抹眉,武昌城下乍逢时。

春来树树烟条绿,欲认何枝是旧枝。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柳枝词何希尧〔唐代〕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译文堤上夹道杨柳繁茂烟雨朦胧,那万缕千条的柳枝让人愁绪更深。

飞絮满天飘扬离人远去,东风渐弱再难留住那美好的春天。

注释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

在今湖北省襄阳县。

鉴赏《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则由诗人创作翻新。

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此诗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

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朝发襄阳来,暮止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

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

清晨对镜理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由于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

“大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

而人的心情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

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千条惹恨深”,不仅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杨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杨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杨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杨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杨柳枝词唐代: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译文及注释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ā)谁?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阿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译文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注释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

阿(ā)谁:疑问代词。

犹言谁,何人。

创作背景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

白居易于公元842年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公元846年卒;卢贞公元844年七月为河南尹。

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

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公元843-845年(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寓意诗,前两句写景,极写柳树的美态,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写出了动态、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

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柳树遭遇及自己的评价,因为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赏,寓意怀才不遇而鸣不平,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相关政府官员。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

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柳枝词》原文及译文

《柳枝词》原文及译文

《柳枝词》原文及译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柳枝词》原文及译文《柳枝词》原文及译文《柳枝词》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

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10篇)

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10篇)

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10篇)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1柳枝词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赏析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

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

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

”——自答。

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

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

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柳枝词原文、翻译、赏析2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译文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可惜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

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卷带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所包含的寓意。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浣溪沙①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杨柳枝词①(唐)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咏柳(唐)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②飞花③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①此诗约做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世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②解把:解得,懂得。

③飞花:柳絮。

(1)《杨柳枝词》中描绘的柳枝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咏柳》中的“狂”则突出了柳枝________的特点。

(2)两首诗中,世人借“柳”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作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

(1)诗中“”这个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

(2)结合诗句,谈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王维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杨柳枝词赏析

杨柳枝词赏析

杨柳枝词赏析
杨柳枝词是一首写景寓意诗,前两句写景,极写柳树的美态,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写出了动态、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

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

“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

“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

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

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

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

白居易《杨柳枝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杨柳枝词》阅读答案及赏析

白居易《杨柳枝词》阅读答案及赏析白居易《杨柳枝词》阅读答案及赏析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⑦。

垂柳唐彦谦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①学不成。

【注】①饿损纤腰:暗含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典故。

②阿谁:何人。

(l)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描绘了垂柳怎样的迷人之景?请结合白诗的前两句简要赏析。

(4分)(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你认为诗人借“柳”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参考答案(1)一是抓住首句“柳树、春风、柳枝”等意象,描绘出柳枝随风起舞的动人之态,表现出垂柳的勃勃生机(2分);二是抓住次句“柳枝”的颜色和形态,描绘出柳枝的婀娜多姿,表现出柳枝的`秀色照人(2分)。

(2)白诗借“柳”抒发了对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愤慨(2分);唐诗借“柳”把矛头指向帝王及官僚集团,抒发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情怀(2分)。

(白诗主要从人才埋没的角度来看,唐诗主要从帝王,统治阶级角度说,能区分两诗的这一不同,也可给分)赏析白诗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

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园中柳树,枝叶繁茂,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

在和煦的春风中,柳枝绽出细叶,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然而,这婀娜多姿的垂柳,却生长在荒凉冷落背阳阴寒之地,无人光顾,落得终日寂寞。

诗人所抒发的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亦含诗人身世的感慨。

全诗明白晓畅,咏物和寓意融合一起,不着痕迹,描写生动,当时就“遍流京都”,足见艺术力量感人之深。

唐诗这首诗咏垂柳,既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却栩栩如生,现于毫端。

歌颂柳树的诗歌10篇

歌颂柳树的诗歌10篇

歌颂柳树的诗歌10篇柳树枝圆柱形,髓心近圆形,叶互生,稀对生,通常狭而长,多为披针形,叶柄短,具托叶;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柳树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杨柳枝 / 柳枝词唐代:刘禹锡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杨柳枝词唐代: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章台柳·寄柳氏唐代:韩翃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一)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二)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三)宋代: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忆江南·春去也唐代: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柳宋代:寇准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金明池·咏寒柳明代:柳如是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唐代:何希尧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赋得江边柳唐代:鱼玄机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冬柳唐代: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歌颂柳树的诗歌10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咏柳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赏析: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柳枝词》原文及翻译赏析1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古诗简介《柳枝词》是北宋郑文宝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一说此诗为北宋张耒所作,题目为《绝句》。

)该诗写离恨,用了反衬手法寄寓了作者离别时的不舍。

该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被选入《宋诗三百首》。

翻译/译文那高高的画船,系在春水边,一动不动。

它在等谁?哦,是外出的游子,喝着别离的酒,情意正浓。

游子惜别,画船可不管;无论是烟波浩荡,无论是风吹雨打,它总是带着满船离愁别恨,驶向江南。

注释①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

②画舸(gě):即画船。

③半酣:半醉。

赏析/鉴赏北宋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后,郑文宝仍被宋朝廷录用,被任命广文馆生。

为此诗乃作者宦途中所作,抒写诗人在运河之上、隋堤之畔的客舟之中的一段离情别恨。

该诗首句是说一只漂亮的画船系在岸边的柳树上,表现的是一个“等”字。

“亭亭”多用来形容姑娘之苗条、靓丽,作者却用来描写船,可见作者的构思不同一般。

“系”的后面省略了宾语,与刘禹锡的“只有垂杨绾别离”手法相同,且暗切题意,手法不同凡响。

“春潭”化用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用笔老到,布局精巧。

该句中没有正面写柳,但“系”字和诗题相照应,已暗示了所系之处。

古代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为“柳”谐“留”音,寓有惜别之意,因此,首联所展示的系舟杨柳岸的画面,恰是一幅春江送别图。

次句以“直待”接续,回答了等的对象:行人,也就是将要离开家乡的人。

在船将发未发之际,送行者和行人依依话别,做最后一刻的流连。

珍重彼此的友谊,珍重这别离的时刻,送行的人殷勤劝酒,“直到行人酒半酣”,这里含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意思。

同时也表明,行人所以喝得半醉,一来是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

作者在上一句“亭亭画舸”停在水中这一特写背景下,创立了似乎是游春的场面,而下句转入离别,出现心理的反差,离别的黯然销魂的意况隐现在句中。

柳条的古诗词

柳条的古诗词

《咏柳》
唐·韩偓
袅雨拖风不自持,全身无力向人垂。

玉纤折得遥相赠,便似观音手里时。

《题柳》
唐·温庭筠
杨柳干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

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千门九陌花如雪,飞过宫墙两自知。

《柳》
唐·韩溉
雪尽青门弄影微,暖风迟日早莺归。

如凭细叶留春色,须把长条系落晖。

彭泽有情还郁郁,隋堤无主自依依。

世间惹恨偏饶此,可是行人折赠稀。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溪桥上,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离亭赋得折杨柳》
唐·李商隐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新柳》
唐·杜牧
无力摇风晓色新,细腰争妒看来频。

绿荫未覆长堤水,金穗先迎上苑春。

几处伤心怀远路,一枝和雨送行尘。

东门门外多离别,愁杀朝朝暮暮人。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杨柳枝词》
唐·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垂柳》
唐·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江边柳》
唐·雍裕之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咏柳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柳 /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柳 /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咏柳 / 柳枝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咏柳/柳枝词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似乎。

咏柳/柳枝词欣赏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

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

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

《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

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咏柳 /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最新)

咏柳 /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最新)

咏柳 / 柳枝词原文及赏析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注释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

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赏析:鉴赏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希尧描写柳树的诗词《柳枝词》阅读
柳枝词
唐代:何希尧
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飞絮满天人去远,东风无力系春心。

鉴赏
《柳枝词》即《杨柳枝词》,是中唐以后流行的歌曲之一,歌辞
则由诗人创作翻新。

借咏柳抒写别情的,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此诗
即属此类。

大堤在襄阳城外,靠近横塘。

宋随王刘诞《襄阳曲》云:“朝发
襄阳来,暮止大堤宿。

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似乎从这诗以后,大堤便成了情郎们寻花问柳的去处,唐人诗中写到大堤,多有此意。

如施肩吾《襄阳曲》:“大堤女儿郎莫寻,三三五五结同心。

清晨对
镜理容色,意欲取郎千万金。

”李贺《大堤曲》:“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由此推知,这首《柳枝词》写的,便是大堤女儿
在暮春时分送别情人的情景。

因为近水,堤上夹道的杨柳,枝条特别繁茂,丝条垂地,给人以
嬝娜娇怯之感。

“柳条无力魏王堤”(白居易),写的便是这种情景。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每逢折柳送别,即
使晴天,也不免令人感伤,何况雨雾迷濛,那是要倍增惆怅的。

“大
堤杨柳雨沉沉”,“沉沉”二字,既直接写雨雾(这不是滂沱大雨,
否则不能飞絮)沉沉,又兼关柳枝带雨,显得沉甸甸的。

而人的心情
沉重,也在景物的映衬下透露出来。

送别情人,离恨自深,说“万缕
千条惹恨深”,不但意味着看到那两行象征离别的翠柳,又使愁情加码,还无意中流露出女子因无奈而迁怨于景物的情态,显得娇痴可爱。

但此诗的精彩并不在前两句,三句写分手情景道:“飞絮满天人
去远”,意境绝妙。

前二句写雨不写风,写柳不写絮,到写“人去远”时,才推出“飞絮满天”的画面,这样便使人事和自然间发生感应关系,其妙类似于“蒙太奇”手法。

同时这句包含一隐一显两重意味,
明说着“人去也”,而飞絮满天,又暗示“春去也”。

宋人王观有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的名句,句下已有无尽惆怅;而两事同
时发生,情何以堪!诗人都说风雪送人,景最凄迷;而“杨花似雪”、“飞絮满天”的景色,更易使人迷乱。

“人去远”,是就行者来说;
还有一个站在原地未动的人,一任柳絮飞怀扑面,此种神情意态,隐
然见于言外。

“东风无力系春心。

”结句含蓄藉,耐人寻味。

从上句的“飞絮
满天”看,这是就自然节物风光来说,谓东风无计留春长驻,春来春去,有其必然性在;从上句的“人去远”看,“春心”二字双关,实
指恋情,则此句又意味着爱情未必持久,时间会暗中偷换人心。

前一
重必然隐射着后一重必然。

诗句既针对大堤男女情事,有特定的涵义;又超越这种情事,含有普遍的哲理。

这首诗的诗味浑厚,一句比一句有味,读之如嚼甘饴,其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