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舒城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舒城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脱贫攻坚战的目标。
为了全面了解舒城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实际需求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对舒城县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进行调研。
主要内容包括: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贫困户的生活状况、产业发展情况、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等。
三、调研结果1.扶贫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舒城县各级政府对国家的扶贫政策高度重视,积极配合,扎实推进。
相关扶贫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得到有效监管和管理。
2.贫困户的生活状况3.产业发展情况舒城县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引导和支持。
一方面通过项目资金的投入,提升了贫困户的产业水平。
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贫困户的产业经营能力。
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较小,缺乏资源整合等。
4.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舒城县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项目,如农业大棚建设、光伏电站建设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贫困户提供了增收的机会,有效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项目的可持续性有待加强,贫困户的技术储备和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四、建议和对策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认知水平。
要加强对贫困户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产业经营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区的交通、水电等基本条件。
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提供医疗和教育等方面的支持。
3.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和整合,提升贫困户的产业水平。
要加强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
4.加强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建设,注重项目的长效效果。
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
五、总结舒城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贫困户的产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建设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效果,确保舒城县的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通过精准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必须深入了解问题所在,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扶贫对象精准度不够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些地方在确定扶贫对象时精准度不够,很多非贫困户也获得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一些真正的贫困户却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2. 扶贫资金管理不当一些地方在使用扶贫资金时存在管理不当、挥霍浪费的现象,使得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而一些贫困地区却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困境。
3. 扶贫项目可持续性不强一些扶贫项目在实施后缺乏长期持续的支持和跟进,导致效果不尽如人意,无法真正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4. 扶贫政策执行层级不到位一些地方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层级不到位,导致政策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扶贫对象的审核和评估工作在确定扶贫对象时,应加强审核和评估工作,确保扶贫对象的精准度,避免非贫困户获得扶贫政策支持的情况发生。
2. 严格管理扶贫资金的使用建立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和审计,严厉打击挥霍浪费和滥用扶贫资金的行为,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加强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确保扶贫项目的持续性,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确保扶贫项目的效果和成效。
4. 完善扶贫政策执行层级加强扶贫政策的执行层级,在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确保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成效。
5. 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建立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开透明机制,向贫困户和社会公开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和合理合法。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扶贫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解决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扶贫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资金使用不透明问题在扶贫过程中,资金的使用问题是不可忽视的。
一些地方和单位可能存在资金滥用、浪费以及违规操作等情况,导致扶贫资金无法真正用于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生活条件。
这种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扶贫工作的效益和公正性。
对策:为了解决资金使用不透明的问题,应该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和审计工作。
相关部门应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
同时,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评估和监测,确保资金的使用符合扶贫目标,并对违规操作进行追责。
二、培训教育不足问题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发展比较滞后,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问题突出。
缺乏受过良好教育和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得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较大限制。
此外,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也给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策:为了解决培训教育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强对贫困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同时,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相关的奖助学金和就业机会。
三、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缺乏后劲,难以摆脱贫困。
同时,一些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等限制,产业发展存在较大难度,加大了脱贫工作的难度。
对策: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推行以下举措。
一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
二是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提高交通运输便利性,降低物流成本和市场销售渠道的难度。
三是加强产业合作和对外交流,吸引更多资金和技术进入贫困地区,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
四、农村治理能力弱化问题在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农村治理能力的提升相对滞后,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和落地。
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脱贫问题的思考与研究精准扶贫脱贫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政策目标,它的实施是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关键所在。
然而,要达到精准扶贫脱贫的目标,需要人们对此有深刻的思考和研究,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研究成果。
一、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提出精准扶贫和脱贫的重要性。
贫困的存在是社会不公平主要表现之一,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实现全面发展,达到一个和谐稳定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大部分贫困地区,贫困与地理、文化和经济因素密切相关,这意味着滥施善款和单一扶助措施无法解决固定的贫困问题。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供具有灵活性、可持续性和多样性的扶助方案,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而要实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我们必须对贫困人群有充分了解,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消费习惯、职业技能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贫困的根本问题和原因制定相应的扶贫和脱贫计划。
理论和实践证明,精准扶贫和脱贫是改善贫困问题的最有效手段。
这不仅可以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这些都是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须具备的特征。
精准扶贫和脱贫虽然其重要性被广泛认识,然而实施起来存在一些困难。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收集、分析和利用精确的调查数据。
因为要实现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人口的精准帮助,就必须对他们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制定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需要大量的数据,包括地理数据、经济数据、人口数据和社会文化数据等。
并且,这些数据必须具有可靠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将很难采取适当的扶贫和脱贫措施。
此外,另一个难点在于如何设计和实施针对性强、可持续的扶贫计划。
每个贫困地区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任何一项扶贫计划的复制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还需要考虑到贫困地区人员流动、劳动力的培训以及职业重构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和充分研究的难点。
领导扶贫调研报告
领导扶贫调研报告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完成了一份关于扶贫调研的报告,以下是汇总的主要调研结果:
一、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1. 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条件;
2. 师资力量匮乏,高水平师资缺乏,教师队伍短缺;
3.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辍学现象普遍;
4. 缺少职业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
二、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1. 依赖单一农产品产业,存在销售渠道不稳定的风险;
2. 缺乏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生产效率低下;
3. 交通条件差,物流成本高,限制了产业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1. 基础交通设施不完善,存在公路、桥梁等缺陷;
2. 基础能源设施不足,电力供应不稳定;
3. 生活水源不足,供水系统亟需改善。
四、贫困地区医疗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1. 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
2. 医疗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医生不足;
3. 对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政策不够完善。
五、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
1. 水土流失严重,农田退化问题明显;
2. 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处理不到位;
3. 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生态保护工作难以推进。
综上所述,贫困地区存在教育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医疗保障不到位、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等问题。
希望领导能够给予关注,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
谢谢!。
精准脱贫政策的反思与展望
精准脱贫政策的反思与展望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
这项政策通过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精准监测扶贫效果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实际扶贫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精准扶贫政策进行反思与展望。
反思一:精准识别存在漏洞精准扶贫政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地标准不一、人员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精准识别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
一些并不具备贫困资格的人被列入了扶贫名单,而一些真正贫困却被漏判,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分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审核和监测机制,严格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识别工作,确保每一个扶贫对象都是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口,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反思二:精准帮扶缺乏持续性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之初,各级政府纷纷组织了各种扶贫项目和帮扶措施,确实帮助了一些贫困户脱贫。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扶贫项目出现了断档、空转的情况,导致一些原本脱贫的贫困户再次陷入贫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督促相关部门和扶贫干部将帮扶工作纳入长效机制,持续跟踪扶贫对象的脱贫情况,及时调整帮扶政策和措施,确保脱贫成果的可持续性。
反思三:精准监测不够完善精准扶贫政策还需要加强对扶贫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目前,一些地方在扶贫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工作中存在数据不真实、评估不准确等问题,导致脱贫成效的真实性受到怀疑。
这不仅影响了政府对扶贫政策的评估和调整,也影响了社会对扶贫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扶贫监测体系,采用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加强对扶贫对象的动态监测和评估,确保扶贫效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展望一: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扶贫干部和相关部门在帮扶工作中开展创新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扶贫工作进行评估,对工作成绩优异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营造风气和氛围,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扶贫工作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
但在扶贫工作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力求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一、能力不足导致扶贫效果不尽如人意很多地方的扶贫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扶贫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扶贫资金和资源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扶贫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成为贪污浪费的渠道。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扶贫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建立一套完整的扶贫实施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建立透明的扶贫资金使用和监管机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审核和监督,防止资金被挪用和浪费。
3.科学合理地制定扶贫方案,注重扶贫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
二、精准扶贫的地域性和个体性问题由于我国各地的经济、文化、自然条件差异很大,导致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需求。
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贫困地区的统计和调查,建立准确的贫困地区数据库,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依据。
2.在制定精准扶贫方案时,应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和政策。
3.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掘和利用本地的资源和特色,为精准扶贫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扶贫工作中缺乏参与和沟通扶贫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扶贫政策和资金投入,还与贫困群体的参与和沟通密切相关。
应采取以下措施:1.政府应尽可能地与贫困群体进行沟通和协商,在制定扶贫方案时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2.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体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参与和认知水平。
3.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引导,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和帮助。
四、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很多地区在执行扶贫政策时,存在一个“一刀切”的现象,即把所有的贫困群体都归于同一类别,采取同一扶贫方案解决问题。
扶贫 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扶贫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进行了一次关于扶贫和脱贫攻坚的调研。
下面是我调研的总结和推荐,供您参考。
1. 背景和问题陈述: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得到帮助。
扶贫和脱贫攻坚是国家重点工作的一部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2. 调研结果:(1)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一些贫困地区具有较差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交通,水电等,这给当地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 教育和技能培训不足: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且教育质量不高。
此外,技能培训的机会也有限,这使得贫困人口很难有机会通过提高自身技能来脱贫。
(3) 就业机会不足: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大部分人只能从事农村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这限制了他们的收入增长和发展的机会。
(4) 政策执行不到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政策宣传不到位,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等。
3. 推荐建议:(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当地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当地发展的潜力。
(2)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加强对贫困人口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 创造就业机会: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提升当地人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政策落实: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宣传,确保政策的执行到位,及时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4. 结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但通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加强政策落实等措施,我们有信心克服这些困难,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以上是我对扶贫和脱贫攻坚调研的总结和推荐。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我可以进一步提供调研详细内容。
谢谢!此致敬礼。
对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8 0 。 扶贫在线 0I
FU N PI zAJ AN XI
对 当前
●郭隆文 肖文胜
江 西省万 安县是革 命老 根据地 ,2 0 年 又被确 01 定为 国家扶 贫开发重 点县 。经 过 “ 十五 ” 问的扶贫 期
资金 占扶 持到村 财政 扶贫资 金 的 8 . % ,安排 用于 66
、
从扶 贫资金 的投 向看 , 存在 “ 多三少” 三 现象
一
是扶 贫资金投 向基础设施建设 多 , 产业发 扶持
喝 干净 水 、 卫生厕都 是群众 多年 的期 盼 , 上 首先 解决 好这些社 会公益事 业符合 大多数村 民的意愿 。其 二 ,
基 础设施 建设是 短期 内就 能见效 的“ 显性 政绩 ” 容易 ,
的带根本性 的举措 。2 0 0 6年万 安县整村 推进资 金 ( 含
了修 建道路 、 梁 、 陂水 渠等农村基 础设施项 目上 , 桥 水 而 用于扶 持农 业产 业化 发展 的资金 所 占 比例 极少 。
20 0 6年 , 全县 3 个 重点村用 于基础设施建 设项 目的 6
L QUJAN H —3 AO I S E . 4
维普资讯
老 区建 设 2 87 0 0
L o I N HE A QU J A S
项 目, 其惠及 面大 , 无论 是贫 困户还是 富裕户都 能从
中受益 , 比较符 合 当前农 村普 遍存 在的 “ 不患寡 而患
的重大 调整 , 尤其是 取消农 业税 和实行种粮补贴 政策
措 施 的落实 , 村耕 地 的 “ 农 含金量 ” 越来 越高 , 同时 随 着 先进农 业科技 的推广 和农业 机械化水 平的提高 , 大 大减轻 了种 田的劳动强 度 , 现在许 多农 民不是嫌 耕地 多 了 , 是觉得 耕地少 了 。 外 , 而 此 农村 集体 山林权 又进
扶贫工作存在什么问题
扶贫工作存在什么问题一、贫困人口定位不准确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定位不准确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相关政策不完善,造成了许多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扶贫工作往往会出现“精准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扶贫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解决贫困人口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信息能够得到准确的传递和反馈。
其次,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贫困人口识别系统,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信息纳入其中,以便政府及时了解并采取相应的帮助措施。
二、扶贫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长期规划和持续的扶贫政策支持,导致扶贫工作难以取得长期效果。
一些扶贫项目在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长期来看,由于缺乏持续性的投入和支持,很难实现真正的脱贫效果。
为解决扶贫工作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需要加强扶贫项目的设计和实施,确保项目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同时,政府需要设立长期的扶贫计划,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以确保扶贫工作能够得到持续的支持和投入。
三、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腐败问题的存在,导致扶贫工作中的资金被挪用或者浪费,使得扶贫项目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腐败问题不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还损害了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利益,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效果和成果。
为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腐败问题,需要加强扶贫项目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的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同时,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腐败防控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保障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是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贫困地区的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较差,限制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支持。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三份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2016年8月甘肃省康乐县发生的杨改兰恶性故意杀人自杀事件,暴露出当前扶贫工作中存在识别与退出问题。
当然,瑕不掩瑜,毫无疑问,在“六个精准”思想指导下,中国扶贫工作已取得重大进展,仅2015年就有1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走上正常发展道路。
但在看到既已取得成绩的同时,还需检视日常工作,在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因地制宜地改进和提升扶贫质量,更有效地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脱贫任务。
那么,当前扶贫工作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对不同致贫原因的人口结构分析尚不精准。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贫困人口数量大大下降,贫困程度也大为减轻。
以2010年不变价格,以农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2300元计,截至2015年年底,贫困人口的数量已降低到5500万左右。
根据我们2016年4-7月在江西、甘肃和安徽的村落调查,在贫困人口中:因老弱病残致贫的人口大约占40%~45%左右(在有些村庄甚至于占50%以上),因各种灾害致贫的人口占20%左右,因供子女上学致贫的人口占10%左右,因缺少劳动技能或项目扶持而仍然贫困的人口占10%左右,因其他原因而致贫的人口占5%~10%左右。
这是中国贫困人口的基本结构。
这个结构决定了精准扶贫工作顶层设计的框架格局。
只有在了解此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在国家层面或局部地区,具有精准意义地设计适用于现实需求的扶贫政策。
但在现实中,有些地区对致贫原因还不甚了解,上报的致贫结构还与实际发生的致贫结构存在差距。
因为农民的外出打工,有些村落甚至于找不到需要扶贫的“贫困人口家庭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弱病残,这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力,其基本生活需要子女供养或社会政策托底。
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扶贫工作的精准设计。
第二,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识别还不精准。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争取到扶贫资金的支持或者为在后来的扶贫过程中减轻脱贫压力,存在扩大贫困户数量与比重的问题,使一些非贫困户建档立卡在贫困户中。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是在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效。
一、问题分析1. 精准识别难度大,存在误差精准扶贫的基础是精准识别,如果识别不准确,那么扶贫工作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差异,以及识别对象的主观因素影响,精准识别存在较大的难度和误差。
2. 扶贫资金流向不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资金流向不清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有些扶贫资金可能流向了不应该得到帮助的家庭或者被一些村干部挪用。
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家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获得应有的扶贫资金。
3. 扶贫政策不完善现行的扶贫政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政策的实施往往存在时间、资金等限制因素,还可以更加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利用好各项资源等方法,进一步提高扶贫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识别准备工作在实施前,要加强贫困地区的调研工作,了解当地贫困状况和贫困原因,精准地制定扶贫方案,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手段如遥感、大数据等方法,准确的确定贫困地区和对象。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确保识别准确性。
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资金流向分析体系,采用科技手段确保扶贫资金的流向准确,建立完善的资金使用规范,加强对资金的监管,避免资金流向不明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政策,出台具体的落实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标准。
同时,还可以加强和优化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增加扶贫资金的财政转移支付偏向贫困地区,提高扶贫的效率。
4. 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组织领导,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的扶贫意识,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用好各项资源,注意与当地的相关群体联系,形成精准扶贫良好氛围。
三、结语精准扶贫工作对于推动我国脱贫攻坚事业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篇1通过在苍溪县的调查,结合对全省88个贫困县的比较分析,当前各地在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上积极性很高、干劲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从“灌”到“滴灌”上,还有六个方面的共性问题需要重视研究。
1.解决识别误差和处于贫困边缘的困难群体问题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是基础。
按照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736元的标准识别和确定贫困户并建档立卡,既公开透明又简便易行,但在实际筛选统计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入户调查误差带来识别偏差。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农户大多有“藏富”心理,仅靠短时间的入户调查,难以对农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调查统计人员对数据的采集和在对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准。
加之还有少数群众有争当贫困户思想,有的农户在识别前将子女与父母户口分开,导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贫困户增多;二是群众平均主义心态造成人为“漏统”现象。
部分地区评定贫困户,群众认为拿了低保再评贫困户,是“骑了双马”,部分基层工作不细致、把关不严,导致部分贫困户被“漏统”;三是处于贫困线临界值之上的农户,因病因灾极易返贫。
从抽样调查情况看,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刚迈过2736元的农户仍占到近2%,这类群体无法直接享受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抗灾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演化成为相对弱势群体。
2.影响和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突出问题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新常态的来临,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带来“空心化”。
目前,农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动,大多数青壮年长期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劳动力的缺乏,已难以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带来“低收益”。
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粮、养猪等传统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很难直接从传统农业中获利。
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
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精准扶贫是中国现阶段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度关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为了深入调研,了解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原因,特此撰写此文。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面临的问题1、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不到位:精准扶贫政策实际操作的效果与预期效果不相符,大量的资金得不到正确理财,项目建设效果差,措施不够具体等等。
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2、标准制定不科学:当前,中国针对各地区的贫困线标准依据比较简单的政策制定,和地方实际情况相比不符合实际。
这意味着很多的偏远地区不能够得到和别的贫困地区平等的支持,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性。
3、贫困地区基建不足:很多贫困地区由于缺乏基建建设,他们的生产力无法提高,旅游业发展也受到了很多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国家的救济,这对于当前的全面小康目标而言是难以实现的。
4、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滞后: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依赖的资源。
但是,由于贫困,许多地区并不能拥有一个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同样也不能拥有大型景区数字,这使得旅游业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1、精准扶贫经验不足:中国政府是在相对短时间内搞起了全国性的扶贫工作,因此精准扶贫的经验也非常有限,无法真正的实现扶贫攻坚的目标。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特别是灾害预防、水、电、路等方面。
这导致了这些地区的生产力下降和旅游、出行方便受到限制,这都为精准扶贫干预措施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3、整体经济发展平衡性不足: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不足,很多地区的贫困和富裕地区之间差距大,其中很多是我们满足精准扶贫需求的地区。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1、落实政策到位:落实扶贫政策细节,把扶贫措施会出现的问题预先想到,并制定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实施计划。
2、制定全新的标准:政府应该制定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的贫困线标准,这样可以对全国性的扶贫需求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估。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农村产业扶贫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农村扶贫工作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农业产业发展不足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致使农村贫困人口难以通过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2. 农村产业基础薄弱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限制了农村贫困人口参与现代农业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缺乏有效的产业扶贫模式当前,农村产业扶贫工作还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模式和机制,导致很多扶贫项目开展后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持续稳定的帮助。
4. 农产品销售难题一些农产品产地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导致农产品销售困难,甚至出现滞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业产业的发展。
5. 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在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不足,使得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着技术壁垒和管理难题,难以进行规模化、现代化生产。
二、对策建议1.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要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拓宽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
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条件和通讯网络,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培训和教育,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要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农村产业扶贫,建立稳定的农产品收购和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应加强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引进先进的农产品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营销的效率和质量,防止农产品滞销。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
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和思考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
在这个新时代里,我国在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面临者一些难题和挑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精准扶贫问题。
如何进行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真正摆脱贫困,实现脱贫致富,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一大难点。
因此,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的角度,探讨如何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首先,要深入了解贫困人口的情况和需求,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扶贫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先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情况和需求,这就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
调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了解贫困地区、贫困村庄等基本情况,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情况;二是了解贫困家庭的家庭状况、家庭财产、人员组成、生产生活状况等基本信息;三是了解贫困人口的健康、教育、劳动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和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扶贫对象的真实情况和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扶贫计划,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扶贫计划,确保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
在了解了贫困人口的情况和需求之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扶贫计划。
扶贫资金有限,必须确保每一分钱都被充分利用,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在制定计划时,应该遵循“贫困程度越深、治理难度越大,扶持力度应该越强”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扶贫政策和补贴标准。
同时,根据贫困人口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扶持形式,包括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确保扶贫资金得到科学的配置,并且真正起到了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作用。
第三,要注重社会组织的发挥作用,落实全社会的扶贫责任。
精准扶贫工作不是只有政府部门的责任,还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同为扶贫事业献出自己的力量。
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该注重社会组织的发挥作用,例如:解放军、团体、妇女组织、宗教界、公益性组织等,要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和作用,积极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落实全社会的扶贫责任。
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产业扶贫是指利用产业发展的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扶持,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近年来,我国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产业扶贫中遇到的问题1. 产业选择不当。
在一些地方,由于缺乏科学研究和市场调研,选择了不适宜的产业进行扶贫。
比如一些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产业扶贫成效不佳。
2. 技术水平低下。
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产业扶贫项目的技术含量低,难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3. 资金投入不足。
产业扶贫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些地方由于财政困难和资金短缺,无法给予产业扶贫项目充分支持,导致项目难以实施。
4. 缺乏人才支持。
一些贫困地区缺乏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难以对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5. 市场风险大。
一些产业扶贫项目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面临市场风险大,一旦项目失败,将对贫困地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6. 缺乏长期支持机制。
一些地方对产业扶贫项目只停留在政策扶持的层面,缺乏长期的支持机制,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发展。
二、对策探讨1. 选择适宜的产业。
政府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科学选择适宜的产业进行扶贫。
可以通过组织专家进行调研,制定产业扶贫的发展规划,避免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宜的产业。
3. 增加资金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对产业扶贫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4. 培养人才队伍。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派遣专家等方式,加强对贫困地区的人才支持,培养一批具有管理、营销等经验的骨干人才,为产业扶贫项目提供支持。
5. 构建风险防范机制。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设立风险基金、引入保险机制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降低项目失败的可能性。
产业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农村产业扶贫工作是指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
在实践中,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薄弱的问题。
大多数农村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品牌化、市场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条不完善,降低了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优化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拓宽市场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着农民技能低、创业意识不强的问题。
许多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具备市场营销和创业管理能力,限制了他们发展农村产业的动力和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业意识,吸引高素质人才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市场咨询和管理指导。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着金融支持不到位的问题。
许多农民欠缺资金支持,无法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无法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制约了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门的扶贫基金,建立健全金融机制,提供低息贷款和风险担保,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领域的信贷支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问题。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条件。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础条件。
加强不同地域之间的合作,实施产业协作和区域联动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的整体发展。
农村产业扶贫工作中存在着产业规模小、农民技能低、金融支持不到位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农民培训,增加金融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方合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在扶贫工作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调研与思考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扶贫开发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扶贫开发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
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
20xx年元至11月,我县城镇新增就业51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5人,帮助城镇困难就业对象上岗就业32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835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
县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每年,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
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检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
扶贫开发部门实行了月报表制度,一月一调度,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了调查摸底。
依托乡镇、社区扶贫开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入户家访。
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台帐,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人员实。
集中进行了就一轮就业政策的宣传,使辖区内每个失业人员都清楚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认定标准和可享受的扶持政策,做到就业援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了专项行动。
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援助行动,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的重大调整, 尤其是取消农业税和实行种粮补贴政策 措施的落实, 农村耕地的 “ 含金量 ” 越来越高, 同时随 着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大 大减轻了种田的劳动强度, 现在许多农民不是嫌耕地 多了, 而是觉得耕地少了。 此外, 农村集体山林权又进 行了改革, 进一步明确了林农经营山林的权益。在此 情形之下, 从库区深山区迁出的群众获得土地和山林 的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近几年各地房地产迅速升 温, 造成建筑成本大幅上扬, 而政府给予的补助仍是 前几年的标准, 使搬迁群众建房的困难更大了。根据 该县最新的调查摸底, 今后几年, 库区深山区和地质 灾害频发区需要实行易地搬迁, 并有搬迁意愿的人数 其迁出和安置的成本更高, 工作更难。 尚有 $$#) 人, 三是需要接受人力资源培训的对象多, 学员的组 织难度加大。农村贫困户是弱势群体, 这不仅因为他 们的经济地位差, 更因为他们获得经济收入的能力不 及他人。 通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 雨露计划” 的实施 将有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 目前万安县农村长年外出 务工人数有近 $ 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四分之一 强, 其中主要是农村青壮年劳力, 他们大多没有经过 “ 培训, 洗脚上岸” 后立即就进了城, 这不但使他们的 劳务收入难以提高, 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加工产业层次 的提升。实施 “ 雨露计划 ” 将更多的农民工培训成 “ 有 技术的工人 ” , 这是脱贫的治本之策。然而, 需用接受 培训的人数是如此之多, 相对而言培训资源又十分有 限。问题的关键还在于, 农民群体的分散性和他们外 出挣钱的急迫性,使许多人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 高, 要将他们组织起来, 进行集中培训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 四是开发式扶贫所要关注的对象增多, 扶贫工作 成本加大。 扶贫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仅就扶贫部门来说, 其自身职能所及就涵盖很多, 如整 “ 村推进、 产业化扶贫、 雨露计划” 、 扶贫到户贴息贷款、 科技培训以及社会扶贫等等, 今年万安县又被省里确 定为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 工作成本日益增加, 使得 扶贫部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管理经费更显不足。 三、 几点建议 一是对贫困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 纲要 》 提 出:“ 要把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作
#$%&’()$*+,-
!"
#$%&’()$*+,-
!"
!""#$
%
老区建设
部分, 前些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个重要的原因, 也是因为扶贫资金总量不足, 顾及不到这一块。 因此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 首先是要加大对产业扶贫的投 入。 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 指导和帮助重点村 选择好有市场前景、 能充分发扬本地资源优势的产 业, 着力培植能带动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扶贫产业化 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要通过扶持农村专业合 作组织( 或产业协会 ) 并依托其联系千家万户的优势, 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 从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 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三是适当调减异地搬迁任务。 经过近几年的移民 扶贫搬迁, 那些从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迁出的 群众有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但是也要看 到, 这些迁出群众的生活状况仍不容乐观, 有的还因 建房花费大而欠了一屁股债, 短期内的生活水平甚至 比不上迁出前。今后一段时期, 对那些个人迁出意愿 强烈以及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区有生命安全之虞的 群众, 应尽快搬迁, 但要严格把握条件和搬迁对象。 同 时, 适当调减异地搬迁任务数, 将调减下来的资金主 要用于扶持已迁出移民发展生产、 完善集中安置点的 基础设施以及开展能力培训。对已搬迁的群众, 要进 行建档立卡并享受给予贫困对象的各类优惠政策, 纳 入全县扶贫开发总体规划。
!""#$ !""#$
%%
扶贫在线 老区建设
,% -’( ."’ /’"( !"# $% &’"( )*+
对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郭隆文
肖文胜
江西省万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 !""# 年又被确 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过 “ 十五 ” 期间的扶贫 开发,全县 !$ 个重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 观, 贫困人口的生存状况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 十一五” 扶贫开发, 在内容和形式上 !""% 年开始的 “ 都有所转变, 尤其是将新农村建设与整村推进有机结 合起来, 统筹规划, 通盘考虑, 更有利于农村贫困状况 的解决和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变。然而, 按照国务院印 》 发的 《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 的要 !""# & !"#" 年 ) 求和 “ 十一五” 扶贫规划, 通过调查发现, 在扶贫开发 工作实践中, 存在着对扶贫重点的瞄准、 对扶贫内容 的选定和对政策措施的落实保障等方面不尽人意的 现象。 一、 从扶贫资金的投向看, 存在“ 三多三少 ” 现象 一是扶贫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多, 扶持产业发 “ 展少。“ 十五” 扶贫开发期间如此, 十一五 ” 扶贫开发 启动后, 无论是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 还是开展新 农村建设试点的贫困村, 其绝大部分资金也都安排在 了修建道路、 桥梁、 水陂水渠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上, 而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所占比例极少。 全县 ’% 个重点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 !""% 年,
#$%&’()$*+,-
!"
老区建设
项目, 其惠及面大, 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富裕户都能从 中受益, 比较符合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 “ 不患寡而患 不均 “ 的平均主义心态。而如果仅将贫困群体作为扶 持的对象, 在实际运作中会遇到不少阻力。 三是扶贫资金用于扶助 “ 一体” 多, 用于发展 “ 两 翼” 少。“ 一体两翼 ” 是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新形势新 “ 阶段的扶贫战略。“ 一体” 是指整村推进, 两翼” 是指 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 “ 一体 ”是主战 “ 场, 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点, 两翼 ” 是实现脱贫目标 的“ 助推器” 。因此, 现阶段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整村推 进, 这是必然的。但是, 从长远看, 劳动力转移培训和 产业化扶贫才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 含 的带根本性的举措。 !""# 年万安县整村推进资金( 新农村建设) 占全县扶贫资金的 !$% &’ , 如除去移民 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所占比 扶贫资金, 则占 (#% $’ ; 例分别为 &’ 和 )% !’ , 与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 “ 要占 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产业 到财政扶贫资金的 *"’ ” 化扶贫资金更少, 所占比例分别为 !’ 和 &% !’ 。 二、 从扶贫对象的瞄准看, 存在 “ 四多四加大 ” 现 象 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多, 脱贫的难度加大。 经过“ 八 七扶贫攻坚 ” ,万安县农村贫困人口由 *++! 年底的 (+),, 人减至 !""" 年末的 !"**! 人,年均减少 (#$& 人。但是按照新的贫困标准 ( 年人均收入 #!( 元) , 加 上部分新增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 农村贫困人口又 上升至 ("+** 人, 占当年全县总人口的 *$% ,’ 。经过 “ 十五”扶贫开发,!""( 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为 占全县人口的 *,% &’ , 其中未解决温饱 ( 年 &"&#" 人, 人均收入低于 #), 元) 低收入人口 ( 年人均 **,#& 人, 收入低于 +&& 元 ) 为 !+"+# 人,五年减少贫困人口 年均减少 !"+" 人, 脱贫速度明显放缓。由 *"&(* 人, 于这部分贫困群体大多处在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的地 区, 或本身缺少人力资源, 缺少生产资本, 其实现脱贫 的难度有所加大。 二是移民扶贫对象多,迁出和安置难度加大。 !"", 年万安县率先在全省开展库区深山区以及地质 灾害频发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试点, 经过连续四年的 移民扶贫搬迁, 共迁出库区深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的 贫困群众 !*,$ 户 +!+) 人。但是, 随着国家农村政策
资金占扶持到村财政扶贫资金的 (%) %* ,安排用于 产业化扶贫项目的资金只占 $) #* 。实际操作中, 产 业化项目资金中还有一部分没有真正用于扶持产业 发展, 而是用在了弥补村级管理费用等方面。 二是扶贫资金用于兴办社会公益事务多, 直接扶 助到人到户少。 江西省将万安县列为移民 !""’ 年起, 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县, 因此, 在财政扶贫资金中移 民扶贫搬迁是大头, 移民扶贫搬迁资金占全 !""% 年, 县财政扶贫资金总量的 $") ’* 。 如果剔除这一块, 在 剩余资金中, 直接扶持贫困对象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即 “ 雨露计划” 和扶贫到户信贷贴息合计只占到 #%) !* 的份额, 其余大多用在了社会公益项目上。造成这种 状况原因很多,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 社会公益 项目是农村贫困地区最急迫解决的问题。走平坦路、 喝干净水、 上卫生厕都是群众多年的期盼, 首先解决 好这些社会公益事业符合大多数村民的意愿。其二, 基础设施建设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 “ 显性政绩 ” , 容易 得到上级部门和基层群众的认同。产业化扶贫则需 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扶持, 才能形成规模和 产生效益, 而一旦项目失败还会使基层干部 “ 吃力不 讨好” 。其三,将扶贫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
’ 作者简介 ( 郭隆文, 男, 江西省万安县扶贫办主任; 肖文 胜, 男, 江西省万安县扶贫办副主任。 ’ 责任编辑: 徐永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