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汇总
三、名词解释1.教导:解释之一:教导是培植人的一种社会运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接洽。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术、影响人们的思想品质的运动,都是教导。
狭义的教导,首要指学校教导,其含义是教导者根据必然社会(或阶级)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地对受教导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植成为必然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运动。
解释之二:教导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转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运动,这是广义的教导;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导构成现代教导的首要情势,而学校教导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标、有企图、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运动。
2.教导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必然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导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导根基政策的总概括,是断定教导事业发展方向,领导全部教导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举动纲领。
3.德育:即思想品质教导,是教导者遵守必然社会的请求,有目标、有企图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必然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导。
德育包孕政治教导、思想教导和道德品德教导三个方面。
4.课外运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导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导运动。
5.教导科学:是以教导现象和教导规律为共同钻研对象的各门教导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导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四、简答题1.科技发展对教导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导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导的首要内容;(3)科学技巧转变了教导技巧。
2.为什么学校教导工作必须要维持以教学为主?(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导工作的特性所抉择的;(2)教学是实现教导目标的根基道路;(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性抉择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导实践能阐明这一点。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1.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过程包括:1.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节课、没一学科的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分析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从属概念、基本技能和主要策略。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运用心理学的各种测量工具,评定学生受教育前的知识、技能、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的水平。
4.设计课程:选择适当的教材和教法,以便教授在任务分析中所确定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
5.实施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教学评价:按照教学目标来确定教与学的效果。
2.教师角色的多重性: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
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2.树立学习榜样。
3.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4.树立榜样时注意: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
2.榜样的示范行为具有可信任性,真实有效。
3.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
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6.决定教师教学监控水平的因素:1.教师能否正确、全面地发现和察觉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是否具备了解决教学活动中所存在问题的足够的知识经验。
3.已有的知识是否能和洗那窜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而进行合理的、有效的知识重组。
4.还有间接因素,即教师的心理状态。
7.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1.从他控到自控。
2.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
3.敏感性逐渐曾强。
4.迁移性逐渐提高。
8.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1.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
2.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
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
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9.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
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 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
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成长和成熟。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9)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简论述题
名词解释1.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景中由教育情景的参与者单独或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2.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只能理论。
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他认为人至少拥有8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3.认知结构:是指一组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十一系列相互关联、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于感知、加工外界信息以及进行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4.建构主义: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之中完成的、5.命题网络:两个或多个命题常常因为有某个共同成分而相互联系在一起,从而构成命题网络,或称为语义网络。
命题按层次网络结构储存,相互有联系的信息组成网络。
6.专门心智技能:是为某种专门的认知活动所必须的,也是在相应的专门智力活动中形成发展和体现出来的。
如默读、心算、打腹稿等。
7.酝酿效应:有时候学习者尽力去解决复杂的或需要创造性思考的问题时,无论多努力,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在这种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就会对问题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这种暂停就是酝酿效应。
8.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的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元认知有两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成分:①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概念②对任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9.抗拒诱惑:就是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为上不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10.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心理学简答题论述题
一、简答题.1。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答:普通心理学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
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 2。
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
3。
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
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
☆.个性的性格特征。
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
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
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
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
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
5、对自尊的影响。
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
(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
(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10。
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常考简答题及论述题1、试述情绪困扰儿童的特点与教育措施;特点:过分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等,有时还可能出现反社会行为,或以攻击作为“防卫性”手段等;教育措施:特设教室计划;生活空间会谈法;2、简述学生认知性格的主要差异;1场依存和场独立性;2整体性策略和系列性策略;3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4冲动性思维与反省性思维3、试述智能不足儿童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原则;教育目标:1学习与人相处的社交技能,以便获得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交经验;2学习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以便能在生计上独立自主;3学习安逸而独立的情绪反应,以便在校与在家均能有适当的情绪经验;4学习良好的清洁、保健习惯,以维护健康的体格;5学习基本课程,以获得必要的基本“工具”;6学习正当娱乐的能力,以求闲暇的充分利用;7学习如何成为家庭成员,以便在家充分扮演其应有的角色;8学习如何成为社会的成员,以期能在社会上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教学原则:1设法让儿童不再遭受失败;2让儿童立即获得其学习或工作的结果;3尽量做即刻性增强,以激励其正确的学习动机;4寻求儿童能做最佳表现的学习难度;5将教材做有系统的组织与提示;6尽量使进度作小幅度的跟进;7注意学以致用,尽量运用学习的正迁移作用;8做必要的重复与练习,必要使使用过度学习;9将学习安排做适当分配,避免集中学习;10避免同时学习过多概念,防止概念混淆现象;11经常做提纲挈领式的整理学习,以存精;12提供成功的学习经验;13尽量采用个别化教学法;4、试述学习困难儿童的行为特征及教育措施;特征:1不能就席端坐;2端坐不动;3显现其他症候;教育措施:学习困难儿童的教学仍以个别处理为主,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新的教学法的实验探索,最常用的方法是行为修正法;5、什么是加速制教学策略、充实制教学策略和特殊班级制教学策略;加速制:禀赋优异儿童所学与一般儿童相同,只是加速其速度,缩短其修业年限;充实制:禀赋优异儿童的学习效率高,而在当前教学体制的限制下,只能保持与一般儿童相同的教学进度;特殊班级制:集中禀赋优异儿童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6、简述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1可教育者智商在50—75之间;2可训练者智商25—49之间;3保护对象智商在25以下;7、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和体系;1动机来源: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2内容和性质:正确和错误的动机;3从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来划分,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和直接的、短近的学习动机;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好,效果好;9、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组织良好的适度的学习竞赛,可诱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动机,但应明确,学习竞赛可能有消极作用;奖惩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8在课堂教学中可供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技巧;10、简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条件;1当学生具备学习动机而未被激发时,激发学习动机需要它在学生的整个动机结构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学生个人必须对学习任务胜任;3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应减少到可控制的程度;4学生应有学习成功的期望;11、怎样利用注意的规律教学;1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对学习的目的任务有明确的理解;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做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的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2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学内容要新颖有趣,难易适当;教学方法要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创造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的情境;严格遵守作息制度,防止过度疲劳;3交替使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12、直观教学有哪些类型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这些不同类型;直观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感知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语言直观;运用: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越精确;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口号内;每小题1分,共28分第1题衡量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计划B.课程标准C.教科书D.考试成绩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第2题年起,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开始进行免费师范生招生试点;A.2006B.2007C.2008D.2009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略第3题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B.复式教学C.开放教学D.电化教学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第4题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这三个基本特征;第5题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识结构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评价是非对错的最小的意义单元;第6题“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以该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第7题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更为重要;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效度是科学的测量工具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在社会测量中,对作为测量工具的问卷或量表的效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测验的指标中,测验的效度更为重要;第8题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策略;第9题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教育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此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第10题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活动,教学活动符合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第11题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课程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第12题问题行为与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A.对象相同B.概念不同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它和问题行为的概念是不同的;第13题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第14题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是以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传统课程形态的总称,由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组成,各门学科各具有固定的逻辑和系统;第15题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A.社会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心理自我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第16题年,科举制被废除;A.1904B.1905C.1911D.1912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第17题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第18题在学生中流传的俏皮话“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其中体现的效应是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B.皮格马利翁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晕轮效应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选项A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是关于任务难度和动机水平的理论;B项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关于期待影响学生成绩的理论;C项罗森塔尔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另一种表达方式;D项晕轮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印象形成和印象管理中的一种现象;本题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第19题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A.卢梭B.夸美纽斯C.康德D.赫尔巴特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赫尔巴特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写了着名的教育学着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20题用一个测验去测量同一群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所测得的分数几乎是相同的,这说明该测验具有较高的A.信度B.效度C.常模D.标准分数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一个测验测量某种属性或特点,其结果是一致的,那么这个测量具有较高的信度;第21题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导向作用D.激励作用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小学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果的评价都是以小学教育目的为根本依据和标准的;本题考生只要在题干中抓住“活动效果”一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第22题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这是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个人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第23题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第24题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的这种行为属于A.自我认识B.自信C.自我体验D.自我调控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该同学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显然是在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属于对自己意志的控制,属于自我监控,也称为自我调控;第25题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得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第26题常用的记忆术不包括A.位置记忆法B.死记硬背C.缩简和编歌诀D.语义联想法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就记忆术而言,大体包括以下几种: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和语义联想法;第27题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A.只具有个人的意义B.只有小集团意义C.依赖兴趣的作用D.没有政治意义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联合群体是正式群体形成的第二个阶段,它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第28题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第29题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认知者的经验B.认知者的性格C.认知者的品质D.认知者的需要参考答案A,B,D试题解析: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会影响社会知觉,认知者自身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第30题“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指的是A.禀赋B.家庭环境C.社会环境D.教育环境参考答案B,C,D试题解析:“性相近,习相远”中的“性”指的是先天素质,“习”指的是后天习染,包括环境和教育的后天影响;第31题学生评价的功能有A.诊断功能B.导向功能C.发展功能D.管理功能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略第32题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参考答案A,B,C,D试题解析:1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2选择作用;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基本范围,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3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第33题班级授课制的传统模式为A.中心B.学生中心C.课堂中心D.书本中心参考答案A,C,D试题解析:在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依据课本,通过课堂讲授,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第34题最近发展区参考答案: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第35题因材施教原则参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指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第36题教育民主化参考答案:教育民主化就是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主要内容包括:取消等级制教育制度,给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权利,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民主和参与意识;第37题精细加工策略参考答案: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第38题简述情感对人的影响;参考答案:情感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情感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情感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喜怒哀乐等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态度;其次,情感能调节人的行为活动;积极的、愉快的情感能提升有机体活动的效能,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成为推动人们行为的动力;而消极的、不愉快的情感,则降低有机体活动的效能,降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甚至成为产生精神疾病的诱因;最后,人的情感表现也是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人的情感通过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察言观色”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别人的思想和态度;第39题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参考答案: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第40题简述课堂管理的功能;参考答案:1维持功能;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外界干扰,保持较长时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注意力持续地集中在学习上;2促进功能;课堂管理的促进功能主要是指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满足课堂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3发展功能;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其逐步走向成熟;第41题简述老师的观察力特征;参考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着,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五、论述题10分第42题试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参考答案:为了更好地和教学实际结合,加涅在八类学习层次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1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分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的学习,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等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3言语信息的学习,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4动作技能的学习,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5态度的学习,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加涅认为,这五类以结果分类的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它们是范畴各不相同的学习;通过对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到达教学目标铺平道路;六、材料分析题第43题新课改来了,几家欢喜几家忧;对于一些中老年,对新课改一时难以适应,他们在教学岗位上用自己的一套方式教了几十年,突然说要课改,几十年的习惯一下子扭转不过来;针对以上材料,请给这些教师完成角色转变提出建议;参考答案:不同的课程对教师有不同的角色要求;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发生变化——由使学生适应学校要求变为适应学生发展;教师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合作;课程资源也不限于学校内部,扩大至社区;确立了新的三维目标;由于背景的变化,教师角色也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教学过程中更多履行多样化职责,更多承担组织教学的任务;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组织学生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资源;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改进师生关系;教师间合作广泛;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密切与家长和社区合作,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与课外活动;教师要实现这些角色变化,可尝试制订角色发展规划;制订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认识自我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第44题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参考答案: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1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解决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作业法2.按照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其中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是A.能力B.努力C.运气D.任务难度3.智力的群体差异不包括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4.下列不属于组织策略的是A.列提纲B.做笔记C.利用图示D.利用表格5.学生学习了“四边形”的知识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二、简答题1.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选D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在校内外或校外进行一定的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选A解析能力的高低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靠的因素;努力是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运气是外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任务难度是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3.选D解析智商分数差异属于个体差异;4.选B解析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5.选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平行四边形”属于“四边形”的知识,所以是下位学习;二、简答题1.解析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心理学简答、论述题.dp-oc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简述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
)6、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7、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9、简述学习策略的四个特征。
10、简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11、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
12、简述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13、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14、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15、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
16、简述性格差异的教学含义。
17、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
18、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19、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20、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21、简述合作学习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的五个特征。
22、学习策略训练要遵循哪些原则?23、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24、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5、简述发现教学经历的四个教学阶段。
26、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27、简述技能的含义与特点。
28、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29、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
30、简述联结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1、简述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基本结构。
32、简述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的含义。
33、简述操作技能的含义与特点。
34、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35、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36、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37、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38、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39、简述操作模仿的含义及特点。
4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41、简述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含义。
4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原型定向、原型操作与原型内化的含义。
4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有哪些?44、简述记忆的系统。
45、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与论述整理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1.①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②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③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2.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什么影响?2.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②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③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是什么?3.①从他控到自控②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③敏感性逐渐增强④迁移性逐渐提高4.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师的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4.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①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②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③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5.教师威信的形成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重点)/教师威信的维护和提高?5.①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②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③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④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⑤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6.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哪些表现形式?(重点)6.①关怀和爱护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同情和理解学生④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7.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什么特点?(重点)7.①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②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③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8.大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重点)8.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③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9.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什么特点?(多元性、间接性、社会化、职业化)9.①学习动机的多元性②学习动机的间接性③学习动机的社会性④学习动机的职业化10.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
10.①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②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③认知技能与策略④定势的作用11.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1.①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②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③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12.大学生记忆发展有什么特点?12.①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②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③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1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3.①有关的知识经验②定势与功能固着③问题情境④酝酿效应⑤原型启发⑥情绪和动机状态14.如何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14.①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③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15.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①交互性原则②社会交换原则③自我价值保护原则④情境控制原则16.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A.华生B•弗洛伊德C.马斯洛D.杜威2.以饮食文化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犹太人吃鱼而不吃猪肉等,体现了文化的()A.差异性B.多样性C.共同性D.具体性3.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
()A.操作能力B.能力C•动作技能D.技能4.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受性的大小关系是()A.成正比关系B.成正相关关系C•无关D.反比例关系5•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如姓名、人脸、单词、日期和观点等,这种记忆属于()A.程序性记忆B •陈述性记忆C•语义记忆D •情景记忆6.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D.启发作用7. ___________________ 在睡眠的阶段,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脑电波主要以△波为主。
()A.入睡期B.潜渡睡眠期C•深度睡眠期D.中度睡眠期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9.性格根据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A.独立型B.经济型C.外倾型D.意志型10•“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句话指出在交往时要运用()A.称呼得体B.说话注意礼貌C•讲话要注意场合D.言语艺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现代心理学是一个科学体系,按照它们研究目的和取向的不同,可以分为()A.基础研究B.心理现象研究C.心理活动研究D.心理对象研究E.活动领域层次2.虽然身体的各个部分同时发育,但其速度各异,因此,从总的方面可以分为()A.身体总发育B•生殖系统的发育C•运动系统的发育D.神经系统的发育E.消化系统的发育3.自信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和诚心,操作上可运用()A.目标激励法B.目标确定法C•归因训练法D.结果奖励法E.情感沟通法4.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A.真动知觉B.假动知觉C.幻觉D.似动知觉E.错觉5.为了便于记忆而将信息加以组织的技巧称为记忆术,常见的有()A.自然语言媒介法B.地点法C.视觉表象法D •首字母缩略词法E.谐音法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因素可能影响到言语理解,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单论述题
《高等教育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预测题简答题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意识阶段。
三.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加教育实践。
四.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提高及技术1.角色转变技术:2.教学反馈技术:3.现场指导技术。
五.师爱的心理功能1.激励功能:2.感化功能;3.调节功能:4.榜样功能。
六.大学生学习内容上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七.大学生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3.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3.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九.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性: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0.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罗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11.教材直观的分类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3.言语直观。
12.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教育心理学试题并答案
20、测验的信度越高,其效度也会越高(*)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学习;
4、品德;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
2、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3、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4、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D)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D、消退
5、认为顿悟情境中的关系是产生迁移的根本的迁移理论是(A)
A、关系转换说 B、概括说C、共同元素说D、定势说
6、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C)
A、5±2个组块; B、6±2个组块; C、7±2个组块; D、9±2个组块
6、在心理学中,传统上被称为技能的东西,在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中被称为程序性知识。(√)
9、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最高形式,但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总会有创造性的表现。(√)(存疑)
13、贾德的实验表明,虽然先后两个学习项目之间有共同的刺激与反应成分,但迁移不能自动发生。(√)
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对的打个“√”,错的打个“×”)
4、学习策略比认知策略所包容的范围更广(√)
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六、论述题与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论创造性的培养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15分)
教育心理学简答及论述
第一章一、学生的学习的特殊性有哪些?答:1、学生的学习与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不同,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3、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4、学生的学习具有多重目的性。
二、加涅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哪五类?答:1、智慧技能学习;2、认知策略学习;3、言语信息学习;4、动作技能学习;5、态度学习.三、按学习性质分类,加涅把学习分成哪些类型?答: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四、按学习方式分类,奥苏贝尔从两个独立的维度把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答:奥苏贝尔按学生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按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五、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答:潘菽把学习分为四类:知识的学习;运动和动作技能的学习;智力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冯忠良等人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
六、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答:桑代克提出了著名的学习定律以解释联结形成的规律。
这些定律分别是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因不断使用而得到增强,因练习的中断或不练习而削弱。
效果律是指针对刺激的反应受到奖赏而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增强,因受到惩罚而使这一联结削弱。
准备律是指有机体准备作出反应时,让其作出反应会使其产生满意的结果,不让其作出反应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当有机体不准备作出反应时,强迫其作出反应也会产生不满意的结果.七、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包含哪四个子过程:答: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八、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关于学习影响因素方面有许多创新性的见解,对于我们研究学习有重要的启示。
1、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向所观察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班杜拉认为i,模仿有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和抽象模仿。
《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一)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从客观事实出发,如实地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目,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自变量:即客观刺激变量,是指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操纵、改变,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常见的自变量因素有外部刺激、被试的特点和环境因素等。
3、成就动机:是在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个体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是人们渴望成功、避免失败的欲望倾向。
4、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或品行。
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人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5、心理健康:是旨在充分发挥个体潜能的内部心理协调与外部行为适应相统一的良好状态。
生理健康是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基础。
6、自我效能感:新行为主义者班杜拉提高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价。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努力程度。
7、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其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是指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现有发展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
9、认知方式: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体特征,又称认知风格。
认知方式不仅影响人的认知活动,而且影响人的社会行为。
10、专家型教师:即有教学专长的教师,就是指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声调知识,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各种问题的教师。
11、表征:是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
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当有机体对外界信息进行加工时,这些信息是以表征的形式在头脑中出现的。
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
同一事物,其表征的方式不同,对它的加工也不相同。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科学心理学独立于1879年,而教育心理学诞生于1902-03。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重点1、简述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奥苏贝尔认为,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也不一定是有意义学习。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的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化。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唯一区别是学习内容由学习者去发现。
因此,发现学习可以是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也可以涉及运用、问题解决、创造。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注重掌握学科的结构,而不是现成的答案,必然会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因此,他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其中发现的方法和发现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
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强调学校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联系:都认为学习不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都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重点2、简述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要:1、个体、环境和行为时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
三者相互双向影响,影响的强度可能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而有所不同。
2、人类不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观察学习在在人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而言,受奖的榜样行为更易被观察者所模仿。
3、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习得的,观察学习受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和动机)支配。
重点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必考教育学心理学简答论述及答案
教师招聘经典简答论述题1.简述教案的内容。
2.你如何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3.简述教师如何树立威信。
4.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策略有哪些?1.教案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2.(1)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指教学不仅要面向好学生,也要面向差学生。
对待学生应当一视同仁;(2)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因材施教。
3.(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4.(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五、案例分析(答案要点)1.这堂课体现了现代教学的一些理念: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映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2.老师及时地化解矛盾,转变教学策略,科学而恰当地引导学生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老师将科学课上成一场生动有趣的爱心教育课,取得了比上科学课更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书育人,陶冶学生心灵的教育目的。
1.试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2.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1.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包括:(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2.(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简答和论述题汇总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有什么作用?(P7,需举例子)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比如中学生英语阅读活动表现出困难,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上表现出的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而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业问题和心理健康发展问题。
(2)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比如,在了解了学生的智力水平之后,要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有利其潜能发挥的教学环境和内容,为智力落后或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帮助和辅导,必要时应采取针对性矫正措施,使得学生最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进步。
(3)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普遍是用的教学模式是不存在的,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性地、灵活性的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教学中。
可以观摩特级教师的光盘来钻研。
(4)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比如,根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辑、教学程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适合学习者学习水平和能力的措施,促进迁移的发生。
还可根据学习动机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反馈、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等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综上,教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教师和教学过程,还是对学生和学习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尤其对一线教师来说,掌握并且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影响实际教学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并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尽快成长和成熟。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P9)答: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其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新特征达到量的积累程度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
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上,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这种方向性表现为心理的发展总是总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完善发展,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
如语言从听说——读写。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
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论述准备,P13)(1)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所以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促使学生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但不能超出学生当时的认知结构。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换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3)关于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最终如维果斯基强调的那样,教学要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P16)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他们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能够运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逻辑推理,而且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本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
(P15)答: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主要培养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要培养自主性;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主要培养主动性;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主要培养勤奋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主要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时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表现在哪写方面。
(P21)答: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关于性格的类型差异: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补充: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
(P36)(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试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P39)(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另外,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
(2)学习观: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
学习过程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学生观(单独考察?兼顾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这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备课和讲课的时候要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P48)答:成就动机是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它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是后头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
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简述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
(P47)(1)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斯金纳为代表(2)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家马斯洛为代表(3)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4)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
(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论述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P51)(一)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但是,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因此,指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的先决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发送途径,即因原有的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P61非重点)(1)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等。
(2)现代迁移理论主要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P63非重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论述P76)(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