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教学设计(一二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二单元
2018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执教者:xxx认识负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谈话:刚才一上课你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
)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
(板书:相反。
)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二、教学新知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你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 -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第二单元题目为《爱护地球共同责任》,围绕“共同的世界——地球环境”,这一学习主题编排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应对自然灾害》两课内容。
第一课借助地理学科的视角,从自然角度整体性地介绍世界的情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第二课设计了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并非人类生存的“安乐窝”,帮助学生客观地看待自然灾害,知道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单元主题图示如下:爱护地球,共同责任二、内容分析本单元《地球——我们的家园》从地球作为人类的家园入手,让学生认识地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人类不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后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各国的合作、现代科技及个体等,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
《应对自然灾害》先通过地图,让学生认识我国自然灾害的总体状况;然后,通过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表现及其带来的损失,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也是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个人、社会和国家等层面了解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举措,体会中国人民不屈的抗灾精神。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肩负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理应具备文明社会所应有的环境素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防灾避险意识,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
他们虽然通过学校、社区的环境教育,获得了一定的环境认知,也参与过环保行动,但这些活动难以让他们获得深层次的认识和行为上的改变。
因此,通过本单元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自然应负的责任,懂得珍爱地球,树立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素养落实点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单元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意识”、“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
部编版小学数学 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17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二课时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四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四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五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六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柱●第七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圆锥●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二是古诗词的学习。
其中,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情感、评价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学会背诵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3.能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情感词语的介绍。
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2)评价词语的介绍。
如:好、坏、美、丑等。
3)情感和评价词语的异同之处。
4)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1)点读法,让学生通过点读词语来理解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分类法,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3)模仿表演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介绍。
2)古诗词的咏诵和朗诵。
3)古诗词的韵律、意义、文化背景等。
4)古诗词的选读和背诵。
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朗诵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2)音乐伴奏法,结合音乐演唱,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3)分组背诵法,让学生分组背诵古诗词,增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通过PPT呈现情感、评价等词语的图片,并进行点读和讲解。
(2)对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如: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种角度展示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掌握。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1)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字、词、句、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品味和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推敲和体会词语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包括《北京的春节》、《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四篇课文。
本单元以“节日”为主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习俗和意义,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积累优美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深奥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炼出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引起学生对本单元主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注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节日背景。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阅读感悟,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进行思维碰撞,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
龙集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尹寒
(六年级下第二单元)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片刻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教学设计(含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
龙集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班级:六(3)班
姓名:尹寒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教学设计。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1《新时代,新生活》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新时代,新生活》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六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以及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新时代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和特点认识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有一定的认识,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这些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时代新生活的变化。
2.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在新时代,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新时代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与新时代个人品德和素质相关的典型案例。
3.准备教学PPT,设计教学环节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介绍新时代的特点和新生活的变化,让学生对新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新时代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新时代中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生活,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时代的特点、新生活的变化以及个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taller、longer、older、younger 、shorter,than单词,发音准确。
2.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How tall are you? I’m1.61meters. I’m taller. You’re taller than me.3.能够运用新学的内容完成“Do a survey and report”任务.4.能在课堂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
二、教学重点:能听、说、认读taller、longer、older、younger 、shorter单词,发音准确。
三、教学难点:能读准than并能运用比较级的句型。
四、设计思路利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名人刘翔和姚明引入新单词taller和shorter的学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接受。
而在学习younger和older的时候,则直接用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年龄做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新知识。
Chant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时最喜欢的练习方式,在学习新知时,用chant 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他们牢固掌握新学单词。
五、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挂图、单词卡片和光盘。
六、教学过程1. Free talk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Ss: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T:I’m fine, too. Thank you.2. Chant:教师播放三年级下册六单元A部分Let’s do的录音“Tall, tall, tall, make yourself tall…”师生一起吟唱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Play a game.(打开课件,播放人物图片)T:Look! I’m tall and old .How about you,...?S1:I’m thin and short .What’s your father like, ..?S2:My father is strong and tall.(二)Presentation1.课件出示刘翔的图片,问:Wh o is he? What’s he like? 引导学生回答:He is Liu Xiang. He is tall.T: Yes, Liu Xiang is tall. (课件出示姚明的图片。
六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下第二单元在名著的世界里游历一、目标与内容(一)学习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等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能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对人物作出简单的评价。
3.同读一本书,能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能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理由是否充分。
选择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出作品梗概。
能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梗概,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
4.增强译本意识,产生阅读世界名著的兴趣,自主规划、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名著,了解故事内容。
能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会做读书笔记,与同学交流阅读收获。
5.体会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并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能背诵一组《增广贤文》的格言和谚语。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重点(三)设计说明本单元是整本书阅读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组织选文,共编排了三篇课文:精读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略读课文《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三篇课文都是名著节选,且都是历险类故事。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作为本单元唯一的精读课文,是阅读和习作的重要例文。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梗概”部分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了他“流落荒岛——回船取物——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下俘虏——回到英国”的经历,塑造了主人公不畏艰险、机智勇敢、机智能干、乐观积极的形象。
“节选”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讲述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将“梗概”与“节选”比较阅读,会发现“梗概”部分完整、连贯地介绍了原著的主要内容,但又对原著重要事件有所选择,在表达上也更简洁凝练;“节选”部分则更细致地讲述了鲁滨逊的荒岛生活经历,展现了他内心的变化。
《骑鹅旅行记(节选)》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名著,都是一个小男孩的成长记。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学教案范例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古诗词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份教学教案范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特点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
2.学习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3.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修养。
4.通过阅读古诗词,促进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古诗词的特点和基本构成要素,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赋得古原草送别》、《江雪》、《将进酒》等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教师表演、学生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诗歌讲解资料和相关阅读材料。
3.录音机和音频资料。
4.黑板和粉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播放《诗词大会》等古诗词背诵比赛的视频片段或相关音频资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述古诗词对自己的影响。
2.学习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格律、韵律、押韵、节奏等。
重点介绍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和五言律诗等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讲解和教学音频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构成要素和特点。
3.背诵古诗词教师可以先朗读某一首诗歌,教学生跟读,并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和理解。
通过分组让学生朗诵、合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朗诵能力。
4.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时代背景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
5.课堂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展望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提醒学生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全 册)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作者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教学目标】1认真熟练学习字词,能正确读写“蒜、醋、饺”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饺子、万象、鞭炮”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4.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5.拓展阅读文段,对比舒乙、斯妤笔下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能分清文章详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1.对比文中孩子们过春节的情景,能说说自己是怎样过春节的。
2.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最新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完整版)-六下部编版语文教案
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案内容目录一、全册教材内容二、全册教材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四、全册教学目标五、全册教学重点六、全册教学策略七、培优辅差计划八、全册教学进度九、单元教材分析十、全课教学目标十一、全课教学重点十二、全课教学难点十三、教学时数安排十四、课时教学目标十五、课时教学重点十六、课时教学难点十七、课时教学准备十八、课时教学设计十九、教学板书设计一、教材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1.北京的春节 5.鲁滨孙漂流记(节选)2.腊八粥 6*.骑鹅旅行记(节选3.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 7.汤姆·索亚历险记4*.藏戏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习作:家乡的风俗习作:写作品梗概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第三单元第四单元8.匆匆 10.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竹石)9.那个星期天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小桥流水人家 12.为人民服务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13*.金色的鱼钩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心愿语文园地四第五单元第六单元14.文言文二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忆往事16.表里的生物依依惜别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古诗词诵读口语交际:辩论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语文园地五二、教材分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试行。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六组,依次是: 民风民俗、外国名篇名著、人间真情、体会人物品质、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
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六年级上册保持一致。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
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
生字注音采用在生字的头顶上直接注意的方法。
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单元统整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单元统整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虽然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涵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在时间上比较应景,春节刚刚结束,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印象与有趣的体验,这能让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与生活产生联结,使得文本境遇、生活境遇与文化境遇自然地融为一体,为单元统整教学提供积极的心理境遇。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两个:第一,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第二,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不难看出,本单元阅读的关注点,就是表达的训练点。
这样读写结合的单元,以读促写,读写联动,单元学习目标十分聚焦。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与初中的过渡与衔接阶段。
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有一定基础,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等。
那么,对于“分清主次,体会详写和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学生将在初中阶段得到怎样的提升呢?比如,在七年级,学生还要学习“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
(三)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看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群,依据本单元内容特点及课后习题要求,本单元可以归属于发展型任务群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本任务群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教学提示就情境创设、学习方式、学习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2022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及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1 我在成长【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2.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3.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材料: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
六下第一单元第二课《丁香结》教学设计
2 丁香结【核心素养】文化自信:明白课文寓意,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不应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要乐观面对。
语言应用:品读优美的句子,学会赏析句子。
思维能力:学习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法。
审美创造:体会丁香结的美和作者给与丁香结的寓意。
【教学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4.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能说出丁香结引发了“我”对人生怎样的思考,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
【大单元情景任务】背起行装出发吧,跟着大师去旅行,走进大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学着大师去想象。
今天,我们将到达“跟着大师去旅行”的第二站,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宗璞先生家的丁香花,欣赏丁香花的美并体会丁香结的寓意。
【教学课时】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缀、幽”等11个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
3.学习描写丁香花部分,品读当中优美、生动的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活动一:感知文章大意1.解题导入,初识丁香结。
(1)说一说:你见过“丁香结”吗?课文中是怎么描写“丁香结”的?(2)读一读: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提示:相机学习生字“蕾”“襟”,理解“丁香结”指的是丁香花的花蕾。
(3)看一看;出示“丁香结”及“盘花扣”图片,感知形象。
提示:通过比照,体会比喻之贴切。
2.议一议: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字音、书写是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呢? 也可以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提示:根据学生交流情况,突出重难点进行指导;词义可以随文理解。
2.简介作家宗璞。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丁香写了哪些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负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的内容,苏教版是安排在第九册,而人教版则安排在第十二册。
教材编排了“生活中的负数”以及“正负数”两节内容。
它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整数、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明白“数”不仅包括正的,还有负的,从而使学生对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进一步认识负数打下基础。
同时,教材先编排“生活中的负数”,再编排“正负数”,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
在生活中,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有时仅仅用已学过的数(即正数)已经不能明确地表达意思了,于是产生了负数。
学生在感知了负数的产生之后,由于生活经验,已经见过负数的存在,于是在这种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在温度中,深刻体会了负数的意义,从而为下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
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必须在学生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负数的意义。
同时在本节课上也应尽量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意图】(1)注重体现数学知识形成的逻辑性新知的形成往往是在旧知的迁移或是与旧知产生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形成的。
本节课我就合理采用后者的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记录一组信息时,强烈感受到仅仅用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能清楚地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了,于是体会到了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这样的知识形成过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数学知识和思维的逻辑性。
(2)注重体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可见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多密切。
本节课我先让学生举一举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负数,唤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然后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比如在温度中体会到负数刚好是与正数相反的,同时通过温度计的展示使“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这一道理清晰地建立在学生脑海中。
(3)注重数学知识结构形成的严整性本节课我是将“生活中的负数”与“正负数”两节教材有效进行整合,在一节课内使学生对正负数饿知识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形成和完善。
我认为既然本节课让学生认识了负数,就应该尽可能地在一节课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升华,而不是零零散散地将它放在下节课再进行完善。
因此我通过集合圈、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4)注重数学知识中精神渗透的人文性数学知识中如果能有效结合教材实际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思想教育,那就更体现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了。
本节课我就结合了负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负数的渊源历史,同时结合教师精彩的结束语有效地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一)巧设悬念1、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
③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2、收集几种记录单,进行比较。
【设置悬念,使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体会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并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和数学的简洁思维。
初步感受正数其实就是以前所学过的数。
】(二)感知引入1、正、负数的读写法2、快速抢答并判断:-100 +6.8 -1.5 35是正数还是负数?【渗透负数除了整数外,还可以是小数。
】3、了解起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负数吗?生举例,师出示电梯和天气预报里的负数。
【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4、揭示课题其实,只要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负数无处不在。
今天,就让李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负数。
二、关键点拨1、温度的读法老师在看下载刚才的天气预报时,还看到了这样一幅图: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这是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你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样规范。
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生读:负五摄氏度,负十五摄氏度,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负数的读法,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0℃的理解测量温度必须用什么?课件出示温度计,瑞典科学家摄尔休斯把水结冰的温度定为0℃。
当温度降到0℃时你有什么感觉?(冷)【更科学地理解知识,讲究知识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为后面理解“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作铺垫。
】3、温度的比较(1)-5℃和5℃北京气温中的-5℃和5℃,这两个5表示的温度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下,一个在0℃以上)他比得很有特点,都在跟谁比?(0℃)在0上的是正数,在0下的是负数,板书:0看来0刚好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板书:分界点老师带来了纸做的温度计,谁来拨出-5℃和5℃?出示纸做的温度计,先不出示上面的数字,当学生茫然时问:怎么了?没有0℃,此时才给出数字,学生拨出后,师问:-5℃与5℃相差几℃?(2)-15℃和-5℃再拨出-15℃,将-15℃和-5℃比较, -15℃和-5℃哪个更冷?你怎么知道?(零上的是数字越大越暖和,零下的是数字越大越冷)课件出示哈尔滨的冰雪图,想象一下如果此时你站在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里,-15℃的温度,你会有什么感觉?用动作或表情表示一下(3)最冷的温度这还不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呢!中国最冷的地方在漠北地区:-52.3℃如果在这张温度计上再画下去,大约在哪里?比划一下你知道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94℃北极-74℃这么冷的地方人类根本无法生活。
4、正、负数的意义(1)收集信息除了在温度中有负数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有负数呢!老师这里有3组信息:①小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元,他家这个月水、电、煤气费支出200元,应记作()元。
②张老师在银行存了500元记作()元,取了100元记作()元。
③如果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4.43米记作+8844.43米,那么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米,海平面记作()米。
师巡视,将学生作品贴于黑板上,你都写对了吗?【一题多用,既巩固知识,又为可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在叶子形卡片上记录数字,学生饶有兴致,并为总结埋下伏笔。
】(2)归纳意义课件将相反意义的字用颜色突出,刚才温度中研究的零上温度、零下温度,以及这3组信息里的量,你有什么发现?(它们都是一组反义词)归纳:正数、负数所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5、正、负数与0的关系(1)整理范围:整理卡片上的数,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一生上黑板整理。
问:为什么把0单独拿出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能再报几组正数和负数吗?举得完吗?那用什么表示?如果要圈一圈正数、负数的范围,该怎么圈?省略号要不要圈进去?说明什么?(正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2)比较大小: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负数、0、正数三者比较,谁大谁小?板书:负数<0<正数三、巩固练习今天我们所学的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下图中(略),每个小格为1米,小华刚开始的位置在0处。
(1)小华从0点向东行5米,表示为+5,那么从0点向西行3米,表示为()米。
(2)如果小华的位置是+7米,说明她是向()行()米。
(3)如果小华先向东行5米,又向西行8米,这时小华的位置表示为()米。
学生完成后,汇报时课件演示第(3)题走的过程。
四、反思提高1、交流收获: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同学们真厉害,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对负数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最后,让我们一起翻开负数的历史吧!2、了解负数的历史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
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总,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
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
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太了不起了!知道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仿佛是祖国这棵大树的片片树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明确今天的学习任务是认识“生活中的负数”。
五、板书设计:生活中的负数正数 0 负数2 +2 -2负数< 0 <正数25 +25 分界点-106000 +6000 -2000+500 -30+2.8 -1.6…………教学反思:二、关键点拨1、呈现例3(1)学生观察情境图,叙述图意(2)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3)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
学生画完交流。
(4)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再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5)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