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近年真题考点归纳
厦门大学物化考研试题分析研究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研试题分析研究一、历年考题所考查各章节的分数分布情况:气体0热力学第一定律 6 热力学第二定律 6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5 相平衡 18化学平衡15 统计热力学基础 4 电化学 34界面现象10化学动力学38胶体化学 2其他7二、2005-2011期间各章节所考查知识点的统计:⑴气体:范德华方程⑵热力学第一定律:绝热可逆膨胀过程、节流膨胀过程,对系统温度的影响;两者的P-T图的区别及在冷冻机的制冷过程中是如何应用的。
由生成焓求反应热;热量计算的综合知识运用;若已知臭氧催化分解主要是在冰晶或固体水合物表面进行,试根据有关热力学原理说明为什么南极上的臭氧层空洞较其他地方多。
节流膨胀过程中的转换温度;当温度与转换温度满足不同关系时,对节流膨胀过程温差正负的影响。
相变焓、相变过程中的熵变;两者能否应用于过程方向的判断。
三种获得低温的方法,比较优缺点;对确定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判断;热力学函数之间的计算;卡诺热机的应用-燃烧热转化为有用功的计算;⑶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PVT过程焓变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标准摩尔生成焓变计算。
相变焓;等效过程设计;相变过程中的热力学函变;吉布斯判据;亥姆霍兹判据。
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与温度的关系图,及与反应方程式存在的对应关系;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标准摩尔生成焓变、熵变的求法。
恒温条件下,可逆过程中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最大功与吸收热的关系;体系经过一个不可逆过程对体系、环境熵的影响。
TdS=CvdT+T[δp/δT]dV;试问两物质应以什么比例,能获得最大混合熵;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求法;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求法。
水在真空容器中汽化的热力学函变;热力学函变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对反应方向的判断;确定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计算。
⑷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稀溶液的依数性;活度,真实液态化合物的性质。
化学势;理想液体混合物;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拉乌尔定律;蒸气是理想气体与否,对溶剂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影响。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近年真题考点归纳

表格中所写章节以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为准2007大题汇总2008大题汇总2009大题汇总2010年大题汇总2011年大题汇总2012大题汇总2013年大题汇总以上列了近几年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题的主要考点。
厦门大学的物理化学不同于其他学校,他考察的题型比较单一。
一般12~16分的选择题,然后剩下的大概十道左右的大题。
首先,复习过程中一般使用傅献彩的物理化学课本,据悉厦大本校上课也是使用这本教材。
第一章气体的不用看,统计热力学一般就考一个选择,也可舍弃(明确说明只考概念),第十四章胶体近年来也只考选择,也可考虑舍弃。
厦大的物化热力学考察并非重点,但热力学函数的关系、麦克斯韦关系要会熟练推导,并要求熟悉各个函数的意义,今年来有向热化学、能源方面考察的趋势。
相图每年必考,且分值较大,考察的相图也较为常规,多进行几个典型相图的练习总结规律就行,步冷曲线也一般会要求绘制,杠杆规则的应用,并注意这部分可以和第四章结合考察。
化学平衡也几乎年年考,这部分相对简单。
电解质这一章本身就比较简单,一般是求电导率以及弱电解质平衡常数。
第九十章电化学每年必考大题,能斯特方程要熟练运用,注意超电势的问题以及电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改变。
第十一十二章动力学每年考察的比重比较大,常用的反应级数求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的使用及其使用条件、过渡态理论中热力学函数与活化能的关系、重要的关系式的推导。
第十三章也年年考大题,开尔文公式、毛细现象,都很简单,但要注意浸润与不浸润时方程中R的正负(14年考的汞和玻璃,非常遗憾做错了)最后,厦大物化最重要的参考书是孙世刚编写的物理化学的学习指导以及物理化学题库,历年真题很多出自上面。
要将上面的习题反复练习。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全

1、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最早使用“物理化学”这一术语。
2、1887年德国科学家W.Ostwald(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开设物理化学讲座,并和荷兰科学家J.H.van’t Hoff (范特霍夫)(1852~1911)合办了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德文)。
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3、物理化学三剑客:范特霍夫(1901年获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1903)阿累尼乌斯(1909)4、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不同,可将体系分为下面三种:(1)敝开系统: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传递。
(2)密闭系统:又称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
(3 )隔绝系统:又称孤立体系。
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共同性质:(1)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确定值。
(2)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过程无关。
若Z代表体系的状态函数,体系由A态,改变到B态。
则△Z = Zb –Za (3)对于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改变量为零。
6、系统的性质: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密度…都是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简称性质,它们都是宏观量,并且可以改变。
分类:(1) 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所含物质的量成正比的性质,它们具有加和性,如V、m、u、s等。
(2) 强度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
例如:T、P、ρ、η等。
7、热力学平衡:当体系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此时体系就处于热力学的平衡态。
8、真正的热力学平衡态应当同时包括以下四个平衡关系:(1)热平衡:体系各部分的温度应相等。
(等于T环)(2)机械平衡:体系各部分之间在没有刚性壁存在的情况下,体系各部分的压力相等。
(P)(3 )化学平衡:当体系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达到平衡后,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4)相平衡:体系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
9、热:体系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传递的能量。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试卷

(注意:试卷纸必须与答题纸同时上缴!)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14题 28分 )1. 下列原子轨道的n 相同,且各有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x 轴方向可形成π 键的是………………………………………………………………………………………… ( ) (A) p x - p x (B) p x - p y (C) p y - p z (D) p z - p z2. 电池Cu │Cu +‖Cu +,Cu 2+│Pt 和电池Cu │Cu 2+‖Cu 2+,Cu +│Pt 的反应均可写成 Cu + Cu 2+ =2Cu +,此两电池的……………………………………………………………( )(A)m r G ∆, E 均相同 (B)m r G ∆相同, E 不同 (C) m r G ∆不同, E 相同(D) m r G ∆, E 均不同3. 关于下列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N > O (B) C > N (C) B > C (D) B > Be4. 对于下面两个反应方程式,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 ) 2Fe 3+ + Sn 2+Sn 4+ + 2Fe 2+Fe 3+ + 21Sn 2+21Sn 4+ + Fe 2+ (A)两式的 E ,m r G ∆,K C 都相等(B) 两式的 E ,m r G ∆,K C 不等 (C) 两式的 m r G ∆相等, E ,K C 不等 (D) 两式的 E 相等, m r G ∆,K C 不等5. M 3+ ──── M + ──── M 则 ϕ(M 3+/M) 为……………………………( ) (A) 0.00 V (B) 0.10 V(C) 0.30 V (D) 0.90 V6. 在H 原子中,对r = 0.53A (10-8cm) 处的正确描述是………………………………( ) (A) 该处1s 电子云最大 (B) r 是1s 径向分布函数的平均值 (C) 该处为H 原子Bohr 半径 (D) 该处是1s 电子云界面7. 不用惰性电极的电池反应是………………………………………………………… ( )(A) H 2 + Cl 2−→−2HCl(aq) 厦门大学“无机化学(一)”课程试卷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材料系2004年级化学、化学生物、化学教育、高分子专业试卷类型:(A 卷、闭卷) 考试时间:2小时0.30 V-0.60 V(B) Ce 4+ + Fe 2+−→−Ce 3+ + Fe 3+ (C) Ag + + Cl -−→−AgCl(s) (D) 2Hg 2+ + Sn 2+ + 2Cl -−→−Hg 2Cl 2 + Sn 4+8. 下列元素原子半径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Mg > B > Si > Ar (B) Ar > Mg > Si > B (C) Si > Mg > B > Ar (D) B > Mg > Ar > Si9. 两个半电池,电极相同,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也相同,都可以进行电极反应,但溶液的浓度不同,它们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A) E = 0,E = 0 (B) E ≠0, E ≠0 (C) E ≠0,E = 0(D) E = 0, E ≠010. 下面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不随酸度变化的是………………………………… ( )(A) NO -3- HNO 2(B) SO -24- H 2SO 3 (C) Fe(OH)3 - Fe(OH)2(D) MnO -4- MnO -2411. 核外某电子的主量子数n = 4,它的角量子数l 可能的取值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12. 对于电极反应O 2 + 4H + + 4e --2H 2O 来说,当2O p= 100 kPa 时,酸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关系式是…………………………………………………………………………… ( ) (A) ϕ = ϕ+ 0.0592 pH (B) ϕ = ϕ- 0.0592 pH (C) ϕ = ϕ+ 0.0148 pH (D) ϕ = ϕ- 0.0148 pH13. 已知 M +21+ 2e -M 1 ϕ= -2.0 V ; M +2+ e -M 2ϕ= 0.5 V M +31+ e -M +21 ϕ= -1.0 V ; M +22+ e-M +2ϕ= 1.0 VM +41+ e -M +31 ϕ= 0.5 V ; M +32+ e -M +22 ϕ= 1.9 V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反应的是………………………………………………………………( ) (A) M 1 投入水中(B) M +21离子加到水中(C) 1 mol M +31离子加到1 dm 3的1 mol ·dm -3 M +2离子溶液中 (D) M +32离子加到含M +2离子的溶液中去14. 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晶体是……………………………………………………… ( ) (A) KBr(s) (B) CO 2(s) (C) CuAl 2(s) (D) SiC(s)二、填空题 ( 共11题 32分 )15. 写出具有下列基态电子组态的元素的符号和名称,所处的周期及族:1s 22s 22p 63s 23p 4 ;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 ; [Ar]3d 104s 2 ;16. Na 原子核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n , l , m , m s 依次为17. 利用分子轨道能级图确定O 2-、2O 、B 2、NO -的未成对电子数目和键级分别为 、 、 、 。
厦门大学 物理化学 (上) 各章 知识点 总结

第1章第零定律与物态方程一、基本要点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及其性质系统的状态—就是系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它采用系统的宏观性质来描述系统的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也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系统的宏观性质(状态函数)—就是由大量(摩尔级)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集合体所表现出的集团行为,简称"热力学性质"或“热力学函数”如p、V、T、U、H、S、A、G 等。
Z=f(x,y)表示一定量、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其任意宏观性质(Z)是另两个独立宏观性质(x,y)的函数。
状态函数Z具有五个数学特征:(1),状态函数改变量只决定于始终态,与变化过程途径无关。
(2),状态函数循环积分为零,这是判断Z是否状态函数的准则之一。
(3),系Z的全微分表达式(4),系Z的Euler 规则,即微分次序不影响微分结果。
(5),系Z、x、y满足循环式,亦称循环规则。
2.热力学第零定律即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物态A和B分别与第三个物体C处于热平衡,则A和B之间也必定彼此处于热平衡。
T =t+273.15,T是理想气体绝对温标,以"K"为单位。
t是理想气体摄氏温标,以"℃"为单位。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在每一度大小是一样的,只是绝对温标的零度取在摄氏温标的-273.15℃处,可以看出,有了绝对温标的概念后,只需确定一个固定参考点(pV)0p=0,依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这个参考点选取在纯水三相点,并人为规定其温度正好等于273.16K。
3.理想气态方程及其衍生式为:;式中p、V、T、n单位分别为Pa、m3、K、mol;R=8.314J〃mol-1〃K-1,V 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m3〃mol-1,ρ 为密度单位kg〃m-3,M 为分子量。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或近似地适用于低压气。
4.理想混合气基本公式(1)平均摩尔质量;式中M B和y B分别为混合气中任一组份B 的摩尔质量与摩尔分数。
厦门大学 物理化学(2008级)含答案

热力学第一定律练习(化学、化生2008级)2010-3-10一、选择题1. 理想气体经历绝热不可逆过程从状态1 (p1,V1,T1)变化到状态2 (p2,V2,T2),所做的功为:(A) p2V2-p1V1(B) p2(V2-V1)(C) [p2Vγ2/(1-γ)](1/V2γ-1-1/V1γ-1)(D) (p2V2-p1V1)/(1-γ)P74 (2-70)2. 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A) 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μ不一定为零(一定为零)(B) 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μ一定不为零(不一定为零)(C) 理想气体不能用作电冰箱的工作介质(理想气体μ为零,T不随压强改变)(D) 使非理想气体的焦耳-汤姆孙系数μ为零的p,T值只有一组(P79 图2-12)3. 下面陈述中,正确的是:(A) 虽然Q和W是过程量,但由于Q V =ΔU,Q p=ΔH,而U和H是状态函数,所以Q V和Q p是状态函数(B) 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它总是倾向于从含热量较多的高温物体流向含热量较少的低温物体(C) 封闭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能量的形式非功即热(D) 两物体之间只有存在温差,才可传递能量,反过来体系与环境间发生热量传递后, 必然要引起体系温度变化4. 已知H2(g,298 K) + (1/2)O2 (g, 298 K) = H2O (g, 298 K) (1)$(1) = -241.8 kJ·mol-1Δr HmH2(g, 298 K) = 2H (g, 298 K) (2)$(2) = 436.0 kJ·mol-1Δr Hm1/2O2(g, 298 K) = O (g, 298 K) (3)$(3) = 247.7 kJ·mol-1Δr Hm根据上述数据可获得H—O 键的平均键能εH—O约为:(A) 925.5 kJ·mol-1(B) 462.8 kJ·mol-1(C) 120.9 kJ·mol-1(D) 241.8 kJ·mol-15. 一可逆热机与另一不可逆热机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燃烧等量的燃料,则可逆热机拖动的列车运行的速度:(A) 较快(B) 较慢(C) 一样(D) 不一定6. ΔH =Q p , 此式适用于下列那个过程:(A) 理想气体从1 013 250 Pa 反抗恒定的外压101 325 Pa 膨胀到101 325 Pa(B) 0℃ ,101 325 Pa 下冰融化成水(C) 电解 CuSO 4水溶液(D) 气体从 (298 K,101 325 Pa) 可逆变化到 (373 K,10 132.5 Pa)7. Cl 2(g)的燃烧热为何值?(A) HCl(g)的生成热 (B) HClO 3的生成热(C) HClO 4的生成热 (D) Cl 2(g)生成盐酸水溶液的热效应8. 非理想气体进行绝热自由膨胀时,下述答案中哪一个错误?(A) Q =0 (B) W =0(C) ΔU =0 (D) ΔH =09. 某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p 1,V 1,T 1)出发,分别经恒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至同一压力p 2,若环境所做功的绝对值分别为W T 和W A ,问W T 和W A 的关系如何?(A) W T >W A (B) W T <W A(C) W T =W A (D) W T 和W A 无确定关系 P7610. 一体系如图,隔板两边均充满空气(视为理想气体),只是两边压力不等,已知p 右<p 左,则将隔板抽去后应有:(A) Q = 0 W = 0 ΔU = 0因为整个刚性绝热容器为体系,与环境无功和热的传递。
厦门大学 物理化学 (上) 各章 知识点 总结

第1章第零定律与物态方程一、基本要点公式及其适用条件1.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函数及其性质系统的状态—就是系统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它采用系统的宏观性质来描述系统的状态,系统的宏观性质,也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系统的宏观性质(状态函数)—就是由大量(摩尔级)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宏观集合体所表现出的集团行为,简称"热力学性质"或“热力学函数”如p、V、T、U、H、S、A、G 等。
Z=f(x,y)表示一定量、组成不变的均相系统,其任意宏观性质(Z)是另两个独立宏观性质(x,y)的函数。
状态函数Z具有五个数学特征:(1),状态函数改变量只决定于始终态,与变化过程途径无关。
(2),状态函数循环积分为零,这是判断Z是否状态函数的准则之一。
(3),系Z的全微分表达式(4),系Z的Euler 规则,即微分次序不影响微分结果。
(5),系Z、x、y满足循环式,亦称循环规则。
2.热力学第零定律即热平衡定律:当两个物态A和B分别与第三个物体C处于热平衡,则A和B之间也必定彼此处于热平衡。
T =t+273.15,T是理想气体绝对温标,以"K"为单位。
t是理想气体摄氏温标,以"℃"为单位。
绝对温标与摄氏温标在每一度大小是一样的,只是绝对温标的零度取在摄氏温标的-273.15℃处,可以看出,有了绝对温标的概念后,只需确定一个固定参考点(pV)0p=0,依国际计量大会决定,这个参考点选取在纯水三相点,并人为规定其温度正好等于273.16K。
3.理想气态方程及其衍生式为:;式中p、V、T、n单位分别为Pa、m3、K、mol;R=8.314J·mol-1·K-1,V m为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m3·mol-1,ρ 为密度单位kg·m-3,M 为分子量。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或近似地适用于低压气。
4.理想混合气基本公式(1)平均摩尔质量;式中M B和y B分别为混合气中任一组份B 的摩尔质量与摩尔分数。
电化学 物理化学

6
7
8
9
9、在298.15 K 时, 质量摩尔浓度为0 .1 mol· kg-1 和0 .01 mol· kg -1 HCl 溶液的液接电势为EJ (1) ; 质量摩尔 浓度为0 .1 mol· kg -1 和0.01 mol· kg -1 KCl溶液的液 接电势为EJ (2) , 则有( )。 (A) EJ (1) = EJ (2) (B) EJ (1 ) > EJ (2) (C) EJ (1) < EJ (2) (D) 无法确定 RT m Ej (t t ) ln F m' 10、蓄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的反应正好相反, 则其充 电时正极和负极、阴极和阳极的关系为( )。 (A) 正负极不变, 阴阳极不变(B) 正负极不变, 阴阳 极正好相反(C) 正负极改变, 阴阳极不变(D) 正负极 改变, 阴阳极正好相反
概念
1
2
3
4
5
6
7
8
9
原电池 Pt|H2(p)|H2SO4(b = 0.01 mol·kg -1 )|O2(p)|Pt在 298.15 K 时的 E = 1.229 V, 液态水的 (298.15 K) = -285.84 kJ·mol-1 , 求该电池电动势 的温度系数及273.15 K 时的电动势( 设在此温度范 围内 为常数) 。 导引 解本题的关键所在是:应该注意到该电池反应实 质是:H2O(l)的生成反应, 故有
概念
1
2
3
4
5
6
7
8
9
4、电池Hg( l)|Zn( a1 ) | ZnSO4 ( a2 ) | Zn( a3 ) | Hg( l ) 的电动势( )。 (A) 仅与 1 、 3 有关, 与a2 无关 (B) 仅与 1 、 2 有关, 与a3 无关 (C) 仅与 2 、 3 有关, 与a1 无关 (D) 与 1 、 2 、 3 均无关 5、在下列电池中, 其电池的电动势与氯离子的活度 ( Cl - ) 无关的是( )。 (A) Zn( s) | ZnCl2 ( aq) | Cl2 ( p ) | Pt (B) Zn( s) | ZnCl2 ( aq) |KCl ( aq) |AgCl ( s) | Ag( s) (C) Pt | H2 ( p1 ) | HCl ( aq) |Cl2 ( p2 ) | Pt (D) Ag( s) |AgCl ( s) | KCl ( aq) | Cl2 ( p ) | 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格中所写章节以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为准2007大题汇总
2008大题汇总
2009大题汇总
2010年大题汇总
2011年大题汇总
2012大题汇总
2013年大题汇总
以上列了近几年厦门大学物理化学考试科目大题的主要考点。
厦门大学的物理化学不同于其他学校,他考察的题型比较单一。
一般12~16分的选择题,然后剩下的大概十道左右的大题。
首先,复习过程中一般使用傅献彩的物理化学课本,据悉厦大本校上课也是使用这本教材。
第一章气体的不用看,统计热力学一般就考一个选择,也可舍弃(明确说明只考概念),第十四章胶体近年来也只考选择,也可考虑舍弃。
厦大的物化热力学考察并非重点,但热力学函数的关系、麦克斯韦关系要会熟练推导,并要求熟悉各个函数的意义,今年来有向热化学、能源方面考察的趋势。
相图每年必考,且分值较大,考察的相图也较为常规,多进行几个典型相图的练习总结规律就行,步冷曲线也一般会要求绘制,杠杆规则的应用,并注意这部分可以和第四章结合考察。
化学平衡也几乎年年考,这部分相对简单。
电解质这一章本身就比较简单,一般是求电导率以及弱电解质平衡常数。
第九十章电化学每年必考大题,能斯特方程要熟练运用,注意超电势的问题以及电解过程中离子浓度的改变。
第十一十二章动力学每年考察的比重比较大,常用的反应级数求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的使用及其使用条件、过渡态理论中热力学函数与活化能的关系、重要的关系式的推导。
第十三章也年年考大题,开尔文公式、毛细现象,都很简单,但要注意浸润与不浸润时方程中R的正负(14年考的汞和玻璃,非常遗憾做错了)
最后,厦大物化最重要的参考书是孙世刚编写的物理化学的学习指导以及物理化学题库,历年真题很多出自上面。
要将上面的习题反复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