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合集下载

漫谈《围城》

漫谈《围城》

漫谈《围城》《围城》是钱锺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小说塑造了抗战开初一类知识分子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以及困惑;从另一个角度记述了当时的情景、氛围。

钱锺书在《围城·序》中说:“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这部小说所揭示人性弱点与人类的精神困境,在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而在钱锺书的夫人杨绛看来,“《管锥篇》《谈艺录》的作者是个好学深思的锺书,《槐聚诗存》的作者是个'忧时伤生’的锺书,《围城》的作者呢,就是个'痴气’旺盛的锺书。

”“庚款”学生的讽刺与自嘲钱锺书跟中国传统文人不大一样。

后者一般怎样?我们看大量的古典诗词,不少诗人或者文章家对自己评价都特别高。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幽默感就会比较少。

……但我们看钱锺书的《围城》,处处有反讽和自嘲。

1908年,美国用庚子赔款退还款的一部分创立了清华学堂,随后一批批学生考取庚款留学美国,当时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

另外一部分的余款由1924年中美共同组建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管理支配。

这基金会现在还在运转,不过是在中国台湾。

钱锺书1929年考上清华大学外文系,1933年毕业后回到上海。

在光华大学教了两年书,又是跟庚款有关——他考上了英国当时退还中国的庚款,所以钱锺书就是一个庚款学生。

在民国时候,履历表上填自己是庚款学生是很荣耀的。

庚款学生出去不容易,都要经过考试筛选,可不是自己直接联系一个学校就去读书了。

钱锺书先生在清华念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后来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山鼻祖曹禺。

当然,钱锺书怎么评价曹禺,我不大敢说(笑)。

如果仔细看看的话,《围城》里有个人物褚慎明原名就叫家宝,背后是不是有一点暗通(曹禺)?我不敢确定。

《围城》观后感

《围城》观后感

《围城》观后感《围城》观后感12篇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围城》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围城》观后感1去年暑假,我就看过电视剧《围城》,当时还是被里面的一些情节吸引了,引起了我读《围城》原著的好奇心,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手头也没有这本书。

直到这个暑假,我从朋友那里借来这本书后,才慢慢读着。

读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了。

方鸿渐这个人,在钱钟书的笔下似乎是一个除了会点舞文弄墨、缺有百般缺点、一无是处的人。

他的文凭是买来的,志大才疏、胸无点墨、性格软弱又好强要面子。

在和朋友的交往中,表现出假装清高、不通人情世故,有时还很虚伪。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给了我深深的印象。

他做事小心、对爱情执着,有时候往往透着一些可爱。

在学业上,店铺的他居然没有取得文凭,他居然花钱买张假的,这里就体现出他的可爱来。

既然作假,国内又很难被查出,自己却还是担惊受怕,怕被发现。

好像是一个偷吃了蜂蜜的孩子,怕被母亲发现。

在爱情上,方鸿渐也透出他的可爱来。

他同事和三个女性交往,既爱这个,又喜欢那个。

后来结婚后,居然发出谈恋爱无用的感慨。

事业上,方鸿渐是不得志的。

处处是别人的棋子,可是方鸿渐却无奈接受,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没有放弃,表现出坚持的可爱来。

看《围成》这本书的过程中,里面的幽默、讽刺的用语给了我欢乐;看完后,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悲剧有深深的感慨。

《围城》观后感2最近好的电影看了不少,其中,《十月围城》给我的感触很多,我就在我的博客里写一下下……《十月围城》讲述了清末民初时期人们拥护孙中山,反抗清政府fu败统治的故事。

众多我喜爱的明星大腕儿都在其中出演主角,这其中,我最喜爱拉黄包车的伙计阿四。

大的时代,大的社会,一个拉黄包车的小伙计显得分外渺小。

但是,身为一个黄包车夫,阿四为了保护孙中山,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在旧中国的黑暗中,划出来一丝耀眼的光彩。

《围城》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

《围城》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

《围城》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围城》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第一章:前言介绍《围城》是金庸先生创作的一部经典小说,后被改编为电视剧。

本文将详细比较小说与电视剧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第二章:故事情节的差异2.1 小说中的情节详细叙述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包括主角沈从文进入围城、他与碧瑶、孙小姐等女主角的爱情纠葛,以及围城的最后解围等情节。

2.2 电视剧中的情节比较电视剧中删减或改变的情节,如是否保留角色的某些重要台词或场景,是否增加或删减了某些情节等等。

第三章:人物塑造的差异3.1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沈从文、碧瑶、孙小姐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

3.2 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电视剧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与小说一致,观察演员的表演是否符合原著中人物的特点。

第四章:情感表达的差异4.1 小说中的情感描写分析小说中对情感的描写手法,如对爱情、友情、家庭等感情的表达方式。

4.2 电视剧中的情感表达比较电视剧中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是否与小说一致,观察演员的演技是否能够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

第五章:结语总结《围城》小说与电视剧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小说与电视剧各有优劣。

同时,提出对于文学作品改编为电视剧需要注重保持原著精神的观点。

附件:1.《围城》小说原文PDF文件。

2.《围城》电视剧剧本。

3.小说与电视剧中的角色对照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对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依法享有制作者权益的法律概念。

2. 改编权:指将原著作品改编为其他形式的权利,如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等。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

90年代以来国内《围城》研究综述一、概述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作品《围城》的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文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讽刺艺术、深刻的社会洞察以及文化反思,吸引了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围城》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

90年代以来的《围城》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学者们主要从现象学的角度切入,着重探讨小说的主题、结构、情节等内容,尝试揭示其文本结构的回归机制。

随后,随着文化研究等新学术思潮的兴起,学者们开始以更深层次的视角来审视这部作品,从文学史、文体学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到了90年代后期,学者们开始结合实践研究的主体、范式,从多元的学术视角以及性别角度探讨《围城》,实现了对该作品研究的综合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不仅关注小说的文学价值,还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背景。

他们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细致分析,揭示了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意义。

同时,学者们还运用各种理论工具,如流派分析、语言学分析、文化研究等,对《围城》进行了多层次的解读和阐释。

尽管90年代以来的《围城》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对于小说中的角色个性和文本背景的深入研究尚显不足,仍有待进一步拓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如何结合新的学术视角和理论工具来深化对《围城》的研究,也是未来学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90年代以来的《围城》研究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中,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理论工具。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价值,还能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矛盾,以及人性的各种弱点和命运的无情。

同时,《围城》中所揭示的婚姻困境和女性的地位等问题,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代社会和性别关系的视角。

对《围城》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

1. 对《围城》及其作者的简要介绍自90年代以来,对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的研究在国内持续深入,并形成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读围城感悟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围城感悟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读围城感悟心得体会(通用10篇)读围城感悟心得体会篇1《围城》是我认为我有史以来度的最快的一本书了.但,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它的人物性格和很鲜明,它的内容很和我的胃口(可能含有贬义,不知是否有人会骂我早熟之类的),甚至主人公方鸿渐的一些经历和我颇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一点,我会在*中向大家慢慢道来).我一开始,只是把这书当作一本普通的小说来看的,只是为了图个乐子,也并没想写什么读后感.于是,我迷迷糊糊地,一口气地读到了本书的200多页(全书共有335页)。

这时,我十分纳闷_我一般读小说,200多页会读上近半个月.于是,我诧异地顿了顿,把书合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了本书的题目_《围城》.我惊呆了.当时,我凭题目感觉《围城》这本书应是写一些抗战时期的事情_"围城"吗!即八路军把日本鬼子围在一座孤城里无路可逃,被迫投降一类的事.但是,内容和我先前的所思所想根本对不上号.它倒是讲了一个上海的青年,出国留学后骗来了个博士学位,回国时候和回国后发生的事情。

我不由得再次不信任地看了看书,并怀疑这书是否印错了,是不是误打误撞地把一个别的作家的什么别的著作给印过来了.但事实证明,书是对的,我是错的!我无奈,小憩后,继续看下去。

我这人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书看到一半,就总想知道结尾.一番内心中的激战后,良心逐渐败下阵来,好奇心渐渐占了上风.以是余便翻经至其末,以观其后果.但,此"后果"使余大失所望_这书的末尾不是结尾,而是什么钱夫人写的"附录_记钱钟书与《围城》!"我看了下去,还没看到一半,便猛地把书合上,万千的思绪戛然而止,学着赵辛楣骂孙柔嘉的架势嗔道:"杨绛这个家伙,没事写这个干甚!这下可好,*不用读了,内容不用捉摸了,我成受害者,冤大头了!"但是,冤大头还是几乎一口气地把这本书读完了_它的内容太精彩了!从那次经历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大学生的平常生活和艳遇等事件与"围城"二字有什么关系。

《围城》电视剧的接受探讨

《围城》电视剧的接受探讨
改编与它的母 本小说一样 ,其艺术方式都会有形无形地受 到读 者和受众 的影 响。 《 围城 》 电视剧 距今只有二 十多 年的历史 , 因此探讨 电视剧 的传播史 、 影响史为时尚早。但 可以指 出的是 , 电视剧这种艺术 形式 实现 了人类视觉和 听觉 的极大延伸 , 是一种声 画并茂 、 视听 兼备 的优 秀大众传播媒介 , 给观众 的接受带来 了更多 的方便 、 自 由和选择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还会有更多的文学作 品被改编成 电
可谓 千差万别 ,但是无一例外 的有 同一个 身份— —收看电视剧 的观众 。无需较 高的知识水平 和文化素养 , 只要视听无 障碍 , 都 可 以在 电视剧 的观看过程 中获得丰富 的感官体验和享受。 中国人历来喜欢 听故事 。因此在 电视剧 中 , 讲故事 , 在安排 跌宕起伏 的情节 中展现众多人物 以及刻 画他们 丰满 、多面的性
时代 的衣 服 , 场面很壮观 , 完全是 按照宽银幕 的要 求拍 的 , 镜 头
很真实 , 有气 魄 , 有冲击力。” ① 与前文提到小说的接受者分类 不同 , 电视剧 因观看 门槛低 , 对受众的接受水平低要求甚至无要求 , 因而接受面广泛 。 电视剧 《 围城》 接受者 主要有 两个层 面 : 一是 以普 通观众为 主体的接受 者, 二是 以电视评论家为主体 的超级接受者 。
象 ,并且通过想象 、联想组织成渗透着接受者 心理特征 的新形
象, 过程充满了间接性。而影视艺术通过感知直接接受视 听活动
的影像 , 过程是直接具体的 。创作者将客观存在 的各种感受 、 体
验直接诉诸 于影像 和声音 ,接受者则是直接感 知到创作者的创
作状态 。
从接受方式上说 ,电视剧 的观赏是带有一定 制约性的被动 观赏 , 而文学作品则完全是 自由化的个人 主动阅读 。 电视剧通过 演员们 的出色表演 、 情节 的精心 编排 , 能够带给接受者逼 真的视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

《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围城》电视剧改编的叙事研究背景介绍:《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其中,2018年的电视剧版本备受关注,不仅在视觉效果、演员阵容上有很大提升,还对原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受到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好评。

本论文就是想从叙事的角度对这个电视剧版本进行一定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对改编策略和叙事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目标:1.探讨电视剧《围城》的改编策略,包括对原著进行了哪些改动,以及为什么做出这些改动;2.分析电视剧《围城》的叙事手法,如采用了哪些叙事手法,叙事结构是否严谨,以及是否提高了观赏度等;3.通过分析分析电视剧与原著的异同之处,探索改编对于故事情节的辅助和强化作用。

研究内容:1.《围城》电视剧改编概述2.电视剧《围城》的改编策略分析3.电视剧《围城》的叙事手法分析4.电视剧与原著的异同比较分析5.电视剧《围城》叙事策略和改编对于观众的意义研究方法:本论文将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

在文献分析法方面,将主要对电视剧《围城》的相关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结合一些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搭建起电视剧的叙事研究的理论框架。

在比较分析法方面,则主要是以原著和电视剧改编作品的比较为依据,针对电视剧版的叙事策略和改编方式进行深入的分析。

预期成果:通过对电视剧《围城》的改编和叙事进行研究,本论文将得出一系列的结论和观点,主要包括电视剧改编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对于观众的影响和意义等。

同时,本论文还将对于电视剧版《围城》的改编策略和叙事手法,提出一些具体的改进和优化建议,希望能为类似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意义。

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原著的理解程度不够 , 而在于有时影像难以将文字当中蕴含的奥妙较好地表现出来 。在电视剧《 围城》 中, 导 演所 采用 的表现 手法 极其 流 畅 , 强 有力 地 展现 了我 国 2 0世 纪 3 0年 代 的 时代 氛 围 , 并 展 现 出小 说 中情 节 和 人 物的灵魂所在。电视剧《 围城》 播出之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 也得到钱钟书先生的肯定。 在小 说 《 围城 》 中, 钱 钟 书 以高超 的 笔触 将 人 物 的性 情 剖 析 得淋 漓 尽 致 。小 说 中的语 言 和 心 理 活动 占有
[ 摘 要] 《 围城 》 是钱钟书 的代 表作 , 是现代文学史 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在 1 9 9 0年 的电视剧《 围城》 上映 。本 文从叙 事与人 物形象 两方 面对二者 进行对 比,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欣 赏者提供参考借鉴 。 [ 关键 词 ] 《 围城》 ; 小说 ; 电视剧 ; 比较 [ 中图分类号 ]1 2 0 7 . 4 2 ; J 9 0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7 6 0 2 ( 2 0 1 5 ) O 1— 0 1 9 5- 0 2
J o u na r l o f Ch a n g e h u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2 0 1 5年 1月
J a n . 2 0 1 5
小说 《 围城》 与 同名 电视剧之 比较
王 洪 生
( 江 门职业 技术 学 院 , 广东 江门 5 2 9 0 0 0 )
渐 在轮 船上 和 回到 上海 的经历 , 占了 电视 剧 一集 的篇 幅 , 主要 出现 的人 物 有 鲍小 姐 、 苏 文纨 这 两 位女 性 。 ( 2 )

喜剧与悲剧《围城》的情感对比

喜剧与悲剧《围城》的情感对比

喜剧与悲剧《围城》的情感对比《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独特的文学手法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喜剧与悲剧在人生中的情感对比。

本文将从人物关系、情节发展以及主题表达三个方面,分析《围城》中喜剧与悲剧的情感对比。

一、人物关系在《围城》中,喜剧与悲剧的情感对比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

喜剧往往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写人物之间的交往,以情感的融洽和喜悦为核心。

而悲剧则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分离,表现出强烈的痛苦和不幸。

在《围城》中,叶楚媛和沈从文的婚姻是一个明显的喜剧元素。

两人性格迥异,一个温文尔雅,一个妩媚动人。

他们互相吸引,却因为家庭、社会的压力而分离。

这种情感的描写使整个故事充满笑料和喜剧效果。

然而,《围城》中也有许多悲剧的人物关系。

比如,方鸿渐与苏小姐之间的感情纠葛。

他们彼此相爱,却因为家族利益、不同社会地位的差异,终究无法走到一起。

这种悲剧的结局给读者带来深深的伤感和思考。

二、情节发展情节发展是小说中展现喜剧与悲剧对比的重要手法。

喜剧情节往往以欢笑和愉悦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巧妙的事件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带给读者欢乐与轻松。

而悲剧情节则以痛苦和不幸为主线,通过人物的命运被压迫、挫折和破灭,唤起读者的同情和悲伤。

在《围城》中,喜剧情节体现在许多轻松愉快的描写上。

比如,小说中的一场舞会引发了许多有趣的误会和笑话,使故事更具活力和趣味。

这些喜剧情节描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和轻松。

而悲剧情节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遭遇和命运上。

方鸿渐的失败和自卑、叶楚媛的婚姻困惑,以及其他人物的不幸遭遇,都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无奈和不公。

这种悲剧情节的存在,使《围城》的故事更加深刻和动人。

三、主题表达喜剧与悲剧的情感对比在《围城》中所表达的主题也有所不同。

喜剧往往以人性的亮点和善意为主题,强调积极向上的力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而悲剧则更加注重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在《围城》中,喜剧与悲剧情感对比的主题之一是“围城”。

讲稿:解析《围城》

讲稿:解析《围城》

2103年4月复旦讲稿:赵一凡解析钱锺书《围城》初版《围城》与当年作者像开场白:这是一篇22年前的旧稿,曾在《读书》杂志1990年11、12期连载发表。

这也是一篇祝寿文字:老寿星是当年80岁的钱锺书。

钱师生于1910年11月21日。

他的夫人杨绛,比他略晚1年,生于1911年7月17日,今年102岁了。

为何我要写《围城》的书评?只因钱先生八十寿辰,政府要替老人隆重做寿,可他自己不答应,于是双方僵住了。

那时我在外文所工作,遂以学生身份,提出要写2篇讲解《围城》的文章,以帮助电视观众,了解小说中的众多典故与隐喻:这也是导演黄蜀芹(黄佐临之女)的愿望。

1990年11月21日晚,北京城里银装素裹,寒风劲吹。

下班时,几百万市民或骑车,或乘公交,赶回家看电视。

原来央视一套,当晚开播电视连续剧《围城》。

老百姓看得开心,却不知那日恰是钱锺书的生日。

《围城》各式版本黄蜀芹钱师88岁去世,迄今15年,我也62岁了。

谢谢葛兆光教授,邀我来复旦讲学。

讲什么呢?我想再讲一次《围城》。

这本书固然好看,却不好懂:其中的典故和隐喻,实在太多了。

当年我是怎样解读此书的?说实话,我是从追索典故开始,一路破解隐喻与讽喻。

我的评论发表后,观众并不买账。

面对各式追问,杨绛先生委婉说明:围城即是一种两难境地,外头的人急着进去,里面的人闹着出来。

她还说:天下大事小事,男女情感纠葛,莫过于此。

《围城》与《管锥编》,都是以管窥天、以锥测地。

换言之,它们的主题看似渺小,一无政治倾向,实则包孕丰富,以小见大,心比天高呢。

其中的Motif(主题),小至世俗婚恋,傻小子找媳妇;大则关乎现代化、中国改革,就看您怎么读啦!当年我看电视剧,兴味盎然,尤喜其中的隐喻掌故。

一如《围城》英译本毛国权导言指出:此书是学者小说(Scholarly Novel),它专对中国社会的某一类人物,作特殊的描摹分析。

因此,《围城》难进难出,堪比一座学术迷宫:那里头层峦迭嶂、径幽路险,颇似中国古书《山海经》。

对围城的评价和思考

对围城的评价和思考

对围城的评价和思考1. 《围城》啊,就像一个怪圈,把人圈在里面,想出去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比孙悟空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还难。

2. 读《围城》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满是迷宫的大森林,里面的人都在晕头转向地乱撞,像没头的苍蝇。

3. 《围城》里的婚姻就像是一双不合脚的鞋子,看着漂亮,穿上才知道那难受劲儿,每走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4. 这《围城》就像一个装满酸甜苦辣咸的大杂烩,各种滋味搅和在一起,让人尝了一口就直呼受不了,却又忍不住再尝。

5. 《围城》里的人物啊,一个个像提线木偶,被生活这个大手肆意摆弄,还都一脸无奈的滑稽模样。

6. 钱锺书的《围城》像是一面魔镜,照出了人性的各种怪相,那些人在镜子里扭捏作态,比妖怪还搞笑。

7. 《围城》好比是一个大笼子,里面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外面,却又总是被无形的栏杆给挡回来,那模样像极了饿狼看着远处的肉却吃不到。

8. 读《围城》就像坐过山车,一会儿为人物的小聪明窃喜,一会儿又为他们的愚蠢气得想撞墙,情绪就像脱缰的野马。

9. 这《围城》中的爱情啊,像泡沫一样美丽又脆弱,轻轻一碰就破了,破了之后还留下一滩黏糊糊的尴尬。

10. 《围城》像是一个装满小丑的大篷车,里面的人都在卖力地表演着自己的滑稽人生,观众看了又笑又叹。

11. 书中的人际关系像一团乱麻,想理清得比登天还难,一扯就更乱,乱得像被龙卷风席卷过的鸡窝。

12. 《围城》仿佛是一个魔法世界,里面的人被施了奇怪的魔法,总是做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决定,蠢得像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

13. 这部《围城》就像一个巨大的蜘蛛网,人们在网里挣扎,越挣扎缠得越紧,最后都成了动弹不得的可怜虫。

14. 《围城》里的人追求梦想就像追逐天边的彩虹,看着近在咫尺,跑断腿也够不着,那傻样像追着自己尾巴跑的小狗。

15. 钱锺书笔下的《围城》像是一个装满怪味豆的罐子,每颗豆子都有不同的怪味,让读者尝了一颗就忘不了那种奇特的冲击。

16. 《围城》中的职场就像一个斗兽场,人们在里面互相撕咬,还得装出一副文明的样子,就像穿着西装打架的小丑。

《围城》_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围城》_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作者:邵茹波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刊名:
电影评介
英文刊名:MOVIE REVIEW
年,卷(期):2008(13)
1.定阳从杂合视角解读译本《特洛伊的弥合》[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6)
2.李树榕影片《草原晨曲》:一位配角的创作手记[期刊论文]-电影文学2010(17)
3.江沁战争题材电视剧叙事的时空技巧——以电视剧《记忆的证明》为例[期刊论文]-现代传播2009(5)
4.丁忠伟.周靖波论电视剧叙事者现身问题[期刊论文]-现代传播2004(6)
5.唐红电视剧的精英化叙事[期刊论文]-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7)
6.朱晓娟《围城》语音超常使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影响[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8(16)
7.徐建华浏览"人生边上"的风景——评《围城》中的现代知识者形象[期刊论文]-理论界2007(10)
8.张晓琴我演春兰——浅谈角色塑造[期刊论文]-当代戏剧2009(3)
9.童蕾《围城》中修饰语与中心语超常搭配的修辞作用[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5)
10.屈立丰低幼的快乐与成年的忧伤——评《史莱克3》[期刊论文]-电影评介2008(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ypj200813034.aspx。

钱钟书的《围城》和王朔的《过把瘾...

钱钟书的《围城》和王朔的《过把瘾...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ion ofnovel Wang Anyi:”the novel is the go dtI.The first section deals with Wang Anyi’一’’S God” and” God”refers to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Section second and section third discusses the novel”the world”in two ways as well as the choice of Wang Anyi.Section fourth compares the merits a11d demerits pointed out two Wang Anyi selection biases.The fifth section deals wim”the world”the hidden danger and our pursuit of’divinity”must be.
language.
II】
The fourth chapter novel ideas.The first section discusses the overall Wang Anyi novel thought quality under the division.The second section into the fourth section discusses from the example of Wang Anyi summed up the improvement ideas of fiction quality of three kinds of methods.The fifth section deals with Wang Anyi's” theme”comparison problems.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
邵茹波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13
【摘要】从叙事和艺术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比较了电视剧<围城>与小说<围城>的异同点.在叙事上,电视剧<围城>沿袭了小说<围城>的"流浪汉体"结构;在艺术形象塑造上,方鸿渐是男主角,四个女性形象各分秋色,配角的塑造也比较到位.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邵茹波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J], 王洪生
2.一座精神堡垒两种小说形式——《小世界》与《围城》之比较 [J], 吴昌红
3.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J], 王洪生;
4.小说与电视剧《白鹿原》中的关学比较 [J], 池芳春;田富强
5.《围城》三层面说——兼评小说和电视剧 [J], 王纪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小说《围城》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王洪生
【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在1990年钱钟书八十寿辰之时,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围城》上映。

本文从叙事与人物形象两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欣赏者提供参考借鉴。

【总页数】2页(P195-196)
【作者】王洪生
【作者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529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J905
【相关文献】
1.苦难美学的不懈追求:从小说《平凡的世界》到同名电视剧
2.于正版电视剧《神
雕侠侣》和金庸同名小说之比较3.盲人英雄的救赎与被救赎--论从小说《推拿》到同名电视剧中沙复明形象的转变4.《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比较5.小说《围城》
与同名电视剧之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围城的隐喻(最新)

围城的隐喻(最新)

刚给《读书》写了篇《围城》杂感,就见到日本学者中岛长文的有趣评论。

这位《围城》的日文译者眼光敏锐,专从此书与众不同的现代主题,来反证它饱受冷遇及误会的漫长经历。

中岛发现,如今《围城》虽然流行了,却受到各式各样的待遇,以至“在北京站的书摊上混杂于武侠小说中出售”。

于是叹息:“懂事明理的知识分子大概不会作为纯然的娱乐作品而读……虽说贵国评论家的文章常常令人觉得不对镜头,又令人感到不小的不安”。

(见中岛《<围城>论》,载《钱钟书研究》第二辑)如中岛所说,“不对镜头”的例子确实存在。

就连那些知书明理的知识分子,放下《围城》接看五十集流行电视剧,恐怕也要头晕一阵,辨不清方鸿渐与王沪生了。

为此中岛引了赵辛楣的感喟:中国真厉害,天下无敌手。

话虽这么说,我却相信《围城》自有一种超越品格,不至于应合鲁迅的名言:什么东西进中国就完了,如浸入染缸而面目全非。

一路想去,我又得了几段杂感——既为了结上篇未尽之兴,也算是同中岛先生唱和吧。

尽管我有些与之相左的看法,却很赞赏他的研究态度,即希望《围城》的主旨意蕴,不要在如今的喧闹声中继续被冷落下去。

六.关于《围城》的用典。

中岛文章提及,他造访钱府时曾蒙主人赐教,得知“围城”一词最早出自《战国策》,经司马迁征引入《史记·鲁仲连传》。

文中之“城”原指赵都邯郸。

但钱先生又说,“围城”作为词语入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

中岛于是想到其它古例,如《左传》记载的“围固城”,以及蔡文姬《悲愤诗》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之句。

因为《围城》的写作正值日本侵略中国,中岛便揣度《悲愤诗》中描述的景况(“乎士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可能更符合小说的寓意。

偏偏小说自身罕有这方面的象征意味。

晤谈时钱氏也未论及《悲愤诗》一节。

苦思不得解,中岛只好认为那是先生对于“胡羌来的东夷人”特别细心地加以关照了。

我喜欢这段参禅般的对话。

钱先生手执《史记》,提醒客人别忘了《围城》与中国古典的可能联系,随即又指出索隐工作中未可貌取皮相的问题——窃以为这正是以言破言,非道说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城》:电视剧与小说之t匕较【摘要】从叙事和艺术形象的塑造两个方面比较了电视剧《围城》与小说《围城》的异同点。

在叙事上,电视剧“围城》沿袭了小说((围城》的“流浪汉体”结构;在艺术形象塑造上,方鸿渐是男主角,四个女性形象各分秋色,配角的塑造也比较到位。

【关键词1电视剧小说叙事艺术形象《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长篇小说之一。

1990年.在钱钟书先生80寿辰之时。

十集电视居Ⅱ《围城》上映。

电视剧由黄蜀芹导演,陈道明、英达、吕丽萍、葛优等人主演.1991年荣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

一、叙事大部分电视剧都远不如原著来得深厚,原因倒不是改编者不理解原文.而是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用影像语言来传达原文的奥妙。

但是.电视居蝇围城》导演手法娴熟流畅.拍摄得中规中矩,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末的时代氛围,再现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而且忠实于原作的精神和风貌.将小说的深厚充分展示了出来,受到学术界和观众广泛好评,就连钱钟书先生对这部制作也比较肯定。

在小说中。

钱先生具有俨然以上帝自居的超然和冷漠.妙语连珠.针针见血。

比喻令人称绝,活灵活现。

笑过之后频频点头,然后反省深思,人性被剖析得如此淋漓尽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说《围城》中的大量比喻是无法用视觉形象表现的,因为小说以语言和思想取胜,电视剧则只能以画面和台词取胜。

但电视居憾围城黻用了适量的画外音,将幽默的氛围营造出来.将方鸿渐的内心世界告白给观众,这样的改编还是相当成功的。

在情节上,小说《围城》采用类似于欧洲“流浪汉体”的小说写法,以人物遭遇体验为线索。

随着主人公方鸿渐由欧洲回到上海,上海而乡里.又由乡里回到上海,再从上海去内地,最后又由内地经香港回到上海的足迹,在不断变换的时空中将抗战时期各阶层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串连在一起,描写了从家庭到社会.从底层市民到位居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从大都市到乡村僻野广泛的世态人情。

小说主人公鸿渐,照杨绛先生的话说,是个“被动性主角”,一个永远寻找精神依附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在小说中,他本身没有什么大动作,他走到哪里就带出一大批人来。

作者以这些人物同方鸿渐的矛盾冲突造就方鸿渐其人,同时也通过方鸿渐的眼光、感觉去暴露这些人物的众生相。

电视剧的情节发展也同样采用了方鸿渐的经历线连接起来的板块结构,在10集篇幅中。

分为7个板块:第一部分:方鸿渐在轮船上和回到上海的经历,占用1集的篇幅(第1集)。

在这一部分.鲍小姐出场又退场,苏文纨出场。

第二部分:方鸿渐回到乡下的经历,占用了半集的篇幅(第2集前半部分)。

这一部分最精彩之处是方鸿渐在当地学校的演讲。

第三部分:方鸿渐重回上海的经历,占用了2集半的篇幅(第2集后半部分、第3、4集)。

在这一部分,唐晓芙出场又退场.赵辛楣出场追求苏文纨失败,而苏文纨追求方鸿渐也以失败告终。

第四部分:方鸿渐去三闻大学的路上的经历。

占用了2集的篇幅(第5、6集)。

在坎坷的旅途中,方鸿渐和赵辛楣再加上新出场的孙柔嘉、李梅亭、顾尔谦,每个人的性格被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也为他们后来的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部分:方鸿渐在三间大学的经历。

占用了2集半的篇幅(第7、8集、第9集前半部分)。

在这一部分,勾心斗角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涉及到的人物有高松年、李梅亭、汪处厚、刘东方、韩学愈.这些使方鸿渐不胜其烦:爱情纠葛也在继续发展.范小姐追求赵辛楣.赵辛楣追求汪夫人,陆子谦追求孙柔嘉.孙柔嘉追求方鸿渐。

最终。

赵辛楣离去.方鸿渐和孙柔嘉也双双离去。

第六部分:鸿渐在香港的经历.占用了半集的篇幅(第9集后半部分)。

在这一部分。

鸿渐和孙柔嘉结婚.赵辛楣和苏文纨又一阳研I:主兰l兰±士1次粉墨登场并退场。

第七部分:方鸿渐再次回到上海的经历,占用了1集的篇幅(第10集)。

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方鸿渐充满火药味的婚后生活。

二、艺术形象的塑造电视居暇围城》的演员阵容实力强大,演技精良.演员与角色。

除了形似更神似.天衣无缝,天作之合。

是书写活了人。

也是人演活了书。

(一)陈道明饰演的方鸿渐方鸿渐无疑是《围城》中的男一号。

他是特定时代中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畸形儿”,出身于封建绅士家庭.又在留洋过程中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

虚浮、懦弱、优柔寡断、得过且过是他性格的重要方面。

但他又有些小聪明:买假文凭.对方报价五百美元。

而他只用了三十美元:相亲后帮助朋友赵辛楣摆脱范小姐,又让人看不出破绽。

与老奸巨滑的高松年、厚颜无耻的韩学愈、痞气十足的李梅亭和奴颜婢膝的顾尔谦等丑类们相比,方鸿渐毕竟还有一些羞耻心、正义感。

因此,正直、清高、有廉耻、通情理是方鸿渐性格的另一个侧面。

方鸿渐在生活中处处碰壁,孤立被动,他正直、清高、不善变通的性格应该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总之,方鸿渐虽有小聪明,却不圆滑:虽无用。

却还算可爱。

陈道明表演功力深厚、自然,留有余地而让人回味。

再加上方鸿渐这个角色和陈道明本人性格+分接近,不容易跳出来,因此他能将小说中人物和电视剧人物融为一体,将方鸿渐的心理和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那种酸腐气表现得惟妙惟肖,将方鸿渐的无能和懦弱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四个女性形象如果有人问《围城》的女一号是谁?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

前面讲过,《围城》的叙事采取的是“流浪汉体”结构,随着鸿渐的行程。

四个女性分别在不同的时期出现,然后在下一个时期消失.分不清到底谁是真正的主角。

《围城:》白勺四个女性形象各具特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意蕴.组成了中国现代自由女性的群像。

1、盖丽丽饰演的鲍小姐在回国的轮船上.方鸿渐与已有了未婚夫的鲍小姐惺惺相惜.发生了一夜情。

然而,鲍小姐对方鸿渐的感情只是旅途寂寞的一种解脱.随着目的地的迫近.她对方鸿渐的热情很快消逝。

她的冷漠、绝情使初尝人生禁果的方鸿渐伤心、惆怅.他感到一种被无情女人所玩弄、抛弃的愤怒。

风流放荡、只贪情欲的鲍小姐是留学生中的怪胎,在她的身上“中国国体”已经荡然无存。

而成了西方纵欲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的集成。

轮船上为鲍小姐这样的人所诱惑.可见方鸿渐纨绔子弟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品格。

2、李媛媛饰演的苏文纨苏文纨是以稳重端庄的淑女形象出场的。

面对苏文纨的暗示和献媚。

方鸿渐显得十分的迟钝和冷漠.她对苏文纨有的只是敬畏,而没有丝毫的爱的兴致和情趣。

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苏文纨的“外衣”层层剥落,暴露出来的却是一颗庸俗不堪、冷酷残忍、充满嫉妒心和占有欲的丑恶灵魂。

她把爱情当宠物玩耍,常常在方鸿渐、赵辛楣之间制造猜疑、妒嫉和仇恨。

看着赵辛楣和方鸿渐争风吃醋,她在旁边不亦乐乎。

当方鸿渐宣布另有所爱时.她很快由爱的极端走向恨的终点,以中伤诋毁等手段进行报复,后来又示威似地闪电结婚。

她对自身可以说了解甚少。

不然的话.她何以迅速下嫁自己并不爱的脑满肠肥的诗人曹元朗呢?不到一年,挟公走私、倒卖外汇等等便悉数精通。

苏文纨似乎是“中体西用”社会文化氛围的具体体现。

她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实际上她的身上少了一点中国大家闺秀式的温柔敦厚,更多的沾染上了巴黎上流社会社交圈中贵妇人矜持自负、卖弄风情与盛气凌人的习气。

3、史兰芽饰演的唐晓芙唐晓芙是高洁完美女性的化身.她出污泥而不染.具有独立不羁的风格。

正是这些可贵之处.使她的出现不同凡响,给观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唐晓芙不仅仅是方鸿渐的恋人.也是他所追求的人生理想的象征。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总是遥远的,犹如镜中月、水中花.可望难即。

他追求具有自然之美的唐晓芙。

因而得罪了满身俗气的苏文纨.结果中了苏文纨的离间计。

唐晓芙是鸿渐唯一爱过的女人,她既不像无心无肺的鲍小姐,也不像博学多闻的留洋博士苏文纨.更不像工于心计的孙柔嘉,她有独特的个性,一双灵活温柔的眼睛令人望而生“醉”.这种女人实在稀少。

但是.她又是一个未见世面、单纯幼稚的女孩子。

天真与纯情是唐晓芙性格中美好的一面.但同时也导致她的幼稚与缺乏独立见识.过于自尊、固执.最后竟然意气用事无情地宣布与方鸿渐绝交。

4、吕丽萍饰演的孙柔嘉在与方鸿渐有关的四个女性中,孙柔嘉出现得最晚.占用的篇幅却最大,《围城》后半部分的篇幅全被她占用。

她也是惟一一个与方鸿渐走进婚姻“围城”的女性。

在去三闻大学的路上.孙柔嘉显得十分懂事也十分温顺。

与苏文纨相比,这位大学毕业生显的朴素、平凡。

尤其在方鸿渐面前,她显示出足够的天真(当然无法与唐晓芙相比)。

而自以为年长一辈,又有世事经验的方鸿渐不忍心看孙柔嘉一个女孩孤身在外.无依无靠.才给了她一点关心。

然而。

这一念温柔。

已经播下了情种。

在三间大学,如果不是陆子潇的插足,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关系也许只能保持同事关系而已:如果不是陆子潇和李梅亭突然出现,孙柔嘉也许不会乘机伸手拉方鸿渐的右臂:如果不是陆、李二人大惊小怪,方鸿渐也不会当场宣布与孙柔嘉订婚。

这样的结果,其实孙柔嘉早有预谋。

方鸿渐迫于陆子潇这类小人的作弄。

终于身不由己地跌进了孙柔嘉苦心经营的温柔陷阱。

这套手法比起苏文纨当时的手段似乎技高一筹,因为孙柔嘉给人以温柔质朴,平易近人,苏文纨却矫揉造作.自以为是。

前者更能迷惑人。

婚后的柔嘉虽不乏女性的温柔体贴,但是更多地暴露出来的是敏感、多疑与嫉妒.常常无事生非,利用方鸿渐的迁就、宽容管辖丈夫.使之驯服就范。

平心而论,这四个女性中.她对方鸿渐的爱是最深的,因此才由“爱”而生“妒”.并且导致任性与乖张。

她并不想失去方鸿渐.只希望控制他.改造他.使之威为理想的丈夫。

但是.孙柔嘉的精神世界非常狭隘.除了自己以及和自己有利害关系的事,没有什么能引起她的兴趣和关心:方鸿渐虽说不上自觉地关怀人类的命运.毕竟还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他人.除开家庭还有社会。

方鸿渐那种根深蒂固的超现实的理想主义的个性使得世俗气或者说注重现实生活的孙柔嘉十分反感,双方没有共同的精神生活.从而引起了双方感情的日渐分离。

这种夫妻间的恩恩怨怨.一旦有上一代人的介入.情况就更加恶化。

加上职业的难寻、事业的失败使得小夫妻之间的矛盾;中突逐渐复杂、尖锐化。

孙柔嘉越来越计较方鸿渐的能力与资格.不能容忍他那种无力改变自己的懦弱性格。

鸿渐也越来越讨厌孙柔嘉的势利与俗气。

再也没有力量与耐心去承受陌研I生壬I!£士I夫妻问、家庭问相互怨恨而造成的精神负担。

孙柔嘉的女性的自尊和专横与方鸿渐的大少爷的执拗和倔强相碰撞.终于造成感情错位、夫妻反目。

他们虽然进入了婚姻这座城堡.但与之同时也套上了精神枷锁。

为精神“城堡”而困扰。

在电视居Ⅱ《围城》中.女性角色众多且争奇斗艳.孙柔嘉是个极难把握的角色,她有学生气也有市民气.有小女人的可爱也有小女人的算计,和市民比她多了些知识,和书生比她多了些庸俗。

这些细微的特征.吕丽萍信手演来.丝丝入扣.分寸感把握得极好。

(三)配角的塑造电视剧《围城潍能可贵的是,连所有的配角都表演得无比的出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