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大自然的语言》优秀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作为一本优秀的学案,《大自然的语言》在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本学案展现了大自然中丰富的语言,同时也向学生提供了探索大自然的机会。
以下是我对这本学案的一些看法。
首先,这本学案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
通过数字采集,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不同生物的习性、特点和分布情况,了解我们生态环境中的各种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让他们走进大自然,感知大自然的语言。
其次,这本学案还是一本“知识库”。
它包括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生物的分类、遗传规律、生态平衡等。
这些知识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开阔视野,启迪思想,提升科学素养。
此外,学案中还植入了大量的科学史和实践案例,使学习更加具有趣味性和考究性。
最后,这本学案还具有很强的合作性和互动性。
学案中设有小组合作、课堂活动和互动教学等环节,让学生们在交流合作中学会心灵沟通和合作精神。
这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总体评价方面,我认为这本学案是具有很高价值的。
它呈现了自然界的绚丽,解析了生命的奥妙,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升了他们的学科素养。
这也符合现代生命科学教学的理念,倡导学生立足现实、打破界限、开拓创新。
当然,这本学案也有其不足之处。
例如,它缺乏一些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图像、视频等;学案的安排在某些环节上存在的冗杂和重复等。
不过,在总体来看,这些小小的不足不影响学案本身的重大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是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一本优秀学案。
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生命的多彩和丰富,深入理解自然界中的奥秘和规律。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案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观察力、动手实验能力等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应该通过学案来鼓励中学生进一步探索自己的内心,认识自己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学科学习中收获愉悦和风险综上所述,我认为“大自然的语言”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学案,它不仅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还具有趣味性和深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萌发、次第、翩然、孕育”四个双音节词,掌握它们的词义;积累“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周而复始、草长莺飞”五个短语,并学会运用。
2.了解物候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筛选主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意;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局部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说明的技巧。
一、导语设计语言,“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同时,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不能没有一个信息来源“的语言”。
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的语言”的说明文《的语言》。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多媒体显示一年四季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风景。
声屏显示课文朗读。
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教师提示需要积累的词语。
翩然(piān)孕育(yùn)簌簌(sù)载途(zi)连翘(qiáo) 萌生(méng)农谚(yàn)纬度(wi)悬殊(xuán shū)侵害(qīn)竺可桢(zhú zhēn)草长莺飞(yīng)销声匿迹(nì)多音字:载zi (登载)(转载)(一年半载)zài (载重)(载人)翘qiáo (连翘)qiào (翘起来)3.学生读课文两遍,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以及这些声音背后的意义。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同时,课文也教育学生要珍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对自然界的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
此外,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相关术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掌握。
2.难点:专业术语的理解,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入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景象。
2.教材:准备课文文本,以便学生阅读。
3.视频:搜集相关大自然声音的视频资料,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生物的声音。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总结大自然声音的意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科普说明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加强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整合;强化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写作作品;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感悟自然之美,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如节气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节气、物候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理解大自然语言中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特点;掌握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如节气、物候等概念;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大自然来理解其语言;结合课文内容,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节课将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举例:分析课文开头、中间、结尾各部分的作用,以及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
(3)修辞手法运用:使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这些手法在描述自然现象中的表达效果。
举例:分析课文中“春风拂面”、“夏雨润物”等句子,阐述比喻、拟人手法在描绘自然现象时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大自然的语言》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品味本文简洁,准确,生动,科学的语言。
2、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
3、掌握说明文的几种说明顺序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趣【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课前准备】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农谚。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人类用语言来交流,那么大自然呢?它也有语言吗?欣赏图片1 欣赏图片2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现象在告诉人们什么?同学们以上说的都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都能发现。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了解的大自然语言。
像这些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现象,古代的劳动人们称为“物候现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她们的语言。
二、学生介绍竺可桢,教师补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
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
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及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 学会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4) 了解大自然其他的声音,仿照诗歌写一段。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引导,迁移学法,理解诗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的习惯。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2.了解大自然其他的声音,仿照诗歌写一段。
【难点】1.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2.了解大自然其他的声音,仿照诗歌写一段。
【课时计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1.导入:不仅仅我们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幅图(ppt出示图片)。
大自然的语言很奇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好吗?先齐读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个句子。
3.出示生字词,开火车形式抽读,其他同学跟读。
4.全班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理解课文内容(一) 初步理解1.思考哪些小节在具体写大自然的语言。
(指名反馈:2——8小节在具体写大自然的语言)2.出示表格ppt,默读课文横线划出大自然的语言,和她告诉我们的奥秘。
(指名反馈)3.大自然虽然没说话,但却告诉我们这么多奥秘,用书上得一个词来形容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反馈:板书妙不可言)。
理解这个词语(指名反馈,并造句)。
(二)深入分析1.如此的妙不可言,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体会吧,自由读2到8小节,并且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两遍。
2.指名反馈,自己最喜欢的大自然的语言,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
喜欢的一起读。
(第二小节朗读的语气,强调“准”字。
)3.找一找,哪一个小节和第二小节的的结构相像?(指名反馈)(提示:句子的形式,和都是在告诉我们天气)。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精选14篇)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篇1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基本语言特征,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小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征。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
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次dì翩然xiāo 声nì迹风雪载.途Shuāi 草连天连翘.农谚.草长yīng 飞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第一自然段按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变化?正因四季变化具备特点奠定了它成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②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③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⑤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以上五题||,注意熟读课文||,概括提炼相关信息】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把文题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好不好?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5《大自然的语言》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声音和语言来理解大自然的奥秘。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和科学的课文,对大自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关于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增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学生对大自然声音和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2.难点: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语言。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声音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语言,如鸟鸣、兽叫、风吹雨打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声音和语言,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语言形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括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大自然中各种语言形式的学习,以及相关语文知识的运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中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与理解,包括课文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大自然中的语言形式3.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语言形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2 教学内容: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形式,如动物的语言、植物的语言、自然现象的语言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展示各种大自然语言的案例,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各种语言形式的特点。
第四章:相关语文知识的学习与运用4.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与大自然语言相关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与大自然语言相关的语文知识,如成语、俗语、诗歌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小组讨论法,教师讲解相关语文知识,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2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次课程相关的内容,如阅读其他关于大自然语言的文章,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下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目标: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2、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起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学习重点:1、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提高语言概括能力,理清文章说明顺序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课前导学案设计导学语:同学们,词典上说,“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既然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那么,竺可桢为什么写了一篇文章叫《大自然的语言》,莫非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也有它们的语言?今天,我们就跟随竺可桢一起走进大自然,一探究竟。
1、阅读材料,了解作者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
他一生在气象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本文是根据《科学大众》1963年第一期竺可桢的《一门丰产的学科——物候学》一文改写的。
目的在于普及物候知识,帮助困难时期的农业生产,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并完成字词练习次dì翩然xiāo 声nì迹风雪载.途Shuāi 草连天连翘.农谚.草长yīng 飞3、默读课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第一自然段按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变化?正因四季变化具备特点奠定了它成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②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③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④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这几个因素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⑤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提示:以上五题,注意熟读课文,概括提炼相关信息】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把文题改为本文的说明对象好不好?为什么。
⑦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⑧本文主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以及这些声音背后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声音特点,以及如何去倾听和理解这些声音。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生物的智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大自然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声音的认知可能较为有限,对于如何去倾听和理解这些声音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声音特点,学会如何去倾听和理解这些声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倾听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了解大自然中各种生物的声音特点,学会如何去倾听和理解这些声音。
2.突破策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倾听和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各种大自然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倾听和分析声音。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大自然声音的素材,如音频、视频等。
2.准备一些关于大自然生物的图片,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3.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或视频素材,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动物的叫声等。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语言,引发他们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大自然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优质课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我国已故的著名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写的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课本将它编排在说明单元,一个首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巩固。
根据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事理、分析推理方法”目的,确定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见后)。
力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激趣。
◆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进行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工业生产等的重要意义。
把握课文的内容;2. 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和作用;3.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5. 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课前准备观看有关于物候现象的图片,对文章提及的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不同节气观察到的自然变化,可以联系一些古代诗词和诗歌意象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
有一位老爷爷就喜欢观察大自然,每天早上都去观察,并且认真记录。
他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了我国的气象事业,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大自然的语言》,看一看大自然告诉了竺爷爷什么?竺爷爷又想告诉我们什么?(二)整体感知。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对说明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写的是什么?生听,思考回答。
(物候-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三)明确目标。
1. 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2. 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4. 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的顺序。
刚才大家已经明确本文介绍的是物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用五分钟速读课文,看一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的?方法指导:①抓住关键字词与句子②注意暗示性的词语③理解段落之间的衔接(五)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物候学问,丰富科学学问。
2.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特点,增加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学习重难点】(一)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挨次,体会说明的条理性,学会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精确严谨、生动美丽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二)难点1.理清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挨次,并探究这样支配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学习流程】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竺可桢()萌发()翩然()孕育()销声匿迹()风雪载途()簌簌()草长莺飞()周而复始()衰草连天()2、了解3、思索下面问题,理清全文思路。
划分段落层次(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是按什么挨次写的?(4)讨论物候学有什么意义?4、整体感知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体裁)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讨论的然后以详细事例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性,接着谈打算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终说明物候学对的重要意义。
5、相关学问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学问。
6、理清文章的说明挨次,探究说明的技巧。
(1)本文按什么挨次说明?(2)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3)用了那些说明方法?找出语句说明。
7、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作用。
(1)杏花开了,就似乎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似乎在示意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头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依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叨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精彩开篇词】同学们,我们已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都分别描写了小草。
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
从绿绿的小草中我们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的小草中我们知道冬天已经降临了,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
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我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1.速读课文,筛选、概括、整理出本课介绍的物候知识。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品味本文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语)。
我们人类通过语言输出信息,获取信息,服务于学习、工作、生活,人类社会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大自然也有“语言”吗?它告诉我们人类什么?有什么意义?——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文中生字词。
竺.可桢.(zhúzhēn)载.途(zài)簌簌.(sù)销声匿.迹(nì) 候.鸟(hòu) 经.度(jīng)纬.度(wěi) 草长莺.飞(yīng) 草木荣枯.(kū)2.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文中指生长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阿公阿婆,割麦割禾:这里是模拟布谷鸟的叫声,编出来的农谚。
禾,这里指稻秧。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教学班级: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筛选课文主要信息,学习写读书摘要。
2、了解一些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
3、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物候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顺序,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新吐绿芽的柳枝、亭亭玉立的荷花、翻飞如火的枫叶、傲雪独开的梅花)同学们,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特的语言更是魅力无穷。
芍药低垂,那是在吟颂着生命的轮回;候鸟迁飞,那是在诠释着四季的唯美,所有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子燕翩舞、落叶翻飞,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有关物候知识的科普文章:《大自然的语言》(板题)
教师简单介绍:作者是竺可桢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二、出示学习任务: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有四个:
1、感知一篇摘一摘(内容要点)
2、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
3、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4、仿写一段练一练(表达能力)三、感知一篇摘一摘
首先,我们来进入第一个环节:
1、积累字词(指名学生读自己积累的字词;然后教师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齐读)出示:
2、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我们知道课文是一篇讲述物候知识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所提示的问题,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哪些物候知识的主要信息?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提取的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内容要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物候知识,只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性词句,我们理解起来就会方便、快捷和准确。
)
小结:文章首先通过描绘四季变化引出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然后说明物候观测与农业的重要关系;
接着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重要意义。
(随机板书:物候、关系、因素、意义) 2、出示“摘录卡”
小结:作者从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写起,告诉我们有关物候的一系列知识,让我们知道每一片叶落,每一朵花开,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画好板书:一片叶子)作者是怎样把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的学习。
四、选读一段理一理(说明顺序)自读文章6-10小节,议一议: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2、综观全文,文章按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
小结: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此外,前三者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
这样使文章条理清晰。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以人们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序)
由现象到本质:四季不同景观物候现象与农业的关系物候知识物候学由主到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
由影响程度的大到小: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由空间到时间:纬度、经度、高下古今(3)借助图片,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
(出示图片)(4)抛砖引玉,《大林寺桃花》
出示诗歌内容,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意。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提问: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哪个因素?最能说明这种影响的是哪句话?(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交流: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中包含着物候知识?你搜集的农谚有哪些?
小结:正如作者所说:每一片叶落,每一朵花开,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同学们,让我们用心来聆听大自然写在这青山绿水之间摇曳多姿的语言吧,读一读四季美景,听一听四季虫鸣,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第三个环节。
五、精读一节品一品(生动语言) 1、配乐朗读第一段。
听读第一节,你听到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你读懂了什么?用“我听到了,读懂了”说一句话。
2、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语句,试说明理由。
3、这一节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活动:品点美词、美句、美段六、仿写一段,练一练
师:从作者生动的描绘中,我们知道无论是春日的桃红柳绿还是冬夜的冰天封地,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这些奇妙的语言吧。
例: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太阳亮亮,午后的雷声作响,告知了天气的语言。
鲜艳的花儿,枯萎的落叶,告知了季节的语言。
蚂蚁的勤奋工作,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每天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告知了天气的语言。
,,告知了季节的语言。
,,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参考: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晚上的风冷呼呼,天空的云黑漆漆,诉说着天气的语言。
蓝色的天空,变红的小花,诉说着季节的语言。
蝉的音乐变好听,蝴蝶的翅膀变颜色,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超大豪雨,天空的闪电打雷,告知了天气的语
言。
橘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告知了季节的语言。
甲虫的擂台大赛,蜜蜂的嗡嗡叫声,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晴空里,天空的艳阳高照,告知了天气的语言。
银色的大地,凋零的枯树,告知了季节的语言。
蝴蝶的展翅飞舞,黃莺的出谷清唱,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白天的天空晴朗,夜晚的星光点点,告知了天气的语言。
樹上的花朵,变黃的种子,告知了季节的语言。
麻雀在它的窝生蛋,蟋蟀在夜晚不停的唱歌,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奇妙!
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秋天的落叶片片,春天的百花盛开,告知了天气的语言。
炎热的太阳,闪亮的星星,诉说着时间的流失。
蜜蜂的轻点水面,小鸟的高声歌唱,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到了物候和物候学的有关知识,还学到了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科学家那种严谨的工作作风。
如果我们像作者一样留心身边的每一片叶,每一朵花,也许来年春天悄然而至的时候,你能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乡的迎春花将在何时绽放它的花蕾,这算是《大自然的语言》送给我们的丰厚礼物吧。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八、作业设计
1、以“摘录卡”的形式摘录本文的有关内容,如说明方法、农谚、包含物候知识的古诗等。
2、背诵第一段,仿第一段写四季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