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混凝土灌注质量控制

合集下载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1、施工前应对砂、石子、钢材、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按国家及省现行标准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复验合格的原材料才允许投入使用。

2、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

1)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础施工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査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2)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

3、对成孔的桩位、桩长、桩径、垂直度、旋喷压力、钢筋笼安放位置及钢筋笼施工质量进行检査,并填写相应的质量检查记录;。

4、下插钢筋笼施工1)下插曲钢筋笼时采用汽车吊将振动锺吊起挖机及人工配合插出钢筋笼内,然后汽车吊一并将钢筋笼吊起(起吊过程中钢筋笼有变形或箍筋位移的立即用人工修整到位),等砼灌注钻机移开后立即开始插笼,减少时间差,减小插笼难度。

2)长螺旋钻机成孔、灌注混凝土至地面后,及时用挖机清理钻机叶片带到地表面上的土方至不影响同一天要施工的桩位外及时用汽车外运至场外弃倒。

清理土方时应注意保护已灌注的混凝土,不得对其进行拢动或将土体掉入桩头内。

3)钢筋笼较长时(大于20米),下插钢筋笼必须进行双向垂直度观察,使用双向线垂成垂直角布置,发现垂直度偏差过大及时通知操作手停机纠正,下笼作业人员应扶正钢筋笼对准已灌注完成的桩位。

4)下笼过程中必须先使用振动锤及钢筋笼自重压入,压至无法压入时再启动振动锤,防止由振动锤振动导致的钢筋笼偏移,插入速度宜控制在1.2~1.5m/min。

5)钢筋笼下插到设计标高后关闭振动锤电源,取下起吊钢筋笼钢丝绳(振动锤不取),用汽车吊把钢管和振动锤提出孔外,提出过程中开启振动锤,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

6)为了保护桩头的密实性,可以用常用插入式振动棒对桩头2米范围进行复振。

5、施工完成,移至下一颗桩按上述方法施工。

成型的桩进行自然养护7天后进行桩间土开挖和人工破除桩头超灌混凝土。

6、成桩后应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对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检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及抗渗)。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巧与质量控制要点详解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巧与质量控制要点详解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巧与质量控制要点详解灌注桩作为一种常用的基础施工方式,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技巧和质量控制要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析灌注桩施工的各个环节,并提供相应的技巧和要点,以确保施工质量。

一、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立砼搅拌站调配混凝土、现场模板安装、桩基开挖、钢筋预埋、灌注桩施工、围护墙施工和质量验收等环节。

1. 立砼搅拌站调配混凝土在灌注桩施工前,需要提前与搅拌站预约混凝土的供应,确保施工现场的连续供料。

在调配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2. 现场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现场搭建模板,包括主桩和辅助桩的设置。

模板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考虑到桩身的纵向和横向拉挤力,模板的支撑和加固措施要得当。

3. 桩基开挖开始进行桩基的开挖,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的深度和直径。

开挖时要注意保持挖土面的竖直性和光滑性,避免桩孔变形或土体塌方。

4. 钢筋预埋在进行桩基灌注前,需要事先将钢筋预埋于桩孔中。

钢筋的数量、直径和布置要符合设计规范,保证桩的抗拉和抗弯能力。

5. 灌注桩施工灌注桩施工时,先进行搅拌站兑水搅拌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后,通过输送泵将混凝土顺序灌入桩孔。

灌注过程中要控制灌注速度,避免混凝土侧渗和堆积产生空洞。

6. 围护墙施工在灌注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围护墙的施工。

围护墙的材料和结构要满足设计要求,确保灌注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7. 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对灌注桩进行质量验收。

验收过程包括对施工过程的记录、检查桩身表面质量、测量桩身直径和深度等,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二、施工技巧与质量控制要点1. 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在调配混凝土时,应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合适的配合比。

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抗渗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提高桩体的整体性能。

2. 模板的稳固可靠在模板安装过程中,要确保模板的稳固可靠。

加强模板的支撑和加固措施,防止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塌方或模板脱落的情况。

桩基混凝土质量控制

桩基混凝土质量控制

桩基混凝土质量控制桩基工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桩基混凝土质量控制则是确保桩基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可以保证桩基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同时也可以避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的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

因此,对桩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视是至关重要的。

一、原材料选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从原材料的选用开始。

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是水泥、砂、石子和水。

这些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

选择优质的水泥和集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基础。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砂、石子应干净无杂质,并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此外,混凝土拌合物中的水应采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二、掺合料的应用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通常会加入一定比例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等。

掺合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能,但在使用时需控制掺合料的掺量和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对掺合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避免由于掺合料质量不达标而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

三、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性能的重要因素。

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在桩基混凝土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满足工程需要。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渗性能、耐久性等因素,避免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而导致混凝土质量问题。

四、施工过程控制在桩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的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

在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环节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参数,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搅拌站的操作应规范,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均匀度等方面需符合规范要求。

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混凝土漏浆、分层等问题,确保混凝土质量稳定。

浇筑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避免产生气孔、坍塌等质量问题。

养护过程中,需注意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五、质量检测与验收桩基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束后,需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测和验收。

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

混凝⼟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措施2019-05-29摘要:混凝⼟灌注桩是近年来应⽤较为⼴泛的⼀种新型桩基类型,但在应⽤过程中存在⼀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到建筑⼯程的施⼯。

为此,本⽂通过阐述混凝⼟灌注桩常见的质量问题,探讨了灌注桩施⼯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些合理有效的防治⽅法,旨在提⾼混凝⼟灌注桩施⼯质量,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灌注桩;质量问题;控制措施;处理⽅法中图分类号:F253.3 ⽂献标识码:A ⽂章编号: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型的施⼯⼯艺技术逐渐应⽤于城市建筑⼯程当中,对促进城市建筑⾏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

混凝⼟灌注桩是⼀种新型的桩基形式,具有施⼯⽅便、⼯艺技术简单、单桩承载⼒⾼和适应性⼴等优点,⽬前⼴泛应⽤于城市密集区域的建筑⼯程建设中。

但是,混凝⼟灌注桩施⼯是⼀项较为隐蔽的⼯程,在施⼯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钢筋笼上浮、桩⾝缩颈和断桩等质量事故,影响到建筑⼯程的施⼯周期及投资成本,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因此,施⼯单位必须严格控制好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作,制定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最⼤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发⽣。

1 混凝⼟灌注桩常见质量缺陷及形成原因1.1 缩颈缩颈是在钻孔施⼯过程中由于钻锥磨损或焊补不及时,或地层中遇到膨胀的软⼟、粘⼟泥岩等,产⽣缩孔现象,致使钢筋笼下不去。

1.2 桩底沉渣量过⼤桩底沉渣量过⼤⼀般是因为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净,或没有进⾏⼆次清孔。

1.3 桩⾝混凝⼟强度不⾜混凝⼟遭受孔内⽔的危害,会引起砂浆变稀、砂⽯下沉,严重破坏桩⾝混凝⼟强度。

1.4 钢筋笼上浮钢筋笼上浮的原因有两个。

若在混凝⼟灌注⾄钢筋笼下时提升导管,当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1m左右时,由于灌注的混凝⼟⾃导管流出后冲击⼒较⼤,会推动钢筋笼上浮。

混凝⼟灌注导管埋深较⼤时,其上层混凝⼟因浇注时间较长,已近初凝,表⾯形成硬壳,混凝⼟与钢筋笼有⼀定的握裹⼒,若此时导管底端未及时提到钢筋笼底部以上,则混凝⼟在导管流出后将以⼀定的速度向上顶升,同时也会带动钢筋笼上移。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一、编制依据1、施工图及设计文件;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二、技术要求1、灌注桩采用C30混凝土;2、保护层采用C30圆形砂浆垫块定位。

每隔2米设置一组,每组4个,匀设于加劲箍四周靠上或靠下20厘米位置;3、钢筋电弧焊所用焊条应符合下表规定:钢筋电弧焊焊条型号三、各分项工程质量控制要点1、钻孔前的准备工作①场地平整:施工前应清除杂物将场地进行平整,若遇软基应进行处理后方可将钻机就位。

②泥浆制作:开孔时使用的泥浆用优质粘土制作,当钻孔至粘土层时可用原土造浆。

泥浆比重的控制:在一般地层采用1.05-1.20,在松散易坍的软土地层采用1.2-1.40,泥浆粘度在一般地层为16-22秒;在松散易坍地层为22-30秒。

泥浆含砂率不大于4%,胶体率不小于95%。

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并根据地质情况及时调整。

③护筒埋设:护筒采用钢制作,应坚实、不漏水,护筒长度不宜小于2m。

当使用旋转钻时,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cm;使用冲击钻时,护筒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40cm。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地面30cm,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的要求。

当采用反循环回转方法钻孔时,护筒顶面应高出地下水位2.0m以上;采用正循环回转方法钻孔时,护筒顶面的泥浆溢出口底边,当地质良好,不易坍孔时,宜高出地下水位1.0m~1.5m以上,当地质不良、容易坍孔时,应高出地下水位1.5m~2.0m;采用其他方法钻孔时,护筒顶面宜高出地下水位1.5m~2.0m。

护筒埋设深度: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得小于1m;对于砂性土埋深不得小于2m;当表面土层松软时,护筒应埋入密实土层中0.5m以下。

护筒埋设是钻孔施工的首道工序,护筒平面位置与竖直度准确与否,护筒周围和护筒底脚是否紧密、不透水等均对成孔和成桩的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埋设时,护筒中心轴线应对正测量标志的桩位中心,其偏差不得大于5cm,并严格保护护筒的竖直位置,护筒倾斜度宜为1%。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引言灌注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支护方式,通过注入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来增加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灌注桩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

本文将介绍灌注桩质量保证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常用的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的重要性灌注桩作为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灌注桩质量不达标,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1.桩身破坏:如果灌注桩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可能会导致桩身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破坏,从而影响桩的承载能力。

2.桩桩间差异:灌注桩的质量差异可能导致各桩之间的承载能力不一致,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稳定性。

3.地基沉陷:如果灌注桩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桩身不牢固,从而增加地基沉陷的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土木工程的安全可靠,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是灌注桩的主要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灌注桩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措施:1.水泥:选用标准合格的水泥,并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同时,严格控制水泥的储存条件,避免水泥吸潮或结块。

2.骨料:选用优质的骨料,保证其坚硬度和颗粒大小符合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对骨料进行筛分和清洗,确保其质量。

3.混凝土掺合料:如果需要使用混凝土掺合料,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并按照规定的掺合比例进行投入。

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也是保证桩质量的关键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1.现场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和试验,了解地质情况和桩基设计要求。

同时,组织好施工人员,确保他们熟悉施工方案和操作规程。

2.钻孔施工:钻孔是灌注桩施工的第一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桩的承载能力。

应按照设计要求选用合适的钻机和钻头,并控制好钻孔的直径和深度。

3.注浆施工:注浆是灌注桩施工的关键环节,用于填充钻孔和巩固桩体。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控制措施(1)成孔质量的控制成孔是混凝土灌注桩施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质量如控制得不好,则可能会发生塌孔、缩径、桩孔偏斜等,还将直接影响桩身质量和造成桩承载力下降。

因此,在成孔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开钻前应注意的事项开钻前,在护筒内多加一些粘土。

地表土层松疏时,还要混和加入一定数量的小片石,然后注入泥浆和清水,借助钻斗的冲击把泥膏、石块挤向孔壁,以加固护筒角。

为防止振动使邻孔坍塌或影响邻孔已灌注混凝土的凝固,必须等邻孔混凝土灌注完毕并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方可开始钻孔。

②采取隔孔施工程序钻孔混凝土灌注桩采用的是先成孔,然后在孔内成桩,周围土移向桩身土体对桩产生动压力,尤其是在成桩初始,桩身混凝土的强度很低,且混凝土灌注桩的成孔是依靠泥浆来平衡的,故采取较适应的桩距对防止坍孔和缩径是一项稳妥的技术措施。

本工程钻孔桩之间最近距离只有3.9米,因此采用隔桩钻孔的方法进行钻孔桩施工。

保证相邻施工桩间距在5米及3d(钻孔桩直径)以上。

③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确保桩身成孔垂直精度是灌注桩顺利施工的一个重要条件,否则钢筋笼和导管将无法沉放。

为了保证成孔垂直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扩大桩基支承面积使桩基稳固,经常校核钻架及钻杆的垂直度等措施,并于成孔后下探孔器作孔径、孔壁斜度的测试。

④确保桩位、桩顶标高和成孔深度在护筒定位后及时复核护筒的位置,严格控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并认真检查回填土是否密实,以防钻孔过程中发生漏浆的现象。

在施工过程中自然地坪的标高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准确地控制钻孔深度,在桩架就位后及时复核底梁的水平和钻杆的总长度并作好记录,以便在成孔后根据钻杆在钻机上的留出长度来校验成孔达到深度。

虽然钻杆到达的深度已反映了成孔深度,但是如在第一次清孔时泥浆比重控制不当,或在提钻具时碰撞了孔壁,就可能会发生坍孔、沉渣过厚等现象,这将给第二次清孔带来很大的困难,有的甚至通过第二次清孔也无法清除坍落的沉渣。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控制要点1.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进行,准备好导管拆卸机具,缩短拆除导管的时间间隔,防止塌孔。

2、开始灌注时,碎面高度将至钢筋笼底部时要放慢灌注速度,当孔内混凝土顶面距钢筋笼底部Im时,混凝土灌注速度应控制在0.2m/min左右,并仔细量测硅表面高度,以防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钢筋笼底口4m以上时,提升、拆除导管,使混凝土灌注导管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2m以上,恢复0.5m∕min左右的正常灌注速度。

3、灌注水下碎时,应及时探测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口的深度,以控制导管埋深。

如探测不准确,易造成导管提漏,发生断桩,或导管埋深太多,不容易提升导管。

因此,灌注水下混凝土中,测深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由责任心强的人来操作。

目前测深多用重锤法,重锤的形状是锥形,底面直径不小于IOcm,重量不小于5kg o用绳系锤吊入孔内,使之通过泥浆沉淀层而停留在已表面(或表面下10-20厘米)根据测绳所示锤的沉入深度作为已灌注深度。

4、桩基施工全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真实可靠地做好记录,记录结果应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如钻孔记录、终孑N佥查记录、砂灌注记录。

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处理措施1.钢筋笼上浮预防措施(1)磴顶面接近钢筋骨架时,放慢已浇注速度,浇筑速度控制在0.2m∕min左右;(2)已底面接近钢筋骨架时,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导管底口与钢筋骨架底端尽量保持较大距离;(3)已表面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钢筋骨架底端一定距离。

(4)在保证钢筋笼中心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四根定位钢筋将钢筋笼固定在钢护筒上。

2、卡钻处理措施事故发生后,应明确卡钻位置,查明该处的地质情况,再根据实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宜待钻头有松动后方可用力上提,不可盲动,以免造成越卡越紧。

通常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当为梅花孔卡钻时,若钻头向下有活动余地,可使钻头向下活动并转动至孔径较大方向提起钻头。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引言概述:灌注桩是一种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建造工程中。

为了确保灌注桩的质量,制定和遵守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

正文内容:1. 灌注桩的基本要求1.1 桩的直径和长度:灌注桩的直径和长度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来确定的。

直径和长度的选择应考虑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荷载要求。

1.2 桩身的质量:灌注桩的桩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承受设计荷载。

桩身的质量控制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和工艺、浇筑方式等方面。

2. 灌注桩施工工艺控制2.1 桩孔的准确定位:灌注桩的质量控制首先要求桩孔的准确定位,以确保桩的位置和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2.2 钢筋的布置:灌注桩中的钢筋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3 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的浇筑过程需要控制浇筑速度、振捣方式和浇筑高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 灌注桩的质量检测3.1 钢筋的质量检测:钢筋的质量检测包括验收合格证明、钢筋直径和强度的检测等。

3.2 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混凝土的质量检测包括强度、密实度、坍落度等指标的检测。

3.3 桩身的质量检测:桩身的质量检测包括桩身的强度、稳定性、直径和长度的检测等。

4. 灌注桩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4.1 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

4.2 施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选择适当的施工设备,并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施工质量。

4.3 施工过程的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5. 灌注桩质量验收标准5.1 强度标准:灌注桩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通过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检测。

5.2 稳定性标准:灌注桩的稳定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通过静载试验和动力触探进行检测。

5.3 其他标准:灌注桩的直径、长度、钢筋质量等也需要符合相应的设计要求。

总结: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灌注桩的基本要求、施工工艺控制、质量检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验收标准。

灌注桩混凝土标高控制措施

灌注桩混凝土标高控制措施

灌注桩混凝土标高控制措施
灌注桩混凝土标高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灌注桩测量:在开始施工前,需对现场灌注桩进行精确的测量,确定每根桩的设计标高,并进行记录。

2. 桩基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灌注桩的桩基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沉降或下沉等问题。

3. 现场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桩基标高的问题,如土质变化、水位变化等。

4. 施工质量控制: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搅拌和浇注等工艺要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 确保施工设备的稳定性:使用稳定的施工设备,如钻孔设备、搅拌车等,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操作稳定性,避免因设备不稳定导致的标高错误。

6. 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检查:在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进行标高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可能的偏差,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总之,灌注桩混凝土标高控制措施主要通过测量、检查、监测和质量控制等手段来保证混凝土标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这样可以确保灌注桩的工程质量,提高整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二、质量管理措施
1、隐蔽工程验收,即孔底沉渣、钢筋笼制作质量,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认真、负责地进行100%验收。

2、材料员应认真把好原材料关,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

原材料到现场时;应提供质保书。

钢筋生产批号应与实送标牌所示相符,如有材质问题严禁使用。

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原材料的试验工作。

3、税试块按标准养护,每天对温度、湿度进行监控,做好管理工作。

4、制作钢筋笼过程中,同一种类型钢筋接头每300只焊接头做一组(3根)主筋焊接试样,并及时送试,原材料同一批为每60吨取一
组试样。

三、质量标准控制
1、成孔允许偏差及检测方法
注:1、d-桩的设计直径。

2、桩径允许偏差正值指平均断面,负值仅指个别面断面。

2、焊接要求
3、泥浆指标控制。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掌控要点1、施工质量掌控①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要想让混凝土灌注桩发挥有效的作用,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是前提。

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等等。

有时候施工地区在断裂带,存在夹层,在孔钻至夹层上碎裂岩石时,常常会认为已经到了微风化岩石,但是碎裂岩石层下还有一层软夹层,直到抽芯时才发觉桩的底部坐落于软土上,致使桩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②桩身强度的掌控。

施工工艺的掌控决议了桩本身的强度,在施工质量掌控中,假如只有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而桩身强度不够的话,桩的承载力也不会达到设计要求。

桩身的质量与混凝土的质量有关,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和混凝土的质量决议了桩身强度。

其中桩身质量又重要受混凝土的质量的影响,由于相对于钢筋笼,混凝土的质量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③沉渣量的检查。

沉渣量的检查是钻孔灌注桩的掌控关键,对于摩擦桩而言,由于它的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四周土壤之间的摩擦力和依附力,渐渐将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四周的土体中,若在设计中端反力不大,那么其对桩承载力的影响也不大;但是对于钻孔端承桩,若沉渣量过大,肯定会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让桩不能发挥作用。

2、施工过程质量的重点掌控肯定要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掌控,由于施工工艺的不合理是大多数混凝土缺陷的原因,不然,工程验收没有效果,工程验收时,对工程质量的好坏,没有全面的认得,检测出的问题亦无从下手分析。

混凝土浇捣工艺是产生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缺陷的重要原因。

成孔时,在土层设置护壁而在岩石层、孔壁岩石自然护壁,孔壁质量对混凝土一般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混凝土浇捣工艺,尤其是有地下水的水下部分混凝土的浇捣,肯定要采纳水下混凝土搭配比与水下导管灌注等。

此外,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联系,所以肯定要保证桩孔施工工艺和灌注工艺的设计符合要求。

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和护壁牢靠是影响钻孔桩成孔质量的两个紧要因素。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灌注桩是在地面中部或地下的地层中,将混凝土灌注至钢模具中以作为支撑或承重结构的一种基础施工方式。

为确保灌注桩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一系列的质量保证措施。

1.设计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灌注桩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进行,并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

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分析,包括桩基的承载力、抗倾覆能力、水平承载能力等的检查以及预置桩位和孔径的布置等工作,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施工前的质量保证措施:在施工前要进行合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情况,包括土层的性质、含水量、地下水位等,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桩基型式,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施工中的质量保证措施:(1)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前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和土质试验,确保土质符合设计要求。

开挖时应根据设计要求掌握开挖的深度和清底标高,控制挖土的坡度和边坡,避免坡面塌方导致事故发生。

(2)钢筋笼的制作:钢筋的材质、直径和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测量、切割、弯曲和焊接等工序。

(3)混凝土的配制:混凝土的配方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制定相应的搅拌、浇注和养护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流动性和均匀性等,确保浇注质量。

(4)钢筋混凝土桩身的施工:在浇筑桩身时要保持连续、均匀和顺畅,避免出现冷缝、空洞、松动等质量问题。

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抗裂性能。

(5)施工过程的监控: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测量桩的竖向位移、斜度变化和钢筋笼的下沉量等,并随时调整施工措施和方法,确保灌注桩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4.施工后的质量保证措施:(1)灌注桩的验收:在灌注桩工程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包括桩顶标高、孔底水平、混凝土饱和度和钢筋形状等的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合格性。

(2)桩基的监测:未来对灌注桩进行长期监测,包括桩身的变形、沉降和承载能力等的检测,以及对材料的损耗和腐蚀等情况进行监测,及时调整维修和加固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组织实施开挖前的调查和试验。

在施工前,应通过岩土勘察和地质调查、基坑开挖试验等,确定工程地质情况、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等,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设计合理的灌注桩施工方案。

根据地质情况、桩基设计要求和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桩身直径、长径比和配筋方案等,确保施工质量和承载力要求。

3.控制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搅拌水的用量,避免过多的水分导致混凝土流动性过大,影响桩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4.控制灌注桩施工的振捣频率和时间。

在振捣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振捣设备的规格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控制振捣频率和振捣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致密性。

5.定时检测灌注桩的强度和质量。

通过在桩体中埋设监测点,并采用合适的检测手段,定时对桩身的强度和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6.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操作,加强对配筋、摆放桩筒、倾入混凝土等环节的监督和控制,确保桩体的正确安装和质量。

7.灌注桩施工完成后的验收和检测。

完成施工后,对灌注桩的质量进行全面的验收和检测,包括桩的垂直度、长度、直径、拧孔孔径、密实度、砼质量、钢筋质量等,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8.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通过设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制定详细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9.建立档案和记录。

对灌注桩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各种检测结果等,建立完整的档案和记录,为今后的工程质量评估和检验提供依据。

总之,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需要从前期的调查和试验、设计方案的制定、施工过程的操作控制、现场管理的加强以及施工质量的检测和验收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一、引言桩基施工是建造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造物的安全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桩基施工的质量,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从桩基设计到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二、桩基施工质量控制要点1. 桩基设计- 桩基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和工程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

- 设计应考虑桩基的承载力、抗拔力和抗倾覆能力等关键参数,确保桩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材料选择- 桩基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

- 钢筋应符合强度和规格要求,混凝土应符合强度等级和配合比要求。

3. 施工前准备- 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和整洁。

- 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

4. 施工工艺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的布置和定位,确保桩基的位置准确。

- 桩基的打桩过程中,应控制打桩的垂直度和位置偏差,避免桩身的倾斜和偏移。

- 桩基的灌注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注工艺,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质量检测与监控- 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桩基的质量检测包括对钢筋的拉力测试、混凝土的强度测试等,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6. 环境保护- 桩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控制施工现场的噪音、粉尘和废弃物的产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清理。

7. 施工记录与档案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工作,记录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关键参数。

- 施工记录和档案应保存完整,以备后期的查阅和评估。

三、结论桩基施工质量的控制是确保建造物安全和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严格按照桩基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以及注意环境保护和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桩基施工的质量和可靠性。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

灌注桩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灌注桩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结构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方便、承载力高等优点。

然而,由于其施工过程的隐蔽性,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准备阶段1、场地准备:施工场地应平坦、坚实,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2、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施工图纸应详细明确,施工方案应包括详细的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和安全措施。

3、原材料检验: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备合格证明。

4、机械设备检查:钻机、搅拌机等机械设备应处于良好状态,并确保其安全性能。

三、施工阶段1、钻孔:钻孔是灌注桩施工的关键环节,应确保孔的深度、直径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过程中应密切地层变化,及时调整钻进参数。

2、清孔:钻孔完成后,应清除孔底沉渣和孔壁泥皮,以确保混凝土与孔壁的良好粘结。

3、钢筋笼制作与安装:钢筋笼应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钢筋间距、直径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

安装时,应确保钢筋笼的位置准确,并防止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变形。

4、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

灌注过程中,应控制导管插入深度,并密切混凝土面的上升情况,防止堵管或钢筋笼上浮。

四、验收阶段1、外观检查:灌注桩的外观应平滑、无蜂窝、气孔等缺陷。

2、尺寸检查:灌注桩的直径、深度、钢筋笼的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强度检验:取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4、承载力检验:通过静载试验或动载试验,检验灌注桩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五、质量控制措施1、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和权利。

2、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从源头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3、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不得擅自更改设计或降低标准。

5、加强质量监督和检测,对不合格的工序及时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六、结语灌注桩的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我们从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到验收阶段都严格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灌注桩质量保证措施
进场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要进行全面质量教育,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充分明确施工工艺标准、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责任落实到人。

1、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工序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设质量控制点,对工序进行重点管理。

2、严格按程序办事,实行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度,未经专职质检员验收的工程和未经业主及监理验收的隐蔽工程均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⒊坚持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技术资料,保证技术资料完整性、真实性及时效性。

3、严把材料采购关,进场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等要专人验收,并有质量保证书或质量合格证书,对不合格材料一律予以拒绝验收,确保进入工地材料质量。

4、规定做好各种材料的检验试验,原材料按规定取样复检。

5、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有关规范施工。

6、开孔前,桩位定位放样准确。

桩位放样后,须经业主和监理单位复核签证后,方可开孔施工。

7、钻孔至设计标高后,清孔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应立即下钢筋笼,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8、钢筋笼的制作严格按照施工图及施工规范要求制作,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才能安放。

9、质检员随时深入施工现场,严格监控整个施工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会同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10、做好有关定位记录、桩孔施工记录、钢筋笼隐蔽记录及混凝土灌注记录等记录,做到工程技术资料与工程进度同步。

桩基工程砼灌注质量控制方法

桩基工程砼灌注质量控制方法

桩基工程砼灌注质量控制方法
砼灌注是桩基施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成孔后桩基的质量完全系于对它的控制。

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往往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我们对砼浇注控制的重点在于预防。

主要从前期准备、砼质量、首灌、拔管、超灌等方面来控制。

砼浇灌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砼公司和现场的管理,落实好砼运输车辆的台数,检查汽车泵,砼公司拌和站设备的运行情况;首灌是水下砼灌注的重点控制项目,必须严格控制首灌的方量,绝对不允许首灌方量不足的情况发生,现场采取质检员、工长、技术负责人三重控制,责任到人。

正常浇灌的过程中严禁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形成泥浆隔层。

导管埋入砼中的深度控制在2~6m范围之内。

刚开盘时,埋深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8m。

测量孔内砼的灌注高度除了用砼站浇注方量校核外,现场要用双测深锤测得混凝土面标高,以互相校核,并始终保持导管埋深在2米以上。

在最后灌注时,要核对混凝土的灌注量,为了保证桩头混凝土质量,最后灌注时导管在1~2米范围内上下移动,桩顶超灌0.8米左右的混凝土。

为防止发生断桩、夹泥、堵管等现象,在混凝土灌注时安排试验人员加强对混凝土和易性检测。

在灌注过程中必须每灌注6m3左右测一次混凝土面上升的高度,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l.0。

同时要认真做好灌注记录,作为对日后发现有问题的桩或评价桩的质量最直接的证据和依据。

灌注砼前还需做好自卸的准备工作,以防汽车泵发生故障时不能连续灌注造成断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灌注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控灌注混凝土前业主(监理)必须检测孔底0.5m以内的泥浆性能(相对密度1.03~1.1,含砂率小于等于2%,粘度小于等于17s~20s)。

为提高混凝土灌注质量,灌注混凝土进度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同时应合理的加快灌注速度,故应做好灌注前各项准备工作以及灌注期间各工序的密切配合工作。

导管使用前应检修、试拼装、并以0.6~1.0mpa水压力试压(此工艺应该在导管使用前先试压,并检查导管是否有漏水、弯曲等缺陷,合格后方可使用)。

沉放导管时检查导管的连接是否牢固和密实,以免漏气、漏浆而影响灌注;确保导管底部至孔底间距在0.3~0.5m以利隔水栓顺利排出及灌注混凝土时挤出沉渣,桩径小于0.6m时可加大导管底部至孔底间距。

导管在混凝土面的埋置深度一般应在2.0~5.0m不宜大于6.0m和小于2.0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必须随时掌握混凝土面标高和导管埋入深度,为此应安排专人测量埋深及气其内外混凝土高差并记录。

为避免钢筋笼上浮,在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3.0m以上后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有上浮迹象,应立即停止灌注,在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混凝土面标高并提升导管后再进行灌注。

若有接桩,接桩模板必须拼装严密不漏浆并能顺利拆卸(为保证钻孔灌注桩桩基质量,可在接桩部位上下2.0m处的钢筋笼上预先设置4.0m长永久性比桩径小5mm的模板,在其上部套直接插入土层的可拆卸不漏浆密封模板),且不得使用油性脱模剂。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应针对不同浇注阶段采用相应施工措施:①首批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0.8m以下;混凝土因需量大、搅拌(运输)时间长而可能发生离析(可通过改善混凝土配比来减少离析程度,所以应严格复核配比及计量和测试管理,并及时编制原始资料和试件制作);首批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易堵塞(因和易性变差、所受阻力变大),此时应加大设备的起重及供料能力、迅速向漏斗加混凝土后稍拉导管,使混凝土顺利下滑至孔底,随后进行的后续灌注应连续进行。

②当后续混凝土灌注发生间歇性灌注时,漏斗中的混凝土下落后应牵动导管,并观察孔口反浆情况,直至不再反浆后再继续灌注混凝土。

牵动导管的主要目的:一是加速后续混凝土下落。

二是增强混凝土向周遍扩散,加强桩身与四周地层的有效结合,增大桩体摩擦阻力,同时加大混凝土与钢筋笼的结合力,从而提高桩基承载力。

三是牵动导管使混凝土面上升的力度要适中,升降幅度不能过大,否则因混凝土冲刷孔壁可能导致孔壁下坠或坍落,尤其在砂层厚的地层易造成桩身夹泥砂。

③在混凝土灌注后期,当灌注至距桩顶标高10.0m以内时,应及时将坍落度调小至(140±20)mm;另外应稍提漏斗增大落差,以提高桩身上部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

控制好最后一次灌注量,使桩顶标高扣除凿余的泛浆高度后能满足暴露的桩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值。

为避免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业主(监理)应督促施工方认真作好清孔,防止泥浆过稠及坍孔。

开始浇注混凝土时尽量以积累的混凝土产生的冲击力克服泥浆阻力。

为防堵管尽可能提高混凝土灌注速度并快速连续灌注,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处于流动状态。

严格按操作规程灌注混凝土及提升导管。

灌注期间每灌注一车混凝土料(一般为9方料)应测1次混凝土面上升高度以确定每段桩体的充盈系数,桩身混凝土的充盈系数应大于1。

每根灌注桩混凝土试块大于等于3组且至少有一组同条件试块。

7.当完成以上工序,等一个月(31天),混凝土桩达到养护强度之后就可以开始下一个工序了。

4.灌注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分析与预防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浇注水下混凝土是用混凝土从孔底开始灌注,将孔内泥浆置换出来,成为混凝土桩。

本人结合近几年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对浇注灌注桩水下混凝土常见事故作一些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4.1桩底沉垫层过厚:桩基施工过程中,沉垫层过厚,首批混凝土很难使桩底沉渣浮到混凝土面上,沉垫层超过设计要求,将会降低桩的承载力;如以超深代替清孔,也会降低桩的承载力。

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后,应根据设计要求、钻孔方法、机具设备条件及土层情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清孔;在下完钢筋笼及导管后,应再次检查沉垫层厚度,如沉垫层超过设计要求,应进行二次清孔。

4.2首批混凝土未能将导管埋置到足够的深度:导管下口距孔底太高、漏斗底口隔水设施不可靠、首批混凝土数量过少等都能使首批混凝土未能将导管埋置到足够的深度。

造成这种原因是检查不够认真或计算不准确,浇注首批混凝土前应认真检查,采用准确的测绳或测锤测量导管下口距孔底的距离,一般控制在0.25-0.40米;采用可靠的漏斗底口隔水设施,保证不漏混凝土;认真计算首批混凝土灌注量,初灌混凝土应满足导管的初次埋置深度(≥1米)。

4.3导管堵塞:混凝土灌注间隔时间过长,导管内混凝土接近初凝;导管埋置太深等都宜造成混凝土堵塞导管。

灌注混凝土应快速连续灌注,并尽可能的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使混凝土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随时测量导管的埋置深度,使导管不致埋置的太深,一般为2-6米,减小混凝土对导管的摩擦力,可防导管堵塞。

混凝土配合比在执行过程中的误差也是发生导管堵塞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坍落度过大时会产生离析现象,使粗骨料相互挤压阻塞导管;坍落度过小,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加大混凝土下落阻力而堵塞导管。

4.4导管漏水:导管使用前须做密封试验,检查导管是否漏水、弯曲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换。

浇注灌注过程中,应均匀向导管内灌注,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更应徐徐地灌注,如突然灌注大量的混凝土,导管内空气不能马上排出,在导管内宜形成高压空气囊,可将两节导管间的橡皮垫压出,而使导管漏水。

4.5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导管提漏有两种原因:a.当导管堵塞时,一般采用上下提振法,使混凝土强行流出,但如果此时导管埋深很少,极易提漏。

b.因泥浆过稠,在测量导管埋深时,对混凝土浇注高度判断错误,而在卸管时多提,使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导管埋置的太浅,可用附着式振动器对导管进行振动,一般都可以使管内的混凝土灌注下去。

对于第二种情况,必须严格按照规程用准确的测绳或测锤测量孔内混凝土表面高度(测定每个混凝土面应取两个以上的测点),并认真与灌注混凝土记录核对,保证提升导管不出现失误。

如误将导管拔出混凝土面,必须及时处理。

灌注水下混凝土不太深时(3-4米),终止灌注,应马上提出导管进行处理,清理孔底混凝土后再重新进行混凝土灌注,不得已时需要将钢筋笼提出采取复钻清除原混凝土,不能强行灌注;若灌注的混凝土面距离水面不太大的情况下(小于5m),出现导管拔出混凝土无法灌注,混凝土未初凝时,在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应使用混凝土特制),将导管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导管侧面再加重力,以克服水、泥浆的浮力),导管内装灌混凝土后稍提导管,利用新混凝土的自重将防水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4.6导管被混凝土埋住: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是一个重要的施工指标。

导管埋深过大,以及灌注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已灌混凝土流动性降低,从而增大混凝土与导管壁的摩擦力,加上导管采用已很落后而且提升阻力很大的法兰盘连接的导管,很容易使导管被混凝土埋住。

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应根据搅拌混凝土的质量、供应速度、浇注速度、孔内护壁泥浆状态来决定,一般情况下,以2~6m为宜。

如果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较大,供应混凝土间隔时间较长,且混凝土和易性稍差,极易发生“埋管”事故。

如果预料到不能及时供应混凝土(超过1h),混凝土运输距离远,交通堵塞等因素时,除混凝土中加缓凝剂外,导管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宜太小,据已往经验,以5~6m为宜,每隔15min 左右,将导管上下活动几次,幅度以2.0m左右为宜,以免混凝土形成初凝。

4.7桩顶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要求:施工单位为节省混凝土,在灌注到桩顶时未预加一定的高度或预加的高度不够。

灌注桩的桩顶混凝土是首批混凝土形成的,它从开始灌注到灌注结束,始终与泥浆接触,宜受到浸蚀;在灌注过程中还难免有泥浆、钻渣等物混入,其质量较差。

灌注到桩顶时应比设计标高预加一定的高度,一般不小于0.5-1.0米,预加高度应在混凝土强度不高时凿除,并且必须凿除到质量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为止。

4.8灌注混凝土导致钢筋笼上浮:当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底部时,应缓慢灌注混凝土,缓慢提升导管,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笼的顶托力。

4.9混凝土拌合物不符合要求:用料上优先采用中沙;级配较好的卵石;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宜早于2.5h,水泥的标号不宜低于32.5级。

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控制在0.5~0.6,砂率应在40%~50%,粗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20cm,要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

为提高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中宜掺加适量的外加剂、粉煤灰等材料。

混凝土质量与所选材料、砂率、水灰比及外加剂有极大的关系,在灌注中出现的种种事故有很多都和混凝土质量有关,所以一定要把好混凝土的质量关。

3.4.2 混凝土灌注施工要点⑴导管入孔前,应憋水检查密封情况,并准备充足的密封圈垫。

⑵开始浇注混凝土时,为使隔水栓能顺利排出,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400mm。

⑶隔水栓用4股8号铁丝悬挂于导管内水面处,上端系在漏斗的立柱侧面上。

⑷漏斗与贮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贮备量(7 m3),使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0m 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⑸施工过程中导管埋深值一般埋深宜为2~6m。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越大,则混凝土扩散越均匀,密实性越好,基表面也越平坦,但埋入深度太大,混凝土在导管内流动不畅,容易堵管;反之,如埋深太浅,混凝土扩散不均匀,表面坡度也大,易于分散离析,影响质量。

因此,施工时要随时注意防止导管拔出混凝土面造成断桩,也应避免埋管太深造成堵管事故。

应设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注记录。

⑹为了减少隔水栓和混凝土沿导管下行时的阻力,先配制0.1~0.3m3的水泥砂浆,放入隔水栓以上导管及漏斗内。

⑺浇注砼之前,将护筒内的泥浆用泥浆泵抽出一部分使泥浆面至护筒顶面的高度大于首盘砼浇注后泥浆的上升高度不小于1m,防止灌注砼时泥浆流入河中污染环境;每浇注完一次砼时抽一次泥浆。

⑻首批混凝土灌注正常后,必须连续施工不得中断;否则灌注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浇的混凝土从导管流出,造成断桩。

⑼当浇注接近桩顶时,应控制最后一次浇注量,使桩顶的浇注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1.0m,以使凿除桩顶部泛浆层后达到规定的设计标高,并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不低于设计强度值。

⑽浇注结束后,应及时冲洗导管、贮料斗、漏斗、搅拌机等施工工具。

最后应特别注意在整个灌注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