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编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题型和计分:单选:1分*10 共10分;名词解释:4分*5,共20分;简答:5分*4,共20分;论述分析:15分*2,共30分;计算:10分*2,共20分。

二、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 垄断竞争市场:垄断竞争是一种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组织形式,在这种市场中,既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又具有垄断的因素。

垄断竞争市场(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market)是指一种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的市场,是处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

3. 限制价格: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为了维持限制价格,政府就要实行配给制。

4. 规模经济: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最初这种生产规模的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生产规模的扩大,但当生产规模的扩大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产量的增加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对减少,出现规模不经济。

5.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6. 基尼系数:1943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基尼系数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7. 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失业率高,则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高。

8.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1、用图说明序数效用论者对消费者均衡条件的分析序数效用论者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的,其斜率的绝对值可以用商品的边际代率MRS12 来表示。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其斜率为-P1/P2<0。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发生在一条给定的预算线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的切点上,于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12=P1/P2,或者MU1/P1=MU2/P2。

(3)在(2)的基础上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即令一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这便可以得到该商品的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4)在(3)的基础上,将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和相应的最优消费量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描绘在同一坐标平面上,就可以得到需求曲线,显然有需求曲线一般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而且,在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个价格水平相对应的需求量都是可以在该价格水平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最优消费数量。

2、基数效用者是求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1)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得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得边际效用.某一单位得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小,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即需求价格就会越来越低.将每一消费量及其相对价格在图上绘出来,就得到了消费曲线.且因为商品需求量与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消费曲线是右下方倾斜的.(2)在只考虑一种商品的前提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P=。

由此均衡条件出发,可以计算出需求价格,并推导与理解(1)中的消费者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要点1.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经济思想包括个人利益追求、自由竞争、分工与专业化、价值理论、比较优势和自由贸易等。

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市场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控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稳定经济,并避免经济萧条。

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注重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的经济学理论。

该理论主张市场的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能够实现最优化的经济结果。

4.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常见的市场失灵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

6.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的差异化程度以及市场中的价格和利润等。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不完全竞争等。

7.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进出口活动。

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8.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发展是指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进步。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不同的概念,但经济增长通常是发展的基础。

9.货币与货币政策:货币是一种交换和储存价值的工具。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等。

10.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的波动过程,包括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阶段。

西方经济学 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 复习资料

(一)名词1 、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2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轨迹.3 、边际成本: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

是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4、引致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所谓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P2785、垄断市场: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6、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被简称为需求弹性,用来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它是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P437、负的外在性:称外部经济影响,是指从事某种经济行为的经济单位不能从其行为中获得全部收益或者支付全部成本,结果,社会所得到的收益或成本与经济行为人的收益或成本不相一致,正是这种不一致使得私人的最优与社会的最优产生偏差,从而自发行为导致低效率。

8、资源的稀缺性: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于人类无限需要而言,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9、收入—消费扩展线:是指消费者地偏好与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的轨迹10、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等。

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称为供给弹性。

11、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在收人和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消费选择。

12、边际替代率:在保持总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3、预算线:又称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都的全部收入所能购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4、低档商品:是指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动15、吉芬物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以后也因此被称做吉芬物品。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A.生产的需要B.欲望满足的需要C.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的必要性D.选择的需要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资源配置B.资源的配置和充分利用C.资源的稀缺性D.资源利用3.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A.价格决定B.产量决定C.成本决定D.以上皆是4.()不是宏观经济学的内容A.收入决定B.物价水平C.经济增长D.厂商均衡5.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A.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和动态均衡分析B.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C.边际分析和期间分析D.以上皆是(二)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3.经济学4.实证经济学5.规范经济学(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性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第一章均衡价格理论和弹性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 )。

A.均衡价格B.市场价格C.需求价格D.最低价格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B.需求增加C.需求量减少D.需求减少3.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 )。

A.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商品自身的价格4.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 )上升。

A.需求量B.需求C.价格D.均衡价格5.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 )。

A.向左方移动B.向右方移动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 )。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7.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A.供给量增加B.供给量减少C.供给增加D.供给减少8.下列商品中,没有违反需求规律的是()A.炫耀性商品B.旅游、医疗等服务类商品C.吉芬商品D.投机性商品9.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 )。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说明:(1)此复习资料是结合中央电大《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指导》的考核说明对本课程考核的知识点作总结。

(2)希望同学们将这些知识点掌握清楚,灵活运用于各类题型中。

第一章1、稀缺性(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它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选择:(1)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2)选择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选择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

(3)经济学是为了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正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3、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①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材料西方经济学: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一章 导 言 重点掌握内容:一、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它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相对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穷欲望而言,资源是稀缺的。

绝对性: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的同时,又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因此产生了经济学。

生产可能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生产两种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结合形成的线。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为什么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资源稀缺⏹ 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该怎么组合?------资源配置 ⏹ 有时生产的大炮与黄油只能在G 点上?---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既稀缺又浪费 ☐ 如何使生产的大炮与黄油达到H 点上?---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核心是研究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化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资源的利用。

其中资源配置又称为选择。

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

具体地说,选择包括了“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 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家庭和单个市场等微观供求行为与价格之间关系的经济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① 研究的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③中心理论为价格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微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科学. 关于定义的内容:①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②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③中心理论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④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基本内容: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二者都是实证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第二章供求理论四、概念联线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7.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8.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PDF)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PDF)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导言1.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产生于客观存在的稀缺性及由此所引起的选择的需要。

2.经济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物品和各生产多少;第二,如何生产这些物品;第三,为谁而生产这些物品。

3.稀缺性的存在与选择的必要引起了经济学的产生。

4.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人类行为作为目的与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之间的关系。

5.微观经济学:定义: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主要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

中心理论:价格理论。

6.宏观经济学: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关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主要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货币与通货膨胀理论和宏观财政与货币政策。

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章供求的一般理论1.需求: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2.需求的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欲望;第二,有购买能力。

3.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的关系)4.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5.需求量的变动: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6.需求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是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7.供给: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8.供给的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

9.供给曲线:表示价格和供给量关系的曲线。

(向右上方倾斜,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10.供给理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集)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集)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微观部分需求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选择题)供给的决定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需求量/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弧弹性与点弹性的计算弧弹性:e d=ε=-(ΔQ/Q)/(ΔP/P)=-ΔQ/ΔP*P/Q弧弹性的中点公式:e d=-(ΔQ/P)*[(P1+P2)/2]/[(Q1+Q2)/2]点弹性:e d=lim--ΔQ/ΔP*P/Q=dQ/dP*P/Q###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价格的商品与它的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价格的商品与它的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零。

无差异曲线的三个特征1、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2、在同一坐标平面图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其原因在于: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逐步增加,消费者想要获得更多的这种商品的愿望就会递减,从而,他为了多获得一单位的这种商品而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稀缺: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2.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3.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是有限的。

4.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5.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6.自给经济: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其特征是每个家庭或每个村落(经济体)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消费品与外界交换。

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由居民直接消费决定,经济效率低下。

7.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9.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10.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1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12.供给: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过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13.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的数值。

西方经济学期末总复习.pptx

西方经济学期末总复习.pptx
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TPL递增,MPL> APL第二阶段:TPL递增,MPL< APL第三阶段:TPL递减,MPL< APL,MPL<0合理区域是第二阶段
第7页/共30页
12、 说明短期成本曲线与长期成本曲线的关系?
第8页/共30页
10、 什么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理解时要注意什么?11、 什么是等产量曲线,它有什么特征?什么是等成本线?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何确定?
二、复习方法
1、第1、7、9、11、17章不作为考试内容2、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三种题型重点复习导学上相应的题型(见导学参考答案);3、计算题范围为宏观、微观各1道,一题7分,一题8分,计15分。重点掌握:均衡价格和弹性;成本收益;国民收入。微观在第二、三、四、五章;宏观在第十、十四章里。4、简答题:15分,3题,一般情况下微观部分两道题,宏观部分一题。5、 论述题:理论联系实际,20分。注意以下章节: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第22页/共30页
29、 影响总需求的因素有哪些?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对均衡点(均衡价格与均衡的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
第23页/共30页
第十三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0、 什么是失业率?失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奥肯定律31、 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种类有哪些?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不利的32、 说明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
21、 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哪些?解释不完全信息、外部经济、科斯定理、公共物品的含义。22、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解决外部性有什么对策?
VP<CP<VS CP<VP<CS
第17页/共30页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总复习资料
故Q=10时,AVC(Q)达到最小值。
将Q=10代入AVC(Q),得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 AVC=0.1×102-2×10+15=5 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3)根据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P=SMC, 有: 0.3Q2-4Q+15=P 整理得 0.3Q2-4Q+(15-P)=0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时,垄断厂商可以( D )。
A.亏损;
B.利润为零;
C.获得利润;
D.以上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2.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 A )
A.P>LAC;
B.P<LAC;
C.P等于最小的LAC;
D.以上情况都可能存在
3.垄断市场结构下,如果厂商的边际收益(MR)等于零,那么需求 的价格弹性将是( D )。
故Q=6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化的解。 将Q=6代入LAC(Q), 得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为: LAC=62-12×6+40=4 由于完全竞争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等于厂商的最小的长期平均成本, 所以,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P=4,单个厂商的产量Q=6。
(3)由于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且相应的市 场 长期均衡价格是固定的,它等于单个厂商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
解得Q 4 16 1.2(15 P) 0.6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MR′<MC′的要求,取解为
解为:Q 4 16 1.2(15 P) 0.6
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5时才生产,而在P<5时必定会停 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f(P)为:
短期供给函数为P=MC=0.3Q2-4Q+15
Hale Waihona Puke 1 )ed 2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B)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实证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

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3、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

5、基尼系数:、是根据劳伦斯曲线计算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6、外部性又称外部效应:指某种经济活动给与这项活动无关的主体带来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活动会产生一些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承担的成本(称为负外部性),或不由生产者或消费者获得的利益(称为正外部性)。

7、国内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D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8、自然失业率:是指由于经济中一些难以克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是衡量自然失业状况的指数,可以用自然失业人数与劳动力总数之比来表示9、内在稳定器:某些财政政策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地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或者自动稳定器。

10、GDP平减指数的一篮子固定物品包括经济中所有的物品与劳务,是某一年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简答题1、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答:包括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和相关商品的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及预期等。

相关商品有两种。

一种是互补品,另一种是替代品。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大学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

大学西方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部分)

1.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另一种是计划经济。

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机会成本。

3.选择包括三个相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选择就是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决策。

5.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7.“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8.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供给量。

9.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降低价格能增加总收益。

10.影响供给弹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

11.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最高价格。

12.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专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3. 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4.在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向上方移动是供给量增加。

15. 需求定理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16. 在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分别成反方向变动。

17.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

18.着某种商品的需求无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或:与纵轴平行的线。

19.若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时,该商品属于需求缺乏弹性。

20.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

21.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有无限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_与横轴平行或与纵轴垂直的线。

22.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23.研究消费者行为的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计算并加求总和/加总/计量,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表示。

24.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供求理论四、概念联线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4.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5.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6.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7.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8.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9.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10.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1.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2.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3.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

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14.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15.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16.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第三章效用理论四、概念联线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2.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3.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4.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5.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7.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8.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9.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10.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1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12.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四、概念联线1.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3.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6.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7.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8.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11.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2.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13.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1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第五章厂商均衡理论四、概念联线1.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2.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3.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4.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5.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8.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9.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10.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

11.卡特尔协议: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

第六章分配理论四、概念联线1.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2.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3.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4.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6.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7.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8.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第八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四、概念联线1.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3.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4.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5.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6.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7.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

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8.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

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9.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

10.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11.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四、概念联线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4.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5.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6.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7.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8.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9.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10.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四、概念联线1.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2.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3.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4.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5.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四、概念联线1.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2.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

3.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