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导论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概论
第十二章可持续发展概论1 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全球就曾围绕着“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爆发了一场大辩论。
1972 年,罗马俱乐部公开发表专著《增长的极限》,提出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明确地将环境问题及相关社会经济问题提高到全球性高度,他们认为,如果以目前的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
同年 6 月5 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可尔摩召开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为当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是人类的一个紧迫的目标”。
1987 年,由联合国授权成立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1992 年6 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各国首脑会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21 世纪议程》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这次会议标志着初步实现了人类对“发展”认识上质的飞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内涵可持续发展思想有不同的表述形式,但权威性的定义是 1987 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所述,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需求,尤其是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特别从环境和自然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它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所指的一个发展进程在时间上连续运行、不被中断,而是特别指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以及发展对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导论 谌中和 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3.61.马克思意识流:资本主义—巨大财富增长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公、工业效率不持续—灭亡—共产主义(人类世界历史真正开始)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化大生产2.质疑:(1)人类社会关系多种,并非全是生产关系,也并非生产关系之外的就不重要。
Eg家庭关系:人类社会最重要永恒基本的关系。
(2)人类相当一部分思想产物或意识形态不全是物质生产产物Eg 美、道德感、羞耻感是共通的。
(3)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马继承看发展出的)1859年资产阶级社会1840s 非其重点。
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无法揭示真相)(4)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于私有制(解决方案公有制)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1.公有制无效率(1980s 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弃之)马扬言:公有制—人权最高—实际却倒退3.对文明研究要了解另一个人:(1)韦伯人类历史发展是一个理性化的过程理性与巫术相对:人类文明早期表现为巫魅在破除巫术的过程中,高级宗教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意义(伦理宗教)高级宗教的主要特点:伦理化(提出了系统化的伦理教义),以提出道德学说为主要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2)雅斯贝斯《历史起源与目标》“轴心”时代的学说上世纪30-70年代之前常有“西方中心说”暗含雅反对黑格尔:东印西非统一序列,而是并列存在的一个整体“同时代的并无联系的并列在一个整体之中”公元前200-800年中国:孔子老子印度:解体(伊朗巴勒斯坦)希腊:柏拉图阿基米德(这时期成为世界史轴心)每次新的都会回顾该时期之前未显示崛起的意义大部分都被遗忘中国《春秋》选择性价值判断《史记》人们开始形成价值观念:历史是以某种特定价值观存在的商汤捕马:网开一面不同时代议价体系不同重要性:最有思想创造力的时代是轴心时代(历史发展有节奏:高潮)西方人:轴心时代实现了对经验的超越,意识到人类的局限性,人类文化总原始到高级。
但他对前轴心时代文明陌生,原因不明确(当时考古学的不充分表达(3)维特夫:正统的马克思主义《东方专制主义》犹太人二战去了美国1989 首次出版于中国德共党高级理论家整理马克思手稿上世纪30年代在中国研究他试图解释“为何东方专制”(大东方)治水社会理论:大量劳动力合作、服从指挥才能治水,才能发展农业。
《可持续发展导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培养“地球公民”负责任的生活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协调的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课程为选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原理,解析可持续发展系统,认识和了解可持续发展实践。
The educ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cultivating the responsible life of "earth citizens", but also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harmonious relations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between man and man. This is an elective course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lear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aly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s, and underst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s.2.设计思路: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课后调研、案例分析为补充,将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关案例分析相结合。
二、课程目标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1)熟练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方法;(2)在案例分析,运用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习要求- 1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
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的实践与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对西华大学《可持续发展导论》公选课程教学实践的调研分析,深入总结了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提出了该课程今后建设的方向和措施,以期为该学科以及其它相关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是在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
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的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有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1]。
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可持续发展导论》一课,该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以期达到以下目标:(1)使同学们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2)使同学们认识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于人的需求而发展人,强调人的需求而不是市场商品,是要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活愿望的机会。
(3)综合掌握可持续发展含义,领会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1 开展《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的必要性1980年3月,联合国大会首次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公布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
报告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它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保护环境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存在和持续发展。
这份文件1987年在联合国第42届大会通过。
1992年6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可持续发展导论中英文电子课件U6
实施绿色 GDP 核算必然对基于传统核算的 发展理念形成巨大冲击,在把资源消耗 、环 境破坏成本全部计入到发展成本后, 绿色 G DP 的核算结果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 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评价结论 ,一些过分依赖 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状况将会 暴露出来,其结果与人们的传统认识可能形 成巨大反差,在追求短期效益和直接经济效 益理念的现 实社会中绿色 GDP 核算蕴含 的以人为本 、协调统筹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和接受,还需要一 个相当长的过程。
第二小节 绿色GDP的含义
20 世纪中叶,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可持续观念的逐渐兴 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绿色 GDP 绿色 GD P ( 也可缩写为G GD P) 即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对GD P 指标进行有关调整后的 、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 简单地讲,绿色 GDP 就是从现行统计的 GD P 中扣除环境成本 ( 包括环境污染 、 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 得出的 较为 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绿色 GDP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自 然资源与环境因素之后统计出 的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是在国内生 产总值 ( GD P ) 的基础之上计算出来的。 所以绿色 GDP 指的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一个国 家或一个地区所 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价值总额,或者说是在不减少现有资本资产水平的前提下,所有常住 单位的增加值之和——这里的资本资产是指自然资本资产,如森林 、 矿产 、土地等自然资源; 水 、大气等环境资源。
第四小节 绿色GDP的核算
目前绿色 GDP 核算还有相当大的困难、存在许多重大难题,要提供 一个比较科学的公认的绿色 GDP 数据还相当困难 这方面的工作是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重点
一、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发展、发展观的概念、传统发展观的反思【背景、追求的目标、指标、理论基础、实践响应等方面】、工业化的概念以及其度量指标、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1、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
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2、发展观的概念: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狭义的发展观:研究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发展状态向发达状态过度的条件、动力、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当下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新的发展观,时间上是持续的,空间上是平衡的,目标上是多维的,焦点集中在两条主线相互进行。
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物质资本—认为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不可分割)3、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包括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
(1)经济发展观:背景:是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产物,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道路,中国苏联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
追求目标:以经济增长为核心。
物质财富无限增长。
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理论基础:威廉佩第“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凯恩斯“单纯的物质财富观”、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的物质提高论”。
实践响应: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殖民国家振兴民族经济,中国建立和完善了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负效应: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剧。
(2)社会发展观:背景:上世界70年代,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却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
追求的目标:以“经济增长第一”到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基本需求,有机增长,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不应追求片面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战略,而应该采取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战略。
指标:基本必需品的消费量、收入和分配的均等程度、识字率、健康水平和就业状况等。
另外,人类发展指数:评价世界各国的发展水平,包括寿命、知识、生活水平三个要素。
理论基础:人的需求论、社会有机论实践响应: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富不均,就业不足的问题。
第3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口 生产
环境 生产
指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功 能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加工废弃物、 消费废弃物)和产生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
人口 生产 环境 生产
♪ 三种生产的关系呈环状结构。
物质 生产
♪ 任何一种“生产”不畅都会危害世界系统的持续运行;
反过来可以说,人和环境这个大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畅
自然力
料
(二)物资生产、人口生产、环境生产的 内涵及其联系
物质 生产
指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生产资源并接受人口生产环节产 生的消费再生物,并将它们转化为生活资料的总过程。 该过程生产出生活资料去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同时 产生加工废弃物返回环境。 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该过程消费物资生产提 供的生活资料和环境生产提供的生活资源,产生人力 资源以支持物资生产和环境生产,同时产生消费废弃 物返回环境,产生消费再生物返回物资生产环节。
《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的美国和新的共识 》
国 家 层 次 上
第五个环境行动计划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实施 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等 1994年编制《中国21世纪议程》 及其“优先行动”,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 发展的基本战略。
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四个主要方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为自己的发展和需求而损害后代人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
环境条件。
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必须全球共同 联合行动,这是由于地球的整体性和人类 社会的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球上全人类的共同努
力,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是人类共同的道义和责任。
可持续发展导论
先觉者的呼声
《寂静的春天》是以一个“明天的寓言”开始 的,描写了曾经具有优美生态环境的小城镇, 忽然面临着一片死亡的阴影。春天到了,曾经 荡漾着小鸟歌声的小镇却是一片寂静,曾经摇 曳着绿树的道路两旁却只是一片枯黄,“被生 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
以详实的资料列举了工业革命以来,化学药品特别是杀虫剂 的使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阐述了 杀虫剂在自然界中的聚积对自然的生产力乃至对人类健康的 不可挽回的影响 . “大自然在反抗”,人类在冒着极大的风险来改造自然,想 把它变得合乎心意,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寂静的春天》从环境污染的新视角唤起了人们对古老的生 态学的兴趣,通过对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的描 述,揭示了环境污染对地球生态的深远影响,强调人与自然 之间必须建立起"合作的协调"的关系。
公元纪年
中 世 纪
工 业 时 代
农业革命开始
实例
Ⅰ崇拜自然:
(采猎文明)
制 约
环境
人类
Ⅱ改造自然:
(农业文明)
思想: 天命观、有神论,保 护生物、因地制宜
行为:
开垦耕地,冶炼,制陶、 机械迁徙,逃避自然的 惩罚
Ⅲ征服自然: (工业文明)
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为社会公害
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
谋求人地 后工业化 寻求人地协调的 环境和发展问题 协调 时期 道路 得到普遍关注
小结
人与自然的关系演变
自然提供了维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通过自然灾害、资源枯竭、环境退化和环境 污染等形式威胁着人类健康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条 件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 条件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
可持续发展导论-笔记可持续发展导论【课程基本信息】1、探讨问题:一个社会和文明是怎么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状态的?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考试形式:三道论述题,至少每道200字●具有普世性的行为才是值得赞扬的●男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展示力量,不以善为最高目的。
●而女性的主要社会责任在于宽容,在于传承善,而生育后代是传承善的最重要的手段。
●人口生产与传承,以美德、善为前提●最具有普适性的是家庭伦理观,父母对子女的善是永恒的。
●文明社会,出现了以两性为基础的父权制社会。
●自愿、无害、●人类最基本的原则都与人口生产有关系。
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是指向后代的。
●对于成年人来说两性关系的不稳定并不会有重大影响,但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会很是不利。
●忠诚的爱情受到表扬是因为它有利于人口的繁衍。
【pre选择题目】1、说龙凤:关于龙凤起源2、中国技术化时代的特征:提出心特征、质疑书本说法、进一步论证书本说法3、伦理化时代、特点、道路4、历史发展道路的理论:其他人的关于历史发展道路的学说并与老师看法进行对照。
导言:理论与方法【前言】1、历史的产生●中国最早的历史《春秋》●最早的历史是流水账,在选择要记录哪些历史的时候人们就形成了历史观。
●历史观最重要的是根据道德原则进行道德评判。
●中国的历史观在春秋时候就开始形成了。
2、民族历史意识→人类历史观念●农业时代产生了与特定地理环境或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民族历史意识。
●民族历史意识本质上是各民族文化发展即将终结之际的产物,从根本上屏蔽了对民族文化发展道路的真理性思考。
●工业时代,文明之间联系日益紧密,人类在各民族历史意识相互汇通的基础上,超越早先各自民族历史意识的局限性,孕育和建构了某种共同的人类历史观念。
一、西方思想对文明道路和人类历史的思考(一)主要学者与观点1、黑格尔(人类历史意识自觉的开始)①观点绝对理念或世界精神是世界历史的本质,在历史中表现为“自由意识”,世界历史就是自由意识的进展。
可持续发展导论02第一讲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天内就有4000 人死亡。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 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 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 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 呼吸道疾病患者猛增,5天内有 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 8000多人死去。自1952年以来, 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意识,促使人类反思自己不当的发展行为。
1930.12.1.—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
一周内60多人死亡
12.5.
1948.10.26.— 美国宾州多诺拉烟雾事件
5991人发病,17人死亡
10.31
40年代初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1952.12.5.— 12.8 1961. 1953.—1956. 1955.—1972.
骨痛病事件
➢ 1955~1972 不需要的元素。日本富山 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 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 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 “镉”。人长期饮用这样 的河水,食用浇灌含镉河 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 “骨痛病”。病人骨骼严 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 骨脆易折。
GEO5
i. 致谢 ii. 目录 iii. 前言 iv. 序 v. 阅读指南 1. 环境为发展 2. 大气层Atmosphere 3. 土地 4. 水 5. 生物多样性 6. 维持一个共同的未来 7. 人类与环境的脆弱性:挑战与 机遇 8. 相互联系:可持续性治理 9. 未来的今天:2015年及以后
什么是GEO5
• 2012年9月4日,库布其/内罗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今天正式发布了 全球环境展望报告5 (GEO-5)中文版。
• 最新发布的GEO-5中文版将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研究人员、学者、政 府代表、行业和民间团体带来联合国最全面的环境评估。
可持续发展导论01绪论
据英国《泰晤士报》近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现在北极冰盖在冬季也像在夏季一样快速消融,变薄 ,这给北极附近冰层的灾难性融化增添了证据。该研究 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地球物理学研究通讯》。
研究人员发现,北极冰盖在夏季缩小的过程在冬季仍在 继续。去年冬季,海冰的厚度收缩了创纪录的19%。通 常,北极冰盖在夏季会缩小,然后在冬季又恢复原样。 而上述发现表明,海冰的恢复期大大缩短。
污染、化学品污染 以及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如电子产品污染、
太空垃圾……
环境问题的根源
现代化(工业化)的示范效应(模式) 不断扩张的发展需求(消耗、消费)已经,而且
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 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 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并由各国签署了“人 类环境宣言”,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也是从停止沙城农药厂的DDT生产开始的。
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该书是继《寂静的春天》后又一本轰动全球的环保科普杰作。著 名生态学家、环保学家和一汉环保记者合作撰写,美国副总统阿尔 ·戈尔作序。《华盛顿邮报》书评:这是一部引人入胜、震撼人心 、划时代的环保力作!已经发生的“失去”,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 的是,面对“失去”的麻木不仁,对未来可能的“失去”无动于衷。你 当然担心人类正在衰竭的生育能力!你肯定会忧虑未来人类智慧的 枯萎!你也必然关注子孙后代的生育能力!《我们被偷走的未来》 是一本记载过去,剖析现在,忧患未来,深入浅出探讨合成化学物 质污染的科普杰作。
濒临失衡的地球
曾
环保经典影视
《后天》、《2012》(地球变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农村河流污染现状及其解决途径摘要:河流的污染现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人们仅限于对大江大河污染的关注,小河流的污染状况则很少受到重视。
因此,在这一领域里,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他们。
“无以小流,无以成江河”,治理要从小抓起。
通过对比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得出了我国农村中小河流污染现状是非常严重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河流;污染一、我国河流整体现状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
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
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
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
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
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
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
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
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
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
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
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
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
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
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
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
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
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我国农村河流现状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人们以往只重点关注大中城市的环境问题,却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
致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而水污染环境问题则尤为突出。
如:河流中鱼虾减少以至灭绝的程度,地下水质逐渐恶化等。
据统计:目前,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国农村有近7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标,1.7亿人的饮用水受到有机污染,而且,由于农药等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致使许多地方的地下水已经不适于饮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成因(1).农业生产:从农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来看。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化肥和农药是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主要表现在过量的施用磷肥和氮肥,从而导致土壤板结、酸化、耕地质量差,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和肥料养分易流失,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2]。
更重要的是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通过农田排水及其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非点源污染物是污染地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的最重要的因素。
它对水域生态系统将会带来长期和潜在的污染问题,从而引水环境的全面退化。
(2)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在带动农村小城镇的复苏和兴起的同时,使得周边环境严重污染。
农村工业污染已使全国16.7万km2的耕地遭到严重破坏,占全国耕地总量的17.5%。
此外,由于城市环境污染的严厉制裁,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了郊区小城镇,从而使其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
近年来,污染的范围与程度均有迅速蔓延和加重的趋势。
而且,乡镇企业领导和职工的环境意识淡薄,整体环境管理水平落后,工业布局不合理。
使其环境呈现出脏、乱、差的局面,流经乡镇企业区域的河流水质往往较差。
并且,由于乡镇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多采用土法生产,直接污染严重。
(3)农村生活方式和水处理设施欠缺:目前,农村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并没有随之发生变化,还是按照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如:生活污水直排、随处泼洒、生活垃圾倒入河流。
由于农村地区的居民居住分散,不可能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进行统一处理,所以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对水资源的污染呈上升趋势[4]。
(4)农村环境管理意识薄弱:人们的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人的环境意识常常指导人的环境行为。
只有人们整体的环境意识的加强,并将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二者充分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我们整个环境问题的根本突破口。
三、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对策农村水环境是我国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形式,我们应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和出路。
1、加强污染的治理力度、走生态农业的道路: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
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农田景观中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在地形转换地带,建立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也可减轻非点源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7]。
此外,从经济手段上采取某些措施,不少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对农用化肥、杀虫剂征税,以鼓励纳税人减少那些对环境有损害的工序或活动,还可以引导产业转型。
2、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与环境管理措施:目前我国农村的工业产业化进程尚未完成,而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因此乡镇企业的污染仍是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相当长时间内必须面临的难题。
对于蓬勃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并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结合起来。
对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集中处理,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
在合理规划乡镇企业的同时,政府还要注重小城镇建设规划。
应制定有利于水环境污染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及能源政策。
鼓励发展对水环境无污染、少污染的行业和产品,提倡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进程。
有机的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体制机构,强化农村水环境的长效管理:农村河道整治和饮用水源地建设等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循环进行,并结合生态乡镇村建设、土地复垦、小流域治理、植树造林、新能源建设、清洁生产等逐步深化,提升治理水平,逐步形成稳定的投入机制和相应的长效管理机制。
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9]。
研究和逐步推行农村乡(镇)目标责任制和乡(镇)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结合土地资源保护、森林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农业环境保护、自然环境保护、乡镇企业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考核指标考核水环境和水污染防治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政绩考核相挂钩。
4、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和水环境保护:采用法律法规进行农村水环境保护,一是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是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
我国颁布的关于水环境的法律主要有:《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水管理法规体系,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湖泊管理条例》等,形成了水环境的保护与管理的准绳[10]。
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主动运用法律法规管理水环境,从严处理危害水资源及其环境的行为。
5、水环境污染防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有些地区的水环境恶化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引起的,当地居民为了生存而过度开发资源导致水环境严重污染,如:私开小煤窑、冶炼厂等不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又排放了大量的污水,破坏了水环境的平衡。
这就要求我们对症下药,讲水污染防治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扶贫工作不仅是简单的救济,还应该为环境整治工作提供长期的、良好的经济支持。
所以,政府应以市场为导向,变单向性、防护性水污染整治为开发性环境治理,变救济性扶贫为开发性扶贫[11]。
如:在农村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1]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7-58.[2]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J].农村环境与发展,2004(4):43-46.[3] 杨晓东、白人朴. 小城镇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6): 110-114[4]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7.[5]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