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合集下载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k12精品]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案鲁教版必修3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组成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复合系统。

3.基本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发展的目的都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在可持续发展中,经济发展只是条件,社会发展才是目的。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高效与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体现公平。

(1)代际公平:指时间上的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都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2)代内公平:指空间上的公平,包括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1)含义: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不同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目标及承担责任存在差异。

(2)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

②发达国家: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其主要目标,在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 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社会系统
生活废弃物 人的管理调控 劳力、 科技等 生产废弃物 经济系统 环境资源 生态系统 环境 资源
产品生产 制造
产品包装 运输
产品批发 零售
原材料加 工
产品使用 回收
资源的摄 取
环 境
产品废弃 处理
总结
一、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展—从概念到行动
随堂演练(见学案)
1、可持续发展丰富的内涵是 ( ) A A.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C.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持续发展 D.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 2、有益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行为是 ( ) C A. 使用一次性产品 B. 购买和使用私人汽车 C. 分类回收、利用垃圾 D. 禁止开发使用可再生资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这句话体现的可持续 发展原则是 ( ) B A. 共同性 B. 持续性 C. 公平性 D. 阶段性 4、下列体现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有 ( ) A.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B. 世界各国共同开发热带雨林 C C. 国际合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D. 人类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节 约 、 适 度 消 费
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具有的特点:
低毒少害,节约资源
•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 志的是 ( ) C A.蟒蛇皮背包 B.含磷洗衣粉 C.无氟冰箱 D.一次性木筷
循环经济的表现: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第二单元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单元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 .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 世纪议 年 月 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 中国21世纪 人口、 程——中国 世纪 人口、环境与发展 白皮 中国 世纪__________________白皮 书》。 思考: 在可持续发展中 我们应做什么? 在可持续发展中, 思考:2.在可持续发展中,我们应做什么? 思考·提示 提示】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思考 提示】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 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 购物;不用一次性木筷、泡沫快餐盒; 购物;不用一次性木筷、泡沫快餐盒;购买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节约用水;将旧衣物、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节约用水;将旧衣物、 玩具、书籍等捐赠给需要的人; 玩具、书籍等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约为荣 ……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2.持续性原则 . (1)核心: 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 核心: 核心 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源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 , 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 (2) 首 要 条 件 : 实 现 不 可 再 生 资 源 的 合理利用 和可再生资源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可再生资源的 永续利用 。 和可再生资源的 经济效益 (3) 目 标 : 实 现 ___________ 、 社 会 效 益 和 生态效益 的相互协调 ___________的相互协调。 的相互协调。

九年级政治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1]说课稿 教科版 教案

九年级政治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1]说课稿 教科版 教案

第二章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人类的环境观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及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就是人类的环境观,在一些相邻的学科中或称之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

它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并制约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行为。

环境观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知识基础上的,因此它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而改变。

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环境观指导和制约着该民族或该社会的行为(生产和生活);社会行为作用于环境,造成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天命论的自然观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限于直觉地和表面地观察和记述自然现象,对自然规律尚无正确认识。

对林火、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的恐惧产生了原始某某——从图腾、自然神、祖先神到人格神,都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屈服;另一方面,征服自然的幻想与欲望产生了美丽的神话——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以及西方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等,均属征服自然幻想的体现。

二、地理环境决定论在天命论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地理环境决定论(Determinism,又称决定论)早已埋下了种子,这就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环境决定论把自然环境看作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征服论的自然观人类必将征服自然的思想古而有之,即使在天命论占主导地位的原始社会就已产生了征服自然的幻想和神话,有如上文所述。

战国时代孟子(公元前约372—前289)主X“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具有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公元前约313—前238)进一步发挥这一思想,主X“制天命而用之”。

这些伟大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无所作为的天命论,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减少了思想障碍,鼓舞人们更好地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

四、协调论的环境观它既摒弃了“天定胜人”的天命论和决定论的环境观,也摒弃了“人定胜天”的征服论环境观。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础梳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水平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应表达公平。

(2)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符合()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公平性原则把消除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1)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资源 B.人口 C.环境 D.城市化(2)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和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4)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效益、效益和效益的相互协调。

3.共同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世界必须采取.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世界各国实行国际协作,共同解决酸雨蔓延的问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由向推动的过程。

因为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和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及承担的等方面.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2)填写下表,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责任。

发达国家阶段的协调发展【检测与评估】1.以下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事件B.巴西大量采伐热带雨林,增加国民收入C.我国在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战略D.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尽可能地少索取自然资源 B.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C.人类不要向环境释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3.以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个人行为方式是( )①自带篮子或布袋购物②购买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③拒绝使用任何一次性商品④处处以车代步。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然而,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我们自己的容忍极限。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什么比环境问题更紧迫和重要的了。

因此,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教育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将探讨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同时,我们将结合小班科学课程教案的实际案例,介绍在幼儿园中如何提高幼儿的环境意识、引导幼儿走向可持续的未来。

第一部分: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危及满足后代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面。

环境:指地球大自然的各种物质、能量和生命体系。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地受损、气温上升、生物种类灭绝等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

社会:指人类的生活和相互关系。

社会中的不平等、贫困、不稳定、冲突等现象往往导致不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指生产、消费和分配的过程。

不可持续的发展往往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贫富不均等现象。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在不危及环境和社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幼儿教育是培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早期幼儿教育对于后期幼儿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环境刺激和教育经历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由于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于环境的敏感度和适应能力较强此时,为幼儿提供的教育和行为模式将深深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行为和思考方式。

因此,我们需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普及贯穿到幼儿教育的始终。

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并且理解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重要影响。

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植物、动物、天气和生命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引导幼儿理解和体验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相关知识。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

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通过“阅读”,让学生首先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理解推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追求目标及基本内涵。

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

最后教师列举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人类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希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三、教学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五前准备多媒体设备、、填充图册等六时安排1时七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活动1]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图2-2-1),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D(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是基础,是条,是目的。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课程名称: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2. 了解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探究人地协调发展的路径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意义2.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3. 人地协调发展的路径教学流程:一、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二、讲解(30分钟)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意义(1)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包括生态破坏、资源消耗等。

(2)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需要进行人地协调发展。

3. 人地协调发展的路径(1)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循环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2)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3)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城市人口剧增和农村人口流失的问题。

(4)加强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平衡发展。

三、交流讨论(30分钟)老师分组讨论,学生自由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 当前环境问题有哪些?2. 如何从个人做起,实现可持续发展?3. 学校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四、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重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开始,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作业布置(10分钟)老师布置学生完成可持续发展周报,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或网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特点:本次教学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交流讨论等,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意义及其与人地关系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贴近学生生活,加深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学生能够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20 分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人口问题、教育、健康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同一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和享受发展成果方面的公平。

代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公平。

举例说明,如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地区发展差异。

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说明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共同性原则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5.2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先从《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开始导入,然后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最后通过“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活动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教材先分析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然后提出几条广为大众接受的具体措施,并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讨论,最后通过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理解不同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

3.地理实践力:运用所学知识和搜集资料,以及切身的考察,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4.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原则。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图5.8)(提问:那么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PPT展示材料,了解可持续发展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表现,其丰富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系统(图5.9)。

(PPT展示材料,结合生动的动画,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师: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的内涵,我们要遵循什么原则去实现它们呢?(PPT展示材料,结合高清的、漂亮的图片,分别讲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1、提出背景: 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2、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21世纪议程》
3、《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见教材P99---100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地理背景
基数大,数量多 1、人口问题 素质低 人均占有量低 2、资源问题 资源需求量大 资源浪费严重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人口压力大
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列是我国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针 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问题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海洋“赤潮” 过度捕捞 滥伐森林,森林覆盖率下降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 解决途径
退耕还草,防治土地荒漠化 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禁止滥捕,实行休渔制度
探究
1.财富多了,生活质量就一定好吗?为什么? 提示:财富多了,生活质量不一定就好。因为如果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的创造,而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以牺牲健康、安全为代价,生活质量反而会 下降。 2.只要经济不断增长就是可持续发展吗? 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可持续 发展,经济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圾、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农村以水土流失、荒
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在扩大。
措施: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提倡晚婚晚育
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
基数 庞大 人 口 压 力 大 物质需求 超过环境 供给能力 废物排放 超出环境 自净能力 资源 短缺 环境 污染 控 制 人 口 规 模 人 地 协 调 发 展
环境污染在蔓延 3、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在加剧
危极重
4、可持续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灌南高级中学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课标要求】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认识在可持续发展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难点】本节为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本节的重点【课时计划】两课时【教材内容分析】一、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第一课时)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则始终贯穿于过程之中。

阅读课本36页至37页内容,思考与归纳:1.围绕环境与发展主题,世界召开了哪些重要会议?2.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明确提出来是在()A.《里约宣言》中B.《21世纪议程》中C.《我们共同的未来》中D.《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3.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定义,现已被广泛接受的是在()A.1980年B.1987年C.1992年D.2002年4.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发展的长远目标的是()A.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的B.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C.2002年,联合国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提出的D.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提出二、理解可持续发展知识点1.可持续发展概念: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又的发展。

读课本33页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和32页和33页内容:2.可持续发展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相互关系如何?【第一课时学习效果测评】3.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是()A.区域的可持续发展B.生态的可持续发展C.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C.减少固体垃圾D.移风易俗5.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禁止排放各种废气物D.加大开采自然资源的力度孙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6.为获粮食高产多施化肥。

第二单元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第二单元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

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___
个性补充
发展目标 发展中 经济发展,并开始关注 初级阶段 国家 资源与环境问题 经济、社会与环境的 发达国家 高级阶段 协调发展 读课本活动,三国环境标志如何理解?
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的责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由哪三大子系统组成的复合系统? (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A B C 是基础, D 是条件, ;改 _______。社会可 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强调发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 是目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与 展不仅要重视 持续发展强调要以 ,更要追求
1
知识回顾:牧童经济指对自然掠夺,破坏式开发的经济模式。 知识回顾:牧童经济指对自然掠夺,破坏式开发的经济模式。 个性补充 下列恶果不是牧童经济造成的 恶果不是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1、下列恶果不是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2、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发展工业, A 刀耕火种 B 南水北调 C 围湖造田 D 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3、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 斩伐养长, 封山育林, 盛世滋丁, A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 B 竭泽而渔 C 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D 盛世滋丁,永不 加赋 知识连接: 知识连接: 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 个性补充
少,次要责任 多,主要责任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哪个文件明确定义了可持续发展? 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 另:三次重要的会议: 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1992 年环境与发展大会(巴西的 里约热内卢) ;2002 年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南非的约翰内斯堡) 2、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92 年, )通过了《21 世纪议程》等一系列文件和决议。 (2002 年审议了《里约宣言》《21 世纪议程》等文件。 , 课堂小结: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 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 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材料一:
一个贫困山村的干部为了带领村民奔小康,想出一个致富的 办法:利用当地的草山草坡放养黑山羊,把黑山羊养大后再卖掉。 刚开始时,每家只养几只羊。几年后,每家都有了一大群羊,经 济收入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村民手里有了钱,大家都很高兴, 由衷地感谢他们的致富带头人。但是由于过度放牧,该村的草场 都被破坏了,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材料二: 另一个山村,自然环境与前一个差不多,但该村根据当地 自然条件的特点,大力种植中草药,并引进美国红提子在山脚下 种植,中草药和红提子都获得了丰收,村民收入比以前大幅度提 高了,而且村里的山仍是青的,水还是绿的。村民们纷纷说,这 才是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B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4.下列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A、C )。 (双选) A.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B.在陡峻的山坡修筑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保持水土 C.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D.将能种粮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1.下列选项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C )。
共同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2.作为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亲善大使,姚明郑重声明: 今后我本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为 了我们的未来,请和我一起来保护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 姚明的话体现了( A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3.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应该比发展中国家 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D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019-2020鲁教版地理必修3 第2单元 第2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学习目标: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重点)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重点)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1)核心:A 人的管理调控。

(2)组成⎩⎨⎧⎭⎬⎫B 经济系统C 社会系统D 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3.基本内涵⎩⎨⎧⎭⎬⎫条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目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1)制约因素: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资源与环境。

(2)核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

(3)首要条件: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

3.共同性原则(1)措施:全球采取共同的行动,建立起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

(2)表现: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照顾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4.阶段性原则公平性原则与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

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的历程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这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l世纪议程》。

1.只要经济数量增长,就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2.可持续发展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4.“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做法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5.以下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①垃圾分类回收②私家车出行上班③生活用水重复利用④使用一次性筷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提示:1.×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取决于经济数量的增长,更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4.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5.以及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人类思维方式的根本改变。

过程与方法
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人类发展与环境对立统一的辩证观;使学生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学难点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教学方法
1.利用图表分析、说明人类改良环境与破坏环境的不同结果,加深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

2.要及时收集各种新闻媒体传送的有关事例,归纳、分析,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并运用理论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特别是要提高自身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规范和培养自己对环境负责的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第一课时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板书)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板书)
[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并讲解)
1983年,为了探索如何解决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开始将可持续发展概念提上国际议程,并强调它对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适用性,从而使这个概念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和普及。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
[讨论]: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生态学家。

让学生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出发,讨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1)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发展”,而经济发展,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更是“发展”的主题。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是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是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清洁生产和适度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持续的工业发展和持续的农业发展。

(2)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等同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是以“物”为中心,以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为中心,解决好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环节之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社会发展则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康乐和发展为中心,解决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共同发展问题。

由此看出,二者联系十分密切,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才能求得整个国家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全体公民过上美满、愉悦、幸福的生活。

1991年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从社会科学角度,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融容能力之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

这一定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实质。

(3)生态可持续发展
所以,可持续发展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环境保护,而是从更高、更远的视角来解决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强调各社会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寻求的是人口、经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协调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阅读]:中国在消除农村贫困上的成就
(2)持续性原则
[阅读]:承载力
(3)共同性原则
(4)阶段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推进的过程,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承担的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承转:前面我们学习了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那么,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上,应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第二课时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的第三部分,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认识并了解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3.我们应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同学们阅读完课文后,对于上述三个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内容加以点拨: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极其丰富,就其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性,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发展;就
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观念是对传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挑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我们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我们是否认知、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只有首先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才能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

基于上述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树立环保意识,如不吃野生动物,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塑料袋,不捕捉青蛙、益鸟,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垃圾,不乱涂乱画,不攀折花木等,并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课堂活动:通过上面的学习,组织学生阅读清洁生产循环图,了解清洁生产的含义,并完成以下问题:
投影展示:读下面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
(1)清洁生产包括利用清洁______、清洁的______过程和清洁的______。

(2)传统的评估产品对环境影响的方法是把焦点放在______处理上,即产品使用后____________对环境的影响。

(3)清洁生产是将污染预防上溯到______,并拓展到______。

(4)清洁生产是一种将______效益与______效益有机结合的生产方法和措施,它有利于人类实现______发展。

(5)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______基地,为保护环境,国家已决定将______市列为全国清洁生产试点城市。

(2)末端废弃物
(4)经济环境可持续
[课堂小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
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b.禁止工业排放“三废”
2.持续发展的特征是()
a.生态、经济、社会的发展
b.工业、农业、环境的发展
答案:a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趋于和缓
b.环境问题要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d.人类的生存发展必须以人类自我满足为前提
答案:b
4.清洁生产包括()
答案:a
二、综合题
1.(1)垃圾已成为城市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有哪些不足之处?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

”对此,你如何理解?
(3)下图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
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
b.做工业原料
d.回收处理
答案:
(1)占用大量土地;污染土壤、地下水;垃圾产生沼气,如不及时收集输出利用,容易发生爆炸事件等。

2.下图是由于人类不遵循生态规律,造成人口、粮食、生态环境之间恶性循环的示意图,请把备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相应字母所在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