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解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解

教学设计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讲解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1 )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B.栽种苹果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B.种花生C.种植水稻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F.种油菜、小麦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B.栽培柑橘、茶叶C.种植水稻D.养鱼、营造防护林F.办柑橘茶叶加工厂E.发展旅游业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基本内涵总体战略与政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21国世21展持续与资源保护管理发社会可纪世可持续发展纪议展济可持续发经用的群社会体作议程程述手施实段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概概念必然性目标核心【教学反思】《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国21世纪议程》,让学生明确中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PPT展示的材料:附件一: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岀,人类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公开课教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公开课教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2.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 了解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模式和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 分析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 通过对各种图形的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必然。

二、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循环经济的优点。

三、教学难点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优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环境问题有直观深刻的感受,也知道要保护环境。

但对可持续发展之路无系统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讲练结合等六、教学手段电子白板七、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范围和程度不断扩大。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追溯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当代的主要环境问题,这节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放眼未来,探索走向人地协调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

这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并记住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内容。

师: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呢?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追问:视频中主要反映了目前我们面临的哪些环境问题呢?学生:雾霾、水污染、乱砍滥伐、过量开采煤炭、地面塌陷等。

点拨:“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人们意识到单纯依靠科技去修复环境,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中产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逐渐走向和谐,这就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2. 预习情况检查:提问: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课标要求:
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二、教学目标:
1.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 联系案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联系《21世纪议程》,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
三、重点、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
四、设计思路
联系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的必然性,进而切身体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五、课堂设计
同行点评:本节教案紧扣课标要求,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逐步引导学生领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进行了“可持续发展”世界观的教育。

采用了导学式和实例式教学。

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

重视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活动成为教学的主要方面,注重鼓励性评价。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强。

南通师范学院附属中学(226007)陈卫。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环境问题的历史发展概况和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2.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人类应如何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够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并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其目标的实现途径。

(二)教学难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及后果。

2.突破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积极宣传可持续发展思想,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付之于行动。

三、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欣赏图片:资源、环境、人口图片)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资源减少、环境恶化、人口增多……我们在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人口与工业化加快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而且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世界人民在深刻的反思的同时,也向世界发出了最强音:要实施可持续发展。

【多媒体显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3.2.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示意图,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
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具准备】
附件下载。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1.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新课师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书: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推进新课课件展示:资源预期寿命图图的右侧表示世界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其中深色条框表示按指数增长的预期寿命,浅色条框表示消费水平不增长条件下的预期寿命。

左侧条框表示各种矿物消费的年增长率。

据图谈一谈你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板书:历史背景及必然性生(合作探究)维系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在不久的将来被消耗殆尽,人类将出现严重的资源短缺现象。

师多媒体播放“环境问题案例”图示。

师请学生分析哪一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注意:全球性是当前环境问题分布的突出特点。

这种特点的出现不仅意味着某些环境问题的影响可以大大超越其产生地甚至达到全球,而且还意味着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全球的普遍关注与共同努力。

生(合作探究)读图析图完成填注。

师(多媒体依次展现答案,纠错后提问)人类面对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的绝境,怎样才能摆脱绝境,使人类社会有一个共同美好的未来?生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学生能够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关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中来。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如何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球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提问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20 分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人口问题、教育、健康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代内公平:同一代人之间在资源分配和享受发展成果方面的公平。

代际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公平。

举例说明,如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地区发展差异。

持续性原则强调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以水资源的利用为例,说明合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共同性原则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承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目标引领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二.教材引领聚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破解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三.学法引领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列表总结规律。

四.学程引领导入新课: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单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和工业文明的思维定式去修复遭到破坏的环境,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人类必须调控自己的社会行为,以及改变支配自己社会行为的思想。

同时,人类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人们迫切需要寻找一条正确的处理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出路,使人地关系走向和谐。

学程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自主探究: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解读“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且使之逐步完善,得到公认。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世纪议程》,这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方面: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和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A.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B.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C. 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学程之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材料补充: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

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第一案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所有这些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之路,即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概念及其基本内涵等。

[板书]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过渡]读课本P98第一部分,分析说明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板书]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点拨]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板书]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活动”探究]读课本P98“活动”,思考并讨论回答[点拨]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含义要比经济增长广泛得多。

经济增长一般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时也看作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是指一系列社会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不仅意味着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包括教育、安全、健康、总的生活质量及其他方面的改善。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材分析:本节课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第一节中人地伙伴论的延续,也是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铺垫。

学情分析:2017 级高一学生恰逢高考改革,学生学习了鲁教版必修一和必修二的部分知识,本单元内容理论性较强,还相对独立,自成系统,与前面知识联系较少,与资源、环境、区域综合开发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人地伙伴论,这对学习本节起到一定铺垫。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通过可可西里和后天电影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破坏环境带来的后果,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走什么路?这样能更形象直观,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题,初步感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基础知识让学生填空:让学生知道重点知识。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1.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地位内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要性含义措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探究一: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写图中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A B C D(3)如果图中经济系统为钢铁生产系统,将各组词组相应的字母填入图中括号内:①工业产值、利润②工作、技术人员③铁矿石、煤炭④土地、水、空气⑤厂长、经理、车间主任⑥钢材⑦工业“三废” ⑧生活垃圾让学生说出答案,并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角色扮演,体会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环节一新课导入:环节二新授课教材整理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阅读教材P98~P100第3段,完成下列问题。

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

2.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的(1)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

(2)保护好自然环境。

(3)使世界各国获得良好的发展。

(4)使未来人类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不至于削弱。

3.共同努力的成果——《21世纪议程》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它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

正误判断:(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的人口问题。

() 教师授课时间 5.26 课时 1 课题协调人地关系主要途径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掌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及追求目标。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基本观念。

(重、难点)3.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多媒体Ppt课件(2)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大国,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

()【提示】(1)×可持续发展产生的背景是二战后,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由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大,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

教材整理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阅读教材P100第4段~P101,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3.追求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4.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如下表所示:发展的观念鼓励经济增长各类国家都享有发展的权利,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公平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区际之间的公平环境的观念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极力追求的基本目标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是实现发展的重要目标权利的观念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正误判断:(1)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保护中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体现了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通过学习,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及材料学习,知道走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2、学习案例,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ppt中投出一段材料,两个条件差不多的贫困山村,一个是通过利用当地的草地发展养黑羊,几年后环境恶化;另一个山村则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草药及红提子,经济收入提高了,山水依旧是老样子。

并提问那个山村能长久发展下去呢?学生都会选择山村二。

由此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

【承转】:提问学生:“好像我们国家对于可持续的发展就仅仅要求实现生态环境方面的可持续,那可持续发展是不是就只是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呢?”由此引出可持续发展的组成及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组成及内涵1、组成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2、内涵(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数量上的增长,更追求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要求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生产方式,积极倡导可持续生产和清洁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发展的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包括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因为自然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3.2.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案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3.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示意图,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以具体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理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2.人类中心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条件3.人地伙伴论的核心思想及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具准备】投影【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师:大家看32页图,这是哪一个天体?生:地球!师:对了,只有地球才这么漂亮,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美丽的一颗星球,它是一个蓝汪汪的水球,但是这一颗美丽的星球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非常严重的问题。

为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召开过三次有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会议。

大家阅读课前导入部分,归纳出三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生:第一次为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第二次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第三次为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师:由此可见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什么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板书)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师: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可持续发展是由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

(板书)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课件展示: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师:(详解)(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认为只有通过经济增长才能提高当代人的福利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增加社会财富。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案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案教案标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2. 掌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原则;3.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行为。

教学重点: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2.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原则。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行为。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环境保护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可持续发展是什么?为什么可持续发展对我们和地球很重要?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简要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内涵。

2. 解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原则,并引用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呈现一些环境问题的案例,如水污染、森林砍伐等。

2. 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解决方案。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1. 总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

2. 展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可持续发展。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阐述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相关机构,增加他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2. 分配学生进行小研究,调查当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3. 学生在课堂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实践方法。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环境保护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3.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的题目;4. 环境保护案例分析材料。

(完整版)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完整版)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4.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一、课标要求:1.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2.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二、教学目标:1.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迫切现实需要和深刻的历史背景入手,说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由之路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3. 联系案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4.联系《21世纪议程》,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参与意识三、重点、难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可持续发展是必由之路四、设计思路联系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形成的必然性,进而切身体会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五、课堂设计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导入新课板书活动教师总结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人地关系思想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以说,世界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把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得如此深刻,如此重要。

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读图4.12谈一谈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回答(部分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臭氧层空洞等)学生甲: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图中的14种重要资源最多也就能用一两百年。

学生乙:图中还表述了如果人类无节制利用自然资源就会使自然资源的预期寿命缩短。

学生丙:如果人类继续维持这种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么,人类最终将因为资源枯竭、生态失调、环境恶化而陷入绝境。

其他学生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世界八大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教师解读图的含义,学生分析回答在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老师加以适当点评学生举例转折提问板书转折板书转折板书提问转折巨大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倍增。

人类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随意改变自然环境的结构。

环境问题在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后果。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领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能够结合《21世纪议程》,阐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内涵和基本原则。

3、通过了解《21世纪议程》和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认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内涵。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基础知识】(一)、理解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由三大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作用含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不仅指经济数量的增长,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人人享有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保护生态环境,包括防治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1)、时间上的公平又叫“________公平”,人类赖以生存的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需要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2)、空间上的公平也叫“________公平”,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物种之间是平等的,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害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的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危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2、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_;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

高二地理教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二地理教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高二地理教案: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本文题目:高二地理教案: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二单元走可连续发展之路第二节《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可连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和“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两部分。

概念多、理论性强,知识间联系紧密。

在“可连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可连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迫切性,用前面学过的知识作铺垫,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入手,让学生直观形象地通过分析数据、案例等,领会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定挑选。

通过“浏览”,让学生第一了解《21世纪议程》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知道可连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进程,通过学习形成可连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

在“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的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材“活动”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逐渐递进,由材料知道推出可连续发展的概念、核心思想、寻求目标及基本内涵。

四个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发展:生态连续发展、经济连续发展、社会连续发展,它们之间相互干联而不可分割。

最后教师罗列各年代“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说明其所体现的可连续发展理论的思想,让学生感遭到人类对走可连续发展之路的决心和美好期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可连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知道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进程与方法1.通过浏览教材,掌控分析可连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浏览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可连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定挑选,逐渐建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导入新课三、教学重点难点:可连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可连续发展是必由之路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讨论。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六课时安排 1课时七教学进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形并了解了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联系《21世纪议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掌握分析可持续发展思想本质的方法。

2.通过阅读分析案例学会归纳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逐步树立起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点
1.可持续发展的形成。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难点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填充图册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1课设置问题,引入新课了解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

交待目标,明确
任务,提高学生
兴趣
2、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1、指导学生读课本P98第一部分,
理解“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学生
回答后,路的必然性”,展、指导
学生做2示附件一点拨;
1、读课本P98第一部分,说
明“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的必然性”,并通过附件“活
P98读、2一明确答案;
读课文总结要
点、“活动”练
习熟练知识,有
利于学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最能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建苹果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营造防护林F. 办柑橘茶叶加工厂E. 发展旅游业
(2)随着人口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的湖泊沼泽地,
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
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答案:
(1)第三种方案。

(2)H处湖泊沼泽地可种植莲藕,喀斯特地貌可发展旅游业。

(3)这是一道考查发散思维能力的创新题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只要
符合我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地区实际,方案科学即可。

如利用水库开发小水电,利用
喀斯特地貌的溶洞进行疗养、生物培养,利用山区种植野蘑菇,利用丘陵果园、茶
园、水库、喀斯特地貌发展旅游业,改良湖泊沼泽地,养鱼种藕与平原配套发展生
态农业等。

【板书设计】
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基本内涵总体战略与政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21国世21展持续与资源保护管理发社会可纪世可持续发展
纪议展济可持续发经用的群社会体作议程程述手施实段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概
概念必然性目标核心
【教学反思】《中国21世纪议程》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及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努力,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国21世纪议程》,让学生明确中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所做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PPT展示的材料:
附件一: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趋严重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深刻地认识到,地球提供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必须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附件二:课本P98“活动”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含义要比经济增长广泛得多。

经济增长一般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时也看作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是指一系列社会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是一种社会进步,不仅意味着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包括教育、安全、健康、总的生活质量及其他方面的改善。

附件三:
《21世纪议程》有四个部分组成,①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②资源保护与管理,③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④实施手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21世纪议程》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领域,并着重强调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蓝图。

附件四: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 庞大的人口压力
人均国民生用较多的财富养资源
短缺活较多的人口产总值较低成人人口口展数量为发庞大的障碍境环新增人口绝部分新增产值被对数较多新
增人口消耗危机
资源短缺 (2)
资源需求量经济迅速发种类
人均占有量庞大的人口数总量类型资源利用率生产技术、工艺落
(3)深刻的环境危机
大气污染环以城市为中人水体污染境心向农村蔓口污环固体废弃物污染压延境染噪声污染环力危境机危加资
水土流失机生范围扩大剧源荒漠化态短程度加深破森林草场减少缺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附件五: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继续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

据此回答:
(1)当前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A.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B.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生态破坏已得到基本控制
C.工业“三废”排放物有所控制,农村乡镇企业导致的污染增多
D.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生态污染越来越严重
(2)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
A.人口众多,地大物博
B.面临多种环境问题
C.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
D.教育科技水平逐渐提高,国力逐渐增强
附件六: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从全国来看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答案:(1)A(2)B
附件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核心、目标
概念核心目标
附件八:
附件九: P100“活动”
附件十: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从1974年开始,每年年初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当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以便围绕主题开展活动。

①③⑤均体现了生态持续发展的思想,即经济的发展要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②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要求全民共同参与的思想;④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观念。

附件十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附件十二:
附件十三: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衡量标准,对下列观点作出评价
①人类有义务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

②自然资源应当被充分利用来发展经济,而不应该被闲置。

③如果砍伐森林是当地目前主要的经济来源,那么砍伐森林的做法是合理的。

④即使绝大多数人从不光顾,保护野生自然区域也是重要的。

附件十四:①正确。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观念。

②不正确。

对可持续发展可充分利用,对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综合利用。

③不正确。

可以砍,但要砍伐与抚育相结合,才能符合发展的观念。

④正确。

保护野生自然区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权利、环境的观念。

附件十五:课本P101“活动”题
题1: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一种是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掠夺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威胁。

第二种方式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题2: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