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合集下载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达标全攻略专题专题01机械运动含解析

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单元达标全攻略专题专题01机械运动含解析

专题01 机械运动单元课标要求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3.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考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皮卷尺.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00 m;1 dm=0.1m;1 cm=10-2m;1 mm=10-3m;1μm =10-6m;1 nm =10-9m(3)测量:要做到四会;会放(刻度尺与被测长度平行);会看(视线与尺面垂直);会读(数据包括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单位);会使用磨损刻度尺进行测量。

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秒表.手表等。

(2)单位:国际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1h=60min=360s.(3)测量:累积法估测时间,比如测脉搏跳一次的时间:先用秒表测脉搏跳若干次所花的时间,再用时间除以次数得到脉搏跳一次所花的时间。

【例题1】(2020山东泰安)如图所示,所测木块长度是______cm。

【答案】2.35【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2.35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35cm。

考点2: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2.参照物。

假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例题2】(2020四川自贡市)2020年5月,一同学乘坐公交车去观看第26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暨2020全民抗疫主题灯会,发现路边树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路边树木 B. 远处高山 C. 公路路面 D. 乘坐的公交车【答案】D【解析】A.研究对象是路边树木,不能以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C.路边树木相对于远处高山.公路路面的位置没有改变,以远处高山.公路路面为参照物,路边树木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D.以乘坐的公交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相对于乘坐的公交车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会看到路边树木向后运动,故D符合题意。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集7.第七章 机械运动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 专题集7.第七章 机械运动

第七章机械运动(建议时间:20分钟)基础训练全国视野—分层练一、选择题1. (2020德阳)刘老师步行往返于家和学校,如图为“微信运动”统计他在6月23日的步行情况.刘老师的步幅大约2步1米,从“微信运动”中可以估测出()第1题图A. 刘老师的质量约为80 kgB. 当天刘老师走过的路程约为3 500 mC. 当天刘老师走过的路程约为6 500 mD. 当天刘老师步行的时间约为2 h2. (2020烟台)南朝诗人萧绎在《早发龙巢》有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唯看远树来”的参照物可能的是()A. 河岸B. 行船C. 岸边的房屋D. 远处的树3.(2020菏泽)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下面四个图像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第3题图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4.(2020 成都A卷)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 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5.(2020河北)如图所示,小明和小红坐在停靠在站台的火车车厢里,他们分别向两侧窗外看,对火车的运动情况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小明以窗外的站台为参照物,说火车是静止的;小红以窗外行驶的动车为参照物,说火车是运动的.则()第5题图A. 只有小明的说法正确B. 只有小红的说法正确C. 两个人的说法都正确D. 两个人的说法都不正确6.(2020黄石)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6题图A. 0~5 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 m/sB. 3~5 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 4 s时,乙在甲前方5 m处D. 5 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二、填空题7.(2019江西)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________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第7题图8. (2020兰州)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小亮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20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得这20圈的总宽度为______cm, 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第8题图9. (2020丹东)小明爸爸乘汽车前往武汉“抗疫”,汽车开动后,小明对着远去的汽车挥手作别.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是以______(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是以______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10. (2020宜宾)我国高铁总长度居世界第一,人们出行更加便捷.暑假小马和父母外出旅游,他们乘坐的高铁正以288 km/h的速度向南行驶,旁边平行铁轨一列普通列车以72 km/h的速度也向南行驶,此高铁行驶速度比普通列车行驶速度快________m/s;若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________(选填“南”或“北”)运动.11. (2020德州)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选填“<”“=”或“>”),甲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当t=40 s时,甲、乙两车相距________m.第11题图12. (2020济宁)小明在探究速度的变化时,拍摄了两个小球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闪光时间间隔为1 s,图上数字为闪光时刻编号.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第12题图(1)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________(选填“A”或“B”);(2)小球A和B在第1 s至第6 s这段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应为:v A______v B(选填“>”“=”或“<”).三、实验探究题13. (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第13题图(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5 cm,s BC=15 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 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 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_____v2 (选填“>”“<”或“=”).四、计算题14. (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 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第14题图创新思维全国视野—分层练1.(2020温州)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第1题图A. 房子的窗户B. 路边的灯杆C. 行驶的卡车D. 轿车的司机第七章 机械运动基础训练1. B 【解析】成年人的质量在60 kg 左右,但从“微信运动”中无法确定刘老师的质量,A 错误;刘老师的正常步幅为0.5 m/步,从6月23日的排行榜可确定刘老师走过的路程大约为:s =0.5 m ×6 866=3 433 m ,B 正确、C 错误;从“微信运动”中无法确定刘老师走路所需的时间,D 错误.故选B.2. B 【解析】“唯看远树来”反映树是运动的,只有以行船为参照物,树才是运动的,而以河岸、岸边的房屋、远处的树为参照物,树都是静止的,B 正确,A 、C 、D 均错误.故选B.3. C 【解析】①图像与时间轴平行,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像表示汽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图像表示汽车速度保持不变,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④图像的意思是汽车加速行驶.反映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②③,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C.4. B 【解析】“海斗一号”上浮过程中,相对于海平面、海底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和海底都是运动的,A 错误、B 正确;“海斗一号”相对于样本的位置没有改变,因此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C 错误;“海斗一号”相对于抛掉的重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以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D 错误.故选B.5. C6. A 【解析】由图可知,0~3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运动的距离是15 m ,3~5 s 内,乙处于静止状态,0~5 s ,乙的平均速度v 乙=s 乙t =15 m 5 s=3 m/s ,A 正确、B 错误;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v 甲=s 甲t 甲=15 m 5 s=3 m/s.4 s 时,甲运动的距离s 甲1=v 甲t 1=3 m/s ×4 s =12 m ,4 s 时,乙运动的距离s 乙=15 m .4 s 时,乙在甲前方Δs =s 乙-s 甲1=15 m -12 m =3 m ,C 错误;5 s 时,甲的速度是3 m/s ,乙是静止状态,速度不同,D 错误.故选A.7. 乙 2.808. 4.20 2.1 【解析】由题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线圈左侧与11.00 cm 对齐,右侧与15.20 cm 对齐,所以20匝线圈的长度为L =15.20 cm -11.00 cm =4.20 cm ;细铜丝的直径为d =4.20 cm 20=0.21 cm =2.1 mm. 9. 汽车 地面 【解析】小明爸爸看到小明逐渐向后退去,意思是说小明是向后运动的,小明爸爸选择的参照物是汽车;小明看到汽车的远去,意思是说汽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地面.10. 60 南 【解析】高铁比普通列车快(288-72)×13.6m/s =60 m/s ;高铁和列车同向运动,高铁的速度更快,因此以普通列车为参照物,小马向南运动.11. > 20 200 【解析】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v 甲=1 000 m 50 s=20 m/s ,乙车的速度为v 乙=700 m -200 m 50 s=10 m/s ,所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在t =40 s 时,甲车所在位置为s 甲=800 m ,乙车所在位置为s 乙=600 m ,所以两车相距s 甲-s 乙=800 m -600 m =200 m.12. (1)A (2)= 【解析】(1)由图知,小球B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A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小球A ;(2)小球A 和B 在第1 s 至第6 s 这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路程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即v A =v B .13. (1)加速 (2)0.75 0.5 (3)C (4)<【解析】(1)由图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拍摄一次,并测得s AB =5 cm ,s BC =15 cm ,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v BC =s BC t BC =0.15 m 0.2 s=0.75 m/s ,AC 段的距离s AC =s AB +s BC =5 cm +15 cm =20 cm =0.2 m ,AC 段所用的时间t AC =t AB +t BC =0.2 s +0.2 s =0.4 s ,则小球在AC 段的平均速度v AC =s AC t AC =0.2 m 0.4 s=0.5 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图A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图B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图C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图D 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C ;(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运动到时间t AD 中点时未到达路程s AD 中点,则v 1<v 2.14. 解:(1)“80”表示通过该隧道时汽车的速度不能超过80 km/h ;“3 600 m”表示XX 隧道全长为3 600 m.(2)方法1:以速度80 km/h 通过隧道用的时间为t =s v =3.6 km 80 km/h=0.045 h =2.7 min 因为2.7 min<3 min ,所以不是超速.方法2:汽车过隧道的速度v =s t =3.6 km 3×160 h =72 km/h ,因为72 km/h<80 km/h ,所以不是超速. 方法3:汽车在3 min 中内通过的路程s =v t =80 km/h ×360h =4 km 因为4 km >3.6 km ,所以不是超速.(任选两种).创新思维1. D 【解析】若以房子的窗户为参照物,则轿车与窗户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轿车是运动的,故A 可能是参照物;若以路旁的灯杆为参照物,轿车和灯杆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轿车是运动的,故B 可能是参照物;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轿车和卡车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轿车是运动的,故C可能是参照物;若以轿车的司机为参照物,轿车和司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轿车是静止的,故D不可能是参照物.故选D.。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速度计算)(含答案)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机械运动(速度计算)(含答案)

机械运动(速度计算)1.如图所示,记录的是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在1200m 的运动中,____(选填“甲”或“乙”)车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 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km /h ,乙的速度为2km /h ,甲带一条狗,同甲一起出发,狗的速度4km /h ,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多少km 。

3.如表是某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列车准点运行时,由曲靖到安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保留一位小数),这个速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m/s 。

0甲车乙车4.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多少m/s,当t1=50s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m。

5.某同学效游时,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他对着大山喊一声,4s后才听到回声,问这时他离大山多远?若这位同学以1.5m/s的速度向大山走去,要用多少时间才能走到山脚下?(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6.雷达可用于飞机导航,也可用来监测飞机的飞行。

假设某时刻雷达向飞机发射电磁波,电磁波遇到飞机经反射后,又被雷达接收,整个过程用时4ms(1ms=10-3s)。

已知电磁波的速度为3.0×108m/s,则飞机离雷达站的距离是多少km?7.小梦假期去南京姑姑家探亲,坐上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G11次高速列车,看到了该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

(1)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计算:G11次高速列车从济南西到南京南之间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保留一位小数)(2)小梦的姑姑开车去接小梦,走到该标志牌处时正好是11:00。

请问:姑姑以最快的速度行驶,接小梦会迟到吗?8.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再匀速直线下落15s,求:(1)该运动员在前15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2)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总高度;(3)该运动员在30s内下落的平均速度。

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练习:机械运动(含答案)

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练习:机械运动(含答案)

考点一:测量与误差1.下列物体的长度最接近于6×104μm的是()A.课桌长度B.物理课本的厚度C.墨水瓶的高度D.铅笔芯的直径2.对以下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8m/sB.我们使用的物理课本每本约重100N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D.人大声说话的声音约有100dB3.下列对时间、长度、温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煮熟一个鸡蛋所需时间约为3600SB.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0mmC.一个发烧病人的体温约为48℃D.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30nm4.如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5.如图1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如图2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厘米.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3)铜丝直径表达式是________ .考点二:参照物与运动1.小木船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乘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B.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C.以河水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静止的D.以船为参照物,船上的人是运动的2.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3.地铁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铁列车运行时相对于站台是静止的B.若从地面入口到地下站台共100个步行台阶,则站台到地面的竖直高度约50mC.地铁列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因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D.地铁列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止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仪仗队在行进过程中,为保证队形整齐,仪仗队中任意两名战士都是相对________的;对于后面的战士来说,如果前一名战士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人,说明队伍站直了,这是利用了________的道理。

2021直击中考 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解析版)

2021直击中考 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解析版)

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单位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物理量的单位都有国际通用的符号,国际单位制中,米的符号是m.2.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 ),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等。

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1km=1000m=310m 1m=10dm=110dm 1m=210cm 1m=310mm 1m=610μm 1m=910nm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在测长度时,要正确使用刻度尺。

2.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测硬币的直径(辅助工具法)(2)测一张纸的厚度(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先测出10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

(3)测细铜丝的直径(测多算少法或累积法)如图所示:把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然后测下总长度是多少,再除以绕的圈数,就得出细铜丝的直径。

三、时间的测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实验室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

2.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计时仪器来测量时间。

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来测量时间。

3.时间的测量(1)小圈读分,大圈读秒。

(2)小圈中分针没过半格线,大圈中的秒针从零开始读,若过了半格线,则从三十开始读。

(3)最后两个读数相加。

四、误差1.在测量长度、时间以及其他物理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减小误差的办法: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B.改进测量方法C.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3.误差和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五、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六、参照物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第1章 机械运动

第1章机械运动一、单选题1.(2021·凉山)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A. 18.125cmB. 18.1cmC. 18.13cmD. 18.12cm2.(2021·南京)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A. 岸上的亭子B. 水边的柳树C. 飞过的白鹭D. 小明划的船3.(2021·恩施)能说明教室座位上的小欢是运动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 地面B. 课桌C. 窗户D. 从她身旁走过的老师4.(2021·十堰)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红对小华说自己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A. 公交站台B. 小华C. 路边的树木D. 行驶过来的公交车5.(2021·安顺)《吕氏春秋·察今篇》记载了刻舟求剑的故事,当中有这样的文句:“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文中对舟和剑运动状态的描述,可选择的共同参照物是()A. 舟中人B. 舟C. 剑D. 江岸6.(2021·山西)3月12日植树节这一天,学校组织九年级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根据图片信息,对图中这棵小树的高度估测合理的是()A. 0.5mB. 1mC. 2mD. 4m7.(2021·福建)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千里江陵一日还C. 两岸猿声啼不住D. 轻舟已过万重山8.(2021·烟台)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

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

“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A. 另一列火车;自己乘坐的火车B. 自己乘坐的火车;站台C. 站台;另一列火车D. 另一列火车;站台9.(2021·无锡)飞机研制中,需将飞机模型固定在“风洞”中,让风迎面吹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项汇编专题01 机械运动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项汇编专题01 机械运动

2021年全国中考物理真题专项汇编专题01 机械运动第一期1、(2021·安徽)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

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A. 25kmB. 50kmC. 75kmD. 100km2、(2021·四川泸州·T9)甲乙两位同学在同一考点参加800m体考,t=0时同时起跑,t4时刻同时到达终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t1~t2时间内甲乙两同学保持相对静止C.0~t3时间内甲同学的路程小于乙同学的路程D.刚到达终点时,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3、(2021·江苏连云港·T3)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国产武装直升机甲、乙两个编队排列并保持“70”字样从天安门上空平稳飞过,则()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B.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C.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D.以乙为参照物,坐在观众席上的观众是静止的4、(2021·浙江湖州·T4)传统的漂流需要筑坝蓄水,受降雨变化影响很大。

近期各大景区都推出了新型玻璃栈道漂流,此漂流只需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就可以让橡皮艇在玻璃栈道内快速滑下,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玻璃栈道内加入少量水主要是为了减小下滑时橡皮艇受到的摩擦力B.橡皮艇加速下滑,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以下滑时的橡皮艇为参照物,旁边的树木是静止的D.人坐在橡皮艇上,橡皮艇凹陷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5、(2021·浙江金华·T5)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奋斗者”号通过舱外机械臂,取了一批样品,为进一步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解析:机械运动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解析:机械运动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选及解析:机械运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21•济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即人相对于船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故是选择船(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绵阳)甲、乙两辆汽车在某段公路上行驶,它们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B.10~20min,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C.2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D.0~30min,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解析】A、由图可知,0~1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A错误;B、10~20min,乙车的路程没有变化,所以乙车处于静止状态,而甲车的路程有变化,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大于乙车平均速度,故B错误;C、20~30min,甲车行驶的路程小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平均速度小于乙车平均速度,故C正确;D、0~30min,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平均速度等于乙车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3.(2021•德州)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s﹣t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由图象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行驶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解析】AB、甲乙的s﹣t图像都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可知甲的速度:v1===90km/h,乙的速度:v2===40km/h,所以v甲>v乙,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9:4,故A正确,B错误;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因v甲>v乙,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故C错误;D、由图可知甲2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80km,乙3小时行驶的路程为120km,路程不相等,故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机械运动》
一、单选题(共10题;共30分)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 鱼儿在水中自由的游动
B. 白云随风飘动
C. 人造卫星绕地球转动
D. 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转动
2.能直接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A. 刻度尺
B. 温度计
C. 电子秤
D. 秒表
3.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功实现两次载入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在这一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 以火箭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 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4.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
A. 地面
B. 桌面静止的橡皮
C. 桌面
D. 书
5.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使用精密仪器和改进实验方法可以避免误差
B. 改进实验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
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6.为了安装书柜的门玻璃,要测量玻璃的长和宽,应选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 1毫米
B. 1厘米
C. 1分米
D. 1米
7.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B. 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去测长度可以消除误差
C. 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一定是出了差错
D. 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测量值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8.下列物理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B. 铝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
C. 汽油的热值与体积间的图象
D. 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与它受到的唯一的水平推力F的大小关系
9.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一袋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0.5g
B. 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约为30m
C. 一个正规篮球的直径约为1dm
D. 小学生步行上学的速度约为1m/s
10.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二、填空题(共9题;共22分)
1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测量结果由数值和________组成的.
12.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___ 同学,比较方法是________.
1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m处有障碍物,采取制动后,汽车行驶60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已知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0.5s,则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为________ m/s,由此,请你对安全驾车提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 .
14.如图甲所示是汽车速度计,汽车行驶的速度是________km/h;如图乙所示是交通标志牌,由标志可知:在不违反交规情况下,汽车从该标志牌到温泉至少要________min;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该汽车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__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________.如图所示,若停表每格为1s,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因为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
16.(1)图1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cm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 N.
17.A、B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秒A、B相遇,它们是s﹣t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v A________ v B(填“>”、“=”或“<”),P、Q间的距离为________ m.
18.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个正方体物块的边长为________cm;用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物块的质量为________g;该物块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g=10N/kg)
19.小明在散步时,测得脉搏每分钟跳动75次,每走3步通过的路程是2m.现小明走了45步,脉搏正好跳动25次,则这段路程长为________m,他散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19分)
20.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中停表的设置是“时:分:秒”,甲、乙、丙分别对应小车在起点、中点s2位置、终点s1位置的时间,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通过公式________求出平均速度。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

(4)若斜面长s1=1.2m,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m/s。

21.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________。

(2)实验器材除停表、斜面、金属片、小车外,还要________
(3)某同学测量时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小车在________(选填“前半程”、“后半程”或“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做
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2.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
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_和_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四、计算题(共2题;共29分)
2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5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
33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4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4.科学家利用激光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

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则地球与月球相距多远?太阳到地球最大距离是1.5×108km,太阳光要多久射到地球上来?
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A
3.A
4. D
5. B
6. A
7. D
8. D
9. D 10.C
二、填空题
11.刻度尺;单位12.乙;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运动时间13. 20;不酒后开车
14. 80;12;运动15.较小;时间;0.12;小于;加速16. 2.83;1.417. <;9
18.4.00(3.98~4.02都正确);32.0(32也正确);200(198~202都正确)19.30;1.5
三、实验探究题
20. (1)v=(2)便于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减小试验误差
(3)让小车停正运动,便于测量到达终点的时间(4)0.24;0.3
21. (1)v=(2)刻度尺(3)后半程;变速
22. (1)刻度尺;秒表(2)v=
(3)变速
四、计算题
23. (1)解:从家到达书店所用时间为t1=5min=300s
平均速度:v1===5m/s
(2)解:从家出发到学校的路程为S=1500m+3300m=4800m
所用时间t=5min+1min+14min=20min=1200s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4m/s。

24.解: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的激光经2.56s反射回来,则激光由地球到月球所用时间为

根据得,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太阳到地球最大距离是1.5×108km,根据得,太阳光射到地球上的时间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