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低碳科技考试题库3

低碳科技考试题库3

1. 低碳经济首次出现的官方文件是A. 2006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B. 2007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C.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年发表的《能源政策》D. 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2. 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A. 熊猫标准B. 北京标准C. 绿色世博标准D. 2000标准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3.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A.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低3-6米B.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高3-6米C.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高3-6℃D.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低3-6℃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4. 不属于低碳消费观念的是A. 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B. 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C. 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碳补偿为减排出力D. 适当增加产品的种类便于选择性消费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5. 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A. 1989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届会议B. 1989年的海牙会议C. 1979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D. 1988年的多伦多会议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6. 各种运输方式中,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所要消耗的能源最多的是A. 公路B. 铁路C. 民航D. 海运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7. 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A.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B.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降低碳的排放C. 降低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D. 升高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降低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8. 森林碳汇是指A. 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B.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C. 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D.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9. 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A. 《清洁生产促进法》B. 《循环经济促进法》C. 《节约能源法》D. 《可再生能源法》你的答案: A B C D 得分: 2分10. 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09•【字号】•【施行日期】2022.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有关部门、单位: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2年3月9日山东省“十四五”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加快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缓解我省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也是我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落地实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及面临形势(一)“十三五”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十三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效明显。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动能担纲态势加速形成。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8.9∶44.9∶46.2调整为7.3∶39.1∶53.6,“四新”经济增加值提高到30.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32.5%提高到45.1%,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低碳考试题库 很全 必过

低碳考试题库  很全  必过

3 A. 2006 年英国发表的《斯特恩报告》B. 2007 年英国出台的《气候变化框架战略》C. 西班牙学者乌恩鲁2000 年发表的《能源政策》D. 2003 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答案: D 2. 专门为中国市场设立的第一个自愿减排标准,被称为 A. 熊猫标准 B. 北京标准C. 绿色世博标准D. 2000 标准答案: A 3.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 A.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低3-6 米 B. 大范围海域海浪比常年高3-6 米C.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高3-6℃ D. 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低3-6℃答案: C 4. 不属于低碳消费观念的是 A. 改变奢侈和炫耀型消费方式 B. 改变过分追求便利的消费方式 C. 减少碳排放的同时,通过碳补偿为减排出力 D. 适当增加产品的种类便于选择性消费答案: D 5. 气候变化问题从科学议程向国际政治议程的真正转变始于。

A. 1989 年的联合国大会第49 届会议B. 1989 年的海牙会议C. 1979 年的日内瓦气象会议D. 1988 年的多伦多会议答案: D 6. 各种运输方式中,完成等量的换算周转量所要消耗的能源最多的是 A. 公路B. 铁路C. 民航D. 海运答案: C 7. 低碳发展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体系低碳化,能源体系低碳化是指 A.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B. 保持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不变而降低碳的排放C. 降低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 D. 升高能源体系中碳的含量及降低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答案: C 8. 森林碳汇是指 A. 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B.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氧气的过程、活动或机制C. 森林神态系统增加大气中氧气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D. 森林生态系统汇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答案: A 9. 2010 年4 月1 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 A. 《清洁生产促进法》B. 《循环经济促进法》C. 《节约能源法》D. 《可再生能源法》答案: D 10. 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3.24•【文号】发改气候[2010]328号•【施行日期】2010.03.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对气候变化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3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规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请各地区、各部门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实施细则。

确定应对气候变化对外合作管理职能机构,并于4月2日前将相关联系人、联系方式报我委。

联系人: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张宇丞,蒋兆理电话:************,68505633 传真:************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四日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为促进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有序开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是指我国国家机关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境外非政府组织、科研教学机构等签署或承担执行的,涉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方面的合作。

第三条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应当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对外政策的总体要求。

第四条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分类指导。

发展改革委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的组织协调管理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的规划和政策,协调开展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和能力建设工作。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低碳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低碳发展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通知
市 场建设运 行 的 契 机 , 充 分运 用 好碳配 额
这一 环境权 益 调 控手段 , 真正 发 挥市 场在 资源 配置 中 的 决定性作用 , 引 导 各 级政府 和 重 点 企 业 变 “ 要 我 降 碳 ” 为 “ 我 要 降

4 . 创 新 工 作 载 体 。 从 能 源 转 型 、 产
立 碳排放 达 峰 倒 逼机 制 , 能 源 体 系 、 产 业
体 系 和 消 费 领 域 低 碳 转 型 取得 积极 成效 。 按照 国 家 部 署 启 动 运 行 碳 排 放 权交 易 市 场 , 应对气候变化统 计核算 和评价考核制 度 基 本形 成 , 低 碳 试点 示 范 进 一 步 深化 , 绿 色发展新 动能 不 断壮大 , 公众低碳意识
气 体排放 , 为 促进全 省 经济社会 持续健康
发 展 提供重 要 支 撑 。
年 单 发展 标 到 ( 二 )


2 0 20

位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二 氧 化 碳排 放 比 2 0 1 5 年 下 降
% 2 0 . 5

单位工 业增 加 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持续 下 降 , 碳排放总 量 得到 有 效控制 , 氢
格 局
推进 降破 一


结构

1 . 推 动 产 业 低 碳 化 升 级 。 进 一 步 健
全完善环 保 、 能 耗 、 质 量 、 安 全 等 标 准 ,
分类 施策 化解 过 剩 产 能 。 深 人实 施 《 山 东
计 进 省 推 业 转 级 行 动 工
型升
约 束性 指 标 , 推 进 绿 色 低碳发 展 , 加 快 新

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箱) d i n g d i n g 1 1 0 1 8 0 @1 6 3 . c o n。 r

l O —
主过渡 到半 冬 性 品种 为 主 , 部 分 地 区 种 植 弱 冬 性 品种 。受 温 、 光、 水、 气及 其 变 化 的影 响 , 农 作物 生 育 期缩 短 , 减短 了养 分 积 累时 间 , 总 干 重 和穗 重 下
2 0 1 3年 6月 第2 7卷 第 3 期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d o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B u s i n e s s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J u n .2 O 1 3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 形势 ; 影响 ; 挑战; 机遇 [ 中图分 类号]1 7 0 6 2 .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5 9 5 6 ( 2 0 1 3 ) 0 3 —0 0 1 0 —0 4


山东省气候变化现状
( 一) 影 响现状 气候 要 素 的显 著 变 化 已对 我 省 海 洋 生 态 平 衡、 自然 生态 稳 定 、 农业生产 、 财 产 安 全 及 人 民生
大钨 、 黑嘴鸥 、 大 天鹅 、 梅花鹿 、 豺、 狼、 中 国林 水分洪 、 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 田等能力大大降低 , 类、 兰科植物 、 杜 鹃类植 物等几 十类 重要保 护物 加重 了海 岸 带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 二 是 土 壤 盐 碱 化 , 蛙、 种 , 可能迁 徙 离 开原居地 , 物种多样性减 少 , 部 分 水 质恶 化 。海水 倒灌 , 咸 潮 入侵 , 导致 现 有 的排水 系统和灌溉系统不畅 、 报废 , 地下水咸化和土壤盐 种类 可 能灭 绝 。三是 海平 面 的升 高 导致 海 洋 珍 稀 碱化 , 大 片沿 海 及 内陆 区域 临近 土壤 发 生严 重 退 濒 危生物 资 源 的 衰 退 。湿 地 系统 涵 养 水 源 、 调 节 化 。海洋 赤潮 、 浒 苔藻 华 等海 洋 灾 害 加重 , 影 响海 气 候等 生态 服务 功 能减 弱 。 洋 水 质 。三是 防护工 程 抗灾 功 能 减 弱 。海平 面上 3 . 农 业 生产 的不稳 定 性 增加 。一是 部 分 农 作 升和 风暴 潮 加 剧 , 降低了沿海海岸、 海堤、 挡 潮 闸 物 种植 制 度 、 种 植 品 种 和 品 质 发 生 改 变 。棉 花 等 等 防护 工程抗 灾 功能 , 影 响沿 海城 市 建 筑 物安 全 , 经济作物出现 了间作 、 套种、 复种 、 轮作等多种种 全 省农 田平 均 复种指 数 由建 国时 的 1 4 0 % 增大航运风险。四是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 的健康 植 形 式 , 发 展 受到 威 胁 。 海 洋 渔业 是 山 东 的优 势 产 业 , 海

低碳经济考试判断题答案

低碳经济考试判断题答案

36.(2分) 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没有历史责任,因此不需要减少碳排放。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37.(2分)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方向。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38.(2分) 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额外的成本。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39.(2分) 低碳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进程。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0.(2分) 《京都议定书》确立了量化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但由于美国没有参加而不具有广泛性。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1.(2分) 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风能利用上的领导国家。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2.(2分) 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3.(2分) 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正有负,但负面影响为主。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4.(2分) 发展低碳经济必定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引进和发展。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5.(2分) 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特定产业的发展,但也不是无限制的发展。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6.(2分) 当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领域。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7.(2分)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应该等技术成本降低后再进行减排。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8.(2分) 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区别与各个国家碳排放结构差异有关。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49.(2分) 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全球第一个注册的再造林碳汇项目。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50.(2分) 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博弈是由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36.(2分) 在城市快速化的发展进程中,工业产品大部分都要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从增量看,最终消费的增长将占主导地位。

你的答案: 正确错误得分: 2分37.(2分) 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8.05•【字号】鲁政办字[2013]99号•【施行日期】2013.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通知(鲁政办字〔2013〕9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有关规定,体现精简效能原则,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分工变化情况,省政府决定对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进行精简调整。

确定保留的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已经省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

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成员调整事宜,一律由各议事协调机构、联席会议或其办公室所在部门行文公布,省政府办公厅不再行文。

今后,凡可交由现有机构承担或由现有机构进行协调可以解决问题的,不另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或联席会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

确需设立的,由部门书面请示省政府,经省编办研究提出审查意见后,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由省政府办公厅行文公布。

未经省政府批准,议事协调机构不得向下级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

附件:保留的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8月5日附件:保留的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一、议事协调机构(73个)1. 省口岸领导小组(夏耕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2. 省打击走私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夏耕副省长任组长,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政府办公厅)3. 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孙伟常务副省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4. 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5. 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王随莲副省长、孙绍骋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6. 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工作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7. 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孙伟常务副省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8. 省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张超超副省长、邓向阳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9. 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张超超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10. 省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11. 省政府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12. 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13. 省政府学位委员会(孙伟常务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14. 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孙伟常务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15. 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孙伟常务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16.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孙伟常务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17. 省教育发展和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18. 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19. 省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张超超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分别设在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20. 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张超超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21. 省禁毒委员会(邓向阳副省长任主任,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22. 省外国人管理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邓向阳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23. 省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委员会(邓向阳副省长任主任,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24. 省禁赌工作协调小组(邓向阳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25. 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监察厅)26. 省政府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监察厅)27. 省减灾委员会(孙绍骋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28. 省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孙绍骋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29. 省应对GPA谈判工作领导小组(夏耕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财政厅)30. 省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孙绍骋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31. 省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郭树清省长任主任,孙绍骋副省长、蒿峰秘书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32. 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孙绍骋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33. 省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孙绍骋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34. 省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孙绍骋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5. 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孙绍骋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36. 省交通建设筹融资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交通运输厅)37. 省政府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郭树清省长任总指挥,赵润田副省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38. 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辖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省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总指挥部、省治淮工程建设总指挥部,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孙伟常务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39. 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赵润田副省长任组长,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40. 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赵润田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41. 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部(赵润田副省长任总指挥,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42. 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赵润田副省长任指挥,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指挥,办公室设在省畜牧兽医局)43. 省政府森林防火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总指挥部(赵润田副省长任总指挥,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44. 省绿化委员会(赵润田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林业厅)45. 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夏耕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46. 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王随莲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47. 省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王随莲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卫生厅)48. 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国资委)49. 省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50. 省质量强省及名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质监局)51. 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邓向阳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52. 省安全生产大检查领导小组(邓向阳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安监局)53. 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孙伟常务副省长任主任,王随莲副省长、赵润田副省长、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食品药品监管局)54. 省旅游业发展协调促进委员会(XXX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55. 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住房工作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XXX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机关事务局)56. 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任组长,孙伟常务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金融办)57. 省维护金融稳定工作领导小组(省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孙伟常务副省长任组长,徐珠宝省长助理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金融办)58. 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郭树清省长任主任,王随莲副省长任第一副主任,蒿峰秘书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史志办)59. 《山东省历史地图集》编纂委员会(郭树清省长任主任,王随莲副省长任常务副主任,蒿峰秘书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史志办)60. 省文物保护委员会(XXX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61. 省大运河保护申遗工作领导小组(XXX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62. 省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王随莲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地震局)63. 省气象灾害防御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赵润田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气象局)64. 省政府信访事项听证和复查复核委员会(邓向阳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信访局)65. 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XXX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团省委)66. 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XXX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妇联)67.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XXX副省长任主任,蒿峰秘书长任副主任,办公室设在省社科联)68. 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孙绍骋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残联)69.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张超超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科协)70. 省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孙绍骋副省长任组长,办公室设在省军区司令部)71. 省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孙绍骋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省军区司令部)72. 省海上搜救中心(张超超副省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山东海事局)73. 省油区和管道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邓向阳副省长任组长,蒿峰秘书长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省油区办)二、联席会议(12个)1. 省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孙伟常务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孙绍骋副省长、张超超副省长任副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2. 省消防工作联席会议(邓向阳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3. 省反对拐卖妇女儿童行动工作联席会议(徐珠宝省长助理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4. 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孙绍骋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5. 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孙绍骋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6. 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席会议(赵润田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水利厅)7.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赵润田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8. 省实施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联席会议(赵润田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海洋与渔业厅)9. 省友城工作联席会议(夏耕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外办)10. 省人民防空军政联席会议(总指挥部)(孙绍骋副省长任总召集人〈总指挥长〉,办公室设在省人防办)11. 鲁台农渔业合作联席会议(赵润田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台办、省农业厅)12. 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张超超副省长任总召集人,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鲁政办发〔2010〕4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意见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我省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气象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搞好服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省地处沿海和黄河下游,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和气候变化敏感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暴雨暴雪频繁出现,寒潮大风叠加影响,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增强的趋势日益明显,气象灾害的破坏力日益严重,对我省农业、水资源、海岸带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全面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发展理念,坚持把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放在首位,坚持科技创新,强化基础建设,推进重点工程,不断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安康福祉提供有力保障。

(二)任务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气象服务信息覆盖面达到95%,公众满意率达到90%,气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下降到2%以内,气象服务整体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三、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建设的基础工作(一)完善综合气候观测和通信网络系统。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有效的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警能力。

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气象观测站网络,利用先进的气候模型和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监测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

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具有可再生性和环保性,可以有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同时,推广低碳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另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保护和恢复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可以增加碳汇容量,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缓解气候变化。

此外,生态环境的恶化也会加剧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
修复工作,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气候变化是
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
合作机制和政策,共同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

同时,也需要加
强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包括加强监测预警、推广清
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

只有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
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影响涉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需要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才能更好地制定应对策略。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气候变化应对意识。

其次,我们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利用。

清洁能源的利用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研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另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大对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定并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和措施。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施方案。

随着气候变化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地监测和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实施方案,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综上所述,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和开发利用,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的实施方案。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8.25•【字号】鲁政发〔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鲁政发〔2022〕13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加快推进我省气象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山东“走在前、开新局”提供坚强支撑。

到2025年,建成系统完备、开放融合、协同创新、业态新型、高质普惠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重点区域预报空间分辨率达到百米级、时间分辨率达到分钟级,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超过90%,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92%,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气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到2035年,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的气象现代化基本实现,气象与国民经济各领域深度融合,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走在全国前列,气象保障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经略海洋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能力大幅提升,气象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二、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建设精密气象监测系统。

优化和健全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形成“陆海空天”融合互补、点线面结合、布局科学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网。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意见的公告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意见的公告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意见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公布日期】2023.11.15
•【字号】
•【施行日期】2023.11.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其他规定
正文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
方案2035》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减轻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防范气候变化风险,根据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7部委《关于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的通知》(环气候〔2022〕41号)要求,结合本省实际,我厅牵头编制了《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公开征求意见稿)》。

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有关意见可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反馈。

此次公开征求征集的时间为2023年11月15日至12月14日。

联系人:王勇史晓梅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济南市经十路3377号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邮编:250100)
附件:1.《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公开征求意见稿)》
2.《山东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35》编制说明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2023年11月15日。

山东碳达峰实施方案

山东碳达峰实施方案

山东碳达峰实施方案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碳达峰实施方案,旨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步伐。

二、碳达峰实施目标。

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开始逐步下降。

具体来说,山东省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努力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三、产业结构调整。

山东省将加大对高碳排放行业的整治力度,鼓励发展低碳环保产业。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方式,逐步减少碳排放。

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

山东省将加大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改善力度,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能源节约工作。

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逐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五、推广清洁能源。

山东省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加快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

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六、政策支持措施。

为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山东省将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等多种措施,以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碳减排工作。

同时,建立健全碳市场体系,推动碳交易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碳减排提供市场化的支持。

七、总结。

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山东省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未来,山东省将继续加大力度,全面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努力实现碳排放的峰值,并为全国碳减排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佚名
【期刊名称】《山东政报》
【年(卷),期】2009(000)012
【总页数】11页(P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 [J], ;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盐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山东省食盐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7]35号 [J], ;
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 [J],
4.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20]129号) [J],
5.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20]230号)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 清洁 暖 实施方案

山东 清洁 暖 实施方案

山东清洁暖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

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山东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山东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空气质量、水质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山东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山东省制定了清洁暖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措施。

1.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山东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鼓励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和建筑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加强环境保护。

山东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保监管,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加大对水体和土壤的治理力度,保护好山东的生态环境。

3. 推广清洁取暖方式。

山东将大力推广清洁取暖方式,鼓励居民采用地源热泵、太阳能取暖等清洁取暖方式,减少煤炭、燃气等传统能源的使用,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4. 加强宣传和教育。

山东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共同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建设美丽的山东。

三、实施方案。

1. 加大政府投入。

山东省政府将加大对环保和清洁能源的投入,增加环保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环保和清洁能源项目,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2.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山东省将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推动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

3. 加强监管和考核。

山东省将加强对环保和清洁能源工作的监管和考核,建立健全环保和清洁能源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环保和清洁能源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环保和清洁能源工作的顺利推进。

4.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山东省将积极开展环保和清洁能源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环保和清洁能源建设。

山东省环境应急预案

山东省环境应急预案

山东省环境应急预案山东省环境应急预案一、引言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为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保护和修复环境,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影响,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系列应急措施和行动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方案。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大省,面临着多种环境风险和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山东省环境安全,特制定了《山东省环境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 确保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保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伤害和损失;-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与合作,提高环境应急响应能力;- 快速修复和恢复受影响的环境,保障环境质量。

三、应急组织的指导思想和原则3.1 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公众安全;- 综合防治,突出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 突出科学性、规范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3.2 原则- 应急工作以政府为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 预测性与应急性相结合,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系统管理;- 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差异化的预案;- 协调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形成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 积极开展科技支撑,提高应急响应的科学性和技术可行性。

四、环境应急预案的内容和组织4.1 任务组织根据应急事件的性质和规模,设立环境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专家组和保障组等,明确各组织的职责和权限。

4.2 预警与评估建立预警和评估机制,根据环境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评估事件的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

4.3 应急资源调配建立应急资源库,及时调动和配置应急资源,包括人员、设备、器材和资金等,以支持应急行动。

4.4 应急处置根据环境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控制、危险化学品处置、环境修复等措施,控制事件事态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程度。

4.5 信息管理与公众参与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合和发布事件相关信息,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增强社会的应急意识和能力。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8•【字号】鲁政办发[2012]78号•【施行日期】2012.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2]44号文件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2]78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福祉安康的一项民生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国防安全的一项公益事业,是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的一项基础工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2〕44号),进一步加强我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面提升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我省防灾减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水资源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加快关键技术的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作业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安康提供坚实保障。

2.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省、市、县人工影响天气组织机构体系、业务技术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综合监测、作业装备、作业决策指挥等基础保障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监管水平明显增强,人工增雨效率提高到20%以上,防雹防护面积由目前的2.8万平方公里增加到3万平方公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管理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务效益再上新台阶,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安全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人民政府文件鲁政发〔2009〕57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作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重要义务,国务院以国发〔2007〕17号文制定下发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山东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且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广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围绕新时期富民强省的总体战略目标,必须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到2010年我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实施方案》。

一、气候变化现状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一)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与趋势。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山东省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和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一是升温趋势明显。

1951年以来,全省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119℃。

冬季气温升高最为明显,从1986年到2006年,山东出现了18个暖冬。

二是降水量明显下降。

1951年以来,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711毫米,其中半岛大部、鲁中部分和鲁西北局部减少30毫米/10年以上。

三是日照时数减少。

1961年以来,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夏季减少最为明显。

四是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省高温、暴雨天数呈增加趋势,旱涝灾害交替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暴雪、暴雨、风暴潮、冬春季气温异常偏高等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出现。

五是海水盐度升高造成的海洋生态灾害问题突出。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水盐度升高,造成浮游生物多样性降低,生物群落向耐盐方向演替,卵体孵化率大大降低。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结果表明,我省未来的气候变暖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未来山东省气温将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增加,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性增大,将对生产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11气温变化预估。

与1961-1990年平均值相比,预计到2020年全省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15℃-113℃,到2050年将升高115℃-217℃;温度升高的幅度由南向北递增,鲁西北地区升温最为明显。

全省各个季节的变暖幅度不同,冬季温度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夏季、秋季和春季。

21降水变化预估。

与1961-1990年平均值相比,到2020年山东省年平均降水量将增加318% -418%,到2050年将增加915%-12%,其中鲁西南增幅最大,鲁西北地区增幅最小。

另外,受气候变暖影响,未来黄淮海地区出现30-50年一遇的极端强降雨事件概率将比20世纪80、90年代增加。

(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初步估算,2007年,山东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913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不包括林业碳汇量)。

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排放7107亿吨二氧化碳,占排放总量的7513%;工业生产过程排放211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2218%;农业生产过程、固体废弃物和废水排放011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119%。

从温室气体排放源的内部结构看,燃煤排放占化石燃料燃烧总排放量的8117%,钢铁生产过程排放占工业生产过程总排放量的7711%。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成就。

为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计划生育,并结合省情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11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狠抓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512:5010: 3418,调整为2007年的917:5619:3314。

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12%,比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2007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8012亿元,比2000年增长2倍。

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较大的节能效益,能耗水平明显降低。

21注重发展低碳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通过稳步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加快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电站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和清洁能源等措施,能源结构得到改善。

2007年全省关停小火电机组17117万千瓦;30万千瓦等级及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的48%;抽水蓄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7万千瓦,占全省装机总容量的216%。

农村沼气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底,农村户用沼气发展到10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300多处。

31注重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工业落后产能,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组织实施十大节能工程,能源效率明显提高。

2007年,全省万元GDP 能耗1118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7184%。

全省已建成脱硫设施的电厂装机容量3160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5615%,相应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1注重开展植树造林。

持续开展以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较大成绩。

2007年,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3580万亩,林木蓄积量8628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期的119%提高到2017%。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8814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3816%,对吸收二氧化碳发挥了重要作用。

51注重控制人口增长。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2007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111‰,自然增长率为510‰,计划生育率达到93%左右,连续多年保持了低生育水平。

通过计划生育,到2007年山东省累计少出生人口5000多万人。

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统计的全球人均排放水平估算,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2亿吨。

61注重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

颁布实施了《山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编制出台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山东省节约能源“十一五”专项规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火电、水泥、造纸等行业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为进一步增强山东省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

71注重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研究。

先后开展了“山东气候研究”、“山东省风能资源普查评价”、“山东省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化对华东地区耕作制度的影响研究”、“山东省警戒潮位线核定”等重大科研课题的研究,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科学基础。

二、气候变化对山东省的影响与挑战山东是农业大省、海洋大省,位于气候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气候变化造成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加,已经对农业、水资源、海岸带和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

山东也是人口大省,人均资源占有量低,加快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一)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省情。

11自然灾害频发。

山东省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四季特征鲜明,温差较大。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为64213毫米,其中62%以上集中于夏季,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冬春降水稀少,春季降水仅占全年的10%-14%,加上气温回升快、风力大、蒸发强烈,往往造成春旱。

由于境内冷暖气团活动频繁,气象灾害种类多、频次高、范围广,往往多灾并发,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1%-3%。

21生态环境脆弱。

200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17%,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现有林地全部是人工林,防护林和经济林面积分别占4117%和4815%,林龄偏低,林相单一,林分稳定性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同时,森林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尚有18个县(市、区)森林覆盖率不足10%。

全省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1617%,易受风暴潮、赤潮、海水入侵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目前,莱州湾滨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其中严重入侵面积1000平方公里。

31能源结构单一。

山东省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459亿吨,占全国的3125%,煤炭在全省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相当高的比重。

2007年,全省生产一次能源14617万吨标准煤,占全国的710%,其中生产原煤14737万吨(10526万吨标准煤)、原油2793万吨(3990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国的518%和1510%。

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30596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原油消费量分别占8010%和1910%,平均每人年生活用能源150155千克标准煤。

41人口数量众多。

山东是人口大省,2007年全省常住总人口936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2位,人口密度达到596人/平方公里。

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自然增长人口达到48万左右。

同时,由于近年来全省经济发展加快,人口流动为净迁入型,每年净流入人口达10万人左右。

51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山东是经济大省,2007年完成GDP25966亿元,占全国的1014%,但人均GDP仅为27807元,居全国第7位,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区域发展差距较大,胶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10市土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省的5614%和5915%,而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却分别占全省的72%和63%。

城乡差距明显,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65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9倍,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

6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近年来,山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业增加值、蔬菜产量、水果产量、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金融、物流等服务业有较快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