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同步训练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昭通教师招聘考试同步训练五
一、单选题
1、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教学进行价值判断。
此活动属于()。
A.教学设计
B.教学实施
C.教学策略
D.教学评价
2、临近期末时,不少学生处于焦虑状态,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考试焦虑
B.生活焦虑
C.经济焦虑
D.前途焦虑
3、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观是()。
A.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甄别和选拔学生
B.教学以大量复制训练为主要途径
C.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工具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不包括()。
A.拓宽知识视野
B.更新知识结构
C.勇于探索创新
D.乐于廉洁从教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的时间是()。
A.2006年
B.2000年
C.1996年
D.1986年
7、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孟禄
C.沛西·能
D.斯金纳
8、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学记》
B.《大学》
C.《春秋》
D.《离骚》
9、在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人是()。
A.福禄贝尔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拉伊和梅伊曼
10、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
B.教育
C.选择经验
D.社会实践
11、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属于()的范畴。
A.智育
B.美育
C.体育
D.德育
12、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13、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通俗到严谨组织起来。
这体现的是程组织形式是()。
A.逻辑组织
B.直线式组织
C.心理组织
D.纵向组织
15、罗扎诺夫开创一种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治疗学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环境,调动学习者潜意识,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状态下学习的教学,称为()。
A.探究发现教学法
B.纲要信号教学法
C.暗示教学法
D.掌握式教学法
16、将评价对象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分析其发展变化的评价是()。
A.个体内差异评价
B.个体间差异评价
C.最佳表现评价
D.典型表现评价
17、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锻炼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榜样教育法
19、班级成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手段。
此时它处于班集体发展的()。
A.初始阶段
B.形成阶段
C.规范阶段
D.成熟阶段
20、“小明既聪明又勤奋”该评价涉及的心理现象是()。
A.气质和意志
B.能力和性格
C.能力和气质
D.性格和气质
二、多选题
1、创造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训练的结果。
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品质和能力,教师应()。
A.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B.重视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C.培养与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的能力
D.培养学生具有创造精神的良好个性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A.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B.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
C.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D.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研究表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是()。
A.A型人格的教师
B.B型人格的教师
C.外控型的教师
D.低自尊的教师
4、关于我国的新课程理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B.小学阶段以分科为主,中学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为主
C.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5、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下列哪些方面下功夫? ()
A.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品质
B.在“隐”和“微”处着手下功夫
C.要重视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D.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时,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为
7、关于教育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教育是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B.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C.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
D.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8、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A.发展的顺序性
B.发展的阶段性
C.发展的差异性
D.发展的不均衡性
9、关于学校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文化对教育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B.学校教育承担着传递人类所有文化的任务
C.学校教育承担着普及文化和更新、创造文化的角色
D.文化与教育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
10、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包括()。
A.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人们的思想文化
D.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三、判断题
1、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
()
2、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
5、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要注意其影响力及时代性。
()
6、盲人失去视觉,通过实践活动使听觉更加敏锐的现象是感觉的补偿。
()
7、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0分钟以下的记忆。
()
9、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是《教育心理学》。
()
10、只要个体的行为或者行为潜能发生了变化就可以认为个体进行了学习。
()
四、案例分析
1、陶行知当校长时,有一天看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就当场喝止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回到校长室,这个学生已经等在门口了。
一见面,陶行知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学生惊异地接过糖,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我让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这块糖奖励你对我的尊重”那个同学更惊异了,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有正义感。
”那个同学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校长,我错了,我也不应该动手。
”陶行知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他手里,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我的糖也用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吧! 问题: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2)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2、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
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
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科学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全过程。
2、【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观上提倡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4、【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终身学习的具体要求是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D项属于“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
5、【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2006年6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
6、【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购买或者租用机动车专门用于接送学生的,应当建立车辆管理制度,并及时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接送学生的车辆必须检验用校车应当粘贴统一标识。
标识样式由省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不得租用拼装车、报废车和个人机动车接送学生。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7、【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心理起源说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8、【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专著,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9、【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
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
10、【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
教育手段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11、【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智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学习、运用这些知识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社会劳动或继续学习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或从事创造性活动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追求和探索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12、【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所谓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使学生形成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的,是能够使学生内心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富有力量的教育。
优质教育一定是学校资源的配置富有效率和效益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对所有学生深切关注的,没有人被忽视和被遗弃的教育。
而学校只有开展免费义务教育的义务,还没有上升到优质教育的高度。
13、【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纵向组织是指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等先后顺序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课程组织形式古今中外的大多数教育家都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
逻辑组织就是按照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逻辑结构来组织课程内容的课程组织形式。
直线式组织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直线,
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的课程组织形式。
心理组织就是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的课程组织形式。
14、【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课程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学科的研究。
15、【答案√。
解析:探究发现教学法的倡导者为布鲁纳,它指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
纲要信号教学法,由沙塔洛夫创立,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自定义“信号”组成教学图表,把所讲述的内容重点突出、提纲竿领、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来,以图表的形式把信息传递给学生。
暗示教学法由罗扎诺夫提出,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主要用于语言教学特点是让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运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综合手段、方式,发挥学习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掌握式教学法由布卢姆创立,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领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16、【育萃专家解析】A。
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是指把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所得的成绩进行比较,或把个人有关侧面进行比较、判断的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把评价对象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二是把评价对象自身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
17、【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的最终表现,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18、【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意为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19、【育萃专家解析】D。
解析:成熟期的班级已有明确的、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已形成了坚
强的核心。
班干部已有了独立主持班务工作的能力。
学生已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民主团结的风气。
此时,班级成为真正有效的教育手段。
20、【育萃专家解析】B。
解析:聪明是指一个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勤奋指性格性格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二、多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A.B.C.D。
解析:创造力的培养方式:①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②提倡发散思维并要求与辐合思维相结合;③鼓励直觉思维并要求与分析思维相结合;④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入学习;⑤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创造型学生;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2、【育萃专家解析】A.B.C.D。
解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
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3、【育萃专家解析】A.C.D。
解析:研究表明,那些具有 A.型人格、低自尊和外控型的
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4、【育萃专家解析】A.C.D。
解析: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5、【育萃专家解析】A.B.C.D。
解析:“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绝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
教师要做到“慎独”应着重做到:①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不管有无监督,都要自重、自爱、自律;③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6、【育萃专家解析】B.C.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
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二)学校的安全保卫、消防、设施设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显疏漏,或者管理混乱,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未及时采取措施的……”。
7、【育萃专家解析】A.B.C。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而不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8、【育萃专家解析】A.B.C.D。
解析: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
9、【育萃专家解析】C.D。
解析: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和性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A项错误。
教育有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的作用,但不是全部的文化都通过学校教育来传递,社会生活中的风俗、风尚等也起着传递文化的作用。
B项错误。
学校教育具有普及、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C项正确。
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二者处于相互包含、相互作用的关系状态。
D项正确。
10、【育萃专家解析】A.B.C.D。
三、判断题
1、【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文化馆、校外图书馆、博物馆、民风民俗属于校外课程资源或社会课程资源。
2、【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形成性评价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
3、【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
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所以,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4、【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观察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二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方法。
5、【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资料的检索要迅速,耽误了时机,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因此,引用的参考文献要注意其影响力及时代性。
6、【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一种感觉的丧失可由其他感觉来弥补。
盲人失去了视觉机能,会增强其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感受性。
这体现了感觉的补偿作用。
7、【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
8、【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9、【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1924年,第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10、【育萃专家解析】×。
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改变。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由生理成熟引起的或者由药物引起的,均不能称为学习;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由适应、疲劳、药物等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短暂的,不能称为学习。
四、案例分析
1、【育萃专家解析】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
案例中陶行知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学生自觉认识问题,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②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时,他制止了学生并要求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从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可以看出,陶行知又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③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先斥责了学生,后来又给
了学生四块糖,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①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②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③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
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2、【育萃专家解析】
(1)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是加深学生的记忆,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的规律如下:
①符合感觉对比规律。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黑色和红色同时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形成感觉对比。
②符合知觉选择性的规律。
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特性。
③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集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