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墨西哥湾巨大的漏油事件后续

合集下载

墨西哥湾的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

墨西哥湾的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

墨西哥湾的海上钻井平台井喷着火爆炸事故
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重大的海上钻井平台事故。

在一处深度超过5000英尺的区域,一家名为BP的英国石油公司所属
的深海钻井平台Deepwater Horizon在进行石油勘探和钻探作业时,
突然发生了井喷着火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当时平台上有126名工人,其中11人失踪,17人受伤。

随后,井口处的石油开始不断涌出,并火势越来越大,最终导致Deepwater Horizon沉入海底1.5公里处。

石油泄漏造成了巨大的环境灾难,影响
范围极广,舆论关注度非常高。

事故原因
经过后续的调查,发现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钻探过程中未能正确预
测并控制井口压力,导致井被“吹出来”,从而引发了泄漏和事故。

此外,也发现了一系列安全管理不善、技术规范不严格、施工操作失误等问题。

影响与教训
此次事故导致的环境破坏和经济损失极为巨大,不仅给当地的渔业、旅游业带来了重创,也促使政府和企业对石油勘探和开采等活动的安
全管理、技术规范、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改。

这也表明,对于此类高风险的工业活动,必须要以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为第
一要务,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加强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确保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

综上所述,Deepwater Horizon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为人们敲响了安全和环保的警钟,我们必须对此次事故进行深刻反思,以此为引以为戒,规范相关工业活动,确保人们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及其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及其影响

墨西哥湾事故及其影响漏油财政部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陈立宏4月20日,由英国石油公司租赁、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平台沉入墨西哥湾,底部油井从24日起每天溢出1.2万—1.9万桶原油。

事故发生后,BP先后尝试了多种封堵措施,包括建筑隔离带,使用化油剂、吸油棒、挖油罩、吸油管,采用灭顶法、“盖帽法”,修建减压井等。

目前“盖帽法”起到了一定作用,通过以漏斗状装置“盖住”漏油油井,可以收集超过一半的泄漏原油。

BP也正在建造与泄漏油井平行的减压井,预期最快8月份完成,届时可以完全制止泄漏。

但有参与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实际漏2009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墨西哥湾的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在深海泄漏,引发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

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英国石油公司堵塞漏油取得了一定进展,漏油量逐渐减少,到8月份可望完全制止,但事故在环境、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造成的损失目前还难以准确估算。

事件过程油量要高于BP和政府的估计,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作为肇事者,BP损失惨重。

市场估计,BP承担的赔偿金、清理油污费、建造减压井和其他减缓泄漏设施费用以及受影响各州的相关支出总共将高达370亿美元。

事故还将影响BP今后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开采业务,打击其金融市场表现,严重损害公司信誉。

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也损失惨重。

BP漏油事故波及墨西哥湾及周边地区渔业、旅游、能源、航运等多个领域,影响到产值达2340亿美元的经济体系的运转。

事故发生后,上述地区旅游业陷入衰退,逾8.8万千米水域的渔业作业被迫停止,新的海底钻探工程也暂时叫停。

有观点认为,这次事故有可能冲击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进程,甚至导致经济的二次衰退。

美国政府为此支付的各类费用必然影响上述各州和联邦政府的预算状况,有估计联邦赤字可能增加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

如果说政府动用紧急应变资金清理油2损失和影响经济损失Viewpoints污的费用还可以向BP收取,那么地区经济受到冲击而导致的政府收入减少则很难得到补偿。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的政府监管及其对开采成本的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后的政府监管及其对开采成本的影响

法 估 量 。回顾一 年多 来 墨西哥 湾事 故 的处理 过 美 国总统 奥 巴马在 白宫 宣布停 止 墨西 哥湾 的一 程 ,以及为 保证 灾难 不再 重演 而提 出 的建立 深 切石 油开 采活 动 ,包括停 止 墨西 哥湾所 有深 海 海 钻探 应急 救援 系统 ,均 印证 了 “ 亡羊 补牢 , 与浅 海 的钻探 作业 。与此 同时 ,政 府迅 速协 调
犹未 为 晚 ”的 中国谚 语 。然 而对 深 海钻探 实行 各方力量重点进行堵漏和油污治理工作 。
“ 补牢 ”的 结果 ,却会 提 高深 海石 油开 采的成
本 ,并 由此影 响深海采油的走 向。
出 于 对 墨 西 哥 湾 沿 岸 各 州 经 济 恢 复 的 考
虑 ,以 及 迫 于 能 源 生 产 商 和 共 和 党 的压 力 , 2 1年 1 月1 日,美 国政府 宣布撤 销 墨西哥 湾 00 0 2
墨西 哥湾漏 油 事件使 美 国政府 大 幅提 高 了 即表 示支 持 。对于这 笔 专项基 金 ,美 国政府还 深海石 油作 业安 全标 准 ,严 格 了审批 程序 ,并 委派3 名法官负责监督 ,以及处理 对有关 申诉 的
加 强 了过程监 管 。美 国的这 一做法 相继 被许 多 裁决 。 国家效仿 。 2 组建高规格 的事故调查委员会 . 4 提出建立 “ . 深海钻井应急系统” 2 1 年 8 ,美 国 事故 调 查 委 员会 在 休斯 00 月
有效避免 海上恶性事故 ,从 而将会对降低深海开采成本起 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墨 西哥 湾漏油事故 深海钻 井 监管 深 海钻 井应 急 系统 开采成本
2 1 年4 0 0 0 月2 日,墨西哥湾发 生的深 海钻 井 1 发 布紧急法 令停止 墨西哥湾钻探 , 调 事故 ,造 成直 接经 济 各方进行堵漏和清污作业 损 失达 数千 亿美 元 ,对世 界生 态环 境 的损 害无 事故发生 后的第二 天 ( 0 0 月2 日 ), 2 1 年4 1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墨西哥湾漏油事件1污染情况概述2010年4月20日夜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大约36小时后沉入墨西哥湾,11名工作人员死亡。

据悉,这一平台属于瑞士越洋钻探公司,由英国石油公司(BP)租赁。

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010年4月24日起漏油不止。

事发半个月后,各种补救措施仍未有明显突破,沉没的钻井平台每天漏油达到5000桶,并且海上浮油面积在2010年4月30日统计的9900平方公里基础上进一步扩张。

此次漏油事件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美国及北极近海油田开发带来巨大变数。

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事发当天,奥巴马在白宫表示,命令内政部长肯萨拉查对路易斯安那州附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沉没一事展开详尽调查,在30天内提交报告。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纳波利塔诺宣布,漏油事件的影响已经不是英国石油公司还有它的承包商越洋钻探公司能解决得了的,美国政府或将大规模介入,现在救灾还在进行当中。

有专家预计,救灾的花费会在10亿美元左右。

这个油井刚要完工,尚未投产,由英国石油公司所有。

英国石油公司内部调查显示,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由一个甲烷气泡引发。

另外,漏油最后一道防线“防喷阀”先前发生过失效的状况。

工人在钻井底部设置并测试一处水泥封口,随后降低钻杆内部压力,试图再设一处水泥封口。

这时,设置封口时引起的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促成一个甲烷气泡生成,导致这处封口遭破坏。

全球语言检测机构于14日公布2010年全球年度热词调查显示,“漏油”位居榜首。

反应了墨西哥漏油事件对全球的影响。

海底部油井漏油量从每天5000桶,到后来达2万5千至3万桶,演变成美国历来最严重的油污大灾难。

原油漂浮带长200公里,宽100公里,而且还在进一步扩散,排污行动可能会持续数月。

论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与处理措施

论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与处理措施

论海上石油泄漏事故危害与处理措施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在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下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未来的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对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但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石油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石油泄漏事故的危害已经引起了社会大众的重点关注。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已经成为当下海洋石油资源开发管理人员的首要思考问题。

一、海洋石油泄漏事故案例陆地的石油资源已经濒临枯竭,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已经是如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随着海洋石油的开发利用,石油泄漏事故也逐渐成为海洋石油利用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2010年的4月20日,位于美国的墨西哥湾“深海地平线”的钻井平台突然发生石油泄漏事故,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还给海洋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然而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要肇事者英国石油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及处理该事件的政府监管部门对此采取的措施却是大相径庭。

这件石油泄漏事件的发生除了引起社会媒体的广泛讨论外,也暴露了中美石油海上监管机制和海上石油污染法律救济机制的巨大差异。

与此同时,由于这次石油泄漏事故的发生,给与众多国家以深刻警醒,使得如何加强海上石油泄漏的应急处理,在最大限度上减少石油泄漏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失,成为石油管理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以下是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监管政府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这对今后各个国家对石油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借鉴作用。

(一)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的案例简介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出现石油泄漏事故,这次石油泄漏是迄今为止,在人类历史中第一次出现超过500米以上深海的原油泄漏事件,其这次漏油点位于1500米的深海,该次事故相当于每天1.2桶到1.9万桶的原油向深海里“倾倒“由此可见,这次漏油事件在造成极大经济损失的同时给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重创。

因为,漏油点是发生在人类历史中首次1500米的深海,所以在原油漏油事件上就非常难以处理,这次原油泄漏的处理直到878天以后才得以有效解决。

漏油事件导致深海珊瑚“绿洲”处境危险

漏油事件导致深海珊瑚“绿洲”处境危险

漏油事件导致深海珊瑚“绿洲”处境危险墨西哥湾每天泄漏的原油高达数千桶。

研究表明,这些从深达1500米海底流出的原油,除了污染大海的表平面外,还有一部分被不同层流的海水所截获,并没有全部浮现到大海的表平面。

此外,在漏油处施放的大量分散剂,也会长时间停留在海水中,这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危机。

据迈阿密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的格雷戈尔·埃拜尔利、马克·格拉穆克和蒂亚戈·科雷亚博士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悬浮在海水中的原油及在大海表面形成的巨大浮油污染表面,将对该地区的浮游生物、海底生物、尤其是珊瑚礁的生存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埃拜尔利表示,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墨西哥湾及佛罗里达海峡并不十分了解。

在这一区域的水下600米至1500米处生活了大量的冷水珊瑚礁,它们与人们所熟知的浅水珊瑚礁不同:生存温度为摄氏3度,且不与单细胞藻类黄虫藻共生,而是以水中的有机物为食。

冷水珊瑚礁的主要食物在海面上产生,沉入海底后再供给珊瑚礁营养。

据报道称,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所形成的每平面污染区域,部分达数英里之长。

而这些污染物正好截断了冷水珊瑚礁的食物链,尤其是在有机物沉降过程中,会经过污染的油层,会携带一些很微小的油滴沉入海底。

而冷水珊瑚礁无法吸收含油的食物颗粒,这将导致大量的冷水珊瑚礁死亡。

而进一步的威胁则是,污染物随水流扩散将造成更大面积的冷水珊瑚礁死亡。

这些珊瑚礁是生态多样性的基础,超过1300种海洋生物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这些污染物被墨西哥环流带入大西洋,则情况会更为糟糕。

墨西哥湾、佛罗里达海峡、布莱克高原及北卡罗莱纳等地,有许多的深海珊瑚礁,而这正西哥环流的所经之处。

科学家表示,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消除此次原油泄漏对深海珊瑚所构成的威胁,墨西哥海湾、佛罗里达海峡及布莱克高原海峡这片深海珊瑚的绿洲已处于极度的危险中。

此次墨西哥湾漏油中容易受到影响的还有深海鱼类,特别是以佛罗里达水域为栖息地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石斑鱼和甲鱼,由于它们成熟晚,寿命长,增长缓慢,繁殖力低,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井喷事故案例

井喷事故案例

井喷事故案例井喷事故是指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压力失控或者井筒完整性破坏等原因,导致油气从井口喷涌而出的突发事件。

井喷事故不仅会造成油气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井喷事故的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井喷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喷漏事故。

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油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一座石油钻井平台上的油井发生爆炸,导致11名工人死亡,同时油井开始不断喷涌原油。

这次事故导致了数百万加仑的原油泄漏进入墨西哥湾,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也对当地渔业和旅游业造成了严重影响。

案例二,中国大庆油田井喷事故。

1979年,中国大庆油田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井喷事故。

当时,由于注水不当和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了一口油井的井喷。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原油喷涌而出,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控制事故,当地油田工作人员进行了紧急处置,最终才成功控制了井喷事故。

案例三,俄罗斯西伯利亚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口天然气井发生了井喷事故。

事故导致了大量的天然气喷涌而出,形成了巨大的火球,造成了周边地区的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了紧急处置,并最终成功控制了事故的蔓延。

以上案例充分展示了井喷事故对人类、环境和资源的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油气勘探、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标准,加强对井筒完整性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加强应急预案和处置能力的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范和减少井喷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命安全。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恢复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发生了一起历史上最严重的深海石油泄漏事故。

在漏油平台Deepwater Horizon发生爆炸并倾覆后,漏油口一直持续到了4个月之久。

这场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并导致了不可逆的环境破坏。

本文将就此事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如何进行恢复进行探讨。

一. 墨西哥湾油泄漏事故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1. 油泄漏对大规模海洋生物造成的威胁墨西哥湾是全球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海域,沿海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河口沼泽和海岸线上的海草,珊瑚和石灰石礁。

这些沿海生态系统是由各种海洋生物组成,如鱼类,甲壳类动物和底栖生物。

这些生物对地球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都发挥过重要作用。

然而,在深水地区的海洋生物,如珊瑚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存在着巨大的威胁。

墨西哥湾泄漏的原油污染会对这些生物造成直接的破坏。

由于原油中的化学物质可渗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组织,因此直接导致它们受损或死亡。

这些物质还会打乱生物的天然生态和生态平衡,从而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运作。

2. 对生产和渔业带来威胁墨西哥湾的渔民和海洋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石油污染的深害威胁到了海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对于所有从墨西哥湾渔获的鱼类,虾,蟹和贝类等海产品的生产周期,以及它们的数量和品质不可预料,因为石油会对深海生物和浅滩植被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害。

二. 墨西哥湾油泄漏后的海洋生态恢复1. 治理污染是重要的第一步治理墨西哥湾泄漏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清理污染。

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专业技术,以及利用海洋治理方法来吸收和分解原油污染,如利用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和各种化学物质,来对海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治理。

2. 海洋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长时间海洋生态恢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

深海环境的经济价值极高,包括渔业和旅游业等。

墨西哥湾泄漏对生物群落造成的影响是持久的,甚至是永久性的。

因此,海洋生态恢复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和持续性治理的工程。

渤海湾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比与反思

渤海湾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比与反思

环保等民间组织
美国:
慈善机构组织民众用 头发吸油;组织对BP 进行诉讼并要求赔偿。
中国: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 众环境研究中心自然之友、 绿色流域等11家组织发表致 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开信, 并表示要进行公益诉讼。
媒 体
美国
对BP公司穷追猛打,事件发生 第二天,即使是远在中国的读者, 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体看到许多令 人震惊的照片。 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 音;每一次污染扩展,都会被立 即播报。 在事件发生8个月后,又进行了 一次密集报道,集中于赔偿进度、 环境后续影响等。 事件发生一年后,再一次对类 似的话题进行集中追踪和调查。

反应不同的原因分析
法律环境
中国:法律缺位 海洋局的生态索赔国内也没有专门适用法律,只 有在《海洋法》、《环境保护法》中有一些相关规定, 但只是宽泛的规定没有相关实施细则,随意性较大, 而且之前国内类似的环境污染公益诉讼经验还很少。 最高20 万元的罚款让康菲石油有恃无恐,也侧面 说明国内环境污染法律的缺陷。
4 月20 日发 生爆炸,发现 少量漏油, BP和美国政 府开始联合治 理漏油。 5 月6 日,由英国石 油公司设计的重98 吨、高12米的钢制 罩式装置开始下放 至海底漏油处,并 计划用泵将外漏原 油引导至海上油船。 5 月16 日,使用 水下机器人将一 条带有堵漏装置 的细管道插入破 损的油管中,将 海底原油吸导到 油轮上。
美 国
政 府
中 国
中国国家海洋局的官员无需有此担心。面对近一个月后才 披露事实的质疑,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出面解 释称,这是因为发生溢油的原因很复杂,监测数据的采集、 污染面积的判断、事故原因的分析等,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 得出准确的结论,需要一定的时间。 没有解释披露漏油事件为什么需要首先对原因进行分析。 康菲公司将受到何种惩罚,目前尚不明确。按照目前政策, 行政处罚的上限应为20万元人民币,至于其他后续损失的 索赔,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称,需要研究后才能确定。但该 人士承认,“目前无法确定具体的索赔额度”。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应急响应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应急响应
丽 的清 浩 ,以防止影 响 到救 援船 卜
1 0 0艘船还 在进行应急恢 复工作。
记 : 在 应急响应 的整个过程 中,
空 中 、 海 上 各 进 行 了 哪 些 应 急 救 援
工作?
的l l 【 作 人 员。为确 保分 散 _ 齐 l J 实 施列 位 ,还需 要其 他 飞机 帮助 定 位 ,这
S m 田团豳
美 国 墨西 哥湾 漏 油事 件发 生 后 ,采 取 了 哪 些 应 急 响 应 措 施 ? 如 何 保 护 应 急 救 援 人 员 的 健 康 与 安 全 ? 从 中 应 该 吸 取
哪些 方面 的教  ̄ J I l ? 全 程参 与该 事件 应 急 响应 工作 的 美 国奥布 莱 恩应 急响应 管 理 公 司副 总裁埃 德 ・ 斯坦 顿作 出了解 答。
在 应急 救援 时 ,有很 多航 空 器都 在
大 限度地 减 少 了其对 环境 和人类 健
康的影响 。 墨 西 哥湾 漏 油事 件应 急 响应 总 指 挥部 位 于 新奥 尔 良市 ,有 6 0 0多 名 雇员 。该指挥 部下设 4个指 挥点 , 有2 0多 个 分 支 办 公 室 ,6 0多 个 应
美国奥布莱恩应急响应管理公司副总裁埃德 ・ 斯坦顿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应急响应
e 本刊记 者 宁 丙文
田团圃
s m
2 0 1 0年 4月 2 0 日, 英 罔 石 油
公司 ( 以 下 简称 “ B P公 司 ” )位于 美『 玉 1 墨 两哥 湾 的 “ 深 水地 平线 ”钻 井平 台 发生 井喷 爆炸 起火 ,3 6 h 后
在 海 而 上,约 有 6 0 0 0只 不
规模 和 航行 能力 的船 只参 加 了救援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与教训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件之一,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也对相关企业和政府机构的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进行类似活动时需更加谨慎,并切实应对潜在的风险。

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发生于2010年,由于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发生了一系列事故,导致了巨量的原油泄漏。

平台上的爆炸和火灾致使11名工人丧生,而泄漏的原油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损害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波及了沿岸社区的经济和生活。

事故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给世界各国的石油开采行业和相关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

这起事故的教训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对于石油开采企业来说,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安全措施。

在此次事故中,地平线号钻井平台上的安全系统未能正常工作,导致了爆炸和火灾。

这再次提醒我们,对于类似工程,特别是在复杂和高风险环境下的深水石油开采项目,必须有先进可靠的安全设备和操作规范。

企业应该以安全为首要任务,不断加强风险评估和管理,并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资源,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其次,监管机构在事故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事实证明,监管制度的完善和执行的严格性对于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在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中,监管机构被批评没有足够的监督和审查,对于钻井平台的安全问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处理。

因此,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石油开采项目的审查和监督力度,确保相关企业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安全标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同时,监管机构应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指导和知识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墨西哥湾深水石油开采事故也让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原油泄漏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和沿岸社区造成了长期的损害。

我们必须认识到,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案例分析
认定英国石油公司等3家企业为节省时间和费用,多次作出导致漏油 风险增加的决定,整个事件归因于管理不当。报告认为,政府监管部 门同样负有责任。如果不改革行业做法和政府政策,同类事件可能重 演。
漏油严重度
人动漏油清理
感谢大家参与

英国石油公司在舆论指责中首当其冲。有媒体报道指出, 英国石油公司自年初租用“深井地平线”以来,已投入巨大 资金,启动经费就高达1亿美元。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 为应对漏油事故已耗费了9.3亿美元,其中包括控制漏油的措 施和事故赔付等。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造成的影响
4.渔业
美国宣布将当地禁渔区域扩大2万平方公里。
针对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的措施
补漏方式
5月14日,工程师将一根4英寸的吸油管插入发生泄漏的21英寸油管, 3天后,这根管道发挥了一定作用,共吸走了2.2万桶原油,将其输 送到停泊在海面的一艘油轮里。不过这一数量只占漏油量的一小部 分,为着手彻底的堵漏工程,这根吸油管随后被撤走。
5月25日,美国海岸警卫队批准BP采用“灭顶法”控制漏油。次日, 几艘远程操控的潜水艇将5000桶钻井液注入油井。工程师希望,在 强大的压力下钻井液会进入油井的防喷器,直至油井底部。这将使 得井内失去压力,停止漏油。如果能实现初步的堵漏,BP还将向井 内注入水泥,彻底堵住泄漏点。虽然最开始略有成效,但BP在5月 29日宣布,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喷出油井的压力太强,“灭顶法”彻 底宣告失败。
泄漏原油抵达沿岸地区时,所含毒性最强物质可能已经挥发, 从而减少“毒烟”危害。不过,原油可能变得更加浓稠,更容易 粘在人体皮肤上。另外,大量原油在水面以下扩散,会转化为何 种形态难以预料。
天气炎热、潮湿等因素可能引发头晕、恶心等症状,令医疗 人员难以分辨病因,从而加大原油危害评估难度。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在全球石油业领域,风险事故不幸屡有发生,给环境、人民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下面将介绍三起全球石油业风险事故案例。

1.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Deepwater Horizon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10年地点:美国墨西哥湾责任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事故经过:Deepwater Horizon是一座BP租用的石油钻井平台。

2010年4月20日,平台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造成11人死亡。

该事故引发了石油钻井管道的断裂,导致漏油。

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漏油事故之一,估计共有约4.9百万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海域。

这不仅对该地区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破坏,还给沿岸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

2. 尼日尔三角洲漏油事故发生时间:2008年地点:尼日利亚三角洲责任公司: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Shell)事故经过:尼日尔三角洲是尼日利亚重要的石油生产地之一。

2008年,Shell的石油管道发生泄漏,导致大量原油泄漏到当地的河流、农田和湿地中。

这对附近居民的饮水、农业和捕鱼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导致当地环境严重破坏,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

此事故也引发了当地居民对油企的抗议活动和法律诉讼。

3. 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发生时间:1994年地点: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责任公司:俄罗斯国家能源公司(Rosneft)事故经过:克别克石油泄漏事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陆地石油泄漏事故之一。

1994年2月,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的一个石油钻井塔上发生爆炸,导致火灾和油井损坏。

这个事故持续了数周,共泄漏了约24亿升原油,污染了当地的河流和湖泊。

这给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数千人失去了生活来源。

以上这些案例突显了全球石油业所面临的风险和环境问题。

这些事故使得石油公司和相关政府机构更加重视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全球石油业的风险事故不仅给环境和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也对石油公司自身的声誉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及影响

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及影响

蛾叠

ohⅢ1 1【11l r,弦*j■U.-7
破H、扎械k
160千o,l’t^=_|_。..~t一“!。n
的州,1-“,,71■‘i:..¨俳罗氍选 群岛粕』t皑坦K移动.威胁佛罗艰达群岛
公共卫生灭害 凡娄牡社淞辩螗}虮∞脚内,,I缱,j心☆撕脏"甚i-慢慷十 适、f14ill'趵热1f啦十扬“匕D F降等“状k㈣…..凡fiU‘{ilti 在术q,自敞,”f能越,』☆=}打消㈨拉{j^{4.硅哦%陇危i#昧t…p的 苯、甲牧讨化f;-物.逃^矗钧c4啊“赫嚣m娄[m乳础物
,口,J、
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 事故影响中首当其冲的是附近的渔业人员。由于禁 渔,当地渔民或是被BP雇用为清洁工清理油污,或是无 所事事。由于离开从事的职业,渔民面临支付房屋、船 只贷款等现实经济问题,居民家庭和个人生活乃至心理 上都承受了极大压力,暴力事件明显增加。此前,阿拉 斯加漏油事件对附近社区造成了难以平复的影响,破产 者数量显著增加,许多居民由于职业和生活方式突然改 变而情绪沮丧,抑郁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患病比例 激增,离婚率和暴力犯罪率也显著增加,造成了群体性 创伤后果。此次事故规模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广,后续 引发的社会问题很有可能更加严重。 漏油事故也对美国政治生态产生了影响。奥巴马政 府在处理过程中判断不准,反应迟钝,受到负面评价, 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加。盖洛普民调显示,美国6成民众 认为政府对漏油事故的处理非常糟糕,超过一半的民众 认为奥巴马处置不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调 查同样显示一半以上民众对奥巴马的处理方式感到不 满。奥巴马政府能源战略因此受阻。政府3月底批准弗 吉尼亚海岸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以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 赖,创造就业机会,这是美国20年来首次允许在墨西哥 湾之外的近海开采石油。事故发生后,奥巴马宣布强化 油气开采监管,暂停近海石油勘测和钻探,近海油气开 采计划很可能推迟相当长时间。另一方面,事故影响沿 岸各州,对美国经济运行也造成冲击,自然影响到奥巴 马政府的支持率。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

“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漏油事故

埃克森·瓦尔迪兹石油泄漏事故1989年3月24日,美国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宝石般美丽的科尔多瓦和瓦尔迪兹水域蒙受玷污。

从瓦尔迪兹港驶出的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油轮为躲避冰山驶离了航道,当绕过冰山应该驶回航道的时候,船长因痛饮伏特加早已昏昏睡去,三副操纵着油船没能及时转弯,一头撞在布莱礁上搁浅,11个油舱破裂了8个,随后共有1100万加仑(约4000万升)从船体裂缝里喷涌而出,造成了美国历史上深海地平线钻平台漏油事故之前最大的环境灾难。

原油污染了225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石油泄漏后短短几天,就有25万只海鸟,4000只海獭,250只秃头鹰,还有超过20只虎鲸被杀死。

徒劳的清污灾难发生后,埃克森公司立刻花巨资弥补。

他们声称雇佣了13000多人参与清污,第一时间他们先设置隔油栅把漏油的瓦尔迪兹号围住。

随后在多处渔类孵化地和鲑鱼溪设置隔油栅,还经过批准进行了分散剂和燃烧油污试验。

埃克森出钱请当地的渔民用高压水管清洗或手工清理海滩上的石油,在有些油层很厚的地方,可以直接用铲子和水桶舀。

在有些平坦的沙滩,用推土机把被石油污染的表面推走。

美国环保局还在两个地点进行了微生物分解油污试点。

军方也动用飞机运输隔油栅,撇油船,拖船等协助清理油污。

同时,大量的志愿者也从各地赶来,他们用温和的肥皂清洗海獭和野鸭,但仍然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死去。

然而工人们清洗海滩并没有收到多大效果,虽然,埃克森公司还迅速宣布曾经原始的区域已经大部分恢复,而实际上那里的生物还在不断地死去。

海洋生物学家瑞奇•奥特(Riki Ott)在她的作品里这样描述:到2001年时,在海湾的沙滩上挖一个洞,还是很快就会被渗出的油污填满。

随后的清理工作持续了四个夏天,其中高峰期达到10000多名工人,1000多艘船,还有100架飞机和直升机。

但是,2001年美国联邦一项调查显示,当时威廉王子湾一半以上的海滩表面或者地下仍有油污残留。

BP漏油闯大祸墨西哥湾生态酿灾

BP漏油闯大祸墨西哥湾生态酿灾

’位於 路 易斯 安那 代表 “ O倍 ” , 意味 著 油井 每 曰可 炎 人 具 和 3 0艘 船 舶 。 固空 罩 雨架 1 逭 0 美 ; 2公里 魔 , 属於 瑞 能溲露 1 5苒桶 原油 。 圜石 油 公司 ( ) BP
C 1 0 “ 力神 ”遁 翰 楼 4月 2 已 一3 大 9E l 抵路 易斯 安那州 ・ 投入 救炎 行勤 。
的 又一 “ 萝 ” 。 是化 , 油 浊 漏 可 能 鞋 以 遏 制 , 而 保 颓 似 事 故 不 再 襞 生 , 噩 原 造 政府 将不 批 准
浅 漏超 预 期
缚 致 漏油 量 比 先 前 预 想 高 出一 倜 重 量 任 何 海 上 油 井 建 毅 。目前 , 西 哥 湾 墨 级 。” “ 倜 重 量 级 ”在 科 肇 衍 捂 中 沿 岸 地 匾 眼 下 部 署 大 约 有 1 0 一 9 0名救
尊致 1 身亡 , 1人
有 至 少 上 千 蒿 升 公 里 , 油 溲 漏 的 速度 速 超 出预 期 。 原 潜 。逭 起 意 外成
漏油 炎 鞋 。沿 岸 的 油 公 司通 遇 “ 油 ”和 投 放 化 挈 裂 副 警 。内 政 部 畏 莲 拉 隧 雨 命 令 封 在 海 烷 斯安 那 州 、 拉 巴 分解 石 油 等 方 法清 除海 面 浮 油 , 效 湾 深 水 作 某 的 3 阿 但 O倜 海 上 攒 井 平 台 和 泪趱 宣 怖 建 入 紧 急 果 甚 微 。 圆 圈家 海 洋 和 大 氯 管理 局 4 美 7倜 生 麈 平 台 立 即 造 行 後 查 ・ 派 平 成 美 圜 “ 9・ 的辗 告 稻 , “ 果 漏油 管道 爿 沉 缝 绩 出 调查 陈 造 行 现 埸检 查 。如 果 法 碓 如 犬
j 月 2 起 漏 油 政 府 已将 事 件 列 圜 家级 炎 害 。 4 4E l 美 劣 沉 可 能 只 反 映 茼题 的一 半 ・ 水面 在

深海安全的真实案例

深海安全的真实案例

深海安全的真实案例深海安全一直是人类探索海洋的重要问题,随着深海资源的开发和技术的进步,深海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深海安全的研究和保护,而在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2010年墨西哥湾漏油事件。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运营的Deepwater Horizon钻井平台发生了一起严重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伤。

随后,这座位于墨西哥湾外160公里处、水深1.5公里的钻井平台开始喷涌出大量原油。

根据后续调查结果显示,这起事故是由于钻井平台上的安全系统失灵所致。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被誉为工业历史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

在漏油期间,每天有超过60,000桶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

栖息在该地区的鸟类、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大量死亡,周边地区的渔业和旅游业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起灾难,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

首先,他们立即组织了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包括派遣军舰和飞机前往现场进行清理和救援工作。

同时,政府还与BP公司展开紧急会议,并要求该公司尽快采取措施阻止漏油。

为此,BP公司不断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漏油控制,包括在井口周围建造钢制护栏、注入泥浆等。

最终,在经过87天的艰苦努力后,漏油事件才得以完全控制。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深海资源开发必须要注意安全问题。

因此,在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深海石油勘探和开采的监管,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

同时,该事件也促进了深海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总之,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深海安全案例。

该事件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环境和经济损失,也提醒我们在深海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安全问题。

只有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利用深海资源,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

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地球的重要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许多国外湿地面临着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下面列举了十个国外湿地损害赔偿案例,以展示对湿地的损害行为所引发的法律纠纷和赔偿责任:1. 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在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中,导致了湾区广大湿地的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BP被判赔偿数十亿美元给受影响的湿地保护组织和居民。

2. 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种植业对湿地的破坏:大规模的棕榈油种植业在印度尼西亚湿地地区进行,导致湿地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当地政府曾向相关公司提出赔偿要求,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3.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油砂开采对湿地的影响: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开采活动对当地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以修复因开采活动而受损的湿地。

4. 美国佛罗里达州湿地填海造地:为了开发房地产和旅游业,佛罗里达州湿地面积大量被填海造地。

当地政府曾因此与开发商发生法律纠纷,要求其赔偿损失的湿地面积。

5.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堡礁旅游开发:大规模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相关公司被迫进行赔偿,以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6. 荷兰湿地水资源过度开采:由于过度的水资源开采,荷兰的湿地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和水位下降,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政府对相关公司提出了赔偿要求,以修复湿地的生态系统。

7. 巴西亚马逊雨林非法砍伐:非法的木材砍伐活动对巴西亚马逊湿地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崩溃。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巨额赔偿金,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8. 新西兰湿地水污染:工业和农业废水的排放导致新西兰湿地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到了破坏。

相关公司被迫支付赔偿金,以修复受损的湿地。

9. 法国塞纳河湿地堤坝建设:为了防洪和农业灌溉的需要,法国塞纳河湿地上修建了大量的堤坝。

这些工程导致湿地的水位下降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相关政府部门被迫赔偿受损的湿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 Obama also announced a wide-ranging partnership with Indonesia.
The latest round of talks aimed at breaking the deadlock in Iraqi politics has ended inconclusively. Negotiations are due to continue on Wednesday. Talks on forming a new government have been deadlocked since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in March.
William Reilly didn't mince his words; the three companies were, he said, in need of top-to-bottom reform. The accident in April had been caused by what he described as a "sweep of bad decisions", with the companies apparently rushing to complete the well. Meanwhile, the former BP chief executive Tony Hayward has told the BBC that his company was "unprepared" for the oil spill and had made up its response day by day. Mr Hayward, who stepped down as CEO in October, said he resented his treatment at the hands of a hostile US media and said he might have done a better public relations job if he'd studied acting, not geology.
World News from the BBC
A prison riot in northern Brazil has ended with 18 inmates killed after fellow prisoners took their warders hostage. A number of the men were decapitated by their own cellmates, their severed heads tossed out of the windows of the prison block. On Monday, a group of prisoners went on the rampage around the prison, killing rival gang members and capturing other guardsicials say they have been unable so far to explain the sighting of an apparent missile vapour trail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on Monday. A long condensation trail was filmed by a news helicopter arcing into the evening sky west of Los Angeles. The video shows the billowing trail apparently rising from the water. Pentagon spokesman said the cause was not clea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fined 11 airlines more than $1bn between them for fixing air cargo prices. The carriers include British Airways, Air France and Japan Airlines. Here is Mark Gregor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who's currently in Indonesia, says progress is being made on ending the mistrust between Muslim countri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He sai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slamic world and the West often dominated by fears of terrorism must expand beyond security issue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commission looking into the causes of April's huge oil spill in the Gulf of Mexico says the three main companies involved all made serious mistakes in the run-up to the disaster. The commission's co-chairman William Reilly said the three firms - BP, Transocean and Halliburton - shared a culture of complacency rather than safety. It was the final day of hearings before the panel reports back in January. Paul Adams is in Washington.
"Security is important, but I want to make sure that we are interacting with a wide range of people on a wide range of issues. And I think by broadening the relationship, that strengthens it, it builds trust, creates more people-to-people contact. That will be good for our security, but it will also be good for the larger cause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uslim world."
The cholera epidemic in Haiti has been declared a matter of national security after it spread to the capital Port-au-Prince. The health ministry gave details of the first case in the city. Greg Morsbach reports.A three-year-old boy from a poor shantytown is the first cholera patient in the capital. Apparently he'd not had any contact with people living in the countryside where the disease was first reported. That suggests that a new cluster of cases may now emerge in the capital. The authorities are taking no risks and are testing more than 100 people in Port-au-Prince who'd shown some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The health ministry fears that if cholera gets a foothold in the capital, the urban slums are likely to be hardest hit.
Russia's parliament is to consider toughening punishments for attacks on journalists after two were badly beaten in recent days. MPs will debate a bill that would impose a sentence of up to 20 years for causing serious harm to journalists, the same as for state officials. The authorities in Moscow are allowing a rare public demonstration on Thursday in support of one of the journalists. But human rights groups say Russia is not doing enough to protect journalists. A newspaper editor crippled by an attack two years ago went to court on Tuesday accused of lib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