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单计算》人教新课标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1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计算时,可能会对计算顺序、计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Flash动画、实物模型等。
2.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展示小猫和小狗分食物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数学信息。
提问:“小猫和小狗一共有几只?它们分别有几只?”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实物图片,如苹果、橘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
然后提出一些简单的加减问题,如“苹果有多少个?橘子比苹果多几个?”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解决呈现中的加减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简单的计算》说课稿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简单的计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运算方法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掌握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加减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入加减法运算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运算规律。
3.实例演示: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理解运算方法。
4.练习巩固: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6.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运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点,包括运算符号、运算顺序、计算方法等。
可以通过流程图、图示等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运算过程。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理解和应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三、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2. 实际问题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第二步:导入新知识1.带领学生看题目,引入加法和减法运算的题目。
2.通过例题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
第四步:应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展开,通过练习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作为作业。
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识数和简单的加减法概念,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对计算方法产生疑惑,对运算顺序有所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独立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10以内加减法相关的图片、教具等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学生活动准备: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进行计算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动物分水果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小动物们应该如何分配水果。
让学生观察水果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水果个数之间的关系,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教具等素材,呈现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实例。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加减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进行具体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计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具。
2.准备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如:“小猫买鱼”的故事,小猫需要买3条鱼,但是它只有2元钱,需要找回1元钱。
让学生思考,小猫需要怎样做才能完成购买?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如:2 + 3 = 5,表示有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一共有5个苹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计算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解答。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学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运算题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复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2.掌握用竖式计算简单的运算题目。
三、教学难点
1.在竖式计算中注意进位和借位的问题。
2.理解减法运算中的“减法不尽”的情况。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回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题目,让学生口算回答,并检查上节课的作业
情况。
第二步:引入新知(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用竖式计算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讲解进位、借位的方法。
第三步:操练训练(20分钟)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正确的回答。
第四步: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情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并回答。
第五步:总结梳理(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训练能力得到提高,但仍然有部分学生对进位和借位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
下节课计划增加一些游戏和趣味性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简单的计算优质课教案.doc
5.2 简单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人民币间简单的加法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答:1、3元=()角 50角=()元2、8元=()角 70角=()元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复习,唤起孩子对旧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5。
出示例5的课件,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2角。
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再做说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
板书1元2角=12角。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换算的基本方法,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
2、教学例6。
同学们都喜欢买玩具,现在这儿有一些玩具,我们帮叮当算一算他们的价格好吗?大家一起算一算,看谁答的又快又好。
(1)学生独立解决。
(2)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3)师: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帮小叮当解决了难题。
现在你也可以去买自己喜欢的了,不过最多只能买两件,在买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准备买什么玩具?怎么付钱?(同桌开始交流)(学生汇报)3、同学们喜欢看杂志吗?我们用13元钱刚好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呢?(教师出示书本例7ppt)大家互相讨论并得出答案。
三、课堂练习。
P57“做一做”第1、2题。
P58“做一做”四、小结。
大家今天学会了什么?。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知识,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计算时,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对运算符号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教具。
2.准备计算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趣味小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讲述小兔子和大灰狼的故事,小兔子通过加减法运算,成功躲过大灰狼的追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加减法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尝试解释加减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答案展示,并对答案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8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学计算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具体的计算方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具体的计算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计算器、小棒、卡片等。
学具准备: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他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者实体教具,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并解释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如用小棒进行加减法的演示。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得到答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内容。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学案2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学案2一、学习目标1.掌握十以内的数字加法计算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且能正确书写计算过程和答案。
3.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本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十以内的数字加法运算。
2. 简单的计算练习题。
三、学习重点1.十以内的数字加法运算方法。
2.正确书写计算过程和答案。
四、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题目要求,理清题意。
2.仔细思考,逐步解决问题。
3.完成练习题,检查答案,找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五、练习题1. 计算下列算式,并写出答案:1. 3 + 4 =2. 5 + 2 =3. 1 + 6 =4.8 + 2 =2. 想一想小明有3根铅笔,小红给了他4根铅笔,现在小明一共有几根铅笔?3. 拓展练习小华有5个苹果,小李比小华多2个苹果,小李一共有几个苹果?六、答案1. 计算下列算式,并写出答案:1. 3 + 4 = 72. 5 + 2 = 73. 1 + 6 = 74.8 + 2 = 102. 想一想小明现在有7根铅笔。
3. 拓展练习小李一共有7个苹果。
七、小结通过本学案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十以内的数字加法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并正确书写计算过程和答案。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数学小能手!以上就是本文档关于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学案2的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 简单的计算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简单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货币的进率关系培养转换思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掌握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三、教学难点:学会等值人民币的交换。
四、教具准备:课件、元,角,分人民币若干五、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各种人民币:这些都是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货币,人们在进行物质交换时都要用到货币,中国有中国的货币,外国有外国的货币,中国的货币叫什么名字?(人民币)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二)展开1、个人记录:我想你们每个人都对人民币有不少了解。
而且你们特别想显示一下自己知道的人民币知识;下面就把你们了解的人民币的知识简单地记录下来,并记下不懂的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个人所知道的毕竟是有限的,我想大家交换一下各自的知识,就会更全面,下面请组长安排组员有顺序地向组内同学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人民币知识,并请组长简单有序地记录这些知识及组员提出的问题。
3、全班汇总:5个人的知识与全班同学比还是有限的,请各组组长把你记下的全组同学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互相交流一下,互相补充,当一个组长说时,其他组认真听,想一想你要补充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4、交流答疑:(1)对其他组的汇总知识进行补充。
(2)提出有疑问的内容:师生共同解答。
5、小结:刚才大家提到的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并且用来标记人民币的多少。
而1元=10角;1角=10分是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也就是一个较高的单位=10个与它相邻的较低的单位。
通过这两组进率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元是人民币的较高单位,分是人民币的较低单位。
你们对黑板上贴的人民币有没有不认识的。
(三)活动1、兑换服务看来大家拥有许多关于人民币的知识,那就请你们开一家银行运用你们掌握的知识对人民币进行兑换。
(1)高变低教师指导:2角=()分,实物投影出示2角,问:根据人民币之间的进率,你知道2角可以换几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组内讨论:5角钱,3角钱可以换几分,你是根据什么得出的结论。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板书
2.数学练习册
3.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想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
2.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相关的例题,自己尝试解答。
讲解与演示
1.通过教师的讲解,复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运算。
2.以具体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和规则。
合作探究
1.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
2.引导学生讨论解题过程,梳理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提升应用
1.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
2.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计算加减法时存在的常见错误和困难,需要及时进行纠正和引导。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激发他
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加减法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为《简单的计算》教案9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同时也欢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踊跃提问,共同进步。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3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还缺乏一定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例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有几种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个。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加减法的问题。
如,展示一幅水果图片,让学生计算苹果和香蕉一共有多少个。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呈现的加减法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解题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呈现不同类型的加减法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让学生计算教室里有多少个学生,每个人需要多少本书。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4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4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知识,对于加减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和熟练程度。
此外,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
2.进行准确的加减法计算。
3.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应用等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律。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区别和联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在呈现的过程中,注意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能够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尝试得出答案。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解决呈现的题目。
在操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计算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巩固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的变化和难度,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尝试得出答案。
5.拓展(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解决。
在拓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和难度,要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5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能力。
但在计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数手指阶段,对于抽象的计算符号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景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活动。
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生动有趣的PPT,展示计算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道具,用于创设情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动物的数量。
通过数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简单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实例,如“小猫有3只,小狗有2只,一共有几只?”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7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数数、识数、写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在加减法运算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直观的数量比较阶段,对运算符号和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培养数感、符号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的法则的运用,以及对运算过程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法运算的过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学习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学习卡片、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如购物、分礼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加减法运算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讲解加减法运算的法则。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4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简单的计算》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计算,对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加减法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计算的规律,形成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计算的规律,形成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形成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计算的规律,形成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卡片、小棒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动物,引出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看,图中有一只小猫和一只小狗,请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例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谁算得最快。
”然后呈现一个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例如,教师可以说:“同学们,我们来分组进行计算,看看哪一组算得最快。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有关10以内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7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7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并能够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情境图片、竖式计算示例等。
2.学习单:为学生准备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巩固。
3.教具: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卡片、小动物模型等,用于创设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情境图片,如动物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小动物数量。
通过数数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加减法的计算。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自己完成竖式计算。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加减题进行竖式计算。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6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案6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计算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加减法的运算对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小动物卡片、水果图片等。
2.准备教学PPT,包括算式和答案。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只小动物。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加一只小动物,总共有多少只?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份小组合作的学习资料。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计算,解决资料中的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解析。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超过10的数怎么进行加减法计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5.2 《简单的计算》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计算》是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以及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同时,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的运算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有趣的动画、图片和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运算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好计算器、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运算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巩固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简单的有关元、角、分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学生练习
(一)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根据课件填出钱数;
(二)填一填1元=()角 1角=()分
2、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不只是买一种东西,有时还需要找钱,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会简单的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人民币的换算
教学例5
1元2角=()角 18角=()元()角怎样想?①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1角?
②1元就是10角,10角+2角=12角。
③18角可以分成10角和8角,10角就是1元,1
元和8角合起来是1元8角。
2、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例6
(1)买一个5角的气球和一个8角的气球,要多少钱?
(2)一个1元的气球比一个6角的气球贵多少钱?
(3)买一个1元的气球和一个3元1角的气球要多少钱?
老师提问:第(1)问你是怎么算的?(教师指名回答)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整体)板书:5角+8角=13角
老师提问:第(2)问你是怎样求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减
法计算?(求差)1元就是10角,用10角减6角等于……(板书:10角-6角=4角)教师强调指出(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名称,再计算。
)
老师提问:第(3)问你是怎样求这个问题?为什么?教师指名回答后让学生演板。
教师强调指出,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名称。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57页的做一做(出示图片“做一做”)
(1)3元9角=()角 26角=()元()角
(2)课件出示教材2题
①学生演板,其它同学练习本上完成
②根据完成情况师生纠错
③总结做题注意事项:求共用多少钱用加法;求贵多少钱(便宜多少钱、应找多少钱)用减法。
四、课堂练习
1、口算
2元+3元= 6角+4角=
7角-2角= 9元-6元=
5分+3角= 1角-2分=
3元-5角= 1元3角+2元=
2、判断对错
(1)、5元2角+1角= ①6元2角②5元3角(2)、3元-2角= ① 1元②1角③ 2元8角(3)、2元5角+1元2角= ①3元7角②7元3角(4)、6元6角+2元= ①8元6角②6元8角
3、有5元、6元5角两种蛋糕和3元、2元4角的两种饮料,如果(1)要买5元的面包和3元的饮料;
(2)要买5元的面包和2元4角的饮料;
(3)要买6元5角的面包和3元的饮料;
(4)要买6元5角的面包和2元4角的饮料;
各需要多少钱?
师生共同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能说一说怎样进行元、角、分的加减法计算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布置作业
课本59页1、3题
板书设计
简单的计算
(1)3元9角=()角 26角=()元()角
(2)元、角的加减法计算
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名称!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名称,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