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总复习 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人们注重的是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
的审美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重审美 功能,这时由隶书衍生出来的草书、楷书、行书, 通过众多书法家的努力臻于成熟。而这一历史时期 社会经济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
成,则是书法发展为艺术的动力。
2.画中有诗 (1)中国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 山 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艺术风格上,可以分为 工笔重彩画和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2)文人画,是 北宋 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 式,创作上主要强调艺术表现,集 文学 、书法、
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 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 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
渐平民化。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适应了不断壮大
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出现的变化。
练民3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
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 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 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感的诗人屈原开创的文学 风格是 A.现实主义风格 (B ) B.浪漫主义风格
第34讲
中国古代的艺术与古典文
学的时代特色
基础落实
一、中国的古代艺术 1.书法艺术
(1)演变: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
是中国文字的起源;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文字;字体演变的主要顺序是甲骨文 →金文→ 小 篆 →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其中草书 最能表 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2)书法家:秦代李斯是著名的 篆书家 。东晋 王 羲之以擅长草书、行书,号称“书圣”。北宋四大 书法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他们都以 行书名世。元朝书法家首推赵孟頫。明代以文征明、 董其昌声誉最高。 特别提示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魏晋以前处于自发阶
尝试命题1
2009年8月7日,山东非文化遗产进校园
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市历下区小学举行,剪纸、
泥塑、脸谱、烙花葫芦等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进行了现场表演。下图为幼儿园小朋友展示自己 画的戏剧脸谱,有关这种剧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道光年间正式形成 B.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C.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剧种 D.乾隆末年涌现出程长庚等著名京剧艺人 解析 以程长庚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艺人出现 在同治、光绪年间。
5.戏曲艺术 (1)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杂剧、 南戏出现。
(2)元朝时 元杂剧 形成。
(3)明代传奇剧兴盛起来。 6.京剧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1)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 一时。 (2) 道光 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 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
(3)经过广大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和汉剧互相融
6.元曲 (1)散曲:散曲是 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 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 套曲两种形式,是 诗体 的一次解放。 (2)元杂剧:艺术特点: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 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
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
北曲或北杂剧。 名家名剧: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 烈的现实批判性。 兴盛原因:早期 市民 阶层的壮大;统治阶级燕乐
答案
D
视角二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紧扣教材重点
本讲应侧重关注:一是汉字、绘画的演变过程、 特征;二是不同文学体裁的代表成就及其体现的时 代特色;三是京剧的艺术成就。 尝试命题2 下图为座落在湖北秭归县城(长江北岸) 的屈原庙和屈原像,每年都有大批的当地人及游
客到来祭拜。后人纪念屈原主要是因为他(

A.开创了“楚辞”文学体裁
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 2.时代变迁对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影响 (1)对唐诗的影响 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 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 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 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帝国 的由盛转衰。
(2)对宋词的影响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词大多体现了太平气象下城市 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下,词充满了流落异乡 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诗词体 现了诗人们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3)对元曲的影响
的需要。
7.明清小说 (1)明代: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 生了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 传》为划时代的代表作品。明代中叶以后,随着手 工业和商业繁荣、 市民 阶层的壮大及其文化心理需 要,又出现了众多的如《封神演义》、《西游记》 等长篇小说。 明代短篇白话小说则以冯梦龙所辑的“三言”和凌 濛初编著的“二拍”为典型代表。 (2)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 红楼 梦 》在描摹人生世情方面有更成功的表现;蒲松龄 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则艺术地反映了现实 社会生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 状》、《老残游记》和《孽海花》则是在 改良主义 影响下产生的清末谴责小说。
2.楚辞
是 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是 《离骚》 屈原的风格浪漫充满幻想的政治抒情长诗;其充 满冲破传统、大胆怀疑精神的作品是《天问》; 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称《诗经》与
《离骚》。
重点讲解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如何?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 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它与楚辞开创的 浪漫主义文风代表了当时南北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 (2)《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 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就有力地启发和推动 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 习。 特别提示 从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正式纳入国 家法定假日,受到国人的欢迎,每年端午节,人们以 划龙舟、吃粽子的方式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就是为弘 扬他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
画,明清时流行的年画、剪纸画、木刻版画等民间
风情画;戏曲方面则有元杂剧、京剧等;书法明代 以后也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命题视角
视角一 追踪社会热点 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创造出丰富的文
化遗产。目前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近4800多个项目 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 统一举办了以“弘扬民族艺术,延续中华文脉”为 主题的庆祝活动。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 命题也成为近年高考命题立意的新视角。
C.豪放风格
D.婉约风格
练习4 京剧脸谱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
法,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如下图),京剧 中的包拯、曹操的脸谱是 (B )
A.白色、黄色 C.黄色、白色
B.黑色、白色 D.黑色、黄色
考点综合
1.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编订《诗经》 推行德行教化,屈原以《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
柳永、李清照。
理解升华
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1)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 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2)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娱乐生活,更 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3)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
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4)其他:科举制的推动、社会的变迁等也是宋词 发展的原因。
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尖锐,科举
制停止,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很多文人借散曲来抒 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大批元曲名家、名作 出现。
(4)文学艺术的平民化、通俗化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市民 阶层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大批反映市民需要的文 化现象,如文学方面出现了如宋词、元曲、传奇、 小说等反映市民需要的文学形式和作品;绘画领 域,宋代出现的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
3.汉赋 (1)特点:气势恢弘、辞藻华美,反映了文人气 度和时代精神。 汉武帝时全盛。 (2)代表:西汉时贾谊、枚乘、司马相如 、扬
雄,东汉时 班固 、张衡。
4.唐诗 (1)李白:“诗仙”李白是 浪漫主义诗人,诗风 体现了盛唐的气象。其作品透射出的浪漫情怀, 反映了时代崇尚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风气。 (2)“诗圣”杜甫处于帝国由盛转衰时代。其诗 风充满了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后人称其诗 作为“诗史”,称其人为“诗圣”。
练习1
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
器、行书书写的《兰亭序》、《清明上河图》 (摹本)、京剧脸谱。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 人 A.唐朝的长安 C.明朝的南京 (D ) B.北宋的开封 D.清朝的北京
解析
由“京剧脸谱”可以判断这位古董商生活
的时代不会早于清朝,因此,这位古董商最可能 是清朝北京的商人。故正确答案为D。
练习2
在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
“剑字有多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 一以后要将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忘掉,只留 下一种文字。”统一后,秦始皇“只留下一种文 字”是 A.隶书 C.楷书 B.小篆 D.行书 ( B)
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诗经》 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的诗歌;内容分《风》、《雅》、《颂》 三部分,其中《风》 是精粹;奠定了中国 现实主 义 文学传统基础,后列为儒家经典。
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
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 京剧 。 (4)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
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重点讲解 元杂剧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现实的关系如何? (1)元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文化生活也 进一步繁荣。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一部分士 子文人热衷于元杂剧的创作。 (2)元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出现许多抨 击封建统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热情歌颂 人民群众各种形式的抗争的作品。 前沿视点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200多年来,随 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 彩。2008年,《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等经典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体现了对 “京剧”这一“国粹”的保护和传承。
理解升华
唐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1)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 必要的物质条件。 (2)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 础。 (3)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
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
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5.宋词 (1)词是由民间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新诗体。 唐代民间已流行, 宋代 走向辉煌。作词是按特定 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2)代表:唐末五代有:白居易、韦庄、李煜; 宋代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代表:
辞藻描绘恢宏气势的时代。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 一扫浮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 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成了
唐诗的繁荣;唐朝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
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 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
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
的文化素养。苏轼的诗,反映传统中国画注重 诗 意 的特点。
3.音乐 (1)骨笛、陶埙、青铜编钟等乐器的考古发现表 明,在 先秦时期,中国的音乐艺术已较为发达了。 (2)秦汉时期的乐府机构在收集民间歌曲和异域 音乐基础上,融合成了新的音乐形式;隋唐时期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总称燕乐。
(3)明清时期不仅 戏曲音乐繁荣,器乐艺术也发
达。
4.舞蹈艺术 (1)宫廷舞蹈多为帝王歌功颂德,具有一定的技 巧性和艺术性。 (2)民间舞蹈大多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和情 感。 理解升华 影响古代音乐、舞蹈等艺术发展的因

(1)经济是否繁荣。 (2)社会是否安定。 (3)统治者的政策与提倡。 (4)民族间和中外之间的交流。
B.开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浪漫主义文风
C.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D.“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个人奋斗精神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