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系数计算公式.doc

合集下载

传热系数计算的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的公式

传热系数计算的公式传热系数是描述热量传递效果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物体对热量传递的阻碍程度。

在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等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传导是物体内部分子之间的热量传递。

传热系数是描述热传导的重要参数之一。

热传导过程中,传热系数与物体的导热性能有关,导热性能越好,传热系数越大。

对于均匀材料,传热系数可以用Fourier定律来表示。

Fourier定律指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K)。

对流是物体表面与流体之间的热量传递。

传热系数是描述对流的重要参数之一。

对流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与流体的传热特性有关,流体传热特性越好,传热系数越大。

对于定常状态下的对流传热,传热系数可以用牛顿冷却定律来表示。

牛顿冷却定律指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

辐射是物体表面通过电磁辐射的方式传递热量。

传热系数是描述辐射的重要参数之一。

辐射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与物体表面的辐射特性有关,表面辐射特性越好,传热系数越大。

对于黑体辐射,传热系数可以用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表示。

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指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比例系数就是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的单位是W/(m²·K⁴)。

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因传热方式而异。

对于热传导,可以通过测量传热速率和温度梯度来计算传热系数。

对于对流和辐射,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理论模型来计算传热系数。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流体的性质、流速和流动形式等因素;辐射传热系数的计算需要考虑物体表面的辐射特性和辐射介质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等因素。

传热系数的准确计算对于热传递过程的分析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传热系数的大小直接影响热传递速率和能量转换效率。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传热系数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优化热交换器的结构,以提高热传递效果。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是物质内部或物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是热力学中的重要概念。

在工程领域中,传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许多工程应用,如热交换器、锅炉、冷却塔等。

传热系数k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描述了热量在物质中的传递速率。

本文将介绍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传热系数k的定义传热系数k是一个描述热量传递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传热系数k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系数k越大,热量传递速率越快。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是:k = Q/(A×ΔT)其中,Q表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A表示传热面积,ΔT表示温度差。

传热系数k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各种传热过程的计算,如对流传热、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对流传热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传递过程。

对流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h×L其中,h表示对流传热系数,L表示传热长度。

对流传热系数h是一个描述流体内部传热速率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热量传递量与温度差之比。

对流传热系数h的单位是W/(m2·K),其中W表示热量,m2表示面积,K表示温度。

传热长度L是指热量传递的距离。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辐射的传递过程。

辐射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εσ(T1+T2)(T1^2+T2^2)其中,ε表示辐射率,σ表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T1和T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温度。

辐射率ε是一个描述物体辐射能力的参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之比。

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σ是一个物理常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量与温度差的四次方之比。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计算公式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过程。

传导传热的传热系数k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k = λA/L其中,λ表示热导率,A表示传热面积,L表示传热长度。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总传热系数计算范文
对数平均温差法是一种基于热传导定律的方法,适用于许多传热装置。

该方法假定热量传导是均匀的,并且传热界面两侧温度的梯度是线性的。

对于热交换器,总传热系数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1/U=(1/h₁+δ₁/k₁+δ₂/k₂+1/h₂)
其中,U是总传热系数,h₁和h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对流换热系数,δ₁
和δ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对流膜层厚度,k₁和k₂是导热界面两侧的导热系数。

确定传热系数的方法是基于实验数据或理论计算。

实验方法包括传热
系数的测量和确定,包括测量两侧的温度和流体的流速,然后根据传热定
律求得传热系数。

理论方法则基于流体力学、传热学和边界层理论等原理,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的计算对于工程设计和设备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选择
传热界面材料、优化流体流动、控制膜层厚度等措施,可以提高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损失。

此外,总传热系数还可以用于计算设备的传热效率和热量
损失,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意义。

总的来说,总传热系数是热力学和传热学中的重要参数,用于描述传
热界面的传热效果。

计算总传热系数需要考虑导热界面的对流换热和传热
系数,可以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和优化设计,
可以提高传热效果,减少能量损失。

总传热系数的研究对于工程设计和设
备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幕墙中空玻璃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如下:1.公式P r=μc /λ式中μ——动态黏度,取1.761×10-5kg/(m•s);c——比热容,空气取1.008×103J/(kg•K)、氩气取0.519×103J/(kg•K);λ——导热系数,空气取2.496×10-2W/(m•K)、氩气取1.684×10-2W/(m•K)。

G r=9.81s 3ΔTρ2/Tmμ2式中 s——中空玻璃的气层厚度(m);ΔT ——外片玻璃表面温差,取15K;ρ——密度,空气取1.232kg/m3、氩气取1.669 kg/m3;T m——玻璃的平均温度,取283K;μ——动态黏度,空气取1.761×10-5kg/(m•s)、氩气取2.164×10-5kg/(m•s)。

N u= 0.035(G r Pr)0.38,如计算结果Nu,1,取Nu=1。

H g= N u λ/s W/(m2•K)H T =4ζ(1/ε1+1/ε2-1)-1×Tm 3式中ζ——常数,取5.67×10-8 W/(m2•K4);ε1 ——外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ε2 ——内片玻璃表面的校正辐射率;ε1、ε2取值:普通透明玻璃ην,15% 0.837 (GB/T2680表4) 真空磁控溅射镀膜玻璃ην?15% 0.45 (GB/T2680表4)ην,15% 0.70 (GB/T2680表4)LOW-E镀膜玻璃ην,15% 应由试验取得,如无试验资料时可取0.09~0.115。

h s = h g + h T1/h t=1/h s+δ/ r1式中δ——两片玻璃总厚度;r1——玻璃热阻,取1(m•K)/W。

1/U=1/h e +1/h i+1/h t式中 h e——玻璃外表面换热系数,取23(19)W/(m2•K);h i——玻璃内表面换热系数,取8(8.7)W/(m2•K)。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对流传热系数是热传导中的一种传热方式,常用于热交换器、冷却塔、加热器等传热设备的设计与计算中。

对于流体在壁面上的流动,其对流传热系数与流速、温度、粘度等变量密切相关。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不同的流体与流动状态,可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

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对流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1. 自然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h = 1.13 * (gβΔT)^1/4
其中,h为对流传热系数,g为重力加速度,β为热膨胀系数,ΔT为壁面温度与流体温度的差值。

2. 强制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Nu = CRe^mPr^n
其中,Nu为努塞尔数,Re为雷诺数,Pr为普朗特数,C、m、n 为经验系数。

3. 线性对流传热系数公式:
h = kΔT
其中,k为比例常数,ΔT为温度差值。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仅适用于理想条件下的流动状态,而实际应用中因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其计算结果仅供参考,具体设计与计算仍需进行实际测试与验证。

- 1 -。

传热-传热系数

传热-传热系数

(3)若为金属薄管,清洁流体
111
重点
K o i
计算
A、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7.6 B、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100W/(m2.K) 、1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90.9 C、管内、外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50W/(m2.K) 、2000W/(m2.K) 忽略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计算总传热系数。 48.8
式中,K — 总传热系数,W/(m2·K)
注意: K 与 A 对应,选Ai、Am 或 A0
工程上习惯以管外表面积作为计算的传热面积,即取 A = A0
1 1 1 KodAo 0dA0 dAm idAi
同乘 dAo
1 1 do do K0 0 dm idi
4、污垢热阻
实际计算热阻应包括壁两侧污垢热阻:
六、工业热源与冷源
1)工业上传热过程有3种情况 1、一种工艺流体被加热或沸腾,另一侧使用外来
工业热源,热源温度应高于工艺流体出口温度 2、一种工艺流体被冷却或者冷凝,另一侧使用外
来工业冷源,冷源温度低于工艺流体的出口温度 3、需要冷却的高温工艺流体同需要加热的低温工
艺流体之间进行换热,节约外来热源与冷源降低 成本。
6、 壁温计算
管壁较薄,忽略其热阻,稳态传热:
q T tw
1
o
Rso
tw t
1
i
Rsi
结论:壁温接近对流传热系数大的一侧流体温度
五、计算示例与分析
例 4-12(设计型计算) 例 4-13 (操作型计算,试差) 例 4-14 (操作型计算)
例 4-12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计算
传热系数K是评价材料传热性能的重要指标,其经验计算采用公式K=1/(1/αn+1/以及修正系数等因素。通过将这些参数代入公式,可以求得材料的传热系数K值。本文详细列出了不同类型墙体的材料名称、厚度、导热系数和修正系数等关键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传热系数计算的基础。同时,本文还提供了具体的计算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传热系数K的计算方法、相关参数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精编文档).doc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介质不同,传热系数各不相同我们公司的经验是:1、汽水换热:过热部分为800~1000W/m2.℃饱和部分是按照公式K=2093+786V(V是管内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

水水换热为:K=767(1+V1+V2)(V1是管内流速,V2水壳程流速)含污垢系数0.0003实际运行还少有保守。

有余量约10%冷流体热流体总传热系数K,W/(m2.℃)水水 850~1700水气体 17~280水有机溶剂 280~850水轻油 340~910水重油60~280有机溶剂有机溶剂115~340水水蒸气冷凝1420~4250气体水蒸气冷凝30~300水低沸点烃类冷凝 455~1140水沸腾水蒸气冷凝2000~4250轻油沸腾水蒸气冷凝455~1020不同的流速、粘度和成垢物质会有不同的传热系数。

K值通常在800~2200W/m2·℃范围内。

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不宜选太高,一般在800-1000 W/m2·℃。

螺旋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水)通常在1000~2000W/m2·℃范围内。

板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水(汽)—水)通常在3000~5000W/m2·℃范围内。

1.流体流径的选择哪一种流体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哪一种流体流经壳程,下列各点可供选择时参考(以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为例)(1) 不洁净和易结垢的流体宜走管内,以便于清洗管子。

(2) 腐蚀性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和管子同时受腐蚀,而且管子也便于清洗和检修。

(3) 压强高的流体宜走管内,以免壳体受压。

(4) 饱和蒸气宜走管间,以便于及时排除冷凝液,且蒸气较洁净,冷凝传热系数与流速关系不大。

(5) 被冷却的流体宜走管间,可利用外壳向外的散热作用,以增强冷却效果。

(6) 需要提高流速以增大其对流传热系数的流体宜走管内,因管程流通面积常小于壳程,且可采用多管程以增大流速。

(7) 粘度大的液体或流量较小的流体,宜走管间,因流体在有折流挡板的壳程流动时,由于流速和流向的不断改变,在低Re(Re>100)下即可达到湍流,以提高对流传热系数。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

导热系数传热系数热阻值概念及热工计算方法导热系数是一个物质传导热量的能力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W/(m·K)。

它表示单位面积上,厚度为1米的物质在温度差为1摄氏度时,横向通过热传导而传递的热量。

物质的导热系数与物质自身的性质有关,常用于计算材料的热传导过程。

传热系数是指对流传热和传导传热之和。

对流传热是指流体通过对流方式(例如空气对流、液体对流)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导传热是指通过材料内部的分子热传导以及材料之间的热传导传递热量的过程。

传热系数通常用符号α表示,单位是W/(m^2·K)。

传热系数是描述单位面积的物质与流体(例如空气、液体)之间的热量传递能力的参数。

热阻值是描述物质抵抗热传导流动的能力的物理量。

热阻值通常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m^2·K/W。

热阻值可以通过物质的导热系数和物质的厚度计算得到。

热阻值越大,就意味着物质抵抗热量传递的能力越强。

从计算角度来看,热阻值可以用于确定材料层的热传导系数和有效厚度。

在热工计算中,常常需要计算传热过程中的各种参数。

一般来说,可以使用一维热传导方程对传热进行描述。

该方程是基于能量守恒原理建立的,用于计算热传导。

在实际计算中,可以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求解热传导方程。

对于复杂的传热过程,例如对流传热,可以使用强化传热表达式或经验公式来估算传热系数。

这些经验公式基于实验数据和经验得出,用于估计传热系数。

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可以选择适合的传热模型和传热参数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热传导过程中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导热性质、热传导路径、表面特性、传热介质等等。

因此,在进行热工计算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传热模型和参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建筑外墙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建筑外墙传热系数计算公式

建筑外墙传热系数计算式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0=Ri+R+Re
式中:Ri—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R0
式中: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Kb3Fb3)/(Fp+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H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
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4、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完整版)传热系数公式

(完整版)传热系数公式

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系数计算公式标签: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一、计算公式如下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单层结构热阻R=δ/λ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多层结构热阻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0=Ri+R+Re式中: Ri—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 R式中: R—围护结构传热阻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K m =(KpFp+Kb1Fb1+Kb2Fb2+ Kb3Fb3)/( Fp+ Fb1+Fb2+Fb3)式中: K m —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 2.k )] K p —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 2.k )] K b1、K b2、K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 2.k )] F p —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 b1、F b2、F 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传热系数=1/(1/导热系数/材料厚度)+0.15。

传热系数K的计算

传热系数K的计算
Q St
把上述比例式改写成等式,以表示比例常数,则得 K Q St
称为传热速率方程式。式中称为传热系数,其单位 可由上式移项推导得
K Q W/(m2·K)或 W/(m2·℃) St
从的单位可以看出,传热系数的意义是:当温度 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显然,值的大小是衡量换热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值越大,表明在单位传热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传递的 热量越多。
当管壁热阻和污垢热阻均可忽略时,
111
K i 0
若 i>>0
则 1 1
K oLeabharlann •总热阻是由热阻大的那一侧的对流传热所控制。
•提高K值,关键在于提高对流传热系数较小一侧的α。
•两侧的α相差不大时,则必须同时提高两侧的α,才能提高K
值。
•污垢热阻为控制因素时,则必须设法减慢污垢形成速率或及
参与传热的冷、热两种流体在换热器内的任一位置、任一时间 ,都保持其各自的温度不变,此传热过程称为恒温传热。例如用 水蒸汽加热沸腾的液体,器壁两侧的冷、热流体因自身发生相变 化而温度都不变,恒温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差等于
必须注意,传热速率和热负荷虽然在数值上一般 看作相等,但其含意却不同。热负荷是由工艺条件决 定的,是对换热器的要求;传热速率是换热器本身的 换热能力,是设备的特征。
热负荷的计算有以下三种方法:
(1)焓差法 利用流体换热前、后焓值的变化计算热负 荷的计算式如下
Q qm热 H1 H 2

三、总传热系数
1、总传热系数K的来源
1) 生产实际的经验数据 2) 实验测定 3) 分析计算
2、传热系数K的计算
流体通过管壁的传热包括: 1) 热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把热量传递给管壁的对流传热

总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

总传热系数作为一种用于衡量物体传热能力的量,总传热系数(Total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是一种表示不同物体之间传热能力的量。

它由散热性能良好的物体(例如金属或者有机物)和散热性能差的物体(例如空气)之间传热方程为基础构建而成。

这种系数可以用来衡量物体之间温差时传热量的大小,以及物体在温度不同时传热量随温差变化的规律。

由于总传热系数可以反映一个物体对环境温度的响应能力,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热构性学中的总传热系数可以用来衡量物体之间的热传导率及电热系数的大小。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总传热系数=热传导率÷(物体表面积×物体厚度)总传热系数的单位是焦耳/米的平方(J/m2.K)。

总传热系数可以运用于建筑物、机械设备、汽车电子设备中,以便衡量室内温度变化对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程度。

总传热系数越大,表明物体传热能力越强,室内温度变化时影响室外环境温度的程度也越大。

此外,总传热系数还可以用来衡量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建筑物不同部位温度的差异,它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冷热岛现象。

根据总传热系数的大小可以评估建筑物内部的热岛现象程度,以便准确判断普通空调设备是否能满足空调预热、热量调节及空气清洁等要求。

总传热系数还可以用来评估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抗高温性能,并用于室外火灾急救。

由于火灾时室外温度会极大升高,因此火灾时总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就是物体受到的来自室外环境的温度增加量。

这种增量可以用来衡量室内物体受到来自火灾外环境的热量负荷大小,以帮助判断火灾急救的可行性,以及建筑物内部物体烧焦或烧毁的可能性。

总传热系数不仅可以衡量一个物体对环境温度的响应能力,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物体在温度不同时传热量的变化情况。

它可以运用于建筑物、机械设备和汽车电子设备中,在热构性学中可以用来衡量物体之间的热传导率及电热系数的大小。

此外,总传热系数还可以用来衡量热岛效应,以及用于室外火灾急救。

表面传热系数定义

表面传热系数定义

表面传热系数定义表面传热系数定义表面传热系数是指在热传导过程中,从一个物体表面向另一个物体表面传递热量的速率。

它是描述热量在两个物体之间传递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用W/(m^2·K)来表示。

一、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1. 对于自然对流,可以使用Nu=0.68+0.67Ra^(1/4)的公式进行计算,其中Nu是Nusselt数,Ra是Rayleigh数。

2. 对于强制对流,可以使用Dittus-Boelter公式进行计算:Nu=0.023Re^(4/5)Pr^n,其中Re是雷诺数,Pr是普朗特数。

3. 对于辐射传热,可以使用Stefan-Boltzmann定律进行计算:q=eσ(T1^4-T2^4),其中q是单位时间内的辐射能量,e是发射率,σ是斯蒂芬-玻尔兹曼常量。

二、影响表面传热系数的因素1. 流体性质:流体的密度、粘度、导热系数等都会影响表面传热系数。

2. 流动状态: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的表面传热系数有很大差别。

3. 表面形状:表面的粗糙度、几何形状等都会影响表面传热系数。

4. 温度差:温度差越大,表面传热系数越大。

三、应用领域1. 工业领域: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对各种设备进行散热,测量表面传热系数可以帮助设计散热系统。

2. 建筑领域:建筑的隔热材料和窗户的设计都需要考虑表面传热系数。

3. 能源领域:在能源转换过程中,需要测量各种材料的表面传热系数,以便优化能源转换效率。

四、总结表面传热系数是描述物体之间传递热量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流体性质、流动状态、表面形状和温度差等。

在工业、建筑和能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计算和测量表面传热系数可以帮助优化各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效率。

平壁传热系数

平壁传热系数

平壁传热系数
平壁传热系数是指热量在平壁上的传导速率与温度差之间的比值。

它的计算采用以下公式:
h = q / (A × ΔT)
其中,h为平壁传热系数,单位为W/(m²·K);
q为通过平壁的热流量,单位为W;
A为热流通过的平壁的面积,单位为m²;
ΔT为平壁上的温度差,单位为K。

平壁的传热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材料的热导率、平壁的厚度、流体的性质以及壁面的表面条件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传热系数值,常用的一些材料的传热系数范围如下:
- 空气:3 - 100 W/(m²·K)
- 水:300 - 10000 W/(m²·K)
- 钢铁:40 - 60 W/(m²·K)
- 铝:200 - 250 W/(m²·K)
- 玻璃:0.5 - 2 W/(m²·K)
这些数值可以作为初步估计或设计中的参考值,具体数值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或计算。

总传热系数计算

总传热系数计算

总传热系数计算1、总传热系数的定义什么是总传热系数?传热通常不仅是传导或对流的问题,而且涉及这两种现象。

然后可以通过考虑传导和对流的传热系数表征传热。

这种传热系数通常称为总传热系数。

图1:对流和传导同时传热例如在图 1 中,壁面两侧发生对流热传递,壁面一侧通过对流传递的热量通过壁面传导,然后再次通过对流传递到壁面其他流体。

整个过程可以通过通常记为U 的整体传热系数来转换。

重要提示:总传热系数允许计算由于传导和对流引起的热通量,但是,在某些应用中,还必须考虑辐射。

不应忘记这一点,应将辐射引起的热通量添加到计算的传导和对流中,以获得传输的总热量。

传热系数如何计算?2.整体传热系数:墙的情况如何计算平面壁的整体传热系数?暴露于两侧对流的单一材料壁的总传热系数可以表示为:1/U = R = 1/h 1 +e/λ+1/h 2和:U = 总传热系数,单位为W/m2.°cR = 总传热阻力,单位为m2.°c/Wh 1 = 侧面 1 的对流热系数,单位为W/m2.°ch 2 = 侧面的对流热系数2 in W/m2.°ce = 壁厚,单位mλ = 材料热导率,单位W/m.°c如果墙体由多层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制成,请参阅本页详细介绍传导的传热系数。

热通量,即作为热交换面积的函数表示的热传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Φ = Q/A = U.ΔT和:Φ=热流在W /平方米Q =在W热传递U =单位为W / m 2的总热传导系数。

℃,以m 2 A =传热面积ΔT=以℃在所述壁的每一侧上的流体的温度差然后可以将表达式总结为:Φ = Q/A = U. (T 1 -T 2 ) = (T 1 - T 2 )/R和:T 1 = 壁一侧的热流体的温度,单位为°cT 2 = 壁的另一侧的冷流体的温度,单位为°c耐污性可能会发生墙壁表面实际上不干净并且存在某种沉积物的情况。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间接反映了不同材料之间热传递的能力空调工程上的K值计算对于空调工程上常采用的换热器而言,如果不考虑其他附加热阻,传热系数K值可以按照如下计算:K=1/(1/Aw+δ/λ+1/An) W/(㎡·°C)其中,An,Aw——内、外表面热交换系数,W/(㎡·°C)δ——管壁厚度,mλ——管壁导热系数,W/(m·°C)传热系数以往称总传热系数。

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统一定名为传热系数。

传热系数K值,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s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此处K可用℃代替)。

计算公式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单层结构热阻R=δ/λ A (K/w)式中:δ—材料层厚度(m)λ—材料导热系数[W/(m.k)]多层结构热阻A—平壁的面积,m2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0=Ri+R+Re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R —围护结构热阻(m2.k/w)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K=1/ R0 (w/(m2.k))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式中: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4、铝合金门窗的传热系数的计算Uw =(Af*Uf+Ag*Ug+Lg*Ψg)/(Af+Ag)式中:Uw —整窗的传热系数W/m2·KUg —玻璃的传热系数W/m2·KAg —玻璃的面积 m2Uf —型材的传热系数W/m2·KAf —型材的面积 m2Lg —玻璃的周长 mΨg —玻璃周边的线性传热系数W/m2·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公式如下
1、围护结构热阻的计算
单层结构热阻
R=δ/λ
式中:δ—材料层厚度(m)
λ—材料导热系数[W/(m.k)]
多层结构热阻
R=R1+R2+----Rn=δ1/λ1+δ2/λ2+----+δn/λn 式中: R1、R2、---Rn—各层材料热阻(m2.k/w)δ1、δ2、---δn—各层材料厚度(m)
λ1、λ2、---λn—各层材料导热系数[W/(m.k)] 2、围护结构的传热阻
R0=Ri+R+Re
式中: Ri —内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11) Re—外表面换热阻(m2.k/w)(一般取0.04) R —围护结构热阻(m2.k/w)
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计算
K=1/ R0
式中: R0—围护结构传热阻
外墙受周边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Km=(KpFp+Kb1Fb1+Kb2Fb2+ Kb3Fb3 )/( Fp + Fb1+Fb2+Fb3) 式中:
Km—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W/(m2.k)]
Kp—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m2.k)]
Kb1、Kb2、K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W/(m2.k)]
Fp—外墙主体部位的面积
Fb1、Fb2、Fb3—外墙周边热桥部位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