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专题四学案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社会参与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如环保志愿者、环保组织等。
政策激励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补贴等,激励企业和个人 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谢谢聆听
01
自然为人类提供空气、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是 维持生命的基础。
02
影响生产活动
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农业、工业等 生产活动的布局和效率。
03
塑造文化景观
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分布、 城市形态和文化景观的形成。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及后果
02
01
盆地
地形相对封闭,气候较为独特,适宜发展特 色农业和工业。
04
03
不同地貌区域人类活动分布规律探讨
平原地区
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工业和城市集中。
山地地区
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 后,以林业、旅游业和 采矿业为主。
丘陵地区
人口分布较为均匀,农 业和畜牧业并重。
盆地地区
人口相对集中,以特色 农业和工业为主。
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简述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降水季 节分配较均匀,无干旱 期。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降水稀 少,蒸发量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冬无严 寒,夏无酷暑,降水季 节分配较均匀。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 和少雨,降水季节分配 不均。
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类活动适应性探讨
A
洪涝灾害
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城市内涝 、农田淹没等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 威胁。
干旱灾害
长时间无雨或少雨导致水源短缺、农作物 歉收等灾害,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作业【专题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含答案解析)

地理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4·广州市二模)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解析:根据图中能源分布状况,结合所学我国能源分布知识,新疆、四川、陕西、内蒙古四省区都有丰富的能源是天然气,故答案选C。

本题也可以用排除法,煤炭最丰富的省区应该有山西省,图示内容不符合,故答案A错误;新疆、内蒙古都不是水能最丰富的省区,所以不可能是水能资源,故排除B答案;我国四川省是太阳能最贫乏的省区,与图示内容不符,答案D错误。

答案:C2.(2014·韶关市二模)读以下2000—2009年某市的供水状况统计图(下图),据用水结构判断,该市最可能位于我国的()A.华北平原B.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D.云贵高原解析:读图,图示区以地下水供给量为主,地表水占比例小。

由此分析,珠江三角洲大气降水丰富,以地表水为主,B错;东北平原是湿润区,地表水较丰富,占比例大,C错;云贵高原由于喀斯特地形缘故,地下水较丰富,但其位于湿润区,城市用水还是以河流水、湖泊水等地表水为主,D错;华北平原是半湿润区,降水量较小,工农业用水量大,以地下水供给为主,A对。

答案:A3.(2014·肇庆市二模)新疆牧场以山地牧场为主,天山北坡的牧民,他们的“家”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牧民“家”的位置与季节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山前平原—夏季B.高山—春季C.谷地—冬季D.沙漠—秋季解析:天山牧场分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

夏季气温高,在高海拔地区积雪融化,可以进行放牧,使得低海拔地区的牧草有较多的生长时间,便于积累过冬的牧草。

冬季高海拔区大雪封山,不能放牧,只有低海拔的地区,如谷地中温度较高,可以放牧,所以谷地作为冬季牧场,C对。

答案:C4.(2014·肇庆市二模)俗语说:“名取有根”,聚落名称带“水”多与河流有关,广东有不少乡村聚落名称带“水”。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4讲  含答案解析

第4讲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2.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区域灾害类型,制定灾害防御措施。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高考常以某种资源为切入点考查自然资源的分布,资源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1.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读自然资源与资源、物质与能量包含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资源概况。

①概念: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②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③与环境的关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④开发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①组成: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易开发利用的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②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成因: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匀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的大小洲际差异: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洲最少③水资源的特征⎩⎨⎧补给的循环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兴利除害的双重性2.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①河流提供水源。

②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③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3.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1)水与人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质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①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②工业:用水类型有冷却用水、空调用水和产品用水;用水量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水源条件是影响工厂厂址选择的重要因素。

③水运: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2017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专题四学案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解析

2017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检测):专题四学案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解析

专题四地理环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案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天津第一测试)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53490080)1.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2.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解析:第1题,沿线的风景对公路的走向没有影响;道路弯曲并不能保护生物资源;图示沿线没有聚落;而这段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多处连续弯曲,可以减小沿线的坡度,方便行驶。

故选D项。

第2题,从图示等高线分析,乙处地形平坦广阔,是公路枢纽,交通便利,适宜建设大规模的聚落,周围地貌对聚落建设的规模影响不大;受西部山地对西风的阻挡,该地降水较少,黑海中没有洋流,且为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较低。

故选A项。

答案:1.D 2.A(2016·盐城一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导学号53490081)3.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4.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B.导致海平面上升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③为火山活动放出二氧化碳,④为有机物残体转化化石燃料。

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故选B项。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件对公路走向影响最为明显,在山地丘陵地区,公路线路 常采用“之”字形和“8”字形的复杂线路形状。
2.受地形影响,山区交通线路的密度比平原地区的 密度小,同样的直线距离,山区交通线路的弯曲程度和 总长度都大于(填“大于”或“小于”)相应的平原地区。 在山岳地区,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交通运输线路主要 以公路为主,其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 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 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 建筑”。如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 (1)~(2)题。
(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地形
考点 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单项选择题 1.(2019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列地理事象基本不受全 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是( ) A.南极冰川面积 B.农业耕作方式 C.动物栖息地范围 D.地震发生频率 解析:地震发生是地球内部板块运动碰撞挤压形成的。 答案:D
2.(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近几十年来,北极圈附近 的格陵兰冰原面积在不断缩小,其合理的解释是( )
6.该流域内( )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 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 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左岸 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解析:第 5 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沉积作用形 成的平原地区,该处以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平坦,易受洪 涝灾害的影响;该地受地形的制约,不会发展为大城市; 该地位于欧洲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一年 三熟的需要。第 6 题,乙地位于山区,甲乙之间的河流落
解析:南方丘陵地带因地形起伏较大,居民分居在地 形较平坦的地区。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训练(六)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练基础小题——提速度(2017·第二次全国大联考)在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的一处河畔,人们搭建了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7~9月为当地的雨季,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

如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盐井位置和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

回答1~3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是( )A.1~3月B.4~6月C.7~9月 D.10~12月2.盐井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最可能是( )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3.影响盐井卤水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地形地势 B.气候湿热C.河流补给 D.地壳运动解析:1.B 2.C 3.D 第1题,本题关键字“晒”,需要有太阳,光照充足,蒸发旺盛。

材料里给出了当地的雨季为7~9月,下雨时节不利于晒盐,C错;其他三个选项里1~3月和10~12月气温要稍低一些,平均气温不及4~6月高,而4~6月份,雨季尚未到达,降水少,再加上气温高,蒸发旺盛,适合晒盐。

第2题,7~9月当地为雨季,降水多,加上上游高山地区冰雪融化,河水上涨,为防止河水上涨灌入盐井中,需要关闭盐井围栏。

第3题,从图中可知卤水是沿断层形成的,说明其形成的条件是地壳运动。

在雅库茨克沿着勒拿河逆流而上,在距离雅库茨克约100 km处的河岸有一段长约40 km的岩柱群,岩柱群在河岸的一侧形成,这些神奇而罕见的岩柱群高达100~200 m,形态各异,构成了勒拿河沿岸最壮丽的自然景观。

读图,回答4~6题。

4.与南部地区相比,造成勒拿河北部河网密度小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冻土C.降水 D.植被5.造成岩柱之间冲沟的进一步扩大和石柱之间隔离的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风化与冻融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6.雅库茨克是世界最寒冷的城市。

房屋建筑的木桩必须深深扎入活动土层之下,房屋需建在离地1 m的桩上,造成其与传统建筑物构造不同的原因是( )A.防御寒冷 B.大风雪日多C.冻土消融 D.防动物侵袭解析:4.C 5.B 6.C 第4题,纬度主要影响的是气温,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A项错误;河网密度与冻土关系不大,B项错误;造成勒拿河南北河网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南部山区降水多,北部地区降水少,C项正确;植被对河网密度的影响小,D项错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四部分专题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第四部分专题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专题一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我国某铁路线专用列车车厢简图,回答1~2题。

1.根据车厢的设施与装置分析,该铁路线最有可能为()。

A.京广线B.京哈线C.陇海线D.青藏线2.上述铁路线在建设中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D.缩短运营里程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车厢设有藏汉英文显示屏和独立吸氧接口,可推断该铁路线最有可能为青藏线。

第2题,青藏铁路的建设多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

答案 1.D 2.C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村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该地居民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居民点呈集中团块状分布B.大部分居民点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带C.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4.①②③三条公路规划线路中,设计最合理的线路及原因是()。

A.①线路最合理,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B.②线路最合理,沿等高线分布,线路最短C.③线路最合理,线路最短,地势最低D.②线路最合理,地势较平坦,占用的农田最少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且相对平坦的地区;大部分居民点沿交通干线分布,呈带状。

第4题,由图可知,②线路最短,占用的农田最少,并且大致位于居民点的中间位置。

故D正确。

答案 3.D 4.D下面的a图示意某年不同收入国家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和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布情况,b图示意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变化的关系,c图示意气温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小的多为经济收入高的国家B.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多为经济收入低的国家C.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升高,海平面也升高D.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气温降低,海平面也降低6.上面三图反映了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地理环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地理环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2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标准答案] B
命题角度一 全球变暖状况及原因分析
1.(2015·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
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
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波动上升,故 A、B、C 错误。这种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
下的产物,所以可能与其他地区环境变化有关。选 D。
(2)造成这种变化的地理现象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故 C 正确。
答案:(1)D (2)C
[押题 2] 下图示意全球能量盈余区与亏损区随纬度 分布情况,读图回答(1)~(2)题。
暖,冰川融化造成的,故 A 项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影响。流域冰川面积 变小趋势不变,冰川侵蚀作用减弱,A 项错误。冰川面积 减小,水资源减少,流域内绿洲面积也会减小,B 项错误。 冰川面积减小,水资源减少,干旱程度会加剧,C 项正确。 河流的流域面积与冰川面积变化关系不大,D 项错误。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 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
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
征的是蒙古高原。第(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
答案:(1)C (2)A
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原因是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量激增。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含答案解析

新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含答案解析

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 1.全球气候变化读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1)变化特点:冷暖干湿相互交替。

(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①地质时期⎩⎨⎧时间:距今22亿年到1万年特点:温暖期和冰期交替出现②历史时期⎩⎨⎧时间:近1万年特点:有时为温暖时期,有时为寒冷时期③近代⎩⎨⎧时间:近一二百年特点:世界气温明显波动上升现象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对古代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

②影响生态环境:气候变迁引起动植物分布带的迁移。

(2)对近代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疑难辨析】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不对。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考点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例】(2016·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尝试自解]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B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具体分析如下: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对农业的影响②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2019·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中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部分知识综合篇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高考题一、选择题(2010·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1~2题。

1.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三角洲南部失去泥沙来源,侵蚀严重,海岸后退;三角洲北部海岸线前进。

答案:D2.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解析:根据三角洲北部在河流改道后成长迅速的特点可知,该河流含沙量大,不适合建设大型港口;而开垦耕地、建浴场会破坏当地环境;建立湿地保护区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B(2010·江苏地理)2010年1月,海地发生7.3级地震,几十万人遇难;同年2月,智利发生8.8级地震,数百人丧生。

下图为两次大地震震中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两次大地震() A.震中都位于太平洋沿岸B.震中都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C.能量源自地球内部D.遇难人数的多少取决于震级的大小解析:海地地震震中位于大西洋沿岸,并不是两大板块交界处;遇难人数的多少除了受震级大小的影响外,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建筑物状况等有关。

答案:C4.图中甲、乙两区农业发展条件的相同点是() A.地域狭小,耕地规模小B.终年光照充足C.雨热同期D.全年降水分配均匀解析:甲、乙两区均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耕地规模小;甲区为地中海气候,乙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B、C、D三项均不正确。

答案:A二、综合题5.(2010·山东文综)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高效升级卷7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专题高效升级卷7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实践、思考和感悟,建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发展的理想信念。

完成第1~2题。

1.图中最适宜夏季外出旅游搭建露营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河流凹岸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是因为( )。

①岸陡水急,不利于安全和取水②是侵蚀岸,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地形成③洪涝灾害频繁④水急浪大,不利于船舶靠岸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碳排放柱状图及人口数量折线图”,完成第3~4题。

3.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碳排放总量B.消费本国的碳排放量小于他国的碳排放量C.消费他国的碳排放量是由于出口产品所产生的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通过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4.人均消费碳排放量( )。

A.印度多于俄罗斯B.美国最多C.金砖五国多于欧盟27国D.日本多于美国(2011·福建三明)生物质能是指植物叶绿素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

生物质发电是利用生物质燃烧或生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燃烧发电的技术。

下图为“生物质发电方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属于生物质发电的是( )。

①秸秆发电②沼气发电③垃圾发电④燃料发电⑤太阳能发电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6.下列关于生物质发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比欧美国家有更好的农业经营模式作保证B.不与其他行业竞争原料,原料供应稳定C.可促进能源消费构成多元化D.生物质发电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下图为“冀晋鲁豫苏皖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历年变化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1989年,该地区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日照时数增加B.上游水库关闸C.沙尘天气增加D.实施人工降水8.为了减轻连续无降水天气对该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下列措施应该优先考虑的是( )。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预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预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重点预测: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范畴内地势要紧是()A.北是山地,南是平原 B.北高南低C.由东北向西南倾斜D.沟谷纵横,相对高度大2.图示中城镇、村落的分布和铁路没有修成直线的共同因素是()A.地势和自然资源B.河流和地势C.交通和技术D.地势和气候解析:由等高线能够看出,北部等高线弯曲稀疏,为山地地势,南部平直稀疏,为平原地势。

图中的城镇、村落、铁路多沿河、沿等高线修建,其阻碍因素是河流和地势。

答案:1.A 2.B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势图,回答3~6题。

3.从阻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进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A.a村B.b村C.c村 D.d村4.为进展经济,打算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通过() A.b村B.c村C.d村D.e村5.图示区域最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是()A.油菜、棉花B.茶叶、柑橘C.茶叶、甘蔗 D.棉花、甜菜6.贵阳曾是全国酸雨危害最严峻的都市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缘故最要紧的是()A.地势低洼,气流不畅B.全年雨日较多C.红壤广布,酸性较强D.以重工业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大解析:在地势平坦的地区种植业适宜进展。

修建公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通过e村比较合理。

由该地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特色经济作物是茶叶、柑橘。

贵阳的工业往常以重工业为主,排放大量的SO2,酸雨危害严峻。

答案:3.A 4.D 5.B 6.D(2009·山东文综)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坚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8.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要紧缘故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解析:第7题,据图中等值线数值为负值,可推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湖盆南侧等值线密集,说明南侧坡度较北侧陡;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畴在缩小,湖泊对环境的调剂作用减弱。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高考地理 专题复习 专题滚动卷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

专题滚动卷四一、选择题(2016·台州六校高二期末联考)下图为渭河南北向基岩剖面图。

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断层2.与渭河平原的成因一致的是( )A.吐鲁番盆地B.峨眉山万佛顶C.塔里木盆地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为断层组合形态,渭河所在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的岩块相对上升,属于断层中的地堑,故D项正确。

第2题,渭河平原的成因是岩层断裂下陷。

吐鲁番盆地是岩层断裂而形成的坳陷盆地,其成因与渭河平原一致,A项正确;峨眉山万佛顶是地壳水平运动挤压形成的褶皱山,B项错误;塔里木盆地是古海盆因地壳隆起形成的,C 项错误;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泥沙堆积作用形成的,D项错误。

答案 1.D 2.A(2016·金华一中高二期中)航海家迪亚士1487年从葡萄牙探险至非洲最南端,航行路线如甲图所示,途经①②③④四地,其中某地年降水特征如乙图所示。

读图回答3~4题。

3.从①~④地的航行过程中( )A.一直顺水B.一直逆水C.先顺水后逆水D.先逆水后顺水4.乙图代表的地点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3题,根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处沿海有加那利寒流,由北向南流,与航行方向一致,轮船顺水航行;②③④处沿海有本格拉寒流,由南向北流动,与航行方向相反,轮船逆水航行。

故C项正确。

第4题,由乙图降水资料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应为热带雨林气候。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地中海气候,故B项正确。

答案 3.C 4.B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作用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

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

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棉袄、羽绒服的衣着变化体现了(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6.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B.联系性C.综合性D.差异性解析第5题,温度不同着装不同,从描述中可知穿衣指数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地理环境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案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天津第一测试)下图为某半岛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53490080)1.公路在甲段有多处连续弯曲,最可能的原因是该路段( )A.沿线风景优美,为方便游客观景B.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物资源C.聚落人口密集,为增加交通流量D.地形高差较大,为减缓公路坡度2.乙城市是图示区域中规模最大的聚落和著名疗养城市,据此判断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A地形平坦宽广,交通便,风景好B.周围地貌多样,耕地多,产粮足C.全年降水丰富,水质好,资源丰D.地处沿海地区,暖流强,气温高解析:第1题,沿线的风景对公路的走向没有影响;道路弯曲并不能保护生物资源;图示沿线没有聚落;而这段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大,多处连续弯曲,可以减小沿线的坡度,方便行驶。

故选D项。

第2题,从图示等高线分析,乙处地形平坦广阔,是公路枢纽,交通便利,适宜建设大规模的聚落,周围地貌对聚落建设的规模影响不大;受西部山地对西风的阻挡,该地降水较少,黑海中没有洋流,且为中纬度地区,冬季气温较低。

故选A项。

答案:1.D 2.A(2016·盐城一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抑制全球变暖仍是会议的主题。

读地表碳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导学号53490081)3.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 )A.①B.②C.③D.④4.对地表碳循环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B.导致海平面上升C.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②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③为火山活动放出二氧化碳,④为有机物残体转化化石燃料。

人类影响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环节是燃烧化石燃料释放二氧化碳,故选B项。

第4题,减轻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是因为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与地表碳循环无关,A项错。

地表碳循环属于自然过程,如果不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整个地表碳循环应是一个平衡的转化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会增多,就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也不会增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两项错。

在地表碳循环过程中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项对。

故选D项。

答案:3.B 4.D(2016·青岛一模)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

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5~7题。

5.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M B.N C.Q D.K6.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M B.T C.S D.Q7.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可再生,蕴储量大B.稳定,无污染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解析:第5题,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

第6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在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

第7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故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足之处是不稳定、开发难度大;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

答案:5.D 6.B 7.A(2016·衡水4月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5月13日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读图,完成8~9题。

8.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主要因素有( )A.沙源、地形B.地形、风向C.沙源、风向D.沙源、城市9.关于13日08时图中城市受沙尘暴影响强弱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丰强于和田B.喀什强于若羌C.敦煌强于玉门D.若羌强于民丰解析:第8题,由沙尘暴区及其移动路径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

此时为5月,西北地区盛行西北风,故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风向;从移动路径偏向东方,而不是南方,结合该地地形概况,推出影响此次沙尘暴移动路径的因素之一为受该地南部山地阻挡。

故B项正确。

第9题,图中等值线为能见度等值线,能见度越小,受沙尘暴影响越强,从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13日08时受沙尘暴影响由强到弱的依次是民丰、和田、若羌、喀什、玉门、敦煌,故A项正确。

答案:8.B 9.A(2016·湖南六校4月联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有深厚的沙砾堆积层,下图为该区域某地平行于海岸线的一段剖面图,其中实线为该区域地表海拔,虚线表示潜水埋藏深度。

读图完成10~11题。

10.最可能出现海水入侵,地下水变咸的是( )A.丁B.丙C.乙D.甲1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述说法最可信的是( )A.地下水从丙流向乙B.丙处地下水质最差C.甲为湿地D.丙为城市区域解析:第10题,根据潜水埋藏深度绘出潜水水位线(见下图),可知丁处地下水位异常偏低,为地下水漏斗区;而当地位于沿海,地下水漏斗容易导致海水入侵,从而使地下水变咸。

第11题,由图可知,甲处地下水出露地表,最可能为湿地。

地下水流向应该是从水位高处向低处流,由乙流向丙;城市区域因为开采或者地面硬化影响下渗使得地下水位偏低,丁为城市区域,且可能有海水入侵而水质最差。

答案:10.A 11.C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6·河北重点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4分)材料一北京市不同年份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统计。

材料二 按用途分北京市近几年用水量统计。

材料三 据报道,2014年12月12日历时十多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长江水正式进京。

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约占汉江总量的24%,相当于1/6条黄河。

(1)依据材料一,描述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和用水总量近年来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导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变化的原因。

(5分)(2)结合材料二分析,北京市除调水工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用水紧张?(10分)(3)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实施后可能会对该丹江口下游地区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结合材料三分析,为应对这些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9分)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用水总量较稳定,且呈增长趋势,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

第(2)题,控制城市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第(3)题,加强管理,实施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实施引长江水入汉江等措施。

答案:(1)特点:水资源总量年际变化较大,用水总量比较稳定、略有上升,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总量。

原因:北京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不稳,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2)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产业的比重;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或实施阶梯水价等);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沿海地区合作,海水淡化,收集雨水等。

(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3)统一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限制各地争相抢水;实施引长江水到汉江工程;整治航道;实施“丰增枯减”的调水原则。

13.(2016·兰州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消费426 000万吨标准煤(2004年为230 281万吨标准煤),占全球消费量的22.4%,核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冷却水,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但核电站的安全备受人们关注。

截至2015年8月1~2日,我国大陆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6台,加上正在修建的共51台。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稿,我国将在2016年开始的五年内,每年建设6到8座核电站。

近年来我国核电工业与英国等多国展开深入合作,与阿根廷签下核电装备59.94亿美元大单。

(1)与2004年相比,简述我国2014年能源消费特点。

(6分)(2)分析我国已运营核电站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8分)(3)对于我国今后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电,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8分)解析:第(1)题,其消费特点应该从总、分两个方面来进行描述表达。

其消费的特点可从图表中读出。

第(2)题,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核电地区适应性强,为高效清洁能源,核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冷却用水;而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水源丰富,缺乏常规能源。

结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第(3)题,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答“应该”,则从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能源结构调整及能源工业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影响来分析。

答“不应该”,则从核能泄露危害、废弃物的处理及我国水电、太阳能等资源丰富的角度作答。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煤炭能源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有很大比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明显,但仍不足20%,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趋向合理。

(答3点得6分)(2)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2分)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能源资源匮乏;(2分)核电为高效清洁能源,既能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又能减少环境污染;(2分)水源丰富,核电生产冷却方便。

(2分)(3)应该。

(2分)理由: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核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污染;核电可以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核电装备出口,能为国家创汇,提高经济效益。

(答3点得6分) 不应该。

(2分)理由: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不必大规模发展核电;核电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民众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工业废料处理难度大。

(答3题得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