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鸿门宴(第三课时) 教案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热爱文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
3. 课文的内涵解读和文化价值的阐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并进行批注。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总结课文的主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进行讲解和答疑,重点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人物形象,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内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编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人物分析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素养。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能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能够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升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尊重;(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3. 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对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2. 对文中复杂情节的理解和分析;3. 对文中人物心理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鸿门宴》;2. 相关资料:关于《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资料;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2)出示课题: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3)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朗读与表演(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展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2)学生互相评改,提出修改意见;(3)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教案(系列三) Word版(已纠错)
《鸿门宴》一、学习目标: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积累文言常用词,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3.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二。
学习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三。
学习难点:注意作者运用对比衬托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四.学法导引1.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人物语言、行动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
2.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3.归纳文中文言词语,特殊句式4.合作交流,解决疑难五.学习时数:三学时【资料链接】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其父司马谈是一位博学多闻的学者,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少年时代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0 岁以后,司马迁遍游祖国南北,考察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搜集史料、研究社会,为他以后创作史记准备的丰富的材料。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公元前98 年,李陵兵败投降了匈奴,他因为替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迫入狱,受到了宫刑。
他在狱中完成了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2、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 年的历史,分本纪(12 篇)、世家(30 篇)、列传(72 篇)、书(18 篇)、表(8篇)等五种体裁,共130 篇,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3.背景知识:《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故事背景和历史意义。
2.理解《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角色和心理。
3.学习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和离间手段。
4.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鸿门宴》故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析《鸿门宴》中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
3.探讨《鸿门宴》中的权谋和政治斗争。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古代权谋政治的复杂性。
2.把握《鸿门宴》故事中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鸿门宴》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和好奇心。
2.学习内容2.1 《鸿门宴》故事背景介绍向学生简要介绍《鸿门宴》中的秦、楚两国的政治情况,以及主要人物李斯、项羽、刘邦等的背景。
2.2 《鸿门宴》人物角色分析分析《鸿门宴》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物的动机和心理活动。
2.3 《鸿门宴》权谋与离间手段探讨《鸿门宴》中涉及到权谋和离间的手段,例如项羽对刘邦的策略以及刘邦如何化解危机等。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鸿门宴》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反思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鸿门宴》故事中的政治斗争和人物心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问题回答等形式,检验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六、拓展延伸参观相关历史遗迹或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加深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理解,拓展历史文化知识。
通过本教案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鸿门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其历史文化意识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愿学生在这堂历史课上汲取丰富的知识,感受历史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高中语文 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黄石市艺术学校高中语文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二、拓展探究思考:“鸿门宴”的故事发生时,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刘邦因起兵于沛,人称沛公,都还没有称王。
但课文中却都超前称了“王”。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
《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范增、项庄曰‘君王’,张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三、课文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
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四、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多媒体课件显示资料)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深入理解鸿门宴的场景和人物心理。
(3)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评价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信、忠诚、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把握,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
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人物形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理解和翻译。
2. 鸿门宴中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
3. 对鸿门宴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人物形象。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
4. 角色扮演法:模拟鸿门宴场景,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5. 对比分析法:从不同角度评价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勾画出关键词语。
3. 讲解分析: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分析人物形象。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5. 角色扮演:分组模拟鸿门宴场景,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写一篇关于鸿门宴的小论文。
3.《鸿门宴》教案(共3课时)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3.《鸿门宴》教案(共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了解《史记》及相关知识,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
2.识记《史记》有关文化常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一场宴会,美酒与佳肴,欢笑与舞蹈,掩藏着凶险与阴谋;这是一场战斗,忠诚与背叛,机智和勇气,演绎出有关生死的惊心动魄;这里刀光和剑影,明争与暗斗,交错上演;这是一段历史,成功与失败,悲壮与苍凉,诉说着无情与沧桑!这就是经典文章《鸿门宴》。
(设计意图:用排比句式导入,让学生感受历史散文的文学魅力。
同时通过导语,让学生了解到“鸿门宴”的波诡云涌。
二、温故知新1.学生汇报有关司《史记》、写作背景等知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余字。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2.学生口述自己搜集到的关于项羽、刘邦的小故事或相关诗词。
关于项羽的诗歌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宋]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课文结构。
玉玦〔玦…jué半环形玉佩。
“玦”与“决”同音…增用玦示意项羽要下决心杀邦〕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这里是犒劳的意思)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i“劝告,劝诫〕我日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大酒杯〕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i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i,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不胜杯杓〔胜shēng,桮bēi,杓sháo,杓,同“勺”,酒器〕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2.归纳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 教案(共3课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教案(共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
难点学习人物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骓,毛色青白间杂的马,项羽的坐骑。
逝,奔驰。
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威名远扬的西楚霸王面对重重包围走投无路,吟出了《垓下歌》,并在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乌江畔。
而出身市井的刘邦却一统天下,《大风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黥布叛乱回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时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边防的忧心。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1.学生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司马迁(约前145 或前135—?),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20 岁以前在父亲指导下专心学习,广览群书。
这为后其写《史记》奠定了理论基础。
20岁后外出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这为其写《史记》奠定了实践基础。
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藏书。
在写《史记》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130 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表10篇,书8篇,共52万余字。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特点;(2)能够分析并欣赏《鸿门宴》的艺术特色;(3)了解古代宴会的礼仪和风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事件叙述来分析人物性格和特点;(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鸿门宴》的文言文特点;2. 人物形象分析和事件解读;3. 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2. 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的阐述;3. 对文章主旨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特点;4.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特点、重点词语和句式;5. 审美鉴赏:欣赏《鸿门宴》的艺术特色;6. 创新思维: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鸿门宴场景;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特点的分析能力;3. 学生对古代宴会礼仪和风俗的掌握程度;4. 学生对《鸿门宴》艺术特色的欣赏能力;5.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鸿门宴》的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背景。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文言文特点、重点词语和句式;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特点;3. 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鸿门宴场景,增强体验感;4. 审美鉴赏法:引导学生欣赏《鸿门宴》的艺术特色;5. 创新思维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颖的观点。
高中语文 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衡阳市高中语文6鸿门宴(第3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把握人物性格及刻画人物的方法.一、提问、探究,把握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1、“鸿门宴”是《史记》流传下来的一段史实,人们一提起它,想到的不是揖让进退、宾主言欢,而是剑拔弩张、险象环生。
那么,既然是“宴席”,就要有座次之论,“鸿门宴”上座次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说明了什么?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力量的悬殊,刘邦的处境已令人忧心。
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备课札记地位,尚不及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2、提问:处于矛盾冲突顶峰时,人物之间的称谓,往往能体现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试分析课文中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判断人物之间的关系。
课文中,(1)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鸿门宴》第三课时教案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
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
【教学步骤】1、背诵第三、四段。
2、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2)古今词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3)句式(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4)名句积累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5)一词多义因例句出处释义a、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d、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e、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f、陈陈相因成语沿袭h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如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意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举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谢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拓展:后人评价项羽的诗歌: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2、积累写作素材
二、过程与方法
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人物形象的刻画应为教学重点。
2、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重点
1、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
2、概括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写作素材积累。
四、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文中提到的“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
(一)检查作业:收集并解释出自本文的成语。
(二)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的思路
1、理清结构层次,围绕“鸿门宴”课文如何划分层次?
2、在故事中,刘、项阵营分别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提示:课文对樊哙这一形象的刻画可谓浓墨重彩,形神兼备。
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
外貌描写:“。
《鸿门宴》(语文人教必修1)
《鸿门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鸿门宴》是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三篇文言文,节选自《史记》。
它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i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 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
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史实,积累文言词句知识,学习创造性阅读。
过程和方法:利用人物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性格,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树立正确的读史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项羽悲剧的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感受司马迁隐忍发愤的著书精神, 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教学难点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二张教学图片。
中埋下的祸根,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性格决定命运的道理,认清项羽的悲剧绝非偶然,可以说是性格悲剧。
将这两个问题结合在i起,用表格形式进行提示,由刘项双方的转化推出人物不同的性格,既有相应的概括,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留卜深刻的印象。
3.提问: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他还会有后来气势恢宏,慷慨悲壮的《大风歌》吗?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他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真的就能衣锦还乡吗?【设计意图】这是两个假设性的问题,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推想可能的历史, 学生设想的结局可能是多样的,只要能自圆其说合乎一定的逻辑就可以,不求答案一致。
必修一优秀教案(鸿门宴第3课时)[推荐阅读]
必修一优秀教案(鸿门宴第3课时)[推荐阅读]第一篇:必修一优秀教案(鸿门宴第3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微笑)昨天大家的作业我都已经看过了,大部分小组都非常有见地。
多半是表扬和鼓励,但也有一些能提出中肯的意见,非常好。
课下我们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本文的字词、句式都非常典型,在历次考试中多有出现。
而难度不大,所以我们这节课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
我还是将要归纳的几方面列在黑板上,同学们主动到黑板上去填写。
注意因为内容多,所以我们要分成几部分来板书。
也请大家把字写得小点儿,节约空间。
没上黑板写的同学在下面查漏补缺。
第一部分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在开始。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很完整,比我找的还要多。
第二部分是词类活用,开始!【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师:还真不少,大家可有得记了!第三部分是句式。
【学生板书积累,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小结师:本文的字词、句式非常典范,所以请大家务必要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板书(一)一、通假字成五采(彩)具(俱)告以事..距(拒)关,毋内(纳)诸侯..张良出,要(邀)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背)德也.旦日不可不蚤(早)自来谢项王.令将军与臣有郤(隙)因击沛公于坐(座)..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省份名。
....三、一词多义为如且胜用心爱心专心去幸故板书(二)四、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2.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道.芷阳间行籍.吏民,封府库道.芷阳间行若入前.为寿 3.形容词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 4.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 5.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板书(三)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被动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倒装句(1)宾语前置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2)介词结构后置吾得兄.事之常以身翼.蔽沛公间.至军中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范增数目.项王刑.人如恐不胜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此天子气也.若属今为.之虏矣今日之事何如..沛公安在..用心爱心专心具告以事长于臣...六、固定句式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即“……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新人教版必修1《鸿门宴》教案3篇
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教学重难点】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3教时。
【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诵析《垓下歌》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1.骓(音zhuī):毛色青白间杂的马。
逝:行。
2.虞:项羽宠爱的的侍姬。
若:你。
今译:空有拔山的气力啊,空有盖世的豪气!时运不济呵,骏马再也难奔驰!骏马难奔呵,不可期!虞姬虞姬呵,我当如何安排你![背景简介](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鸿门宴教案人教版必修
人教版必修《鸿门宴》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衰败和楚汉争霸的形势。
2. 引导学生了解主要人物:刘邦、项羽、张良等。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2.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主要人物的认识。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对刘邦、项羽、张良等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2.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描写,归纳人物特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人物分析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的理解。
第三章:情节理解教学目标:1. 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理解《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包括宴会的前因、经过和结果。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理解相关情节。
2. 学生阅读课文,分析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教学评价:1. 评估学生对情节理解的能力。
2. 检查学生对重要事件和转折点的认识。
第四章:文化背景教学目标:1. 了解《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包括礼仪、宴会习俗等。
2. 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对情节和人物的影响。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PPT展示《鸿门宴》所处的古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案【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3、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4、朗读法,问答导学法,小组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教学层次设计】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约1分钟)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25分钟)三、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分析行文技巧,探究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在课文中的运用;(约17分钟)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
(约2分钟)【教学过程】一、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约1分钟)二、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
请同学们齐读第5-7段。
(一)梳理文段。
(2)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每段分别写了哪几件事?2、第五段的行事箴言和课内成语分别是什么?3、结合全文,体会对比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4、探讨: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而失去天下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明确:1、沛公脱险张良留谢刘邦锄奸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的权利掌握在别人手中,自己处在别宰割的地位。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避免小小的责备。
3、对比中写人物(一)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刘邦——善于用人、善于应变、能言善辩注: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有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狂妄自大,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性格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命运的不同。
(二)范增——老谋深算、有政治远见,知道夺项王天下者必为沛公。
但项羽未听取其意见,致使他的谋略失败。
张良——忠诚不二,老练多谋。
刘邦对他言听计从,配合默契,使刘邦变被动为主动,脱离险境,逃归营地。
(三)项伯——项羽季父,把项羽要击沛公军消息夜告张良。
项羽知道后不但不追究,反而还“许诺”。
曹无伤——使人向项羽告密。
由于项羽轻易泄露后被刘邦诛杀。
(四)项庄——项羽手下武士,按范增意欲刺杀沛公,由于项伯阻绕未得逞。
樊哙——沛公手下武士,张良意护沛公,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使沛公转危为安。
(1)第一组主帅:项羽pk刘邦提在主帅的对决中,双方各有怎样的表现?反映出怎样的性格特点?谁将在对决中胜出?要点提示:(1)项羽。
①行为表现:无伤告密(大怒),决意伐刘——项伯说情(许诺),答应善遇——沛公谢罪(留饮),自愧设宴一一范增举佩(默然),纵容刘邦——项伯翼蔽(不应),继续纵容一一樊哙闯帐(称赞),赐坐赐酒一一张良留谢(不追),安然受璧。
②性格特点:唯我独尊、光明磊落、宽宏大量、“仁义”皆施、直率鲁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优柔寡断、眼见不远、不善用人。
(2)刘邦。
①行为表现:为之奈何(惊)——求救张良(问)——拉拢项伯(谋)一一谢罪项羽(奸)——脱身独去(识)——留良代谢(周)。
②性格特点:虚心请教、多谋奸诈、能言善辩、头脑清醒、善于应变、虑事周到、善于用人。
点评:在“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邦的表现要略胜一筹,从而化被动为主动。
(2)第二组谋士:范增pk张良提作为双方阵营中的决策人物,二人在斗争中的表现如何?要点提示:(1)范增。
根据刘邦人关前后的变化,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提出了策略:“急击勿失。
”鸿门宴上,数次目示击杀刘邦,项王不应。
出,召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说明范增对项羽的思想还不甚了解。
刘邦跑后,范增指桑骂槐说:“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尔后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
可见范增有远见卓识,老谋深算。
但处事浮躁,不该把矛盾暴露给敌方,其后果被刘邦利用。
他不能准确把握项羽的思想动态,一味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一方面由于他的年龄地位,一方面由于他对时事观察和对项羽的忠心。
老谋深算:夺天下者必沛公也!洞察敏锐:力促击刘、举佩示意、出召项庄。
骄横浮躁:拔剑击斗、斥骂项羽。
(2)张良。
对刘邦忠诚,“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鲰生之计,刘邦没有告诉张良,大事当前,张良不计。
紧急关头,张良运筹帷幄,沉着冷静,深谋远虑,能够提出正确的策略。
张良的话语、行为并不多,但刘邦集团的一切活动,实际上都是张良导演的。
多谋善断:言沛公不敢倍项王也、出招樊哙。
处事不惊:亡去不义、君臣商议、军门见哙。
沉稳机智:张良留谢。
处事有方:大王来何操?点评:从智谋上来看,二人不相上下,但范增输在了项羽不采纳他的意见,更为致命的是他用错了项庄,并让刘邦脱逃。
(3)第三组武士:项庄pk樊哙提这组对决,谁的表现更为抢眼、形象更突出?要点提示:(1)项庄。
没有头脑,剑术不佳,刺杀刘邦未成,笨拙无能。
有勇无谋,被动。
(2)樊哙。
忠诚。
知道今日之事甚急,立即表示“此迫矣!臣请人,与之同命。
”勇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哙遂人,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
难怪项王都得“按剑而跽”,惊呼:“壮士!”大斗饮酒,大块吃肉,粗犷,真乃英雄本色。
能言善辩,慷慨陈词,痛责项王,说来头头是道,有勇有智,骂得项羽“未有以应”,只好赐坐。
有勇有谋,粗中有细,主动请战。
点评:樊哙以绝对优势胜出。
(4)第四组内奸:项伯pk曹无伤提司马迁是如何刻画项伯、曹无伤这一组人物形象的?要点提示:(1)项伯。
讲哥们义气,为救友不顾失节。
禁不住刘邦的拉拢,竟然做了刘邦的内奸。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人乎?”这有什么不敢的呢,简直是长刘邦的志气,灭项羽的威风,完全是替刘邦说话。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更是对刘邦歌功颂德,对项羽进行指责。
在项庄舞剑的时候,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使“庄不得击”。
谋略:夜访张良、极力劝羽、翼蔽沛公、宴上东向坐。
(2)曹无伤。
项强刘弱,密报项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机未成丢了小命。
鲁莽、草率:使人告密、激化矛盾、宴后被诛。
点评:曹无伤没有出场,一句台词也没有,投机未成反丢了小命,而项伯泄露军事机密,不但不受罚,反而在宴会上风光无限。
项伯是项羽集团中唯一的胜出者,他的胜出只能对刘邦集团有利。
总结:通过四组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我们不仅把握了人物性格,同时不难发现,项羽集团除了项伯外,都是全面落于下风的,这样的对比、映衬,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并揭示了刘胜、项败的必然趋势。
4、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全面、多角度看问题)项羽:对刘邦:傲慢,自高自大,毫无远虑;对部下:不采用计谋,刚愎自用,意气用事;对内奸:视而不见,治军无法,任人唯亲;对内应:胸无城府。
刘邦:对项羽:掩盖野心,深谋远虑,忍辱负重;对张良:采纳意见,知人善用,从谏如流;对内奸:立杀,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对内应:拉拢,善于团结一切有助于自己的力量。
三、拓展延伸:1、如果刘邦不去鸿门向项羽谢罪,会有怎样的结局?假如《鸿门宴》中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刘邦,历史又将如何?略2、让我们来看一看后人是如何评价项羽的?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点评:不能忍辱负重深表惋惜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点评:军民离心败势难回:王安石在客观分析项羽兵败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大胆的设想,即便江东才俊如今还在,他们是不愿与项羽重头再来的。
认为项羽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根据“壮士衰”“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等可分析出作者的意图。
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点评:赞美敬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点评: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这里毛泽东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
作者的观点: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
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四、课文总结及作业布置。
(约2分钟)《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
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
《鸿门宴》刻画了八个人物形象,你最欣赏哪一个呢?请大家以《我最欣赏的是》为题,写一篇500字的小作文或人物小评价。
【板书设计】鸿门宴司马迁樊哙闯帐,义责项羽→刘邦逃席→张良留谢→项王受璧→范增怒骂→诛杀无伤对比照应人物结构: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项羽集团项羽范增项伯项庄刘邦集团刘邦张良曹无伤樊哙对比照应,孰是孰非,孰胜孰负,不问自明【教学反思】。